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56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侯门有喜最新章节!
两个月后,御史台开始不断上奏,矛头直指当朝左相夏明远。数名御史接连上书参奏夏明远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侵占田地等数项大罪,甚至有一封奏疏将夏明远称为窃取皇权的乱臣贼子。
据传,夏明远在朝堂上一听这罪名便勃然大怒,随后又跪地泣求今上为其伸冤,今上将所有奏折全部驳回,又称左相多年来忠心耿耿为国效力,将上奏的御史拖出去杖刑处置。
可申讨夏氏专权误国、弹劾左相夏明远的声音却如洪水一般泛滥起来,哪怕勉强压下一角,很快又会掀起更大的巨浪。终于夏太后再也坐不住了,她怒气冲冲地找上了赵衍,一进门便愤愤道:“是谁做得!谁在幕后指使!”
赵衍望了一眼被她斓袖扫落了一地的花叶,垂下手恭敬回道:“母后莫气,那些企图挑弄是非之人,孩儿一个都没放过,全部都狠狠处置了。”
太后却是盛怒未消,道:“就凭几个御史,哪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参奏当朝左相,他们摆明是有备而来,背后必定有人指使,若不把背后那人找出,长此下去,这悠悠之口,是你能堵得住吗!”
眼看赵衍目光中露出为难神色,太后的脸冷了下来,道:“怎么?莫非你还想保那人不成。好啊,你果然是长大了,竟想帮着外人来对付你母后和舅父吗!”
赵衍忙露出惶恐表情,道:“孩儿不敢,背后那人孩儿确实查出了些眉目,但是……”
他脸上为难之色更甚,偷偷瞥了瞥太后越来越冷的脸色,又叹气道:“但是那人身份特殊,孩儿暂时不好动他啊。”
“哦?”太后挑眉道:“哀家倒想听听看,到底是谁这么大来头,连你堂堂皇帝都不敢动。”
“那人便是朝中的右相,安康公主的夫婿周济涵,说起来,孩儿还得叫他一声姑父。”
太后微微一愣,随后又沉吟道:“原来是他,那这件事还果然不太好办。”
周济涵任右相数十年,手中虽无实权,但其学识渊深、行事公正廉洁,是清流一派的砥柱人物,在百姓中也素有清誉。而更关键的人便是安康大长公主。安康公主身为先帝的胞姐,向来是巾帼不让须眉,曾经在鄱阳大旱时亲往城中视察灾情,硬是逼得当地乡绅拨出粮来,救活了成百上千的灾民,被当地的百姓奉为菩萨一样的人物,如今,还有许多人家中供着安康公主的长生牌坊。若要动这两人虽不难,但极可能背上谋害骂名,受百姓唾骂。可是……
太后皱起眉头道:“周济涵安分了这么多年,为何会突然对夏氏发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赵衍又叹了口气道:“怪只怪舅父家的二公子,我那位二表兄。他自从任了户部侍郎以后愈发目中无人,纵容家眷侵占了京郊不少百姓的田地,有一日,恰好被路过的周济涵撞见几名百姓讨要田地不成还被毒打的景象。据称,周济涵当场便发了火,立即派人上门让归还田地,谁知二表兄不但不予理睬,还放出狠话,劝周济涵看在自己父亲的面子上,好自为之莫要生事。于是,就彻底惹恼了这位平日里清心寡欲的人物,开始指使清流一派不断上奏,宁愿舍去乌纱不要,也必须清除夏氏这颗毒瘤。”说到这处,他的话头稍微梗了梗,抬头看了眼太后的神色,才继续道:“这件事说到底,也是二表兄理亏,现在到底该如何处置周济涵,孩儿也是头疼的很啊!”
