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说谁在谋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唐人生张阳李玥最新章节!
与几位皇兄相比,李治实在是刚强不起来,更不要说东宫太子,就连吴王李恪手中都掌握着领军卫的兵马。
李治想到自己只有狄仁杰和张柬之,弱不禁风。
李恪又道:“你是骊山弟子,与你那魏王兄一样,好在你没有学他留在骊山不敢回长安城。”
心说这些皇兄没有一个好对付的,还不如与魏王兄一样留在骊山呢。
……
“稚奴。”
刚一走神,才听到皇兄的话语,李治尴尬笑笑,“那什么,弟弟想起来还有事没做。”
说罢,李治快步离开了李恪的视线。
父皇和母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离开,李治带着李慎回到了崇德殿。
原本殿内很昏暗,李治将窗户改建扩大之后,这里终于亮堂了不少。
书桌就放在窗边,这样一来可以借着阳光看书。
对面坐着的就是弟弟李慎,他看书的模样聚精会神,很专注。
李治没了看书的心思,端坐看着窗外,心中不由地想起皇姐的话语。
皇姐竟说我愚笨?
再想想这话中的语气,宫里与朝中议论说骊山要谋反?
可现在的骊山被龙武军围了都三年了,要说造反姐夫早就造反了。
李治忽又觉得奇怪,“若姐夫真要造反,我竟一点都不觉得害怕,为何?”
“皇兄说什么?”
“啊?我刚说话了吗?”
李治此刻有些恍惚。
李慎继续低头看书。
高陵县是个好地方,这两年风调雨顺,粮仓充盈。
几个东宫的属官兴致都不高。
“这夏收都过了,连秋粮都收了,怎么陛下还不让太子殿下回东宫?”
说话的是赵节,此人刚做完了农活,头发上还挂着不少的杂草,正在整理着自己的头发。
李安俨同样颇有怨言,低声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太子?”
只有于志宁专心看着文书,替代了此县县丞的工作。
李承乾站在田地边,独自一人显得寂寥,父皇没有旨意便一直留在这里。
这更像是个惩罚,可细想之下,自己又做错了什么。
太子妃低声道:“殿下,村里送来不少吃食。”
李承乾颔首道:“给他们银钱。”
“他们不收,说是各家各户都富余的。”
身在高陵县,李承乾注意到这里的县民生活很简单,却又很充实。
听说张阳要建设一个巨大的技术院,教授他们生存的技能。
朝中今年的科举结束了,来科举的人不少,但科举落榜的人更多。
赵节等人见到太子回来,便闭口不谈。
虽说不在东宫了,但太子依旧在关心官学的开办事宜。
不多时,一个中年人走入屋内。
徐孝德行礼道:“殿下。”
李承乾正吃着饭食道:“近来可还好?”
徐孝德笑道:“下官来看望太子,也让人去收拾东宫了。”
“嗯。”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筷子,“孤许久没有回去宫里,是该让人收拾的。”
赵节与李安俨对徐孝德还是很有好感的,也是当初在东宫任职过的人。
至于关系,可比于志宁好太多了。
徐孝德又道:“太子殿下不用在意朝中的议论,其实陛下让太子来这里是为了修养太子的心性。”
李承乾释然一笑,“孤知道,让孤来这里修养心性是张阳的进谏,父皇安排的事宜,你现在是受父皇的意思来安抚孤的。”
徐孝德没有否认,只是递上一个篮子,“这是近日有关科举的文书。”
“嗯,孤听闻朝中有人非议骊山要造反。”
“嗷……”徐孝德尴尬一笑,“确实。”
李承乾再问道:“是因为父皇要骊山造火炮,张阳屡次抗旨?”
徐孝德带着笑容点头。
“这张阳真是好大的胆子。”
徐孝德道:“弹劾的人皆是一些不入流之辈。”
李承乾笑道:“孤也觉得骊山不会造反,张阳是个将社稷安宁看得比谁都重的人,他说过骊山的富裕来自大唐的强大,他断不会做出这等事。”
徐孝德想说的是,其实只要骊山不造反,张阳抗旨几次也没什么的,陛下不会动骊山。
骊山,每到关中的雨季,整座山都笼罩在水雾中,从远处看去若隐若现。
“造反,谁说要造反了?”
