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为满州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汉儿不为奴最新章节!
曾让顺治害怕得险些要划江而治的李定国也败在了吴三桂手下,西南战事进展十分顺利,南明眼看着就要完蛋,顺治乐不可支的叫礼部提前颁布了西南的“剃发令”。为了“灭国之战”不出问题,更是让一直闲置在长沙的洪承畴也去贵阳参与入滇军议。
顺治此举其实是想着洪承畴毕竟在前线筹划了几年,对西南明军很是了解,尔今大军终是按着他所部署的“三路入滇”方案攻入西南,现在却将人家闲置在长沙只负责大军粮草转运不免有些寒人心,所以顺治便想叫洪承畴去贵阳帮着多尼出谋划策,顺便战后给他叙功,如此也算成全了这段君臣佳话。可没想到此事却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满州王公贝勒都道皇帝这是要让洪承畴这个汉人压过前方的一众满州将校,去抢这灭国首功!
针对洪承畴的这股风潮也不知是怎的起来,反对任用汉官最凶的济度和杜尔佑都去了广东,都说蛇无头不行,偏济度和杜尔佑这两个头不在,旗下风潮闹得反而更凶,让顺治措手不及,很是纳闷这反对的浪潮是怎么起来的。
那些反对的人嘴里说的是大清基本国策是首崇满洲,以满洲为根本,而不应该重用汉人,更不能让汉人立有大功。其实真正想法是他们哪家没有子弟随信郡王多尼南下,这都指着在灭国之战中分些战功,皇帝却让洪承畴去贵阳谋首功。洪承畴麾下还有帮汉官汉将,肯定也要跟着分功,如此一来还能剩下多少战功给他们的子弟?这满州子弟辛辛苦苦的放着京里的繁华日子不过。披星戴月的到南方打南蛮子,图的是什么?还不是战功和前程!现在功劳和前程叫皇帝给了汉人,满州上下能答应?绝对不答应!
事关自家子弟前程,便是没有简亲王在这号召,满州上下也是抱成一团反对皇帝了。为了证明他们的说法站得住脚,他们将顺治即位的恩诏翻了出来。这份恩诏的第一条便是强调满州诸亲王佐命开国,济世安民。有大勋劳者,宜加殊礼,以笃亲贤;第二条即是大加封授亲王、郡王之子孙弟侄的封爵;而第三条却是说满洲开国诸臣。或运筹帷幄,决胜庙堂,或汗马功著,辟疆展土。俱应加封公侯伯世爵。锡之浩券、与国咸休,永世无穷;第四条则是开国以来,满洲将领等官,应得叙荫。
这四条加在一块便是直指一件事,那便是大清所有的爵位都应由满州人袭任,所有的重要职务也当由满州人担任,所有的大功也当由满州子弟荣立。
汉人?
江山是咱满州子弟打下来的,关汉人什么事!汉人要做的就是乖乖当咱满人的奴隶。乖乖替咱满人种田,替咱满人织布。替咱满人造东西,替咱满人卖命!若家里有长得好看的女儿,却是要供咱满人挑选快活的!除了这些,汉人还有什么用?狗屁用都没有!汉人若是有用,这江山能叫咱满人打下来吗!
当然,这份恩诏发布时顺治不过才九岁,哪里知道这恩诏说的是什么,此恩诏乃是多尔衮一手发布,但得到了满州上下的一致拥护和赞同。不过即便这份恩诏发布时顺治年幼不懂事,却无法否认这恩诏是他这个皇帝发布的。因此顺治很憋屈,他憋屈的不是满州上下搬出他的恩诏来反对他,而是憋屈满州上下误解了他这个皇帝的用意。
.............
顺治从来没有想过重用汉人,将汉人抬到和满人一般的地位,否则他也不会对苏克萨哈、鳌拜这帮奴才说什么“满汉一家”了。不错,洪承畴的确是他重新启用并重用的,他给洪承畴的五省经略权限之大也是大清立国以来从未有过,那可是能够节制五省军政的方面大员!
权力之大,汉官之中(包括汉军旗人)无人拥有,就连贵为王爷的平西、定南、平南、靖南四王,也只分限于四川,或广西,或广东,只有一省,而洪承畴却可以节制五省,几乎与顺治初年的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靖远大将军英济王阿济格之权势相等,远远超过了当初由多尔衮敕谕洪承畴的招抚江南之权!
但给洪承畴这么大的权力还不是因为当时南方战事崩坏,满州上下人人畏惧两蹶名王的李定国,顺治这才不得不启用洪承畴,从而指望洪承畴能够替他稳定南方,让那些汉军充当炮灰,而不是满州子弟继续丧命在南方吗!
