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要有电!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
日塌天交给孙一一只锡壶。
这只锡壶形状颇似紫砂壶,做工精致,雕着花纹,泛着银光,壶的底面还有一方印:“苏州赵良璧制”。
孙一接过来发觉锡壶沉甸甸的,打开锡壶壶盖一看,里面满满一壶的铜钱。
孙一向日塌天致了谢,向王二牛问明位置,拎着锡壶就向营内新建的缝衣针作坊走去。
锡壶和铜钱,都是孙一向日塌天索要的。
而孙一要这两件东西,是因为孙一昨晚突然有了一个狂野的想法——要有电!
昨晚睡觉前,孙一照例插上充电宝给手机充电。从充电宝上小液晶屏显示的电量看,孙一估计这是最后一次为手机充电。
也就是说,三两天后,孙一将失去他的数据库。
没了数据库,孙一真没有信心在明朝混下去!
更悲惨的是,随后再过一段不长的时间孙一的所有电子设备都将因为没电陆续沦为垃圾。
历数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电器,有手机、手电、两部对讲机、一部短波电台,一只目前明朝人用来报更的高度计,还有一个充电宝。
所以,必须要有电!
今天早上,手机充满了电,孙一看了一眼充电宝的剩余电量,只剩下5%。
穿越小说里没有有关电的现成套路供孙一借鉴,孙一只能自己琢磨。
好赖孙一也算半个“火腿”。
“火腿”,是圈子里的黑话,指无线电爱好者。无线电爱好者分技术型和运动型,技术型热衷于钻研设备和技术,运动型热衷于在荒岛野山架设远程电台。孙一这半个“火腿”属于后者。高中和大学的电子课程内容孙一都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孙一有手机,孙一决心从头学起,在下次手机电量耗光之前,把电搞出来!
孙一在炼钢造炮、造机械搞纺织确实上帮不上明朝人。
但是通过这两天的亲身经验,孙一已经总结出:有了自己这个穿越着,铁木营完全没有必要遵循着历史原来的发展轨迹走。
例如,孙一对这两天对明朝人帮助最大的,都是原来历史上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知识——后世很普通的医疗卫生和化学常识。
这就说明,铁木营完全可以跳跃着发展!
钢一时半会炼不出来,就不炼了!
直接进入电气时代!
而且孙一有信心。
后世科普节目里介绍的水果电池,不过是把两个金属片查到西红柿里,有什么难的?
孙一手里提的锡壶里的铜钱,是孙一准备的一种金属片;孙一准备的另一种金属片,就是盛着铜钱的锡壶。
回到明朝的第一天早上,百姓拜祭孙一的时候,孙一就注意到日塌天给自己献茶的时提的是一把银白色的金属茶壶,当时孙一就断定,这是一只锡壶。
孙一这么判断,是因为他知道,中国古代既不可能有铝箔,也不可能有铁皮。
中国古代由于铁矿石品质的原因,冶铁技术同西方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中国的铁矿含硫量太高,不适合锻打,只适合铸造。所以中国古代有着无与伦比的铸造技术,牛到可以铸铁锅。孙一都想不明白,那么大那么薄的铁锅,居然可以用融化的铁水浇出来,这要求铸锅的模具得多么精密!
