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苦难就是学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第一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
熊俊在刚刚记事的时候,家中就经常没有米粮,不时地要到几个亲戚家或镇上做工换取粮食,饥饿和寒冷经常伴随着一家老小。每当季节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往往断粮,一家老小就要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以支持父亲和长辈们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所需的粮食。最惨的一次是自己13岁的时候,一连10天都没吃什么东西,顿顿都是啃树皮和草根硬挺。让母亲伤心的是弟弟一连吃了三天树皮,上吐下泻脸,都变成紫色了,最后还是遇到下乡的货郎接济一担白米,借了几十文铜钱请了镇上的药师开了点药才救了弟弟一命,一家人靠着货郎的借款才缓过气来。
父亲因为学过一点算数,帮助货郎收购村中的物产,用货郎留下的货物换取村中的米粮和药材,只要完成货郎一年的任务,借款就可以不用还了。父亲十分高兴的同意了这个以劳力换贷款的契约。货郎留下数车货物就走了,约定三个月后再来取父亲和村民交易所得的清单上的土货。家中境况的改变迅速被亲友知晓,前来打听情况的亲戚都挤在庭院里站满了。鱼腥草、板蓝根、夏枯草、甘草、两面针、草珊瑚、白芷、绞股蓝、刺五加、松子、松花粉、藿香、紫苏等等数百种草药的图谱和各种当地可能出产的矿石矿物图谱(穿越众印刷的小册子,便于下乡发展合作社的代理人开展工作之用)。这些仅仅只是一些可能盈利的小头,穿越众需要的土货大头还是那些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和粮食。只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识别这些药材和矿物,按理有这种技能的早就该发财了,村民有能力大量供应这些药材矿物才是怪事。
牛车上的器皿(陶瓷杯盘碗碟、腌菜缸)、农具(深耕犁、铡刀、镰刀、铁锹、十字镐头、鹤嘴锄)、铁器(锅、铲、钳子、剪子、菜刀)。坚韧的窗户纸、廉价的印刷年画和墙纸、绸缎被面、十桶煤灯油、蜡烛五百根。这些货物都明码标价,价格贴在熊家的门外,只要村民有钱就可以来买,没钱的也可以用粮食和农副产品来交换,交换比例也是货郎留下的小册子上规定好的。熊父不过只是一个看守货物的代理,一切公开后,他只需要坐在家里当一个杂货铺老板就行了。这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困境,甚至让熊家一跃成为村中的大户人家。村民们要换货物还要巴结他这个穿越众产业中最低级、最边缘的临时工了。
苦难的曰子自此一去不返,熊家迅速的在几个月内实现了温饱,小康的水平也在半年后的那一天实现了,货郎叔叔第三次来的时候,不光带来了货物和一点礼物,还有村中孩童可以进入辰基集团在镇上设立的学校启蒙读书的重大通知。这个被穿越众恶搞的启蒙小学起名为莲花镇希望小学,学费全免半工半读的姓质决定了这个学校的经费来源于辰基集团的拨款和高年级学生的工作创造的利润(比如糊火柴盒和一些磨练学生耐姓和动手能力的简单工作)。
自己和几个年纪较小的弟弟妹妹全部都被母亲送到学校上学,家里的事全部都被哥哥和父亲包了,一来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二来读了书就可以干商会里各种急需的岗位工作可以挣大钱,三来最蠢的学生也能在学校的推荐下担任乡间的各种技术工作(合作社的职员和货郎)。精明的父亲也大力支持母亲的决定,连带着劝服了五六个亲戚,让他们也把家里比较小的孩子送到镇上的学校上学。
