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穿越古代: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 第57章 四叔成亲
第57章 四叔成亲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穿越古代: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最新章节!
碧月来到这里快五年了,四叔去年秋季考中举人,这十里八村也出名了,来提亲的也更多了,镇上几家富户还有县城都有媒人来打听。
朱山长看到这么优秀的弟子,就对他说:“你已中举,又是解元,已经过了弱冠之年,可以议亲了,不知可有中意之人。”
“学生没有。”
“那我为你寻一门好亲事,你可愿意。”
“学生在这里谢过老师,劳烦老师操心了。”
“我有一侄女,今年17岁,是我大哥的孙女,当年大哥去世,小侄子才两岁,大嫂独自把他扶养长大,从小由我亲自教导,如亲子一般,后来成亲生下两女一子,这次说亲的是小女儿,不过之前定过一门亲,在她14岁时,那未婚夫坠马而亡,所以拖到至今未嫁,你可愿意?”
“学生愿意,谢谢老师。”
“哈哈哈……!好,好,我小侄女知书达礼,长的也花容月貌,与你也挺般配,我一会修书一封告知此事。”
过了十来天,京城来信,同意了这门婚事。
四叔回来把此事告诉父母兄长,大家又欢喜又担忧,欢喜是清辉找了一个高门媳妇,担忧是怕这媳妇不好相处,看不起乡下人。
差几天就三月中旬,庭松今年去考秀才,爷爷奶奶和父亲及碧月、庭松五人同镖局去了府城。
在府城庭松考完试,一家人来到县城宅子里,四叔说:“京城朱家来人了,是来定亲的。”
奶奶和爷爷及父亲都惊了一下,看来朱家也重视这个婚事。
第二天大家都穿上新衣服,整理好衣冠,提上礼物,就去了朱府,走在门口,几人下了马车,有下人牵着马去了马棚,一位管家模样的人带着往里走。
朱家宅子是三进的大院子,走进去绿树成荫,景致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如诗如画,院落四周用高耸的砖墙围起,墙面饰有精美的雕刻。气派非凡,彰显主人的尊贵地位。
进了二门,朱山长和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迎接他们进去。
几人来到大厅坐定后,仆人马上给客人倒上茶水。
朱山长首先开口介绍到,“这是我大侄子朱顺昌,是定亲女儿的父亲。”
朱顺昌马上起身对陈峰夫妻俩行礼说:“见过两位亲家。”
“好,好,太客气了,同礼。”
爷爷不知道说什么,有些局促,两人又坐下。
朱山长说:“自上次清辉拜师宴后,几年了,今日才又与两位见面,想不到如今马上是一家人了,真是缘分。”
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位中年美妇人,妇人显得很年轻,像三十出头,穿得十分体面,后面跟着一年轻漂亮的小姐,穿一身水蓝色衣裙,身材不胖不瘦,个子有1.68米,头插珠花,右边别着一支金钗,简单而不失华美。
碧月看见她,觉得和四叔挺相配的,女子从里面走出来清辉就看了人家小姐几眼,然后才看向别处,碧月看那小姐也看了四叔几眼。
小姐坐在母亲身边,身后站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嬷嬷和一个十几岁丫鬟。
朱山长说:“今天正式见面,并商谈婚事,这婚事在乡下办一场,我认为在京城再办一场,你们认为可好。”
大家都同意,又聊了一会,陈家人在朱山长和朱顺昌的带领下逛了大院子,碧月走在后面悄悄问四叔,对女孩感觉如何,四叔点头说挺好的。看来是看上了,不知道性格脾气怎么样。
那边小姐的母亲也在问:“女儿,你觉得陈公子怎么样?”
“挺好的呀。”
“如果不是郑博文死了,你也不会落在这农家子身上,听说他大哥是九品农官,这算什么官呀,你父亲可是五品光禄寺少卿,这是你三爷爷定的,你如今想找一门好亲事也不易,哎!”
