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姜星火朱棣 > 第五百六十三章 欧洲
第五百六十三章 欧洲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姜星火朱棣最新章节!
在浩渺的大洋上,郑和的宝船舰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地航行着。
两千料旗舰桅杆高耸,帆布饱满,船身镶嵌着象征大明皇威的金色龙纹,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整个舰队所到之处,海浪都仿佛畏惧三分,轻轻退避。
这一日,瞭望手忽然报告,前方出现一支陌生舰队。
郑和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用望远镜过了一会儿才远眺到那支逐渐清晰的船队,只见那些船只虽不及大明宝船雄伟,但也颇具规模,船帆上绣着奇异的图腾。
很快,有消息传来,确认是锡兰岛上甘波罗王国的舰队。
郑和眉头微皱,这个位于满剌加海峡以西的岛上的国家,对大明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不算友善,却偏偏是姜星火的计划里必须要控制的地方。
锡兰岛即后世的斯里兰卡,最早由属于印度雅利安语系的部落其首领僧诃罗率领移民到该岛,故其部落也称僧诃罗人,是锡兰岛人口最多的民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将该梵文Kāī音译为“僧迦罗”,义静《求法高僧传》音译为“僧诃罗”,华夏史籍因其特产狮子所以多称“狮子国”。
由于南天竺诸邦国的势力分布实在混乱,所以之前郑和对锡兰王国一直保持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并未贸然动兵,不过通过之前在古里、柯枝等几个王国的港口通商,郑和算是搞清楚了南天竺的状况。
南天竺虽然有数十个邦国,看起来非常混乱,但这些邦国主要就是两种人构成的,一种是泰米尔人,一种是马拉雅兰人。
泰米尔人主要信印度教中的个人专奉一神的“守贞专奉派”,而马拉雅兰人则信奉“蛇神”,主要特点是母系社会和大家族制。
这两种人从外表、衣着和饮食习惯上来讲还是很好分辨的。
从外表上看,泰米尔人肤色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头发黑而浓密、卷曲;拉雅兰人起源于达罗毗荼人,是在雅利安人入侵以后和达罗毗荼人大规模通婚产生的,因此现在的拉雅兰人从外表上看肤色较白,鼻梁适中,嘴唇薄。
从饮食习惯上看,泰米尔人食物以大米为主食,喜吃酸辣、椰油和荤食;拉雅兰人则用竹筒蒸大米椰子饭,或用椰子汁煮大米、干果、豆饭,穷苦人家以鱼类和薯类为主食。
但无论是泰米尔人还是马拉雅兰人,衣着都是差不多的,男人通常只缠一条两米长的围裤,有的还披一条小布单或穿一件无领长袖绸衫,女人喜欢穿带金银花边的纱。
而现在的锡兰岛上,也有两个王国,一个是泰米尔人的王国,一个是僧诃罗人的王国。
泰米尔人的王国“贾夫纳王国”占据了锡兰岛的北部沿海一小部分区域,而锡兰岛的主体由僧诃罗人占据,大明所指的“锡兰国”其实并不准确,但总体来讲,在大明的概念里,锡兰王国就是僧诃罗人的王国“甘波罗王国”。
而现在掌握了锡兰国或者说甘波罗王国话语权的,就是摄政王亚烈苦奈儿。
亚烈苦奈儿是前任摄政王的哥哥,之前在政变中失败,借道贾夫纳王国逃亡到了南天竺,现在前任摄政王死了,他顺势回来夺取了甘波罗王国的控制权。
但亚烈苦奈儿在国家治理上远不如他的弟弟,是个极度好战的主,不仅在甘波罗王国沿海港口训练水师,还仗着地理优势到处劫掠前往满剌加海峡的商船,甚至还屡次跟北面的邻国摩擦,准备灭亡贾夫纳王国一统锡兰岛。
随着两支舰队逐渐靠近,甘波罗王国舰队的指挥官派出一艘小船,上面载着几名使者,前来大明舰队交涉。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小船缓缓靠近大明宝船,使者的脸上带着倨傲与不屑。
他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无领长袖绸衫,手持象征权威的黄金节杖,仿佛自己就是这片海域的主宰。
郑和站在甲板上,身后是一排威严的大明将士。
郑和身材高大,此时身着斗牛服,腰悬玉带,端地是气宇轩昂,不怒自威。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擅自闯入我国海域?”
甘波罗王国使者率先开口,语气傲慢。
郑和凝视着他们,半晌才说道:“我等乃奉大明皇帝旨意,率领舰队巡视海外,宣扬和平,促进贸易。此来并无冒犯之意,只是希望与你国建立友好关系。”
甘波罗王国使者闻言冷笑一声,道:“大明?哼,你们想要建立友好关系,就得向我们进贡缴税,否则就休想从这里过去!”
郑和的声音变得冰冷而坚定:“使者此言差矣,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国力强盛。我们巡视海外,是为了宣扬和平,是为了自由贸易,而非向他人低头,伱国若真心希望与大明为敌,还请看清楚,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们顺着郑和的目光望去,却见远处的海面上,又浮现出了两支庞大的舰队。
这不由地让他们一窒!
他们已经集结了全部的水师,原以为跟大明舰队的规模和船只大小虽然略有差距,但还没到不能打的地步,可谁知眼前的舰队,竟然只是大明的前锋舰队!
上次郑和舰队归航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规模,所以这次难免产生了信息差。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们被郑和的气势和大明军威所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不安与惶恐。
要知道,这次交涉并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反而让大明看出了他们的装腔作势。
过了半晌,大约觉得实在丢人,甘波罗王国的使者试图再次强硬起来,以挽回面子。
其中一名使者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如果你们不按照我们的规矩来,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郑和闻言,不禁冷笑一声。
他上前一步,逼近那名使者,厉声道:“不客气?你们想怎样不客气?难道还想与我大明开战不成?”
翻译把郑和的话翻译了过来,使者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郑和见状,心中已有计较,他转身对身后的将士们说道:“传令下去,做好战斗准备,若敌人执迷不悟,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舰队的厉害!”