顺治很苦闷,当初他启用洪承畴时,八旗上下就一致反对,是他一力坚持才实施的。洪承畴也没有负他的期望,出兵一年多就平定了湖广和两广。面对颇为强大的大西军控制下的云贵地区,洪承畴主张以守为战,待条件成熟时再大举进攻,同时加紧对大西军主帅的招降,这个方案也是得到了顺治同意和支持的。可是因为南方战事持续几年,导致军费激增,朝廷财政处于全面告急,再加上满洲大兵屡苦远驰,地方官民疲于奔命,故而不仅满州上下对洪承畴不满,便是朝廷里的汉臣也对洪承畴日益不满,就是顺治自己也失去了耐心。
早日统一滇黔,彻底消灭南明,从而让大清真正一统天下,一直是顺治心中最大的心愿。但他毕竟年轻,和当年的崇祯一样,竟然也慢慢失去了耐心,虽然从未对洪承畴有过任何言语指责,但洪承畴还是从旨意中捉摸到天子已经没有耐心,再加上满州上下对自己一直不满,因此很害怕成为袁崇焕第二的洪承畴在去年五月的时候以自己“有罪、无能、老疾”为由,上疏朝廷请求解任。
洪承畴的五省经略可以解任。可据守着云贵天险的大西军以及受其保护之下的永历政权,却非一纸诏书就能解决的。守既不易,攻又难进。万一冒险进攻,损兵折将,这个结局又如何收场?
接到洪承畴自请解任的顺治很是头疼,若是解了洪承畴,谁又能去南方坐镇,替他分忧?洪承畴虽然几年无所寸进,可起码稳住了战线。没让孙可望把湖南、湖北给占了。换个人去,恐怕远远不如洪承畴,万一因此把好不容易稳住的局面再败坏。顺治可是没有后悔药吃的。
真是天祐大清,正当万般无奈的洪承畴打点行装准备返京接受惩处之时,正当顺治坐卧不安头疼要不要换人,又如何应对南方战局之际。却传来了大西军“国主”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的消息。这消息让洪承畴看到了希望,也让顺治看到了希望。君臣的耐心出奇的好,在忐忑不安等待几个月之后,又一个天大好消息传来,孙可望战败归顺!
喜出望外,真是喜出望外!
年迈的洪承畴恢复了精神,雄心勃勃的上奏朝廷可以实施“三路入滇”的战略了,年轻的天子也是雄心勃勃的向着西南派出了大军。但在大军出京的同时。顺治却一道旨意将洪承畴的权力收到了多尼手下,使得正准备在西南大展抱负的洪承畴一下成了无兵无将无调动也无指挥权的粮草转运官。
洪承畴大失所望。他没想到一直对他信重的皇帝在大事有望成功之时却解了他的权力,将他再次闲置。对洪承畴的安排,顺治却没有不安和愧疚,因为他认为既然三路入滇战略可以实施,那么他这天子便要尊祖制削弱对汉官的任用了。当年他启用洪承畴为五省经略为的是利用,现在,这个五省经略已经没了利用价值,他自然不会让灭国首功落在一个汉人手中,哪怕这个汉人对他忠心耿耿,他也时常将“君臣相得”挂在嘴边。
..........
骨子里,顺治从来不相信汉人,他虽然清算了多尔衮,可治政上却是一直延续着多尔衮的思路——以汉制汉却不重用汉。
多尔衮摄政期间,提倡以汉制汉,却从来没有重用过汉官,只驱使汉官汉将充当南下灭明的先锋和炮灰,否则也不会出现李成栋、金声恒、王得仁、姜襄等人的反叛了。
李成栋等人的反叛归根结底便是没有得到清廷的重视,没有得到与他们战功对等的爵位和封赏。在多尔衮摄政期间,洪承畴也不过是挂了内文院学士之类的虚名,只在顺治二年因“剃发令”导致江南局面糜烂时短暂代替多铎坐镇江南处置危局,其后便一直在京中闲置,多尔衮有什么不好解决的便召他来问问,却从未再给予其要职,命其独当一面。如洪承畴这等人物都没有得到多尔衮的重用,况其余汉官了。
而在对待号称“天潢贵胃”的满州宗室王公,多尔衮却毫不犹豫加恩、封赐或晋封爵位。清廷的六部尚书、侍郎、八旗都统、副都统、护军统领、驻防将军和出征大将军及将军等均由满州人担任,除此之外,各地的督抚大员也都是由满州人出任,只少部分汉军旗出身的能从中分一杯羹。
顺治亲政后,虽然迫于南方战事反复而不得不顶着满州上下的压力启用洪承畴为五省经略,总理对南明战事,但在对待满州宗室方面却比多尔衮做的还要多。他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锋、肃亲王豪格、承译亲王硕塞、克勒郡王岳讬、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七人的王爷爵位定为世袭罔替,不降袭的亲王,以确保爱新觉罗子孙在大清朝廷所占的份量压倒任何一支力量。
除了定世袭罔替的七位王爷,顺治还在顺治九年时增添议政王公大臣人选,使得满州的议政王、议政贝勒多达17名,分别是硕承译亲王硕塞、多罗谦郡王瓦克达、显襄亲王富寿、多罗安郡王岳乐、多罗信郡王多尼、多罗敏郡王勒都、多罗贝勒尚善、世子济度、杜尔祐、杜兰等。而议政大臣则更多了,从顺治八年至十二年,顺治先后任命的议政大臣多达三十余员,如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宁完我、希福等。户部尚书车克、礼部尚书觉罗郎球、兵部尚书蒙古固山额真明安达礼等,两黄旗及其它旗重臣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等。
几十位议政王公大臣贝勒中只有范文程、宁完我是汉人,且这两人还是早在后金时期就投效满州的汉人。所以早被人视为旗人而不是汉人。清军入关以后投降的汉官没有一人能够位列议政王公大臣会议,就是在关外投降的汉官也没一个能列席。
除了这些,顺治还大加封赏满州子弟为官,可即便如此,在他出于利用考虑启用洪承畴等汉官时,满州子弟还是感到忿忿不平,认为皇帝这是摒弃以满洲为根本的大清国策。开始倚重汉官而冷落自家人!