三年过去后,十六岁的熊俊就成为了十里八村最有名的人物,一镇上希望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被送进府城第一中学,据说出了一中的学生最次也能做乡长和辰基商会的掌柜,一年最低可以赚到500贯的是收入。这个消息传开了以后,给他提亲的媒婆把熊家刚换了没多久的门槛都踩烂了。
熊家内当家的一概拒绝,以熊俊要以学业为重必须冠礼之后才能结婚为由将媒婆全部拒之门外。就连娘家的大哥想亲上加亲将熊李氏(熊母)亲侄女嫁给熊俊暂不结婚先定亲的请求都没考虑。要是儿子出息了,当上乡长或镇上的员外和富家翁,村民级别的亲家岂不是掉面子,就算纳妾也不能接受,起步价就得是城里的读书人家的闺秀。有了官身岂能随便定亲?就算熊俊的兄弟几个,读书不如熊俊,起码也算是见过世面的读书人,小学毕业可了不得,一毕业就被辰基商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预定了,安排在镇上的贸易行当帮办,一年起码可以赚到100贯的收入,顶的上村里十户人家的年收入,分家以后就是一等主户。随便几个村姑哪能娶进门?在学校里读女子班的几个还未到及笄之年闺女也不能随便嫁人,家访过的学校先生曾经说过,进了学校就是文化人,婚姻要自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仅仅只能做参考和建议,几个女儿要是在学校里认识了喜欢的男子,也算门当户对,只要两情相愿长辈也不应该阻拦。这话深的熊李氏之心,熊父也表示先生的话十分有理。
家中为了积攒给熊俊和几个儿女读更高级别的自费的全曰制中学和大学学费也是指望他们都有大出息。将来不说衣食无忧,拿到学籍能进京城或州府定居也是一个光宗耀祖的好事。东湖书院(熊家所在的夔州路唯一的大学,系辰基书院夔州路分院)一年的学费就要200贯,就算勤工俭学,能领到三级奖学金,家里至少也要准备300贯的学费供老二老三第一年的费用。熊俊最后一年的小学,每天糊了1000个火柴盒,一天也不过100文,除去衣食住行和书本杂项一年也只攒了5贯。家里还要出140贯才行。看来只有先在辰基商会里工作一年,攒到足够的学费才能继续读书了。
熊俊在刚刚记事的时候,家中就经常没有米粮,不时地要到几个亲戚家或镇上做工换取粮食,饥饿和寒冷经常伴随着一家老小。每当季节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往往断粮,一家老小就要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以支持父亲和长辈们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所需的粮食。最惨的一次是自己13岁的时候,一连10天都没吃什么东西,顿顿都是啃树皮和草根硬挺。让母亲伤心的是弟弟一连吃了三天树皮,上吐下泻脸,都变成紫色了,最后还是遇到下乡的货郎接济一担白米,借了几十文铜钱请了镇上的药师开了点药才救了弟弟一命,一家人靠着货郎的借款才缓过气来。
父亲因为学过一点算数,帮助货郎收购村中的物产,用货郎留下的货物换取村中的米粮和药材,只要完成货郎一年的任务,借款就可以不用还了。父亲十分高兴的同意了这个以劳力换贷款的契约。货郎留下数车货物就走了,约定三个月后再来取父亲和村民交易所得的清单上的土货。家中境况的改变迅速被亲友知晓,前来打听情况的亲戚都挤在庭院里站满了。鱼腥草、板蓝根、夏枯草、甘草、两面针、草珊瑚、白芷、绞股蓝、刺五加、松子、松花粉、藿香、紫苏等等数百种草药的图谱和各种当地可能出产的矿石矿物图谱(穿越众印刷的小册子,便于下乡发展合作社的代理人开展工作之用)。这些仅仅只是一些可能盈利的小头,穿越众需要的土货大头还是那些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和粮食。只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识别这些药材和矿物,按理有这种技能的早就该发财了,村民有能力大量供应这些药材矿物才是怪事。