同期的西方,由于铁矿石质量好,走了锻造的道路。如果西方人要做一只铁锅,就会非常头脑简单地费时费力地把铁块不断地敲击成一张薄片,然后再搞出一个凹面。
所以中国的锅是又大又深又便宜的圆底,西方的锅只能是又小又浅又昂贵的平底。
但是论材料而言,平底锅却强于铸铁锅。煅打虽然费事,但是一次一次的敲击,铁的性能不断得到改善,最后居然可以“百炼成钢”。铸铁虽然省事,但是成品是依然又脆又硬的铸铁,一石头就能砸成几瓣。
中国古代用于打造兵器的上好原料铁,大多来自西域进口。宋元两代称之为“滨铁”,甚至还成立专门的“滨铁局”管理此事。
中西方冶铁不同的发展路径造成了古代中国在煅造和热处理方面的技术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大马士革刀、倭刀,甚至苗刀都比中原的刀质量好,以至于孙一怀疑中国古代是否有真正后世意义上的“钢”存在,以至于中国古代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铁皮这样的产品,以至于造成了明代特有的锡壶盛行。
不过锡皮也是金属皮,做电池一样能用。
顺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孙一很快找到了缝衣针作坊。
这作坊是昨天王二牛才派人砌了炉子,今天早上两位铁匠师傅就开工了。
围着炉子,一个铁匠师傅正夹着烧红的铁块,另一个挥舞着重锤,两人配合着,大锤每落下一次,红色的铁块就变换一次位置。
钳着铁块的师傅冲孙一憨厚地笑了一下,嘴里说了句什么,手里的活计却一丝也没有停下。
孙一道了一声:“你们忙,别管我。”
话音同样被叮当的打铁声撕扯得支离破碎听不真切。
孙一找了个箱子,坐了下来。
炉子的温度,夏日早晨的阳光,单调的大锤和铁块的撞击声,还有撞击之后砧板发出来的嗡鸣,让孙一感觉自己好象是一个旅游者,正在参观一个民俗村。
铁匠炉一边是一只新制的木风箱,风箱上散落着几只筷子粗细的铁条。
有句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不过孙一绝不相信地这几根铁条是用来磨针的。
发红的铁块每被敲击一下,都迸出几颗火花。眯起眼睛看,每颗火花都变成了一条线,砧板上的铁块颜色也就不那么刺眼了。铁块在击打下逐渐变薄,颜色也在逐渐变黑。
眼前的两位师傅,就是在利用煅打的办法,一点一点地改善铁的性能。
砧板上的铁块凉了下来,二位师傅收了手,这才正式给爷打了招呼:“爷吃了吗?”
孙一己经适应了这种问候,直接问:“你们这是在准备做针的铁料?”
挥锤的师傅点头回答:“对!原来的铁料太脆,一拉就断,只能先打出一些柔铁再拉丝。”
顺着师傅的目光看去,地上果然有几根拉断的铁条。
日塌天交给孙一一只锡壶。
这只锡壶形状颇似紫砂壶,做工精致,雕着花纹,泛着银光,壶的底面还有一方印:“苏州赵良璧制”。
孙一接过来发觉锡壶沉甸甸的,打开锡壶壶盖一看,里面满满一壶的铜钱。
孙一向日塌天致了谢,向王二牛问明位置,拎着锡壶就向营内新建的缝衣针作坊走去。
锡壶和铜钱,都是孙一向日塌天索要的。
而孙一要这两件东西,是因为孙一昨晚突然有了一个狂野的想法——要有电!
昨晚睡觉前,孙一照例插上充电宝给手机充电。从充电宝上小液晶屏显示的电量看,孙一估计这是最后一次为手机充电。
也就是说,三两天后,孙一将失去他的数据库。
没了数据库,孙一真没有信心在明朝混下去!
更悲惨的是,随后再过一段不长的时间孙一的所有电子设备都将因为没电陆续沦为垃圾。
历数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电器,有手机、手电、两部对讲机、一部短波电台,一只目前明朝人用来报更的高度计,还有一个充电宝。
所以,必须要有电!
今天早上,手机充满了电,孙一看了一眼充电宝的剩余电量,只剩下5%。
穿越小说里没有有关电的现成套路供孙一借鉴,孙一只能自己琢磨。
好赖孙一也算半个“火腿”。
“火腿”,是圈子里的黑话,指无线电爱好者。无线电爱好者分技术型和运动型,技术型热衷于钻研设备和技术,运动型热衷于在荒岛野山架设远程电台。孙一这半个“火腿”属于后者。高中和大学的电子课程内容孙一都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孙一有手机,孙一决心从头学起,在下次手机电量耗光之前,把电搞出来!
孙一在炼钢造炮、造机械搞纺织确实上帮不上明朝人。
但是通过这两天的亲身经验,孙一已经总结出:有了自己这个穿越着,铁木营完全没有必要遵循着历史原来的发展轨迹走。
例如,孙一对这两天对明朝人帮助最大的,都是原来历史上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知识——后世很普通的医疗卫生和化学常识。
这就说明,铁木营完全可以跳跃着发展!
