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300章 各个朝代看到评论后的反应
第300章 各个朝代看到评论后的反应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最新章节!
《晚春:我大伯说,祖上是做官迁到房陵这边的,我现在怀疑是流放[再见]。》
《逍遥呀:流放到哪里,这和没流放有啥区别[捂脸]。》
《下雪了:远古时候那里是云梦大泽,就算是古代那里也有很多湖泊,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这里建立那政权才算正式开发,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会流放到这里了吧?》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
房陵这个地方随着各个朝代的开发,到他们这个时候早已经成繁华的地方,这流放和没流放还真没有什么差别。
不过他们想想那里流放的人群,他们表示了理解。
毕竟那些可是权贵之族,就算再怎么落难,那肯定也有人照顾。
而不像他们这些百姓,真正的成罪犯之后,就可能命不由己。
于是他们开始让自己的子孙学习知识,期望着他们能够改变命运。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记住了这个地方。
既然这在后世能够成为繁华的地方,那肯定有着他的优势。
那里虽然在他们这个时候自然条件并不好,可他们相信随着历代百姓的开发,早晚也能成为那鱼米之乡。
而一个朝代想要繁华,就离不开粮食的自给自足。
毕竟吃不饱饭的百姓,可是会跳起来骂娘甚至反抗的。
于是他们都召集了大臣,商讨着如何开发这一片区域。
最终他们派出治理水域比较有经验的官员,去这个地方进行勘察,并制定如何改变这里的气候环境。
宋朝。
赵祯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随着天空上天幕的出现,整个大宋也越来越繁华,和海外各国的贸易也越来越多。
可是经济高速的增长,基建并没有跟上。
人们还行走着原来的土路,进行各个城市的贸易。
就算和海外贸易也只是那几个港口,想让更多的省份参与,却需要国家更高的投入。
虽然大宋财富在古代比各个朝代都多,甚至是一些朝代的几倍,可是三冗一直压制着大宋的朝廷,让大宋都没有喘气的机会。
现在大宋根据天幕上的视频,早起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只不过朝廷的财政还没有缓过气,并没有办法大规模投入基建,去建造水泥制造的公路以及可以用蒸汽机拉的火车。
他们只能够利用水路,而相比黄河这条大河,长江虽然航道比较险要,可是水量更加的充足,也更适合航运。
并且大宋比较繁华的地方,也是位于长江流域的各个城市,以及更南方位于河边的城市。
而且这些城市,他们也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海边的港口,个海外的国家进行贸易。
特别是南方的泉州,更是大宋最为繁华的港口。
在赵祯看来,既然让男方有如此的优势,那就应该多加发展商业,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税收。
于是他找来了大臣们一起商议,如何治理那南方的水域,让南方的贸易更加的繁华。
明朝。
朱元璋看了天幕上的评论,他对旁边的朱棣冷冷的哼了一声。
他在金陵城建立国都,就是因为北方随着战乱,早已经失去原来的繁华。
大量的人口,更是在战乱中死亡或者逃向南方。
建国初期,为了让到北方荒无人烟的地方能有百姓,他更是做出了几次人类大迁徙,才让那北方有了一些生气。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位是儿子可是了不得。
在他去世之后,不只是夺取了他侄儿的皇位,更是把国都迁移到了北方燕京。
虽然他定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家法,可是也失去了南方的基本盘。
甚至还设置了一个空壳朝廷在这金陵城,期望着他能够在国家灭亡之际,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然而他并没有发挥他的作用,在国家灭亡之时,导致朱由检吊死在煤山。
朱棣听到朱元璋冷冷的那一横之后,他立刻乖乖的站在了旁边。
他可是了解他这位父皇,如果他这个时候敢做一点动作,等下可能就可能被朱元璋找出他的不是,并进行棍棒教育。
朱元璋看到在那旁边乖乖的朱棣,他也只好忍住自己教育他的想法。
随后就和太子朱标商讨起来如何开发那新大陆,并时不时的征求一下朱棣的意见。
最终朱元璋给朱棣下了圣旨,让他带领军队去那新大陆开疆辟土,并在那里建设自己新的藩地。
而那倭奴岛则流给他的儿子朱高炽,让他成为那里的藩王。
朱棣接到圣旨之后赶紧谢恩,要知道这样的圣旨,就明确的告诉他了,他家将会出现两个藩王。
而他接下来的藩地能够拥有多大,就看他自己的本事。
而且就算他在他新大陆没有开疆辟土成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儿子那里,继续做自己的藩王。
这样的消息被其他的藩王听到之后,他们心里满是不平。
毕竟在海外做藩王也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也不想一辈子在大明这个牢笼里身不由己。
