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我的妖娆大明最新章节!
之后会审继续,曹铭生怕徐钦又搞出什么幺蛾子,于是一鼓作气,将都察院查验到的一应情况全部摆上桌面,希望可以一鼓作气,直接击垮明显缺乏准备的徐钦极其党羽。
只是没想到,徐钦竟悠悠地坐在那里,就等着他酣畅淋漓地历数蒋瓛丧尽天良、公报私仇、以酷烈之刑折磨朝臣等一干罪状。不得不说,不愧是典型的进士出身,曹铭绝对算得上是学识渊博、口灿莲花的高手。
要知道,其实虽然科举,尤其是明清的科举制度饱受诟病,但实际情况却和后世所想象的,进士们大多都是书呆子的情况完全不同。首先,如果单论智商,这些能从科举中杀出重围的人,绝对都是顶尖的高手。而他们的厉害之处,也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莫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其实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要想进一步出人头地,能活学活用,甚至不管是在宴席、诗会等场合,还是在朝堂争锋之中都要非常能说才行。
黄子澄、曹铭等人在徐钦面前之所以没有占到便宜,不能说是他们无能。仅仅是因为徐钦是受过后世半专业的辩论训练,而且有着完全不同数量级的信息储备,再加上确实极其敏锐的反应能力,而且还成功借了大势,这才每每能让他们灰头土脸。
除此之外,这个年代的进士,或者说是读书人,其实还并不是后世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蠹虫,那都是明朝中后期,文臣彻底掌权之后,才慢慢养成的歪风邪气。
朱元璋在对天下读书人的殷切希望之中,也秉承了其一贯务实的作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武双全等内容,虽然不是科举必考项目,却也是非常重要的额外加分项。甚至在明初严苛的路引制度下,拥有秀才以上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便可合法佩剑,并全国畅通无阻。
所以明初的进士们,不仅很能说,而且多半手底下也有两下子。正统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群殴而死,并非是马顺无能,而实在是对手很凶残的缘故。至少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徐大少是不敢随便和文官单挑的,更别说群殴了。
当然,回到当前的案子上面,曹铭的论据和徐钦推测的其实也极为接近,刘一平这个锦衣卫的叛徒,确实是他手上的王牌,但这张王牌并不是单纯的用来作为蒋瓛违法乱纪的证人,最重要的作用其实并不是直接指证,而是将当时锦衣卫诏狱中发生的事情透露给了都察院。都察院再据此按图索骥,有针对性地打开缺口。
他很清楚当时哪个人犯受了哪些酷刑,哪些刑罚会在骨骼上留下对应的痕迹,然后再让仵作一验,那事实便一清二楚了。可若是没有知情人的引导,这个方案却是不现实的,总不能把已经下葬的犯人全给挖出来验一遍吧?而且也很难说得清楚,这些痕迹是如何造成的。不过如果再有配套的证词作为佐证,那脉络就很容易理清了,而且还不太好反驳,毕竟一两次还刻意解释为巧合,但例证数量较多,狡辩就非常不明智了。
都察院也不愧是三法司之一,专业告官机构,在刑名事宜上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准许收尸和有人收尸的犯官中,竟找出了共计九具可确切查证的,经过仵作的勘验,也确实证实他们是在生前不久受到过让人不寒而栗的对待的尸骨。
“蒋瓛!现在认证物证俱全,你可还有何要狡辩?!”自以为胜券在握,曹铭可谓志得意满,就连本该严厉的呼喝声里也好像有一丝喜悦的味道,甚至还顺便略带挑衅地瞪了徐钦一眼。
而蒋瓛也并未被吓到。一方面,他其实早就做好了去死的准备,单纯的偿命也并不足以让他害怕;另一方面,刚刚锦衣卫已经给他递过消息了,虽然由于中途看押的过程中,有三法司的人在场,不好将事情讲得清楚,却也足够其掌握和配合徐钦的大致计划了。
微微看了一眼蒋瓛,心里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镇定,在这种能决定自己生死的事情中,也能沉着应对,即使是在来不及得到全部情况通报,他的一切进退都能恰好配合到徐钦的举动,或者说都能冷静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行动。若不是卷入了这种事,成为了朱元璋的眼中钉,想来他的未来也不至于到此为止。
最重要的是徐钦,此时竟一点儿都不见慌张之色,还好整以暇地端起案上的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仿佛刚才他那一通发言都是在放屁而已。
曹铭心里顿时微微感觉有些发凉。这么多天的交锋下来,他算是彻底领教了这位年轻的中山王府小公爷的手段,排除立场的因素,他算是真服气的,至少不敢再对这位蒙祖荫而轻易身居高位的黄毛小子再有半点轻视之心。见自己在拿出杀手锏之后,他竟然如此淡定,是个人心里都要打鼓的,就好像面对孔明摆下的空城计,是个领教过其手段的人心里都会发毛。
等了好半晌,当曹铭心中的那股意义不明的惧意即将转化为怒火的时候,徐钦这才悠悠地开口了。
“曹右都…”
“徐同知!莫非你非要再度当场验尸不成?”不等徐钦说完,曹铭就马上打断,一方面是下意识地不想再给他任何胡搅蛮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次他底气十足,全应天,甚至包括皇帝陛下都知道,这些事本就是蒋瓛做的,现在他又将铁证摆在了眼前,而且这些打到奸佞的铁证,正是他努力的结果,岂容徐钦再来捣乱?
