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
听到这句话,有了确定的归期,李若珪等人虽然心里一松,但却高兴不起来,流露出异样之色,一副“还要半个月”的样子啊~!
似乎察觉到众人心中的不解,看到他们的这副模样,崇祯进而又补充道:“既然都到了南阳府,距离凤阳皇陵已经没有多远,朕总要去拜祭一下祖先吧~!”
谁又能反对?又该如何反对?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又将目光转移到陈奇瑜的身上,洒然一笑,爽朗地说道:“对了,陈奇瑜,朕将会留下一百万两纹银,作为购买辣椒的资金。至于后续购买辣椒的事情,就全权交给你了,锦衣卫只会从旁适当的配合一下,并不干涉。”
看到崇祯突然流露出的笑容,配合着那年轻的面孔,条件反射之下,在陈奇瑜的眼里,怎么看都一种邪恶的感觉,似乎又将有什么难做的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心里骤然紧张了起来。
听到话语的内容,紧绷的神经顿时为之一松,暗暗长吐了一口气,有一些僵硬的神情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宛若谄媚的笑容,连忙回道:“是...是,皇上,微臣一定将此事办妥,深秋之前,定会将全部的辣椒送到京城,不会有任何的纰漏之处。”
“好,陈奇瑜,有你的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崇祯轻轻点头,露出满意之色,夸赞了一句之后,进而又补充道:“不过,朕可将丑话说到前面,如果谁敢借辣椒之事敛财,触犯百姓的利益,巧取豪夺钱财的,十倍罚之,赔偿给百姓;如果伤人性命者,不管是普通之人,还是王孙贵族,都要以命抵命。”
“是,皇上,微臣明白,关于辣椒之事,一定会公平买卖,让那些老百姓得到应有的报酬。并张贴一些告示,阐述一些具体的细节,使得经手的官吏无法做手脚。”
当两人应答之时,周围的其他人不禁有着某种猜测,隐隐有一些明白了崇祯的做法,为何那么大手笔的收购辣椒,这等低廉、毫无用处之物?
几乎是赔本的买卖,怎么看,都是那么不明智。
他们现在“明白”了,大概猜到了崇祯的意图,皇上之所以这么做,这是变相的增加百姓的收入,以另一种形式补贴银钱,好让那些生活艰难之人日子好过一些。
之所以有这种猜测,原因很简单,一路走来,看到皇上发布的各种政令,暗中运作的一些政策,不管是陕西的赈灾,还是削藩之后的种种处理办法,亦或是解决军饷等一系列问题,皇上很少直接给银子,而是让那些百姓或者军人付出一定的劳动,变相给予赈灾钱粮与军饷。
比如,陕西的赈灾,除了老弱病残孺,要想获得朝廷的赈济粮,就必须付出劳动力,或是为挖沟渠或水井出力,亦或是铺路架桥,还有其他的各种建设。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具有劳动力,除了第一顿,要想继续获得朝廷的赈济粮,解决肚皮问题,就必须劳动,付出相应的劳力,绝不会出现那种躺着就能收到朝廷的赈灾粮。
还有军饷的问题,由于现银的不足,财政的紧张,给不了士兵足额的军饷,却可以以田地折现的形势,给他们的家人田地,以此抵偿拖欠的军饷。
所以,看到皇上大肆收购穷人手里的辣椒,看成是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一副吐血赔本收购的架势,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人也就有了这种猜测,皇上这是想周济一下老百姓,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短期之内,缓解一下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和这些人想的不同,拥有着现代者灵魂的“崇祯”,脑海里却浮现出了近代史,大萧条时期,美国的所作所为,面对经济的萧条,许多人吃不上饭,不是直接救济,而是大肆搞建设,增加工作岗位。
如此一来,不仅刺激了本国的经济,还让老百姓能够自给自足,自己养活自己,率先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国家开始恢复实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刻,“崇祯”想得就是这些,国家的财政越发的艰难,经济越发的萧条,天灾不断,大明王朝越需要大搞建设,增加工作岗位,从而提高百姓的收入,而不是单一的靠种地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将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兴修水利,修河建渠,将会为大明王朝塑造经济腾飞的潜力。