好在皇帝还是听得进旗下心声的,果断收了洪老儿的权,将他闲置起来。八旗上下倒也不是要对洪承畴喊打喊杀。毕竟这个汉人还是替大清立了汗马功劳的,真要杀了人家怎么也说不过去,但要给其大功封赏却是不行,本来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那帮汉人封王就划去了大清不少地盘。哪还能再封汉人为王。
对于孔有德、尚可喜的死。耿继茂的降,满州上下说实话悲伤的没有几个,反而大半都很高兴,因为这几个汉人王爷的或死或降,便能将原本多尔衮许给他们的一省地盘收回,这能养多少满州子弟?能安排多少满州子弟?能收刮多少财富?
旗里私下里亲朋好友聚一块时,不少听到如那个广东贼秀才倒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家伙。有是处在哪,却是只能自个心领神悟了。说是肯定没法说出口的。
汉官嘛,帮着做事就行。可不能老是给他们大封赏,灭国之功太大,要真叫洪承畴得了,朝廷还不得给他封王?
呸!
眼下在西南用命的是咱满州子弟,大军统帅是咱们满人的亲王,这大功怎么也落不到他洪承畴身上!想封王,做梦吧你!
论带兵打仗,打顺治元年到现在,哪一次大规模征战不是由满州的王公贵胄坐阵统兵?哪次不是攻无不可,战无不胜!
顺治元年的山海关大战,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出马,统帅八旗冲锋陷阵!入关后,八旗大军马不停蹄,先后由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谦郡王瓦克达、贝勒勒克德浑等宗室王贝勒,统领八旗劲旅,辅以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以及续顺公之汉兵以及各省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征南战北,势如破竹,很快便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奠定了大清一统天下的基础!
这当中,哪一仗却需要重用汉人为主帅了?哪一仗这首功叫汉人得了去的!
没天理了,咱满州上下拼着磕破脑袋也不能叫个汉人跃过咱满人头上去!
八旗下下群情激昂,一致反对顺治本是出于以防万一叫洪承畴去贵阳帮助多尼的安排,哪怕顺治叫鳌拜他们放话,灭国大功肯定是咱满人的,洪承畴不过是去帮信郡王出谋画策,是个打下手的,怎么也不可能抢了首功去。可依旧还是没法将旗下风波压下去,非要他降旨召回洪承畴才行。
顺治实在不好意思再打自己脸将洪承畴调回来,只好去坤宁宫找太后拿出意。
太后博尔博济特却道:“洪承畴是夙望重臣,文武双全。此前他奉旨招抚江南便立下了大功,此番他仍以文德绥怀,使孙可望归我乐宇,西南的局势为之改观,眼下大军进展顺利,皇上用他去帮办多尼,也是个好事。多尼毕竟年轻,没经过阵仗,南明那边败的这么快,他要是起了轻敌之心,中了明军的埋伏怎么办?所以啊,叫洪承畴在边上提点着,总不是坏事。旗里那帮人见识少,你这做皇上的别理会他们,由得他们闹,我给你撑着,料这帮奴才也反不了天。至于战后叙功,我倒觉着对洪承畴应该要大赏,当年多尔衮在时就许过平灭南明者封王,现在咱娘儿俩终是等到这天,对于有功人员可不能苛待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本来太后这番话顺治都听的入耳,和他想的也是差不多。可最后却听太后拿多尔衮说事,还说要给洪承畴封王,不禁有了些怒气。脱口就道:“没想到这么多年了,额娘还想着多尔衮呢.....”