将士们齐声应诺,声音震天动地。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吓得两股战战,竟是半晌难以挪动。
他们虽然嘴上强硬,但内心深处却已经对大明舰队的实力感到恐惧。
他们知道,按现在的规模来看,一旦真的动起手来,自己的舰队根本不是对手。
这时,另一名甘波罗王国的使者赶紧上前打圆场:“大明使者息怒,我们并没有要与您开战的意思。”
郑和听了这话,心中更加有底,甘波罗王国使者已经开始示弱了,这说明他们并不是真的有底气想与大明为敌,一开始多半也是武力威慑加上言语恐吓的打算。
于是,郑和决定暂时稳住甘波罗王国,等做好合纵连横的准备工作再动手。
“既然你们这么说,那大明也不是不讲道理,只要甘波罗王国以后对大明保持友好态度,不再挑衅滋事,大明自然不会为难你们。但是,如果你们执迷不悟,非要与我们为敌的话,那就要后果自负了。”
甘波罗王国使者们连连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会将郑和的话转告给摄政王亚烈苦奈儿。
对于这些使者来说,这次交涉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至少没有让舰队规模远超他们想象的大明动怒发兵,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郑和见状也就不再为难他们,驱离了甘波罗王国的舰队以后,郑和立即召集舰队高层,于旗舰的宽敞议事厅中召开紧急会议。
众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海图前。
“诸位。”
郑和声音沉稳:“甘波罗王国对我大明不敬,意图挑衅,我们该如何应对?”
指挥官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主张以强硬手段回应甘波罗王国的挑衅,展示大明的军事实力;有的则建议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郑和静静地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已经有了对接下来行动的计划。
郑和冷静地说道:“甘波罗王国虽然有些舰队,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不过此次下西洋,目标乃是从上次的终点南天竺继续向西,与帖木儿汗国、白羊王朝、马穆鲁克王朝等国家建交,同时进行贸易和补给,最后一鼓作气绕行整个大陆,抵达西班牙.所以如果能够妥善解决甘波罗王国问题,还是要尽量减少我们的损耗。”
跟其他国家航海家的一无所知不同,大明的远洋舰队有完整的地球仪和海图,以及最先进的定位方法。
这就相当于姜老师已经把标准答案告诉你了,你按着步骤进行就行,并没有太多的未知危险。
因此,此行的路途虽然遥远,但难度并不大,只需要沿着大陆边缘走就行,只是比较考验后勤补给和水手的忍耐力。
而既然如今已经与帖木儿汗国达成契约,那么补给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同样经历了这几次远洋,郑和舰队的水手也不是没有经验的菜鸟了,在目标和路线都非常明确的前提下,他们完全能够承受长途旅程的痛苦为此,船上还没少养羊和猫。
正是因为郑和舰队目标很清晰,才不太打算在甘波罗王国上投入过多的资源,以至于让整个舰队受到损耗。
如果有大规模海战,舰队出现了较大损失,就必须要返航回去修船了,这就会导致抵达西班牙的计划失败,这是郑和不能容忍的。
当然了,大明也不是吃素的。
“我们既要展示国威,也要保持理智,我认为,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郑和顿了顿,继续说道:“一方面,让舰队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应对与甘波罗王国可能的冲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派出使者,既要跟甘波罗王国联系,也要与泰米尔人建立的贾夫纳王国联系从南天竺的泰米尔人邦国来看,泰米尔人还是比较热衷于贸易,并且乐于与大明交往的,如果能够从贾夫纳王国借道,倒是能省很多事。”
王景弘接话道:“我大明乃礼仪之邦,但亦不惧任何挑衅,所以我们既要展示国威,又要避免滥用武力,这就是先礼后兵。但倘若甘波罗王国执迷不悟,那就要给予其应有的教训。”
等其他舰队高层也纷纷表示赞同二人的意见。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按照这个方案行动。”
众人闻言,齐声应诺。
随着郑和的一声令下,整个大明舰队都动员起来,将士们纷纷忙碌起来,有的检查武器装备,有的检查水密舱,还有的准备急救药品整个舰队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与此同时,郑和也亲自挑选了几名精明能干的使者,前往贾夫纳王国进行外交交涉。
在舰队紧张备战和使者们忙碌准备的同时,郑和也没有闲着,郑和不是那种粗心大意的人,他虽然认为甘波罗王国的实力不算强大,但该有的准备工作同样一样都不能落下,他时刻关注着甘波罗王国舰队的动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情报,与舰队指挥官们反复商讨应对预案,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但郑和的准备其实并没派上用场,甘波罗王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舰队,其实根本没有“拼光自己也要咬下大明舰队一块肉来”的觉悟,甚至连监视都不敢了,看大明舰队是往西去的,以为跟上次一样是去南天竺做生意,直接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家的港口,脱离了与大明舰队的接触。
而郑和派出的使者们也踏上了前往贾夫纳王国的旅程,他们穿越波涛汹涌的海域,历经十数日航行,终于抵达了锡兰岛的北部。
基于悠久的历史传统,分布在北斯里兰卡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称得上如假包换的古代海洋民族,早在大航海时代以前,他们就已扬帆远航西到红海,东到爪哇岛的广阔海域。
作为当下海洋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泰米尔人建立的贾夫纳王国,主要出口肉桂及其他一些香料,还有槟榔、宝石、大象等商品,而进口则是大米、糖、纺织品等商品。
贾夫纳王国的主要城池是北面与南天竺隔海相望的贾夫纳城,以及东部的亭可马里城,这两个城池都是港口城市。
明军使者们的任务是向贾夫纳国王阐明大明的友好意愿,表达维护和平、促进自由贸易往来的愿望,并试探性地提出共同对付甘波罗王国的可能性。
贾夫纳王国的官员们热情地接待了大明使者,并带领他们前往王宫拜见国王。
在王宫中,贾夫纳王国国王对大明使者的到来可谓是一拍即合,双方很快谈拢了条件。
泰米尔人与僧诃罗人完全不同,他们很清楚大明是什么样的存在。
使者向郑和报告了这一好消息,郑和听后也大为振奋。
但随后传来的消息,却直接让郑和下定了消灭亚烈苦奈儿政权的决心。
——亚烈苦奈儿杀了郑和派去的使者!