太后听得眼底窜火,狠狠一拍桌案,几乎要将尖锐的护甲嵌入檀木桌案之中。赵衍连忙给她递了杯茶让她顺顺气,夏太后端着茶盏思索了许久,才露出阴冷的笑容,道:“既然他先不仁,就不能怪哀家不义。他周济涵无权无势,有得不过是一个好名声,那么,哀家就想法子让他清誉扫地,让世人觉得他是个丧德辱行、道貌岸然的小人,以后,还怕对付不了他吗。”
赵衍目光一动,忙问道:“母后觉得,应该怎么做?”
夏太后美目一转,慢慢摩挲着手指上嵌了宝石的护甲,道:“周济涵和安康公主惺惺作态的一辈子,可他们一定想不到,哀家手上握着一样重要的东西,这样东西足以毁去他们建立的所有名声。”
“哦?是什么东西?”赵衍连忙追问道。
夏太后冷冷勾起唇角,道:“别急,我要做一场好戏,让周济涵看看,什么才叫做赶……尽……杀……绝!”
过了几日,刑部里一件争抢民女、导致民女无辜枉死的旧案被人重新告上了公堂,这件事初初并不引人注目,那时京城中的所有议论的焦点,仍是夏氏到底会不会被接连的参奏扳倒,而今上到底会不会一如既往的维护夏氏。可随着那件旧案越查越深,竟牵连到了当朝右相家的小公子周亦扬。
据称,有人击鼓鸣冤,称侄女翠兰本是寒烟楼的一名歌女,五年前被一名富家公子看上,随后百般纠缠,甚至出手抢占,翠兰不堪其辱,竟从寒烟楼上一跃而下,了断了性命。而那名公子,正是素有清廉之名的右相周济涵家的小儿子周亦扬。
光天化日在天子脚下强抢民女,还导致民女枉死,翠兰的家人日日在长街上抛洒纸钱,拦路喊冤,随后,周亦扬立即被刑部收押,然后数名御史上奏先帝,请求判周亦扬行凶杀人之罪。可奇怪的是,过了不到一个月,这件事竟这么不了了之,翠兰坠楼一案被当作不慎失足草草结案,所有知晓此事的人都三缄其口,周亦扬也立即被放了出来,至今未背负任何罪名。
在有心人的操纵下,街头巷尾都开始议论这件离奇的案子,安康公主和周济涵的清名也开始有了质疑的声音,这时,一名太医院的院判挺身而出,向今上禀明,在五年前先帝病重时,自己随当时的院使日日去寝宫观治先帝的病情,谁知在某一日,却撞破安康公主随右相一起奔到龙榻前,先是哀求不已,随后又步步紧逼,利用先帝当时的病情,诱使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刑部立即释放周亦扬,驳回所有催促其定罪的奏折,将那民女判定为意外身亡,将案宗永久封存。
然后,夏太后终于出面,称自己当时也正在龙榻前侍奉先帝,和那名院判一样亲眼见证了此事,手中还握有先帝当年被逼写下的圣旨。这消息流传出去,坊间顿时一片哗然,曾经的清廉名仕、贤明公主,立即变成了徇私枉法,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连安康公主当年广为传颂的鄱阳城救灾事件,也开始被质疑是为了私利而伪造出的美名。
在沸腾的民怨声中,夏氏党羽终于开始反击,他们不断在殿上攻击周济涵,称其为欺世盗名的阴险贼人,今上在重重重压之下,只得下令必须严审此案,很快就将周亦扬定了罪,判其推出午门斩首。
而今上念在安康公主是其姑母的情分上,又对大穆有诸多功绩,并未将其定罪,只将周济涵削官为民,罚其夫妇立即迁出京城,终生不得踏回。自此,持续了数个月夏氏弹劾事件,终于以右相周济涵夫妇身败名裂、爱子惨死的结局告终。
