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狙击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工业之动力帝国最新章节!
看文件的前几页,祁连山以为梁远要组建一家香港本地的一流传媒。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文件的第一页很正常,梁远计划把《维多利亚湾区日报》收购之后,将报社原本的主要业务亚洲经济、股市分析、本地股评等方面的内容继续加强,除此之外,报社还将增加港岛新闻、娱乐、时政等三方面内容。
待到把新企业的组织构架描述完毕,翻到成立新企业在香港的目的时,祁连山是真的被惊到了。
狙击香港,做空怡和,打压股市,收购置地。
梁远把成立传媒企业的目的写得非常简洁、非常直白。
祁连山举家迁至香港已经两年整,三年头,已经对香港本地企业和富豪商圈非常的了解。
早年间的香港,完全是怡和、太古、和记黄埔、会德丰四大英资洋行的天下,除了港府预留的公地,这四家洋行掌握着香港80%以上的可开发土地,掌控着香港的电力、煤气、地面交通、海上航运、空中航班、食品供应、商业零售、医疗、金融等等。
虽然自七十年代起,随着包玉刚,李超人、霍英东等华人财团崛起,和英资四大行之间不停息的内斗,四大洋行中的和记黄埔和会德丰分别被李嘉诚、包玉刚揽入怀中,香港经济不再是英资一统天下。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怡和系迁册之前,英资企业依旧占据着香港经济一半以上的份额,单单怡和系一家的资产就足以盖过被李、包两人收购的和记黄埔、会德丰两家联合。
怡和洋行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印度公司时期,在怡和的正式历史上,怡和洋行是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马地臣于创立于1832年在中国广州创办。
彼时的中华正处于满清时代,怡和洋行成立之后参与到对华的鸦片贸易之中,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可以说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存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
直到1872年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怡和才放弃了万恶的对华鸦片业务。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茶叶、生丝、纺织品、面粉等贸易外。怡和开始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航运、银行等行业,开始了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1876年怡和在吴淞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怡和正式在吴淞设立整个集团的总部。此时的怡和已经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英资财团。
共和国立国之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共和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之后,怡和将集团总部迁回香港。
1961年怡和系相关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只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怡和在香港发展成拥有七、八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资产接近七百亿港元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步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港回归祖国的前景已经明确,对共和国政府持有敌意的怡和开始将旗下企业的资产抽离香港。
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为将集团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做准备。
可以说,若没有怡和系企业的撤离在香港腾出发展空间,后世那位华人第一富豪崛起的时间和代价将大大的增加。
无论经商还是打仗,凡是涉及到撤退一般都伴随着代价和损失,怡和撤资香港的步伐虽然坚定,但受限于资产规模过大和经济周期的规律性波动也损失惨重。
在梁远被丢进这个世界之前,八十年代初期那段全球性的经济低谷中,怡和分别向李超人和李兆基出售了旗下的两间上市公司——香港电灯和中华燃气以改善整个集团的现金流。
出售掉电力和天然气的业务之后,怡和在港岛的业务包括金门建筑、香港空运货站、怡中机场服务、香港货柜码头、惠康超级市场、7-11便利店、美心饮食集团、怡和太平洋保险、投资银行等,员工数量接近十万人。
眼下经过瘦身的怡和旗下还有香港置地、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酒店、怡和策略、怡和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集团企业的市值超过500亿港元,依旧是香港顶尖的大财团。
500多亿港元换成美元超过65亿,不算怡和系在英国本土、美国、东南亚等地企业,单单怡和在港岛这块资产就不是此时的远嘉可以撼动的。
由于cmb宇航的注资是阶段性的,第一笔一点五亿美元的注册资金,梁远挪用了香格里拉电气的海外销售回款,使得梁远手头能动用的资金维持在六亿美元,除此之外远嘉自身再无任何筹集现金的潜力。
在祁连山看来,用六亿美元去收购至少65亿美元的资产,这已经不是蛇吞大象能形容的了,除了梁远没人能冒出这种近似于疯狂的念头。
“十年前,被誉为香港经商第一人的李嘉诚,领导市值十一亿港元的长江实业收购了市值六十亿港元的和记黄埔,被誉为香港开埠以来最经典的小鱼吃大鱼。”祁连山停顿了一下
“在和记黄埔主动配合无人反击的情况下,长江实业直到三年前才彻底完成整合,大少若想收购怡和,难度将数倍于长江实业收购和黄,除非大少能控股怡和,否则现在控制怡和的凯撒克家族必将拼死反扑。”
“一年之前,李嘉诚联合中信集团的贾效升,加上香港郑氏兄弟动用了七十亿港元打算趁着股灾联手收购香港置地,结果被凯撒克家族击退,最后双方签下了七年之约的停战协议,前车之鉴不远大少一定要三思啊。”祁连山无比的说道。
