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安排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之谋心最新章节!
“啪——”伴随着银汤匙滑落桌案的脆响的,是金氏的一声惊叫。
“御驾亲征?!”
赵毅赶忙起身,亲自上前为母亲收拾起打翻的青瓷碗碟,吴氏也立刻跟在一边打下手。
赵攸瀚点头道:“嗯。陛下决心已定,陆大将军也支持,宋首相虽犹豫着进了几句,最后却也同意了。现在,只差对外颁布旨意了。想必京中差不多的人家,现在已得到风声了。”
金氏身旁的赵祈却紧抓住赵毅一臂,沉声道:“老大,你与我说实话,边关的情况真严重到了如此地步?”
赵攸瀚一大步上前扶了赵祈,开口道:“祖父,北翟来势汹汹,大周军队不是没有胜利的把握。但真正胜利前,边地的百姓却会深受战火之苦。大军和粮草这些日子早已从各地集结完毕,陛下也是不愿百姓多一天水深火热的日子,才做了这个决定。”
赵祈悲痛道:“你不是说,陛下年前就派人过去部署了吗?怎么边关还是损失惨重?”
赵攸瀚一顿,翕了翕嘴,见赵毅要开口说什么了,赶紧拦了他的话头道:“北方三月初才刚开始融冰,大周的斥候营才将将入了草原没来得及探出虚实,北翟人就攻过来了。先前各大边城虽有防备,那也只是防守严密几分,却并不能就此占到主动。再有,北翟人向来以游牧为生,又因气候之差长得本就比大周人更加高壮魁梧……”
赵祈恨恨地甩开了赵攸瀚,怒道:“老子就是在123言情城长大的,小时候还亲手杀过北翟人,我当然知道他们长什么样!我想知道的是,为何大周会败!?”
金氏见他情绪激动,连忙挡在赵攸瀚面前横眉竖眼道:“老头子,你有气冲北翟去,别冲我乖孙子发火!”
赵祈火气一滞,赵毅立时上来为他抚顺着胸口,一边道:“父亲,今日我听陛下与陆大将军等人也在分析这事。陆大将军以为,除了这些外在的原因,只怕还与我大周里里外外和平了六十来年有些关系,大周各军中不但士气不足,甚至战斗经验也远不如北翟。再加上,123言情城破之后,北翟军……”
赵攸瀚抢先一步开口,截断了他的话:“123言情城破后,城中十之八|九的百姓仓皇出逃。但也有一两成百姓故土难离,最终丧命在北翟骑兵的刀下。这样才叫北翟兵士气高涨了许多。再有,百姓可以逃,城中的郑侯庙却逃不了。北翟人火烧郑侯庙之后,姿态猖獗狂妄,将郑侯贬得一无是处,说他是奸计百出的小人……”
“他们放屁!”赵祈怒骂,“郑叔父顶天立地,流芳百世!他决胜千里的时候,这些鳖孙还不知在哪里!……”
他絮絮叨叨地骂个不停,厅中的小辈们噤若寒蝉。
赵攸瀚不着痕迹地对父亲摇了摇头,赵毅不解。到赵祈骂得累了,也气得吃不下饭之后,才与金氏慢悠悠回了安鹤堂。
赵攸瀚这才对赵毅道:“父亲,祖父最痛心的不是大周边境节节败退,而是123言情城破。123言情城,是被祖父视为第二个故乡的地方,只怕襄京城在他心中的地位都比不上它。若再叫他得知城中留下的百姓被那样残忍的方式屠杀殆尽,你叫祖父怎么受得了?”