夏太后赢了,赢得干净利落,疯狂而彻底。她以为干掉那个讨厌的周济涵,以后就再也没人敢对夏氏不敬,可她并不知道,自己早已踏入一个精心设计的泥潭之中,一旦陷入,便是万劫不复。
十月里的一日,皇城内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御花园中一片狼藉,宫道上的宫女太监们捂着脸匆匆而行,还是不小心会被风沙迷了眼。伴着宫门外呼啸的风声和树叶哗哗声,夏太后正斜靠在美人榻上,让一个小太监为她捶着背,舒服地眯起了眼。
这时,她身边最为宠信的宫女匆匆跑了进来,跪下道:“太后吉祥,今上有旨,让您速速到去乾明殿,说有要事相商。”
太后不耐烦地皱起眉头,似是怪她破坏了此刻的清静,今日宫内狂风大作,她是万般不愿在此刻出去。可既然是皇帝下了谕旨,她也只得不情不愿地起身更衣,又坐上凤辇一路被抬去去了乾明殿。
乾明殿内已经烧了地龙,淡淡的龙涎香熏出一室暖意,太后拖着曳地的长裙懒懒走了进来,正要责怪一声皇帝为何在这种天气叫她过来,却突然望见正坐在龙案旁,穿着一身素白、面容憔悴削瘦,目光却如刀剑一般狠狠钉在她身上的安康公主。
太后在心中冷笑一声,昂着头缓步走到椅中坐下,目光往那边一扫,道:“怎么着,安康公主不是要随你那夫婿要离京嘛,想必府中现在也是有许多杂事要办,怎么还有空来宫中叙旧啊。”
她瞅见安康公主头上骤生的许多白发,故意叹了口气,道:“这生死有命,公主也不要太难过,不然把自己身子也气坏了,可是不值当啊。”
安康公主被戳到伤处,双手止不住的颤抖起来,她狠狠瞪着太后,突然冷冷一笑,道:“本宫今日特地前来,可不是为了叙旧的,只因本宫正好发现了一件多年前发生的惊天丑闻,必须立即禀报今上定夺。”
“哦?”太后瞳仁一转,暂时不明白安康公主卖的是什么关子,这时,她的目光顺着安康公主看到了在殿中跪着的另外一人身上,待她看得更清楚些,才发现那人竟是随她一起指证安康公主在先帝病重之时逼迫先帝写下圣旨的那名院判……
两个月后,御史台开始不断上奏,矛头直指当朝左相夏明远。数名御史接连上书参奏夏明远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侵占田地等数项大罪,甚至有一封奏疏将夏明远称为窃取皇权的乱臣贼子。
据传,夏明远在朝堂上一听这罪名便勃然大怒,随后又跪地泣求今上为其伸冤,今上将所有奏折全部驳回,又称左相多年来忠心耿耿为国效力,将上奏的御史拖出去杖刑处置。
可申讨夏氏专权误国、弹劾左相夏明远的声音却如洪水一般泛滥起来,哪怕勉强压下一角,很快又会掀起更大的巨浪。终于夏太后再也坐不住了,她怒气冲冲地找上了赵衍,一进门便愤愤道:“是谁做得!谁在幕后指使!”
赵衍望了一眼被她斓袖扫落了一地的花叶,垂下手恭敬回道:“母后莫气,那些企图挑弄是非之人,孩儿一个都没放过,全部都狠狠处置了。”
太后却是盛怒未消,道:“就凭几个御史,哪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参奏当朝左相,他们摆明是有备而来,背后必定有人指使,若不把背后那人找出,长此下去,这悠悠之口,是你能堵得住吗!”
眼看赵衍目光中露出为难神色,太后的脸冷了下来,道:“怎么?莫非你还想保那人不成。好啊,你果然是长大了,竟想帮着外人来对付你母后和舅父吗!”