“你!”
儿子的话让博尔博济特脸蓦地变白了,原本眯缝着的眼睛也睁大了,怒道:“皇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今天是来挖苦额娘的吗?放肆!”
“儿臣不敢!”
顺治知道自己这话说过头了,吓得赶紧赔罪道:“儿臣绝无此念,额娘切勿生气!”心里想的却是还好没把庄妃娘娘劝降洪将军这事给说出来。要不然额娘这脸不知要难看成什么样呢。
博尔济吉特又哪里真生儿子气了,可儿子说的事又让她又十分不舒服,只得闷哼一声。边上的苏麻喇姑也识趣的奉上一碗清茶。博尔济吉特随手端过佯作饮茶,将这事岔过去。
顺治也忙开口说洪承畴的事,他道:“其实,当初洪承畴受命离京时。儿臣正是看着皇额娘的面子。才特赏赐他蟒朝衣袍帽带靴袜、松石嵌撒袋弓矢、鞍辔二副、马五匹,让他风风光光地去上任,让他心里一直想着我大清对他的好。可对他,儿臣总不能十二分地信任他,毕竟他是汉人,不是咱满州人。而且,额娘您想,前明崇祯当初对他宠信有加。破格擢升,几年内就由一个四品督粮参政一跃而为巡抚、总督。统领大军,青云直上,不可谓不风光。可洪承畴最后怎么做的?不还是背叛了崇祯。”说到这,顺治顿了下,又说了句:“这种变节苟且偷生之人在汉人的心目中是最让人憎恨的。”
博尔济吉特听后,却是一声冷笑,讥讽儿子道:“你既看不起洪承畴,为何又要重用他?...你这个做天子,额娘真替你感到羞愧!年逾花甲的洪承畴八年来在前线替你卖命,而你却看不起人家,和朝臣们一块对他指手划脚,妄加非议。你说,你刚才那番话是个天子能说出来的?......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洪承畴出力不讨好,既然你嫌他,为何不另派他人去?”
太后的指责让顺治说不出来话,只得道:“额娘,儿臣不过一句戏言,您何必大动肝火?...唉,为了一个不相干的汉人,这又是何苦呢?儿臣也不是真要拿洪承畴怎么办,你何必一心回护他。”
太后不快道:“如今你翅膀硬了,动不动就拿话来刺我,你说话做事总是心血来潮,根本不考虑后果,你不妨扪心自问,你做人处事像一个万乘天子吗?”
“额娘,儿臣并非你所想的那样,只是如何安排洪承畴这件事上,儿臣却是需要慎重。额娘有所不知,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可是落在太平寇手中。”顺治委屈道。
洪士铭被礼部派往广东会办乡试事,结果却因广州失陷而下落不明,礼部将此事报上来后,顺治以为洪士铭已经被太平军所杀,岂料洪承畴却自己上书说其子还活着,现为太平军的阶下囚。
洪士铭的事情,博尔济吉特当然也知道,她摇了摇头,对顺治道:“你的意思是洪承畴会因为其子缘故不肯为大清效力?”
顺治忙道:“那倒不是,儿臣以为洪承畴不是那种人。只不过此事却成了旗下攻击洪承畴的借口,儿臣已经下旨叫济度务必要救出洪士铭,但眼下八旗上下闹得厉害,非逼着儿臣召回洪承畴,儿臣拿不定主意,这才来向母后讨个主意的。”
太后想了想,道:“额娘能有什么主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洪承畴当年是你启用的,现在人家立了功,自始至终都在替你这皇帝卖命卖力,现在人家连儿子都落到了明军手中,你这做皇帝的不宽慰人家,反而怀疑人家,想着召回人家,你自己说,这事行得通吗?额娘还是那话,只要人家帮着你灭了南明,你就该兑现多尔衮的诺言。”
顺治一听却是急忙道:“这可不成!儿臣便是不召回洪承畴,也不可能给他封王!”
