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不定取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贞观大闲人最新章节!
地位受威胁是大事,位置越高,摔下来越狠,皇位不像面饼,被人抢了顶多也只是自己少吃一点,皇位若被抢,摔下来的人往往连活着都成了奢望,取而代之的那个人肯定不愿看到失败者在他眼前活蹦乱跳晃来晃去刷存在感……
所以,太子之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剑落下,死无葬身之地,当太子的人每天都过着破釜沉舟的日子,无风无浪当下去,将来总有吃香喝辣的时候,一朝被人推下位,性命堪忧。
李承乾如今就有这样的危机感,近两年来,他察觉到父皇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反而对魏王李泰却越来越恩宠,因为父皇的厚此薄彼,朝中大臣暗里议论纷纷,支持魏王即储君位的阵营越来越强大,而东宫阵营却被削弱了许多,两大阵营在朝中形成了一种很微妙的平衡,东宫的威望受损严重,对父皇来说,朝堂势力形成制衡或许正合他意,但对东宫来说,委实是个致命的情势。
李承乾越来越慌张了,因为太子之位如今已不仅涉及到未来的极权皇位,更涉及到他的性命,他的一生无法避免地行走在两个极端之上,要么风风光光继承皇位,一统天下,要么被人取而代之,然后含恨被新皇赐死。
坐在长孙家的前堂,李承乾颇有些局促,虽然对面坐着的是他的亲舅舅,可是人在朝堂,心思莫辨,纵然是一直支持他的亲舅舅,谁知道他心中的天平如今是否已悄然倾斜到另外一个方向了呢?
长孙无忌仍旧往常般慈祥和蔼的模样,捋着青须笑吟吟地看着李承乾,先聊了一阵子家常,从东宫几位老师最近教的什么书,到东宫的饮食起居,中间还以长辈的姿态告诫李承乾亲贤臣,远小人之类的大道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李承乾与他聊了半晌,紧张忐忑的心情稍有放松,终于找回了娘舅家的感觉,神情也渐渐松弛下来了。
长孙无忌何等的人精,七拉八扯的,还不就是为了让李承乾放松,见此刻已达到了目的,这才捋须缓缓问起李承乾的来意。
李承乾脸色微变,沉默半晌,忽然起身面朝长孙无忌,然后扑通一声跪下,放声泣道:“承乾已失父皇宠爱,储君之位岌岌可危,求舅父大人救我!”
长孙无忌眉梢一挑,急忙上前扶起他,沉声道:“怎么回事?殿下细细道来。”
李承乾一边哭泣,一边哽咽着将最近父皇对他冷淡,以及偏宠魏王,赏赐多逾皇子仪制等事一一道来。
长孙无忌面沉如水,捋须静静听李承乾哭诉,眼中不时闪过一道复杂莫测的光芒。
抽噎着断断续续把事情说完,李承乾泣道:“舅父大人,承乾这几年确实做过几件失德之事,有悖储君之仪德,朝中诸多大臣亦多有指斥,如今承乾已知错,愿从今往后端正行止,敏行讷言,凡事不违君子之道,不负太子之名,舅父大人……承乾是文德母后所出,是我大唐天家的嫡长子呀!嫡长子不可轻废,否则违于礼制,天下门阀士子怎能服气?更何况当年父皇本以次子而夺太子之位,生玄武门之变,至今天下人仍有议论,更不能轻言废储……”
话说至此,长孙无忌忽然脸色大变,起身暴喝道:“闭嘴!李承乾,尔欲招惹大祸乎!”
李承乾吓得浑身一激灵,呆愣过后顿知失言,急忙垂首请罪:“承乾口不择言,请舅父大人恕罪……”
长孙无忌抬眼朝堂外廊下一扫,见堂外空荡荡的并无一人,这才放了心,随即恶狠狠瞪了李承乾一眼,压低了声音怒道:“当年的事情也是你区区小辈敢随便说的?不知这是你父皇的大忌吗?太子殿下,你差点惹了大祸!”
李承乾被长孙无忌的厉色吓到,一脸悔恨地点头认错不已。
阖眼捋须,长孙无忌沉吟不语,不知过了多久才睁开眼,缓缓地道:“眼下来看,殿下所言所行确实让陛下失望了,或许动过易储的心思,然而欲易一国储君,又是嫡长子,干系太大了,纵是陛下也无法掩天下悠悠众口,所以太子殿下尽可放心,不到忍无可忍,陛下绝计不会真的易储的,虽说眼下对你很冷淡,也只是一时失望气愤,殿下这段时日只需凡事小心,言不可多,行不可讷,遵人子之孝道,行贤德之仪行,所谓‘水滴石穿’,陛下终会恢复对太子的恩宠。”
李承乾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显然对长孙无忌的回答不太满意,说了一大通话看似句句在理,可细细思量后,一句都没用。
他李承乾今日是来拉同盟求助攻的,这样的回答岂能打发他?
