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科举之争,国运之争!国运若断,大明必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李逍朱凝云最新章节!
所谓的八股是一种文体。
尊孔崇儒,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准自己随意发挥,否则,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科举中题目的内容也是从四书、五经中取提,对格式有严格的要求。
就连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也都有限制和规定。
李逍心里清楚,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加强思想控制,培养忠实于自己的人。
但这种方法只能巩固皇权的稳固。
于国家的发展,真是百害而无一利。
从朱元璋时代开始,科举制度逐渐从巅峰走向僵化。
从一个先进的为国选材的制度,变成一个落后的束缚人民思想的制度。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雍正等皇帝也发现这种让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制度不太好,试图改变。
但苦于没有成熟科举模式替代,最终错过了近代工业化的最后机会。
李逍虽然喜欢大明,也认可朱元璋。
但朱元璋毕竟只是个古人,是个农民,眼界还是有限。
他以为天下只要平安无事,人人安居乐业就可。
如果说全世界的科技,永远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朱元璋这个做法虽然不好,但没有什么大问题。
殊不知在未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世界村,就跟村子械斗一样,落后就要挨打,个人力量无法战胜科技力量
因此李逍觉得自己现在受宠,红得发紫,提上一嘴,万一有用呢?
此时,随着李逍的话音落下。
整个大殿都静悄悄的.
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之声。
朱棣不由心中给李逍抹了一把汗。
这话是不能说的啊,当初父皇选定用这八股取士,就有不少官员反对,被砍了脑袋.
李逍啊李逍,父皇固然是喜欢你。
但你也不能仗着这份喜爱胡来啊.
此刻朱元璋显然有些略微不悦了,他缓缓坐下,看向李逍道:“李逍,你说来听听,这八股取士怎么个于国不利法?”
朱棣赶忙给李逍使了使眼色,随后道:“李逍,若是还是那种培养出来的都是庸才一套的说辞,就不要说了以前那些官员翻来覆去都说烂了,坟头草都老高了.”
朱高煦也凑了过来,小声道:“姐夫啊,弟弟非常认可你这个看法不过咱还是先不说吧.”
听着岳父的暗示,李逍懂了。
尼玛,原来自己的想法以前有人说过,那还是不说为妙。
李逍思绪急转,拱手道:“其实吧臣又想了想,觉得八股取士好处还是蛮多的,一是促进圣人的传承,使其不被遗忘。二是形成文化认同。三是提高自身素养。四是利于国家安定以及政治稳固。五是给底层一丝希望,寒门可出贵子。利多于弊,还是不错的嘛,哈哈哈”
李逍一口气举了五个好处,情况不对,咱不当那个出头鸟
但朱元璋不买账啊。
他看向李逍道:“李逍,你别想糊弄咱,你小子什么时候也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了?当初你当着咱的面骂咱,可不是这个样子。别人说咱不对,是别人的事情。咱就想听听你怎么说。”
这下,目光都看向了李逍,这不说都不行了。
李逍只好开口道,“陛下,臣怕惹你不开心,这龙体为重啊”
朱元璋挤出一丝笑脸,“你说,咱绝不会动怒。”
看着那朱元璋笑起来的表情,李逍略微无奈啊,算了,还是说罢,毕竟这老头现在就喜欢听自己反着来。
“行,那臣就说了。”
李逍拱手道:“既然陛下以前听过那些百官说培养庸才一套的说辞,那臣就不说这一套了,臣换个角度来说。”
“哦。”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来坐着说。”
朱元璋还是个喜欢听别人意见的人,但采纳不采纳,就要根据他自己的判断了。
当然那种反复重复的建议,他是不喜欢听的。
朱高煦搬来一把椅子。“姐夫,坐。”
李逍微微点头,坐了下去。
随后,琢磨了一下,既然朱元璋喜欢听自己的反话,那就说个狠的,于是开口道:“陛下,科举之争,乃是国运之争!国运若断,大明不存!”
好家伙,此言一出,大家伙都吓了一跳。
朱元璋也直接站起来了,见状李逍也站起来了。
朱元璋又坐下来了,李逍也跟着坐下。
这时,李逍立马使用了他心通,对准了朱元璋。
毕竟还是要小心一些为妙。
很快,李逍就听到了朱元璋的心声。
【嘶嘶嘶这小子是真大胆,以前不知道咱的身份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也敢这么说。你是仗着咱黄八是你的大哥,你就肆意妄为了是吧
不过,你小子每次说的都有道理,咱不服都不行,上次说藩王能吃垮大明,咱让人一算,还真能吃垮大明,后面藩王们一个都没来勤王的,让咱看清了藩王制度的弊端。
今日倒要听听,这科举制度的弊端.
