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四章徐辉祖的惊讶
第四章徐辉祖的惊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
武英殿。
徐辉祖进入大殿,行大礼之后,恭谨地对朱允炆说道:“皇上,高阳郡王赢得了一把金刀。”
高阳郡王,朱高煦。
朱棣次子。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看来四叔的儿子确实厉害,有四叔风采。只不过宗勋比试这种事,还不值得国公亲自入宫吧?”
徐辉祖低头,踌躇了下,跪了下来,肃然说道:“皇上,臣曾见过燕王三卫,朝廷禁制之兵,俨然成为燕王私兵,唯命是从,臣日夜惶恐,又见燕王三子各有所长,尤以朱高煦善战。”
“臣以为,藩王在外,手握重兵,朝廷旨意难达四海,于朝廷不利。恳请皇上推行削藩之策,以靖四海。”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眉头微皱。
看来昨晚自己下令召燕王入京的消息,让徐辉祖误以为自己想要将燕王扣在京师,以行削藩。
所以提前一步,跑过来请求削藩。
一可以表达自己的忠心,看清楚,我老徐是你建文帝的人,你可要相信我。
二可以声明自己的立场,你不是想削藩嘛,我跟着你混。
齐泰、黄子澄不断进言削藩,这些事虽然保密,可再保密,也无法绕过五军都督府。
“削藩?呵呵,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来,看着一脸惊愕的徐辉祖,说道:“你想多了,朕对几位叔叔,还是信得过的。”
徐辉祖难以相信地看着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辉祖的心思,和善地说道:“帝国之治,在民昌国富,天下太平。叔叔们拱卫边塞,功劳自是有的。”
徐辉祖有些迷茫。
朱允炆也不多作解释,道:“削藩之事,暂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练兵新政,有些想法正要问你。”
“练兵新政?”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连忙表态道:“皇上所命,臣莫敢不从。”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现下,京营有多少军士?”
徐辉祖连忙禀告道:“当下京营军士有五十万,皇上可是打算扩军?臣建议自两广、西北、山东等地调兵,那里士兵善战勇猛,可充大用!”
徐辉祖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强化京军实力,在军队上足以碾压任何藩王,藩王威胁自然便会减弱。
朱允炆微微皱眉,竟然有五十万之多,这么多人,咋来的?
朱元璋时期便考虑到了军队建设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一卫满编制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加之洪武年数次北伐用兵,到了建文登基时,京营规模已达到五十万,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还有三十多万兵马。
朱允炆思虑良久,对一旁内侍吩咐道:“去中军都督府取一些军中花名册来。”
内侍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
徐辉祖不解地看着朱允炆,问道:“皇上可是需要找哪位将领?”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魏国公,且等上一等。”
一刻钟左右,内侍便带来了十几本花名册。
朱允炆仔细翻看着,暗暗盘算一番,又继续翻看,良久才抬起头,对徐辉祖严肃地说道:“裁军十万如何?”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此时不增强实力也就罢了,如何能裁军,削弱自己的实力?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而是十分严肃地说道:“军队如何,你比朕更清楚,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残,这花名册中,有些军士已然六十有七,魏国公是打算让他冲锋打仗呢,还是让朝廷给他养老呢?”
徐辉祖颤抖不已。
朱允炆沉声道:“朕要的是能战之师,精锐之师!不是老弱病残!”
手里拿个长矛,你就敢说自己是精锐?
也不看看自己年纪,黄土都到脖子了。
报上名字,就真以为是个兵了?
谁不知道你是哪个勋贵的奴隶,或是哪个武将的家丁?