余下的百姓是被抓到郑侯庙中一起活活烧死的,庙中装不下的也是赶做一堆烧死。这么残忍的屠杀,并不会详细描述在邸报上。因为在襄京城中广而告之这个没用,反而引起不安的可能性更大。若是在满是热血男儿的军中,才会引起更大的反抗意识。
所以赵祈至今只知123言情全城百姓逃的逃,死的死,却还不知那些死去的人,在临死前遭遇了什么样的痛苦。
赵毅皱眉,瞪了儿子一眼道:“你以为我不晓得这点吗?我本就没打算提这件事!”虽然说话的效果确实不如儿子那话好。叫赵祈的重点转移到郑侯庙被毁一事上,只会叫从小视郑叡为神祇的赵祈心痛得没多少精力分散在他不认识的百姓上。
赵攸瀚摸摸鼻子,默默无语。
赵毅又问:“陛下打算何时对外公布御驾亲征的决定?”
赵攸瀚道:“明日大朝。”
赵毅呼了口气,哑声道:“也好,这道旨意一出,必是对边关将士的士气大有助益!”他幽幽望了大兴宫方向一眼,又叹道:“幸亏陛下登极快三十年了。”
————————
赵毅会感叹承元帝做皇帝的时间,不是没有道理。
翌日朝堂上,待冯立人朗声诵读了承元帝御驾亲征的旨意,除前晚之前已明确被承元帝明示过的臣子,大朝会上的众臣一片哗然。
接二连三的官员跪请承元帝收回成命。他们请命倒不为其他,只是担忧承元帝的人身安危。现下太子未立,一旦皇帝出事,大周朝必将陷入混乱,甚至有可能万劫不复。
一切的反对却都被承元帝的决心打了回来。
“朕为天下之主,百姓之父。岂可坐视百姓战乱之苦不理!边关军心不稳,朕坐镇后方既可稳定军心,又示朕体恤黎民百姓之意。何可不为?”
他面色淡淡,却不怒自威,眼中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请命的臣子们听承元帝只是坐镇后方,并非被冲昏了头脑要亲上战场,又见前排的众位宰相和陆崇等人一言不发,便知这事再无转圜的余地,又是几番谏言之后便顺势退了下来。
这也是承元帝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后带来的影响之一。他威信日重,在朝上说一不二的强势气魄早已练就。
随后,承元帝陆陆续续下了多道圣旨。大军出征之后,命宋首相总理政务。大周军分西、中、东三路大军。陆崇被封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加封正一品太尉之衔,统帅中路大军。东、西两路大军也另有众位贤能之人坐镇。
叫人最为耐人寻味的,却是承元帝对众位皇子的安排。
按说,这种皇帝离京的时候,常理是需要指定一名皇子监国的,大多为太子,像承元朝太子已逝,那么监国的皇子必是承元帝心中属意的下一任帝王无疑。
偏偏,承元帝并未按着这常理来,他在颁布御驾亲征的旨意后的第三日,对众皇子做出了安排——皇二子韶亓萱与皇三子韶亓茽、皇四子韶亓芃与皇五子韶亓荇这样分为两组,轮流代皇父主持政事堂,与众位宰相一起共商大事,若有不决则快马送往前线递承元帝亲揽。每一组轮流两个月,不当值的皇子则前往前线督战。而剩下的两个——韶亓箫和韶亓荿,一路在中路大军随扈历练。
————————
赵敏禾听到这道旨意时,只觉得目瞪口呆。皇帝要不偏不倚,也不用一碗水端平成这样吧?
此时赵攸瀚已接到了出征的旨意,大房大大小小一家子聚在赵祈金氏的安鹤堂里。
赵攸瀚语气平常道:“陛下只怕确实对储君的人选犹疑不定,又不想叫人多生是非罢了。”
向来帝王最忌党争,如今众皇子中并无突出的人选,有好也有坏。但对群臣而言,承元帝春秋鼎盛,所以大多数人仍保持着中立,并不急着站队。但若叫这次的事情打破了这种局面,后头的局面就不是承元帝能保证掌控的了。所以,承元帝干脆没有叫皇子监国,而是另立名义叫皇子主持大局,且还叫前头的皇子们轮流来,两人一组相互辖制。这一下,谁都能明白承元帝不急着立太子了。目前的平衡局面才不至叫打破了。
赵敏禾又问:“那为何还要他们没轮到时去前线?这么一来一回,不是折腾人吗?”
