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时不我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移明皇帝最新章节!
一夜过去。
百姓还没什么感觉,权贵却感受到天变了。
寅时三刻,晨钟响起,皇城门打开。
上值的官员先进,身后跟着不少穿便装的人。
他们神情紧张,甚至不敢旁视,守卫查询,他们皆答去武英殿。
内务府和廉政公署,安排在那办公。
宫中早有安排,去武英殿办事的,沿途都有守卫,因此也没加阻扰。
阮大铖意气风发,一路往午门走,还笑呵呵瞧着,往文渊阁去的阁臣们。
小人得志!
阁臣们内心非常不耻,但又很郁闷,这个被东林党逼得连官都不敢做的小人,现在却是正一品的上书房大臣,比阁臣的级别都要高。
由于步子迈得太快,再加上对陕北形势的担忧,朱慈炫今日召集一干重臣,在乾清宫书房商议要事。
除了四位上书房大臣,还有孙传庭、茅元仪,和在京的内臣。
重臣各自入座,照例用完早餐,议事方开始。
朱慈炫先开口:“计划不如变化快,原本尚有月余,才开始漕运改革和北方盐政变革,事赶事,被提前出炉。加上陕北的事,今日主要议议这三件事。”
第二个开口的仍是袁可立:“陛下,目前人才短缺,物资准备不足,漕运改革步子不宜迈得太大。以臣之见,还是先控制运河,然后再延伸到长江流域,步步为营方妥当。”
“臣也认为宜稳不宜急。”孙承宗附和。
漕运改革,不仅仅关系到本身,还影响粮食管控,以及田赋银改粮的变革。
并最终会影响到陕西移民。
陕西那摊事,始终搁在朱慈炫心头,每当空闲下来,就会为此忧心。
所以,他做事未免有些急切。
没有回应袁、孙两人,朱慈炫看眼褚宪章和孙传庭,问:“你俩怎么看?”
他们俩昨晚商量过。
两人对视一眼,褚宪章先回道:“陛下,要是人手充足的话,在开春之前,卫队招募和家属编组皆能完成,不会影响漕运。”
“人手不足?”
“是的,陛下。”褚宪章苦笑道,“内务府这摊子太大,一时半会抽不出太多人手。”
朱慈炫眉头微皱,想了想,说:“近些天捕人抄家,内操军中表现好的,可先吸收进来。”
高宇顺接口道:“陛下吩咐后,臣已着人关注,目前也只提拔百余人,远不能满足内务府的需要。”
点点头,朱慈炫望向张国元,问:“张伴伴,宫内能抽出人手吗?”
张国元也是苦笑:“陛下,宫中正在调查贪腐,抽得出的人手也不会太多。反腐完成后,大多需安排相应位置上,贡献不了多少人。”
“陛下,臣与褚公公商量过,内侍只能保证到钞关,漕运公司还是得多提拔卫队家属。”孙传庭接口道。
目前,文官不太可信,对朱慈炫来说,最可信的还是内侍。
他要求,漕运公司和北方盐业公司,重要岗位皆由内侍担任,这无形中会带来人手的不足。
思考一番,他对高时明说:“高伴伴,赦免勋贵商铺里的掌柜和伙计,让他们为我所用,这样内务府便可抽出更多人手。”
高时明领旨。
褚宪章苦笑道:“陛下,这事臣正想跟你提,但我是为北方盐业公司准备的。”
“褚伴伴,盐业公司先保证长芦盐场生产,而后再扩建,人手就从陕北招募的卫队家属解决。至于组建盐业分公司,可先在北直隶辅开,其余行省启用私盐贩子的出货渠道。”
“陛下,如此的话,基本可保证漕运公司需要。”褚宪章回道。
内臣就是这点好,只要皇帝提出要求,他们绝不会推三阻四,会想办法解决。
人手的问题解决了,袁可立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陛下,一口吃不成胖子。臣以为,至少一年内还是维稳为好。”
“是啊,陛下。把运河控制好,明年钞关收入会大增,漕粮也能大幅节约,如此才可接收更多移民。”
孙承宗本身就保守,对袁可立的维稳万分赞成。
但朱慈炫却不认同:“两位卿家,不管如何,马鞍山铁矿和钢铁厂,明年必须开工建设,因为这事关军队家属安置,也事关陕西移民安置。”
军队家属安置在钢铁厂,移民只能先安排开矿。
“陛下,采矿业人才,臣正在洽谈,估计没什么问题。但钢铁厂的话,还得天津卫方面解决。”
招募人才的事,本是高宇顺在做,只是接受了抄家事务,有点耽搁下来。
对此,朱慈炫表示同意。
而袁可立即刻劝道:“陛下,这两年就做这三件事吧。”
“是啊,人才培养需要时间,物资准备同样如此。变革宜稳,切不可冒进。”孙承宗跟着劝道。
想了想,朱慈炫深以为然,叹息道:“的确是朕太过躁切。”
“陛下圣明。”
众臣接口就是称颂。
“众卿,如此的话,陕北怎么办?”
