第一百七十二章:有感世情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乱唐最新章节!
李隆基与政事堂宰相们的交锋以失败告终,最终判神武军获胜,赏赐绢帛金银以兹鼓励,擢升那几位后起之秀的想法则全数落空,也只能先委屈他们继续在神武军中做上几年校尉,等有机会上了战场立战下战功,便再封侯拜将,又有谁能够说三道四了?
话不投机,李隆基失去了与宰相们议事的兴趣,便以身体乏累为由,将他们都撵出了勤政楼。↖,
高力士看出李隆基在一个人生闷气,便适时的劝慰道:“国有诤臣,乃天子之福,圣人该高兴才是啊!”
李隆基没好气的瞥了高力士一眼。
“韦见素算哪门子的诤臣?早晚有一日,朕要将他……贬出京师!”
其实,李隆基内心的独白却是,早晚有一日必将杀掉韦见素这个田舍翁,但又不想为史家们留下一个刻薄的印象,便只好说了句贬出京师。
与此同时,李隆基又瞪了一眼旁边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
“刚刚‘一派胡言’之语,能不能删了?”他觉得刚刚在与韦见素的争执中有些失态,便想将这一段删掉。
岂料那看似一直低眉顺眼的起居注官员却不紧不慢的反问道:“圣人目下一句,臣当删不当删?”
李隆基心里顿时就像吃了苍蝇那般腻歪,就此闷声不语。高力士又是何等的聪明,知道再争下去,只能让天子更加生气与尴尬,便作色怒斥那史官。
“宰相们都已经走了,你们还留在这里作甚?还嫌圣人不够添堵?”
起居注官员也觉得,既然天子与宰相的议事已经结束,他也就再没必要记录这些生活琐事了,便顿首告退。
李隆基终于觉得浑身放轻松了,这些负责起居注的官员整日里就就像苍蝇蚊子一般在他耳边飞来飞去,打不得,赶不得,和臣下们的一言一行每每都要思虑再三。
即便如此,李隆基也总有把控不好的时候,每与负责起居注官员商量,多数时候便如今日一般被顶回来。只不过,今日这起位居注官员,说话也的确不积口德,竟然还敢讽刺天子!
“圣人何必与那芝麻绿豆大点的角色置气?改日奴婢寻了史馆的官员,将起居注私下拿来,圣人想删哪一句便删哪一句,岂不更好?”
在高力士的安慰下,李隆基的气顺了不少,当初他也的确授意高力士多次买通了史官,删改起居注的记录。但这种事毕竟是见不得光的,万一被朝中好事的官员知道了,将之散播出去,他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高力士丢得起人,李隆基身为天子却丢不起这个人,他只好无奈的摇摇头。
“随他记去,朕一心为国选拔开创之才,难道说的错了?做的错了?”
“圣人苦心,那些官员们不知晓,奴婢却是看在眼里的……”
李隆基叹了口气,“外廷的那些臣子们,如果有你一半的善解人意,朕又何必日日气的如此这般?”
……
杨国忠失势了!
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崇宁坊在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原本打算破土动工修缮坊内大街的工程也半路终止,被先期运来的沙土和石板乱七八糟的对方在坊内狭窄街道的两侧。
大街上被弄的一片狼藉,却没有人出面收拾,害的坊内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咒骂杨家到崇宁坊坑人。
而杨府的家丁奴仆们出门时,更是得到了坊内居民一致的明里暗里的声讨与鄙视。
这些宰相门前七品官也在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更有甚者,还有官员上门讨要前几日曾送过来的礼金。
杨国忠被气的火冒三丈,又哪里理会得这等腌臜事?只让府中的执事尽快将这些不堪之人都打发了。
谁道那讨要的官员却也顾不得官仪,在崇宁坊内撒泼打滚,引来了一干百姓围观。
眼见着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那位上门讨要礼金的官员竟当众诉起了苦。
“诸位父老,诸位父老,给薛某评评理!”
百姓们顿时一阵起哄。
“快说吧,俺们都听着呢!”
“某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儿,日前为了求一个上县令,砸锅卖铁,还借了官贷,才堪堪凑足百金之数。不想杨相公却是行骗之人,明明难再入政事堂,却信誓旦旦的保证。现在他落得这般田地,某要回送出去的钱,也是实属无奈,若没有这笔钱,又失去了进项,每日的利息钱滚上几个月也得把人压死啊!”
