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
在场之人,在大明,乃至于是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最顶尖的科学家,研究的也算是最前沿的学科,毕竟,随着“崇祯”的到来,开放的幅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倾斜于科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那些洋人带头,朝廷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仅就科学方面而言,大明拥有的这方面的书籍,比西方的某个或者某些国家还要多,还要完整,种类还要齐全。
但其中的不少人,也是儒学大家,熟读史记,深知一点,秦始皇大一统的时候,就做过这方面的事情,修过那么一个栈道。
两者不同的是,动力是畜力,而非眼前的蒸汽机。
秦始皇只是修了几十里,就几乎掏尽了国库,尽管那个时候的秦国国库已经很空虚,没有多少银子。
“呵呵....朕还当是什么事情呢?”
然而,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他们心思百转千回之际,崇祯的反应依旧是淡然一笑,尤其是反问之语,显得是那么从容不迫,并不以为然的样子,更是有一些大言不惭的说道:“徐爱卿,记住朕的一句话,只要是银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
此话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僵住了,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巴,不知道该怎样接话,如何回应示好?
实在是,看似是一种夸夸其谈,犹如在说大话一般,但崇祯就有说这话的资格,眼前之人是一个赚钱小能手,登基不到年,国库就充盈了起来,拖欠的军饷,以各种形式,更是还了个七七八八。
仅此一点,单论赚钱的能力,绝对是,堪称千古一帝!
手段虽然次了一点,有一些上不了台面,但却是一种创新,打破了一种惯例,国家一旦缺钱,就是征收重税,加赋加税,搞得民不聊生,而皇上却不是,恰恰相反。
开源节流,从各个方面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尽可能地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这方面来讲,就能让众人,发自内心地,写一个大大的“服”字。
“好了,关于修建轨道的费用的事情,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朕自有办法。”
崇祯的一句话,顿时将思绪翻飞的众人拉回了现实,不等徐光启等人作出回应,进而又说道:“徐爱卿,你们只负责设计和研发,制定相应的方案即可。”
“至于如何将其实现,怎样去实行,如何筹措到足够的银子,用于修建蒸汽机车路,朕自有办法,放心吧,做好你们自己的工作就行。”
“是,皇上,臣遵旨!”
在徐光启等人异口同声地回应之时,关于修建铁路的事情,崇祯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知道给如何做,从哪个方向去促成这件事情?
毫无疑问,修建铁路的话,在如今的特殊时期,小冰河时期逐渐爆发,越来越严重,单凭国家的力量,根本就无法完成,哪怕是将所有的藩王都削掉,没收他们的家产,也不行。
何况,莫说是特殊时期,即便是正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国家,也不可能将全部的财力都投入到铁路建设上。
集资——融资——债券——股票——
这一刻,崇祯的脑海里蹦出这几个名词,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修建铁路,单靠国家的力量,肯定是不行,却可以借照后世的筹集资金的手段,成立一个股份制公司,尽可能地拉拢一些商人入股,兴修铁路。
这样的话,就等于有了杠杆机制,朝廷以较少的钱,撬动铁路这一大项目,而在这个过程中,只需保证国有控股就行,尽可能地不参与运营。
而就在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拉人头的机会,新年过后,元宵节的时候,宴请的那些商人,绝对算是大明最富有的那么一撮人了。
只要他这个皇帝金口一开,那些商人不可能拂逆了他的面子,哪怕是一人拿出五万两,也是五十万两,皇室再拿出五十万两,加在一起就是一百万两,修建京城到保定府的费用足够了。
只要有了这么一个铁路线,商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能够快速盈利,自然而然地,以后招商修铁路的话,就算是没有他这个堂堂大明帝王出面,也足以成事。
到时候,想要寻求合作的商人,还不是蜂拥而至,多不胜数。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徐光启等人的话音刚落不久,在他们的注视之下,崇祯忽然意味深长地说道:“徐爱卿啊,你的思路应该放得更开一些,设想要更大胆一些,关于蒸汽机的应用,不要太过于局限于这些方方面,你还可以再想想。”
“皇上,你的意思是?”
徐光启疑惑了,不解了,有一些弄不懂崇祯这番话的意思,心中也在暗自嘀咕着,修建铁路线,构筑铁路网,这种想法还不够天马行空,还不够大胆吗?
显然,崇祯读懂了徐光启神情的变化,犹疑中所蕴含的意味。
“徐爱卿,你看,既然蒸汽机可以代替畜力,应用于马车之上,那为什么就不可以应用于船只上面呢?”
此言一出,惊起四座,再次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顿时就使得徐光启等科学家陷入深思之中,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思考着崇祯的建议的可行性,能否实现,而崇祯却不管这些,看到众人的反应,依旧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如果能将蒸汽机应用船只之上,不难想象,不管是水师的战船,还是民间的商船,都有了自己的动力,而非像传动的帆船那般,速度的快慢,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要取决于天气,当时的风向,顺风还是逆风。。”
“如果真能实现的话,朕相信,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将会像蒸汽机车一样,将会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大明的水师将会更加的强大,不惧外敌。”
“而且,一旦能够实现的话,蒸汽机作为船只的动力,那么,大明就能建造更大的船只,而不再为动力去烦恼,船只过大,人力和畜力已经很难驾航。”
......