赵衍忙露出惶恐表情,道:“孩儿不敢,背后那人孩儿确实查出了些眉目,但是……”
他脸上为难之色更甚,偷偷瞥了瞥太后越来越冷的脸色,又叹气道:“但是那人身份特殊,孩儿暂时不好动他啊。”
“哦?”太后挑眉道:“哀家倒想听听看,到底是谁这么大来头,连你堂堂皇帝都不敢动。”
“那人便是朝中的右相,安康公主的夫婿周济涵,说起来,孩儿还得叫他一声姑父。”
太后微微一愣,随后又沉吟道:“原来是他,那这件事还果然不太好办。”
周济涵任右相数十年,手中虽无实权,但其学识渊深、行事公正廉洁,是清流一派的砥柱人物,在百姓中也素有清誉。而更关键的人便是安康大长公主。安康公主身为先帝的胞姐,向来是巾帼不让须眉,曾经在鄱阳大旱时亲往城中视察灾情,硬是逼得当地乡绅拨出粮来,救活了成百上千的灾民,被当地的百姓奉为菩萨一样的人物,如今,还有许多人家中供着安康公主的长生牌坊。若要动这两人虽不难,但极可能背上谋害骂名,受百姓唾骂。可是……
太后皱起眉头道:“周济涵安分了这么多年,为何会突然对夏氏发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赵衍又叹了口气道:“怪只怪舅父家的二公子,我那位二表兄。他自从任了户部侍郎以后愈发目中无人,纵容家眷侵占了京郊不少百姓的田地,有一日,恰好被路过的周济涵撞见几名百姓讨要田地不成还被毒打的景象。据称,周济涵当场便发了火,立即派人上门让归还田地,谁知二表兄不但不予理睬,还放出狠话,劝周济涵看在自己父亲的面子上,好自为之莫要生事。于是,就彻底惹恼了这位平日里清心寡欲的人物,开始指使清流一派不断上奏,宁愿舍去乌纱不要,也必须清除夏氏这颗毒瘤。”说到这处,他的话头稍微梗了梗,抬头看了眼太后的神色,才继续道:“这件事说到底,也是二表兄理亏,现在到底该如何处置周济涵,孩儿也是头疼的很啊!”
太后听得眼底窜火,狠狠一拍桌案,几乎要将尖锐的护甲嵌入檀木桌案之中。赵衍连忙给她递了杯茶让她顺顺气,夏太后端着茶盏思索了许久,才露出阴冷的笑容,道:“既然他先不仁,就不能怪哀家不义。他周济涵无权无势,有得不过是一个好名声,那么,哀家就想法子让他清誉扫地,让世人觉得他是个丧德辱行、道貌岸然的小人,以后,还怕对付不了他吗。”
赵衍目光一动,忙问道:“母后觉得,应该怎么做?”
夏太后美目一转,慢慢摩挲着手指上嵌了宝石的护甲,道:“周济涵和安康公主惺惺作态的一辈子,可他们一定想不到,哀家手上握着一样重要的东西,这样东西足以毁去他们建立的所有名声。”
“哦?是什么东西?”赵衍连忙追问道。
夏太后冷冷勾起唇角,道:“别急,我要做一场好戏,让周济涵看看,什么才叫做赶……尽……杀……绝!”
过了几日,刑部里一件争抢民女、导致民女无辜枉死的旧案被人重新告上了公堂,这件事初初并不引人注目,那时京城中的所有议论的焦点,仍是夏氏到底会不会被接连的参奏扳倒,而今上到底会不会一如既往的维护夏氏。可随着那件旧案越查越深,竟牵连到了当朝右相家的小公子周亦扬。
据称,有人击鼓鸣冤,称侄女翠兰本是寒烟楼的一名歌女,五年前被一名富家公子看上,随后百般纠缠,甚至出手抢占,翠兰不堪其辱,竟从寒烟楼上一跃而下,了断了性命。而那名公子,正是素有清廉之名的右相周济涵家的小儿子周亦扬。
光天化日在天子脚下强抢民女,还导致民女枉死,翠兰的家人日日在长街上抛洒纸钱,拦路喊冤,随后,周亦扬立即被刑部收押,然后数名御史上奏先帝,请求判周亦扬行凶杀人之罪。可奇怪的是,过了不到一个月,这件事竟这么不了了之,翠兰坠楼一案被当作不慎失足草草结案,所有知晓此事的人都三缄其口,周亦扬也立即被放了出来,至今未背负任何罪名。
