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14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旧家燕子傍谁飞最新章节!
古代的语言发音和现在的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那一夫
我们按顺序来:
晋之前的语音叫上古汉语,今日学者通过古诗押韵、谐声部首、通假字、兄弟语言同源词、反切注音等各方面资料,可以初步复原上古音的面貌。但毕竟上古汉语过于久远,时间跨度大,资料匮乏,因此还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南北朝往后的中古时代,文人士大夫是喜欢写诗的,写诗需要押韵,押韵才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就按自己的地方口音押,都是有标准的。就算不写诗,在社会交往中,说话也要得体优雅,自然是有”普通话“标准的。说不好正音的人是要遭笑话的,这里有很多例子:在古代,帝王是怎么解决地域语言的差异的?
古人语音的标准就是韵书,中古早期的发音以陆法言的《切韵》为代表。韵书虽然没有国际音标,但是古人懂得把相同韵母的字归类到一起,同时通过分析反切,我们也可以把相同声母的字归纳出来。这样,就算听不到古人说话,我们也可以通过书本,知道古人有近四十个声母,三百多韵母(算声调)。
然后根据古代译音、域外方音、现代汉语方音、古人的文字描述等等,依次重拟出每一种声母、每一种韵母的发音。这样,就可以比较可信地重建出中古汉语的面貌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搜一搜网上的中古汉语朗读,可以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唐后期,汉语进入了晚期中古汉语的阶段,这个阶段内,声母韵母有一定发展变化,总体是简化了。当时的发音我们可以从各种韵图中得知,韵图中,古人会把声母韵母列成表,非常直观清晰。
宋代出现了《广韵》,虽然宋朝时实际口语已经进入晚期中古,但是《广韵》是基于《切韵》基础上的,还是反映了一个相对更古老更保守的音系。
也是在宋朝,人们已经感觉古诗的韵和自己的口语音不太一样了,这是语音自然发展的结果。为了方便同时代人按照古人的押韵模式写诗,出现了《平水韵》(可百度之),总体还是基于《切韵》《广韵》的系统的,但是大大简化了。后来的元明清,人们写旧体诗都不按照口语音,而按照《平水韵》。直到今天,爱好古风的文艺青年也得依靠《平水韵》来押韵。违背韵书押韵的诗歌往往要遭到笑话。
元朝时,语音进一步变化,通行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元朝语音和今日官话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了。大家会发现曲比诗押韵很多,是因为元曲押韵是基于贴近十三世纪的民间实际发音的《中原音韵》的;而诗歌,即便是明清的更晚的诗歌,押韵是基于已经脱离了口语的、更古老的韵书的。
今日的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明朝末年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里反映的音系已经和今日极端接近。
以上是古汉语语音发展到今日普通话的简史,下面我们看看普通话读古诗不押韵的主要具体表现:
一、入声丢失。
入声是古代的以k、p、t结尾的字,在普通话里没了,在淮吴闽粤还有。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杜甫在这里押的是”职“韵,古音是-ik。粤语中较好保留入声韵尾,所以押韵;淮语吴语中入声韵尾简化,但也基本能押韵;某些北方方言丢失了入声韵尾,但是丢失的方式比较统一,所以也可以以另外的方式押上韵。现代普通话里入声转换为别的声调,而且转换过程中缺乏固定规则,所以非常混乱。
大部分普通话的“不押韵”是属于这种情况。
二、翘舌音后韵母异化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这些在古代都是“真”韵字,读in。普通话翘舌音保留较好,但是翘舌音后的in异化为en,导致了不押韵。闽粤很多方言没有这种异化,所以读起来押韵,但是丢失了翘舌音也是一种损失。
三、舌尖韵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z,c,s,zh,ch,sh后面的i在普通话中读的不是“衣”的音,而是舌尖化了,而其他的i则得以保留,所以会有不押韵。这一点全国大部分方言都做不好了。
四、歌戈韵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歌”韵本读a,“戈”韵本读ua,是互相押韵的,在普通话里面有了些变化。“歌”、“鹅”是“歌”韵字,“波”是“戈”韵字。这个变化有点混乱,比如“戈”乱入进了“哥”韵。江淮官话的“歌”“戈”韵完全混淆了,所以读起来反倒能押韵。
五、麻韵二三等
麻韵分为二等和三等,本来是彼此押韵的,但是在《中原音韵》里已经分化。普通话继承了这一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是三等,家、花是二等。不少南方话都还是押韵的。
