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毕业论文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我的因果模拟器最新章节!
把装馒头的盘子放在一边,他重新打开文档,在上面敲下了‘毕业论文:隐藏在尘埃中的地宫通道’
始皇陵,由于兵马俑的发现,这应该算是历史系一个最常见的论文课题了,也是最难写的一个论文题材。
毕竟,珠玉在前,无论是引申其历史意义、亦或是论数据的考古研究工作,所有你能想到有关它的一切,都已经被无数的历史系专家、学者们给写烂了。
历史系的学生们写有关始皇陵的论文时,几乎也都是在网上去抄这些专家的思路,反正这些思路基本都很统一,都是实实在在从兵马俑的研究中得出来的数据信息,我只是借鉴数据而已,谁能说我是抄的?
可唯独有一个题材,没哪个学生敢轻易去抄,那就是有关地宫。
毕竟这玩意儿它深埋在地底,为了保护文物,早在上世纪,政府就已经禁止挖掘,除了用一些现代的科技探测手段来大体复原概貌,其他的一切都只能靠专家学者们去想象。
因此这类论文,往往都带有专家学者们旗帜特点鲜明的个人认知,几种主要论点也都广为人知,那是学生们根本就无法抄袭的。
可林书航要写的,就是这个。
他很清楚的记得,他那位闻名全国的历史学导师,在不久前刚写过一篇有关‘始皇陵地宫入口通道’的论文。
在Z国历史上,帝王墓穴的通道一般都是东南西北横贯的四条,可唯独始皇陵,即便借助了各种科学仪器来探测,也只找到了东西两条通道。
这通道到底是真存在,只是人们没有找到?还是说始皇陵不同于别的帝王墓,当真只有两条通道?
在那些研究始皇陵的专家学者中,这一直都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
而他那位导师在带着专业团队考察了大约两三年后,即便借助了最先进的仪器,也没有探测出南北通道来。
导师相信科学,于是前不久才写下了那篇在历史论坛上被广泛追捧的论文——论始皇陵地宫只有两条入口的真实性与必然性。
他先详细介绍了使用的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并说明整个专业团队花了足足两年时间,细细探查了骊山南北方向的每一寸土地,却仍旧是没有发现任何通道的存在。
而且,他是已经探查到了地下二十米左右,结果却只发现了夯实的土层,要知道,已经被发现的东西两条通道,距离地面也不过只有十米左右深而已。
所以,南北通道是并不存在的。
四条通道的帝王墓葬规则,主要是为了体现天子帝王通达四方、威德四海,这是在封建皇权的威严性形成之后,受传统思维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但始皇陵作为Z国第一帝王墓,始皇作为Z国第一位皇帝,这些规则还没有完善和建立起来是很正常的事儿,所以只使用了两条通道的规制,而所谓的南北两条始皇陵通道,不过只是人们的臆想罢了。
坦白说,这篇论文的立意是站得住脚的,两年的实地勘查、最精密的科学仪器,包括林书航那位导师本身在Z国历史界的地位,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值得人信赖。
林书航曾经也对此深信不疑,但现在……
是的,游戏只是游戏,林书航并不相信它就是真实的历史,但却启发了他的想象。
导师只是探查到了地下二十米而已,如果南北通道是埋在三十米、甚至更深的地方呢?
毕竟,始皇陵地宫确实是存在于深陷三十米以上的地底之下,而已经发现的东西两条通道却只在地下十米左右的位置处,那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进入地宫去修建它的?