钢一时半会炼不出来,就不炼了!
直接进入电气时代!
而且孙一有信心。
后世科普节目里介绍的水果电池,不过是把两个金属片查到西红柿里,有什么难的?
孙一手里提的锡壶里的铜钱,是孙一准备的一种金属片;孙一准备的另一种金属片,就是盛着铜钱的锡壶。
回到明朝的第一天早上,百姓拜祭孙一的时候,孙一就注意到日塌天给自己献茶的时提的是一把银白色的金属茶壶,当时孙一就断定,这是一只锡壶。
孙一这么判断,是因为他知道,中国古代既不可能有铝箔,也不可能有铁皮。
中国古代由于铁矿石品质的原因,冶铁技术同西方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中国的铁矿含硫量太高,不适合锻打,只适合铸造。所以中国古代有着无与伦比的铸造技术,牛到可以铸铁锅。孙一都想不明白,那么大那么薄的铁锅,居然可以用融化的铁水浇出来,这要求铸锅的模具得多么精密!
同期的西方,由于铁矿石质量好,走了锻造的道路。如果西方人要做一只铁锅,就会非常头脑简单地费时费力地把铁块不断地敲击成一张薄片,然后再搞出一个凹面。
所以中国的锅是又大又深又便宜的圆底,西方的锅只能是又小又浅又昂贵的平底。
但是论材料而言,平底锅却强于铸铁锅。煅打虽然费事,但是一次一次的敲击,铁的性能不断得到改善,最后居然可以“百炼成钢”。铸铁虽然省事,但是成品是依然又脆又硬的铸铁,一石头就能砸成几瓣。
中国古代用于打造兵器的上好原料铁,大多来自西域进口。宋元两代称之为“滨铁”,甚至还成立专门的“滨铁局”管理此事。
中西方冶铁不同的发展路径造成了古代中国在煅造和热处理方面的技术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大马士革刀、倭刀,甚至苗刀都比中原的刀质量好,以至于孙一怀疑中国古代是否有真正后世意义上的“钢”存在,以至于中国古代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铁皮这样的产品,以至于造成了明代特有的锡壶盛行。
不过锡皮也是金属皮,做电池一样能用。
顺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孙一很快找到了缝衣针作坊。
这作坊是昨天王二牛才派人砌了炉子,今天早上两位铁匠师傅就开工了。
围着炉子,一个铁匠师傅正夹着烧红的铁块,另一个挥舞着重锤,两人配合着,大锤每落下一次,红色的铁块就变换一次位置。
钳着铁块的师傅冲孙一憨厚地笑了一下,嘴里说了句什么,手里的活计却一丝也没有停下。
孙一道了一声:“你们忙,别管我。”
话音同样被叮当的打铁声撕扯得支离破碎听不真切。
孙一找了个箱子,坐了下来。
炉子的温度,夏日早晨的阳光,单调的大锤和铁块的撞击声,还有撞击之后砧板发出来的嗡鸣,让孙一感觉自己好象是一个旅游者,正在参观一个民俗村。
铁匠炉一边是一只新制的木风箱,风箱上散落着几只筷子粗细的铁条。
有句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不过孙一绝不相信地这几根铁条是用来磨针的。
发红的铁块每被敲击一下,都迸出几颗火花。眯起眼睛看,每颗火花都变成了一条线,砧板上的铁块颜色也就不那么刺眼了。铁块在击打下逐渐变薄,颜色也在逐渐变黑。
眼前的两位师傅,就是在利用煅打的办法,一点一点地改善铁的性能。
砧板上的铁块凉了下来,二位师傅收了手,这才正式给爷打了招呼:“爷吃了吗?”
孙一己经适应了这种问候,直接问:“你们这是在准备做针的铁料?”
挥锤的师傅点头回答:“对!原来的铁料太脆,一拉就断,只能先打出一些柔铁再拉丝。”
顺着师傅的目光看去,地上果然有几根拉断的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