于是,郑和再次派去使者与贾夫纳王国联系,贾夫纳王国同意了借道的要求。
不过谨慎的泰米尔人还是只开放了东部港口亭可马里城供明军登陆之用,并不敢把自家的国都贾夫纳城给明军用,并且明确告诉明军,他们不会出兵协助。
意思也很明显,坐等明军跟甘波罗王国开战的同时,同时集结军队防备明军来一手“假途灭虢”把自己也给吞了。
在与贾夫纳王国成功结盟后,大明舰队的下一步计划变得清晰起来——他们打算利用随舰步兵登陆贾夫纳王国控制的亭可马里城,然后向南进军,直取甘波罗王国的都城,从而避免舰队出现损失的同时给甘波罗王国换个掌权者。
这个计划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哪怕明军舰队击败了甘波罗王国的舰队,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登陆,才能物理层面消灭亚烈苦奈儿,所以还不如一步到位,借道直接登陆。
郑和此次下西洋,舰队共有官吏将佐八百人,水手和橹手两万人,士兵七千人。
因此郑和计划派出一个千户的重甲步兵,和两个千户的轻甲步兵,还有一个千户的火器部队,以及数百骑兵,在他眼里,这些力量,足以横扫这些小国了。
毕竟甘波罗王国也只有舰队看起来还像模像样,陆上战斗力完全可以用“费拉不堪”来形容。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亭可马里城登陆后,明军步兵并未停歇,而是立即向南进军,直扑甘波罗王国的都城。
甘波罗王国的摄政王亚烈苦奈儿,听闻明军来袭的消息后,急忙调集军队,准备迎战。
都城之外,平原上布满了近万军队,甘波罗的士兵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战衣,手持各式兵器,他们的脸上涂着战争的彩纹,战鼓声与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而明军的步骑兵,明明是人数劣势,但却准备发起冲锋。
重甲步兵们排成紧密的阵型,他们身穿厚重的铠甲,有人手持盾牌有人举着长矛,骑兵们则骑在高大的战马上,手握长枪和战刀。
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开始了进攻。
明军的脚步整齐划一,步兵们用盾牌护住身体,长矛如林般刺向敌人,骑兵们则利用马匹的速度和冲击力,在侧翼扰乱敌人的阵脚,将敌人的阵型弄得七零八落。
明军的火器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火炮轰鸣声中,开花弹在敌阵中炸开,将敌人炸得血肉横飞。
火铳手们则大略瞄准敌人后就开始射击,随着“砰砰砰”的声音响起,他们的铳弹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甘波罗的士兵们在明军的冲锋下,节节败退。
这些没打过硬仗的敌人,很快阵型被冲散,而失去了完整的阵型,就相当于失去了组织,他们的士气也随之迅速低落。
尽管有不怕死的勇士奋力抵抗,但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就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甘波罗军队节节败退,亚烈苦奈儿眼见大势已去,还想组织最后的反击,但已经为时已晚。随后,明军如同潮水般涌入甘波罗王国的都城,将城内仅剩的敌军彻底击溃。
亚烈苦奈儿在混乱中试图逃跑,但最终还是被大明军队俘虏。
当他被带到郑和面前的时候,之前的桀骜不驯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见他垂头丧气的样子,郑和只是语气平静地对翻译说了句:“给他翻译翻译‘南越杀汉使,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即时诛灭’是什么意思。”
亚烈苦奈儿无言以对,他只能默默地低下头,接受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成为明军的俘虏,被送往南京献俘游街。
随着甘波罗王国的都城被攻破,当地主张对大明保持温和的皇室贤者邪把乃耶被立为国王,大明舰队在南天竺附近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同时,郑和也获得了一件至宝,那就是佛牙舍利。
佛牙是释迦牟尼的牙齿,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写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之后,郑和郑重地把佛牙舍利请了出来。
而将佛牙舍利迎回大明,无疑会让朱棣的统治在佛教徒心中更具有合法性。
接下来,郑和很顺利地与加异勒、小葛兰、柯枝、古里等南天竺邦国进行了贸易,并建立了贸易据点(大明称呼为‘官厂’)和税收据点(大明称呼为‘抽分所’)。
因为郑和舰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大明的拳头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棉纺织品等,而在大明没有完成货币改革之前,用的还是以货易货的方式。
双方用的是很有契约精神的击掌定价法。
以古里国举例,大明舰队到达后,明军负责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各自高级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最后双方以互相击掌表示成交,一旦定下,决不反悔。
同时,经过两次航行,再加上从外国商人手中交易来的信息,郑和舰队也彻底摸清了从大明到南天竺的航路,绘制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邸南天竺诸番图》,这张海图里收录了几十个国家,准确地记录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的分布,出航地点有十余处,而航线则有数十条。
接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航行,舰队抵达了帖木儿汗国控制的港口。
这里的港口繁忙而有序,商贾云集,各种肤色的人们在此交易、交流,里面甚至还有欧洲人。
而郑和舰队的到来,也引起了帖木儿汗国的高度重视。
在哈里勒的明确指示下,帖木儿汗国的官员们热情接待了大明使者,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而大明舰队,也把库存的老古董火器和从蒙古人那里缴获的武器,按照约定一股脑地卖给了帖木儿汗国,换回了大量的黄金。
至于后面的粮食,自然有安南国和占城国的船队前来代劳。
大明不希望哈里勒在内战中取得压倒性优势重新统一帖木儿汗国,也不希望哈里勒被他四叔提着大刀物理探亲,所以只能用这种方法给哈里勒输血。
在补充完补给后,郑和舰队继续向西航行,不久便抵达了白羊王朝(位于今伊拉克东部与伊朗西部)控制的波斯湾地区。
白羊王朝是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系突厥语意译,音译为“阿克一科雍鲁”,因其旗帜上绘有白羊图案为标志故名,本来是土库曼游牧部落松散的联盟,东与黑羊王朝为邻,二者长期互相敌对。
后来卡拉·奥斯曼被各土库曼游牧部落拥立,作为联盟首领创建了白羊王朝,为帖木儿帝国附属国,并且接受征召,作为帖木儿汗国的一部分参加了的安卡拉战役,因其战功,帖木儿将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地区给封给了卡拉·奥斯曼,目前白羊王朝的首都就是迪亚巴克尔城。
白羊王朝作为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此时虽然有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野心,但还是受到对方的极大影响,需要观望帖木儿汗国内战的情况,因此卡拉·奥斯曼听闻大明舰队的到来,非常配合地亲自带兵前来迎接,双方相谈甚欢,签订了贸易契约。
离开白羊王朝的领地后,从波斯湾出发,郑和舰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马穆鲁克王朝占据的红海。
这个位于埃及和叙利亚的王朝,跟白羊王朝的态度一样,老早就收到了新大汗哈里勒的移檄,同样对大明舰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相谈甚欢+1
贸易契约+1
不过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还特意派遣使者,随同郑和舰队中返航的部分船只一起前往大明觐见朱棣,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马穆鲁克王朝精着呢,他们击败过蒙古人的远征,也明白在世界的东方那个刚击败了帖木儿汗国的大明帝国有多强大。