张阳坐在村口与岑文本说着话,“你说你们朝中这些重臣还管不管了,他们诬陷我造反,是不是该罚。”
岑文本叹道:“说来还不是你们骊山先抗旨的。”
“我抗旨?”张阳语调高了几分,“我骊山多少人手?造得过来吗?”
岑文本揣着手皱眉劝道:“其实县侯也不用抗旨,大不了陛下下旨了,骊山先接受,之后慢慢推诿不就好了。”
“文本兄,人无信不立,我既然要造就造,怎能这般拖拖拉拉,不造就是不造,抗旨就抗旨,我若接旨再拖延,显得我们骊山办事不爽利,坊间又会如何议论骊山?”
岑文本笑道:“难怪程咬金老匹夫说你们骊山有种。”
张阳笑道:“干脆一些,不能拖泥带水,骊山要做的事情就做,不做的事就不做,至于那些诬陷骊山造反的都该克扣俸禄。”
“我都几年没领俸禄了,这帮混账都该下狱,诬陷当朝县侯,朝中管不管了,这世道还有正义吗?”
看张阳指着长安城大骂的态度,也是汗颜。
“下官觉得抗旨也挺好的。”
“文本兄,知我。”
岑文本行礼道:“下官先借社稷谢过县侯,陛下的野心如沟壑难填,听闻过波斯一战,用了火炮只用了半个时辰就能屠灭上万人,此等杀器有伤天和,若不加以控制,就怕陛下会做出失控的事。”
“郑公时常担忧陛下会走了隋帝的旧路,火炮虽好,可一旦陛下贪图更多,这天下会死更多的人。”
“天可汗是受万人鼎立膜拜的,但人要自律,需要有人管着陛下的野心,县侯深谋远虑,实在是大唐的福分。”
张阳双手背负,抬首道:“福分!没错,我就是大唐的福分,一直以来,我都这么认为的。”
“下官佩服,幸哉幸哉。”
“文本,你别这样,你快变回来,我还是喜欢你当初那厚着脸皮的样子。”
“谁厚脸皮了,县侯休要说笑。”
“你今天来是为何事?”
岑文本叹息一声,“安东都护府建设好了,朝中派出了不少官吏正在教化他们,按县侯当初的要求,世人皆要忠心大唐,高句丽每天都要向大唐方向参拜,山呼天可汗。”
张阳颔首道:“人要有共同的归属感,只要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唐人,有了唐人的认同感,有了身份的归属,我们可以团结这个世界的所有人。”
“县侯还是不该抗旨的。”
“文本还是一如既往地固执,你有完没完!”
“这个头开了不好,要是以后有更多的人抗旨,这皇帝还怎么当?”
岑文本拿出一份文书,“这是朝中对辽东的治理之策,现在是礼部是你当年一手带出来的,礼部尚书张大安觉得这件事还是要过问你的意思。”
张阳打开文书看着内容,几滴雨水落在文书上,“从娃娃抓起就挺好的,他是将吐蕃之策用在高句丽上。”
“县侯虽不在朝堂了,对外使还是要听取你的想法。”
“文本兄说笑了,我已不再过问朝中政事了。”
岑文本手拈着短须笑道:“你是尚书左丞,朝中诸多事都要过问你,没有不妥。”
小清清站在一旁,爹爹是朝中的左丞,文本伯伯是朝中的中书中丞,正是朝中最重要的两人。
假以时日爹爹与文本伯伯就是权势最大的俩人。
“今日来除了公事还有私事想问。”
“但说无妨。”
“温挺他们征讨倭奴已有半载,军报送来后陛下看了很满意,接连大捷攻城略地,已是倭奴岌岌可危之时,他们派出使者来大唐,刚到新罗就被金春秋拿下了。”
说起金春秋,张阳想到他要做大唐的狗。
还有一个对天可汗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新罗女王。
“今年金春秋与新罗女王写了国书,他又要来朝贺大唐了,有些邀功之意,此人……”
要评价金春秋,岑文本神色犯难,大唐不可能东西两面同时开战,这一次征讨倭奴用的还是新罗的兵马。
温挺在朝中无官无职,但他是唐人。
这件事处理起来棘手。
岑文本将心中的忧虑讲了出来。
“温挺的事我会与陛下分说,文本兄不用担忧,可若朝中有议论,还请文本兄为在下做主,尤其是那几个诬陷骊山造反的。”
“县侯说笑了,自然会为县侯开脱。”
张阳笑着与他握了握手,“多谢。”
岑文本收回自己的手皱眉道:“县侯这是……”
张阳又道:“这是我们骊山表达谢意与好意的方式,这就是我们的利益了。”
“还真是……”
“亲切?”