在有心人的操纵下,街头巷尾都开始议论这件离奇的案子,安康公主和周济涵的清名也开始有了质疑的声音,这时,一名太医院的院判挺身而出,向今上禀明,在五年前先帝病重时,自己随当时的院使日日去寝宫观治先帝的病情,谁知在某一日,却撞破安康公主随右相一起奔到龙榻前,先是哀求不已,随后又步步紧逼,利用先帝当时的病情,诱使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刑部立即释放周亦扬,驳回所有催促其定罪的奏折,将那民女判定为意外身亡,将案宗永久封存。
然后,夏太后终于出面,称自己当时也正在龙榻前侍奉先帝,和那名院判一样亲眼见证了此事,手中还握有先帝当年被逼写下的圣旨。这消息流传出去,坊间顿时一片哗然,曾经的清廉名仕、贤明公主,立即变成了徇私枉法,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连安康公主当年广为传颂的鄱阳城救灾事件,也开始被质疑是为了私利而伪造出的美名。
在沸腾的民怨声中,夏氏党羽终于开始反击,他们不断在殿上攻击周济涵,称其为欺世盗名的阴险贼人,今上在重重重压之下,只得下令必须严审此案,很快就将周亦扬定了罪,判其推出午门斩首。
而今上念在安康公主是其姑母的情分上,又对大穆有诸多功绩,并未将其定罪,只将周济涵削官为民,罚其夫妇立即迁出京城,终生不得踏回。自此,持续了数个月夏氏弹劾事件,终于以右相周济涵夫妇身败名裂、爱子惨死的结局告终。
夏太后赢了,赢得干净利落,疯狂而彻底。她以为干掉那个讨厌的周济涵,以后就再也没人敢对夏氏不敬,可她并不知道,自己早已踏入一个精心设计的泥潭之中,一旦陷入,便是万劫不复。
十月里的一日,皇城内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御花园中一片狼藉,宫道上的宫女太监们捂着脸匆匆而行,还是不小心会被风沙迷了眼。伴着宫门外呼啸的风声和树叶哗哗声,夏太后正斜靠在美人榻上,让一个小太监为她捶着背,舒服地眯起了眼。
这时,她身边最为宠信的宫女匆匆跑了进来,跪下道:“太后吉祥,今上有旨,让您速速到去乾明殿,说有要事相商。”
太后不耐烦地皱起眉头,似是怪她破坏了此刻的清静,今日宫内狂风大作,她是万般不愿在此刻出去。可既然是皇帝下了谕旨,她也只得不情不愿地起身更衣,又坐上凤辇一路被抬去去了乾明殿。
乾明殿内已经烧了地龙,淡淡的龙涎香熏出一室暖意,太后拖着曳地的长裙懒懒走了进来,正要责怪一声皇帝为何在这种天气叫她过来,却突然望见正坐在龙案旁,穿着一身素白、面容憔悴削瘦,目光却如刀剑一般狠狠钉在她身上的安康公主。
太后在心中冷笑一声,昂着头缓步走到椅中坐下,目光往那边一扫,道:“怎么着,安康公主不是要随你那夫婿要离京嘛,想必府中现在也是有许多杂事要办,怎么还有空来宫中叙旧啊。”
她瞅见安康公主头上骤生的许多白发,故意叹了口气,道:“这生死有命,公主也不要太难过,不然把自己身子也气坏了,可是不值当啊。”
安康公主被戳到伤处,双手止不住的颤抖起来,她狠狠瞪着太后,突然冷冷一笑,道:“本宫今日特地前来,可不是为了叙旧的,只因本宫正好发现了一件多年前发生的惊天丑闻,必须立即禀报今上定夺。”
“哦?”太后瞳仁一转,暂时不明白安康公主卖的是什么关子,这时,她的目光顺着安康公主看到了在殿中跪着的另外一人身上,待她看得更清楚些,才发现那人竟是随她一起指证安康公主在先帝病重之时逼迫先帝写下圣旨的那名院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