徐辉祖冷汗直下,顿时明白过来,皇上这是打算查军士吃空额之事,准备剔除老弱病残与挂靠军籍之人,走精兵之路。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顿军队,一个月后,朕要检阅!记得把动静闹大一些。”
朱允炆下令道。
徐辉祖高声答应,施礼之后离开了武英殿。
回到五军都督府,徐辉祖依旧惊疑不定,召来自己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佥事徐膺绪,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将皇上打算裁军十万的事告知两人。
两人也是震惊不已,措手不及。
徐辉祖镇定地看着两人,感叹道:“皇上这一手,极为厉害啊。”
徐膺绪不解地问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辉祖喝了一口茶,压了压惊,说道:“皇上此举,整肃军队是其一,敲打勋贵诸将是其二,而其三,便是告诉诸位塞王,皇上并无意动他们,希望他们在封地,安稳守着。”
“或许皇上还有一层意思。”
徐增寿看着两人,缓缓说道:“皇上在告诉塞王,自己可以对京营动手,那改日,对塞王节制的经制之兵动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时,塞王想要反对,也没了由头。”
徐辉祖赞赏地看了一眼徐增寿,说道:“如今皇上心思难测,但裁军十万,势在必行,这可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啊。”
眼下太平,诸将、勋贵、豪强、外戚等,都想发财,只靠朱元璋定下来的那点俸禄,大家早饿死了。
对于这些人,最好的发财之路,便是吃军饷,今天安插个下人当兵,明天在花名册上加上几笔,军饷就有了。
朱允炆下令裁军十万,看似动作极大,一口气砍掉了五分之一的军队,实际上并非如此。
徐辉祖粗略估算,名义上裁军十万,实则裁掉军士数量不会超出四万人,绝不对动摇京军根本,至于其他的六万,不是虚报出来的空额,便是挂靠在京营里混吃混合的勋贵下人。
对于眼下臃肿的京军而言,裁掉几万老弱之人,且不说可以减轻户部压力,仅从军队方面来考量,有利于鼓舞士气,整肃军纪,强化军士整体战力的。
裁撤老弱,以青壮为骨,饮马挥戈,纵横驰骋,这才应该是京军真正的模样!
仅从裁军之策窥看,朱允炆这位年轻的帝王,拥有着超凡的魄力与清醒的认识。想着想着,徐辉祖心里突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他觉得这位年轻的帝王,能够带领大明王朝,走向一个真正的强国盛世!
裁军是强军之始,而他自己便是朱允炆的先锋!
这种感觉来的突然,但却真真正正的发自徐辉祖的心底深处……
武英殿。
徐辉祖进入大殿,行大礼之后,恭谨地对朱允炆说道:“皇上,高阳郡王赢得了一把金刀。”
高阳郡王,朱高煦。
朱棣次子。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看来四叔的儿子确实厉害,有四叔风采。只不过宗勋比试这种事,还不值得国公亲自入宫吧?”
徐辉祖低头,踌躇了下,跪了下来,肃然说道:“皇上,臣曾见过燕王三卫,朝廷禁制之兵,俨然成为燕王私兵,唯命是从,臣日夜惶恐,又见燕王三子各有所长,尤以朱高煦善战。”
“臣以为,藩王在外,手握重兵,朝廷旨意难达四海,于朝廷不利。恳请皇上推行削藩之策,以靖四海。”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眉头微皱。
看来昨晚自己下令召燕王入京的消息,让徐辉祖误以为自己想要将燕王扣在京师,以行削藩。
所以提前一步,跑过来请求削藩。
一可以表达自己的忠心,看清楚,我老徐是你建文帝的人,你可要相信我。
二可以声明自己的立场,你不是想削藩嘛,我跟着你混。
齐泰、黄子澄不断进言削藩,这些事虽然保密,可再保密,也无法绕过五军都督府。
“削藩?呵呵,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来,看着一脸惊愕的徐辉祖,说道:“你想多了,朕对几位叔叔,还是信得过的。”
徐辉祖难以相信地看着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辉祖的心思,和善地说道:“帝国之治,在民昌国富,天下太平。叔叔们拱卫边塞,功劳自是有的。”
徐辉祖有些迷茫。
朱允炆也不多作解释,道:“削藩之事,暂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练兵新政,有些想法正要问你。”
“练兵新政?”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连忙表态道:“皇上所命,臣莫敢不从。”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现下,京营有多少军士?”
徐辉祖连忙禀告道:“当下京营军士有五十万,皇上可是打算扩军?臣建议自两广、西北、山东等地调兵,那里士兵善战勇猛,可充大用!”