岑文本板着脸道:“恕难体会。”
“下官还有一件事要问。”
“你说吧。”
“军报上对银矿的事只字未提,听说温挺还写了一份军报单独送给县侯?”
“温挺打仗都来不及,没有心思去管银矿,他的书信中只有军报,对银矿之事同样只字未提。”
岑文本相信张阳不会在这些事上遮掩,点头道:“看来送到骊山的军报与给陛下的军报是一样的。”
“温挺倒是说了一件事,他回来之日想要与天可汗喝酒。”
“为何?”
张阳皱眉道:“我怎知他是怎么想的。”
眼看天色不早了,俩人说了今日朝中形势,张阳与他说了骊山的规划与往后的安排。
岑文本也讲着现在朝中形势。
两人交换了“情报”在村口告别。
回家的时候,小清清问道:“爹,什么是身份认同感。”
张阳对她道:“你是我的女儿,也是大唐的子民这就是身份认同。”
她好奇问道:“很重要吗?”
“身份非常重要。”
牵着女儿的手,张阳耐心讲述着,“如果人们淡化了身份归属,他们就会失去了集体意识,也就没了所谓的同袍之友谊,家国就会成为一片散沙。”
“而个体的思维会很散漫,人也就没了责任感,他们就不会从已发生的事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也没了去追寻真相和也不会去寻求改变的动机,也就没了自己的历史,从而在各种捏造与谎言中磕磕绊绊,到了最后只能与这个世界撞个头破血流。”
张阳对她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人都是长死不死的,而他们是由另一个人造出来的,“……渐渐地这些人失去了思考,也不会去幻想,因为他们的永生,淡化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这也导致了思想与个性一成不变。”
“那是一个死了的世界,漫长的生命让他们淡化了情绪,有一个有人问了将他们创造出来的主人,我们视你为真理,你却报以我谎言?”
张阳笑道:“其实是他自己动了理性,从而产生了怀疑。”
这个故事很深,能够追寻的深意也很多。
“爹爹,女儿听不懂。”她低声道。
张阳抱起她,笑道:“你只要知道,你是在骊山出生的,你是我的女儿,你是大唐的郡主,这样就足够了,以后的事你慢慢就会明白的。”
小清清抱着爹爹的脖子,眼神中有许多的疑惑。
温挺送来的战报中确实没有提起银矿之事,只是说了战事顺利,他们已经打到了一座火山口,再往下跋涉会很困难。
小清清将爹爹讲的故事,也说给了弟弟听。
今天阳光终于出来了,湿漉漉的骊山也终于能迎来温暖。
张阳早起扫着家门口,当初建房子的时候地面不够平整,导致家门口这几个烦心的水洼又出现了。
将路面的积水扫走,这才觉得心情舒畅了不少。
骊山是以前皇帝的行宫,皇帝的行宫也不好,建设新家的时候费了不少周折,就说这个积水问题吧,延续到了自己的新家上。
小慧与小武也早起了,她们见到师父盯着地上的水洼许久没有讲话,皱眉呆立着。
好似他要用目光将这个水洼填平。
两人整理了衣衫,拿出账目与算盘准备今天的工作。
与几位皇兄相比,李治实在是刚强不起来,更不要说东宫太子,就连吴王李恪手中都掌握着领军卫的兵马。
李治想到自己只有狄仁杰和张柬之,弱不禁风。
李恪又道:“你是骊山弟子,与你那魏王兄一样,好在你没有学他留在骊山不敢回长安城。”
心说这些皇兄没有一个好对付的,还不如与魏王兄一样留在骊山呢。
……
“稚奴。”
刚一走神,才听到皇兄的话语,李治尴尬笑笑,“那什么,弟弟想起来还有事没做。”
说罢,李治快步离开了李恪的视线。
父皇和母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离开,李治带着李慎回到了崇德殿。
原本殿内很昏暗,李治将窗户改建扩大之后,这里终于亮堂了不少。
书桌就放在窗边,这样一来可以借着阳光看书。
对面坐着的就是弟弟李慎,他看书的模样聚精会神,很专注。
李治没了看书的心思,端坐看着窗外,心中不由地想起皇姐的话语。
皇姐竟说我愚笨?