百姓们听罢,又岂会同情这种买官鬻爵之人?大骂他不知耻,同时更大骂杨国忠是大奸臣,朝廷败坏下去,就和他这种不知道做正经事,每日只知道卖官敛财的奸贼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这种人吃人饭不干人事,就该一刀刀刮了,若让他再入了政事堂,还能有咱们活路吗?”
“谁说不是,看看咱崇宁坊,被姓杨的折腾成什么样子?”
百姓们原本就因为坊内街道被弄的狼狈不堪对杨国忠大有怨愤,现在又听说杨国忠卖官鬻爵,自是人人喊打喊杀,似乎不诛此国贼,便不善罢甘休一般。
不知谁喊了一句:
“请杀杨国忠!”
一时间,百姓们群情激奋,将一场由家长里短引发的矛盾上升到国事高度,以东都陷落,关外局面败坏为由,声讨诛杀杨国忠。
混乱的局面一触即发,很快便在整个崇宁坊中蔓延而来开来,就连始作俑者的买官人都看的傻了眼,万想不到局面竟由此失控了。
杨府的宅院不深,院墙不高,外面鼎沸的喊杀声很快就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
“外面发生了何事?”
杨国忠铁青着脸问着身边老仆。
老执事打发人出去询问情况,半晌后竟惊慌失措的跑了回来。
“不,不好了,外面闹大了,那,那个索要礼金的官员,煽动,煽动百姓……”
“岂有此理!”
没等那家仆说完,杨国忠便怒不可遏的骂了一句。但形势使人得低头,万一闹到了天子那里去,恐怕他想清静的“闭门养病”都会成为一种奢望。
所以,愤怒归愤怒,杨国忠还是打算息事宁人。
“那人送了多少钱?还他便是!”
老执事答道:“送了百金!账房已经入了帐的!”
杨国忠的脸上更是羞愤难当,想不到竟为区区百金而遭受如此羞辱,他真是连撞墙自尽的心思都有了。又极是不耐烦的挥着手,“赶紧将拿百金还他,让他不要再闹了!”
杨府的大门忽然开了,一名家仆手捧木匣闪身出来。
“这是百金,如数奉还!赶紧走吧,不要再闹了!”
那讨要礼金的官员万没想到,居然闹上一闹就成功了,顿时喜出望外,一把将家仆手中木匣抢下,掂量着斤两不差,才又换上了一副谦卑的笑容。
“请转告杨相公,下吏,下吏也是情非得已,否则官贷追债都要把下吏追死……”
那仆人早就不耐烦了,便轰他走。
“拿了金子便走吧,杨相公说了,不想再见到你!”
只是,平息了百金的事件,崇宁坊内百姓们却仍旧不依不饶,他们的诉求还没得到满足。
坊内街道原本的地面已经被刨开,四周堆满了沙土石板,现在再没人过问,各家各户出行都极不方便,百姓们焉能不怨声载道?
“街道的勾当什么时候解决?让杨国忠出来给俺们一个说法?”
百姓们仗着人多自然不怕事情闹大,然而杨国忠却怕了。
“外面如何竟不依不饶了?百金之数不是已经还给那厮了吗?”
老执事也是愤慨异常。
“还不是那个京兆少尹,为了巴结相公,派了人来坊内修路,现在又撒手不管,百姓们把这笔帐却都记在了相公的头上!”
原京兆少尹王寿此时已经升任京兆尹,现任京兆少尹则是魏方进的一个同宗兄弟,自然也是得了这位政事堂内相公提携才补任了这个差遣。
此人也与魏方进一般德行,巴结起来极尽能事,翻脸却也比翻书还要快!
杨国忠一日连遭两次羞辱,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修建坊内街道原本是好事,可这事一夜之间变成了坏事,却又让他来背黑锅。在大骂京兆少尹的同时,杨国忠连魏方进都一并骂了。
但追根究底,一切的始作俑者还不是那个最近风生水起的秦晋?若非秦晋屡屡与之做对,又对禁苑演武从中作梗,他又焉能有今日之辱?
“秦晋小儿!杨某与你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老执事却被杨国忠疾言厉色的模样吓坏了,慌忙劝道:
“相公噤声慎言,若传了出去,便是大祸啊!”
杨国忠苦笑了三声。
“传出去?大祸?难道现在就好过了?”
杨国忠怨恨秦晋然则更怨恨那些自己得势之时便上赶着巴结,失势之日又转而落井下石的一干小人。
罢相之前,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首,一连两次起伏之后,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受,也从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深刻,深刻到连做梦都会咬牙切齿的地步!