看你小子吓得冷汗直流,呵呵.你也知道怕啊,放心吧,咱说什么也不会杀你的,咱还要跟着你养生呢】
听到这心声。
李逍心中松了一口气。
妈呀,吓死宝宝了,还好没事,还要跟我养生是吧
看来这次结拜没白费,朱元璋对自己是真的信任。
赶紧退位吧,退位咱就能搭着你的肩膀喝酒了啊!
此时,朱元璋道:“为何说科举是国运之争?”
李逍解释道:“陛下可知道,海外也有不少国家吗?”
朱元璋点头道:“小国尔,不足为惧。”
李逍道:“的确是小国,但再远的地方呢?”
朱元璋琢磨道:“兴许有国,但跨越大海,万水千山,无法产生瓜葛。”
李逍又道:“我是说,比如.比如某一天,大洋彼岸很远的地方,那些帝国与大明产生了瓜葛,他们觊觎我华夏丰富的物产和土地”
朱元璋眼睛一瞪:“他们敢!他们若是动这个心思,咱就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一旁的朱棣也是握着拳头道:“敢觊觎华夏大地,必诛之!”
李逍笑着道:“对吧,陛下和殿下,都已经相信了有这个可能吧”
朱元璋没有说话,他觉得是有这个可能。
毕竟大海的另外一头是什么样子,他也不知道,万一有和大明一样的帝国存在呢?
李逍解释道:“陛下应该知道,元朝时期的大船,和现在的大船比,相差甚大,现在的大船已经能跨越很远的海洋,到倭国,这其中的差距就是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进步就会不断前进,并不会止步不前。如果大明止步不前,未来其他大国也会不停的进步,所以说,未来是大国与大国之间的较量!”
嘶!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
他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问题。
以前的的眼光,他的所有一切都放在眼前这块大地上。
他一直以为,自己思考问题是很远的。
听了李逍一番话,朱元璋觉得,自己的眼光还不够远,至少他还没有看到更远的地方。
世界广袤无边,这是所有人的描述。
如果真的广袤无边,那就会有无数可能,大陆的远方是否真的有如今大明这样的帝国,他真的不肯定
只能说有,很有这个可能,如果有可能,那就不得不防!!
朱元璋惊喜道:“李逍,咱就说过,你总能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这次你真是让咱刮目相看看以前咱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是你提醒了咱!!以前百官反对咱,是说咱培养了一群思维固化的庸才,可你的观点与那些官员完全不同,你竟然说出了这番道理.”
李逍心中一喜,看来朱元璋并不是听不进意见,只是没有说到他心坎去罢了,道:“没错,未来的是大国之争,大世之争!”
朱元璋道:“可你说是国运之争,跟科举有何关系?”
李逍道:“当然有关系陛下,臣斗胆问您一句,国家由谁来治理。”
朱元璋笑道:“当然是由天子,天子代天牧民,巡狩四方。”
果然是老顽固.李逍想了想决定换个角度,道:“那咱们换个角度思考,将百姓比作是羊,天子牧成千上万头羊,如何让羊群听话?”
朱元璋还没开口,熟悉北方的朱高煦就抢答道:“北元那边的牧民牧羊,用的是牧羊犬。”
朱元璋给了朱高煦一个眼神,朱高煦立马缩了缩脑袋。
李逍点点头道:“没错,如高煦所说,天子无法管控所有的羊,只能用牧羊犬帮助自己。”
朱元璋笑道:“这种说法倒是奇特,咱还是第一次见。”
这话说到朱元璋的心坎去了,他哈哈一笑道:
“文武百官都是咱的牧羊犬犬,既然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家人,咱们就敞开了谈。
咱就是把那些官员当做咱的忠犬,咱之所以用八股取士,就是要用圣人的话语去约束他们的行为,将他们的思想变得高尚,统一,听咱的话,安心给咱办事,让天下的羊都有草可吃,有水可喝,难道这不好么?”
