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紫气仙缘最新章节!
爷俩赶在夜幕降临之前的空子,终于带着一头老驴,疾驰如风般的赶回了位于凤鸣镇街外的五里铺竹屋。
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的凤鸣山,高耸入云,不见山顶。传说凤鸣山在上古时期,有真灵凤凰在此驻落嘶鸣,这可是祥瑞之兆,预示着大吉祥。
故而后人将此山命名为凤鸣山,山下到处树林茂密,百草丛生,一条小河弯弯扭扭的流过门前竹屋,朝下游而去,三间半的小小竹屋,孤零零的坐落于小河岸边靠上一点处,整体用竹篱笆围了起来,屋后篱笆外则是成片的竹林……
此时被晚风带动的竹叶,不断飒飒作响,好似迎接两人一驴的归来,门前有着开阔的小院子,角落还种着几窝乡下家庭常用的蔬菜和料头,稀稀拉拉的,这就是爷俩的住处,谓之翠竹小院。
这三间半竹屋,依次并排而建,就属最东边的那间大一点,则是三爷的屋子,西边就是六子的一间屋子,还有一间较小的竹屋,紧挨着六子的小竹屋,那就是他们的小厨房,至于剩下的半间,则靠近三爷屋子东边那头,一边靠着竹墙,两边有挡风的围栏,头顶有遮雨的棚子,则是驴子的安身之处。
待得六子在那竹棚下拴好驴子,并添加了些许草料后。才走向了属于他们的小竹屋。这时,三爷已经在屋里堂前,喝起冒着热气的浓茶,一边吹着茶汤上漂浮的茶叶,一边告诉六子,快焖上前些日子,下游福和村王大娘托儿子送来的红肠,老夫好久都没来这一口了……
六子闻听一想,距此竹屋往下游三里地的样子,是一个约莫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叫福和村,而王大娘就居于此村。
说起王大娘送红肠这件事,还是之前爷俩路过此村时,眼见王大娘盘坐屋前干着乡下人手中的农活(剥豆子)。
或许坐久的缘故,亦或许年老体衰的问题吧,起身时腰身一闪,一时竞难以起身,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而告终,腰部的疼痛,让老人家没有再次站了起来,只能原地坐着,勉强用双手支撑着地面,痛感使老人家额头都露出了小小汗珠。
爷俩恰逢时会,从身后看到这一切,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彼此,六子看了一眼身边的三爷,只见三爷点了点头,六子即上前去
他扶住了大娘,大娘回头强忍着痛感笑了笑,小六子是你啊,这娃,又长一头哦(个子见长)……
唉……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这还没干多久的活,这身子就不给力了,你快拿凳子坐,水壶在那边,要喝你自己倒,这一下把乡下人的淳朴,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六子在大娘话落后,就对着王大娘说,我观您这是常年劳作的旧疾,加上体质衰退后的气血不畅,因而腰部失力,无法站起,您知道,三爷教过我,不如且让我给您瞧一瞧,可好?