再想想这话中的语气,宫里与朝中议论说骊山要谋反?
可现在的骊山被龙武军围了都三年了,要说造反姐夫早就造反了。
李治忽又觉得奇怪,“若姐夫真要造反,我竟一点都不觉得害怕,为何?”
“皇兄说什么?”
“啊?我刚说话了吗?”
李治此刻有些恍惚。
李慎继续低头看书。
高陵县是个好地方,这两年风调雨顺,粮仓充盈。
几个东宫的属官兴致都不高。
“这夏收都过了,连秋粮都收了,怎么陛下还不让太子殿下回东宫?”
说话的是赵节,此人刚做完了农活,头发上还挂着不少的杂草,正在整理着自己的头发。
李安俨同样颇有怨言,低声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太子?”
只有于志宁专心看着文书,替代了此县县丞的工作。
李承乾站在田地边,独自一人显得寂寥,父皇没有旨意便一直留在这里。
这更像是个惩罚,可细想之下,自己又做错了什么。
太子妃低声道:“殿下,村里送来不少吃食。”
李承乾颔首道:“给他们银钱。”
“他们不收,说是各家各户都富余的。”
身在高陵县,李承乾注意到这里的县民生活很简单,却又很充实。
听说张阳要建设一个巨大的技术院,教授他们生存的技能。
朝中今年的科举结束了,来科举的人不少,但科举落榜的人更多。
赵节等人见到太子回来,便闭口不谈。
虽说不在东宫了,但太子依旧在关心官学的开办事宜。
不多时,一个中年人走入屋内。
徐孝德行礼道:“殿下。”
李承乾正吃着饭食道:“近来可还好?”
徐孝德笑道:“下官来看望太子,也让人去收拾东宫了。”
“嗯。”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筷子,“孤许久没有回去宫里,是该让人收拾的。”
赵节与李安俨对徐孝德还是很有好感的,也是当初在东宫任职过的人。
至于关系,可比于志宁好太多了。
徐孝德又道:“太子殿下不用在意朝中的议论,其实陛下让太子来这里是为了修养太子的心性。”
李承乾释然一笑,“孤知道,让孤来这里修养心性是张阳的进谏,父皇安排的事宜,你现在是受父皇的意思来安抚孤的。”
徐孝德没有否认,只是递上一个篮子,“这是近日有关科举的文书。”
“嗯,孤听闻朝中有人非议骊山要造反。”
“嗷……”徐孝德尴尬一笑,“确实。”
李承乾再问道:“是因为父皇要骊山造火炮,张阳屡次抗旨?”
徐孝德带着笑容点头。
“这张阳真是好大的胆子。”
徐孝德道:“弹劾的人皆是一些不入流之辈。”
李承乾笑道:“孤也觉得骊山不会造反,张阳是个将社稷安宁看得比谁都重的人,他说过骊山的富裕来自大唐的强大,他断不会做出这等事。”
徐孝德想说的是,其实只要骊山不造反,张阳抗旨几次也没什么的,陛下不会动骊山。
骊山,每到关中的雨季,整座山都笼罩在水雾中,从远处看去若隐若现。
“造反,谁说要造反了?”