于是他们纷纷请求朱元璋,把他们也封藩到海外。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请求之后,心里非常的高兴。
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成为大明的蛀虫,世世代代在大明百姓身上吸血。
而且海外土地辽阔都是无主之地,也正需要他们这些子孙们去开疆辟土。
只是朱元璋还有些犹豫,毕竟那海外路途遥远并且风险太高,如果由他这些子孙去开疆辟土,只怕有不少人将回不来。
而且这样也会抽调大明大量的人力物力,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有可能翻盘。
为了大明国不出现这种事情,朱元璋并没有同意,而是让这些藩王们派人跟随朱元璋一起开疆辟土,等那里建好后,再把他们这些藩王封藩到海外。
这些藩王听到朱元璋的命令之后,他们赶紧谢恩。
同时也期待着自己的奴仆们,在跟随朱棣去新大陆之后,能够在那新大陆早早的为他们建立封地,也好让他们迁移过去。
《自古以来: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我一出生就流放宁古塔[微笑]。》
《人生就要吃鱼:说实话,小时候我觉得被流放岭南瘴气之地好可怜,可是后来我发现,说的就是我这里。》
《好吃喵!:说我们这里是烟瘴之地也对,说起来也怪,我们这里本来雾气挺多,近几年几乎没见到了,难道是因为自古以来不断开发的原因?》
各个朝代看的天幕上评论,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种经历他们也拥有,本来在天幕上看到一个地方,认为那个地方很可怜,最后才发现竟然是他们这里。
不过看到后世那烟瘴之地的瘴气越来越少,各朝代的百姓坐不住了。
他们很想知道天幕上是用什么方法,竟然让那些地方变得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他们觉得自己也需要这样的方法,毕竟天幕上可是说道,那地方的土地种植庄稼可是一年三熟。
如果他们这个时代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他们也可以迁移到南方。
各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和那些百姓一样,非常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只是让他们可惜的是,天幕上并没有告诉他如何去解决。
不过根据他们在天幕上得到的所有消息,他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肯定和社会工业化有关。
各个朝代的皇帝越来越期待自己的朝代的技术的发展,他们也希望自己国内的领土能够更加适合百姓生存。
《向南飞:蜀州应该是皇帝保命之地,不管哪个皇帝,只要在丢失了宝座之后,都会跑到这里。》
《一念通天:的确,不少皇帝逃难都喜欢来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是粮仓[看]。》
各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深深赞同天幕上所说。
蜀州因为自己地理条件的特殊,通常都是国家的大后方。
等到国家没落之时,更是国家最后的领土。
只可惜的是,除了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并没有任何国家在那里再次崛起。
而且随着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来临,整个华夏的百姓也逃向了五湖四海,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一次又一次融合,不再分彼此。
对于他们这些百姓来说,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更希望这世界没有战争。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同时陷入沉默。
那蜀国自秦朝开发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后方。
更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让那里融入了华夏。
只是朝廷对那里并没有重视,毕竟那里的自然条件环境,让中原和那里沟通并不方便。
而现在天幕上的评论,并根据他们看过的《三国演义》,让他们再一次意识到了蜀州的重要性。
那里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大后方,在国家危难之际,也可以在那里安营扎寨,积蓄再一次夺取天下的力量。
而有的皇帝却并不这样想,他们更想消除蜀州这样的优势。
毕竟在他们看来,天下的领土都是他的,又怎么能给别人占山为王的地方。
不过那里的环境实在是让他们头疼,也更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国时期。
刘备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郁闷的喝了一口酒。