以前这些话一直藏在朱元璋的心里,他心中其实就是将百官比作忠犬,忠诚自己,达到目的。
今天,算是将话说开了。
李逍认可道:“陛下说的没错,是这个理,牧羊犬帮助天子牧羊,可陛下有没有想过,犬也分种类。
比如那藏獒,是用来驱赶狼群,保卫羊群,那便是武将。
有的犬是用来维持内部羊群的秩序,那便是文臣。
但有的犬,痴痴呆呆,站在羊群之中,只会不知所措,那便是蠢狗,蠢狗是牧不好羊的。
那些牧民也会挑选聪明的犬来牧羊。
犬,各有所长,与人一样,也是各有所长。
只能做擅长的事情,陛下您用八股取士的方法,将天下的犬都变成一只忠心与您的蠢狗,甚至将藏獒都改变成维持秩序的犬,如何能牧好羊?”
听完后,朱元璋摸了摸胡子,觉得是这么回事。
他皱着眉,思索了许久,才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八股取士,只能培养出蠢狗?”
李逍点头:“八股文的格式太固定了。一是剔除了观点独特,想法多变,构思精妙的学子。二是剔除了善于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的学子。三是剔除了富有才情,擅长实务的学子。
最后留下了什么?
只留下了记忆力强,能够一字不漏按照四书五经中观点,死记硬背,思想僵化的学子。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啊!!
这天下千万书籍都无用了,学子们只学四书五经,禁锢了思想,扼杀了人才,抑制了技艺的进步。
人才便是国本,有人才才能争国运!”
朱元璋皱眉道:“你这个观点,最终还是回归了那些文臣们阻碍咱的理由,培养了庸才。不过.你用这犬来比喻,咱倒是有些能理解了一些.”
李逍笑道:“这就对了,陛下常常狩猎吧?”
朱元璋道:“你是想说,咱为何要挑选凶猛的猎犬,就是人尽其用,对吧?”
李逍道:“对,陛下圣明!其实狩猎和掌控百官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手下都是呆犬蠢犬,即便是忠心耿耿,但并不能狩到猎物。同理,都是庸才,就不能使国家进步。那么在国运之争,就败了一半!”
“咱似乎理解你所言的这个国运之争了。”
朱元璋道:“不错,不错,这么多人也就你能让咱多听几句,刚才你说了这么多利,咱想听听弊。”
话音落下。
一旁的朱棣等人都彻动了。
这么多年,能让朱元璋如此悉心的倾听,也就是建大明之前的刘伯温能够做到。
但建大明之后,即便是刘伯温,父皇都不怎么听。
李逍真是厉害,言辞犀利,用其他角度来看问题,解释问题,说的道理让人耳目一新。
他们也不由得听得十分认真,特别是朱高煦。
以前朱高煦觉得那些先生讲得道理他都听不懂,但从姐夫嘴巴里说出来,他完全能听懂!
好有道理,好厉害啊,姐夫!你牛逼啊!
李逍捋了捋思路,道:“利弊相间,刚才说的五利,反过来,就是五弊。”
“一利,促进圣人的传承,反过来讲,就是使得思想永远停留在前人,我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若是永远停留原地,那便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以前既然能出孔子、朱熹等人,难道以后不能出圣人么?”
说完,李逍看向众人,正色道:“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
这句话,是王明阳所写,意思是: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
话音落下。
如有大道理蕴含其中,余音绕耳,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这句话,又说道朱元璋和朱棣的心坎儿去了。
他们本来就是武人,虽然后面读了书,但打心眼是瞧不起读书人的,读书人不过是用来掌控天下的忠犬罢了。
大殿突然变得十分安静起来。
良久,朱高煦叹了叹脑袋道:“姐夫,这话啥意思,我听不懂,能否讲得通俗易懂一些?”
李逍笑着道:“意思就是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
一听这话,朱高煦兴奋不已:“对!姐夫说得对!天天看那圣人的破书,早就有此想法,英雄所见略同啊!”
李逍:“.”
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骂道,“闭嘴,大人说话,小孩别猜插嘴。”
说完又看向李逍,道:“不是说你的,你接着说。”
李逍点点头,接着道:“二利,形成文化认同。反过来讲,就是让天下人形成了同一种认识,那就是听圣人一言。就连科举八股,也是要用圣人的口吻来说话。可天下哪里来的这么多圣人,终究是模仿,无法成为圣人。只能让他们越发的崇拜圣人,将圣人挂在口中,听圣人话。陛下既然贵为天子,不觉得天下人,应该听您的话么?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听完,朱元璋心中又是一惊。
他是希望天下人都听他的话,但做不到。
只能将圣人植入读书人的心中,用圣人的话,来控制他们的思想,这说来反而是有些本末倒置?
自己反倒成了圣人的傀儡?
