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秘密装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海魂最新章节!
三月三十日的这次攻势护航算不上成功,也算不上是失败。四个中队都成功的完成了任务,罗云冲的轰炸机群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威胁。可同时,四个中队都有损失,最让郝东觉心痛的是,在这次作战中损失了一名级轰炸王牌与两名空战王牌。
当时最肯定攻势护航的还是罗云冲,因为罗云冲是获得实际好处的。自从郝东觉的舰载航空兵采用了攻势护航后,轰炸机的损失率一直保持在18以下,在三月下旬的几次轰炸中,平均损失率还不到o.5呢,因此,在四月一日,罗云冲就给郝东觉额外提供了8架电子战机,希望郝东觉再组建8个攻势护航中队,也就是说,让第二特混舰队全部换上攻势护航中队,而一个攻势护航中队的舰载机数量是26到4o架,一艘岛级航母也就最多能够容纳四个中队而已。
为了让郝东觉下定决心,罗云冲将12架与舰载航空兵配合作战的电子战机全都部署到了百慕大岛的机场上,为此,韩绍锋还不得不安排工程兵把机场跑道延长了2oo米,同时建立了为电子战机提供支持的停机位。
郝东觉也很清楚攻势护航的好处,虽然舰载航空兵的损失并不小,但是轰炸机部队的损失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果总体损失仍然降低了不少,人员损失更是降低了很多。更重要的是,罗云冲的轰炸机部队是主体,而舰载航空兵只是辅助力量。在罗云冲提出了要求后,郝东觉也没有拒绝,毕竟由舰队主宰战争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由罗云冲地战略航空兵在主宰战争。
在四月五日之前,郝东觉又编成了8个攻势护航中队。因为只需要改变编制,作战飞机不需要进行改进,所以不需要花多少时间。最重要的是,当时第二特混舰队集中了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所有精英,几乎当时空战与轰炸的级王牌都集中在了第二特混舰队,而且这些飞行员的士气根本就不需要担心,郝东觉也就不需要为人手的事情而操心了。
到四月中旬。12个攻势护航中队已经前后共执行了43次行动。在这43次行动中,损失了21架战斗机,18架轰炸机,5架侦察机。总体来说,损失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有近一半的战机都是在外海迫降地,飞行员被营救了回来。可对郝东觉来说,这样的战绩是绝对无法接受的。高达4的损失率,在舰载航空兵对地作战行动中,这肯定是偏高了。而且攻势护航本身就是去打击敌人的防空力量。随着敌人防空力量被削弱。损失率应该降低才对,而不是一直升高
四月十二日,第二特混舰队返航。结束了在大西洋上长达半年的作战行动。这也是自上次随同联合舰队离开金斯敦,前去歼灭大西洋舰队之后,第二特混舰队第一次踏上返航的航线,创造了在海上持续活动时间最长的纪录。对舰队里的绝大部分官兵来说,长达半年的海上生活绝对可以让人疯狂了。
十五日,舰队到达了金斯敦。郝东觉给官兵们都放了大假。比起谈仁皓,郝东觉更放纵手下,他甚至找到了雷少卿,提前支付了4月份地津贴,好让官兵们上岸之后有钱去消遣。特别是去那些自愿为帝队服务地日本人开办的娱乐场所去消遣。郝东觉没有把所有人都放走,在把舰队维护的事情丢给了参谋长之后,他就与几个航空参谋军官开始检讨前段时间地作战行动,希望能够改进战术,降低损失率。
次日,一支船队在天亮前到达了金斯敦港。这支船队是从前往圣地亚哥的甲2217运输船队里赶到金斯敦来的,一共只有4艘运输船,而这4艘运输船上都装着一批极为神秘的货物。当时,连罗云冲都没有收到相关的消息。直到运输船靠上了码头后,一名负责押运的宪兵少校就找到了港口司令部,随即就找到了郝东觉。本来,这名少校要找的人是罗云冲,或者是战区司令部的高级将领,可是当时罗云冲在圣地亚哥忙着指挥他的战略轰炸,而战区司令部又设在巴拿马城,在金斯敦最高级别的将领就是郝东觉了。
这支船队送来地是一批极为保密的电子设备,大概有35oo套,是刚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为了确保这些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坏,其包装与运输方式都非常的特别,不但单独包装,而且在货舱里还塞满了塑料等填充物。
