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长河复生记 > 第82章 大明金国

第82章 大明金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

    孙一同一条龙、杨六回到营地,闷蛋已经处理完了巴特尔的事情,正美滋滋地等着力德尔爷的夸赞呢。

    孙一哭笑不得。

    闷蛋同巴特尔结盟,一致对付土匪,这是好事。可这厮按着戏里的套路去和人开仗,孙一只能无语了。

    这几天孙一发现,自己营里的官兵普遍没有军事素养。日塌天仅仅担任过百户,杨六仅仅担任过小旗,他们军事知识也限制在相应的级别上,对于规模大一些的军事部署和后勤保障都没经验。

    而自己还不如这二位,这二位好赖还打过仗,孙一这辈子除了打过几次架,连群殴都没参加过,居然会安排眼前这位按照戏里套路作战的王闷蛋守营。

    而闷蛋也仅仅是运气好,和别人结了盟,至于盟友的底细一问三不知。

    盟友在远处下了营,孙一带着闷蛋和会蒙语的一条龙,前去“表示欢迎”,顺便“盘盘道”。

    原来,盟友是一批躲避战乱的草原百姓,已经在神农河上游半牧半耕了三年。自打他们定居在这里,神农河对面的芦苇荡里就有零星的土匪出没。他们原本和土匪“相安无事”,土匪会定期到他们那里“抢劫”和“绑票”,他们也习惯了定期“被抢劫”和支付“赎金”。要是对于“抢劫”和“赎金”的数量有异议,双方还可以“协商”。但近年土匪的规模日渐增大,“抢劫”和“绑票”的次数越来越多。

    这次土匪绑了一个男孩子,要两石糜子,“一个九”。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糜子还没收获,他们便凑了两石荞麦和九张羊皮。没想到土匪连招呼都不打,收了赎金居然割了孩子的耳朵。他们按着土匪通知的地点把孩子“找”回来后,当晚孩子就因为失血过多死掉了。

    原本就对日益加重的负担不满,这次土匪不商量一下就割人质耳朵,这群草原百姓愤怒了。

    巴特尔三人当晚就扎了筏子出发,沿河而下来寻土匪要说法,更多的人会骑马走陆路随后到来。

    至于这群草原百姓的来历,巴特尔只对一条龙说了一句:

    “我们都是金国人。”

    一条龙就全然明白了。

    孙一立刻彻底糊涂了。

    ——此金国非彼金国,因为牵扯到草原上的历史,说来话长。

    这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名义上还是“元朝”,实际上已经陷入了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

    原来的北元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支,鞑靼位于大明正北边,而瓦剌则西迁到了后世新疆一带。狼山川可以说在两部之间,也可以说是鞑靼部最西边。

    鞑靼是成吉思汗——托雷——元朝皇帝——北元大汗一脉,可以理解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嫡传。鞑靼一词,得名于大汗的本部——“察哈尔鞑靼儿”。

    鞑靼内部,同样是诸侯林立。名义上的共主——察哈尔大汗——的影响力,仅仅局限于察哈尔本部。

    1507年(大明正德二年),黄金家族降生了一对儿龙凤双胞胎。

    姐姐起名叫“蒙衮儿”,蒙语“银子”的意思。

    弟弟起名叫“阿勒坦”,蒙语“金子”的意思。

    阿勒坦十三岁就跟着哥哥南征北战。阿勒坦的地盘越打越大,部众越打越多。

    1547年,阿勒坦四十岁时,逼迫察哈尔部东迁。阿勒坦控制的地盘东起宣大,西抵狼山,北至沙漠,南临长城,称之为阿勒坦汗国,正处在大明朝大同、宣府、山西三个边镇的北方。阿勒坦控制的十二个部落,称之为十二土默特。