李逍每一句话,其实暗中都是针对朱元璋的软肋。
此时,朱元璋心中已经隐隐有了彻动了。
李逍趁热打铁,道:“其三利是提高自身素养。读孔圣贤书的确是能提升修养,儒家五常乃是:仁、义、礼、智、信。陛下希望用这些来约束读书人每日三省吾身,忠于君主,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就是君上。话虽然这么说,可几个人做到了?
远的不说,咱们就说近的,这朱允炆将陛下您的假身置之不顾,快速登基,违背陛下您的意愿削藩,几个人出来阻拦了??
多的都是推波助澜者,为自己利益着想者。
这蓝玉朱允熥夺门宫变,百官是不是立马就为了保命拜为新皇?”
听到这,朱元璋已经有些咬牙切齿了。
的确如此啊,咱想用孔圣人的话来束缚这些人的忠义言行,可他们没有一个人做到。
真是可恶,可恶,伤了咱的心!!!
李逍大笑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说完,他一指朱高煦,道:“陛下您看,这朱高煦不喜读书,也不学孔圣人的言语,视之为糟糠。可当天下有难,第一个站出来的,却是这个不学孔孟之言的朱高煦!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话毕,
朱高煦一愣,随后站了出来,拍胸脯道:
“姐夫说得对,天下之大,找不出比我朱高煦还仗义的人,前几日,我还杀了狗吃肉,比那些读书人讲义气多了。”
朱棣:“.”
朱高煦十分的配合李逍,一唱一和的。
李逍也感觉,有这么一个小舅子,还挺好
朱元璋微微一愣,随后看向朱高煦盯了许久,良久才开口道:“是啊,也就朱高煦站了出来,这说明孔圣人的话,并不能约束他们的思想。”
李逍道:“没错,否则为什么天下贪官杀之不尽,若是人人都能做到圣人所言,他们不需要太多钱财,也能生活,为什么要贪墨呢?因为人的贪欲是不断膨胀的,圣人的话也不能阻止贪欲。”
朱元璋再次认可的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入朝为官的都是读书人,他们若是真按照圣人所言,为何还要贪墨呢?
李逍接着开口道:“四利是于国家安定以及政治稳固。反过来讲,这些人即便是成为了忠犬,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了无用的忠犬,朝堂是稳固了,但天下不稳固。”
朱元璋来了兴趣,道:“这个怎么说?”
李逍道:“朝廷六部,乃是:吏、户、礼、兵、刑、工。职责各不相同,需要的才能也各不相同。
但通过科举入朝的学子,却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读的都是四书五经。
吏部选拔人才,负责掌握文官的任免、晋升.一个只读书,不看人的学子,能做好这样的事情么?
户部负责天下的鱼鳞册、房屋、征收、分配,财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算术都不懂的学子们,能算的清楚么?
工部更是负责修筑官道、水利、官厂、官窑.只读圣贤书的人不会,请外来的工匠参与其中,岂不是外行管内行.”
说完这些,李逍接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朝廷的官员就是殿下您掌控天下的国之利器。
陛下您要忠犬不假,可也要挑选一些聪明的忠犬,能够牧羊的忠犬,而不是要蠢笨如猪的蠢狗。
让这些蠢狗来帮助陛下牧民,岂不是让天下变得不稳固呢?”
话音落下,
殿中几人都是呆滞在原地。
这些道理,大家似乎都懂一些。
可远远没有李逍所言的如此透彻,通俗易懂。
将国运与人才绑在一起,将牧民与牧天下与之对比。
精辟!太精辟了!
朱元璋深深吸了一口气,道:“似乎有些道理.那第五呢?”
李逍道:“第五利,给底层一丝希望,寒门可出贵子。可依臣之见,如今寒门难出贵子。
能出贵子的都不是寒门。
他们大多都是世家阀门、士族文人、书香世家,他们拥有的资源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不但抱成团,还和当地的士绅、地主也早已经抱成一团,早已经将真正寒门给拒之门外了。
他们是地主和商人的利益代言人,不能体会民间百姓的疾苦。长期以往,朝堂都被这些人给占据了,可想而知,后果将有多么可怕,并非危言耸听,如果是软弱的君主出现,威胁皇权,也不无可能!”
话音落下,
大殿寂静无声!