徐辉祖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强化京军实力,在军队上足以碾压任何藩王,藩王威胁自然便会减弱。
朱允炆微微皱眉,竟然有五十万之多,这么多人,咋来的?
朱元璋时期便考虑到了军队建设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一卫满编制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加之洪武年数次北伐用兵,到了建文登基时,京营规模已达到五十万,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还有三十多万兵马。
朱允炆思虑良久,对一旁内侍吩咐道:“去中军都督府取一些军中花名册来。”
内侍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
徐辉祖不解地看着朱允炆,问道:“皇上可是需要找哪位将领?”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魏国公,且等上一等。”
一刻钟左右,内侍便带来了十几本花名册。
朱允炆仔细翻看着,暗暗盘算一番,又继续翻看,良久才抬起头,对徐辉祖严肃地说道:“裁军十万如何?”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此时不增强实力也就罢了,如何能裁军,削弱自己的实力?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而是十分严肃地说道:“军队如何,你比朕更清楚,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残,这花名册中,有些军士已然六十有七,魏国公是打算让他冲锋打仗呢,还是让朝廷给他养老呢?”
徐辉祖颤抖不已。
朱允炆沉声道:“朕要的是能战之师,精锐之师!不是老弱病残!”
手里拿个长矛,你就敢说自己是精锐?
也不看看自己年纪,黄土都到脖子了。
报上名字,就真以为是个兵了?
谁不知道你是哪个勋贵的奴隶,或是哪个武将的家丁?
徐辉祖冷汗直下,顿时明白过来,皇上这是打算查军士吃空额之事,准备剔除老弱病残与挂靠军籍之人,走精兵之路。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顿军队,一个月后,朕要检阅!记得把动静闹大一些。”
朱允炆下令道。
徐辉祖高声答应,施礼之后离开了武英殿。
回到五军都督府,徐辉祖依旧惊疑不定,召来自己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佥事徐膺绪,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将皇上打算裁军十万的事告知两人。
两人也是震惊不已,措手不及。
徐辉祖镇定地看着两人,感叹道:“皇上这一手,极为厉害啊。”
徐膺绪不解地问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辉祖喝了一口茶,压了压惊,说道:“皇上此举,整肃军队是其一,敲打勋贵诸将是其二,而其三,便是告诉诸位塞王,皇上并无意动他们,希望他们在封地,安稳守着。”
“或许皇上还有一层意思。”
徐增寿看着两人,缓缓说道:“皇上在告诉塞王,自己可以对京营动手,那改日,对塞王节制的经制之兵动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时,塞王想要反对,也没了由头。”
徐辉祖赞赏地看了一眼徐增寿,说道:“如今皇上心思难测,但裁军十万,势在必行,这可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啊。”
眼下太平,诸将、勋贵、豪强、外戚等,都想发财,只靠朱元璋定下来的那点俸禄,大家早饿死了。
对于这些人,最好的发财之路,便是吃军饷,今天安插个下人当兵,明天在花名册上加上几笔,军饷就有了。
朱允炆下令裁军十万,看似动作极大,一口气砍掉了五分之一的军队,实际上并非如此。
徐辉祖粗略估算,名义上裁军十万,实则裁掉军士数量不会超出四万人,绝不对动摇京军根本,至于其他的六万,不是虚报出来的空额,便是挂靠在京营里混吃混合的勋贵下人。
对于眼下臃肿的京军而言,裁掉几万老弱之人,且不说可以减轻户部压力,仅从军队方面来考量,有利于鼓舞士气,整肃军纪,强化军士整体战力的。
裁撤老弱,以青壮为骨,饮马挥戈,纵横驰骋,这才应该是京军真正的模样!
仅从裁军之策窥看,朱允炆这位年轻的帝王,拥有着超凡的魄力与清醒的认识。想着想着,徐辉祖心里突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他觉得这位年轻的帝王,能够带领大明王朝,走向一个真正的强国盛世!
裁军是强军之始,而他自己便是朱允炆的先锋!
这种感觉来的突然,但却真真正正的发自徐辉祖的心底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