    阿勒坦的哥哥是蒙古的济农,相当于蒙古副汗,统治着鄂尔多斯部落,位于大明朝延绥、宁夏二镇的北方。哥哥去世后,阿勒坦成为实际控制土默特和鄂尔多斯的草原霸主。

    为解决粮食供应,阿勒坦大力招揽汉人出塞。这些汉人中包括了明朝叛乱边军、逃亡的白莲教众、阿勒坦历次入关劫掠的人口、以及主动投靠的边民。

    阿勒坦对边外的汉人政策极为宽松。“任其逐水草畜牧自便”,“岁种地不过(纳)粟一囊、草数束而已,别无差役”。这些汉人因而“安土忘归”,并以“胡俗自便”。一时间阿勒坦汗国内田亩相连,鸡犬相闻,居然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这在游牧部落是前无古人的伟业。当时,边内人民“或因饥馑困饿,或因官司剥削,或避罪,故投彼中,以离此患”。出边的人“诣虏帐趾相错”,足见人数之多。

    《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述:“嘉靖初,中国叛人逃出边者,升板筑墙,盖屋以居,呼为板升,有众十余万。南至边墙,北至青山,东至威宁海,西至黄河岸,南北四百里,东西千余里。一望平川,无山陂溪涧之险,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国无异。”

    阿勒坦汗国境内的汉人将阿勒坦汗国意译为——“金国”,将阿勒坦汗意译为——“金汗”。

    金国不仅农业发达,基础建设也持续发展。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阿勒坦汗派人到边境招收木工、画工、铁工,“往丰州盖城”。嘉靖三十六年,修建五座塔和八大板升。嘉靖四十四年“修大板升城”。隆庆六年(1572年),仿元大都建库库和屯。

    金国的汉人知识分子为阿勒坦出谋划策,制定规章,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史称《阿勒坦汗法典》,又称《金汗法典》。

    隆庆四年(1570年),阿勒坦汗的孙子因为一个女人突然叛逃到大明的大同镇要求“政治避难”,这一事件深刻地改变了阿勒坦和大明朝的长期敌对关系。

    双方剑拔弩张的同时开始谈判,最终的结果就是史上的“隆庆议和”、“俺答封贡”(明朝将阿勒坦音译为俺答)。

    明朝交还阿勒坦汗的孙子,阿勒坦汗则引渡九名白莲教高级领导。

    明朝开放十一处边市作为“市赏”,阿勒坦接受明朝的册封为“顺义王”,每年冬至接受大明朝颁发的历法。

    金国中的汉人自此称阿勒坦汗国为——“大明金国”。

    大明朝对阿勒坦往来汉语文书中,亦称其为“金国”,故而“金国”的叫法得到了官方认可。

    阿勒坦汗晚年慈悲为怀,皈依了主张“不杀生”的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

    阿勒坦汗国成为爱好和平的国家,长城内外“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民老死不识兵革”。除了官办的马市,边墙还开设了许许多多的民间马市。

    大明朝的铁匠、木匠、柳匠、毛毛匠、首饰匠、毡匠、画匠以及小商小贩涌入,使“金国”的手工业和商贸得到空前发展,是当时游牧地区中最发达地方。

    大明朝的“译者”,把字谱、孝经翻译成蒙语,亲自悉心教导阿勒坦汗的子孙学习汉字的同时接受大明文化。相当多的胡人,都取了蒙汉双名,阿勒坦汗的一支后裔,取汉姓“金”,还排了汉字族谱,一直延续到后世几百年。口内的贫苦百姓举家出塞,络绎不绝迁往金国。出边的汉人不少改用蒙古名,还娶蒙古族妇女为妻,子女多取蒙古名,如刘巴特尔。

    夷汉杂处的大明金国持续了六十年的和平兴盛,一直到五年前(1627年,崇祯登基年)被灭国。

    ——————————

    参考资料(与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被“遗忘”的大明金国

    因为另一个金国最终当政的原因,本章所述的大明金国,被历史选择性的“遗忘”了。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的美岱召,1565年主持兴建的,初为阿勒坦汗国的都城,1606年改建成寺庙。美岱召大门匾额上面刻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落款“大明金国丙午年戊戌月己巳日庚午时”,时间换算后是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

    有人不顾铁证如山,非要说这里的大明金国中的“大明”,不是大明朝,而是“大光明”的意思。这是不顾历史环境的硬拗。举个例子反驳一下:在天安门上挂块匾,上刻“美国”两个大字,然后说这是“美丽中国”的意思,有谁会信,有谁敢刻?