六、遇摄三韵
“模”“虞”“鱼”在古代是三个不同的韵,有的诗人“模”“虞”互相押韵,但是不跟“鱼”押韵;有的诗人三者都互相押韵。这和各人的押韵标准有关。后来的普通话里,“模”一般变成u,“虞”“鱼”一般变成u。就显得不押韵了。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有些南方方言仍然保留了“鱼”韵和“虞”韵的区别,从音位来看很古;但是由于音值跟古音偏离过大,所以也不能押韵。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中古汉语时期的诗歌,总体还是比较简单规则的。如果上溯到上古汉语时期,那就还要复杂很多。
比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和“峙”是古老的之部上声长短音关系:-wwq与-wq的押韵。这种互押至迟到北朝就已经灭绝了。上古的押韵很叫人头疼,当时的押韵还没有韵书可以参照。而且上古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押韵还各有特点,可以写几十本大砖头书了。深入扯起来简直是一团乱麻,我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每一种方言都有大量偏离古音的地方,北京话也一样,上文已经分析过了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偏离都能反映在押韵上,比如声母问题,普通话丢失了全浊声母(全国能保留的也只有吴语和部分湘语了),尖团音也混淆(粤闽,部分吴,部分官话还能系统分清)。
但是北京话在某些其他方面保留古音比较好,比如翘舌音完整保留、前后鼻音不混、主元音保留特别好(ang这个韵母,从诗经阳部到切韵宕摄到今日,几乎没变过,反观粤语已经高化为ong了)。
某些方言保留韵尾方面做得异常好,但是声母和主元音却惨不忍睹,比如粤语。粤语的声母:合口字h与f混,大规模的k与h混,黄与王混,平翘舌混。粤语介音吞没主元音也会导致不押韵: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用普通话读毫无问题,但用粤语“峦”和“叹”就不押韵了。
另外要注意一点,不要以“读古诗的押韵程度”来判断方言的存古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古代韵母都混淆成了一个,那么读任何文章都能押韵。事实上,由于韵母简化、合并,很多本来不同音的字反而能变得同音,于是押韵了,比如:
力栗历立厉利詈丽吏
魏谓慰为餧位遗
富副复妇付赴附父蝮
十食识石实时
奇其祈祁祇齐
是士事市侍试式示嗜势视逝释
西锡夕惜溪奚息熙希悉翕羲
鸡基饥机击积圾羁唧
言严颜盐研沿岩
宪线献霰限现县陷羡豏岘苋
意衣异易议毅艺艾逸抑疫译益射弋邑
既记纪忌寄冀季悸计济荠寂际绩鯽技偈
(以上在中古早期汉语中没有一个是同音的)
古代物价知多少
请各位看官做三个假设:
一、您有一台时光机;
二、您有百元人民币;
三、您想乘坐时光机到已经逝去的某个时代去购物。
今天,用100元人民币能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
首先您知道,如果不做任何兑换,揣上人民币就直奔魏晋南北朝或者唐宋元明清,极可能买不到任何东西,因为那些卖家根本不认识您拿的是什么玩意儿,您说是钱,人家会说:一张彩色的纸罢了,怎么会是钱?蒙人!
所以您需要兑换,需要把百元钞票兑换成古人认识而且认可的货币,譬如黄金,譬如白银,譬如古代的各种钱币。现在黄金牌价300元一克,白银牌价7.3元一克(这篇文章是一年前写的,当时金银牌价没现在高),您那张百元钞票可以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鉴于历朝历代的钱币都是古董,市场价值远远高实际价值,所以我不建议您直接兑换古币,那样太不划算。
——1916年春天的北京,能买25斤大米
兑换完黄金或者白银之后,您嗖地一声来到民国。民国人喜欢袁大头,按说您出发前应该去古玩市场淘换一两枚袁大头,可是现在民国银元行市好得不得了,一枚最普通的袁大头竟敢喊价七八百,为了划算起见,您还是用那13.7克的碎银子买东西吧。
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
古代的语言发音和现在的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那一夫
我们按顺序来:
晋之前的语音叫上古汉语,今日学者通过古诗押韵、谐声部首、通假字、兄弟语言同源词、反切注音等各方面资料,可以初步复原上古音的面貌。但毕竟上古汉语过于久远,时间跨度大,资料匮乏,因此还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南北朝往后的中古时代,文人士大夫是喜欢写诗的,写诗需要押韵,押韵才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就按自己的地方口音押,都是有标准的。就算不写诗,在社会交往中,说话也要得体优雅,自然是有”普通话“标准的。说不好正音的人是要遭笑话的,这里有很多例子:在古代,帝王是怎么解决地域语言的差异的?
