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 突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天地烈风最新章节!
李天昊的大获全胜对于阿鲁巴尼亚而言则是天大的噩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八万大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两员大将一个战死一个被俘,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更关键的一点是原本用于拱卫都城巴士拉底的主力几乎在这场战役中消耗殆尽,如今可以用来防守巴士拉底城的兵力只有不到三万人。
人们在惊恐之余,自然而然的把失败的责任归结到了负责巴士拉底城防御作战的总指挥卜波斯身上——如果不是卜波斯指挥失误,调度无方,何至于遭受如此大败?在这群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就是宰相比留乌尔达斯,他暗中煽动民众闹事,同时也推动自己的党羽向国王陛下进言要求把卜波斯撤职查办。
可惜他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得到国王迪卡尔二世的回应,理由也十分简单,当初驳回卜波斯重新启用阿德勒姆的人正是国王本人,而卜波斯认为除了阿德勒姆以外无人能在野战中挡住李天昊。事实也正证明了阿德勒姆的预料不错,李天昊压根儿就没有进攻巴士拉底的企图,而是一直在周边打转,如果不是派出去的两支部队都被轻易击败的话,原本是可以制止帕尔契军的企图的,事到如今迪卡尔的确没有什么脸面来责怪卜波斯。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苏拉暗中的运动所致。作为苏拉一党的重要棋子,卜波斯的去留将直接关系到权力天平往哪边倾斜,为此苏拉也是不遗余力地要保住卜波斯的位置。两边暗中博弈的结果是迪卡尔二世最终决定对于卜波斯只是予以训斥,并没有剥夺他的指挥权。
迪卡尔这么做当然不光是为了平衡两派的权力天平,更关键的是他现在还需要卜波斯的指挥能力来拱卫都城,如果这时候把他撤换掉,那么整个阿鲁巴尼亚唯一可以替换卜波斯职位并且还有余裕的人就只剩下赋闲的阿德勒姆了。
可以算是替迪卡尔背了黑锅的卜波斯表面上虽然没有任何怨言,但是他还是希望迪卡尔二世能够重新启用阿德勒姆来挽救危局,这一点让迪卡尔二世非常恼怒,却又不能太过发作。毕竟眼下最大的危机是城外的李天昊的部队,至于其他的内部斗争则可以稍后再议,因此迪卡尔只能以远水难救近火作为借口,希望卜波斯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来力挽狂澜,拯救巴士拉底。
其实卜波斯对于守住巴士拉底倒是没什么担心,毕竟李天昊的兵力也不过四万人,想要攻克巴士拉底是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头痛的是白白丢掉的数万军队和巴士拉底城周边地区百姓对国王的信心。
事情的转机很快就到来了,第一个转机就是被李天昊俘虏的两万多士兵居然毫发无伤的回来了。这对于卜波斯而言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迪卡尔二世对此的反应却是禁止这些士兵入城!