他能够在这乱世当中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势力,多亏了诸葛亮给他提议。
可是当时他也明白,如果他把所有的势力都迁移到这个地方,只怕后面北伐之时,情动将会无比的艰难。
毕竟这里是一个安乐窝,被消灭掉,所有人的雄心壮志。
而他刘备作为大汉的皇叔,又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奸邪之辈挟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他不断的积蓄着力量,准备北伐魏国,让华夏再一次同意。
只是让他可惜的是,随着天空上出现天幕,三国的势力出现了变换。
本来就弱小的蜀国,更是被那魏国和东吴拉开了距离。
虽然有诸葛亮的智慧,让蜀国也得到了发展,冰吞并了周围其他的势力,可相比那魏国和东吴来说,还有着先天的不足。
而且这蜀州地理位置条件特殊,也限制着蜀汉的发展。
可是这天下的局势早已经成了定局,他如果想改变的话,只怕将艰难万分。
他也只期望着自己的子孙当中,能够出现雄才大略之辈,不至于像他的儿子刘禅一样乐不思蜀。
虽然天幕上为他这位儿子一次又一次解释,可心有大志的刘备,对他还是很不满意。
《你喜欢吃什么?:无所谓,我所在的地方是中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看],而且是起义造反的集中地。》
这……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心里非常的沉默。
他们的祖先也来自这里,只是随着各个朝代战争的响起,他们的祖先为了活命,也不得不逃亡到世界各地。
他们也曾想过寻根问祖,可是最终他们放弃了。
毕竟他们这里离中原比较遥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怕他们在中原的祖辈,早已经消失在人海。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很是沉默。
同时他们也深深填不上所说的,不管谁成为了势力的首领,想的都是逐鹿中原统一华夏。
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发下的百姓十不存一,无数的土地被荒芜。
虽然他们统一华夏之后,对这里进行了移民。
可每当国家即将灭亡之时,这里就又有百姓进行了叛乱。
而且由于黄河的特殊性,也让这里灾害不断。
每当天灾人祸之时,这里也会因为吃不好饭而叛乱。
他们也曾想过如何治理黄河,让这里不再发生天灾人祸,可是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各个朝代的皇帝期望在天幕上看到后世是如何治理黄河的,也好,让他们在这个时代驯服黄河,不至于每当灾难出现之后黄河改道,导致这个地方叛乱不断。
(本章完)
《晚春:我大伯说,祖上是做官迁到房陵这边的,我现在怀疑是流放[再见]。》
《逍遥呀:流放到哪里,这和没流放有啥区别[捂脸]。》
《下雪了:远古时候那里是云梦大泽,就算是古代那里也有很多湖泊,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这里建立那政权才算正式开发,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会流放到这里了吧?》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
房陵这个地方随着各个朝代的开发,到他们这个时候早已经成繁华的地方,这流放和没流放还真没有什么差别。
不过他们想想那里流放的人群,他们表示了理解。
毕竟那些可是权贵之族,就算再怎么落难,那肯定也有人照顾。
而不像他们这些百姓,真正的成罪犯之后,就可能命不由己。
于是他们开始让自己的子孙学习知识,期望着他们能够改变命运。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记住了这个地方。
既然这在后世能够成为繁华的地方,那肯定有着他的优势。
那里虽然在他们这个时候自然条件并不好,可他们相信随着历代百姓的开发,早晚也能成为那鱼米之乡。
而一个朝代想要繁华,就离不开粮食的自给自足。
毕竟吃不饱饭的百姓,可是会跳起来骂娘甚至反抗的。
于是他们都召集了大臣,商讨着如何开发这一片区域。
最终他们派出治理水域比较有经验的官员,去这个地方进行勘察,并制定如何改变这里的气候环境。
宋朝。
赵祯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随着天空上天幕的出现,整个大宋也越来越繁华,和海外各国的贸易也越来越多。
可是经济高速的增长,基建并没有跟上。
人们还行走着原来的土路,进行各个城市的贸易。
就算和海外贸易也只是那几个港口,想让更多的省份参与,却需要国家更高的投入。
虽然大宋财富在古代比各个朝代都多,甚至是一些朝代的几倍,可是三冗一直压制着大宋的朝廷,让大宋都没有喘气的机会。
现在大宋根据天幕上的视频,早起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只不过朝廷的财政还没有缓过气,并没有办法大规模投入基建,去建造水泥制造的公路以及可以用蒸汽机拉的火车。
他们只能够利用水路,而相比黄河这条大河,长江虽然航道比较险要,可是水量更加的充足,也更适合航运。
并且大宋比较繁华的地方,也是位于长江流域的各个城市,以及更南方位于河边的城市。