嬷嬷想了一会才开口说:“夫人,我看这家人都是明事理的,门户低些就不会欺负咱小姐了,那陈公子是今年的解元,一表人材,以后定会前途无量。”
“嬷嬷这话不错,就这样吧,只希望女儿日子以后过的好,我也放心了。”
中午开了两桌,男女各一桌,朱心慧主动给爷奶夹菜,碧月看这小姐还是挺懂事的。
因为五月初朱山长就要带清辉回京城,所以婚事要提前办,四月底之前在乡下办好。现在三月二十三号了,只有一个多月,虽然怱忙,简单一些也没什么?女方家也表示同意。
一家人回去后准备上门提亲的事情,忙忙碌碌,碧月和四叔的生日都是简单吃了一顿饭完事。
碧月在系统下单了一套玻璃杯,四大一小的那种,还有一面镜子,长40厘米,宽30厘米,送给四叔的新婚礼物,四叔看到这仙界的东西,爱不释手,看到镜子,知道这是送给未婚妻的,谢谢她想的这么周到,真是贴心的小棉袄。
四月二十六是好日子,这天四叔成亲,头天晚上家里就派了村里的迎亲队伍,牛车和骡车及马车共十来辆。
接亲的人就在县城房子里等明早接亲,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朱家接人,然后十点多新娘就接回村里来了,拜了天地,进了洞房。
全村老少都来喝喜酒,镇长和县太爷都来了,有那些不认识的富绅也带着礼品,不请自来,附近几个村的村长,还有一面之缘的都来了。
热闹非凡,四叔的房间也重新整理,因房间不大,放几个箱子就满了,只能又找一间空房来装女方的嫁妆,在农村人眼里58台嫁妆就已经很多了。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新婚第二天新媳妇给公婆上茶。爷爷奶奶端坐在上面,两位哥哥嫂子站在两边,小孩子们或站或坐。
新妇敬了茶,开口了叫爹娘,又拿出礼物分给在座的亲人。然后叫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孩子们也亲热的叫着四婶。
爷爷奶奶给了两人大红包,老大和老二也给了红包,两位嫂子送给四弟妹一些亲手做的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中午一起吃饭,明天新婚夫妇准备要回县里了。
碧月来到这里快五年了,四叔去年秋季考中举人,这十里八村也出名了,来提亲的也更多了,镇上几家富户还有县城都有媒人来打听。
朱山长看到这么优秀的弟子,就对他说:“你已中举,又是解元,已经过了弱冠之年,可以议亲了,不知可有中意之人。”
“学生没有。”
“那我为你寻一门好亲事,你可愿意。”
“学生在这里谢过老师,劳烦老师操心了。”
“我有一侄女,今年17岁,是我大哥的孙女,当年大哥去世,小侄子才两岁,大嫂独自把他扶养长大,从小由我亲自教导,如亲子一般,后来成亲生下两女一子,这次说亲的是小女儿,不过之前定过一门亲,在她14岁时,那未婚夫坠马而亡,所以拖到至今未嫁,你可愿意?”
