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义从初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汉末帝业最新章节!
昭余泽畔,王翊一袭黑衣,静静地矗立着,眼神古今无波,只是出神地盯着水波荡漾。高顺、王顺和杨凤三人,按剑在侧,周围四散立着十几个黑衣少年,十五六岁,一个个龙马精神,训练有素的样子,同样数量的骏马在附近咀嚼着青草。
介于祁县与平陶之间,还未消退的昭余泽,南北纵横百余里,是太原盆地中最大的湖泊。清澈的湖水伴着清风粼粼而动,湖中芦苇丛生,不断有野鸟扑腾而起。在这炎热的夏季,感受着大泽送来的清凉,确是难得的享受。
三年一晃而过,如今已是光和元年,王翊也成为了一位十四岁的翩翩少年,身长六尺,面目虽不算颜如宋玉,特别俊美,却也是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阳光斑驳地洒在水面上,随着水波晃动,王翊注视着自己的倒影在波浪的滚动中折叠、扭曲,一阵迷幻之感,似沉浸其中。心中暗暗感叹:“三年了,可是我仍然只是王氏子,何时方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历史的齿轮依旧缓缓地转动,这些年虽然一直待在祁县,但外界传来的些许消息,仍然让王翊感受到那滔滔的历史大潮,带着磅礴的气势,滚滚向前。大汉的威严不断受到挑战,不断被削弱,国势日渐衰落,正一步步迈向那坠落的深渊。
熹平五年(176)四月,益州郡诸夷反;五月,党锢之祸再起,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以及五服之内的亲戚在位者,皆免官禁锢;熹平六年八月汉庭三路出击,进攻鲜卑,打败而归,边境愈加不稳,鲜卑侵虐愈急,直至檀石槐死后,方才有所收敛;光和元年正月,交州数郡乌浒蛮反汉,群盗四起,朱儁正带着五千家兵并交州郡兵征剿......
同时,灵帝公然于西园置邸卖官,官职从大到小明码标价,开历史之先河。令天下瞠目结舌的同时,让无数有志之士不得不对灵帝大失所望。党人、士族一时群情激愤,皇帝不敢轻辱,只得躲在家里大骂阉宦误国误君,尔后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有甚者亦穷尽家财,以求得官位,然后收受贿赂、压榨百姓,力求快速回本。
王隗听闻后,也大喝两声:“荒唐!荒唐!”
老夫子张咏则是长吁短叹:“君慎器与名,不可贾于人,宦官当国,天下不宁啊!”
而王翊面上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忠臣孝子的模样,心底则是平静无波,甚至有些不屑:“灵帝啊灵帝,快些败尽这大汉国运吧,否则吾壮志雄心如何实现?”
经过这些年的修修补补,添砖加瓦,麓台山下的院落已经变成一座小型坞堡,专供王翊的选锋义从训练,比邻汾河支流,屋舍、马厩、仓库、校场,一应俱全。
而王翊这三年以来,基本就是待在坞堡内读书练兵,或者说是试验练兵,培养着自己的目标私兵。母亲张氏原本不同意王翊小小年纪便出府,这事王隗同意了也没用,但王翊是铁了心,苦劝半天方才得到其同意,规定每隔五日便要回一次家,而张氏还要时不时地去视察一番。至于张氏让带两个侍女,虽然心动,最终还是言不由衷地拒绝了,只让王顺照顾饮食起居。
事实证明,死读兵书当真是纸上谈兵,仅仅百余人,初时王翊也有些敷不住,唯有以王氏嫡子的身份来震慑住那一干少年。兵法所言之用众、治兵、励士之法,突然发现不知从何用起,演武台下的人头攒攒,王翊心底甚至有些发虚。
所幸王翊有的是时间,从令行禁止开始练起,一段时间下来,也颇具成效,百人的队伍整齐排列开来,初具气势。渐入佳境之后,体能、武艺的训练、行伍的配合、甚至行军营寨毡帐的搭建也提上日程,王翊依照自己的想法理解按部就班地编练着选锋义从。
王翊另外在王氏内部请了一位老夫子来教授义从们识字,当然,王翊并没有抱有太大期望,培养出一个谋士干才。读书也是需要天赋的,连同高顺六人,在这百来人中,学的艰难的比比皆是,除了高顺之外,也就杨凤脱颖而出,头一次入了王翊的眼。
在这个时代,文化知识传承牢牢掌握在士族世家手中,读书是那一小撮人的特权,寒门子弟往往求学无路,相比于天下人口之众,有文化的人实在是太少。因此,只要能识字,便是人才。不管这些少年能学多少,日后为将或为吏,就看他们的造化了,只要忠心为王翊做事,效忠王翊,足以。
除了基本的识字,王翊让老夫子讲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忠诚的典故,培养选锋义从忠诚的意识。对王翊和王氏的忠诚,当然,王翊在前,王氏在后,至于天子皇帝,则被彻彻底底地忽略了。
王翊很希望这百来位义从中能再来几个似高顺这般的汉末名将来,那当然是不可能的,矮子里头挑高个,就只有杨凤表现突出,潜力高些,无奈唯有对高顺和杨凤着重培养,还要加上一个王顺。道不传六耳,法不可轻传,王翊对他们三人的培养也是用心了,将王氏收集的一些兵法也让其抄录阅读。还记得他们兴奋的表情,尤其是高顺,平时沉默寡言的他眼睛变得贼亮,王翊心才真正意识到这些寒门子弟对于知识与书籍的渴望。
高顺不愧有名将之姿,严于律己,颇为用功,对兵法战阵之道尤其感兴趣。也许就是天赋吧,在练兵治兵方面进境感悟极其之快,果然能练出陷阵精锐的大将。在高顺的辅助下,很快王翊的练兵之旅步上正轨,军令条例逐渐完善,奖惩措施制定执行,还有训练作息的日程计划。这支由百来位祁县少年组成的选锋义从,一步一步地朝着军队蜕变,虽然年轻,所以潜力无限,待到年岁稍大,待到沙场见血,那便是一支强悍的精锐之师,哪怕只有百人!