【ps:兄弟们,中标了。昨天就感觉不太舒服,早上起来发烧,这个时间段来说,估计就是羊了。吃了布洛芬,睡了一上午好了些。下午顶着头昏开始码字,到现在刚好码完。休息一下,洗个澡等下继续码明天的,就算带病也要码,我与你们同在!】
(本章完)
所谓的八股是一种文体。
尊孔崇儒,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准自己随意发挥,否则,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科举中题目的内容也是从四书、五经中取提,对格式有严格的要求。
就连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也都有限制和规定。
李逍心里清楚,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加强思想控制,培养忠实于自己的人。
但这种方法只能巩固皇权的稳固。
于国家的发展,真是百害而无一利。
从朱元璋时代开始,科举制度逐渐从巅峰走向僵化。
从一个先进的为国选材的制度,变成一个落后的束缚人民思想的制度。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雍正等皇帝也发现这种让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制度不太好,试图改变。
但苦于没有成熟科举模式替代,最终错过了近代工业化的最后机会。
李逍虽然喜欢大明,也认可朱元璋。
但朱元璋毕竟只是个古人,是个农民,眼界还是有限。
他以为天下只要平安无事,人人安居乐业就可。
如果说全世界的科技,永远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朱元璋这个做法虽然不好,但没有什么大问题。
殊不知在未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世界村,就跟村子械斗一样,落后就要挨打,个人力量无法战胜科技力量
因此李逍觉得自己现在受宠,红得发紫,提上一嘴,万一有用呢?
此时,随着李逍的话音落下。
整个大殿都静悄悄的.
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之声。
朱棣不由心中给李逍抹了一把汗。
这话是不能说的啊,当初父皇选定用这八股取士,就有不少官员反对,被砍了脑袋.
李逍啊李逍,父皇固然是喜欢你。
但你也不能仗着这份喜爱胡来啊.
此刻朱元璋显然有些略微不悦了,他缓缓坐下,看向李逍道:“李逍,你说来听听,这八股取士怎么个于国不利法?”
朱棣赶忙给李逍使了使眼色,随后道:“李逍,若是还是那种培养出来的都是庸才一套的说辞,就不要说了以前那些官员翻来覆去都说烂了,坟头草都老高了.”
朱高煦也凑了过来,小声道:“姐夫啊,弟弟非常认可你这个看法不过咱还是先不说吧.”
听着岳父的暗示,李逍懂了。
尼玛,原来自己的想法以前有人说过,那还是不说为妙。
李逍思绪急转,拱手道:“其实吧臣又想了想,觉得八股取士好处还是蛮多的,一是促进圣人的传承,使其不被遗忘。二是形成文化认同。三是提高自身素养。四是利于国家安定以及政治稳固。五是给底层一丝希望,寒门可出贵子。利多于弊,还是不错的嘛,哈哈哈”
李逍一口气举了五个好处,情况不对,咱不当那个出头鸟
但朱元璋不买账啊。
他看向李逍道:“李逍,你别想糊弄咱,你小子什么时候也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了?当初你当着咱的面骂咱,可不是这个样子。别人说咱不对,是别人的事情。咱就想听听你怎么说。”
这下,目光都看向了李逍,这不说都不行了。
李逍只好开口道,“陛下,臣怕惹你不开心,这龙体为重啊”
朱元璋挤出一丝笑脸,“你说,咱绝不会动怒。”
看着那朱元璋笑起来的表情,李逍略微无奈啊,算了,还是说罢,毕竟这老头现在就喜欢听自己反着来。
“行,那臣就说了。”
李逍拱手道:“既然陛下以前听过那些百官说培养庸才一套的说辞,那臣就不说这一套了,臣换个角度来说。”
“哦。”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来坐着说。”
朱元璋还是个喜欢听别人意见的人,但采纳不采纳,就要根据他自己的判断了。
当然那种反复重复的建议,他是不喜欢听的。
朱高煦搬来一把椅子。“姐夫,坐。”
李逍微微点头,坐了下去。
随后,琢磨了一下,既然朱元璋喜欢听自己的反话,那就说个狠的,于是开口道:“陛下,科举之争,乃是国运之争!国运若断,大明不存!”
好家伙,此言一出,大家伙都吓了一跳。
朱元璋也直接站起来了,见状李逍也站起来了。
朱元璋又坐下来了,李逍也跟着坐下。
这时,李逍立马使用了他心通,对准了朱元璋。
毕竟还是要小心一些为妙。
很快,李逍就听到了朱元璋的心声。
【嘶嘶嘶这小子是真大胆,以前不知道咱的身份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也敢这么说。你是仗着咱黄八是你的大哥,你就肆意妄为了是吧
不过,你小子每次说的都有道理,咱不服都不行,上次说藩王能吃垮大明,咱让人一算,还真能吃垮大明,后面藩王们一个都没来勤王的,让咱看清了藩王制度的弊端。
今日倒要听听,这科举制度的弊端.