古人语音的标准就是韵书,中古早期的发音以陆法言的《切韵》为代表。韵书虽然没有国际音标,但是古人懂得把相同韵母的字归类到一起,同时通过分析反切,我们也可以把相同声母的字归纳出来。这样,就算听不到古人说话,我们也可以通过书本,知道古人有近四十个声母,三百多韵母(算声调)。
然后根据古代译音、域外方音、现代汉语方音、古人的文字描述等等,依次重拟出每一种声母、每一种韵母的发音。这样,就可以比较可信地重建出中古汉语的面貌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搜一搜网上的中古汉语朗读,可以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唐后期,汉语进入了晚期中古汉语的阶段,这个阶段内,声母韵母有一定发展变化,总体是简化了。当时的发音我们可以从各种韵图中得知,韵图中,古人会把声母韵母列成表,非常直观清晰。
宋代出现了《广韵》,虽然宋朝时实际口语已经进入晚期中古,但是《广韵》是基于《切韵》基础上的,还是反映了一个相对更古老更保守的音系。
也是在宋朝,人们已经感觉古诗的韵和自己的口语音不太一样了,这是语音自然发展的结果。为了方便同时代人按照古人的押韵模式写诗,出现了《平水韵》(可百度之),总体还是基于《切韵》《广韵》的系统的,但是大大简化了。后来的元明清,人们写旧体诗都不按照口语音,而按照《平水韵》。直到今天,爱好古风的文艺青年也得依靠《平水韵》来押韵。违背韵书押韵的诗歌往往要遭到笑话。
元朝时,语音进一步变化,通行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元朝语音和今日官话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了。大家会发现曲比诗押韵很多,是因为元曲押韵是基于贴近十三世纪的民间实际发音的《中原音韵》的;而诗歌,即便是明清的更晚的诗歌,押韵是基于已经脱离了口语的、更古老的韵书的。
今日的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明朝末年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里反映的音系已经和今日极端接近。
以上是古汉语语音发展到今日普通话的简史,下面我们看看普通话读古诗不押韵的主要具体表现:
一、入声丢失。
入声是古代的以k、p、t结尾的字,在普通话里没了,在淮吴闽粤还有。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杜甫在这里押的是”职“韵,古音是-ik。粤语中较好保留入声韵尾,所以押韵;淮语吴语中入声韵尾简化,但也基本能押韵;某些北方方言丢失了入声韵尾,但是丢失的方式比较统一,所以也可以以另外的方式押上韵。现代普通话里入声转换为别的声调,而且转换过程中缺乏固定规则,所以非常混乱。
大部分普通话的“不押韵”是属于这种情况。
二、翘舌音后韵母异化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这些在古代都是“真”韵字,读in。普通话翘舌音保留较好,但是翘舌音后的in异化为en,导致了不押韵。闽粤很多方言没有这种异化,所以读起来押韵,但是丢失了翘舌音也是一种损失。
三、舌尖韵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z,c,s,zh,ch,sh后面的i在普通话中读的不是“衣”的音,而是舌尖化了,而其他的i则得以保留,所以会有不押韵。这一点全国大部分方言都做不好了。
四、歌戈韵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歌”韵本读a,“戈”韵本读ua,是互相押韵的,在普通话里面有了些变化。“歌”、“鹅”是“歌”韵字,“波”是“戈”韵字。这个变化有点混乱,比如“戈”乱入进了“哥”韵。江淮官话的“歌”“戈”韵完全混淆了,所以读起来反倒能押韵。
五、麻韵二三等
麻韵分为二等和三等,本来是彼此押韵的,但是在《中原音韵》里已经分化。普通话继承了这一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是三等,家、花是二等。不少南方话都还是押韵的。
六、遇摄三韵
