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主动求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三国之汉室再兴最新章节!
三国之汉室再兴正文第355章主动求变宛城府衙之中,刘备与徐庶、蒯越、陈群等人商议新野之事。
刘备长叹道:“今董卓虽死,然李傕、郭汜作乱,天子幼弱,诸侯并立,吾等汉室宗亲,理应兴复王室,维护一统,然刘使君坐守清谈,如之奈何?”
陈群言道:“今镇南将军雍容荆楚,坐观时变,海内俊杰避乱荆州者不计其数,然其任人唯亲,以蔡瑁为亲信,其余不知所任,可见此人外宽内狭,疏远贤良,恐无四方之志。”
刘备知道陈群最善识人,听罢慨然道:“备虽出生寒微,然不敢忘家世本分,一心为汉室奔走,励志勤王蹙操,忠心天地可鉴,奈何反遭猜忌,命途何其多舛?”
说到委屈伤心之处,竟忍不住落泪长叹,难以自禁。
蒯越言道:“适才我已收到家书,恐刘使君对玄德已有戒心,当年其单马入宜城,恩威并著,称雄荆江,群民悦服,何等气魄?如今却好于坐谈,立意自守,爱慕虚名又性多疑忌,非息天下之乱者,玄德要早做打算。”
陈群点头道:“异度言之有理,况南阳乃四战之地,刘使君威望正盛,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一旦与之相争,豫州袁术尚强,若袭明公之后,则前功尽弃。”
刘备大惊道:“吾与景升乃是同宗兄弟,纵有误会,岂能兵戎相见,祸起萧墙?”
蒯越摇头叹道:“若是以往,或许此事还有转圜余地,然自刘使君娶蔡氏之后,对其十分宠溺,今蔡瑁得权,又对玄德颇有偏见,久必生变。”
“这该如何是好?”刘备左右看看,见二人皱眉不语。
回头看徐庶在一旁低头沉思,急得一把抓住其手臂,垂泪道:“先生有济世之才,今情势危急,为汉室江山,请先生不吝赐教。”
徐庶刚才一直在听二人分析,闻言抬起头来,笑道:“主公有兴复汉室之志,席卷八荒之心,如今正如龙困浅滩,鸟囚笼中,要摆脱眼下困境,唯有主动求变。”
刘备忙道:“先生请讲。”
徐庶言道:“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兵不在多,而在能得其人也,今明公麾下文武俱全,兵甲精锐,唯不得时也,一旦得机,便如潜龙出渊,遨游九天,得遂风云之志。”
蒯越无奈道:“然南阳狭小,中原大乱,不知何时时机能到。”
“时机已至矣!”徐庶却淡淡一笑,言道:“今董卓败亡,西凉军群龙无首,李傕、郭汜之流粗而无谋,皆匹夫之辈也,长安乃汉兴之地,此皆天授主公,唯君详虑之。”
蒯越忽然眼睛一亮,大笑道:“此计大妙,今李、郭二贼挟持天子,勒要官品,执掌大权,陛下举动荆棘,苦盼忠臣如渴人思井,玄德若能入关讨贼,可孚天下人望。”
陈群也点头道:“不错,如今董卓受诛,王司徒又被贼人所杀,西凉诸将争功,内部必会生乱,明公去南阳而入关中,正是当年高祖兴汉之路,岂非天意也?”
徐庶笑道:“正是如此,主公入长安诛贼平叛,扶天子复宗庙,进可诏令天下豪杰以兴汉室,退可据关中以讨不臣,何愁大业不成?”
一席话说得刘备怦然心动,两把擦干泪痕,言道:“只恐景升兄见疑,我若离南阳,尚未取长安而粮草不济,岂不进退两难?”