练兵练了三年,令行禁止,训练有素,行伍之间刁斗森严,军容之盛已有雄师精锐之像。三年的时间,选逢少年们身体皆以长开了,年纪最幼的也有十四岁。体能气力打熬,战场技能训练日趋成熟,唯一可虑的便是未见血,骑马狩猎与杀敌的区别终归不可同日而语,没有见血的狼,獠牙便未完全长开。
自训练章程颁布以来,各项训练有序进行,或有停滞,唯有一件事是日行不辍,为每日必备功课。每日较场集合,作为王翊身边最贴心体己的人,便要带头提问高喝:
“谁给我们吃?”
“大公子!”
“谁给我们穿?”
“大公子!”
“我们的命是属于谁的?”
“大公子!”
每到此时,王翊偶尔会将自己隐藏在坞堡寨台上,带着些得意,审视着众人,仔细观察,看谁喊得不认真,喊得不够声嘶力竭,然后默默记下,然后当天的食物减半,训练加倍。
在整整三年反复不断的洗脑强化之下,王翊自认洗脑洗的很彻底,对王翊忠诚已经成为了选锋义从们的本能,王翊的命令便是其行事准则,生死全凭王翊的意志。
而王翊也发现这兵,练着练着像是有点歪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百余位选锋义从身上开始露出浓浓的死士味道。不过,王翊的初衷便是拥有一支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精锐力量,死士也好,扈从也罢,能为其所用,为之效死,足矣。
总之,对于带着强烈的王翊气息的选锋义从,王翊还是很满意的,投入的那些资源,终究还是有成果了,至于回报,王翊则是看向未来那战火纷飞的乱世。
五人一伍置一伍长,十人一什置一什长,分为两队,每队五什,高顺杨凤各领一队,这便是两年前王翊对选锋义从的编制。至于什长、伍长的选取,自然是强者为王。每两月举行一次比武,个人之间、什与什之间,能者上庸者下,其中最强的一什在接下的两个月便是王翊亲卫,由王顺统领。
十什的队伍,每次只有一支能成为王翊的亲卫,最强的那支!做王翊的亲卫,不只是奖赏待遇提高的问题,跟随在主人身边,为主人效力,在义从们看来是荣莫大焉。因此,每一什,从什长、伍长至小卒,都卯足劲儿训练,只为在两月一度的大比上,击败其余队伍,成为义从最强,为更多更好的赏赐,为王翊的认可!
两年下来,王翊的亲卫侍从也换了个轮回,几乎每一什都做过王翊的亲卫,每一次看着各什为了自己亲卫侍从的机会,狂热拼命的样子,王翊内心就会忍不住膨胀起来;王翊何人?选锋义从之主也!
也多亏了王隗对王翊的鼎力支持,虽然只有区区百人,但正是少年长身体之时,日日习武能量消耗巨大。王翊要求也高,除了粮米、粥汤等不可或缺的食物外,时常还需要肉脯、蔬菜,可谓消耗巨大。再加上麓台坞堡的构建,兵器弓矢的打造,马匹的购置,一年四时的衣服。还有王翊时不时地对选锋义从的赏赐,着实是耗资不菲。若不是背后有王氏,单凭王翊,还真的玩不转,王翊是当真耗费千金方才打造出这一屯之数的选锋义从!