这个问题简单,赵毅都知道。“不叫走他们,那是叫他们留下来寻借口插手政事堂吗?到时四个皇子,还叫不叫政事堂好好做事了?”
宋氏却未曾舒心,但她担忧的另有其事。“那我祖父会不会为难?”每隔两个月都要应付不同的辅政皇子,万一前后政见不同……
赵攸瀚安慰道:“岳祖父做了这么多年宰相,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还多,他知道该怎么做。”
赵毅也道:“是啊,就冲他是先太子的外祖父这一条,也没人敢为难他。”
宋氏有些低落,想嘀咕一句“若太子表弟还在,哪儿还有这些糟心事”,到底忍住了。逝者已逝,说这些也没任何意义。
下一刻,她却被丈夫的下一句话惊了一跳,再没心思想其他了。
赵攸瀚对赵毅道:“父亲,这回出征我想叫大郎同去。”
赵攸瀚已被封为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在中路大军陆崇麾下,再过两日便会随军出战。此外,忠勇伯府还确定出征的赵攸源(二房次子,行四,双胞胎父亲),只不过他是作为皇帝亲卫去的,一路以护卫承元帝为己任,并不需要上阵杀敌。
宋氏跳起来大声反对道:“不行!”
赵攸瀚也不以为她会同意,站起来握住她的肩膀道:“你先听我说……”
宋氏甩头道:“无论你说什么,我不同意!我丈夫已经上了战场了,我儿子就不能再去!”
只是,不等赵攸瀚再接再厉的解释,就听“噗通”一声——却是赵煦已大步走到宋氏面前,双膝及地道:“请母亲成全!”
不止宋氏头昏眼花,赵敏禾也是惊愕莫名。“大哥,大郎才十四岁啊!”
赵毅皱了皱眉头又松开了。吴氏揽着吐着奶泡泡的乐乐,一直低头不语。一旁是表情空白的赵熏,怀里揽着懵懂的小八郎。
赵祈却轻哼了一声道:“十四不小了。我八岁就杀过北翟人了!”
金氏狠狠掐了老伴儿一把,拆台道:“是啊,一个受了伤、满头血的北翟人!”
赵祈气得转过头,不理人了。
赵攸瀚不理会二老的交锋,只伸手扶住了宋氏,缓声道:“你误会了。我不是叫大郎去上阵杀敌,而是想把他带去历练一番。就像陛下带上了七殿下和八殿下一般。”
宋氏急道:“怎么能一样!两位皇子会跟在陛下身边安全无虞。可大郎他……”
在赵煦着急地膝行一步上前喊了一声“父亲”之后,赵攸瀚伸手一拦阻了儿子接下来的话语,接着对宋氏道:“我赵家从军功起家,当年123言情城之战,首功自然是郑侯,但再排下来,我赵家敢认第三便没人敢认第二。祖先荫庇已在,赵家的子孙后代也不可懈怠。这次,战功自有我来挣,但我也不想我的子孙们只会坐享其成。大郎是长子长孙,最起码他得亲眼看看,我赵家的荣耀来之不易!”
吴氏深深吁了口气,对宋氏道:“叫大郎去吧,他父亲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宋氏的泪眼朦胧中,赵攸瀚最后道:“我可以保证,大郎在边关会一直跟在我身边。若我上了前线,我会将他交给四弟(赵攸源)照顾。他一直在御前,哪儿会遇到什么危险。”
宋氏最终被说服了。
赵敏禾也无计可施,翌日出门上玄壇寺为出征的家人们求平安符。
算上赵煦,这样一来赵家便有三个男人要去边关。她低头看了看手中在佛祖前求的四个平安符,默默收起了一个。
她伸手按了按额头,这多出来的一个,她该叫大哥转交还是侄子转交?似乎谁都合适啊……
赵敏禾却没料到,这一个却是她当晚亲手送出去的……
“啪——”伴随着银汤匙滑落桌案的脆响的,是金氏的一声惊叫。
“御驾亲征?!”