张阳坐在村口与岑文本说着话,“你说你们朝中这些重臣还管不管了,他们诬陷我造反,是不是该罚。”
岑文本叹道:“说来还不是你们骊山先抗旨的。”
“我抗旨?”张阳语调高了几分,“我骊山多少人手?造得过来吗?”
岑文本揣着手皱眉劝道:“其实县侯也不用抗旨,大不了陛下下旨了,骊山先接受,之后慢慢推诿不就好了。”
“文本兄,人无信不立,我既然要造就造,怎能这般拖拖拉拉,不造就是不造,抗旨就抗旨,我若接旨再拖延,显得我们骊山办事不爽利,坊间又会如何议论骊山?”
岑文本笑道:“难怪程咬金老匹夫说你们骊山有种。”
张阳笑道:“干脆一些,不能拖泥带水,骊山要做的事情就做,不做的事就不做,至于那些诬陷骊山造反的都该克扣俸禄。”
“我都几年没领俸禄了,这帮混账都该下狱,诬陷当朝县侯,朝中管不管了,这世道还有正义吗?”
看张阳指着长安城大骂的态度,也是汗颜。
“下官觉得抗旨也挺好的。”
“文本兄,知我。”
岑文本行礼道:“下官先借社稷谢过县侯,陛下的野心如沟壑难填,听闻过波斯一战,用了火炮只用了半个时辰就能屠灭上万人,此等杀器有伤天和,若不加以控制,就怕陛下会做出失控的事。”
“郑公时常担忧陛下会走了隋帝的旧路,火炮虽好,可一旦陛下贪图更多,这天下会死更多的人。”
“天可汗是受万人鼎立膜拜的,但人要自律,需要有人管着陛下的野心,县侯深谋远虑,实在是大唐的福分。”
张阳双手背负,抬首道:“福分!没错,我就是大唐的福分,一直以来,我都这么认为的。”
“下官佩服,幸哉幸哉。”
“文本,你别这样,你快变回来,我还是喜欢你当初那厚着脸皮的样子。”
“谁厚脸皮了,县侯休要说笑。”
“你今天来是为何事?”
岑文本叹息一声,“安东都护府建设好了,朝中派出了不少官吏正在教化他们,按县侯当初的要求,世人皆要忠心大唐,高句丽每天都要向大唐方向参拜,山呼天可汗。”
张阳颔首道:“人要有共同的归属感,只要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唐人,有了唐人的认同感,有了身份的归属,我们可以团结这个世界的所有人。”
“县侯还是不该抗旨的。”
“文本还是一如既往地固执,你有完没完!”
“这个头开了不好,要是以后有更多的人抗旨,这皇帝还怎么当?”
岑文本拿出一份文书,“这是朝中对辽东的治理之策,现在是礼部是你当年一手带出来的,礼部尚书张大安觉得这件事还是要过问你的意思。”
张阳打开文书看着内容,几滴雨水落在文书上,“从娃娃抓起就挺好的,他是将吐蕃之策用在高句丽上。”
“县侯虽不在朝堂了,对外使还是要听取你的想法。”
“文本兄说笑了,我已不再过问朝中政事了。”
岑文本手拈着短须笑道:“你是尚书左丞,朝中诸多事都要过问你,没有不妥。”
小清清站在一旁,爹爹是朝中的左丞,文本伯伯是朝中的中书中丞,正是朝中最重要的两人。
假以时日爹爹与文本伯伯就是权势最大的俩人。
“今日来除了公事还有私事想问。”
“但说无妨。”
“温挺他们征讨倭奴已有半载,军报送来后陛下看了很满意,接连大捷攻城略地,已是倭奴岌岌可危之时,他们派出使者来大唐,刚到新罗就被金春秋拿下了。”
说起金春秋,张阳想到他要做大唐的狗。
还有一个对天可汗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新罗女王。
“今年金春秋与新罗女王写了国书,他又要来朝贺大唐了,有些邀功之意,此人……”
要评价金春秋,岑文本神色犯难,大唐不可能东西两面同时开战,这一次征讨倭奴用的还是新罗的兵马。
温挺在朝中无官无职,但他是唐人。
这件事处理起来棘手。
岑文本将心中的忧虑讲了出来。
“温挺的事我会与陛下分说,文本兄不用担忧,可若朝中有议论,还请文本兄为在下做主,尤其是那几个诬陷骊山造反的。”
“县侯说笑了,自然会为县侯开脱。”
张阳笑着与他握了握手,“多谢。”
岑文本收回自己的手皱眉道:“县侯这是……”
张阳又道:“这是我们骊山表达谢意与好意的方式,这就是我们的利益了。”
“还真是……”
“亲切?”