这些问题在历史界当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回答,各种专家学者们穷尽想象,什么天宫地宫连为一体,本身就是一个大坑;什么始皇陵内部有阶梯分部等等。
但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有瑕疵和站不住脚的地方。
反倒是这其实看起来最简单的答案——有更深入地底的通道,却因为没有找到,而且认为古代工匠无法修建那样深入的道路,而被人们选择性的忽视了。
是的,以骊山皇陵的地形,以及皇陵表面封土的大小来看,如果真有藏在三十米以下的南北通道,那其通道坡度恐怕得有七八十度,可如果通道口是修建在很远的外面呢?那就可以把坡度放缓,也是秦时的工匠们完全能做到的事儿。
说不定真正的始皇陵,其实远比现在人们所知的骊山范围大得多……
————
这应该是自己在NK大学的最后一篇历史论文了,不用想着导师的喜好,不用想着行文的规范,不用想着一切条条框框。
回忆着游戏里的所见所闻,林书航的想象力正在无限的延展,他要将自己对历史的热情,全都注入这篇最后的论文之中!
哗啦啦的一大篇,林书航从未感觉如此下笔如神过,可等写完也都已经是中午十二点。
回过头去查看了一遍,又心血来潮的在里面添加了一些东西,诸如对始皇陵工匠的工作状态、手艺技巧等等。
加加改改直到下午两点过,最后才将这毕业论文发送到了导师邮箱。
点击发送时,林书航稍稍迟疑了半秒。
毕竟,导师刚说只有两条通道,自己却非要说是四条,这似乎有点和导师唱反调的意思,好像不太礼貌。
可回头一想导师的性格,林书航就笑了起来。
大概会一边给自己通过,一边打电话来把自己骂个狗血淋头吧。
骂就骂吧,选择了毕业而不读研,那自己就算写一篇大拍导师马屁的论文,也照样会被骂个狗血淋头的。
而现在这个,至少是自己此时此刻真实的所思所想,是他真正想写的东西,也是这么多年所学的总结。
发完论文,有种仿佛已经和大学生活告了别的感觉。
有些不舍,但也有些如释重负,毕竟不用再在旁边看着父母辛苦操劳这个家,而自己却什么忙都帮不上了,这让林书航突然感觉一阵轻松。
一晚上熬夜玩儿游戏,又写了一上午论文,现在心态放松了下来,林书航只感觉一阵阵倦意来袭。
关了电脑上了闯,拉过被子沉沉睡去。
把装馒头的盘子放在一边,他重新打开文档,在上面敲下了‘毕业论文:隐藏在尘埃中的地宫通道’
始皇陵,由于兵马俑的发现,这应该算是历史系一个最常见的论文课题了,也是最难写的一个论文题材。
毕竟,珠玉在前,无论是引申其历史意义、亦或是论数据的考古研究工作,所有你能想到有关它的一切,都已经被无数的历史系专家、学者们给写烂了。
历史系的学生们写有关始皇陵的论文时,几乎也都是在网上去抄这些专家的思路,反正这些思路基本都很统一,都是实实在在从兵马俑的研究中得出来的数据信息,我只是借鉴数据而已,谁能说我是抄的?
可唯独有一个题材,没哪个学生敢轻易去抄,那就是有关地宫。
毕竟这玩意儿它深埋在地底,为了保护文物,早在上世纪,政府就已经禁止挖掘,除了用一些现代的科技探测手段来大体复原概貌,其他的一切都只能靠专家学者们去想象。
因此这类论文,往往都带有专家学者们旗帜特点鲜明的个人认知,几种主要论点也都广为人知,那是学生们根本就无法抄袭的。
可林书航要写的,就是这个。
他很清楚的记得,他那位闻名全国的历史学导师,在不久前刚写过一篇有关‘始皇陵地宫入口通道’的论文。
在Z国历史上,帝王墓穴的通道一般都是东南西北横贯的四条,可唯独始皇陵,即便借助了各种科学仪器来探测,也只找到了东西两条通道。
这通道到底是真存在,只是人们没有找到?还是说始皇陵不同于别的帝王墓,当真只有两条通道?