总体方针确定下来,朱慈炫又操心起陕北,那里已是个火药桶,一点即会爆。
袁可立皱着眉头问:“陛下,陕北干旱,真有如此严重吗?”
“大明官员的德性,袁卿又不是不知道,小灾他们会夸大其词,大灾反而要瞒报。造反的话,只有镇压不下去,才会向朝廷求援。”
朱慈炫非常气愤,因为他知道历史上,陕北王二今年就造反,明年造反规模会更大。
所以他才会急着移民,减少陕北流民,并尽可能快地把造反苗头压下去。
但这事不好明说啊。
孙承宗建议道:“陛下,要不派人去实地调查。”
“时不我待!”朱慈炫摇头否决,此事他要乾纲独断,“王承恩,把那三道圣旨,送往司礼监和内阁,着他们即刻签发,以八百里加急送往陕西。”
第一道圣旨是免除陕西二十年所有赋税,并责令陕西官府会同皇室、士绅及巨商,进行赈灾和生产自救。
第二道圣旨是迁徙陕西没有营生的皇族,来京由皇家安置,沿途由官府护送。
第三道旨是任命洪承畴为延绥巡抚,按卫队招募标准,在陕北招募两万卫队,连家属送到京城。并且整顿军队,准备平叛。
这三道圣旨,事先已通报过,书房内人人清楚,只是没有朱慈炫这么迫切。
王承恩领旨离去。
一夜过去。
百姓还没什么感觉,权贵却感受到天变了。
寅时三刻,晨钟响起,皇城门打开。
上值的官员先进,身后跟着不少穿便装的人。
他们神情紧张,甚至不敢旁视,守卫查询,他们皆答去武英殿。
内务府和廉政公署,安排在那办公。
宫中早有安排,去武英殿办事的,沿途都有守卫,因此也没加阻扰。
阮大铖意气风发,一路往午门走,还笑呵呵瞧着,往文渊阁去的阁臣们。
小人得志!
阁臣们内心非常不耻,但又很郁闷,这个被东林党逼得连官都不敢做的小人,现在却是正一品的上书房大臣,比阁臣的级别都要高。
由于步子迈得太快,再加上对陕北形势的担忧,朱慈炫今日召集一干重臣,在乾清宫书房商议要事。
除了四位上书房大臣,还有孙传庭、茅元仪,和在京的内臣。
重臣各自入座,照例用完早餐,议事方开始。
朱慈炫先开口:“计划不如变化快,原本尚有月余,才开始漕运改革和北方盐政变革,事赶事,被提前出炉。加上陕北的事,今日主要议议这三件事。”
第二个开口的仍是袁可立:“陛下,目前人才短缺,物资准备不足,漕运改革步子不宜迈得太大。以臣之见,还是先控制运河,然后再延伸到长江流域,步步为营方妥当。”
“臣也认为宜稳不宜急。”孙承宗附和。
漕运改革,不仅仅关系到本身,还影响粮食管控,以及田赋银改粮的变革。
并最终会影响到陕西移民。
陕西那摊事,始终搁在朱慈炫心头,每当空闲下来,就会为此忧心。
所以,他做事未免有些急切。
没有回应袁、孙两人,朱慈炫看眼褚宪章和孙传庭,问:“你俩怎么看?”
他们俩昨晚商量过。
两人对视一眼,褚宪章先回道:“陛下,要是人手充足的话,在开春之前,卫队招募和家属编组皆能完成,不会影响漕运。”
“人手不足?”