“罢了,现在是你做皇帝,大清的家是你当,额娘老了,说的话也难听,怎么处置洪承畴,你这个做皇帝的自己决定吧,额娘只提醒你一句,便是你听了旗下那些话,不酬洪承畴的大功,也不能太委屈人家,知道吗!另外,还得想着把人家儿子给救回来,可不能让人家老来丧了子,为咱大清卖命没个好下场。”
太后说完不再理会儿子,而是从坐椅中站起身,头也不回地朝西偏殿走去。那边,刚回宫的三阿哥玄烨正在和二哥福全玩呢,她有些日子没见玄烨这个孙子了,巴巴的想得很。
被母亲扔下的顺治闷闷不乐地出了慈宁宫,虽然决定不召回洪承畴,可心里还是郁结,便去找他的汤玛法,想排解下心头的苦闷。
曾让顺治害怕得险些要划江而治的李定国也败在了吴三桂手下,西南战事进展十分顺利,南明眼看着就要完蛋,顺治乐不可支的叫礼部提前颁布了西南的“剃发令”。为了“灭国之战”不出问题,更是让一直闲置在长沙的洪承畴也去贵阳参与入滇军议。
顺治此举其实是想着洪承畴毕竟在前线筹划了几年,对西南明军很是了解,尔今大军终是按着他所部署的“三路入滇”方案攻入西南,现在却将人家闲置在长沙只负责大军粮草转运不免有些寒人心,所以顺治便想叫洪承畴去贵阳帮着多尼出谋划策,顺便战后给他叙功,如此也算成全了这段君臣佳话。可没想到此事却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满州王公贝勒都道皇帝这是要让洪承畴这个汉人压过前方的一众满州将校,去抢这灭国首功!
针对洪承畴的这股风潮也不知是怎的起来,反对任用汉官最凶的济度和杜尔佑都去了广东,都说蛇无头不行,偏济度和杜尔佑这两个头不在,旗下风潮闹得反而更凶,让顺治措手不及,很是纳闷这反对的浪潮是怎么起来的。
那些反对的人嘴里说的是大清基本国策是首崇满洲,以满洲为根本,而不应该重用汉人,更不能让汉人立有大功。其实真正想法是他们哪家没有子弟随信郡王多尼南下,这都指着在灭国之战中分些战功,皇帝却让洪承畴去贵阳谋首功。洪承畴麾下还有帮汉官汉将,肯定也要跟着分功,如此一来还能剩下多少战功给他们的子弟?这满州子弟辛辛苦苦的放着京里的繁华日子不过。披星戴月的到南方打南蛮子,图的是什么?还不是战功和前程!现在功劳和前程叫皇帝给了汉人,满州上下能答应?绝对不答应!
事关自家子弟前程,便是没有简亲王在这号召,满州上下也是抱成一团反对皇帝了。为了证明他们的说法站得住脚,他们将顺治即位的恩诏翻了出来。这份恩诏的第一条便是强调满州诸亲王佐命开国,济世安民。有大勋劳者,宜加殊礼,以笃亲贤;第二条即是大加封授亲王、郡王之子孙弟侄的封爵;而第三条却是说满洲开国诸臣。或运筹帷幄,决胜庙堂,或汗马功著,辟疆展土。俱应加封公侯伯世爵。锡之浩券、与国咸休,永世无穷;第四条则是开国以来,满洲将领等官,应得叙荫。
这四条加在一块便是直指一件事,那便是大清所有的爵位都应由满州人袭任,所有的重要职务也当由满州人担任,所有的大功也当由满州子弟荣立。
汉人?
江山是咱满州子弟打下来的,关汉人什么事!汉人要做的就是乖乖当咱满人的奴隶。乖乖替咱满人种田,替咱满人织布。替咱满人造东西,替咱满人卖命!若家里有长得好看的女儿,却是要供咱满人挑选快活的!除了这些,汉人还有什么用?狗屁用都没有!汉人若是有用,这江山能叫咱满人打下来吗!
当然,这份恩诏发布时顺治不过才九岁,哪里知道这恩诏说的是什么,此恩诏乃是多尔衮一手发布,但得到了满州上下的一致拥护和赞同。不过即便这份恩诏发布时顺治年幼不懂事,却无法否认这恩诏是他这个皇帝发布的。因此顺治很憋屈,他憋屈的不是满州上下搬出他的恩诏来反对他,而是憋屈满州上下误解了他这个皇帝的用意。
.............
顺治从来没有想过重用汉人,将汉人抬到和满人一般的地位,否则他也不会对苏克萨哈、鳌拜这帮奴才说什么“满汉一家”了。不错,洪承畴的确是他重新启用并重用的,他给洪承畴的五省经略权限之大也是大清立国以来从未有过,那可是能够节制五省军政的方面大员!
权力之大,汉官之中(包括汉军旗人)无人拥有,就连贵为王爷的平西、定南、平南、靖南四王,也只分限于四川,或广西,或广东,只有一省,而洪承畴却可以节制五省,几乎与顺治初年的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靖远大将军英济王阿济格之权势相等,远远超过了当初由多尔衮敕谕洪承畴的招抚江南之权!
但给洪承畴这么大的权力还不是因为当时南方战事崩坏,满州上下人人畏惧两蹶名王的李定国,顺治这才不得不启用洪承畴,从而指望洪承畴能够替他稳定南方,让那些汉军充当炮灰,而不是满州子弟继续丧命在南方吗!