当郝东觉听少校军官介绍完之后,他都有点不相信,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竟然搞出了这么神奇的东西。郝东觉立即就通过加密频道联系了罗云冲,当时罗云冲正忙完了一次轰炸行动,哪有精力来处理这批货物,就让郝东觉全权接管,并且配合少校军官的工作。第二天,郝东觉就带着少校军官去了附近驻扎着舰载机部队的机场,同时去机场的还有2o多名电子工程师,以及由他们亲自携带的1o套神秘的电子设备。
电子工程师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四架猎鹰上装上了这种电子设备,随即在当天下午就进行了第一次测试。郝东觉一直等着测试结果,在轰炸机降落后,他就去找到了飞行员,直到他从飞行员嘴里停到了测试结果后,郝东觉才不得不相信,南京电子研究所的那些工程师终于弄出了一种真正有用的电子设备,而不是以前的那些玩具。而这些电子设备,就是世界上第一种雷达告警机。
事情还要从27年底说起,当时帝国海军正在攻打小安德烈斯群岛,在占领了多米尼克岛之后,6战队找到了一部损坏极为严重的雷达,因为之前帝队还从来没有在战场上见过类似的雷达。所以这部雷达的残骸立即就被运送回了帝国,交给了南京电子研究所进行研究。
很快,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就断定,这是一部用于引导高射炮作战的炮瞄雷达,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火控雷达。在海军战舰上,火控雷达并不希罕,而且早在27年初的时候,南京电子研究所就为6战队与6军的高射炮部队研制出了第一种部署在地面上的火控雷达。只是因为笨重,转移困难,所以当时没有急着大批量生产。而6战队在战场上找到的这部美军的火控雷达是安装在卡车上的,也就是说,可以随同高射炮部队一起行动,相当轻便。
很快,情报部门的谍报人员就找到了更重要的情报,美军确实拥有了引导地面高射炮作战的火控雷达,而且性能还不错。当时大批量装备部队的用于引导大中口径高射炮对付中高空目标的火控雷达,只是美军肯定在研制用于引导小口径高射炮作战的,更为先进的火控雷达。
新的威胁出来了。火控雷达在舰队防空作战中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了,可以说,这是舰队防空作战的基本保证。如果美军的面防空部队也大规模的装备了火控雷达的话。那么轰炸美国的轰炸机就要损失惨重了。当时,南京电子研究所搞出的第一个成果就是电子战机。问题是,电子战机本身只能够现雷达,然后再引导其他的轰炸机远离高射炮阵地,如果没有能够及时现敌人地雷达,或者说轰炸机已经进入了高射炮的打击范围的话,那怎么办
干扰雷达是一个方面,可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作战飞机避开高射炮阵地。那么,就得找一种可以让作战飞机感知到危险的办法。这时候,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利用火控雷达本身特点的一个办法。
与只负责搜索的雷达不一样,火控雷达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要连续照射目标,然后才能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从而引导高射炮作战。也就是说,火控雷达在探测到目标之后,就要开始连续照射目标,电磁波就会连续射到目标上。而工程师想到的办法就是利用连续照射地雷达波来出警告信号。
接受电磁波本身并不困难,而最大的麻烦是。雷达所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并不一样,而以往所用的接收电磁波信号的设备只能接受一个频段的信号,如果需要接受一个频段范围内的所有信号,那么接收器就会做得很庞大,难以装到飞机上。不过,火控雷达有一个极大的特点,那就是波段都集中在短波,这是保证探测精度地唯一办法,而探测精度又是火控雷达的最主要的性能指标。
经过了近一年的研制,工程师先解决了接受电磁波信号的问题。接下来的工作就要简单得多了。在接收器接受到了雷达出的持续的电磁波信号之后,就将把信号反馈给一个回路,随即激连接在该回路上的扬声器,出刺耳的警告声。这就是最简单的雷达告警机,原理实际上相当简单,即利用雷达出的连续电磁波判断是否已经被现,是否已经被敌人瞄准,然后警告飞行员,让飞行员立即进行规避。
第一批雷达告警机制造了出来,随即就在6航进行了秘密测试。最初的几次测试效果很不好,主要的问题就是告警机过于敏感。到29年1月份,6军远征军在墨西哥战场上缴获了两部完好无损的火控雷达,并且立即用空运的方式送回了帝国。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研究,然后用这两部美军的雷达来测试雷达告警机的性能。