“模”“虞”“鱼”在古代是三个不同的韵,有的诗人“模”“虞”互相押韵,但是不跟“鱼”押韵;有的诗人三者都互相押韵。这和各人的押韵标准有关。后来的普通话里,“模”一般变成u,“虞”“鱼”一般变成u。就显得不押韵了。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有些南方方言仍然保留了“鱼”韵和“虞”韵的区别,从音位来看很古;但是由于音值跟古音偏离过大,所以也不能押韵。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中古汉语时期的诗歌,总体还是比较简单规则的。如果上溯到上古汉语时期,那就还要复杂很多。
比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和“峙”是古老的之部上声长短音关系:-wwq与-wq的押韵。这种互押至迟到北朝就已经灭绝了。上古的押韵很叫人头疼,当时的押韵还没有韵书可以参照。而且上古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押韵还各有特点,可以写几十本大砖头书了。深入扯起来简直是一团乱麻,我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每一种方言都有大量偏离古音的地方,北京话也一样,上文已经分析过了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偏离都能反映在押韵上,比如声母问题,普通话丢失了全浊声母(全国能保留的也只有吴语和部分湘语了),尖团音也混淆(粤闽,部分吴,部分官话还能系统分清)。
但是北京话在某些其他方面保留古音比较好,比如翘舌音完整保留、前后鼻音不混、主元音保留特别好(ang这个韵母,从诗经阳部到切韵宕摄到今日,几乎没变过,反观粤语已经高化为ong了)。
某些方言保留韵尾方面做得异常好,但是声母和主元音却惨不忍睹,比如粤语。粤语的声母:合口字h与f混,大规模的k与h混,黄与王混,平翘舌混。粤语介音吞没主元音也会导致不押韵: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用普通话读毫无问题,但用粤语“峦”和“叹”就不押韵了。
另外要注意一点,不要以“读古诗的押韵程度”来判断方言的存古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古代韵母都混淆成了一个,那么读任何文章都能押韵。事实上,由于韵母简化、合并,很多本来不同音的字反而能变得同音,于是押韵了,比如:
力栗历立厉利詈丽吏
魏谓慰为餧位遗
富副复妇付赴附父蝮
十食识石实时
奇其祈祁祇齐
是士事市侍试式示嗜势视逝释
西锡夕惜溪奚息熙希悉翕羲
鸡基饥机击积圾羁唧
言严颜盐研沿岩
宪线献霰限现县陷羡豏岘苋
意衣异易议毅艺艾逸抑疫译益射弋邑
既记纪忌寄冀季悸计济荠寂际绩鯽技偈
(以上在中古早期汉语中没有一个是同音的)
古代物价知多少
请各位看官做三个假设:
一、您有一台时光机;
二、您有百元人民币;
三、您想乘坐时光机到已经逝去的某个时代去购物。
今天,用100元人民币能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
首先您知道,如果不做任何兑换,揣上人民币就直奔魏晋南北朝或者唐宋元明清,极可能买不到任何东西,因为那些卖家根本不认识您拿的是什么玩意儿,您说是钱,人家会说:一张彩色的纸罢了,怎么会是钱?蒙人!
所以您需要兑换,需要把百元钞票兑换成古人认识而且认可的货币,譬如黄金,譬如白银,譬如古代的各种钱币。现在黄金牌价300元一克,白银牌价7.3元一克(这篇文章是一年前写的,当时金银牌价没现在高),您那张百元钞票可以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鉴于历朝历代的钱币都是古董,市场价值远远高实际价值,所以我不建议您直接兑换古币,那样太不划算。
——1916年春天的北京,能买25斤大米
兑换完黄金或者白银之后,您嗖地一声来到民国。民国人喜欢袁大头,按说您出发前应该去古玩市场淘换一两枚袁大头,可是现在民国银元行市好得不得了,一枚最普通的袁大头竟敢喊价七八百,为了划算起见,您还是用那13.7克的碎银子买东西吧。
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123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