“舅父大人说的极是,承乾谨记于心,只不过父皇如今对魏王泰极度偏宠,仪仗和赏赐一度与东宫并肩,逾制若斯,惹满朝议论,东宫威望扫地,这……还请舅父大人指点。”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平常心即是,殿下眼里何必看重这些俗物?魏王仪仗就算逾制与东宫并肩,就算他的王府修得比东宫还漂亮,那又如何?殿下须知,如今你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属于你的,旁人轻易夺不走,包括魏王泰,那就是‘太子’的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陛下对魏王再恩宠,你仍然是太子,将来大唐的皇帝仍然是你,只要殿下从今往后不再做令陛下失望的事,陛下就绝不可能真的把你废黜了,老臣的意思,殿下明白了么?”
李承乾再次皱了皱眉,显然长孙无忌的回答还是令他不满意。
长孙无忌接着道:“殿下,你与魏王,晋王皆是老臣的外甥,皆是吾妹文德皇后所出,所以,你和他们一样,都是老臣的亲人,兄弟阋墙之事,老臣也不愿见,殿下是长子,亦是长兄,弟弟们有什么忘形跋扈之处,站在太子的位置或是兄长的位置,你都应该稍作忍让才是,万不可伤了兄弟和气,换句话说,纵然魏王泰近来独得帝宠,以至咄咄逼人,殿下也该一退再退,做些符合兄长的姿态出来让朝臣们看见,殿下多忍让几次,朝臣们便知殿下的胸襟气度,便会满朝赞颂殿下的仁厚,这些话你还怕传不到你父皇耳中?听得多了,你父皇自会对你融冰化雪,恢复如初,此即‘以不变应万变’,善也。”
李承乾神情微动,这番话终于令李承乾比较满意了。
其实长孙无忌的说法并不新鲜,类似的话,东宫左右庶子那些属官不知对他说过多少次,只不过长孙无忌说出来,分量自然与东宫那些属官不一样,更何况,长孙无忌愿意推心置腹与他说这些话,便试探出了长孙无忌的态度,显然,这位亲舅舅也是不愿父皇妄动易储之念的。
试探态度,其实比请求指点更重要,态度有了,确定他是站在东宫这个阵营的,有些麻烦便不需要说透,长孙无忌自然知道如何在父皇面前保他这个太子。
李承乾终于满意了,神情也渐渐轻松下来,脸上甚至挤出了几分笑意。
长孙无忌也很轻松,正事说完,话题扯到别的方面,长孙无忌慈祥和蔼地对李承乾谆谆教诲,态度如同当年一般,既维持着君臣之仪,也不失长辈威严和爱护,瞧不出任何不同之处。
闲话半晌,李承乾适时告辞,行礼过后满意而归。
前堂内,长孙无忌慈祥的笑容渐渐僵冷,最后面无表情,捋须阖目,不知在想什么。
身后传来轻悄的脚步声,长子长孙冲脚着足衣,如猫潜行,轻轻走到长孙无忌的身后。
“父亲大人,看来如今太子有些惶恐,怕是着急了。”长孙冲轻声道。
“嗯。”长孙无忌仍阖着眼,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看了看堂外空荡荡的庭院,长孙冲的声音更低了,凑在长孙无忌的耳边轻声道:“孩儿适才在后面静听了许久,听父亲大人的意思,似乎……继续保太子?”
长孙无忌嘴角一勾,缓缓地道:“你从哪句话里听出老夫要继续保太子了?”
长孙冲一惊,也不顾父子礼仪,立马跪坐在父亲身旁,轻声道:“父亲大人的意思……难道舍太子而就魏王?”