整个试验一直进行到了2月底,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误警率降低到了1以下。随即,6航将一个中队的装备有雷达告警机的狼鸠式轰炸机部署到了墨西哥战场上。当时这事是直接由6军司令部负责的,而且转移工作也是由远征军负责的,没有通知罗云冲,这主要是为了保密的要求,而且雷达告警机在战场上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恐怕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
经过了三月上旬的测试之后,雷达告警机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肯定,那一个中队的狼鸠在执行了十次任务后,没有一架被击落,甚至没有一架被高射炮击伤。另外,在其中5次夜间作战中,都遭到了美军夜间战斗机的拦截,正因为有雷达告警机,轰炸机都提前避开了敌人的夜间战斗机,安然返回了机场。
当时,生产工作已经全面开始了,到三月二十日,已经生产出了35oo部雷达告警机。这批告警机立即被装上了四艘快货轮。这四艘货轮在十多艘驱逐舰的保护下于四月初就到达了珍珠港,随后被编入了运输船队,赶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到达了前线战场。
经过部队的实际测试,毫无疑问,雷达告警机有着极其巨大的价值。当时郝东觉并不知道,测试的那十台告警机都是针对帝国高射炮部队的火控雷达的,说白了,就是拿来测试,诿前线指挥官做演示的,而真正装备到轰炸机与战斗机上的告警机都是针对美军火控雷达的。当时的告警机实际上只能针对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雷达频段,而不可能对所有频段上的电磁波信号都做出反应。
既然是极有价值的装备,那郝东觉就自然不能错过。当时雷达告警机是先提供给6军战略航空兵的,而郝东觉立即就找到了罗云冲,要求给舰载航空兵也分一份。在郝东觉的死缠滥打下,罗云冲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要求,分了5oo台给舰载航空兵,这足够郝东觉武装他的12个攻势护航中队的所有战机了。当然,这种装备到底有多大的用途,还要通过实战检验
三月三十日的这次攻势护航算不上成功,也算不上是失败。四个中队都成功的完成了任务,罗云冲的轰炸机群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威胁。可同时,四个中队都有损失,最让郝东觉心痛的是,在这次作战中损失了一名级轰炸王牌与两名空战王牌。
当时最肯定攻势护航的还是罗云冲,因为罗云冲是获得实际好处的。自从郝东觉的舰载航空兵采用了攻势护航后,轰炸机的损失率一直保持在18以下,在三月下旬的几次轰炸中,平均损失率还不到o.5呢,因此,在四月一日,罗云冲就给郝东觉额外提供了8架电子战机,希望郝东觉再组建8个攻势护航中队,也就是说,让第二特混舰队全部换上攻势护航中队,而一个攻势护航中队的舰载机数量是26到4o架,一艘岛级航母也就最多能够容纳四个中队而已。
为了让郝东觉下定决心,罗云冲将12架与舰载航空兵配合作战的电子战机全都部署到了百慕大岛的机场上,为此,韩绍锋还不得不安排工程兵把机场跑道延长了2oo米,同时建立了为电子战机提供支持的停机位。
郝东觉也很清楚攻势护航的好处,虽然舰载航空兵的损失并不小,但是轰炸机部队的损失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果总体损失仍然降低了不少,人员损失更是降低了很多。更重要的是,罗云冲的轰炸机部队是主体,而舰载航空兵只是辅助力量。在罗云冲提出了要求后,郝东觉也没有拒绝,毕竟由舰队主宰战争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由罗云冲地战略航空兵在主宰战争。
在四月五日之前,郝东觉又编成了8个攻势护航中队。因为只需要改变编制,作战飞机不需要进行改进,所以不需要花多少时间。最重要的是,当时第二特混舰队集中了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所有精英,几乎当时空战与轰炸的级王牌都集中在了第二特混舰队,而且这些飞行员的士气根本就不需要担心,郝东觉也就不需要为人手的事情而操心了。