顺治很苦闷,当初他启用洪承畴时,八旗上下就一致反对,是他一力坚持才实施的。洪承畴也没有负他的期望,出兵一年多就平定了湖广和两广。面对颇为强大的大西军控制下的云贵地区,洪承畴主张以守为战,待条件成熟时再大举进攻,同时加紧对大西军主帅的招降,这个方案也是得到了顺治同意和支持的。可是因为南方战事持续几年,导致军费激增,朝廷财政处于全面告急,再加上满洲大兵屡苦远驰,地方官民疲于奔命,故而不仅满州上下对洪承畴不满,便是朝廷里的汉臣也对洪承畴日益不满,就是顺治自己也失去了耐心。
早日统一滇黔,彻底消灭南明,从而让大清真正一统天下,一直是顺治心中最大的心愿。但他毕竟年轻,和当年的崇祯一样,竟然也慢慢失去了耐心,虽然从未对洪承畴有过任何言语指责,但洪承畴还是从旨意中捉摸到天子已经没有耐心,再加上满州上下对自己一直不满,因此很害怕成为袁崇焕第二的洪承畴在去年五月的时候以自己“有罪、无能、老疾”为由,上疏朝廷请求解任。
洪承畴的五省经略可以解任。可据守着云贵天险的大西军以及受其保护之下的永历政权,却非一纸诏书就能解决的。守既不易,攻又难进。万一冒险进攻,损兵折将,这个结局又如何收场?
接到洪承畴自请解任的顺治很是头疼,若是解了洪承畴,谁又能去南方坐镇,替他分忧?洪承畴虽然几年无所寸进,可起码稳住了战线。没让孙可望把湖南、湖北给占了。换个人去,恐怕远远不如洪承畴,万一因此把好不容易稳住的局面再败坏。顺治可是没有后悔药吃的。
真是天祐大清,正当万般无奈的洪承畴打点行装准备返京接受惩处之时,正当顺治坐卧不安头疼要不要换人,又如何应对南方战局之际。却传来了大西军“国主”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的消息。这消息让洪承畴看到了希望,也让顺治看到了希望。君臣的耐心出奇的好,在忐忑不安等待几个月之后,又一个天大好消息传来,孙可望战败归顺!
喜出望外,真是喜出望外!
年迈的洪承畴恢复了精神,雄心勃勃的上奏朝廷可以实施“三路入滇”的战略了,年轻的天子也是雄心勃勃的向着西南派出了大军。但在大军出京的同时。顺治却一道旨意将洪承畴的权力收到了多尼手下,使得正准备在西南大展抱负的洪承畴一下成了无兵无将无调动也无指挥权的粮草转运官。
洪承畴大失所望。他没想到一直对他信重的皇帝在大事有望成功之时却解了他的权力,将他再次闲置。对洪承畴的安排,顺治却没有不安和愧疚,因为他认为既然三路入滇战略可以实施,那么他这天子便要尊祖制削弱对汉官的任用了。当年他启用洪承畴为五省经略为的是利用,现在,这个五省经略已经没了利用价值,他自然不会让灭国首功落在一个汉人手中,哪怕这个汉人对他忠心耿耿,他也时常将“君臣相得”挂在嘴边。
..........
骨子里,顺治从来不相信汉人,他虽然清算了多尔衮,可治政上却是一直延续着多尔衮的思路——以汉制汉却不重用汉。
多尔衮摄政期间,提倡以汉制汉,却从来没有重用过汉官,只驱使汉官汉将充当南下灭明的先锋和炮灰,否则也不会出现李成栋、金声恒、王得仁、姜襄等人的反叛了。
李成栋等人的反叛归根结底便是没有得到清廷的重视,没有得到与他们战功对等的爵位和封赏。在多尔衮摄政期间,洪承畴也不过是挂了内文院学士之类的虚名,只在顺治二年因“剃发令”导致江南局面糜烂时短暂代替多铎坐镇江南处置危局,其后便一直在京中闲置,多尔衮有什么不好解决的便召他来问问,却从未再给予其要职,命其独当一面。如洪承畴这等人物都没有得到多尔衮的重用,况其余汉官了。
而在对待号称“天潢贵胃”的满州宗室王公,多尔衮却毫不犹豫加恩、封赐或晋封爵位。清廷的六部尚书、侍郎、八旗都统、副都统、护军统领、驻防将军和出征大将军及将军等均由满州人担任,除此之外,各地的督抚大员也都是由满州人出任,只少部分汉军旗出身的能从中分一杯羹。
顺治亲政后,虽然迫于南方战事反复而不得不顶着满州上下的压力启用洪承畴为五省经略,总理对南明战事,但在对待满州宗室方面却比多尔衮做的还要多。他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锋、肃亲王豪格、承译亲王硕塞、克勒郡王岳讬、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七人的王爷爵位定为世袭罔替,不降袭的亲王,以确保爱新觉罗子孙在大清朝廷所占的份量压倒任何一支力量。
除了定世袭罔替的七位王爷,顺治还在顺治九年时增添议政王公大臣人选,使得满州的议政王、议政贝勒多达17名,分别是硕承译亲王硕塞、多罗谦郡王瓦克达、显襄亲王富寿、多罗安郡王岳乐、多罗信郡王多尼、多罗敏郡王勒都、多罗贝勒尚善、世子济度、杜尔祐、杜兰等。而议政大臣则更多了,从顺治八年至十二年,顺治先后任命的议政大臣多达三十余员,如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宁完我、希福等。户部尚书车克、礼部尚书觉罗郎球、兵部尚书蒙古固山额真明安达礼等,两黄旗及其它旗重臣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等。
几十位议政王公大臣贝勒中只有范文程、宁完我是汉人,且这两人还是早在后金时期就投效满州的汉人。所以早被人视为旗人而不是汉人。清军入关以后投降的汉官没有一人能够位列议政王公大臣会议,就是在关外投降的汉官也没一个能列席。
除了这些,顺治还大加封赏满州子弟为官,可即便如此,在他出于利用考虑启用洪承畴等汉官时,满州子弟还是感到忿忿不平,认为皇帝这是摒弃以满洲为根本的大清国策。开始倚重汉官而冷落自家人!