岑文本板着脸道:“恕难体会。”
“下官还有一件事要问。”
“你说吧。”
“军报上对银矿的事只字未提,听说温挺还写了一份军报单独送给县侯?”
“温挺打仗都来不及,没有心思去管银矿,他的书信中只有军报,对银矿之事同样只字未提。”
岑文本相信张阳不会在这些事上遮掩,点头道:“看来送到骊山的军报与给陛下的军报是一样的。”
“温挺倒是说了一件事,他回来之日想要与天可汗喝酒。”
“为何?”
张阳皱眉道:“我怎知他是怎么想的。”
眼看天色不早了,俩人说了今日朝中形势,张阳与他说了骊山的规划与往后的安排。
岑文本也讲着现在朝中形势。
两人交换了“情报”在村口告别。
回家的时候,小清清问道:“爹,什么是身份认同感。”
张阳对她道:“你是我的女儿,也是大唐的子民这就是身份认同。”
她好奇问道:“很重要吗?”
“身份非常重要。”
牵着女儿的手,张阳耐心讲述着,“如果人们淡化了身份归属,他们就会失去了集体意识,也就没了所谓的同袍之友谊,家国就会成为一片散沙。”
“而个体的思维会很散漫,人也就没了责任感,他们就不会从已发生的事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也没了去追寻真相和也不会去寻求改变的动机,也就没了自己的历史,从而在各种捏造与谎言中磕磕绊绊,到了最后只能与这个世界撞个头破血流。”
张阳对她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人都是长死不死的,而他们是由另一个人造出来的,“……渐渐地这些人失去了思考,也不会去幻想,因为他们的永生,淡化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这也导致了思想与个性一成不变。”
“那是一个死了的世界,漫长的生命让他们淡化了情绪,有一个有人问了将他们创造出来的主人,我们视你为真理,你却报以我谎言?”
张阳笑道:“其实是他自己动了理性,从而产生了怀疑。”
这个故事很深,能够追寻的深意也很多。
“爹爹,女儿听不懂。”她低声道。
张阳抱起她,笑道:“你只要知道,你是在骊山出生的,你是我的女儿,你是大唐的郡主,这样就足够了,以后的事你慢慢就会明白的。”
小清清抱着爹爹的脖子,眼神中有许多的疑惑。
温挺送来的战报中确实没有提起银矿之事,只是说了战事顺利,他们已经打到了一座火山口,再往下跋涉会很困难。
小清清将爹爹讲的故事,也说给了弟弟听。
今天阳光终于出来了,湿漉漉的骊山也终于能迎来温暖。
张阳早起扫着家门口,当初建房子的时候地面不够平整,导致家门口这几个烦心的水洼又出现了。
将路面的积水扫走,这才觉得心情舒畅了不少。
骊山是以前皇帝的行宫,皇帝的行宫也不好,建设新家的时候费了不少周折,就说这个积水问题吧,延续到了自己的新家上。
小慧与小武也早起了,她们见到师父盯着地上的水洼许久没有讲话,皱眉呆立着。
好似他要用目光将这个水洼填平。
两人整理了衣衫,拿出账目与算盘准备今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