“学生愿意,谢谢老师。”
“哈哈哈……!好,好,我小侄女知书达礼,长的也花容月貌,与你也挺般配,我一会修书一封告知此事。”
过了十来天,京城来信,同意了这门婚事。
四叔回来把此事告诉父母兄长,大家又欢喜又担忧,欢喜是清辉找了一个高门媳妇,担忧是怕这媳妇不好相处,看不起乡下人。
差几天就三月中旬,庭松今年去考秀才,爷爷奶奶和父亲及碧月、庭松五人同镖局去了府城。
在府城庭松考完试,一家人来到县城宅子里,四叔说:“京城朱家来人了,是来定亲的。”
奶奶和爷爷及父亲都惊了一下,看来朱家也重视这个婚事。
第二天大家都穿上新衣服,整理好衣冠,提上礼物,就去了朱府,走在门口,几人下了马车,有下人牵着马去了马棚,一位管家模样的人带着往里走。
朱家宅子是三进的大院子,走进去绿树成荫,景致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如诗如画,院落四周用高耸的砖墙围起,墙面饰有精美的雕刻。气派非凡,彰显主人的尊贵地位。
进了二门,朱山长和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迎接他们进去。
几人来到大厅坐定后,仆人马上给客人倒上茶水。
朱山长首先开口介绍到,“这是我大侄子朱顺昌,是定亲女儿的父亲。”
朱顺昌马上起身对陈峰夫妻俩行礼说:“见过两位亲家。”
“好,好,太客气了,同礼。”
爷爷不知道说什么,有些局促,两人又坐下。
朱山长说:“自上次清辉拜师宴后,几年了,今日才又与两位见面,想不到如今马上是一家人了,真是缘分。”
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位中年美妇人,妇人显得很年轻,像三十出头,穿得十分体面,后面跟着一年轻漂亮的小姐,穿一身水蓝色衣裙,身材不胖不瘦,个子有1.68米,头插珠花,右边别着一支金钗,简单而不失华美。
碧月看见她,觉得和四叔挺相配的,女子从里面走出来清辉就看了人家小姐几眼,然后才看向别处,碧月看那小姐也看了四叔几眼。
小姐坐在母亲身边,身后站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嬷嬷和一个十几岁丫鬟。
朱山长说:“今天正式见面,并商谈婚事,这婚事在乡下办一场,我认为在京城再办一场,你们认为可好。”
大家都同意,又聊了一会,陈家人在朱山长和朱顺昌的带领下逛了大院子,碧月走在后面悄悄问四叔,对女孩感觉如何,四叔点头说挺好的。看来是看上了,不知道性格脾气怎么样。
那边小姐的母亲也在问:“女儿,你觉得陈公子怎么样?”
“挺好的呀。”
“如果不是郑博文死了,你也不会落在这农家子身上,听说他大哥是九品农官,这算什么官呀,你父亲可是五品光禄寺少卿,这是你三爷爷定的,你如今想找一门好亲事也不易,哎!”
嬷嬷想了一会才开口说:“夫人,我看这家人都是明事理的,门户低些就不会欺负咱小姐了,那陈公子是今年的解元,一表人材,以后定会前途无量。”
“嬷嬷这话不错,就这样吧,只希望女儿日子以后过的好,我也放心了。”
中午开了两桌,男女各一桌,朱心慧主动给爷奶夹菜,碧月看这小姐还是挺懂事的。
因为五月初朱山长就要带清辉回京城,所以婚事要提前办,四月底之前在乡下办好。现在三月二十三号了,只有一个多月,虽然怱忙,简单一些也没什么?女方家也表示同意。
一家人回去后准备上门提亲的事情,忙忙碌碌,碧月和四叔的生日都是简单吃了一顿饭完事。
碧月在系统下单了一套玻璃杯,四大一小的那种,还有一面镜子,长40厘米,宽30厘米,送给四叔的新婚礼物,四叔看到这仙界的东西,爱不释手,看到镜子,知道这是送给未婚妻的,谢谢她想的这么周到,真是贴心的小棉袄。
四月二十六是好日子,这天四叔成亲,头天晚上家里就派了村里的迎亲队伍,牛车和骡车及马车共十来辆。
接亲的人就在县城房子里等明早接亲,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朱家接人,然后十点多新娘就接回村里来了,拜了天地,进了洞房。
全村老少都来喝喜酒,镇长和县太爷都来了,有那些不认识的富绅也带着礼品,不请自来,附近几个村的村长,还有一面之缘的都来了。
热闹非凡,四叔的房间也重新整理,因房间不大,放几个箱子就满了,只能又找一间空房来装女方的嫁妆,在农村人眼里58台嫁妆就已经很多了。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新婚第二天新媳妇给公婆上茶。爷爷奶奶端坐在上面,两位哥哥嫂子站在两边,小孩子们或站或坐。
新妇敬了茶,开口了叫爹娘,又拿出礼物分给在座的亲人。然后叫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孩子们也亲热的叫着四婶。
爷爷奶奶给了两人大红包,老大和老二也给了红包,两位嫂子送给四弟妹一些亲手做的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中午一起吃饭,明天新婚夫妇准备要回县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