赵毅赶忙起身,亲自上前为母亲收拾起打翻的青瓷碗碟,吴氏也立刻跟在一边打下手。
赵攸瀚点头道:“嗯。陛下决心已定,陆大将军也支持,宋首相虽犹豫着进了几句,最后却也同意了。现在,只差对外颁布旨意了。想必京中差不多的人家,现在已得到风声了。”
金氏身旁的赵祈却紧抓住赵毅一臂,沉声道:“老大,你与我说实话,边关的情况真严重到了如此地步?”
赵攸瀚一大步上前扶了赵祈,开口道:“祖父,北翟来势汹汹,大周军队不是没有胜利的把握。但真正胜利前,边地的百姓却会深受战火之苦。大军和粮草这些日子早已从各地集结完毕,陛下也是不愿百姓多一天水深火热的日子,才做了这个决定。”
赵祈悲痛道:“你不是说,陛下年前就派人过去部署了吗?怎么边关还是损失惨重?”
赵攸瀚一顿,翕了翕嘴,见赵毅要开口说什么了,赶紧拦了他的话头道:“北方三月初才刚开始融冰,大周的斥候营才将将入了草原没来得及探出虚实,北翟人就攻过来了。先前各大边城虽有防备,那也只是防守严密几分,却并不能就此占到主动。再有,北翟人向来以游牧为生,又因气候之差长得本就比大周人更加高壮魁梧……”
赵祈恨恨地甩开了赵攸瀚,怒道:“老子就是在123言情城长大的,小时候还亲手杀过北翟人,我当然知道他们长什么样!我想知道的是,为何大周会败!?”
金氏见他情绪激动,连忙挡在赵攸瀚面前横眉竖眼道:“老头子,你有气冲北翟去,别冲我乖孙子发火!”
赵祈火气一滞,赵毅立时上来为他抚顺着胸口,一边道:“父亲,今日我听陛下与陆大将军等人也在分析这事。陆大将军以为,除了这些外在的原因,只怕还与我大周里里外外和平了六十来年有些关系,大周各军中不但士气不足,甚至战斗经验也远不如北翟。再加上,123言情城破之后,北翟军……”
赵攸瀚抢先一步开口,截断了他的话:“123言情城破后,城中十之八|九的百姓仓皇出逃。但也有一两成百姓故土难离,最终丧命在北翟骑兵的刀下。这样才叫北翟兵士气高涨了许多。再有,百姓可以逃,城中的郑侯庙却逃不了。北翟人火烧郑侯庙之后,姿态猖獗狂妄,将郑侯贬得一无是处,说他是奸计百出的小人……”
“他们放屁!”赵祈怒骂,“郑叔父顶天立地,流芳百世!他决胜千里的时候,这些鳖孙还不知在哪里!……”
他絮絮叨叨地骂个不停,厅中的小辈们噤若寒蝉。
赵攸瀚不着痕迹地对父亲摇了摇头,赵毅不解。到赵祈骂得累了,也气得吃不下饭之后,才与金氏慢悠悠回了安鹤堂。
赵攸瀚这才对赵毅道:“父亲,祖父最痛心的不是大周边境节节败退,而是123言情城破。123言情城,是被祖父视为第二个故乡的地方,只怕襄京城在他心中的地位都比不上它。若再叫他得知城中留下的百姓被那样残忍的方式屠杀殆尽,你叫祖父怎么受得了?”
