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南鲁之争(终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三国之挣扎求活最新章节!
其实说起来储位之争源头在孙权这里,老头对两个儿子都满意,也都不满意。
孙和比较像兄长孙登,为人谦逊,忠厚老实,但不同的是有些胆小懦弱,不像孙登,敢于向父亲孙权直言劝谏,孙权有时候会嫌弃他性格懦弱,怕他以后镇不住朝臣。
而孙霸机灵活泼,喜欢剑走偏锋,还从小习武,跟孙权一样喜欢打猎。孙权喜爱他的勇武,常说这个儿子比较像他。但是他又有些担心孙霸过于跳脱,不是仁君。
所以孙权一直割舍不定,即便是在孙登遗言推荐,将孙和立为太子,孙权依然有所迟疑,迟迟不愿孙霸出镇夏口就藩。
正在两宫为了储位争得不可开交之时,发生了一件事,让朝中局势更加陷入波诡云谲之中。
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六月,六十二岁的孙权因为偶感风寒,卧病在床。于是吩咐太子孙和去太庙祭告,以求皇帝孙权早日恢复健康。
孙和立刻启程,来到太庙祭告,按照礼仪祭祀完毕,便启程回京。不过因为太子妃张氏的父亲张休此时因为全琮父子参他在芍陂之战事与典军陈恂有私下的往来,陈恂在记功时给张休和顾承等人多记了许多功劳,以至于得到了不该有的封赏。于是张休上书求免,戴罪在家。
巧就巧在张休的家就在太庙边上,孙和路过张家,作为张休的女婿,于情于理也该上门见一下张休,安慰一下老丈人。
张休见女婿来了,也非常高兴。张休乃东吴开国元勋张昭的次子,文武双全,又正值壮年,今年才四十岁,正是为国大展宏图的时候。
没想到芍陂之战,他与顾氏兄弟拼死拼活救了大都督全琮,却被全琮父子所忌,在孙权面前进了谗言,使自己停职在家。
张休当然心有不甘,和女婿喝酒的时候说了许多牢骚话。孙和这个太子不像他哥哥孙登,并没有入朝辅政,更加没有多少权势。所以只能安慰几句,让张休安心等待,总有复起之日。
本来这只是一件比较寻常的事情,在常人眼里,丈人女婿一起喝喝酒,说说闲话也是正常。可是孙和是太子之身,又正值两宫争位的敏感时期,他身边可是布满了别人的眼线。
当天夜里,消息就传到了全琮这里。全琮大喜,立刻请夫人孙鲁班入宫见孙权。
老皇帝孙权卧病在床,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的时代来说,已经算是风烛残年了,他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一病不起,呜呼哀哉。
孙鲁班入宫之后就对孙权说,太子孙和借去太庙祭祀的机会,与丈人张休密会,不知道在谋划些什么,又说来时路上见王夫人面有喜色。
病中的老皇帝正忧虑自己的病情,闻言当即大怒,把在门外伺候的王夫人大骂了一顿。王夫人忧惧不已,当夜就病了。
孙和听到消息也被吓坏了,这时正好朱崖太守,安南将军陆胤入京述职,顺道来南宫求见太子孙和。
陆胤当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时就和十几岁的孙和结识,他虽然在朱崖太守任上比较贪财,但是年轻时还是家学渊源,学识深厚。他天姿聪朗,才通行絜,生的一表人才,与当时另一位年轻名士华覈交好。
孙和听说了陆胤的名声,便以殊礼相待,经常向他讨教学问,与陆胤结为好友。
陆胤因为马淳的缘故,在朱崖郡任上政绩突出,所以孙权召他入京述职,询问交州事务。这几日皇帝卧病,陆胤便抽空来南宫拜访太子。
陆胤见到孙和,见太子面有忧色,便问道:“太子何故忧愁?”
“敬宗先生久居边陲,可知朝中之事?”
“微臣略有耳闻,可是那鲁藩之事?”
“不错,孤与四郎原本兄弟和睦,怎奈小人作祟,四郎一心夺嫡,是以孤寝食难安。前些日子长公主又进谗言,说孤与张扬武密议,致使母亲为父皇斥责,至今尚卧病在榻。今日孤想入宫看望母亲,父皇也不允许,孤心中苦闷难当。先生,如此境地,孤该如何应对?”
陆胤劝道:“太子殿下,陛下既然立您为储君,定是深思熟虑,期望您将来中兴大吴。且殿下仁厚宽明,大吴上下众望所归。切莫忧虑过甚,伤了御体,将来如何处理国事?”
“先生有所不知,孤之所以能成为储君,乃是兄长遗言力荐所致。父皇素喜四郎,早有换储之意。只是顾虑朝中大臣不允,故此才迟迟不愿四郎就藩。”
陆胤愤然道:“自古以来,天家立长不立贤。太子无错,怎能任意更换?陛下英雄盖世,岂不闻袁本初、刘景升前车之鉴乎?”