看你小子吓得冷汗直流,呵呵.你也知道怕啊,放心吧,咱说什么也不会杀你的,咱还要跟着你养生呢】
听到这心声。
李逍心中松了一口气。
妈呀,吓死宝宝了,还好没事,还要跟我养生是吧
看来这次结拜没白费,朱元璋对自己是真的信任。
赶紧退位吧,退位咱就能搭着你的肩膀喝酒了啊!
此时,朱元璋道:“为何说科举是国运之争?”
李逍解释道:“陛下可知道,海外也有不少国家吗?”
朱元璋点头道:“小国尔,不足为惧。”
李逍道:“的确是小国,但再远的地方呢?”
朱元璋琢磨道:“兴许有国,但跨越大海,万水千山,无法产生瓜葛。”
李逍又道:“我是说,比如.比如某一天,大洋彼岸很远的地方,那些帝国与大明产生了瓜葛,他们觊觎我华夏丰富的物产和土地”
朱元璋眼睛一瞪:“他们敢!他们若是动这个心思,咱就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一旁的朱棣也是握着拳头道:“敢觊觎华夏大地,必诛之!”
李逍笑着道:“对吧,陛下和殿下,都已经相信了有这个可能吧”
朱元璋没有说话,他觉得是有这个可能。
毕竟大海的另外一头是什么样子,他也不知道,万一有和大明一样的帝国存在呢?
李逍解释道:“陛下应该知道,元朝时期的大船,和现在的大船比,相差甚大,现在的大船已经能跨越很远的海洋,到倭国,这其中的差距就是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进步就会不断前进,并不会止步不前。如果大明止步不前,未来其他大国也会不停的进步,所以说,未来是大国与大国之间的较量!”
嘶!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
他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问题。
以前的的眼光,他的所有一切都放在眼前这块大地上。
他一直以为,自己思考问题是很远的。
听了李逍一番话,朱元璋觉得,自己的眼光还不够远,至少他还没有看到更远的地方。
世界广袤无边,这是所有人的描述。
如果真的广袤无边,那就会有无数可能,大陆的远方是否真的有如今大明这样的帝国,他真的不肯定
只能说有,很有这个可能,如果有可能,那就不得不防!!
朱元璋惊喜道:“李逍,咱就说过,你总能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这次你真是让咱刮目相看看以前咱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是你提醒了咱!!以前百官反对咱,是说咱培养了一群思维固化的庸才,可你的观点与那些官员完全不同,你竟然说出了这番道理.”
李逍心中一喜,看来朱元璋并不是听不进意见,只是没有说到他心坎去罢了,道:“没错,未来的是大国之争,大世之争!”
朱元璋道:“可你说是国运之争,跟科举有何关系?”
李逍道:“当然有关系陛下,臣斗胆问您一句,国家由谁来治理。”
朱元璋笑道:“当然是由天子,天子代天牧民,巡狩四方。”
果然是老顽固.李逍想了想决定换个角度,道:“那咱们换个角度思考,将百姓比作是羊,天子牧成千上万头羊,如何让羊群听话?”
朱元璋还没开口,熟悉北方的朱高煦就抢答道:“北元那边的牧民牧羊,用的是牧羊犬。”
朱元璋给了朱高煦一个眼神,朱高煦立马缩了缩脑袋。
李逍点点头道:“没错,如高煦所说,天子无法管控所有的羊,只能用牧羊犬帮助自己。”
朱元璋笑道:“这种说法倒是奇特,咱还是第一次见。”
这话说到朱元璋的心坎去了,他哈哈一笑道:
“文武百官都是咱的牧羊犬犬,既然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家人,咱们就敞开了谈。
咱就是把那些官员当做咱的忠犬,咱之所以用八股取士,就是要用圣人的话语去约束他们的行为,将他们的思想变得高尚,统一,听咱的话,安心给咱办事,让天下的羊都有草可吃,有水可喝,难道这不好么?”