蒯越却笑道:“此事易耳,镇南将军最好虚名,又忌惮玄德,玄德可亲自前往襄阳,请入长安以保天子,事成其则有勤王之名,败则与之无干,又能使玄德离南阳之地,其必欣然答应,并资助钱粮以示忠心。”
刘备大喜,即刻就要动身,徐庶却告诉他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刘表、蔡瑁疑心,先派邓芝到新野迎接袁谭,遵从政令以顺刘表之心。
随后刘备立刻暗中准备,先派文聘带一千精兵去取武关,对将官声称是防西凉军入侵荆州,暗中命魏延、李严、刘封、傅彤等将精兵发往穰县,准备随时出兵。
文聘取了武关不数日,立刻派人来报,西凉马腾、韩遂二将见李傕等人作乱朝纲,引军十余万,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徐庶立刻来见刘备,言道:“时机至矣,马腾在西凉起兵,主公可从东与之呼应,并力讨贼,西凉军腹背受敌,应顾不暇,长安唾手可得。”
刘备立刻派陈震往长安去见马腾,共谋讨贼之事,自己则动身前往襄阳面见刘表,请求出兵长安勤王。
刘表本就忌惮刘备日渐壮大,收买人心抢了他的风头,正与蔡瑁等人思谋如何调离刘备,见他主动来请命,正中下怀。
当下便以荆州牧、镇南将军的身份下令,派刘备自南阳出兵讨贼,为了让刘备放心前往长安,命蒯良督运粮草支持大军。
蔡瑁一直忌惮刘备的名望和实力,听闻他要离开南阳,与兄弟二人大笑道:“先前某保袁谭为新野太守,果然让刘备心生畏惧,今其离开南阳,自此荆州无忧矣。”
蔡和言道:“秋收之后要到河北修渠,我正愁民夫不愿北上,如今刘备离了南阳,正好可从南阳就近招募,大哥还需举荐一位可靠之人到南阳上任,以便我们从容行事。”
蔡瑁摆手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刘备过武关之前不可轻动,你那里若民夫不够,可先从新野征调,他袁谭得了我的人情,总该要有回报才是。”
蔡和点头道:“小弟明白。”
以官府的名义征调民夫,便算作劳役,不必支付工钱,这比招募人手可要省下一大笔钱。
等刘备回到宛城,徐庶等人已经准备就绪,刘沁听闻刘备要去长安,特举荐长安杜陵人杜畿为向导。
杜畿本为郑县令,因西凉军作乱关中,民生凋敝,弃官逃命,带着年迈后娘,与难民一同逃奔荆州避乱。
到樊城时被刘沁闻其孝顺之名,便留在樊城为官,因他善于断案升为功曹,此时刘备兵进长安勤王,杜畿也有意回家乡讨贼,便荐他到宛城从军。
刘备见杜畿见识不凡,又担任过京兆功曹,便拜为主簿,与繁钦同掌军务钱粮。
七月末,刘备以三万大军兵发长安,南阳百姓听闻刘备要离去,沿途扶老携幼夹道相送,号泣请留,不忍分别,一路之上哭声不绝。
刘备在马上神情悲恸,长叹道:“若景升兄能善待南阳之民,吾心何生憾?”
三国之汉室再兴正文第355章主动求变宛城府衙之中,刘备与徐庶、蒯越、陈群等人商议新野之事。
刘备长叹道:“今董卓虽死,然李傕、郭汜作乱,天子幼弱,诸侯并立,吾等汉室宗亲,理应兴复王室,维护一统,然刘使君坐守清谈,如之奈何?”
陈群言道:“今镇南将军雍容荆楚,坐观时变,海内俊杰避乱荆州者不计其数,然其任人唯亲,以蔡瑁为亲信,其余不知所任,可见此人外宽内狭,疏远贤良,恐无四方之志。”
刘备知道陈群最善识人,听罢慨然道:“备虽出生寒微,然不敢忘家世本分,一心为汉室奔走,励志勤王蹙操,忠心天地可鉴,奈何反遭猜忌,命途何其多舛?”
说到委屈伤心之处,竟忍不住落泪长叹,难以自禁。
蒯越言道:“适才我已收到家书,恐刘使君对玄德已有戒心,当年其单马入宜城,恩威并著,称雄荆江,群民悦服,何等气魄?如今却好于坐谈,立意自守,爱慕虚名又性多疑忌,非息天下之乱者,玄德要早做打算。”
陈群点头道:“异度言之有理,况南阳乃四战之地,刘使君威望正盛,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一旦与之相争,豫州袁术尚强,若袭明公之后,则前功尽弃。”
刘备大惊道:“吾与景升乃是同宗兄弟,纵有误会,岂能兵戎相见,祸起萧墙?”