“是的,陛下。”褚宪章苦笑道,“内务府这摊子太大,一时半会抽不出太多人手。”
朱慈炫眉头微皱,想了想,说:“近些天捕人抄家,内操军中表现好的,可先吸收进来。”
高宇顺接口道:“陛下吩咐后,臣已着人关注,目前也只提拔百余人,远不能满足内务府的需要。”
点点头,朱慈炫望向张国元,问:“张伴伴,宫内能抽出人手吗?”
张国元也是苦笑:“陛下,宫中正在调查贪腐,抽得出的人手也不会太多。反腐完成后,大多需安排相应位置上,贡献不了多少人。”
“陛下,臣与褚公公商量过,内侍只能保证到钞关,漕运公司还是得多提拔卫队家属。”孙传庭接口道。
目前,文官不太可信,对朱慈炫来说,最可信的还是内侍。
他要求,漕运公司和北方盐业公司,重要岗位皆由内侍担任,这无形中会带来人手的不足。
思考一番,他对高时明说:“高伴伴,赦免勋贵商铺里的掌柜和伙计,让他们为我所用,这样内务府便可抽出更多人手。”
高时明领旨。
褚宪章苦笑道:“陛下,这事臣正想跟你提,但我是为北方盐业公司准备的。”
“褚伴伴,盐业公司先保证长芦盐场生产,而后再扩建,人手就从陕北招募的卫队家属解决。至于组建盐业分公司,可先在北直隶辅开,其余行省启用私盐贩子的出货渠道。”
“陛下,如此的话,基本可保证漕运公司需要。”褚宪章回道。
内臣就是这点好,只要皇帝提出要求,他们绝不会推三阻四,会想办法解决。
人手的问题解决了,袁可立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陛下,一口吃不成胖子。臣以为,至少一年内还是维稳为好。”
“是啊,陛下。把运河控制好,明年钞关收入会大增,漕粮也能大幅节约,如此才可接收更多移民。”
孙承宗本身就保守,对袁可立的维稳万分赞成。
但朱慈炫却不认同:“两位卿家,不管如何,马鞍山铁矿和钢铁厂,明年必须开工建设,因为这事关军队家属安置,也事关陕西移民安置。”
军队家属安置在钢铁厂,移民只能先安排开矿。
“陛下,采矿业人才,臣正在洽谈,估计没什么问题。但钢铁厂的话,还得天津卫方面解决。”
招募人才的事,本是高宇顺在做,只是接受了抄家事务,有点耽搁下来。
对此,朱慈炫表示同意。
而袁可立即刻劝道:“陛下,这两年就做这三件事吧。”
“是啊,人才培养需要时间,物资准备同样如此。变革宜稳,切不可冒进。”孙承宗跟着劝道。
想了想,朱慈炫深以为然,叹息道:“的确是朕太过躁切。”
“陛下圣明。”
众臣接口就是称颂。
“众卿,如此的话,陕北怎么办?”
总体方针确定下来,朱慈炫又操心起陕北,那里已是个火药桶,一点即会爆。
袁可立皱着眉头问:“陛下,陕北干旱,真有如此严重吗?”
“大明官员的德性,袁卿又不是不知道,小灾他们会夸大其词,大灾反而要瞒报。造反的话,只有镇压不下去,才会向朝廷求援。”
朱慈炫非常气愤,因为他知道历史上,陕北王二今年就造反,明年造反规模会更大。
所以他才会急着移民,减少陕北流民,并尽可能快地把造反苗头压下去。
但这事不好明说啊。
孙承宗建议道:“陛下,要不派人去实地调查。”
“时不我待!”朱慈炫摇头否决,此事他要乾纲独断,“王承恩,把那三道圣旨,送往司礼监和内阁,着他们即刻签发,以八百里加急送往陕西。”
第一道圣旨是免除陕西二十年所有赋税,并责令陕西官府会同皇室、士绅及巨商,进行赈灾和生产自救。
第二道圣旨是迁徙陕西没有营生的皇族,来京由皇家安置,沿途由官府护送。
第三道旨是任命洪承畴为延绥巡抚,按卫队招募标准,在陕北招募两万卫队,连家属送到京城。并且整顿军队,准备平叛。
这三道圣旨,事先已通报过,书房内人人清楚,只是没有朱慈炫这么迫切。
王承恩领旨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