从迪卡尔的角度来想这件事情很简单,这两万多人既然是被帕尔契给放回来的,那么里面不知道混了多少个奸细。一旦放进城来,他们就会趁机打开城门放帕尔契军队进来,到时候王都就沦陷,这正是对李天昊最为有利的局面。把这两万人关在城门之外,如果帕尔契军真的杀过来至少他们还能成为巴士拉底的第一道屏障。
从这一刻起,卜波斯对于迪卡尔二世的忠诚发生了改变。他意识到自己的国王已经不再是当初效忠的对象了,国王的双眼已经被蒙蔽,他的思维开始走向了一个畸形的角落——迪卡尔根本不曾考虑过这两万多名士兵的感受,他们在历经了投降被俘的屈辱以后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都城,却被自己人拒之门外,这些人没有武器,粮食,甚至连水都极度匮乏,可是他们的国王竟然期待在没有任何安抚的条件下让他们继续作为都城的肉盾!卜波斯甚至庆幸帕尔契军解除了这些士兵的武装,否则他真不敢想象究竟会是帕尔契人还是阿鲁巴尼亚人对都城的墙壁发起攻击。
好在上天似乎还没有舍弃阿鲁巴尼亚,就在这两万多人被拒之门外开始鼓噪骚动的时候,第二个转机到来了——镇守在北部边境的大将阿鲁法带着他的七万大军连夜赶奔到了距离巴士拉底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阿鲁法何以会到来,这一点别说卜波斯,就连迪卡尔二世也觉得大惑不解,但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当口,迪卡尔至少觉得这七万人的忠诚比门外的两万士兵要可靠得多,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慰劳阿鲁法和他的军队,并且让他们直接开赴到与帕尔契军交战的前线去,顺便把城门外的军队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阿鲁法。
事后,迪卡尔二世才查明白,阿鲁法之所以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赶到战场的背后有两层原因,这两个原因对迪卡尔而言是一好一坏。坏的一面是阿鲁法并没有接到任何人的调兵命令,他的行动完全是自行其是的,而主使阿鲁法调兵的人正是他最不想看到甚至不想提到的人,阿德勒姆。
早在迪卡尔二世否决了卜波斯的提案后,阿德勒姆就判断出阿鲁巴尼亚军有可能败北,因此他秘密写了一封信给在北部边境的儿子阿鲁法,让他随时做好调兵南下拱卫首都的准备。阿德勒姆认为帕斯帝国在内乱之后一定不想太快与阿鲁巴尼亚发生冲突,当然也更不愿意阿鲁巴尼亚就此灭亡,换来一个强盛的,充满未知数的帕尔契。因此坐山观虎斗更合乎帕斯的利益,此时调兵南下帕斯对阿鲁巴尼亚出手的可能性非常低。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阿鲁法几乎把边境上的精锐部队全部调集起来南下的根本原因——帕斯帝国不但调走了南部边境的指挥官名将阿兰特兰,甚至还调走了将近一半的兵力。阿鲁法不明白帕斯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至少他可以放心的调兵南进了。
有了阿鲁法的七万大军,迪卡尔二世总算是把悬着的心放进了肚子里。可惜的是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还有一个更大的噩耗在等着他,那就是奈格-玛安会战。
李天昊的大获全胜对于阿鲁巴尼亚而言则是天大的噩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八万大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两员大将一个战死一个被俘,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更关键的一点是原本用于拱卫都城巴士拉底的主力几乎在这场战役中消耗殆尽,如今可以用来防守巴士拉底城的兵力只有不到三万人。
人们在惊恐之余,自然而然的把失败的责任归结到了负责巴士拉底城防御作战的总指挥卜波斯身上——如果不是卜波斯指挥失误,调度无方,何至于遭受如此大败?在这群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就是宰相比留乌尔达斯,他暗中煽动民众闹事,同时也推动自己的党羽向国王陛下进言要求把卜波斯撤职查办。
可惜他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得到国王迪卡尔二世的回应,理由也十分简单,当初驳回卜波斯重新启用阿德勒姆的人正是国王本人,而卜波斯认为除了阿德勒姆以外无人能在野战中挡住李天昊。事实也正证明了阿德勒姆的预料不错,李天昊压根儿就没有进攻巴士拉底的企图,而是一直在周边打转,如果不是派出去的两支部队都被轻易击败的话,原本是可以制止帕尔契军的企图的,事到如今迪卡尔的确没有什么脸面来责怪卜波斯。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苏拉暗中的运动所致。作为苏拉一党的重要棋子,卜波斯的去留将直接关系到权力天平往哪边倾斜,为此苏拉也是不遗余力地要保住卜波斯的位置。两边暗中博弈的结果是迪卡尔二世最终决定对于卜波斯只是予以训斥,并没有剥夺他的指挥权。
迪卡尔这么做当然不光是为了平衡两派的权力天平,更关键的是他现在还需要卜波斯的指挥能力来拱卫都城,如果这时候把他撤换掉,那么整个阿鲁巴尼亚唯一可以替换卜波斯职位并且还有余裕的人就只剩下赋闲的阿德勒姆了。
可以算是替迪卡尔背了黑锅的卜波斯表面上虽然没有任何怨言,但是他还是希望迪卡尔二世能够重新启用阿德勒姆来挽救危局,这一点让迪卡尔二世非常恼怒,却又不能太过发作。毕竟眼下最大的危机是城外的李天昊的部队,至于其他的内部斗争则可以稍后再议,因此迪卡尔只能以远水难救近火作为借口,希望卜波斯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来力挽狂澜,拯救巴士拉底。
其实卜波斯对于守住巴士拉底倒是没什么担心,毕竟李天昊的兵力也不过四万人,想要攻克巴士拉底是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头痛的是白白丢掉的数万军队和巴士拉底城周边地区百姓对国王的信心。
事情的转机很快就到来了,第一个转机就是被李天昊俘虏的两万多士兵居然毫发无伤的回来了。这对于卜波斯而言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迪卡尔二世对此的反应却是禁止这些士兵入城!