    《明史纪事本未.插汉寇边》记载:“(天启七年十月),插汉虎墩兔取板升以为穴。板升,华人也。嘉靖中,叛逆赵全等为乡道,集被掠万人于沣州滩东西一带,立为板升,桑种饮食悉如中国,所未易者胡服耳。……,故板升富庶,甚习内地。”

    《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述:“嘉靖(1522-1566)初,中国叛人逃出边者,升板筑墙,盖屋以居,呼为板升,有众十余万。南至边墙,北至青山,东至威宁海,西至黄河岸,南北四百里,东西千余里。一望平川,无山陂溪涧之险,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国无异。”

    ——————————

    参考资料(作者注:和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明中后期的马市

    有关明代长城沿线九镇各处贸易市场的名称,或叫“马市”、“关市”,或叫“大市”、“月市”、“小市”,或叫“官市”、“私市”、“民市”等等。

    作为官市的马市,主要是隆庆议和(1570年)之后,开始建立起来的。是由政府主管,与蒙古各部开展贸易活动。官市有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有专人管理。一般是每年一次,或每年春秋各一次,主要是以内地的丝织品、茶叶、铧犁、铁锅等生活和生产资料换取蒙古、女真各部的马匹、皮毛等畜牧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官市规模大,制度严,专门在边堡处建立贸易市场,往往有数里之广。官市的成交额也很大,只大同镇,每年规定易马数量为一万四千五百匹,实际每年易马总数都在二万匹以上,民间买卖成交之数尚未计算在内。官市禁止铁器(铧犁、铁锅除外)、兵刃、火药等军用物资的交换买卖。官市主要是在明朝政府与少数民族的领主之间进行,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牧民及各地商人的经济要求,于是在他们的压力之下,又开设了民市。

    明廷在万历六年(1578),准许在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普遍设立“月市”。月市一般是每月十五日以后开市两三天,让蒙古牧民前来贸易。月市开市之日,蒙汉双方派出军队维护市场秩序,保证贸易正常进行。月市的交易商品主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

    人们对每月一次的民市,觉得相隔时间过长,甚感不便,于是便又出现了数日一次或随时互市的小市。小市一般也有指定的地点,不限规模,买卖频繁,人皆称便。尤其是在每年春天,贫苦牧民缺粮少米,“愈见狼狈,有畜者每次巡于边各口,求官权易。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无畜者或驮盐数斗,易米豆一二斗;挑柴一担,易米二三升。或解脱皮衣,或执皮张马尾,各易杂米充食。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边人共怜之”。

    官府对于民市只收税款(抽分),别的不干涉。民市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除了官市、民市,还有“私市”。私市就是走私贸易。尽管当时明廷统治者严厉封锁,但是长城沿线的走私活动越来越多,私市愈来愈盛。蒙古各部领主不限制走私活动,反而参与私市贸易。汉人参加走私,有的更组成走私集团,专门经营皮毛、马鬃、马尾等畜牧产品。这种走私,一般是内外相通的,因而货源多,获利大。

    九边各镇马市的分布情况:

    1、东二边马市分布

    东二边辽东、蓟州二镇马市市场,主要是汉人与蒙古兀良哈三卫及女真族各部互市贸易的场所。永乐三年(1405),始立马市,《辽东志》记载:“永乐三年立辽东开原、广宁马市”。“一于开原城南,以待海西女真;一于开原城东,一于广宁,以待朵颜三卫,各去城四十里”。万历时,巡按辽东御史刘台曾说:“祖宗以来,嘉慕其义,许以互市。广宁设一关一市,以待朵颜、泰宁等夷。开原设三关三市,以待福余西北等夷。开原迤东至抚顺设一关市,以待建州等夷”。所谓三关三市是指万历年间设置的新安关、广顺关、镇北关三个市场。万历四年(1576),又增设了清河、宽甸、叆阳三个民市市场。万历中后期,又在义州、广宁、锦州、宁远、辽阳等地开设木市。木市就是属于马市中的民市,是按月开放的市场。