在那些研究始皇陵的专家学者中,这一直都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
而他那位导师在带着专业团队考察了大约两三年后,即便借助了最先进的仪器,也没有探测出南北通道来。
导师相信科学,于是前不久才写下了那篇在历史论坛上被广泛追捧的论文——论始皇陵地宫只有两条入口的真实性与必然性。
他先详细介绍了使用的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并说明整个专业团队花了足足两年时间,细细探查了骊山南北方向的每一寸土地,却仍旧是没有发现任何通道的存在。
而且,他是已经探查到了地下二十米左右,结果却只发现了夯实的土层,要知道,已经被发现的东西两条通道,距离地面也不过只有十米左右深而已。
所以,南北通道是并不存在的。
四条通道的帝王墓葬规则,主要是为了体现天子帝王通达四方、威德四海,这是在封建皇权的威严性形成之后,受传统思维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但始皇陵作为Z国第一帝王墓,始皇作为Z国第一位皇帝,这些规则还没有完善和建立起来是很正常的事儿,所以只使用了两条通道的规制,而所谓的南北两条始皇陵通道,不过只是人们的臆想罢了。
坦白说,这篇论文的立意是站得住脚的,两年的实地勘查、最精密的科学仪器,包括林书航那位导师本身在Z国历史界的地位,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值得人信赖。
林书航曾经也对此深信不疑,但现在……
是的,游戏只是游戏,林书航并不相信它就是真实的历史,但却启发了他的想象。
导师只是探查到了地下二十米而已,如果南北通道是埋在三十米、甚至更深的地方呢?
毕竟,始皇陵地宫确实是存在于深陷三十米以上的地底之下,而已经发现的东西两条通道却只在地下十米左右的位置处,那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进入地宫去修建它的?
这些问题在历史界当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回答,各种专家学者们穷尽想象,什么天宫地宫连为一体,本身就是一个大坑;什么始皇陵内部有阶梯分部等等。
但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有瑕疵和站不住脚的地方。
反倒是这其实看起来最简单的答案——有更深入地底的通道,却因为没有找到,而且认为古代工匠无法修建那样深入的道路,而被人们选择性的忽视了。
是的,以骊山皇陵的地形,以及皇陵表面封土的大小来看,如果真有藏在三十米以下的南北通道,那其通道坡度恐怕得有七八十度,可如果通道口是修建在很远的外面呢?那就可以把坡度放缓,也是秦时的工匠们完全能做到的事儿。
说不定真正的始皇陵,其实远比现在人们所知的骊山范围大得多……
————
这应该是自己在NK大学的最后一篇历史论文了,不用想着导师的喜好,不用想着行文的规范,不用想着一切条条框框。
回忆着游戏里的所见所闻,林书航的想象力正在无限的延展,他要将自己对历史的热情,全都注入这篇最后的论文之中!
哗啦啦的一大篇,林书航从未感觉如此下笔如神过,可等写完也都已经是中午十二点。
回过头去查看了一遍,又心血来潮的在里面添加了一些东西,诸如对始皇陵工匠的工作状态、手艺技巧等等。
加加改改直到下午两点过,最后才将这毕业论文发送到了导师邮箱。
点击发送时,林书航稍稍迟疑了半秒。
毕竟,导师刚说只有两条通道,自己却非要说是四条,这似乎有点和导师唱反调的意思,好像不太礼貌。
可回头一想导师的性格,林书航就笑了起来。
大概会一边给自己通过,一边打电话来把自己骂个狗血淋头吧。
骂就骂吧,选择了毕业而不读研,那自己就算写一篇大拍导师马屁的论文,也照样会被骂个狗血淋头的。
而现在这个,至少是自己此时此刻真实的所思所想,是他真正想写的东西,也是这么多年所学的总结。
发完论文,有种仿佛已经和大学生活告了别的感觉。
有些不舍,但也有些如释重负,毕竟不用再在旁边看着父母辛苦操劳这个家,而自己却什么忙都帮不上了,这让林书航突然感觉一阵轻松。
一晚上熬夜玩儿游戏,又写了一上午论文,现在心态放松了下来,林书航只感觉一阵阵倦意来袭。
关了电脑上了闯,拉过被子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