从迪卡尔的角度来想这件事情很简单,这两万多人既然是被帕尔契给放回来的,那么里面不知道混了多少个奸细。一旦放进城来,他们就会趁机打开城门放帕尔契军队进来,到时候王都就沦陷,这正是对李天昊最为有利的局面。把这两万人关在城门之外,如果帕尔契军真的杀过来至少他们还能成为巴士拉底的第一道屏障。
从这一刻起,卜波斯对于迪卡尔二世的忠诚发生了改变。他意识到自己的国王已经不再是当初效忠的对象了,国王的双眼已经被蒙蔽,他的思维开始走向了一个畸形的角落——迪卡尔根本不曾考虑过这两万多名士兵的感受,他们在历经了投降被俘的屈辱以后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都城,却被自己人拒之门外,这些人没有武器,粮食,甚至连水都极度匮乏,可是他们的国王竟然期待在没有任何安抚的条件下让他们继续作为都城的肉盾!卜波斯甚至庆幸帕尔契军解除了这些士兵的武装,否则他真不敢想象究竟会是帕尔契人还是阿鲁巴尼亚人对都城的墙壁发起攻击。
好在上天似乎还没有舍弃阿鲁巴尼亚,就在这两万多人被拒之门外开始鼓噪骚动的时候,第二个转机到来了——镇守在北部边境的大将阿鲁法带着他的七万大军连夜赶奔到了距离巴士拉底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阿鲁法何以会到来,这一点别说卜波斯,就连迪卡尔二世也觉得大惑不解,但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当口,迪卡尔至少觉得这七万人的忠诚比门外的两万士兵要可靠得多,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慰劳阿鲁法和他的军队,并且让他们直接开赴到与帕尔契军交战的前线去,顺便把城门外的军队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阿鲁法。
事后,迪卡尔二世才查明白,阿鲁法之所以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赶到战场的背后有两层原因,这两个原因对迪卡尔而言是一好一坏。坏的一面是阿鲁法并没有接到任何人的调兵命令,他的行动完全是自行其是的,而主使阿鲁法调兵的人正是他最不想看到甚至不想提到的人,阿德勒姆。
早在迪卡尔二世否决了卜波斯的提案后,阿德勒姆就判断出阿鲁巴尼亚军有可能败北,因此他秘密写了一封信给在北部边境的儿子阿鲁法,让他随时做好调兵南下拱卫首都的准备。阿德勒姆认为帕斯帝国在内乱之后一定不想太快与阿鲁巴尼亚发生冲突,当然也更不愿意阿鲁巴尼亚就此灭亡,换来一个强盛的,充满未知数的帕尔契。因此坐山观虎斗更合乎帕斯的利益,此时调兵南下帕斯对阿鲁巴尼亚出手的可能性非常低。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阿鲁法几乎把边境上的精锐部队全部调集起来南下的根本原因——帕斯帝国不但调走了南部边境的指挥官名将阿兰特兰,甚至还调走了将近一半的兵力。阿鲁法不明白帕斯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至少他可以放心的调兵南进了。
有了阿鲁法的七万大军,迪卡尔二世总算是把悬着的心放进了肚子里。可惜的是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还有一个更大的噩耗在等着他,那就是奈格-玛安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