余下的百姓是被抓到郑侯庙中一起活活烧死的,庙中装不下的也是赶做一堆烧死。这么残忍的屠杀,并不会详细描述在邸报上。因为在襄京城中广而告之这个没用,反而引起不安的可能性更大。若是在满是热血男儿的军中,才会引起更大的反抗意识。
所以赵祈至今只知123言情全城百姓逃的逃,死的死,却还不知那些死去的人,在临死前遭遇了什么样的痛苦。
赵毅皱眉,瞪了儿子一眼道:“你以为我不晓得这点吗?我本就没打算提这件事!”虽然说话的效果确实不如儿子那话好。叫赵祈的重点转移到郑侯庙被毁一事上,只会叫从小视郑叡为神祇的赵祈心痛得没多少精力分散在他不认识的百姓上。
赵攸瀚摸摸鼻子,默默无语。
赵毅又问:“陛下打算何时对外公布御驾亲征的决定?”
赵攸瀚道:“明日大朝。”
赵毅呼了口气,哑声道:“也好,这道旨意一出,必是对边关将士的士气大有助益!”他幽幽望了大兴宫方向一眼,又叹道:“幸亏陛下登极快三十年了。”
————————
赵毅会感叹承元帝做皇帝的时间,不是没有道理。
翌日朝堂上,待冯立人朗声诵读了承元帝御驾亲征的旨意,除前晚之前已明确被承元帝明示过的臣子,大朝会上的众臣一片哗然。
接二连三的官员跪请承元帝收回成命。他们请命倒不为其他,只是担忧承元帝的人身安危。现下太子未立,一旦皇帝出事,大周朝必将陷入混乱,甚至有可能万劫不复。
一切的反对却都被承元帝的决心打了回来。
“朕为天下之主,百姓之父。岂可坐视百姓战乱之苦不理!边关军心不稳,朕坐镇后方既可稳定军心,又示朕体恤黎民百姓之意。何可不为?”
他面色淡淡,却不怒自威,眼中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请命的臣子们听承元帝只是坐镇后方,并非被冲昏了头脑要亲上战场,又见前排的众位宰相和陆崇等人一言不发,便知这事再无转圜的余地,又是几番谏言之后便顺势退了下来。
这也是承元帝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后带来的影响之一。他威信日重,在朝上说一不二的强势气魄早已练就。
随后,承元帝陆陆续续下了多道圣旨。大军出征之后,命宋首相总理政务。大周军分西、中、东三路大军。陆崇被封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加封正一品太尉之衔,统帅中路大军。东、西两路大军也另有众位贤能之人坐镇。
叫人最为耐人寻味的,却是承元帝对众位皇子的安排。
按说,这种皇帝离京的时候,常理是需要指定一名皇子监国的,大多为太子,像承元朝太子已逝,那么监国的皇子必是承元帝心中属意的下一任帝王无疑。
偏偏,承元帝并未按着这常理来,他在颁布御驾亲征的旨意后的第三日,对众皇子做出了安排——皇二子韶亓萱与皇三子韶亓茽、皇四子韶亓芃与皇五子韶亓荇这样分为两组,轮流代皇父主持政事堂,与众位宰相一起共商大事,若有不决则快马送往前线递承元帝亲揽。每一组轮流两个月,不当值的皇子则前往前线督战。而剩下的两个——韶亓箫和韶亓荿,一路在中路大军随扈历练。
————————
赵敏禾听到这道旨意时,只觉得目瞪口呆。皇帝要不偏不倚,也不用一碗水端平成这样吧?
此时赵攸瀚已接到了出征的旨意,大房大大小小一家子聚在赵祈金氏的安鹤堂里。
赵攸瀚语气平常道:“陛下只怕确实对储君的人选犹疑不定,又不想叫人多生是非罢了。”
向来帝王最忌党争,如今众皇子中并无突出的人选,有好也有坏。但对群臣而言,承元帝春秋鼎盛,所以大多数人仍保持着中立,并不急着站队。但若叫这次的事情打破了这种局面,后头的局面就不是承元帝能保证掌控的了。所以,承元帝干脆没有叫皇子监国,而是另立名义叫皇子主持大局,且还叫前头的皇子们轮流来,两人一组相互辖制。这一下,谁都能明白承元帝不急着立太子了。目前的平衡局面才不至叫打破了。
赵敏禾又问:“那为何还要他们没轮到时去前线?这么一来一回,不是折腾人吗?”