到四月中旬。12个攻势护航中队已经前后共执行了43次行动。在这43次行动中,损失了21架战斗机,18架轰炸机,5架侦察机。总体来说,损失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有近一半的战机都是在外海迫降地,飞行员被营救了回来。可对郝东觉来说,这样的战绩是绝对无法接受的。高达4的损失率,在舰载航空兵对地作战行动中,这肯定是偏高了。而且攻势护航本身就是去打击敌人的防空力量。随着敌人防空力量被削弱。损失率应该降低才对,而不是一直升高
四月十二日,第二特混舰队返航。结束了在大西洋上长达半年的作战行动。这也是自上次随同联合舰队离开金斯敦,前去歼灭大西洋舰队之后,第二特混舰队第一次踏上返航的航线,创造了在海上持续活动时间最长的纪录。对舰队里的绝大部分官兵来说,长达半年的海上生活绝对可以让人疯狂了。
十五日,舰队到达了金斯敦。郝东觉给官兵们都放了大假。比起谈仁皓,郝东觉更放纵手下,他甚至找到了雷少卿,提前支付了4月份地津贴,好让官兵们上岸之后有钱去消遣。特别是去那些自愿为帝队服务地日本人开办的娱乐场所去消遣。郝东觉没有把所有人都放走,在把舰队维护的事情丢给了参谋长之后,他就与几个航空参谋军官开始检讨前段时间地作战行动,希望能够改进战术,降低损失率。
次日,一支船队在天亮前到达了金斯敦港。这支船队是从前往圣地亚哥的甲2217运输船队里赶到金斯敦来的,一共只有4艘运输船,而这4艘运输船上都装着一批极为神秘的货物。当时,连罗云冲都没有收到相关的消息。直到运输船靠上了码头后,一名负责押运的宪兵少校就找到了港口司令部,随即就找到了郝东觉。本来,这名少校要找的人是罗云冲,或者是战区司令部的高级将领,可是当时罗云冲在圣地亚哥忙着指挥他的战略轰炸,而战区司令部又设在巴拿马城,在金斯敦最高级别的将领就是郝东觉了。
这支船队送来地是一批极为保密的电子设备,大概有35oo套,是刚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为了确保这些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坏,其包装与运输方式都非常的特别,不但单独包装,而且在货舱里还塞满了塑料等填充物。
当郝东觉听少校军官介绍完之后,他都有点不相信,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竟然搞出了这么神奇的东西。郝东觉立即就通过加密频道联系了罗云冲,当时罗云冲正忙完了一次轰炸行动,哪有精力来处理这批货物,就让郝东觉全权接管,并且配合少校军官的工作。第二天,郝东觉就带着少校军官去了附近驻扎着舰载机部队的机场,同时去机场的还有2o多名电子工程师,以及由他们亲自携带的1o套神秘的电子设备。
电子工程师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四架猎鹰上装上了这种电子设备,随即在当天下午就进行了第一次测试。郝东觉一直等着测试结果,在轰炸机降落后,他就去找到了飞行员,直到他从飞行员嘴里停到了测试结果后,郝东觉才不得不相信,南京电子研究所的那些工程师终于弄出了一种真正有用的电子设备,而不是以前的那些玩具。而这些电子设备,就是世界上第一种雷达告警机。
事情还要从27年底说起,当时帝国海军正在攻打小安德烈斯群岛,在占领了多米尼克岛之后,6战队找到了一部损坏极为严重的雷达,因为之前帝队还从来没有在战场上见过类似的雷达。所以这部雷达的残骸立即就被运送回了帝国,交给了南京电子研究所进行研究。
很快,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就断定,这是一部用于引导高射炮作战的炮瞄雷达,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火控雷达。在海军战舰上,火控雷达并不希罕,而且早在27年初的时候,南京电子研究所就为6战队与6军的高射炮部队研制出了第一种部署在地面上的火控雷达。只是因为笨重,转移困难,所以当时没有急着大批量生产。而6战队在战场上找到的这部美军的火控雷达是安装在卡车上的,也就是说,可以随同高射炮部队一起行动,相当轻便。
很快,情报部门的谍报人员就找到了更重要的情报,美军确实拥有了引导地面高射炮作战的火控雷达,而且性能还不错。当时大批量装备部队的用于引导大中口径高射炮对付中高空目标的火控雷达,只是美军肯定在研制用于引导小口径高射炮作战的,更为先进的火控雷达。
新的威胁出来了。火控雷达在舰队防空作战中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了,可以说,这是舰队防空作战的基本保证。如果美军的面防空部队也大规模的装备了火控雷达的话。那么轰炸美国的轰炸机就要损失惨重了。当时,南京电子研究所搞出的第一个成果就是电子战机。问题是,电子战机本身只能够现雷达,然后再引导其他的轰炸机远离高射炮阵地,如果没有能够及时现敌人地雷达,或者说轰炸机已经进入了高射炮的打击范围的话,那怎么办