长孙无忌终于睁开了眼,淡淡瞥了儿子一眼,道:“世上之事,不是非东即西,非黑即白,未到乾坤鼎定见分晓之时,千万莫随便定出取与舍,胜败五五之数终究还是太过行险,我长孙家已是大唐门阀权贵,多年经营方有今日之盛况,所以万不可踏错一步,陷家族于万劫不复之境。因文德皇后之故,长孙家与天家已是休戚相关,无可分隔了,所以,我们的选择必须要与陛下的选择保持一致,否则,长孙家必危。”
一席话听得长孙冲满头雾水,细细咀嚼半天之后,长孙冲满脸羞惭道:“孩儿愚钝,实不知父亲大人言中深意。”
长孙无忌笑了,摇头道:“储君之位非同小可,易储则动摇社稷根本,万不得已而不可轻言废黜,而老夫观陛下近年亲魏王而远太子,一半实因太子所为令陛下失望,另一半,怕也是为了平衡朝局,为防东宫势大而不可收拾,故亲魏王以制衡。毕竟陛下当年还是秦王时,同样的情势也曾在武德年间出现过,陛下心生忌惮,不得不防,但自从去岁中秋,太子无故杖责东宫左右庶子后,老夫看出来,陛下对太子已失望透顶,怕是真动了易储之心……”
长孙冲神情微动,试探着道:“陛下若真有了易储之心,父亲大人方才何必对太子说那些……呃,父亲大人想必自有您的道理。”
长孙无忌叹道:“老夫刚才说过,长孙家已是门阀,不可随便决定取舍,更不可随便表态,冲儿,明白老夫的意思么?”
长孙冲脸上露出明悟之色,点头道:“孩儿似乎……明白了。”
长孙无忌欣慰一笑,不再往下说了,沉吟片刻,淡淡地道:“明日老夫便向陛下进谏,请陛下委派太子代天巡视安抚难民,毕竟是太子啊,如此大灾关头,怎可不见太子身影?陛下防心甚重矣……”
长孙冲道:“父亲大人所言极是。”
长孙无忌摇摇头,接着道:“魏王泰如今奉旨编撰《括地志》,怕是快成书了吧?”
“是,听说年中便可告成,此书包罗大唐山川河流各处地理,兼每州每城每地之民俗风情,可谓古今一绝,魏王纵与太子之位无缘,仅凭此书便可名垂千古矣。”
长孙无忌点头,淡淡地道:“老夫书房里有两本书,分别是《禹贡》和《水经注》,书上皆有魏时郦善长先生的亲笔批注,可谓绝世孤本,对魏王泰编书必有大用,冲儿,你代老夫去一趟魏王府,将这两本书送去,就说是老夫的一点心意。”
长孙冲两眼一亮,情不自禁躬身道:“父亲大人高明,孩儿领教了。孩儿这就去办。”(未完待续。)
地位受威胁是大事,位置越高,摔下来越狠,皇位不像面饼,被人抢了顶多也只是自己少吃一点,皇位若被抢,摔下来的人往往连活着都成了奢望,取而代之的那个人肯定不愿看到失败者在他眼前活蹦乱跳晃来晃去刷存在感……
所以,太子之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剑落下,死无葬身之地,当太子的人每天都过着破釜沉舟的日子,无风无浪当下去,将来总有吃香喝辣的时候,一朝被人推下位,性命堪忧。
李承乾如今就有这样的危机感,近两年来,他察觉到父皇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反而对魏王李泰却越来越恩宠,因为父皇的厚此薄彼,朝中大臣暗里议论纷纷,支持魏王即储君位的阵营越来越强大,而东宫阵营却被削弱了许多,两大阵营在朝中形成了一种很微妙的平衡,东宫的威望受损严重,对父皇来说,朝堂势力形成制衡或许正合他意,但对东宫来说,委实是个致命的情势。
李承乾越来越慌张了,因为太子之位如今已不仅涉及到未来的极权皇位,更涉及到他的性命,他的一生无法避免地行走在两个极端之上,要么风风光光继承皇位,一统天下,要么被人取而代之,然后含恨被新皇赐死。
坐在长孙家的前堂,李承乾颇有些局促,虽然对面坐着的是他的亲舅舅,可是人在朝堂,心思莫辨,纵然是一直支持他的亲舅舅,谁知道他心中的天平如今是否已悄然倾斜到另外一个方向了呢?
长孙无忌仍旧往常般慈祥和蔼的模样,捋着青须笑吟吟地看着李承乾,先聊了一阵子家常,从东宫几位老师最近教的什么书,到东宫的饮食起居,中间还以长辈的姿态告诫李承乾亲贤臣,远小人之类的大道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李承乾与他聊了半晌,紧张忐忑的心情稍有放松,终于找回了娘舅家的感觉,神情也渐渐松弛下来了。
长孙无忌何等的人精,七拉八扯的,还不就是为了让李承乾放松,见此刻已达到了目的,这才捋须缓缓问起李承乾的来意。
李承乾脸色微变,沉默半晌,忽然起身面朝长孙无忌,然后扑通一声跪下,放声泣道:“承乾已失父皇宠爱,储君之位岌岌可危,求舅父大人救我!”