以前这些话一直藏在朱元璋的心里,他心中其实就是将百官比作忠犬,忠诚自己,达到目的。
今天,算是将话说开了。
李逍认可道:“陛下说的没错,是这个理,牧羊犬帮助天子牧羊,可陛下有没有想过,犬也分种类。
比如那藏獒,是用来驱赶狼群,保卫羊群,那便是武将。
有的犬是用来维持内部羊群的秩序,那便是文臣。
但有的犬,痴痴呆呆,站在羊群之中,只会不知所措,那便是蠢狗,蠢狗是牧不好羊的。
那些牧民也会挑选聪明的犬来牧羊。
犬,各有所长,与人一样,也是各有所长。
只能做擅长的事情,陛下您用八股取士的方法,将天下的犬都变成一只忠心与您的蠢狗,甚至将藏獒都改变成维持秩序的犬,如何能牧好羊?”
听完后,朱元璋摸了摸胡子,觉得是这么回事。
他皱着眉,思索了许久,才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八股取士,只能培养出蠢狗?”
李逍点头:“八股文的格式太固定了。一是剔除了观点独特,想法多变,构思精妙的学子。二是剔除了善于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的学子。三是剔除了富有才情,擅长实务的学子。
最后留下了什么?
只留下了记忆力强,能够一字不漏按照四书五经中观点,死记硬背,思想僵化的学子。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啊!!
这天下千万书籍都无用了,学子们只学四书五经,禁锢了思想,扼杀了人才,抑制了技艺的进步。
人才便是国本,有人才才能争国运!”
朱元璋皱眉道:“你这个观点,最终还是回归了那些文臣们阻碍咱的理由,培养了庸才。不过.你用这犬来比喻,咱倒是有些能理解了一些.”
李逍笑道:“这就对了,陛下常常狩猎吧?”
朱元璋道:“你是想说,咱为何要挑选凶猛的猎犬,就是人尽其用,对吧?”
李逍道:“对,陛下圣明!其实狩猎和掌控百官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手下都是呆犬蠢犬,即便是忠心耿耿,但并不能狩到猎物。同理,都是庸才,就不能使国家进步。那么在国运之争,就败了一半!”
“咱似乎理解你所言的这个国运之争了。”
朱元璋道:“不错,不错,这么多人也就你能让咱多听几句,刚才你说了这么多利,咱想听听弊。”
话音落下。
一旁的朱棣等人都彻动了。
这么多年,能让朱元璋如此悉心的倾听,也就是建大明之前的刘伯温能够做到。
但建大明之后,即便是刘伯温,父皇都不怎么听。
李逍真是厉害,言辞犀利,用其他角度来看问题,解释问题,说的道理让人耳目一新。
他们也不由得听得十分认真,特别是朱高煦。
以前朱高煦觉得那些先生讲得道理他都听不懂,但从姐夫嘴巴里说出来,他完全能听懂!
好有道理,好厉害啊,姐夫!你牛逼啊!
李逍捋了捋思路,道:“利弊相间,刚才说的五利,反过来,就是五弊。”
“一利,促进圣人的传承,反过来讲,就是使得思想永远停留在前人,我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若是永远停留原地,那便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以前既然能出孔子、朱熹等人,难道以后不能出圣人么?”
说完,李逍看向众人,正色道:“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
这句话,是王明阳所写,意思是: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
话音落下。
如有大道理蕴含其中,余音绕耳,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这句话,又说道朱元璋和朱棣的心坎儿去了。
他们本来就是武人,虽然后面读了书,但打心眼是瞧不起读书人的,读书人不过是用来掌控天下的忠犬罢了。
大殿突然变得十分安静起来。
良久,朱高煦叹了叹脑袋道:“姐夫,这话啥意思,我听不懂,能否讲得通俗易懂一些?”
李逍笑着道:“意思就是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
一听这话,朱高煦兴奋不已:“对!姐夫说得对!天天看那圣人的破书,早就有此想法,英雄所见略同啊!”
李逍:“.”
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骂道,“闭嘴,大人说话,小孩别猜插嘴。”
说完又看向李逍,道:“不是说你的,你接着说。”
李逍点点头,接着道:“二利,形成文化认同。反过来讲,就是让天下人形成了同一种认识,那就是听圣人一言。就连科举八股,也是要用圣人的口吻来说话。可天下哪里来的这么多圣人,终究是模仿,无法成为圣人。只能让他们越发的崇拜圣人,将圣人挂在口中,听圣人话。陛下既然贵为天子,不觉得天下人,应该听您的话么?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听完,朱元璋心中又是一惊。
他是希望天下人都听他的话,但做不到。
只能将圣人植入读书人的心中,用圣人的话,来控制他们的思想,这说来反而是有些本末倒置?
自己反倒成了圣人的傀儡?