    以下介绍东二边马市的具体分布。

    广宁马市:永乐三年(1405)设置,地点在广宁团山堡,贸易对象是兀良哈三卫,初为月市,后为民市。

    广顺关马市:永乐三年(1405)设置,地点在开原城15里外的东果园,贸易对象是兀良哈三卫,初为月市,后为民市。

    开原马市:永乐三年(1405)设置,地点在开原城南墙,贸易对象是海西女真,初为月市,后为民市。

    镇北关马市:永乐三年(1405)设置,地点在开原20里外的马市堡,初为月市,后为民市。

    新安关马市:成化年间(1465—1487)设置,地点在开原城40里外庆云堡,贸易对象是兀良哈三卫,初为月市,后为民市。

    抚顺马市:天顺八年(1464)设置,地点在抚顺城东,贸易对象是女真各部,初为月市,后为民市。

    宽甸马市:万历四年(1576)设置,地点在宽甸县,贸易对象是女真各部,民市。

    叆阳马市:万历四年(1576)设置,地点在凤城县,贸易对象是女真各部,民市。

    清河马市:万历四年(1576)设置,地点在开原后施家堡,贸易对象是女真各部,民市。

    以上所列马市属于辽东镇。此外辽东镇还有义州、广宁、锦州、宁远、辽阳等木市,皆属民市。

    蓟镇马市只有两处:

    喜峰口马市:嘉靖二十九年(1550)设置,地点在喜峰口黑峪关,贸易对象是兀良哈三卫,属于月市。

    蓟州马市:嘉靖二十九年(1550)设置,地点在蓟镇三屯营,贸易对象是兀良哈三卫,属于月市。

    此外,还有开平、遵化、石唐、古北、曹寨、马兰、松棚、石门、太平、燕河、台头等十多处不定期的马市市场及京师会同馆官市。

    2、中三边马市分布

    中三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在明代中前期就已经开设马市。这些马市是时开时罢的官贸市场。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大同马市就曾三开三罢。这类马市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而时开时罢。嘉靖、万历年间,中三边蒙古各部陆续定居下来,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向双向的农牧二元经济过渡。由于地广人稀,即使是粗放式的耕作,所谓“春种秋敛,广种薄收”,也逐渐摆脱了依赖内地粮食维持生活的局面。蒙古地区农牧二元经济的并行发展,使长城内外经济不平衡现象逐步减小,为中三边“华夷兼利”的民族贸易创造了条件。隆庆议和之后,中三边汉蒙贸易兴起,同辽东镇的情况一样,民市贸易占主导地位。其市场分大、小两种,大市每年仅开一次,参与互市的主要是蒙古各部的酋长及贵族。小市多设在各边墩堡旁,或在边地划定市场交易。这些小市的设立大约都在隆庆末年和万历初年。总计中三边各类马市分布情况如下:

    宣府镇由官府经营的马市有:

    张家口堡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万全右卫,贸易对象是把都儿等部,属于大市。

    新开口堡马市:嘉靖三十年(1551)设置,地点在万全右卫,贸易对象是青把都儿等部,属于大市。

    大同镇有官办大市三处,另外有多处小市,是中三边马市最多的地方,其具体的分布是:

    新平堡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阳和道新平路,贸易对象是五路台吉等部,大市。

    得胜堡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大同北东路,贸易对象是歹成台吉等部,大市。

    守口堡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阳和道东路,贸易对象是摆脱兀慎等部,大市。

    助马堡马市:隆庆六年(1572)设置,地点在左卫道北西路,贸易对象是黄金榜实等部,属于小市。

    宁虏堡马市:隆庆六年(1572)设置,贸易对象是兀兰把抗素等部,地点在左卫道北西路,小市。

    灭胡堡马市:隆庆六年(1572)设置,地点在大同井坪路,贸易对象是威宰生等部,小市。

    云石堡马市:隆庆六年(1572)设置,地点在右卫道威远路,贸易对象是多罗土蛮等部,小市。

    迎恩堡马市:隆庆六年(1572)设置,地点在大同西路,贸易对象是大吉台成等部,小市。

    杀胡堡马市:隆庆六年(1572)设置,地点在左卫道中路,贸易对象是哑不害恰等部,小市。

    山西镇据记载官办马市只有一处,民营小市也只有两处,它们分布在:

    水泉营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偏头关东北,贸易对象是俺答、多罗土蛮等部,属于大市。

    柏杨岭堡马市:万历年间设置,地点在山西破虏营好汉山,贸易对象是俺答等部,属于小市。

    河曲营城马市:万历年间设置,地点在岢岚道河堡路,贸易对象是长盖等部,属于小市。

    此外,宣大、山西边外的板升城,在丰州西部,今土默特部右旗一带,嘉靖三十年(1551)建成;归化城,万历三年(1575)建成,在大同西北。此二城为汉蒙两族杂居之地,渐成商贸市场。

    3、西四边马市分布

    西四边延绥(榆林)、宁夏、固原、甘肃四镇的马市市场与市易发展情况与中三边大致相同。其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吉能等部。吉能所属数十部,多数定居于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或耕或牧,明代中后期经济有较大发展。隆庆议和之后,“请得贡市比宣、大”。延绥镇有马市设在红山墩。宁夏有清水营、宁夏中卫、平虏营等马市,均开设于隆庆五年。甘肃镇马市设在甘州堡扁都口和凉州高沟寨等地。固原镇有茶马互市市场,设在洮州、河州、西宁等地。从永乐六年(1408)起,在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地开设不定期的马市市场。弘治年间,又在河州开设宁河镇、定羌镇二市。上述都是定期和不定期的大市。万历年间,西四边又兴起了许多小市。总计西四边各镇马市分布情况如下:

    延绥镇在隆庆议和后,明廷开设一处官市,它的名称和地点是:

    红山墩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榆林城北,贸易对象是吉能等部,属于大市。

    宁夏镇在隆庆议和后开设有四处官市:

    红山寺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灵州所,贸易对象是切尽黄台吉等部,属于大市。

    清水营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灵州所,贸易对象是白马台吉等,大市。

    中卫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宁夏中卫,贸易对象是抄胡儿等,大市。

    平虏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平虏城,贸易对象是吉能等部,大市。

    甘肃镇据有史料可考的官办大市两处,民营小市一处:

    扁都口马市:隆庆五年(1571)设置,地点在西宁路,贸易对象是青把都等部,属于大市。

    高沟寨马市:万历六年(1578)设置,地点在凉州卫,贸易对象是松山宾兔吉等,属于大市。

    铧尖墩马市:万历三年(1575)设置,地点在庄浪卫,贸易对象是松山宾兔等,属于小市。

    固原镇在明朝初年就有茶马互市,后来又开设民市,计有:

    洮州茶马互市:明初设置,地点在洮州卫,贸易对象是“西番”及瓦剌蒙古。

    河州茶马市:明初设置,地点河州卫,贸易对象是“西番”及瓦剌蒙古。

    西宁茶马市:明初设置,地点在西宁卫,贸易对象是“西番”及瓦剌蒙古。

    宁河镇民市:弘治年间设置,地点在河州南,贸易对象是“西番”及瓦剌蒙古。

    定羌镇民市:弘治年间设置,地点在河州南,贸易对象是“西番”及瓦剌蒙古。

    据有关资料统计,明代长城沿线民族贸易市场不下70个,大多数都是隆庆议和后设置的。就是此前开设的马市,也是到这时才稳定下来,隆庆年间是明代马市贸易的极盛期。随着明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特别是来自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压力和农民战争风暴的冲击,长城各镇马市也逐渐衰落下来。

本站推荐: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神医毒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神医嫡女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明朝败家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嫂子的诱惑

长河复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八一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大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简并收藏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