干扰雷达是一个方面,可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作战飞机避开高射炮阵地。那么,就得找一种可以让作战飞机感知到危险的办法。这时候,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利用火控雷达本身特点的一个办法。
与只负责搜索的雷达不一样,火控雷达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要连续照射目标,然后才能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从而引导高射炮作战。也就是说,火控雷达在探测到目标之后,就要开始连续照射目标,电磁波就会连续射到目标上。而工程师想到的办法就是利用连续照射地雷达波来出警告信号。
接受电磁波本身并不困难,而最大的麻烦是。雷达所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并不一样,而以往所用的接收电磁波信号的设备只能接受一个频段的信号,如果需要接受一个频段范围内的所有信号,那么接收器就会做得很庞大,难以装到飞机上。不过,火控雷达有一个极大的特点,那就是波段都集中在短波,这是保证探测精度地唯一办法,而探测精度又是火控雷达的最主要的性能指标。
经过了近一年的研制,工程师先解决了接受电磁波信号的问题。接下来的工作就要简单得多了。在接收器接受到了雷达出的持续的电磁波信号之后,就将把信号反馈给一个回路,随即激连接在该回路上的扬声器,出刺耳的警告声。这就是最简单的雷达告警机,原理实际上相当简单,即利用雷达出的连续电磁波判断是否已经被现,是否已经被敌人瞄准,然后警告飞行员,让飞行员立即进行规避。
第一批雷达告警机制造了出来,随即就在6航进行了秘密测试。最初的几次测试效果很不好,主要的问题就是告警机过于敏感。到29年1月份,6军远征军在墨西哥战场上缴获了两部完好无损的火控雷达,并且立即用空运的方式送回了帝国。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研究,然后用这两部美军的雷达来测试雷达告警机的性能。
整个试验一直进行到了2月底,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误警率降低到了1以下。随即,6航将一个中队的装备有雷达告警机的狼鸠式轰炸机部署到了墨西哥战场上。当时这事是直接由6军司令部负责的,而且转移工作也是由远征军负责的,没有通知罗云冲,这主要是为了保密的要求,而且雷达告警机在战场上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恐怕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
经过了三月上旬的测试之后,雷达告警机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肯定,那一个中队的狼鸠在执行了十次任务后,没有一架被击落,甚至没有一架被高射炮击伤。另外,在其中5次夜间作战中,都遭到了美军夜间战斗机的拦截,正因为有雷达告警机,轰炸机都提前避开了敌人的夜间战斗机,安然返回了机场。
当时,生产工作已经全面开始了,到三月二十日,已经生产出了35oo部雷达告警机。这批告警机立即被装上了四艘快货轮。这四艘货轮在十多艘驱逐舰的保护下于四月初就到达了珍珠港,随后被编入了运输船队,赶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到达了前线战场。
经过部队的实际测试,毫无疑问,雷达告警机有着极其巨大的价值。当时郝东觉并不知道,测试的那十台告警机都是针对帝国高射炮部队的火控雷达的,说白了,就是拿来测试,诿前线指挥官做演示的,而真正装备到轰炸机与战斗机上的告警机都是针对美军火控雷达的。当时的告警机实际上只能针对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雷达频段,而不可能对所有频段上的电磁波信号都做出反应。
既然是极有价值的装备,那郝东觉就自然不能错过。当时雷达告警机是先提供给6军战略航空兵的,而郝东觉立即就找到了罗云冲,要求给舰载航空兵也分一份。在郝东觉的死缠滥打下,罗云冲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要求,分了5oo台给舰载航空兵,这足够郝东觉武装他的12个攻势护航中队的所有战机了。当然,这种装备到底有多大的用途,还要通过实战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