而且这些城市,他们也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海边的港口,个海外的国家进行贸易。
特别是南方的泉州,更是大宋最为繁华的港口。
在赵祯看来,既然让男方有如此的优势,那就应该多加发展商业,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税收。
于是他找来了大臣们一起商议,如何治理那南方的水域,让南方的贸易更加的繁华。
明朝。
朱元璋看了天幕上的评论,他对旁边的朱棣冷冷的哼了一声。
他在金陵城建立国都,就是因为北方随着战乱,早已经失去原来的繁华。
大量的人口,更是在战乱中死亡或者逃向南方。
建国初期,为了让到北方荒无人烟的地方能有百姓,他更是做出了几次人类大迁徙,才让那北方有了一些生气。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位是儿子可是了不得。
在他去世之后,不只是夺取了他侄儿的皇位,更是把国都迁移到了北方燕京。
虽然他定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家法,可是也失去了南方的基本盘。
甚至还设置了一个空壳朝廷在这金陵城,期望着他能够在国家灭亡之际,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然而他并没有发挥他的作用,在国家灭亡之时,导致朱由检吊死在煤山。
朱棣听到朱元璋冷冷的那一横之后,他立刻乖乖的站在了旁边。
他可是了解他这位父皇,如果他这个时候敢做一点动作,等下可能就可能被朱元璋找出他的不是,并进行棍棒教育。
朱元璋看到在那旁边乖乖的朱棣,他也只好忍住自己教育他的想法。
随后就和太子朱标商讨起来如何开发那新大陆,并时不时的征求一下朱棣的意见。
最终朱元璋给朱棣下了圣旨,让他带领军队去那新大陆开疆辟土,并在那里建设自己新的藩地。
而那倭奴岛则流给他的儿子朱高炽,让他成为那里的藩王。
朱棣接到圣旨之后赶紧谢恩,要知道这样的圣旨,就明确的告诉他了,他家将会出现两个藩王。
而他接下来的藩地能够拥有多大,就看他自己的本事。
而且就算他在他新大陆没有开疆辟土成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儿子那里,继续做自己的藩王。
这样的消息被其他的藩王听到之后,他们心里满是不平。
毕竟在海外做藩王也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也不想一辈子在大明这个牢笼里身不由己。
于是他们纷纷请求朱元璋,把他们也封藩到海外。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请求之后,心里非常的高兴。
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成为大明的蛀虫,世世代代在大明百姓身上吸血。
而且海外土地辽阔都是无主之地,也正需要他们这些子孙们去开疆辟土。
只是朱元璋还有些犹豫,毕竟那海外路途遥远并且风险太高,如果由他这些子孙去开疆辟土,只怕有不少人将回不来。
而且这样也会抽调大明大量的人力物力,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有可能翻盘。
为了大明国不出现这种事情,朱元璋并没有同意,而是让这些藩王们派人跟随朱元璋一起开疆辟土,等那里建好后,再把他们这些藩王封藩到海外。
这些藩王听到朱元璋的命令之后,他们赶紧谢恩。
同时也期待着自己的奴仆们,在跟随朱棣去新大陆之后,能够在那新大陆早早的为他们建立封地,也好让他们迁移过去。
《自古以来: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我一出生就流放宁古塔[微笑]。》
《人生就要吃鱼:说实话,小时候我觉得被流放岭南瘴气之地好可怜,可是后来我发现,说的就是我这里。》
《好吃喵!:说我们这里是烟瘴之地也对,说起来也怪,我们这里本来雾气挺多,近几年几乎没见到了,难道是因为自古以来不断开发的原因?》
各个朝代看的天幕上评论,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种经历他们也拥有,本来在天幕上看到一个地方,认为那个地方很可怜,最后才发现竟然是他们这里。
不过看到后世那烟瘴之地的瘴气越来越少,各朝代的百姓坐不住了。
他们很想知道天幕上是用什么方法,竟然让那些地方变得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他们觉得自己也需要这样的方法,毕竟天幕上可是说道,那地方的土地种植庄稼可是一年三熟。
如果他们这个时代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他们也可以迁移到南方。
各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和那些百姓一样,非常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只是让他们可惜的是,天幕上并没有告诉他如何去解决。
不过根据他们在天幕上得到的所有消息,他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肯定和社会工业化有关。
各个朝代的皇帝越来越期待自己的朝代的技术的发展,他们也希望自己国内的领土能够更加适合百姓生存。