袁绍袁本初,刘表刘景升,都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时英雄,就是因为立储之事导致内部生乱,才被曹操所灭。
当年曹操要立魏王世子,原本他中意三儿子曹植,就是贾诩提了提袁本初、刘景升之事,曹操才哈哈大笑,下定决心立二儿子曹丕。也使得曹魏能够稳定内部,力压吴蜀两国。
陆胤提出这个典故,也是朝中忠贞之臣的共识,当然更是他叔父陆逊的想法,所以才一再上书要求孙权不要换储,将鲁王孙霸外迁夏口就藩。
正在这时,一个内侍匆匆进来,在孙和耳边说了几句,便急忙离去。
孙和听了脸色大变,一把拉住陆胤的袖子,急声道:“孤危矣,先生救我!”
陆胤扶住孙和问道:“太子何事惊慌?”
“适才父皇私召杨竺进宫,问其嫡嗣之事,竺言鲁王天资聪颖,有文武英才,应为嫡嗣。父皇竟然点头称是。幸得内侍令魏忠向来与孤为善,着人通报与我。看来孤时日无多,命不久矣。”
孙和浑身颤抖,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显然这个消息令他备受打击,恐惧不已。
陆胤闻言也惊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孙权竟然真的有换储之意,甚至还私自召见杨竺,问其换储的意见。
杨竺,字绍季,徐州广陵人,年少时就已成名,虽然只是担任郎中之职,但他是东吴大名士,在朝中结交甚广。而且他还时常出入鲁王府邸,被延为宾客,与好友品评人物时,常为鲁王孙霸扬名。
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铁杆鲁王党,竟然被皇帝孙权私召入宫,询问储君归属,傻子都知道皇帝的想法了。这怎么能不让陆胤目瞪口呆,大惊失色。
良久,陆胤一咬牙,对孙和道:“如今之计,只有微臣即刻前往武昌,请丞相入京阻止陛下换储。唉,叔父要是晚些时日离京就好了,有他在京,定能劝陛下莫要做出有伤国本之事。”
孙和左思右想,没有其他办法。如今朝中众臣当中,能左右皇帝孙权决策的大臣大多已经故去。诸葛瑾已经是硕果仅存的老臣了,可他虽然支持自己,但此人一向不敢违逆孙权,一旦孙权有了决策,他肯定闭口不言。
只有丞相陆逊,或许还能跟皇帝孙权对上几句,于是下拜道:“孤的身家性命就拜托先生了。”
陆胤重重的还了个礼,千言万语只汇聚成一句:“殿下放心,臣去了。”起身离去。
其实说起来储位之争源头在孙权这里,老头对两个儿子都满意,也都不满意。
孙和比较像兄长孙登,为人谦逊,忠厚老实,但不同的是有些胆小懦弱,不像孙登,敢于向父亲孙权直言劝谏,孙权有时候会嫌弃他性格懦弱,怕他以后镇不住朝臣。
而孙霸机灵活泼,喜欢剑走偏锋,还从小习武,跟孙权一样喜欢打猎。孙权喜爱他的勇武,常说这个儿子比较像他。但是他又有些担心孙霸过于跳脱,不是仁君。
所以孙权一直割舍不定,即便是在孙登遗言推荐,将孙和立为太子,孙权依然有所迟疑,迟迟不愿孙霸出镇夏口就藩。
正在两宫为了储位争得不可开交之时,发生了一件事,让朝中局势更加陷入波诡云谲之中。
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六月,六十二岁的孙权因为偶感风寒,卧病在床。于是吩咐太子孙和去太庙祭告,以求皇帝孙权早日恢复健康。
孙和立刻启程,来到太庙祭告,按照礼仪祭祀完毕,便启程回京。不过因为太子妃张氏的父亲张休此时因为全琮父子参他在芍陂之战事与典军陈恂有私下的往来,陈恂在记功时给张休和顾承等人多记了许多功劳,以至于得到了不该有的封赏。于是张休上书求免,戴罪在家。
巧就巧在张休的家就在太庙边上,孙和路过张家,作为张休的女婿,于情于理也该上门见一下张休,安慰一下老丈人。
张休见女婿来了,也非常高兴。张休乃东吴开国元勋张昭的次子,文武双全,又正值壮年,今年才四十岁,正是为国大展宏图的时候。
没想到芍陂之战,他与顾氏兄弟拼死拼活救了大都督全琮,却被全琮父子所忌,在孙权面前进了谗言,使自己停职在家。
张休当然心有不甘,和女婿喝酒的时候说了许多牢骚话。孙和这个太子不像他哥哥孙登,并没有入朝辅政,更加没有多少权势。所以只能安慰几句,让张休安心等待,总有复起之日。
本来这只是一件比较寻常的事情,在常人眼里,丈人女婿一起喝喝酒,说说闲话也是正常。可是孙和是太子之身,又正值两宫争位的敏感时期,他身边可是布满了别人的眼线。
当天夜里,消息就传到了全琮这里。全琮大喜,立刻请夫人孙鲁班入宫见孙权。
老皇帝孙权卧病在床,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的时代来说,已经算是风烛残年了,他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一病不起,呜呼哀哉。
孙鲁班入宫之后就对孙权说,太子孙和借去太庙祭祀的机会,与丈人张休密会,不知道在谋划些什么,又说来时路上见王夫人面有喜色。
病中的老皇帝正忧虑自己的病情,闻言当即大怒,把在门外伺候的王夫人大骂了一顿。王夫人忧惧不已,当夜就病了。
孙和听到消息也被吓坏了,这时正好朱崖太守,安南将军陆胤入京述职,顺道来南宫求见太子孙和。
陆胤当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时就和十几岁的孙和结识,他虽然在朱崖太守任上比较贪财,但是年轻时还是家学渊源,学识深厚。他天姿聪朗,才通行絜,生的一表人才,与当时另一位年轻名士华覈交好。
孙和听说了陆胤的名声,便以殊礼相待,经常向他讨教学问,与陆胤结为好友。
陆胤因为马淳的缘故,在朱崖郡任上政绩突出,所以孙权召他入京述职,询问交州事务。这几日皇帝卧病,陆胤便抽空来南宫拜访太子。
陆胤见到孙和,见太子面有忧色,便问道:“太子何故忧愁?”