渐渐地,崇祯这一连串的假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澎湃之语,顿时鼓舞了众人,听得他们越来越激动起来,就好像看到了那个场景,陆地有蒸汽机车,水上有蒸汽机船,都是他们的成就标志之一。
在场之人,在大明,乃至于是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最顶尖的科学家,研究的也算是最前沿的学科,毕竟,随着“崇祯”的到来,开放的幅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倾斜于科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那些洋人带头,朝廷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仅就科学方面而言,大明拥有的这方面的书籍,比西方的某个或者某些国家还要多,还要完整,种类还要齐全。
但其中的不少人,也是儒学大家,熟读史记,深知一点,秦始皇大一统的时候,就做过这方面的事情,修过那么一个栈道。
两者不同的是,动力是畜力,而非眼前的蒸汽机。
秦始皇只是修了几十里,就几乎掏尽了国库,尽管那个时候的秦国国库已经很空虚,没有多少银子。
“呵呵....朕还当是什么事情呢?”
然而,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他们心思百转千回之际,崇祯的反应依旧是淡然一笑,尤其是反问之语,显得是那么从容不迫,并不以为然的样子,更是有一些大言不惭的说道:“徐爱卿,记住朕的一句话,只要是银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
此话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僵住了,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巴,不知道该怎样接话,如何回应示好?
实在是,看似是一种夸夸其谈,犹如在说大话一般,但崇祯就有说这话的资格,眼前之人是一个赚钱小能手,登基不到年,国库就充盈了起来,拖欠的军饷,以各种形式,更是还了个七七八八。
仅此一点,单论赚钱的能力,绝对是,堪称千古一帝!
手段虽然次了一点,有一些上不了台面,但却是一种创新,打破了一种惯例,国家一旦缺钱,就是征收重税,加赋加税,搞得民不聊生,而皇上却不是,恰恰相反。
开源节流,从各个方面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尽可能地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这方面来讲,就能让众人,发自内心地,写一个大大的“服”字。
“好了,关于修建轨道的费用的事情,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朕自有办法。”
崇祯的一句话,顿时将思绪翻飞的众人拉回了现实,不等徐光启等人作出回应,进而又说道:“徐爱卿,你们只负责设计和研发,制定相应的方案即可。”
“至于如何将其实现,怎样去实行,如何筹措到足够的银子,用于修建蒸汽机车路,朕自有办法,放心吧,做好你们自己的工作就行。”
“是,皇上,臣遵旨!”
在徐光启等人异口同声地回应之时,关于修建铁路的事情,崇祯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知道给如何做,从哪个方向去促成这件事情?
毫无疑问,修建铁路的话,在如今的特殊时期,小冰河时期逐渐爆发,越来越严重,单凭国家的力量,根本就无法完成,哪怕是将所有的藩王都削掉,没收他们的家产,也不行。
何况,莫说是特殊时期,即便是正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国家,也不可能将全部的财力都投入到铁路建设上。
集资——融资——债券——股票——
这一刻,崇祯的脑海里蹦出这几个名词,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修建铁路,单靠国家的力量,肯定是不行,却可以借照后世的筹集资金的手段,成立一个股份制公司,尽可能地拉拢一些商人入股,兴修铁路。
这样的话,就等于有了杠杆机制,朝廷以较少的钱,撬动铁路这一大项目,而在这个过程中,只需保证国有控股就行,尽可能地不参与运营。
而就在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拉人头的机会,新年过后,元宵节的时候,宴请的那些商人,绝对算是大明最富有的那么一撮人了。
只要他这个皇帝金口一开,那些商人不可能拂逆了他的面子,哪怕是一人拿出五万两,也是五十万两,皇室再拿出五十万两,加在一起就是一百万两,修建京城到保定府的费用足够了。
只要有了这么一个铁路线,商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能够快速盈利,自然而然地,以后招商修铁路的话,就算是没有他这个堂堂大明帝王出面,也足以成事。
到时候,想要寻求合作的商人,还不是蜂拥而至,多不胜数。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徐光启等人的话音刚落不久,在他们的注视之下,崇祯忽然意味深长地说道:“徐爱卿啊,你的思路应该放得更开一些,设想要更大胆一些,关于蒸汽机的应用,不要太过于局限于这些方方面,你还可以再想想。”
“皇上,你的意思是?”
徐光启疑惑了,不解了,有一些弄不懂崇祯这番话的意思,心中也在暗自嘀咕着,修建铁路线,构筑铁路网,这种想法还不够天马行空,还不够大胆吗?
显然,崇祯读懂了徐光启神情的变化,犹疑中所蕴含的意味。
“徐爱卿,你看,既然蒸汽机可以代替畜力,应用于马车之上,那为什么就不可以应用于船只上面呢?”
此言一出,惊起四座,再次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顿时就使得徐光启等科学家陷入深思之中,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思考着崇祯的建议的可行性,能否实现,而崇祯却不管这些,看到众人的反应,依旧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如果能将蒸汽机应用船只之上,不难想象,不管是水师的战船,还是民间的商船,都有了自己的动力,而非像传动的帆船那般,速度的快慢,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要取决于天气,当时的风向,顺风还是逆风。。”
“如果真能实现的话,朕相信,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将会像蒸汽机车一样,将会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大明的水师将会更加的强大,不惧外敌。”
“而且,一旦能够实现的话,蒸汽机作为船只的动力,那么,大明就能建造更大的船只,而不再为动力去烦恼,船只过大,人力和畜力已经很难驾航。”
......
渐渐地,崇祯这一连串的假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澎湃之语,顿时鼓舞了众人,听得他们越来越激动起来,就好像看到了那个场景,陆地有蒸汽机车,水上有蒸汽机船,都是他们的成就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