而帖木儿汗国对于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白羊王朝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是有义务跟帖木儿汗国一起作战的,而马穆鲁克王朝只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庸国,不听调也不听宣的那种,最多进贡表面臣服一下。
所以,马穆鲁克王朝很想“远交近攻”一手,与大明打好关系,利用大明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影响。
差不多就等于对着哈里勒喊:“你看啊,我给大明上贡,我是大明的藩属国,有事你找大明去呗。”
郑和并非没看出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的意思,但他也没拒绝。
从红海出发,很快郑和舰队抵达了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王,不,准确地来说是酋长们,对大明舰队的到来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来迎接,并带领郑和一行参观了当地简陋的宫殿、市场和宗教场所。
郑和向他们介绍了大明,而他们也向郑和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文化。
但离开东非继续南下以后,文明的痕迹就逐渐消失了。
在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之处,郑和终于见到了姜星火口中的那个海角——好望角。
当然了,这里其实是姜星火的地理知识不那么精深,郑和见到的其实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也就是“针角”。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郑和舰队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大,这里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洋流和来自南极的冷洋流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不断,狂风巨浪常年肆虐于此。
甚至,还有最恐怖的“杀人浪”!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而在这里,“杀人浪”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迭加在一起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形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
郑和舰队作为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舰队,可谓是纵横天下无敌手,唯一能称得上“敌人”一词的,就是大自然。
当舰队缓缓驶入这片海域时,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密布的乌云仿佛要将整个海面吞噬。
随后,狂风呼啸着卷起层层巨浪,狠狠地拍打在舰队的船身上,即便是一千五百料乃至两千料的宝船,从吨位上看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护卫舰或轻型驱逐舰,但在这种恐怖的自然伟力面前,依旧渺小的仿佛一片飘在海上的落叶。
大明舰队的船只虽然坚固,但在这样的风暴面前,也不得不摇摇晃晃,艰难前行。
船上的水手们紧紧抓住手中的绳索,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
很多人的眼中都透露出了对未知的恐惧,这是他们从未遭遇过的恐怖海况。
郑和凝视着前方汹涌的海面,开始下令调整航向,尽可能地远离陆地附近的沿岸流。
目视可见的陆地看起来让人很有安全感,不会迷失航向,但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远离沿岸流才是最正确的抉择。
随着郑和的命令,舰队开始缓缓调整航向,他们试图绕开风暴的中心,但狂风和巨浪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
每一次船身的摇晃,都实在是让人心惊胆战。
在风暴中,有的吨位较小的船只被巨浪打翻,有的船帆被狂风摧垮,还有很多人因为来回颠簸而受伤,摔个鼻青脸肿都是好的,甚至还有内出血救不回来的.但经过漫长的煎熬,郑和舰队终于驶离了风暴。
当重新看到晴朗的天空和平静的海面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旅途就顺利得多了,郑和舰队很快抵达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
卡斯蒂利亚王国在这个时代,基本等同于西班牙,该王国得名于的创建者卡斯蒂利亚,一百八十年前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地区,然后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穆尔西亚和塞维利亚,将南部疆界推进至大西洋沿岸,其子阿方索十世编成了著名的《卡斯蒂利亚宪章》(又称《七章法典》),所以这时欧洲各国普遍把卡斯蒂利亚宫廷和西班牙视为一体。
此时的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是亨利三世,也就是派克拉维约出使帖木儿汗国的那位。
事实上,哪怕经过非洲南端时有所损失,但郑和舰队的规模之大、船只之巨、人员之众、装备之精,都堪称世界之最。
当地的民众被这支庞大的舰队所震撼,他们纷纷涌上街头,争相观看这难得一见的盛景。
宝船如同一座移动的城堡,甲板上旗帜飘扬,船舱内货物堆积如山,各色人等穿梭其间,忙碌而有序,郑和下令打开舱门,展示来自东方的奇珍异宝,丝绸、瓷器、茶叶、香料、棉纺织品.这些在西方极为罕见的物品,让卡斯蒂利亚的贵族和商人们眼前一亮。
很快,郑和便与卡斯蒂利亚的国王亨利三世进行了会面,他们互相赠送礼物,表达了对彼此的尊重。
而亨利三世对郑和的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同意与大明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
来自遥远东方的无敌舰队抵达的消息,很快就从西班牙传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
此时的欧洲其实还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
西班牙南边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这时候正忙于跟北非的摩尔人进行贸易竞争,他的儿子亨利王子率领的舰队,时不时就在地中海南部打劫摩尔人.哦对了,这个亨利王子,也可以说是开启了西方大航海时代的人,不过在这个时空,他显然没这个机遇了。
而西班牙北边的英国和法国,正处于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的二十年休战期,双方国内都处于疲敝不堪实在是打不下去了的状态,而再过七年,等英国人回满血,英法两国就要重新开战了。
历史线没有变动的话,英王亨利五世会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弱胜强,斩杀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法国贵族,让很多法国家族就此绝嗣,并强迫法国签订《特鲁瓦条约》。
而再往东北方向去,在中欧的德意志地区,虽然不处于大规模战争的状态,但也不太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权力还不如汉献帝,各地的诸侯和自由城市的分离倾向十分明显。
视线继续向东,中欧靠近东欧的波西米亚地区,一个名叫“胡斯”的反传统教士正在各地布道.直接把这位理解成“波西米亚张角”就行了,再过十年,他的信徒与支持者就会掀起著名的胡斯战争。
至于其他的匈牙利王国、医院骑士团、威尼斯共和国等势力,现在还没怎么从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尼科波利斯之战的惨败中彻底恢复过来,瑞士联邦也开始逐渐从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中独立出来。