乡下人有个头痛脑热,都是弄个偏方治治,一般病痛都是能扛就自己扛,实在不行才会请大夫开个几副汤药吊命,也没那么多讲究。
王大娘欣然同意小六子给自己诊一诊病的请求。眼见大娘同意,六子即单脚跪地,替盘坐于地的大娘搭脉,一柱香(五分钟)后,拿出随身的金针,告诉大娘需要针灸治疗,大娘点头说,六子大胆出手,大娘信得过你。
六子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包裹中的金针,顿时心平气和,毫不犹豫,立刻催动内力,夹起金针,以鬼手医道中的金针之法,快速施针,拈花指法绕指柔,让人眼花缭乱。
待得七针下去,大娘额头明显见到舒缓,接着他又使用内家真气,替大娘舒缓了腰部筋脉……
两盏茶时间后,取针收工,让大娘再试着起身看看,大娘在六子的搀扶下小心翼翼的起身,没有丝毫痛感再次产生,直至彻底站了起来,高兴的只夸六子能干,学得三爷一手好本领。
六子让大娘反复站坐,来回几次,再次切脉,确定再无问题后,告诉大娘后面用些黄芪煲汤服用个三五次,活血化瘀就更好了。
大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热情的要留六子用饭,六子以三爷还有事为由辞别大娘。
临走时,大娘非要送上亲手做的血肠等山货,怎奈推脱不过,只好收下,匆匆拜别王大娘。
当六子再次见到三爷的时候,他们爷俩已经在竹屋了,当时六子替大娘施针后起身就没看见三爷,估摸着那会三爷已经回到家中了……
好嘞……红肠焖米饭,搞起……您老,稍等片刻,言罢,便风风火火的杀向厨房,只听的一阵锅碗瓢盆摆动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传来。
没得多久,烟囱飘起炊烟,两碗红肠焖饭就已做好,还顺带炒了个时令蔬菜,外加一小碗酸汤腌豆子。
一顿可以称得上有荤有素有小菜的晚饭就已端上了餐桌,洁白的米饭上盖着片片切的薄薄的红肠,滴滴冒油,灯光下,油滴泛出光点,再看炒的青菜,红绿搭配,白色的蒜末飘洒表面,透着一阵阵香气,可谓色香味俱全。
厨艺这块,六子青出于蓝胜于蓝,因受到三爷的熏陶,人生观点,可是吃不好,还搞个什么劲?自打六岁起,就踩着凳子操刀至今了,厨龄近四年……
当然三爷的爱好,那也必不能少,就是镇里悦来香酒楼的特产,一种名叫十里香的清酒,酒劲绵长,酒香扑鼻,也早已经温好,且放到三爷座位上的左手边。
三爷……三爷……用饭啦……伴随一声声催叫声,三爷走向了餐桌落坐……
在用饭的同时,三爷咂摸了一口十里香,不忘叮嘱六子,待会饭后,记得做每日功课,我辈修士,修道一途,断不可三心二意,需有持之以恒之毅力……
六子正在大口朵颐,满口米饭与红肠,瞄了眼三爷有些严肃的脸庞,口齿不清的直忙点头……
爷俩赶在夜幕降临之前的空子,终于带着一头老驴,疾驰如风般的赶回了位于凤鸣镇街外的五里铺竹屋。
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的凤鸣山,高耸入云,不见山顶。传说凤鸣山在上古时期,有真灵凤凰在此驻落嘶鸣,这可是祥瑞之兆,预示着大吉祥。
故而后人将此山命名为凤鸣山,山下到处树林茂密,百草丛生,一条小河弯弯扭扭的流过门前竹屋,朝下游而去,三间半的小小竹屋,孤零零的坐落于小河岸边靠上一点处,整体用竹篱笆围了起来,屋后篱笆外则是成片的竹林……
此时被晚风带动的竹叶,不断飒飒作响,好似迎接两人一驴的归来,门前有着开阔的小院子,角落还种着几窝乡下家庭常用的蔬菜和料头,稀稀拉拉的,这就是爷俩的住处,谓之翠竹小院。
这三间半竹屋,依次并排而建,就属最东边的那间大一点,则是三爷的屋子,西边就是六子的一间屋子,还有一间较小的竹屋,紧挨着六子的小竹屋,那就是他们的小厨房,至于剩下的半间,则靠近三爷屋子东边那头,一边靠着竹墙,两边有挡风的围栏,头顶有遮雨的棚子,则是驴子的安身之处。
待得六子在那竹棚下拴好驴子,并添加了些许草料后。才走向了属于他们的小竹屋。这时,三爷已经在屋里堂前,喝起冒着热气的浓茶,一边吹着茶汤上漂浮的茶叶,一边告诉六子,快焖上前些日子,下游福和村王大娘托儿子送来的红肠,老夫好久都没来这一口了……
六子闻听一想,距此竹屋往下游三里地的样子,是一个约莫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叫福和村,而王大娘就居于此村。
说起王大娘送红肠这件事,还是之前爷俩路过此村时,眼见王大娘盘坐屋前干着乡下人手中的农活(剥豆子)。
或许坐久的缘故,亦或许年老体衰的问题吧,起身时腰身一闪,一时竞难以起身,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而告终,腰部的疼痛,让老人家没有再次站了起来,只能原地坐着,勉强用双手支撑着地面,痛感使老人家额头都露出了小小汗珠。
爷俩恰逢时会,从身后看到这一切,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彼此,六子看了一眼身边的三爷,只见三爷点了点头,六子即上前去
他扶住了大娘,大娘回头强忍着痛感笑了笑,小六子是你啊,这娃,又长一头哦(个子见长)……
唉……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这还没干多久的活,这身子就不给力了,你快拿凳子坐,水壶在那边,要喝你自己倒,这一下把乡下人的淳朴,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六子在大娘话落后,就对着王大娘说,我观您这是常年劳作的旧疾,加上体质衰退后的气血不畅,因而腰部失力,无法站起,您知道,三爷教过我,不如且让我给您瞧一瞧,可好?