毕竟,无数的历史证明,不管是稳定的和平环境,还是有着极为发达的水上运输,都能极大的盘活全国的经济,从而达到各个地方互为补充的模式,盛产粮食的地方打粮,贫瘠的地区发展其他经济,比如药材、瓷器、纺织等等。
有了钱财,只要运送粮食畅通无阻,一样饿不着,有饭吃。
一念及此,崇祯越想越兴奋,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全面爆发,有了宏观上的应对之策,那就是,大搞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废除重农抑商之策,彻底盘活全国的经济。
只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凭着商人的逐利性,一些问题,他们就能够解决。
当然,这并不是说朝廷不作为,只是居中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稳定物价,让粮食的价格在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浮动。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大旱时期,必须制定一个强硬的政策,禁止用粮食酿制酒水。
毕竟,一旦粮食的价格调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利也就随之减少,一些商人一定会将其转化为其他商品,将粮食酿制成酒,后者的价格可是远高于前者,朝廷不禁止都不行。
大旱时期,连年减产,一些地方近乎于颗粒无收,粮食本就少得可怜,如果再不限制那些商贩的作为,粮食将会更少,到时候,即便百姓的手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即便朝廷有心收购粮食,运到灾区,也会陷入无粮可买的尴尬境地。
相比于小老百姓,那些富贵人家都有自己的粮仓,里面存储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好几年的,所以,若是没有朝廷法令的禁止,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将大量的粮食酿制成酒,只为了味觉上的享受,一时的取乐。
心里这样想着,崇祯的嘴里发出模糊之音,念念有词道:“看来,回到京师之后,就该着手准备,让那些大臣们拟定具体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禁止用粮食酿酒,建立一定的奖罚和举报制度,使得在小冰河时期,天下处于一个粮食相对充盈的状态。”
听到这句话,有了确定的归期,李若珪等人虽然心里一松,但却高兴不起来,流露出异样之色,一副“还要半个月”的样子啊~!
似乎察觉到众人心中的不解,看到他们的这副模样,崇祯进而又补充道:“既然都到了南阳府,距离凤阳皇陵已经没有多远,朕总要去拜祭一下祖先吧~!”
谁又能反对?又该如何反对?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又将目光转移到陈奇瑜的身上,洒然一笑,爽朗地说道:“对了,陈奇瑜,朕将会留下一百万两纹银,作为购买辣椒的资金。至于后续购买辣椒的事情,就全权交给你了,锦衣卫只会从旁适当的配合一下,并不干涉。”
看到崇祯突然流露出的笑容,配合着那年轻的面孔,条件反射之下,在陈奇瑜的眼里,怎么看都一种邪恶的感觉,似乎又将有什么难做的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心里骤然紧张了起来。
听到话语的内容,紧绷的神经顿时为之一松,暗暗长吐了一口气,有一些僵硬的神情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宛若谄媚的笑容,连忙回道:“是...是,皇上,微臣一定将此事办妥,深秋之前,定会将全部的辣椒送到京城,不会有任何的纰漏之处。”
“好,陈奇瑜,有你的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崇祯轻轻点头,露出满意之色,夸赞了一句之后,进而又补充道:“不过,朕可将丑话说到前面,如果谁敢借辣椒之事敛财,触犯百姓的利益,巧取豪夺钱财的,十倍罚之,赔偿给百姓;如果伤人性命者,不管是普通之人,还是王孙贵族,都要以命抵命。”
“是,皇上,微臣明白,关于辣椒之事,一定会公平买卖,让那些老百姓得到应有的报酬。并张贴一些告示,阐述一些具体的细节,使得经手的官吏无法做手脚。”
当两人应答之时,周围的其他人不禁有着某种猜测,隐隐有一些明白了崇祯的做法,为何那么大手笔的收购辣椒,这等低廉、毫无用处之物?