这个问题简单,赵毅都知道。“不叫走他们,那是叫他们留下来寻借口插手政事堂吗?到时四个皇子,还叫不叫政事堂好好做事了?”
宋氏却未曾舒心,但她担忧的另有其事。“那我祖父会不会为难?”每隔两个月都要应付不同的辅政皇子,万一前后政见不同……
赵攸瀚安慰道:“岳祖父做了这么多年宰相,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还多,他知道该怎么做。”
赵毅也道:“是啊,就冲他是先太子的外祖父这一条,也没人敢为难他。”
宋氏有些低落,想嘀咕一句“若太子表弟还在,哪儿还有这些糟心事”,到底忍住了。逝者已逝,说这些也没任何意义。
下一刻,她却被丈夫的下一句话惊了一跳,再没心思想其他了。
赵攸瀚对赵毅道:“父亲,这回出征我想叫大郎同去。”
赵攸瀚已被封为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在中路大军陆崇麾下,再过两日便会随军出战。此外,忠勇伯府还确定出征的赵攸源(二房次子,行四,双胞胎父亲),只不过他是作为皇帝亲卫去的,一路以护卫承元帝为己任,并不需要上阵杀敌。
宋氏跳起来大声反对道:“不行!”
赵攸瀚也不以为她会同意,站起来握住她的肩膀道:“你先听我说……”
宋氏甩头道:“无论你说什么,我不同意!我丈夫已经上了战场了,我儿子就不能再去!”
只是,不等赵攸瀚再接再厉的解释,就听“噗通”一声——却是赵煦已大步走到宋氏面前,双膝及地道:“请母亲成全!”
不止宋氏头昏眼花,赵敏禾也是惊愕莫名。“大哥,大郎才十四岁啊!”
赵毅皱了皱眉头又松开了。吴氏揽着吐着奶泡泡的乐乐,一直低头不语。一旁是表情空白的赵熏,怀里揽着懵懂的小八郎。
赵祈却轻哼了一声道:“十四不小了。我八岁就杀过北翟人了!”
金氏狠狠掐了老伴儿一把,拆台道:“是啊,一个受了伤、满头血的北翟人!”
赵祈气得转过头,不理人了。
赵攸瀚不理会二老的交锋,只伸手扶住了宋氏,缓声道:“你误会了。我不是叫大郎去上阵杀敌,而是想把他带去历练一番。就像陛下带上了七殿下和八殿下一般。”
宋氏急道:“怎么能一样!两位皇子会跟在陛下身边安全无虞。可大郎他……”
在赵煦着急地膝行一步上前喊了一声“父亲”之后,赵攸瀚伸手一拦阻了儿子接下来的话语,接着对宋氏道:“我赵家从军功起家,当年123言情城之战,首功自然是郑侯,但再排下来,我赵家敢认第三便没人敢认第二。祖先荫庇已在,赵家的子孙后代也不可懈怠。这次,战功自有我来挣,但我也不想我的子孙们只会坐享其成。大郎是长子长孙,最起码他得亲眼看看,我赵家的荣耀来之不易!”
吴氏深深吁了口气,对宋氏道:“叫大郎去吧,他父亲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宋氏的泪眼朦胧中,赵攸瀚最后道:“我可以保证,大郎在边关会一直跟在我身边。若我上了前线,我会将他交给四弟(赵攸源)照顾。他一直在御前,哪儿会遇到什么危险。”
宋氏最终被说服了。
赵敏禾也无计可施,翌日出门上玄壇寺为出征的家人们求平安符。
算上赵煦,这样一来赵家便有三个男人要去边关。她低头看了看手中在佛祖前求的四个平安符,默默收起了一个。
她伸手按了按额头,这多出来的一个,她该叫大哥转交还是侄子转交?似乎谁都合适啊……
赵敏禾却没料到,这一个却是她当晚亲手送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