再往东南,就是巴耶济德一世刚刚回归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了。
历史线的改变,用蝴蝶效应来描述最契合不过,大明击败帖木儿汗国远征的影响正在全世界逐渐扩散,通过击败帖木儿汗国并与哈里勒建交,大明获得了中东和西亚几个重要国家的尊敬,郑和舰队因此得以补给,完成绕行非洲抵达西欧的壮举。
而面对大明舰队,不是所有国家都表现得很友好。
第一个冒刺的,就是英国。
此时的英国处于亨利四世的统治之下,这位兰开斯特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在议会的抗议声中,不得不一面忍受麻风病的困扰,一面组织贵族征召舰队捍卫英国的海上利益。
亨利四世其实一点都不想与大明舰队为敌,原因也很简单,就在去年,得位不正的亨利四世刚刚平息了马歇尔伯爵、诺森伯兰伯爵以及约克的大主教理斯克鲁普掀起的叛乱,打完内战,英军已经相当疲惫了。
但亨利四世没办法,他是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之子,按理说英国王位是没他啥事的他其实是因为受到英国议会的拥戴才上位的。
而从亨利四世登基到现在,为了维系他得来并不正当的王位,内战几乎没有停歇过,每年亨利四世都要与议会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才能获得税金,而议会也为付其付出的每一分税金而对亨利的各项政策进行指指点点,这次就是因为议会要求国王捍卫他们的海上利益,亨利四世才不得不对大明的舰队表现强硬。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英国作为岛国,海上贸易是其重要收入来源,大明舰队这个庞然大物的突然闯入,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利益,而欧陆的其他大国则对海上贸易的依赖较少。
因此,英国议会进行了“缜密”估算后,一致认为英国应该给大明舰队一点小小的教训,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东方人知道谁是这里的主人。
(本章完)
在浩渺的大洋上,郑和的宝船舰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地航行着。
两千料旗舰桅杆高耸,帆布饱满,船身镶嵌着象征大明皇威的金色龙纹,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整个舰队所到之处,海浪都仿佛畏惧三分,轻轻退避。
这一日,瞭望手忽然报告,前方出现一支陌生舰队。
郑和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用望远镜过了一会儿才远眺到那支逐渐清晰的船队,只见那些船只虽不及大明宝船雄伟,但也颇具规模,船帆上绣着奇异的图腾。
很快,有消息传来,确认是锡兰岛上甘波罗王国的舰队。
郑和眉头微皱,这个位于满剌加海峡以西的岛上的国家,对大明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不算友善,却偏偏是姜星火的计划里必须要控制的地方。
锡兰岛即后世的斯里兰卡,最早由属于印度雅利安语系的部落其首领僧诃罗率领移民到该岛,故其部落也称僧诃罗人,是锡兰岛人口最多的民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将该梵文Kāī音译为“僧迦罗”,义静《求法高僧传》音译为“僧诃罗”,华夏史籍因其特产狮子所以多称“狮子国”。
由于南天竺诸邦国的势力分布实在混乱,所以之前郑和对锡兰王国一直保持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并未贸然动兵,不过通过之前在古里、柯枝等几个王国的港口通商,郑和算是搞清楚了南天竺的状况。
南天竺虽然有数十个邦国,看起来非常混乱,但这些邦国主要就是两种人构成的,一种是泰米尔人,一种是马拉雅兰人。
泰米尔人主要信印度教中的个人专奉一神的“守贞专奉派”,而马拉雅兰人则信奉“蛇神”,主要特点是母系社会和大家族制。
这两种人从外表、衣着和饮食习惯上来讲还是很好分辨的。
从外表上看,泰米尔人肤色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头发黑而浓密、卷曲;拉雅兰人起源于达罗毗荼人,是在雅利安人入侵以后和达罗毗荼人大规模通婚产生的,因此现在的拉雅兰人从外表上看肤色较白,鼻梁适中,嘴唇薄。
从饮食习惯上看,泰米尔人食物以大米为主食,喜吃酸辣、椰油和荤食;拉雅兰人则用竹筒蒸大米椰子饭,或用椰子汁煮大米、干果、豆饭,穷苦人家以鱼类和薯类为主食。
但无论是泰米尔人还是马拉雅兰人,衣着都是差不多的,男人通常只缠一条两米长的围裤,有的还披一条小布单或穿一件无领长袖绸衫,女人喜欢穿带金银花边的纱。
而现在的锡兰岛上,也有两个王国,一个是泰米尔人的王国,一个是僧诃罗人的王国。
泰米尔人的王国“贾夫纳王国”占据了锡兰岛的北部沿海一小部分区域,而锡兰岛的主体由僧诃罗人占据,大明所指的“锡兰国”其实并不准确,但总体来讲,在大明的概念里,锡兰王国就是僧诃罗人的王国“甘波罗王国”。
而现在掌握了锡兰国或者说甘波罗王国话语权的,就是摄政王亚烈苦奈儿。
亚烈苦奈儿是前任摄政王的哥哥,之前在政变中失败,借道贾夫纳王国逃亡到了南天竺,现在前任摄政王死了,他顺势回来夺取了甘波罗王国的控制权。
但亚烈苦奈儿在国家治理上远不如他的弟弟,是个极度好战的主,不仅在甘波罗王国沿海港口训练水师,还仗着地理优势到处劫掠前往满剌加海峡的商船,甚至还屡次跟北面的邻国摩擦,准备灭亡贾夫纳王国一统锡兰岛。
随着两支舰队逐渐靠近,甘波罗王国舰队的指挥官派出一艘小船,上面载着几名使者,前来大明舰队交涉。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小船缓缓靠近大明宝船,使者的脸上带着倨傲与不屑。
他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无领长袖绸衫,手持象征权威的黄金节杖,仿佛自己就是这片海域的主宰。
郑和站在甲板上,身后是一排威严的大明将士。
郑和身材高大,此时身着斗牛服,腰悬玉带,端地是气宇轩昂,不怒自威。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擅自闯入我国海域?”
甘波罗王国使者率先开口,语气傲慢。
郑和凝视着他们,半晌才说道:“我等乃奉大明皇帝旨意,率领舰队巡视海外,宣扬和平,促进贸易。此来并无冒犯之意,只是希望与你国建立友好关系。”
甘波罗王国使者闻言冷笑一声,道:“大明?哼,你们想要建立友好关系,就得向我们进贡缴税,否则就休想从这里过去!”
郑和的声音变得冰冷而坚定:“使者此言差矣,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国力强盛。我们巡视海外,是为了宣扬和平,是为了自由贸易,而非向他人低头,伱国若真心希望与大明为敌,还请看清楚,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们顺着郑和的目光望去,却见远处的海面上,又浮现出了两支庞大的舰队。
这不由地让他们一窒!
他们已经集结了全部的水师,原以为跟大明舰队的规模和船只大小虽然略有差距,但还没到不能打的地步,可谁知眼前的舰队,竟然只是大明的前锋舰队!
上次郑和舰队归航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规模,所以这次难免产生了信息差。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们被郑和的气势和大明军威所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不安与惶恐。
要知道,这次交涉并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反而让大明看出了他们的装腔作势。
过了半晌,大约觉得实在丢人,甘波罗王国的使者试图再次强硬起来,以挽回面子。
其中一名使者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如果你们不按照我们的规矩来,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郑和闻言,不禁冷笑一声。
他上前一步,逼近那名使者,厉声道:“不客气?你们想怎样不客气?难道还想与我大明开战不成?”
翻译把郑和的话翻译了过来,使者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郑和见状,心中已有计较,他转身对身后的将士们说道:“传令下去,做好战斗准备,若敌人执迷不悟,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舰队的厉害!”