“呵呵,曹右都不必紧张。”徐钦大致也能猜到他心中所想,于是笑着安慰到。
然而在曹铭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不过由于徐钦身份实在特殊,又确实没做什么不合理法的事,他还真没法反击,或者说不愿在蒋瓛的事情落地之前,过多地和徐钦纠缠。
“都察院辛苦查出来的证据,大家自然都是相信的。在整个大明朝堂之上,谁不知道都察院就是公正廉明的代名词?谁不知道都察院始终抱着一颗赤子之心?谁不知道…”
“够了!奉承的话就免了吧!我们都察院可担当不起!”被这样夸张的奉承,即使以曹铭的老脸也有些吃不住,当然,这时他也理所当然地是把徐钦的这个表现当做了是服软的意思。
“总之,根据这些都察院查证的事实,有人残暴的虐待蓝玉一案的涉案人员,这应当是无误的!”
“什么?!”曹铭不由得惊呼出声,他实在是没想到,徐钦竟然真的这么容易就认了,而且心里也愈发感到不安,只是一时间还没有发现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对。
“不过究竟是谁这么胆大包天,目的又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查证!”不等曹铭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徐钦当即一锤定音!
“你说什么?!”曹铭满脸的不可置信,还可以这样玩?
“曹右都,下官的意思是,既然有人受到了非法的待遇,那自然要彻查真相,还天下一个公道!”
“这,你休要为蒋瓛狡辩,锦衣卫诏狱内发生的事,若非是蒋瓛这个都指挥使,还能有谁?!”
“曹右都,您这样说就有失妥当了。既然您也知道,蒋瓛是都指挥使,那他自然不可能彻夜守卫诏狱,若是把诏狱里面发生的所有事都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归罪于蒋瓛,那是否有失公正呢?如果下官记得不错的话,洪武二十一年三司天牢也曾发生过一起虐囚致死的案件,最终查明真相,是刑部司狱三人、都察院司狱一人,贪赃枉法、敲诈人犯、折磨致死,最后的结果是,四人全部处斩弃市,而相关的上官,仅有时任刑部左侍郎高铎降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凌汉降刑部右侍郎,余者罚奉半年至一年不等。对吧?若是以曹右都的理论,时任刑部尚书的唐铎老大人,及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等人,岂不是都该因此而治死罪了?”
在中午和锦衣卫其他堂官商议的时候,见多识广的陆同知就报出了这一桩当年的公案。
明代律法,虽然主体依旧是秉承于中华法系的主体思想,比如:以君主思想为基础,以儒家思想和宗法为骨干。但特别之处在于,已经出现了后世英美法系的案例遵循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以前出现过的类似案例的判决,将会作为后来对相关案件判决的重要参考。
在这件事上面,既然同样是监狱虐囚,既然三法司的天牢虐囚重处的是核心直接责任人,那到了锦衣卫的诏狱,也该同样问责直接的核心责任人。
如此一来,事情就被彻底搅浑了。
虽然锦衣卫的诏狱和三法司天牢的情况确实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锦衣卫是军事机构,令行禁止的程度要较以民间案件为主的三法司严苛得多。而且三法司的几个首领官,几乎不会亲自进入天牢提审犯人,再怎么说,他们都是比较纯粹的文官。而锦衣卫的头目,则是彻彻底底的武夫,尤其是在蓝玉案这样的重大案件里,锦衣卫长官扮演的角色也是和三法司不同。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外的表象层面的,若是说到证据,显然除了锦衣卫之外,其他帝国机关是不可能拿出蒋瓛亲自参与,甚至直接下令对犯人动大刑的实物证据的。毕竟就在衙门里边的事情,下令也就是张嘴一说的事,根本不可能会有正式公文存档。
之后会审继续,曹铭生怕徐钦又搞出什么幺蛾子,于是一鼓作气,将都察院查验到的一应情况全部摆上桌面,希望可以一鼓作气,直接击垮明显缺乏准备的徐钦极其党羽。
只是没想到,徐钦竟悠悠地坐在那里,就等着他酣畅淋漓地历数蒋瓛丧尽天良、公报私仇、以酷烈之刑折磨朝臣等一干罪状。不得不说,不愧是典型的进士出身,曹铭绝对算得上是学识渊博、口灿莲花的高手。
要知道,其实虽然科举,尤其是明清的科举制度饱受诟病,但实际情况却和后世所想象的,进士们大多都是书呆子的情况完全不同。首先,如果单论智商,这些能从科举中杀出重围的人,绝对都是顶尖的高手。而他们的厉害之处,也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莫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其实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要想进一步出人头地,能活学活用,甚至不管是在宴席、诗会等场合,还是在朝堂争锋之中都要非常能说才行。