李隆基与政事堂宰相们的交锋以失败告终,最终判神武军获胜,赏赐绢帛金银以兹鼓励,擢升那几位后起之秀的想法则全数落空,也只能先委屈他们继续在神武军中做上几年校尉,等有机会上了战场立战下战功,便再封侯拜将,又有谁能够说三道四了?
话不投机,李隆基失去了与宰相们议事的兴趣,便以身体乏累为由,将他们都撵出了勤政楼。↖,
高力士看出李隆基在一个人生闷气,便适时的劝慰道:“国有诤臣,乃天子之福,圣人该高兴才是啊!”
李隆基没好气的瞥了高力士一眼。
“韦见素算哪门子的诤臣?早晚有一日,朕要将他……贬出京师!”
其实,李隆基内心的独白却是,早晚有一日必将杀掉韦见素这个田舍翁,但又不想为史家们留下一个刻薄的印象,便只好说了句贬出京师。
与此同时,李隆基又瞪了一眼旁边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
“刚刚‘一派胡言’之语,能不能删了?”他觉得刚刚在与韦见素的争执中有些失态,便想将这一段删掉。
岂料那看似一直低眉顺眼的起居注官员却不紧不慢的反问道:“圣人目下一句,臣当删不当删?”
李隆基心里顿时就像吃了苍蝇那般腻歪,就此闷声不语。高力士又是何等的聪明,知道再争下去,只能让天子更加生气与尴尬,便作色怒斥那史官。
“宰相们都已经走了,你们还留在这里作甚?还嫌圣人不够添堵?”
起居注官员也觉得,既然天子与宰相的议事已经结束,他也就再没必要记录这些生活琐事了,便顿首告退。
李隆基终于觉得浑身放轻松了,这些负责起居注的官员整日里就就像苍蝇蚊子一般在他耳边飞来飞去,打不得,赶不得,和臣下们的一言一行每每都要思虑再三。
即便如此,李隆基也总有把控不好的时候,每与负责起居注官员商量,多数时候便如今日一般被顶回来。只不过,今日这起位居注官员,说话也的确不积口德,竟然还敢讽刺天子!
“圣人何必与那芝麻绿豆大点的角色置气?改日奴婢寻了史馆的官员,将起居注私下拿来,圣人想删哪一句便删哪一句,岂不更好?”
在高力士的安慰下,李隆基的气顺了不少,当初他也的确授意高力士多次买通了史官,删改起居注的记录。但这种事毕竟是见不得光的,万一被朝中好事的官员知道了,将之散播出去,他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高力士丢得起人,李隆基身为天子却丢不起这个人,他只好无奈的摇摇头。
“随他记去,朕一心为国选拔开创之才,难道说的错了?做的错了?”
“圣人苦心,那些官员们不知晓,奴婢却是看在眼里的……”
李隆基叹了口气,“外廷的那些臣子们,如果有你一半的善解人意,朕又何必日日气的如此这般?”
……
杨国忠失势了!
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崇宁坊在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原本打算破土动工修缮坊内大街的工程也半路终止,被先期运来的沙土和石板乱七八糟的对方在坊内狭窄街道的两侧。
大街上被弄的一片狼藉,却没有人出面收拾,害的坊内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咒骂杨家到崇宁坊坑人。
而杨府的家丁奴仆们出门时,更是得到了坊内居民一致的明里暗里的声讨与鄙视。
这些宰相门前七品官也在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更有甚者,还有官员上门讨要前几日曾送过来的礼金。
杨国忠被气的火冒三丈,又哪里理会得这等腌臜事?只让府中的执事尽快将这些不堪之人都打发了。
谁道那讨要的官员却也顾不得官仪,在崇宁坊内撒泼打滚,引来了一干百姓围观。
眼见着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那位上门讨要礼金的官员竟当众诉起了苦。
“诸位父老,诸位父老,给薛某评评理!”
百姓们顿时一阵起哄。
“快说吧,俺们都听着呢!”
“某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儿,日前为了求一个上县令,砸锅卖铁,还借了官贷,才堪堪凑足百金之数。不想杨相公却是行骗之人,明明难再入政事堂,却信誓旦旦的保证。现在他落得这般田地,某要回送出去的钱,也是实属无奈,若没有这笔钱,又失去了进项,每日的利息钱滚上几个月也得把人压死啊!”