好在皇帝还是听得进旗下心声的,果断收了洪老儿的权,将他闲置起来。八旗上下倒也不是要对洪承畴喊打喊杀。毕竟这个汉人还是替大清立了汗马功劳的,真要杀了人家怎么也说不过去,但要给其大功封赏却是不行,本来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那帮汉人封王就划去了大清不少地盘。哪还能再封汉人为王。
对于孔有德、尚可喜的死。耿继茂的降,满州上下说实话悲伤的没有几个,反而大半都很高兴,因为这几个汉人王爷的或死或降,便能将原本多尔衮许给他们的一省地盘收回,这能养多少满州子弟?能安排多少满州子弟?能收刮多少财富?
旗里私下里亲朋好友聚一块时,不少听到如那个广东贼秀才倒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家伙。有是处在哪,却是只能自个心领神悟了。说是肯定没法说出口的。
汉官嘛,帮着做事就行。可不能老是给他们大封赏,灭国之功太大,要真叫洪承畴得了,朝廷还不得给他封王?
呸!
眼下在西南用命的是咱满州子弟,大军统帅是咱们满人的亲王,这大功怎么也落不到他洪承畴身上!想封王,做梦吧你!
论带兵打仗,打顺治元年到现在,哪一次大规模征战不是由满州的王公贵胄坐阵统兵?哪次不是攻无不可,战无不胜!
顺治元年的山海关大战,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出马,统帅八旗冲锋陷阵!入关后,八旗大军马不停蹄,先后由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谦郡王瓦克达、贝勒勒克德浑等宗室王贝勒,统领八旗劲旅,辅以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以及续顺公之汉兵以及各省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征南战北,势如破竹,很快便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奠定了大清一统天下的基础!
这当中,哪一仗却需要重用汉人为主帅了?哪一仗这首功叫汉人得了去的!
没天理了,咱满州上下拼着磕破脑袋也不能叫个汉人跃过咱满人头上去!
八旗下下群情激昂,一致反对顺治本是出于以防万一叫洪承畴去贵阳帮助多尼的安排,哪怕顺治叫鳌拜他们放话,灭国大功肯定是咱满人的,洪承畴不过是去帮信郡王出谋画策,是个打下手的,怎么也不可能抢了首功去。可依旧还是没法将旗下风波压下去,非要他降旨召回洪承畴才行。
顺治实在不好意思再打自己脸将洪承畴调回来,只好去坤宁宫找太后拿出意。
太后博尔博济特却道:“洪承畴是夙望重臣,文武双全。此前他奉旨招抚江南便立下了大功,此番他仍以文德绥怀,使孙可望归我乐宇,西南的局势为之改观,眼下大军进展顺利,皇上用他去帮办多尼,也是个好事。多尼毕竟年轻,没经过阵仗,南明那边败的这么快,他要是起了轻敌之心,中了明军的埋伏怎么办?所以啊,叫洪承畴在边上提点着,总不是坏事。旗里那帮人见识少,你这做皇上的别理会他们,由得他们闹,我给你撑着,料这帮奴才也反不了天。至于战后叙功,我倒觉着对洪承畴应该要大赏,当年多尔衮在时就许过平灭南明者封王,现在咱娘儿俩终是等到这天,对于有功人员可不能苛待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本来太后这番话顺治都听的入耳,和他想的也是差不多。可最后却听太后拿多尔衮说事,还说要给洪承畴封王,不禁有了些怒气。脱口就道:“没想到这么多年了,额娘还想着多尔衮呢.....”