蒯越摇头叹道:“若是以往,或许此事还有转圜余地,然自刘使君娶蔡氏之后,对其十分宠溺,今蔡瑁得权,又对玄德颇有偏见,久必生变。”
“这该如何是好?”刘备左右看看,见二人皱眉不语。
回头看徐庶在一旁低头沉思,急得一把抓住其手臂,垂泪道:“先生有济世之才,今情势危急,为汉室江山,请先生不吝赐教。”
徐庶刚才一直在听二人分析,闻言抬起头来,笑道:“主公有兴复汉室之志,席卷八荒之心,如今正如龙困浅滩,鸟囚笼中,要摆脱眼下困境,唯有主动求变。”
刘备忙道:“先生请讲。”
徐庶言道:“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兵不在多,而在能得其人也,今明公麾下文武俱全,兵甲精锐,唯不得时也,一旦得机,便如潜龙出渊,遨游九天,得遂风云之志。”
蒯越无奈道:“然南阳狭小,中原大乱,不知何时时机能到。”
“时机已至矣!”徐庶却淡淡一笑,言道:“今董卓败亡,西凉军群龙无首,李傕、郭汜之流粗而无谋,皆匹夫之辈也,长安乃汉兴之地,此皆天授主公,唯君详虑之。”
蒯越忽然眼睛一亮,大笑道:“此计大妙,今李、郭二贼挟持天子,勒要官品,执掌大权,陛下举动荆棘,苦盼忠臣如渴人思井,玄德若能入关讨贼,可孚天下人望。”
陈群也点头道:“不错,如今董卓受诛,王司徒又被贼人所杀,西凉诸将争功,内部必会生乱,明公去南阳而入关中,正是当年高祖兴汉之路,岂非天意也?”
徐庶笑道:“正是如此,主公入长安诛贼平叛,扶天子复宗庙,进可诏令天下豪杰以兴汉室,退可据关中以讨不臣,何愁大业不成?”
一席话说得刘备怦然心动,两把擦干泪痕,言道:“只恐景升兄见疑,我若离南阳,尚未取长安而粮草不济,岂不进退两难?”
蒯越却笑道:“此事易耳,镇南将军最好虚名,又忌惮玄德,玄德可亲自前往襄阳,请入长安以保天子,事成其则有勤王之名,败则与之无干,又能使玄德离南阳之地,其必欣然答应,并资助钱粮以示忠心。”
刘备大喜,即刻就要动身,徐庶却告诉他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刘表、蔡瑁疑心,先派邓芝到新野迎接袁谭,遵从政令以顺刘表之心。
随后刘备立刻暗中准备,先派文聘带一千精兵去取武关,对将官声称是防西凉军入侵荆州,暗中命魏延、李严、刘封、傅彤等将精兵发往穰县,准备随时出兵。
文聘取了武关不数日,立刻派人来报,西凉马腾、韩遂二将见李傕等人作乱朝纲,引军十余万,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徐庶立刻来见刘备,言道:“时机至矣,马腾在西凉起兵,主公可从东与之呼应,并力讨贼,西凉军腹背受敌,应顾不暇,长安唾手可得。”
刘备立刻派陈震往长安去见马腾,共谋讨贼之事,自己则动身前往襄阳面见刘表,请求出兵长安勤王。
刘表本就忌惮刘备日渐壮大,收买人心抢了他的风头,正与蔡瑁等人思谋如何调离刘备,见他主动来请命,正中下怀。
当下便以荆州牧、镇南将军的身份下令,派刘备自南阳出兵讨贼,为了让刘备放心前往长安,命蒯良督运粮草支持大军。
蔡瑁一直忌惮刘备的名望和实力,听闻他要离开南阳,与兄弟二人大笑道:“先前某保袁谭为新野太守,果然让刘备心生畏惧,今其离开南阳,自此荆州无忧矣。”
蔡和言道:“秋收之后要到河北修渠,我正愁民夫不愿北上,如今刘备离了南阳,正好可从南阳就近招募,大哥还需举荐一位可靠之人到南阳上任,以便我们从容行事。”
蔡瑁摆手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刘备过武关之前不可轻动,你那里若民夫不够,可先从新野征调,他袁谭得了我的人情,总该要有回报才是。”
蔡和点头道:“小弟明白。”
以官府的名义征调民夫,便算作劳役,不必支付工钱,这比招募人手可要省下一大笔钱。
等刘备回到宛城,徐庶等人已经准备就绪,刘沁听闻刘备要去长安,特举荐长安杜陵人杜畿为向导。
杜畿本为郑县令,因西凉军作乱关中,民生凋敝,弃官逃命,带着年迈后娘,与难民一同逃奔荆州避乱。
到樊城时被刘沁闻其孝顺之名,便留在樊城为官,因他善于断案升为功曹,此时刘备兵进长安勤王,杜畿也有意回家乡讨贼,便荐他到宛城从军。
刘备见杜畿见识不凡,又担任过京兆功曹,便拜为主簿,与繁钦同掌军务钱粮。
七月末,刘备以三万大军兵发长安,南阳百姓听闻刘备要离去,沿途扶老携幼夹道相送,号泣请留,不忍分别,一路之上哭声不绝。
刘备在马上神情悲恸,长叹道:“若景升兄能善待南阳之民,吾心何生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