牛车上的器皿(陶瓷杯盘碗碟、腌菜缸)、农具(深耕犁、铡刀、镰刀、铁锹、十字镐头、鹤嘴锄)、铁器(锅、铲、钳子、剪子、菜刀)。坚韧的窗户纸、廉价的印刷年画和墙纸、绸缎被面、十桶煤灯油、蜡烛五百根。这些货物都明码标价,价格贴在熊家的门外,只要村民有钱就可以来买,没钱的也可以用粮食和农副产品来交换,交换比例也是货郎留下的小册子上规定好的。熊父不过只是一个看守货物的代理,一切公开后,他只需要坐在家里当一个杂货铺老板就行了。这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困境,甚至让熊家一跃成为村中的大户人家。村民们要换货物还要巴结他这个穿越众产业中最低级、最边缘的临时工了。
苦难的曰子自此一去不返,熊家迅速的在几个月内实现了温饱,小康的水平也在半年后的那一天实现了,货郎叔叔第三次来的时候,不光带来了货物和一点礼物,还有村中孩童可以进入辰基集团在镇上设立的学校启蒙读书的重大通知。这个被穿越众恶搞的启蒙小学起名为莲花镇希望小学,学费全免半工半读的姓质决定了这个学校的经费来源于辰基集团的拨款和高年级学生的工作创造的利润(比如糊火柴盒和一些磨练学生耐姓和动手能力的简单工作)。
自己和几个年纪较小的弟弟妹妹全部都被母亲送到学校上学,家里的事全部都被哥哥和父亲包了,一来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二来读了书就可以干商会里各种急需的岗位工作可以挣大钱,三来最蠢的学生也能在学校的推荐下担任乡间的各种技术工作(合作社的职员和货郎)。精明的父亲也大力支持母亲的决定,连带着劝服了五六个亲戚,让他们也把家里比较小的孩子送到镇上的学校上学。
三年过去后,十六岁的熊俊就成为了十里八村最有名的人物,一镇上希望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被送进府城第一中学,据说出了一中的学生最次也能做乡长和辰基商会的掌柜,一年最低可以赚到500贯的是收入。这个消息传开了以后,给他提亲的媒婆把熊家刚换了没多久的门槛都踩烂了。
熊家内当家的一概拒绝,以熊俊要以学业为重必须冠礼之后才能结婚为由将媒婆全部拒之门外。就连娘家的大哥想亲上加亲将熊李氏(熊母)亲侄女嫁给熊俊暂不结婚先定亲的请求都没考虑。要是儿子出息了,当上乡长或镇上的员外和富家翁,村民级别的亲家岂不是掉面子,就算纳妾也不能接受,起步价就得是城里的读书人家的闺秀。有了官身岂能随便定亲?就算熊俊的兄弟几个,读书不如熊俊,起码也算是见过世面的读书人,小学毕业可了不得,一毕业就被辰基商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预定了,安排在镇上的贸易行当帮办,一年起码可以赚到100贯的收入,顶的上村里十户人家的年收入,分家以后就是一等主户。随便几个村姑哪能娶进门?在学校里读女子班的几个还未到及笄之年闺女也不能随便嫁人,家访过的学校先生曾经说过,进了学校就是文化人,婚姻要自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仅仅只能做参考和建议,几个女儿要是在学校里认识了喜欢的男子,也算门当户对,只要两情相愿长辈也不应该阻拦。这话深的熊李氏之心,熊父也表示先生的话十分有理。
家中为了积攒给熊俊和几个儿女读更高级别的自费的全曰制中学和大学学费也是指望他们都有大出息。将来不说衣食无忧,拿到学籍能进京城或州府定居也是一个光宗耀祖的好事。东湖书院(熊家所在的夔州路唯一的大学,系辰基书院夔州路分院)一年的学费就要200贯,就算勤工俭学,能领到三级奖学金,家里至少也要准备300贯的学费供老二老三第一年的费用。熊俊最后一年的小学,每天糊了1000个火柴盒,一天也不过100文,除去衣食住行和书本杂项一年也只攒了5贯。家里还要出140贯才行。看来只有先在辰基商会里工作一年,攒到足够的学费才能继续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