ps:
网络坏掉了,网吧上传的,明儿修好补之。
看文件的前几页,祁连山以为梁远要组建一家香港本地的一流传媒。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文件的第一页很正常,梁远计划把《维多利亚湾区日报》收购之后,将报社原本的主要业务亚洲经济、股市分析、本地股评等方面的内容继续加强,除此之外,报社还将增加港岛新闻、娱乐、时政等三方面内容。
待到把新企业的组织构架描述完毕,翻到成立新企业在香港的目的时,祁连山是真的被惊到了。
狙击香港,做空怡和,打压股市,收购置地。
梁远把成立传媒企业的目的写得非常简洁、非常直白。
祁连山举家迁至香港已经两年整,三年头,已经对香港本地企业和富豪商圈非常的了解。
早年间的香港,完全是怡和、太古、和记黄埔、会德丰四大英资洋行的天下,除了港府预留的公地,这四家洋行掌握着香港80%以上的可开发土地,掌控着香港的电力、煤气、地面交通、海上航运、空中航班、食品供应、商业零售、医疗、金融等等。
虽然自七十年代起,随着包玉刚,李超人、霍英东等华人财团崛起,和英资四大行之间不停息的内斗,四大洋行中的和记黄埔和会德丰分别被李嘉诚、包玉刚揽入怀中,香港经济不再是英资一统天下。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怡和系迁册之前,英资企业依旧占据着香港经济一半以上的份额,单单怡和系一家的资产就足以盖过被李、包两人收购的和记黄埔、会德丰两家联合。
怡和洋行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印度公司时期,在怡和的正式历史上,怡和洋行是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马地臣于创立于1832年在中国广州创办。
彼时的中华正处于满清时代,怡和洋行成立之后参与到对华的鸦片贸易之中,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可以说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存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
直到1872年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怡和才放弃了万恶的对华鸦片业务。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茶叶、生丝、纺织品、面粉等贸易外。怡和开始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航运、银行等行业,开始了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1876年怡和在吴淞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怡和正式在吴淞设立整个集团的总部。此时的怡和已经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英资财团。
共和国立国之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共和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之后,怡和将集团总部迁回香港。
1961年怡和系相关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只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怡和在香港发展成拥有七、八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资产接近七百亿港元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步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港回归祖国的前景已经明确,对共和国政府持有敌意的怡和开始将旗下企业的资产抽离香港。
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为将集团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做准备。
可以说,若没有怡和系企业的撤离在香港腾出发展空间,后世那位华人第一富豪崛起的时间和代价将大大的增加。
无论经商还是打仗,凡是涉及到撤退一般都伴随着代价和损失,怡和撤资香港的步伐虽然坚定,但受限于资产规模过大和经济周期的规律性波动也损失惨重。
在梁远被丢进这个世界之前,八十年代初期那段全球性的经济低谷中,怡和分别向李超人和李兆基出售了旗下的两间上市公司——香港电灯和中华燃气以改善整个集团的现金流。
出售掉电力和天然气的业务之后,怡和在港岛的业务包括金门建筑、香港空运货站、怡中机场服务、香港货柜码头、惠康超级市场、7-11便利店、美心饮食集团、怡和太平洋保险、投资银行等,员工数量接近十万人。
眼下经过瘦身的怡和旗下还有香港置地、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酒店、怡和策略、怡和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集团企业的市值超过500亿港元,依旧是香港顶尖的大财团。
500多亿港元换成美元超过65亿,不算怡和系在英国本土、美国、东南亚等地企业,单单怡和在港岛这块资产就不是此时的远嘉可以撼动的。
由于cmb宇航的注资是阶段性的,第一笔一点五亿美元的注册资金,梁远挪用了香格里拉电气的海外销售回款,使得梁远手头能动用的资金维持在六亿美元,除此之外远嘉自身再无任何筹集现金的潜力。
在祁连山看来,用六亿美元去收购至少65亿美元的资产,这已经不是蛇吞大象能形容的了,除了梁远没人能冒出这种近似于疯狂的念头。
“十年前,被誉为香港经商第一人的李嘉诚,领导市值十一亿港元的长江实业收购了市值六十亿港元的和记黄埔,被誉为香港开埠以来最经典的小鱼吃大鱼。”祁连山停顿了一下
“在和记黄埔主动配合无人反击的情况下,长江实业直到三年前才彻底完成整合,大少若想收购怡和,难度将数倍于长江实业收购和黄,除非大少能控股怡和,否则现在控制怡和的凯撒克家族必将拼死反扑。”
“一年之前,李嘉诚联合中信集团的贾效升,加上香港郑氏兄弟动用了七十亿港元打算趁着股灾联手收购香港置地,结果被凯撒克家族击退,最后双方签下了七年之约的停战协议,前车之鉴不远大少一定要三思啊。”祁连山无比的说道。
ps:
网络坏掉了,网吧上传的,明儿修好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