几乎是赔本的买卖,怎么看,都是那么不明智。
他们现在“明白”了,大概猜到了崇祯的意图,皇上之所以这么做,这是变相的增加百姓的收入,以另一种形式补贴银钱,好让那些生活艰难之人日子好过一些。
之所以有这种猜测,原因很简单,一路走来,看到皇上发布的各种政令,暗中运作的一些政策,不管是陕西的赈灾,还是削藩之后的种种处理办法,亦或是解决军饷等一系列问题,皇上很少直接给银子,而是让那些百姓或者军人付出一定的劳动,变相给予赈灾钱粮与军饷。
比如,陕西的赈灾,除了老弱病残孺,要想获得朝廷的赈济粮,就必须付出劳动力,或是为挖沟渠或水井出力,亦或是铺路架桥,还有其他的各种建设。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具有劳动力,除了第一顿,要想继续获得朝廷的赈济粮,解决肚皮问题,就必须劳动,付出相应的劳力,绝不会出现那种躺着就能收到朝廷的赈灾粮。
还有军饷的问题,由于现银的不足,财政的紧张,给不了士兵足额的军饷,却可以以田地折现的形势,给他们的家人田地,以此抵偿拖欠的军饷。
所以,看到皇上大肆收购穷人手里的辣椒,看成是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一副吐血赔本收购的架势,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人也就有了这种猜测,皇上这是想周济一下老百姓,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短期之内,缓解一下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和这些人想的不同,拥有着现代者灵魂的“崇祯”,脑海里却浮现出了近代史,大萧条时期,美国的所作所为,面对经济的萧条,许多人吃不上饭,不是直接救济,而是大肆搞建设,增加工作岗位。
如此一来,不仅刺激了本国的经济,还让老百姓能够自给自足,自己养活自己,率先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国家开始恢复实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刻,“崇祯”想得就是这些,国家的财政越发的艰难,经济越发的萧条,天灾不断,大明王朝越需要大搞建设,增加工作岗位,从而提高百姓的收入,而不是单一的靠种地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将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兴修水利,修河建渠,将会为大明王朝塑造经济腾飞的潜力。
毕竟,无数的历史证明,不管是稳定的和平环境,还是有着极为发达的水上运输,都能极大的盘活全国的经济,从而达到各个地方互为补充的模式,盛产粮食的地方打粮,贫瘠的地区发展其他经济,比如药材、瓷器、纺织等等。
有了钱财,只要运送粮食畅通无阻,一样饿不着,有饭吃。
一念及此,崇祯越想越兴奋,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全面爆发,有了宏观上的应对之策,那就是,大搞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废除重农抑商之策,彻底盘活全国的经济。
只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凭着商人的逐利性,一些问题,他们就能够解决。
当然,这并不是说朝廷不作为,只是居中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稳定物价,让粮食的价格在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浮动。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大旱时期,必须制定一个强硬的政策,禁止用粮食酿制酒水。
毕竟,一旦粮食的价格调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利也就随之减少,一些商人一定会将其转化为其他商品,将粮食酿制成酒,后者的价格可是远高于前者,朝廷不禁止都不行。
大旱时期,连年减产,一些地方近乎于颗粒无收,粮食本就少得可怜,如果再不限制那些商贩的作为,粮食将会更少,到时候,即便百姓的手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即便朝廷有心收购粮食,运到灾区,也会陷入无粮可买的尴尬境地。
相比于小老百姓,那些富贵人家都有自己的粮仓,里面存储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好几年的,所以,若是没有朝廷法令的禁止,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将大量的粮食酿制成酒,只为了味觉上的享受,一时的取乐。
心里这样想着,崇祯的嘴里发出模糊之音,念念有词道:“看来,回到京师之后,就该着手准备,让那些大臣们拟定具体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禁止用粮食酿酒,建立一定的奖罚和举报制度,使得在小冰河时期,天下处于一个粮食相对充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