长孙无忌眉梢一挑,急忙上前扶起他,沉声道:“怎么回事?殿下细细道来。”
李承乾一边哭泣,一边哽咽着将最近父皇对他冷淡,以及偏宠魏王,赏赐多逾皇子仪制等事一一道来。
长孙无忌面沉如水,捋须静静听李承乾哭诉,眼中不时闪过一道复杂莫测的光芒。
抽噎着断断续续把事情说完,李承乾泣道:“舅父大人,承乾这几年确实做过几件失德之事,有悖储君之仪德,朝中诸多大臣亦多有指斥,如今承乾已知错,愿从今往后端正行止,敏行讷言,凡事不违君子之道,不负太子之名,舅父大人……承乾是文德母后所出,是我大唐天家的嫡长子呀!嫡长子不可轻废,否则违于礼制,天下门阀士子怎能服气?更何况当年父皇本以次子而夺太子之位,生玄武门之变,至今天下人仍有议论,更不能轻言废储……”
话说至此,长孙无忌忽然脸色大变,起身暴喝道:“闭嘴!李承乾,尔欲招惹大祸乎!”
李承乾吓得浑身一激灵,呆愣过后顿知失言,急忙垂首请罪:“承乾口不择言,请舅父大人恕罪……”
长孙无忌抬眼朝堂外廊下一扫,见堂外空荡荡的并无一人,这才放了心,随即恶狠狠瞪了李承乾一眼,压低了声音怒道:“当年的事情也是你区区小辈敢随便说的?不知这是你父皇的大忌吗?太子殿下,你差点惹了大祸!”
李承乾被长孙无忌的厉色吓到,一脸悔恨地点头认错不已。
阖眼捋须,长孙无忌沉吟不语,不知过了多久才睁开眼,缓缓地道:“眼下来看,殿下所言所行确实让陛下失望了,或许动过易储的心思,然而欲易一国储君,又是嫡长子,干系太大了,纵是陛下也无法掩天下悠悠众口,所以太子殿下尽可放心,不到忍无可忍,陛下绝计不会真的易储的,虽说眼下对你很冷淡,也只是一时失望气愤,殿下这段时日只需凡事小心,言不可多,行不可讷,遵人子之孝道,行贤德之仪行,所谓‘水滴石穿’,陛下终会恢复对太子的恩宠。”
李承乾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显然对长孙无忌的回答不太满意,说了一大通话看似句句在理,可细细思量后,一句都没用。
他李承乾今日是来拉同盟求助攻的,这样的回答岂能打发他?
“舅父大人说的极是,承乾谨记于心,只不过父皇如今对魏王泰极度偏宠,仪仗和赏赐一度与东宫并肩,逾制若斯,惹满朝议论,东宫威望扫地,这……还请舅父大人指点。”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平常心即是,殿下眼里何必看重这些俗物?魏王仪仗就算逾制与东宫并肩,就算他的王府修得比东宫还漂亮,那又如何?殿下须知,如今你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属于你的,旁人轻易夺不走,包括魏王泰,那就是‘太子’的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陛下对魏王再恩宠,你仍然是太子,将来大唐的皇帝仍然是你,只要殿下从今往后不再做令陛下失望的事,陛下就绝不可能真的把你废黜了,老臣的意思,殿下明白了么?”