百姓们听罢,又岂会同情这种买官鬻爵之人?大骂他不知耻,同时更大骂杨国忠是大奸臣,朝廷败坏下去,就和他这种不知道做正经事,每日只知道卖官敛财的奸贼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这种人吃人饭不干人事,就该一刀刀刮了,若让他再入了政事堂,还能有咱们活路吗?”
“谁说不是,看看咱崇宁坊,被姓杨的折腾成什么样子?”
百姓们原本就因为坊内街道被弄的狼狈不堪对杨国忠大有怨愤,现在又听说杨国忠卖官鬻爵,自是人人喊打喊杀,似乎不诛此国贼,便不善罢甘休一般。
不知谁喊了一句:
“请杀杨国忠!”
一时间,百姓们群情激奋,将一场由家长里短引发的矛盾上升到国事高度,以东都陷落,关外局面败坏为由,声讨诛杀杨国忠。
混乱的局面一触即发,很快便在整个崇宁坊中蔓延而来开来,就连始作俑者的买官人都看的傻了眼,万想不到局面竟由此失控了。
杨府的宅院不深,院墙不高,外面鼎沸的喊杀声很快就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
“外面发生了何事?”
杨国忠铁青着脸问着身边老仆。
老执事打发人出去询问情况,半晌后竟惊慌失措的跑了回来。
“不,不好了,外面闹大了,那,那个索要礼金的官员,煽动,煽动百姓……”
“岂有此理!”
没等那家仆说完,杨国忠便怒不可遏的骂了一句。但形势使人得低头,万一闹到了天子那里去,恐怕他想清静的“闭门养病”都会成为一种奢望。
所以,愤怒归愤怒,杨国忠还是打算息事宁人。
“那人送了多少钱?还他便是!”
老执事答道:“送了百金!账房已经入了帐的!”
杨国忠的脸上更是羞愤难当,想不到竟为区区百金而遭受如此羞辱,他真是连撞墙自尽的心思都有了。又极是不耐烦的挥着手,“赶紧将拿百金还他,让他不要再闹了!”
杨府的大门忽然开了,一名家仆手捧木匣闪身出来。
“这是百金,如数奉还!赶紧走吧,不要再闹了!”
那讨要礼金的官员万没想到,居然闹上一闹就成功了,顿时喜出望外,一把将家仆手中木匣抢下,掂量着斤两不差,才又换上了一副谦卑的笑容。
“请转告杨相公,下吏,下吏也是情非得已,否则官贷追债都要把下吏追死……”
那仆人早就不耐烦了,便轰他走。
“拿了金子便走吧,杨相公说了,不想再见到你!”
只是,平息了百金的事件,崇宁坊内百姓们却仍旧不依不饶,他们的诉求还没得到满足。
坊内街道原本的地面已经被刨开,四周堆满了沙土石板,现在再没人过问,各家各户出行都极不方便,百姓们焉能不怨声载道?
“街道的勾当什么时候解决?让杨国忠出来给俺们一个说法?”
百姓们仗着人多自然不怕事情闹大,然而杨国忠却怕了。
“外面如何竟不依不饶了?百金之数不是已经还给那厮了吗?”
老执事也是愤慨异常。
“还不是那个京兆少尹,为了巴结相公,派了人来坊内修路,现在又撒手不管,百姓们把这笔帐却都记在了相公的头上!”
原京兆少尹王寿此时已经升任京兆尹,现任京兆少尹则是魏方进的一个同宗兄弟,自然也是得了这位政事堂内相公提携才补任了这个差遣。
此人也与魏方进一般德行,巴结起来极尽能事,翻脸却也比翻书还要快!
杨国忠一日连遭两次羞辱,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修建坊内街道原本是好事,可这事一夜之间变成了坏事,却又让他来背黑锅。在大骂京兆少尹的同时,杨国忠连魏方进都一并骂了。
但追根究底,一切的始作俑者还不是那个最近风生水起的秦晋?若非秦晋屡屡与之做对,又对禁苑演武从中作梗,他又焉能有今日之辱?
“秦晋小儿!杨某与你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老执事却被杨国忠疾言厉色的模样吓坏了,慌忙劝道:
“相公噤声慎言,若传了出去,便是大祸啊!”
杨国忠苦笑了三声。
“传出去?大祸?难道现在就好过了?”
杨国忠怨恨秦晋然则更怨恨那些自己得势之时便上赶着巴结,失势之日又转而落井下石的一干小人。
罢相之前,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首,一连两次起伏之后,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受,也从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深刻,深刻到连做梦都会咬牙切齿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