黄子澄、曹铭等人在徐钦面前之所以没有占到便宜,不能说是他们无能。仅仅是因为徐钦是受过后世半专业的辩论训练,而且有着完全不同数量级的信息储备,再加上确实极其敏锐的反应能力,而且还成功借了大势,这才每每能让他们灰头土脸。
除此之外,这个年代的进士,或者说是读书人,其实还并不是后世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蠹虫,那都是明朝中后期,文臣彻底掌权之后,才慢慢养成的歪风邪气。
朱元璋在对天下读书人的殷切希望之中,也秉承了其一贯务实的作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武双全等内容,虽然不是科举必考项目,却也是非常重要的额外加分项。甚至在明初严苛的路引制度下,拥有秀才以上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便可合法佩剑,并全国畅通无阻。
所以明初的进士们,不仅很能说,而且多半手底下也有两下子。正统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群殴而死,并非是马顺无能,而实在是对手很凶残的缘故。至少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徐大少是不敢随便和文官单挑的,更别说群殴了。
当然,回到当前的案子上面,曹铭的论据和徐钦推测的其实也极为接近,刘一平这个锦衣卫的叛徒,确实是他手上的王牌,但这张王牌并不是单纯的用来作为蒋瓛违法乱纪的证人,最重要的作用其实并不是直接指证,而是将当时锦衣卫诏狱中发生的事情透露给了都察院。都察院再据此按图索骥,有针对性地打开缺口。
他很清楚当时哪个人犯受了哪些酷刑,哪些刑罚会在骨骼上留下对应的痕迹,然后再让仵作一验,那事实便一清二楚了。可若是没有知情人的引导,这个方案却是不现实的,总不能把已经下葬的犯人全给挖出来验一遍吧?而且也很难说得清楚,这些痕迹是如何造成的。不过如果再有配套的证词作为佐证,那脉络就很容易理清了,而且还不太好反驳,毕竟一两次还刻意解释为巧合,但例证数量较多,狡辩就非常不明智了。
都察院也不愧是三法司之一,专业告官机构,在刑名事宜上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准许收尸和有人收尸的犯官中,竟找出了共计九具可确切查证的,经过仵作的勘验,也确实证实他们是在生前不久受到过让人不寒而栗的对待的尸骨。
“蒋瓛!现在认证物证俱全,你可还有何要狡辩?!”自以为胜券在握,曹铭可谓志得意满,就连本该严厉的呼喝声里也好像有一丝喜悦的味道,甚至还顺便略带挑衅地瞪了徐钦一眼。
而蒋瓛也并未被吓到。一方面,他其实早就做好了去死的准备,单纯的偿命也并不足以让他害怕;另一方面,刚刚锦衣卫已经给他递过消息了,虽然由于中途看押的过程中,有三法司的人在场,不好将事情讲得清楚,却也足够其掌握和配合徐钦的大致计划了。
微微看了一眼蒋瓛,心里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镇定,在这种能决定自己生死的事情中,也能沉着应对,即使是在来不及得到全部情况通报,他的一切进退都能恰好配合到徐钦的举动,或者说都能冷静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行动。若不是卷入了这种事,成为了朱元璋的眼中钉,想来他的未来也不至于到此为止。
最重要的是徐钦,此时竟一点儿都不见慌张之色,还好整以暇地端起案上的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仿佛刚才他那一通发言都是在放屁而已。
曹铭心里顿时微微感觉有些发凉。这么多天的交锋下来,他算是彻底领教了这位年轻的中山王府小公爷的手段,排除立场的因素,他算是真服气的,至少不敢再对这位蒙祖荫而轻易身居高位的黄毛小子再有半点轻视之心。见自己在拿出杀手锏之后,他竟然如此淡定,是个人心里都要打鼓的,就好像面对孔明摆下的空城计,是个领教过其手段的人心里都会发毛。
等了好半晌,当曹铭心中的那股意义不明的惧意即将转化为怒火的时候,徐钦这才悠悠地开口了。
“曹右都…”
“徐同知!莫非你非要再度当场验尸不成?”不等徐钦说完,曹铭就马上打断,一方面是下意识地不想再给他任何胡搅蛮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次他底气十足,全应天,甚至包括皇帝陛下都知道,这些事本就是蒋瓛做的,现在他又将铁证摆在了眼前,而且这些打到奸佞的铁证,正是他努力的结果,岂容徐钦再来捣乱?