李承乾再次皱了皱眉,显然长孙无忌的回答还是令他不满意。
长孙无忌接着道:“殿下,你与魏王,晋王皆是老臣的外甥,皆是吾妹文德皇后所出,所以,你和他们一样,都是老臣的亲人,兄弟阋墙之事,老臣也不愿见,殿下是长子,亦是长兄,弟弟们有什么忘形跋扈之处,站在太子的位置或是兄长的位置,你都应该稍作忍让才是,万不可伤了兄弟和气,换句话说,纵然魏王泰近来独得帝宠,以至咄咄逼人,殿下也该一退再退,做些符合兄长的姿态出来让朝臣们看见,殿下多忍让几次,朝臣们便知殿下的胸襟气度,便会满朝赞颂殿下的仁厚,这些话你还怕传不到你父皇耳中?听得多了,你父皇自会对你融冰化雪,恢复如初,此即‘以不变应万变’,善也。”
李承乾神情微动,这番话终于令李承乾比较满意了。
其实长孙无忌的说法并不新鲜,类似的话,东宫左右庶子那些属官不知对他说过多少次,只不过长孙无忌说出来,分量自然与东宫那些属官不一样,更何况,长孙无忌愿意推心置腹与他说这些话,便试探出了长孙无忌的态度,显然,这位亲舅舅也是不愿父皇妄动易储之念的。
试探态度,其实比请求指点更重要,态度有了,确定他是站在东宫这个阵营的,有些麻烦便不需要说透,长孙无忌自然知道如何在父皇面前保他这个太子。
李承乾终于满意了,神情也渐渐轻松下来,脸上甚至挤出了几分笑意。
长孙无忌也很轻松,正事说完,话题扯到别的方面,长孙无忌慈祥和蔼地对李承乾谆谆教诲,态度如同当年一般,既维持着君臣之仪,也不失长辈威严和爱护,瞧不出任何不同之处。
闲话半晌,李承乾适时告辞,行礼过后满意而归。
前堂内,长孙无忌慈祥的笑容渐渐僵冷,最后面无表情,捋须阖目,不知在想什么。
身后传来轻悄的脚步声,长子长孙冲脚着足衣,如猫潜行,轻轻走到长孙无忌的身后。
“父亲大人,看来如今太子有些惶恐,怕是着急了。”长孙冲轻声道。
“嗯。”长孙无忌仍阖着眼,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看了看堂外空荡荡的庭院,长孙冲的声音更低了,凑在长孙无忌的耳边轻声道:“孩儿适才在后面静听了许久,听父亲大人的意思,似乎……继续保太子?”
长孙无忌嘴角一勾,缓缓地道:“你从哪句话里听出老夫要继续保太子了?”
长孙冲一惊,也不顾父子礼仪,立马跪坐在父亲身旁,轻声道:“父亲大人的意思……难道舍太子而就魏王?”
长孙无忌终于睁开了眼,淡淡瞥了儿子一眼,道:“世上之事,不是非东即西,非黑即白,未到乾坤鼎定见分晓之时,千万莫随便定出取与舍,胜败五五之数终究还是太过行险,我长孙家已是大唐门阀权贵,多年经营方有今日之盛况,所以万不可踏错一步,陷家族于万劫不复之境。因文德皇后之故,长孙家与天家已是休戚相关,无可分隔了,所以,我们的选择必须要与陛下的选择保持一致,否则,长孙家必危。”
一席话听得长孙冲满头雾水,细细咀嚼半天之后,长孙冲满脸羞惭道:“孩儿愚钝,实不知父亲大人言中深意。”
长孙无忌笑了,摇头道:“储君之位非同小可,易储则动摇社稷根本,万不得已而不可轻言废黜,而老夫观陛下近年亲魏王而远太子,一半实因太子所为令陛下失望,另一半,怕也是为了平衡朝局,为防东宫势大而不可收拾,故亲魏王以制衡。毕竟陛下当年还是秦王时,同样的情势也曾在武德年间出现过,陛下心生忌惮,不得不防,但自从去岁中秋,太子无故杖责东宫左右庶子后,老夫看出来,陛下对太子已失望透顶,怕是真动了易储之心……”
长孙冲神情微动,试探着道:“陛下若真有了易储之心,父亲大人方才何必对太子说那些……呃,父亲大人想必自有您的道理。”
长孙无忌叹道:“老夫刚才说过,长孙家已是门阀,不可随便决定取舍,更不可随便表态,冲儿,明白老夫的意思么?”
长孙冲脸上露出明悟之色,点头道:“孩儿似乎……明白了。”
长孙无忌欣慰一笑,不再往下说了,沉吟片刻,淡淡地道:“明日老夫便向陛下进谏,请陛下委派太子代天巡视安抚难民,毕竟是太子啊,如此大灾关头,怎可不见太子身影?陛下防心甚重矣……”
长孙冲道:“父亲大人所言极是。”
长孙无忌摇摇头,接着道:“魏王泰如今奉旨编撰《括地志》,怕是快成书了吧?”
“是,听说年中便可告成,此书包罗大唐山川河流各处地理,兼每州每城每地之民俗风情,可谓古今一绝,魏王纵与太子之位无缘,仅凭此书便可名垂千古矣。”
长孙无忌点头,淡淡地道:“老夫书房里有两本书,分别是《禹贡》和《水经注》,书上皆有魏时郦善长先生的亲笔批注,可谓绝世孤本,对魏王泰编书必有大用,冲儿,你代老夫去一趟魏王府,将这两本书送去,就说是老夫的一点心意。”
长孙冲两眼一亮,情不自禁躬身道:“父亲大人高明,孩儿领教了。孩儿这就去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