《向南飞:蜀州应该是皇帝保命之地,不管哪个皇帝,只要在丢失了宝座之后,都会跑到这里。》
《一念通天:的确,不少皇帝逃难都喜欢来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是粮仓[看]。》
各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深深赞同天幕上所说。
蜀州因为自己地理条件的特殊,通常都是国家的大后方。
等到国家没落之时,更是国家最后的领土。
只可惜的是,除了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并没有任何国家在那里再次崛起。
而且随着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来临,整个华夏的百姓也逃向了五湖四海,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一次又一次融合,不再分彼此。
对于他们这些百姓来说,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更希望这世界没有战争。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同时陷入沉默。
那蜀国自秦朝开发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后方。
更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让那里融入了华夏。
只是朝廷对那里并没有重视,毕竟那里的自然条件环境,让中原和那里沟通并不方便。
而现在天幕上的评论,并根据他们看过的《三国演义》,让他们再一次意识到了蜀州的重要性。
那里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大后方,在国家危难之际,也可以在那里安营扎寨,积蓄再一次夺取天下的力量。
而有的皇帝却并不这样想,他们更想消除蜀州这样的优势。
毕竟在他们看来,天下的领土都是他的,又怎么能给别人占山为王的地方。
不过那里的环境实在是让他们头疼,也更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国时期。
刘备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郁闷的喝了一口酒。
他能够在这乱世当中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势力,多亏了诸葛亮给他提议。
可是当时他也明白,如果他把所有的势力都迁移到这个地方,只怕后面北伐之时,情动将会无比的艰难。
毕竟这里是一个安乐窝,被消灭掉,所有人的雄心壮志。
而他刘备作为大汉的皇叔,又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奸邪之辈挟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他不断的积蓄着力量,准备北伐魏国,让华夏再一次同意。
只是让他可惜的是,随着天空上出现天幕,三国的势力出现了变换。
本来就弱小的蜀国,更是被那魏国和东吴拉开了距离。
虽然有诸葛亮的智慧,让蜀国也得到了发展,冰吞并了周围其他的势力,可相比那魏国和东吴来说,还有着先天的不足。
而且这蜀州地理位置条件特殊,也限制着蜀汉的发展。
可是这天下的局势早已经成了定局,他如果想改变的话,只怕将艰难万分。
他也只期望着自己的子孙当中,能够出现雄才大略之辈,不至于像他的儿子刘禅一样乐不思蜀。
虽然天幕上为他这位儿子一次又一次解释,可心有大志的刘备,对他还是很不满意。
《你喜欢吃什么?:无所谓,我所在的地方是中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看],而且是起义造反的集中地。》
这……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心里非常的沉默。
他们的祖先也来自这里,只是随着各个朝代战争的响起,他们的祖先为了活命,也不得不逃亡到世界各地。
他们也曾想过寻根问祖,可是最终他们放弃了。
毕竟他们这里离中原比较遥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怕他们在中原的祖辈,早已经消失在人海。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很是沉默。
同时他们也深深填不上所说的,不管谁成为了势力的首领,想的都是逐鹿中原统一华夏。
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发下的百姓十不存一,无数的土地被荒芜。
虽然他们统一华夏之后,对这里进行了移民。
可每当国家即将灭亡之时,这里就又有百姓进行了叛乱。
而且由于黄河的特殊性,也让这里灾害不断。
每当天灾人祸之时,这里也会因为吃不好饭而叛乱。
他们也曾想过如何治理黄河,让这里不再发生天灾人祸,可是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各个朝代的皇帝期望在天幕上看到后世是如何治理黄河的,也好,让他们在这个时代驯服黄河,不至于每当灾难出现之后黄河改道,导致这个地方叛乱不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