“呵呵,曹右都不必紧张。”徐钦大致也能猜到他心中所想,于是笑着安慰到。
然而在曹铭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不过由于徐钦身份实在特殊,又确实没做什么不合理法的事,他还真没法反击,或者说不愿在蒋瓛的事情落地之前,过多地和徐钦纠缠。
“都察院辛苦查出来的证据,大家自然都是相信的。在整个大明朝堂之上,谁不知道都察院就是公正廉明的代名词?谁不知道都察院始终抱着一颗赤子之心?谁不知道…”
“够了!奉承的话就免了吧!我们都察院可担当不起!”被这样夸张的奉承,即使以曹铭的老脸也有些吃不住,当然,这时他也理所当然地是把徐钦的这个表现当做了是服软的意思。
“总之,根据这些都察院查证的事实,有人残暴的虐待蓝玉一案的涉案人员,这应当是无误的!”
“什么?!”曹铭不由得惊呼出声,他实在是没想到,徐钦竟然真的这么容易就认了,而且心里也愈发感到不安,只是一时间还没有发现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对。
“不过究竟是谁这么胆大包天,目的又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查证!”不等曹铭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徐钦当即一锤定音!
“你说什么?!”曹铭满脸的不可置信,还可以这样玩?
“曹右都,下官的意思是,既然有人受到了非法的待遇,那自然要彻查真相,还天下一个公道!”
“这,你休要为蒋瓛狡辩,锦衣卫诏狱内发生的事,若非是蒋瓛这个都指挥使,还能有谁?!”
“曹右都,您这样说就有失妥当了。既然您也知道,蒋瓛是都指挥使,那他自然不可能彻夜守卫诏狱,若是把诏狱里面发生的所有事都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归罪于蒋瓛,那是否有失公正呢?如果下官记得不错的话,洪武二十一年三司天牢也曾发生过一起虐囚致死的案件,最终查明真相,是刑部司狱三人、都察院司狱一人,贪赃枉法、敲诈人犯、折磨致死,最后的结果是,四人全部处斩弃市,而相关的上官,仅有时任刑部左侍郎高铎降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凌汉降刑部右侍郎,余者罚奉半年至一年不等。对吧?若是以曹右都的理论,时任刑部尚书的唐铎老大人,及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等人,岂不是都该因此而治死罪了?”
在中午和锦衣卫其他堂官商议的时候,见多识广的陆同知就报出了这一桩当年的公案。
明代律法,虽然主体依旧是秉承于中华法系的主体思想,比如:以君主思想为基础,以儒家思想和宗法为骨干。但特别之处在于,已经出现了后世英美法系的案例遵循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以前出现过的类似案例的判决,将会作为后来对相关案件判决的重要参考。
在这件事上面,既然同样是监狱虐囚,既然三法司的天牢虐囚重处的是核心直接责任人,那到了锦衣卫的诏狱,也该同样问责直接的核心责任人。
如此一来,事情就被彻底搅浑了。
虽然锦衣卫的诏狱和三法司天牢的情况确实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锦衣卫是军事机构,令行禁止的程度要较以民间案件为主的三法司严苛得多。而且三法司的几个首领官,几乎不会亲自进入天牢提审犯人,再怎么说,他们都是比较纯粹的文官。而锦衣卫的头目,则是彻彻底底的武夫,尤其是在蓝玉案这样的重大案件里,锦衣卫长官扮演的角色也是和三法司不同。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外的表象层面的,若是说到证据,显然除了锦衣卫之外,其他帝国机关是不可能拿出蒋瓛亲自参与,甚至直接下令对犯人动大刑的实物证据的。毕竟就在衙门里边的事情,下令也就是张嘴一说的事,根本不可能会有正式公文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