“敬宗先生久居边陲,可知朝中之事?”
“微臣略有耳闻,可是那鲁藩之事?”
“不错,孤与四郎原本兄弟和睦,怎奈小人作祟,四郎一心夺嫡,是以孤寝食难安。前些日子长公主又进谗言,说孤与张扬武密议,致使母亲为父皇斥责,至今尚卧病在榻。今日孤想入宫看望母亲,父皇也不允许,孤心中苦闷难当。先生,如此境地,孤该如何应对?”
陆胤劝道:“太子殿下,陛下既然立您为储君,定是深思熟虑,期望您将来中兴大吴。且殿下仁厚宽明,大吴上下众望所归。切莫忧虑过甚,伤了御体,将来如何处理国事?”
“先生有所不知,孤之所以能成为储君,乃是兄长遗言力荐所致。父皇素喜四郎,早有换储之意。只是顾虑朝中大臣不允,故此才迟迟不愿四郎就藩。”
陆胤愤然道:“自古以来,天家立长不立贤。太子无错,怎能任意更换?陛下英雄盖世,岂不闻袁本初、刘景升前车之鉴乎?”
袁绍袁本初,刘表刘景升,都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时英雄,就是因为立储之事导致内部生乱,才被曹操所灭。
当年曹操要立魏王世子,原本他中意三儿子曹植,就是贾诩提了提袁本初、刘景升之事,曹操才哈哈大笑,下定决心立二儿子曹丕。也使得曹魏能够稳定内部,力压吴蜀两国。
陆胤提出这个典故,也是朝中忠贞之臣的共识,当然更是他叔父陆逊的想法,所以才一再上书要求孙权不要换储,将鲁王孙霸外迁夏口就藩。
正在这时,一个内侍匆匆进来,在孙和耳边说了几句,便急忙离去。
孙和听了脸色大变,一把拉住陆胤的袖子,急声道:“孤危矣,先生救我!”
陆胤扶住孙和问道:“太子何事惊慌?”
“适才父皇私召杨竺进宫,问其嫡嗣之事,竺言鲁王天资聪颖,有文武英才,应为嫡嗣。父皇竟然点头称是。幸得内侍令魏忠向来与孤为善,着人通报与我。看来孤时日无多,命不久矣。”
孙和浑身颤抖,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显然这个消息令他备受打击,恐惧不已。
陆胤闻言也惊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孙权竟然真的有换储之意,甚至还私自召见杨竺,问其换储的意见。
杨竺,字绍季,徐州广陵人,年少时就已成名,虽然只是担任郎中之职,但他是东吴大名士,在朝中结交甚广。而且他还时常出入鲁王府邸,被延为宾客,与好友品评人物时,常为鲁王孙霸扬名。
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铁杆鲁王党,竟然被皇帝孙权私召入宫,询问储君归属,傻子都知道皇帝的想法了。这怎么能不让陆胤目瞪口呆,大惊失色。
良久,陆胤一咬牙,对孙和道:“如今之计,只有微臣即刻前往武昌,请丞相入京阻止陛下换储。唉,叔父要是晚些时日离京就好了,有他在京,定能劝陛下莫要做出有伤国本之事。”
孙和左思右想,没有其他办法。如今朝中众臣当中,能左右皇帝孙权决策的大臣大多已经故去。诸葛瑾已经是硕果仅存的老臣了,可他虽然支持自己,但此人一向不敢违逆孙权,一旦孙权有了决策,他肯定闭口不言。
只有丞相陆逊,或许还能跟皇帝孙权对上几句,于是下拜道:“孤的身家性命就拜托先生了。”
陆胤重重的还了个礼,千言万语只汇聚成一句:“殿下放心,臣去了。”起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