将士们齐声应诺,声音震天动地。
甘波罗王国的使者吓得两股战战,竟是半晌难以挪动。
他们虽然嘴上强硬,但内心深处却已经对大明舰队的实力感到恐惧。
他们知道,按现在的规模来看,一旦真的动起手来,自己的舰队根本不是对手。
这时,另一名甘波罗王国的使者赶紧上前打圆场:“大明使者息怒,我们并没有要与您开战的意思。”
郑和听了这话,心中更加有底,甘波罗王国使者已经开始示弱了,这说明他们并不是真的有底气想与大明为敌,一开始多半也是武力威慑加上言语恐吓的打算。
于是,郑和决定暂时稳住甘波罗王国,等做好合纵连横的准备工作再动手。
“既然你们这么说,那大明也不是不讲道理,只要甘波罗王国以后对大明保持友好态度,不再挑衅滋事,大明自然不会为难你们。但是,如果你们执迷不悟,非要与我们为敌的话,那就要后果自负了。”
甘波罗王国使者们连连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会将郑和的话转告给摄政王亚烈苦奈儿。
对于这些使者来说,这次交涉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至少没有让舰队规模远超他们想象的大明动怒发兵,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郑和见状也就不再为难他们,驱离了甘波罗王国的舰队以后,郑和立即召集舰队高层,于旗舰的宽敞议事厅中召开紧急会议。
众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海图前。
“诸位。”
郑和声音沉稳:“甘波罗王国对我大明不敬,意图挑衅,我们该如何应对?”
指挥官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主张以强硬手段回应甘波罗王国的挑衅,展示大明的军事实力;有的则建议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郑和静静地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已经有了对接下来行动的计划。
郑和冷静地说道:“甘波罗王国虽然有些舰队,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不过此次下西洋,目标乃是从上次的终点南天竺继续向西,与帖木儿汗国、白羊王朝、马穆鲁克王朝等国家建交,同时进行贸易和补给,最后一鼓作气绕行整个大陆,抵达西班牙.所以如果能够妥善解决甘波罗王国问题,还是要尽量减少我们的损耗。”
跟其他国家航海家的一无所知不同,大明的远洋舰队有完整的地球仪和海图,以及最先进的定位方法。
这就相当于姜老师已经把标准答案告诉你了,你按着步骤进行就行,并没有太多的未知危险。
因此,此行的路途虽然遥远,但难度并不大,只需要沿着大陆边缘走就行,只是比较考验后勤补给和水手的忍耐力。
而既然如今已经与帖木儿汗国达成契约,那么补给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同样经历了这几次远洋,郑和舰队的水手也不是没有经验的菜鸟了,在目标和路线都非常明确的前提下,他们完全能够承受长途旅程的痛苦为此,船上还没少养羊和猫。
正是因为郑和舰队目标很清晰,才不太打算在甘波罗王国上投入过多的资源,以至于让整个舰队受到损耗。
如果有大规模海战,舰队出现了较大损失,就必须要返航回去修船了,这就会导致抵达西班牙的计划失败,这是郑和不能容忍的。
当然了,大明也不是吃素的。
“我们既要展示国威,也要保持理智,我认为,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郑和顿了顿,继续说道:“一方面,让舰队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应对与甘波罗王国可能的冲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派出使者,既要跟甘波罗王国联系,也要与泰米尔人建立的贾夫纳王国联系从南天竺的泰米尔人邦国来看,泰米尔人还是比较热衷于贸易,并且乐于与大明交往的,如果能够从贾夫纳王国借道,倒是能省很多事。”
王景弘接话道:“我大明乃礼仪之邦,但亦不惧任何挑衅,所以我们既要展示国威,又要避免滥用武力,这就是先礼后兵。但倘若甘波罗王国执迷不悟,那就要给予其应有的教训。”
等其他舰队高层也纷纷表示赞同二人的意见。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按照这个方案行动。”
众人闻言,齐声应诺。
随着郑和的一声令下,整个大明舰队都动员起来,将士们纷纷忙碌起来,有的检查武器装备,有的检查水密舱,还有的准备急救药品整个舰队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与此同时,郑和也亲自挑选了几名精明能干的使者,前往贾夫纳王国进行外交交涉。
在舰队紧张备战和使者们忙碌准备的同时,郑和也没有闲着,郑和不是那种粗心大意的人,他虽然认为甘波罗王国的实力不算强大,但该有的准备工作同样一样都不能落下,他时刻关注着甘波罗王国舰队的动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情报,与舰队指挥官们反复商讨应对预案,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但郑和的准备其实并没派上用场,甘波罗王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舰队,其实根本没有“拼光自己也要咬下大明舰队一块肉来”的觉悟,甚至连监视都不敢了,看大明舰队是往西去的,以为跟上次一样是去南天竺做生意,直接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家的港口,脱离了与大明舰队的接触。
而郑和派出的使者们也踏上了前往贾夫纳王国的旅程,他们穿越波涛汹涌的海域,历经十数日航行,终于抵达了锡兰岛的北部。
基于悠久的历史传统,分布在北斯里兰卡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称得上如假包换的古代海洋民族,早在大航海时代以前,他们就已扬帆远航西到红海,东到爪哇岛的广阔海域。
作为当下海洋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泰米尔人建立的贾夫纳王国,主要出口肉桂及其他一些香料,还有槟榔、宝石、大象等商品,而进口则是大米、糖、纺织品等商品。
贾夫纳王国的主要城池是北面与南天竺隔海相望的贾夫纳城,以及东部的亭可马里城,这两个城池都是港口城市。
明军使者们的任务是向贾夫纳国王阐明大明的友好意愿,表达维护和平、促进自由贸易往来的愿望,并试探性地提出共同对付甘波罗王国的可能性。
贾夫纳王国的官员们热情地接待了大明使者,并带领他们前往王宫拜见国王。
在王宫中,贾夫纳王国国王对大明使者的到来可谓是一拍即合,双方很快谈拢了条件。
泰米尔人与僧诃罗人完全不同,他们很清楚大明是什么样的存在。
使者向郑和报告了这一好消息,郑和听后也大为振奋。
但随后传来的消息,却直接让郑和下定了消灭亚烈苦奈儿政权的决心。
——亚烈苦奈儿杀了郑和派去的使者!