乡下人有个头痛脑热,都是弄个偏方治治,一般病痛都是能扛就自己扛,实在不行才会请大夫开个几副汤药吊命,也没那么多讲究。
王大娘欣然同意小六子给自己诊一诊病的请求。眼见大娘同意,六子即单脚跪地,替盘坐于地的大娘搭脉,一柱香(五分钟)后,拿出随身的金针,告诉大娘需要针灸治疗,大娘点头说,六子大胆出手,大娘信得过你。
六子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包裹中的金针,顿时心平气和,毫不犹豫,立刻催动内力,夹起金针,以鬼手医道中的金针之法,快速施针,拈花指法绕指柔,让人眼花缭乱。
待得七针下去,大娘额头明显见到舒缓,接着他又使用内家真气,替大娘舒缓了腰部筋脉……
两盏茶时间后,取针收工,让大娘再试着起身看看,大娘在六子的搀扶下小心翼翼的起身,没有丝毫痛感再次产生,直至彻底站了起来,高兴的只夸六子能干,学得三爷一手好本领。
六子让大娘反复站坐,来回几次,再次切脉,确定再无问题后,告诉大娘后面用些黄芪煲汤服用个三五次,活血化瘀就更好了。
大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热情的要留六子用饭,六子以三爷还有事为由辞别大娘。
临走时,大娘非要送上亲手做的血肠等山货,怎奈推脱不过,只好收下,匆匆拜别王大娘。
当六子再次见到三爷的时候,他们爷俩已经在竹屋了,当时六子替大娘施针后起身就没看见三爷,估摸着那会三爷已经回到家中了……
好嘞……红肠焖米饭,搞起……您老,稍等片刻,言罢,便风风火火的杀向厨房,只听的一阵锅碗瓢盆摆动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传来。
没得多久,烟囱飘起炊烟,两碗红肠焖饭就已做好,还顺带炒了个时令蔬菜,外加一小碗酸汤腌豆子。
一顿可以称得上有荤有素有小菜的晚饭就已端上了餐桌,洁白的米饭上盖着片片切的薄薄的红肠,滴滴冒油,灯光下,油滴泛出光点,再看炒的青菜,红绿搭配,白色的蒜末飘洒表面,透着一阵阵香气,可谓色香味俱全。
厨艺这块,六子青出于蓝胜于蓝,因受到三爷的熏陶,人生观点,可是吃不好,还搞个什么劲?自打六岁起,就踩着凳子操刀至今了,厨龄近四年……
当然三爷的爱好,那也必不能少,就是镇里悦来香酒楼的特产,一种名叫十里香的清酒,酒劲绵长,酒香扑鼻,也早已经温好,且放到三爷座位上的左手边。
三爷……三爷……用饭啦……伴随一声声催叫声,三爷走向了餐桌落坐……
在用饭的同时,三爷咂摸了一口十里香,不忘叮嘱六子,待会饭后,记得做每日功课,我辈修士,修道一途,断不可三心二意,需有持之以恒之毅力……
六子正在大口朵颐,满口米饭与红肠,瞄了眼三爷有些严肃的脸庞,口齿不清的直忙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