“你!”
儿子的话让博尔博济特脸蓦地变白了,原本眯缝着的眼睛也睁大了,怒道:“皇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今天是来挖苦额娘的吗?放肆!”
“儿臣不敢!”
顺治知道自己这话说过头了,吓得赶紧赔罪道:“儿臣绝无此念,额娘切勿生气!”心里想的却是还好没把庄妃娘娘劝降洪将军这事给说出来。要不然额娘这脸不知要难看成什么样呢。
博尔济吉特又哪里真生儿子气了,可儿子说的事又让她又十分不舒服,只得闷哼一声。边上的苏麻喇姑也识趣的奉上一碗清茶。博尔济吉特随手端过佯作饮茶,将这事岔过去。
顺治也忙开口说洪承畴的事,他道:“其实,当初洪承畴受命离京时。儿臣正是看着皇额娘的面子。才特赏赐他蟒朝衣袍帽带靴袜、松石嵌撒袋弓矢、鞍辔二副、马五匹,让他风风光光地去上任,让他心里一直想着我大清对他的好。可对他,儿臣总不能十二分地信任他,毕竟他是汉人,不是咱满州人。而且,额娘您想,前明崇祯当初对他宠信有加。破格擢升,几年内就由一个四品督粮参政一跃而为巡抚、总督。统领大军,青云直上,不可谓不风光。可洪承畴最后怎么做的?不还是背叛了崇祯。”说到这,顺治顿了下,又说了句:“这种变节苟且偷生之人在汉人的心目中是最让人憎恨的。”
博尔济吉特听后,却是一声冷笑,讥讽儿子道:“你既看不起洪承畴,为何又要重用他?...你这个做天子,额娘真替你感到羞愧!年逾花甲的洪承畴八年来在前线替你卖命,而你却看不起人家,和朝臣们一块对他指手划脚,妄加非议。你说,你刚才那番话是个天子能说出来的?......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洪承畴出力不讨好,既然你嫌他,为何不另派他人去?”
太后的指责让顺治说不出来话,只得道:“额娘,儿臣不过一句戏言,您何必大动肝火?...唉,为了一个不相干的汉人,这又是何苦呢?儿臣也不是真要拿洪承畴怎么办,你何必一心回护他。”
太后不快道:“如今你翅膀硬了,动不动就拿话来刺我,你说话做事总是心血来潮,根本不考虑后果,你不妨扪心自问,你做人处事像一个万乘天子吗?”
“额娘,儿臣并非你所想的那样,只是如何安排洪承畴这件事上,儿臣却是需要慎重。额娘有所不知,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可是落在太平寇手中。”顺治委屈道。
洪士铭被礼部派往广东会办乡试事,结果却因广州失陷而下落不明,礼部将此事报上来后,顺治以为洪士铭已经被太平军所杀,岂料洪承畴却自己上书说其子还活着,现为太平军的阶下囚。
洪士铭的事情,博尔济吉特当然也知道,她摇了摇头,对顺治道:“你的意思是洪承畴会因为其子缘故不肯为大清效力?”
顺治忙道:“那倒不是,儿臣以为洪承畴不是那种人。只不过此事却成了旗下攻击洪承畴的借口,儿臣已经下旨叫济度务必要救出洪士铭,但眼下八旗上下闹得厉害,非逼着儿臣召回洪承畴,儿臣拿不定主意,这才来向母后讨个主意的。”
太后想了想,道:“额娘能有什么主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洪承畴当年是你启用的,现在人家立了功,自始至终都在替你这皇帝卖命卖力,现在人家连儿子都落到了明军手中,你这做皇帝的不宽慰人家,反而怀疑人家,想着召回人家,你自己说,这事行得通吗?额娘还是那话,只要人家帮着你灭了南明,你就该兑现多尔衮的诺言。”
顺治一听却是急忙道:“这可不成!儿臣便是不召回洪承畴,也不可能给他封王!”
“罢了,现在是你做皇帝,大清的家是你当,额娘老了,说的话也难听,怎么处置洪承畴,你这个做皇帝的自己决定吧,额娘只提醒你一句,便是你听了旗下那些话,不酬洪承畴的大功,也不能太委屈人家,知道吗!另外,还得想着把人家儿子给救回来,可不能让人家老来丧了子,为咱大清卖命没个好下场。”
太后说完不再理会儿子,而是从坐椅中站起身,头也不回地朝西偏殿走去。那边,刚回宫的三阿哥玄烨正在和二哥福全玩呢,她有些日子没见玄烨这个孙子了,巴巴的想得很。
被母亲扔下的顺治闷闷不乐地出了慈宁宫,虽然决定不召回洪承畴,可心里还是郁结,便去找他的汤玛法,想排解下心头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