于是,郑和再次派去使者与贾夫纳王国联系,贾夫纳王国同意了借道的要求。
不过谨慎的泰米尔人还是只开放了东部港口亭可马里城供明军登陆之用,并不敢把自家的国都贾夫纳城给明军用,并且明确告诉明军,他们不会出兵协助。
意思也很明显,坐等明军跟甘波罗王国开战的同时,同时集结军队防备明军来一手“假途灭虢”把自己也给吞了。
在与贾夫纳王国成功结盟后,大明舰队的下一步计划变得清晰起来——他们打算利用随舰步兵登陆贾夫纳王国控制的亭可马里城,然后向南进军,直取甘波罗王国的都城,从而避免舰队出现损失的同时给甘波罗王国换个掌权者。
这个计划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哪怕明军舰队击败了甘波罗王国的舰队,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登陆,才能物理层面消灭亚烈苦奈儿,所以还不如一步到位,借道直接登陆。
郑和此次下西洋,舰队共有官吏将佐八百人,水手和橹手两万人,士兵七千人。
因此郑和计划派出一个千户的重甲步兵,和两个千户的轻甲步兵,还有一个千户的火器部队,以及数百骑兵,在他眼里,这些力量,足以横扫这些小国了。
毕竟甘波罗王国也只有舰队看起来还像模像样,陆上战斗力完全可以用“费拉不堪”来形容。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亭可马里城登陆后,明军步兵并未停歇,而是立即向南进军,直扑甘波罗王国的都城。
甘波罗王国的摄政王亚烈苦奈儿,听闻明军来袭的消息后,急忙调集军队,准备迎战。
都城之外,平原上布满了近万军队,甘波罗的士兵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战衣,手持各式兵器,他们的脸上涂着战争的彩纹,战鼓声与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而明军的步骑兵,明明是人数劣势,但却准备发起冲锋。
重甲步兵们排成紧密的阵型,他们身穿厚重的铠甲,有人手持盾牌有人举着长矛,骑兵们则骑在高大的战马上,手握长枪和战刀。
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开始了进攻。
明军的脚步整齐划一,步兵们用盾牌护住身体,长矛如林般刺向敌人,骑兵们则利用马匹的速度和冲击力,在侧翼扰乱敌人的阵脚,将敌人的阵型弄得七零八落。
明军的火器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火炮轰鸣声中,开花弹在敌阵中炸开,将敌人炸得血肉横飞。
火铳手们则大略瞄准敌人后就开始射击,随着“砰砰砰”的声音响起,他们的铳弹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甘波罗的士兵们在明军的冲锋下,节节败退。
这些没打过硬仗的敌人,很快阵型被冲散,而失去了完整的阵型,就相当于失去了组织,他们的士气也随之迅速低落。
尽管有不怕死的勇士奋力抵抗,但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就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甘波罗军队节节败退,亚烈苦奈儿眼见大势已去,还想组织最后的反击,但已经为时已晚。随后,明军如同潮水般涌入甘波罗王国的都城,将城内仅剩的敌军彻底击溃。
亚烈苦奈儿在混乱中试图逃跑,但最终还是被大明军队俘虏。
当他被带到郑和面前的时候,之前的桀骜不驯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见他垂头丧气的样子,郑和只是语气平静地对翻译说了句:“给他翻译翻译‘南越杀汉使,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即时诛灭’是什么意思。”
亚烈苦奈儿无言以对,他只能默默地低下头,接受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成为明军的俘虏,被送往南京献俘游街。
随着甘波罗王国的都城被攻破,当地主张对大明保持温和的皇室贤者邪把乃耶被立为国王,大明舰队在南天竺附近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同时,郑和也获得了一件至宝,那就是佛牙舍利。
佛牙是释迦牟尼的牙齿,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写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之后,郑和郑重地把佛牙舍利请了出来。
而将佛牙舍利迎回大明,无疑会让朱棣的统治在佛教徒心中更具有合法性。
接下来,郑和很顺利地与加异勒、小葛兰、柯枝、古里等南天竺邦国进行了贸易,并建立了贸易据点(大明称呼为‘官厂’)和税收据点(大明称呼为‘抽分所’)。
因为郑和舰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大明的拳头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棉纺织品等,而在大明没有完成货币改革之前,用的还是以货易货的方式。
双方用的是很有契约精神的击掌定价法。
以古里国举例,大明舰队到达后,明军负责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各自高级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最后双方以互相击掌表示成交,一旦定下,决不反悔。
同时,经过两次航行,再加上从外国商人手中交易来的信息,郑和舰队也彻底摸清了从大明到南天竺的航路,绘制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邸南天竺诸番图》,这张海图里收录了几十个国家,准确地记录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的分布,出航地点有十余处,而航线则有数十条。
接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航行,舰队抵达了帖木儿汗国控制的港口。
这里的港口繁忙而有序,商贾云集,各种肤色的人们在此交易、交流,里面甚至还有欧洲人。
而郑和舰队的到来,也引起了帖木儿汗国的高度重视。
在哈里勒的明确指示下,帖木儿汗国的官员们热情接待了大明使者,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而大明舰队,也把库存的老古董火器和从蒙古人那里缴获的武器,按照约定一股脑地卖给了帖木儿汗国,换回了大量的黄金。
至于后面的粮食,自然有安南国和占城国的船队前来代劳。
大明不希望哈里勒在内战中取得压倒性优势重新统一帖木儿汗国,也不希望哈里勒被他四叔提着大刀物理探亲,所以只能用这种方法给哈里勒输血。
在补充完补给后,郑和舰队继续向西航行,不久便抵达了白羊王朝(位于今伊拉克东部与伊朗西部)控制的波斯湾地区。
白羊王朝是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系突厥语意译,音译为“阿克一科雍鲁”,因其旗帜上绘有白羊图案为标志故名,本来是土库曼游牧部落松散的联盟,东与黑羊王朝为邻,二者长期互相敌对。
后来卡拉·奥斯曼被各土库曼游牧部落拥立,作为联盟首领创建了白羊王朝,为帖木儿帝国附属国,并且接受征召,作为帖木儿汗国的一部分参加了的安卡拉战役,因其战功,帖木儿将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地区给封给了卡拉·奥斯曼,目前白羊王朝的首都就是迪亚巴克尔城。
白羊王朝作为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此时虽然有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野心,但还是受到对方的极大影响,需要观望帖木儿汗国内战的情况,因此卡拉·奥斯曼听闻大明舰队的到来,非常配合地亲自带兵前来迎接,双方相谈甚欢,签订了贸易契约。
离开白羊王朝的领地后,从波斯湾出发,郑和舰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马穆鲁克王朝占据的红海。
这个位于埃及和叙利亚的王朝,跟白羊王朝的态度一样,老早就收到了新大汗哈里勒的移檄,同样对大明舰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相谈甚欢+1
贸易契约+1
不过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还特意派遣使者,随同郑和舰队中返航的部分船只一起前往大明觐见朱棣,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马穆鲁克王朝精着呢,他们击败过蒙古人的远征,也明白在世界的东方那个刚击败了帖木儿汗国的大明帝国有多强大。
而帖木儿汗国对于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白羊王朝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是有义务跟帖木儿汗国一起作战的,而马穆鲁克王朝只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庸国,不听调也不听宣的那种,最多进贡表面臣服一下。
所以,马穆鲁克王朝很想“远交近攻”一手,与大明打好关系,利用大明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影响。
差不多就等于对着哈里勒喊:“你看啊,我给大明上贡,我是大明的藩属国,有事你找大明去呗。”
郑和并非没看出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的意思,但他也没拒绝。