李逍每一句话,其实暗中都是针对朱元璋的软肋。
此时,朱元璋心中已经隐隐有了彻动了。
李逍趁热打铁,道:“其三利是提高自身素养。读孔圣贤书的确是能提升修养,儒家五常乃是:仁、义、礼、智、信。陛下希望用这些来约束读书人每日三省吾身,忠于君主,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就是君上。话虽然这么说,可几个人做到了?
远的不说,咱们就说近的,这朱允炆将陛下您的假身置之不顾,快速登基,违背陛下您的意愿削藩,几个人出来阻拦了??
多的都是推波助澜者,为自己利益着想者。
这蓝玉朱允熥夺门宫变,百官是不是立马就为了保命拜为新皇?”
听到这,朱元璋已经有些咬牙切齿了。
的确如此啊,咱想用孔圣人的话来束缚这些人的忠义言行,可他们没有一个人做到。
真是可恶,可恶,伤了咱的心!!!
李逍大笑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说完,他一指朱高煦,道:“陛下您看,这朱高煦不喜读书,也不学孔圣人的言语,视之为糟糠。可当天下有难,第一个站出来的,却是这个不学孔孟之言的朱高煦!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话毕,
朱高煦一愣,随后站了出来,拍胸脯道:
“姐夫说得对,天下之大,找不出比我朱高煦还仗义的人,前几日,我还杀了狗吃肉,比那些读书人讲义气多了。”
朱棣:“.”
朱高煦十分的配合李逍,一唱一和的。
李逍也感觉,有这么一个小舅子,还挺好
朱元璋微微一愣,随后看向朱高煦盯了许久,良久才开口道:“是啊,也就朱高煦站了出来,这说明孔圣人的话,并不能约束他们的思想。”
李逍道:“没错,否则为什么天下贪官杀之不尽,若是人人都能做到圣人所言,他们不需要太多钱财,也能生活,为什么要贪墨呢?因为人的贪欲是不断膨胀的,圣人的话也不能阻止贪欲。”
朱元璋再次认可的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入朝为官的都是读书人,他们若是真按照圣人所言,为何还要贪墨呢?
李逍接着开口道:“四利是于国家安定以及政治稳固。反过来讲,这些人即便是成为了忠犬,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了无用的忠犬,朝堂是稳固了,但天下不稳固。”
朱元璋来了兴趣,道:“这个怎么说?”
李逍道:“朝廷六部,乃是:吏、户、礼、兵、刑、工。职责各不相同,需要的才能也各不相同。
但通过科举入朝的学子,却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读的都是四书五经。
吏部选拔人才,负责掌握文官的任免、晋升.一个只读书,不看人的学子,能做好这样的事情么?
户部负责天下的鱼鳞册、房屋、征收、分配,财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算术都不懂的学子们,能算的清楚么?
工部更是负责修筑官道、水利、官厂、官窑.只读圣贤书的人不会,请外来的工匠参与其中,岂不是外行管内行.”
说完这些,李逍接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朝廷的官员就是殿下您掌控天下的国之利器。
陛下您要忠犬不假,可也要挑选一些聪明的忠犬,能够牧羊的忠犬,而不是要蠢笨如猪的蠢狗。
让这些蠢狗来帮助陛下牧民,岂不是让天下变得不稳固呢?”
话音落下,
殿中几人都是呆滞在原地。
这些道理,大家似乎都懂一些。
可远远没有李逍所言的如此透彻,通俗易懂。
将国运与人才绑在一起,将牧民与牧天下与之对比。
精辟!太精辟了!
朱元璋深深吸了一口气,道:“似乎有些道理.那第五呢?”
李逍道:“第五利,给底层一丝希望,寒门可出贵子。可依臣之见,如今寒门难出贵子。
能出贵子的都不是寒门。
他们大多都是世家阀门、士族文人、书香世家,他们拥有的资源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不但抱成团,还和当地的士绅、地主也早已经抱成一团,早已经将真正寒门给拒之门外了。
他们是地主和商人的利益代言人,不能体会民间百姓的疾苦。长期以往,朝堂都被这些人给占据了,可想而知,后果将有多么可怕,并非危言耸听,如果是软弱的君主出现,威胁皇权,也不无可能!”
话音落下,
大殿寂静无声!
【ps:兄弟们,中标了。昨天就感觉不太舒服,早上起来发烧,这个时间段来说,估计就是羊了。吃了布洛芬,睡了一上午好了些。下午顶着头昏开始码字,到现在刚好码完。休息一下,洗个澡等下继续码明天的,就算带病也要码,我与你们同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