从红海出发,很快郑和舰队抵达了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王,不,准确地来说是酋长们,对大明舰队的到来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来迎接,并带领郑和一行参观了当地简陋的宫殿、市场和宗教场所。
郑和向他们介绍了大明,而他们也向郑和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文化。
但离开东非继续南下以后,文明的痕迹就逐渐消失了。
在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之处,郑和终于见到了姜星火口中的那个海角——好望角。
当然了,这里其实是姜星火的地理知识不那么精深,郑和见到的其实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也就是“针角”。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郑和舰队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大,这里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洋流和来自南极的冷洋流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不断,狂风巨浪常年肆虐于此。
甚至,还有最恐怖的“杀人浪”!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而在这里,“杀人浪”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迭加在一起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形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
郑和舰队作为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舰队,可谓是纵横天下无敌手,唯一能称得上“敌人”一词的,就是大自然。
当舰队缓缓驶入这片海域时,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密布的乌云仿佛要将整个海面吞噬。
随后,狂风呼啸着卷起层层巨浪,狠狠地拍打在舰队的船身上,即便是一千五百料乃至两千料的宝船,从吨位上看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护卫舰或轻型驱逐舰,但在这种恐怖的自然伟力面前,依旧渺小的仿佛一片飘在海上的落叶。
大明舰队的船只虽然坚固,但在这样的风暴面前,也不得不摇摇晃晃,艰难前行。
船上的水手们紧紧抓住手中的绳索,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
很多人的眼中都透露出了对未知的恐惧,这是他们从未遭遇过的恐怖海况。
郑和凝视着前方汹涌的海面,开始下令调整航向,尽可能地远离陆地附近的沿岸流。
目视可见的陆地看起来让人很有安全感,不会迷失航向,但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远离沿岸流才是最正确的抉择。
随着郑和的命令,舰队开始缓缓调整航向,他们试图绕开风暴的中心,但狂风和巨浪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
每一次船身的摇晃,都实在是让人心惊胆战。
在风暴中,有的吨位较小的船只被巨浪打翻,有的船帆被狂风摧垮,还有很多人因为来回颠簸而受伤,摔个鼻青脸肿都是好的,甚至还有内出血救不回来的.但经过漫长的煎熬,郑和舰队终于驶离了风暴。
当重新看到晴朗的天空和平静的海面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旅途就顺利得多了,郑和舰队很快抵达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
卡斯蒂利亚王国在这个时代,基本等同于西班牙,该王国得名于的创建者卡斯蒂利亚,一百八十年前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地区,然后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穆尔西亚和塞维利亚,将南部疆界推进至大西洋沿岸,其子阿方索十世编成了著名的《卡斯蒂利亚宪章》(又称《七章法典》),所以这时欧洲各国普遍把卡斯蒂利亚宫廷和西班牙视为一体。
此时的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是亨利三世,也就是派克拉维约出使帖木儿汗国的那位。
事实上,哪怕经过非洲南端时有所损失,但郑和舰队的规模之大、船只之巨、人员之众、装备之精,都堪称世界之最。
当地的民众被这支庞大的舰队所震撼,他们纷纷涌上街头,争相观看这难得一见的盛景。
宝船如同一座移动的城堡,甲板上旗帜飘扬,船舱内货物堆积如山,各色人等穿梭其间,忙碌而有序,郑和下令打开舱门,展示来自东方的奇珍异宝,丝绸、瓷器、茶叶、香料、棉纺织品.这些在西方极为罕见的物品,让卡斯蒂利亚的贵族和商人们眼前一亮。
很快,郑和便与卡斯蒂利亚的国王亨利三世进行了会面,他们互相赠送礼物,表达了对彼此的尊重。
而亨利三世对郑和的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同意与大明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
来自遥远东方的无敌舰队抵达的消息,很快就从西班牙传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
此时的欧洲其实还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
西班牙南边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这时候正忙于跟北非的摩尔人进行贸易竞争,他的儿子亨利王子率领的舰队,时不时就在地中海南部打劫摩尔人.哦对了,这个亨利王子,也可以说是开启了西方大航海时代的人,不过在这个时空,他显然没这个机遇了。
而西班牙北边的英国和法国,正处于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的二十年休战期,双方国内都处于疲敝不堪实在是打不下去了的状态,而再过七年,等英国人回满血,英法两国就要重新开战了。
历史线没有变动的话,英王亨利五世会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弱胜强,斩杀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法国贵族,让很多法国家族就此绝嗣,并强迫法国签订《特鲁瓦条约》。
而再往东北方向去,在中欧的德意志地区,虽然不处于大规模战争的状态,但也不太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权力还不如汉献帝,各地的诸侯和自由城市的分离倾向十分明显。
视线继续向东,中欧靠近东欧的波西米亚地区,一个名叫“胡斯”的反传统教士正在各地布道.直接把这位理解成“波西米亚张角”就行了,再过十年,他的信徒与支持者就会掀起著名的胡斯战争。
至于其他的匈牙利王国、医院骑士团、威尼斯共和国等势力,现在还没怎么从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尼科波利斯之战的惨败中彻底恢复过来,瑞士联邦也开始逐渐从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中独立出来。
再往东南,就是巴耶济德一世刚刚回归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了。
历史线的改变,用蝴蝶效应来描述最契合不过,大明击败帖木儿汗国远征的影响正在全世界逐渐扩散,通过击败帖木儿汗国并与哈里勒建交,大明获得了中东和西亚几个重要国家的尊敬,郑和舰队因此得以补给,完成绕行非洲抵达西欧的壮举。
而面对大明舰队,不是所有国家都表现得很友好。
第一个冒刺的,就是英国。
此时的英国处于亨利四世的统治之下,这位兰开斯特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在议会的抗议声中,不得不一面忍受麻风病的困扰,一面组织贵族征召舰队捍卫英国的海上利益。
亨利四世其实一点都不想与大明舰队为敌,原因也很简单,就在去年,得位不正的亨利四世刚刚平息了马歇尔伯爵、诺森伯兰伯爵以及约克的大主教理斯克鲁普掀起的叛乱,打完内战,英军已经相当疲惫了。
但亨利四世没办法,他是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之子,按理说英国王位是没他啥事的他其实是因为受到英国议会的拥戴才上位的。
而从亨利四世登基到现在,为了维系他得来并不正当的王位,内战几乎没有停歇过,每年亨利四世都要与议会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才能获得税金,而议会也为付其付出的每一分税金而对亨利的各项政策进行指指点点,这次就是因为议会要求国王捍卫他们的海上利益,亨利四世才不得不对大明的舰队表现强硬。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英国作为岛国,海上贸易是其重要收入来源,大明舰队这个庞然大物的突然闯入,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利益,而欧陆的其他大国则对海上贸易的依赖较少。
因此,英国议会进行了“缜密”估算后,一致认为英国应该给大明舰队一点小小的教训,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东方人知道谁是这里的主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