昭余泽畔,王翊一袭黑衣,静静地矗立着,眼神古今无波,只是出神地盯着水波荡漾。高顺、王顺和杨凤三人,按剑在侧,周围四散立着十几个黑衣少年,十五六岁,一个个龙马精神,训练有素的样子,同样数量的骏马在附近咀嚼着青草。
介于祁县与平陶之间,还未消退的昭余泽,南北纵横百余里,是太原盆地中最大的湖泊。清澈的湖水伴着清风粼粼而动,湖中芦苇丛生,不断有野鸟扑腾而起。在这炎热的夏季,感受着大泽送来的清凉,确是难得的享受。
三年一晃而过,如今已是光和元年,王翊也成为了一位十四岁的翩翩少年,身长六尺,面目虽不算颜如宋玉,特别俊美,却也是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阳光斑驳地洒在水面上,随着水波晃动,王翊注视着自己的倒影在波浪的滚动中折叠、扭曲,一阵迷幻之感,似沉浸其中。心中暗暗感叹:“三年了,可是我仍然只是王氏子,何时方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历史的齿轮依旧缓缓地转动,这些年虽然一直待在祁县,但外界传来的些许消息,仍然让王翊感受到那滔滔的历史大潮,带着磅礴的气势,滚滚向前。大汉的威严不断受到挑战,不断被削弱,国势日渐衰落,正一步步迈向那坠落的深渊。
熹平五年(176)四月,益州郡诸夷反;五月,党锢之祸再起,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以及五服之内的亲戚在位者,皆免官禁锢;熹平六年八月汉庭三路出击,进攻鲜卑,打败而归,边境愈加不稳,鲜卑侵虐愈急,直至檀石槐死后,方才有所收敛;光和元年正月,交州数郡乌浒蛮反汉,群盗四起,朱儁正带着五千家兵并交州郡兵征剿......
同时,灵帝公然于西园置邸卖官,官职从大到小明码标价,开历史之先河。令天下瞠目结舌的同时,让无数有志之士不得不对灵帝大失所望。党人、士族一时群情激愤,皇帝不敢轻辱,只得躲在家里大骂阉宦误国误君,尔后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有甚者亦穷尽家财,以求得官位,然后收受贿赂、压榨百姓,力求快速回本。
王隗听闻后,也大喝两声:“荒唐!荒唐!”
老夫子张咏则是长吁短叹:“君慎器与名,不可贾于人,宦官当国,天下不宁啊!”
而王翊面上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忠臣孝子的模样,心底则是平静无波,甚至有些不屑:“灵帝啊灵帝,快些败尽这大汉国运吧,否则吾壮志雄心如何实现?”
经过这些年的修修补补,添砖加瓦,麓台山下的院落已经变成一座小型坞堡,专供王翊的选锋义从训练,比邻汾河支流,屋舍、马厩、仓库、校场,一应俱全。
而王翊这三年以来,基本就是待在坞堡内读书练兵,或者说是试验练兵,培养着自己的目标私兵。母亲张氏原本不同意王翊小小年纪便出府,这事王隗同意了也没用,但王翊是铁了心,苦劝半天方才得到其同意,规定每隔五日便要回一次家,而张氏还要时不时地去视察一番。至于张氏让带两个侍女,虽然心动,最终还是言不由衷地拒绝了,只让王顺照顾饮食起居。
事实证明,死读兵书当真是纸上谈兵,仅仅百余人,初时王翊也有些敷不住,唯有以王氏嫡子的身份来震慑住那一干少年。兵法所言之用众、治兵、励士之法,突然发现不知从何用起,演武台下的人头攒攒,王翊心底甚至有些发虚。
所幸王翊有的是时间,从令行禁止开始练起,一段时间下来,也颇具成效,百人的队伍整齐排列开来,初具气势。渐入佳境之后,体能、武艺的训练、行伍的配合、甚至行军营寨毡帐的搭建也提上日程,王翊依照自己的想法理解按部就班地编练着选锋义从。
王翊另外在王氏内部请了一位老夫子来教授义从们识字,当然,王翊并没有抱有太大期望,培养出一个谋士干才。读书也是需要天赋的,连同高顺六人,在这百来人中,学的艰难的比比皆是,除了高顺之外,也就杨凤脱颖而出,头一次入了王翊的眼。
在这个时代,文化知识传承牢牢掌握在士族世家手中,读书是那一小撮人的特权,寒门子弟往往求学无路,相比于天下人口之众,有文化的人实在是太少。因此,只要能识字,便是人才。不管这些少年能学多少,日后为将或为吏,就看他们的造化了,只要忠心为王翊做事,效忠王翊,足以。
除了基本的识字,王翊让老夫子讲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忠诚的典故,培养选锋义从忠诚的意识。对王翊和王氏的忠诚,当然,王翊在前,王氏在后,至于天子皇帝,则被彻彻底底地忽略了。
王翊很希望这百来位义从中能再来几个似高顺这般的汉末名将来,那当然是不可能的,矮子里头挑高个,就只有杨凤表现突出,潜力高些,无奈唯有对高顺和杨凤着重培养,还要加上一个王顺。道不传六耳,法不可轻传,王翊对他们三人的培养也是用心了,将王氏收集的一些兵法也让其抄录阅读。还记得他们兴奋的表情,尤其是高顺,平时沉默寡言的他眼睛变得贼亮,王翊心才真正意识到这些寒门子弟对于知识与书籍的渴望。
高顺不愧有名将之姿,严于律己,颇为用功,对兵法战阵之道尤其感兴趣。也许就是天赋吧,在练兵治兵方面进境感悟极其之快,果然能练出陷阵精锐的大将。在高顺的辅助下,很快王翊的练兵之旅步上正轨,军令条例逐渐完善,奖惩措施制定执行,还有训练作息的日程计划。这支由百来位祁县少年组成的选锋义从,一步一步地朝着军队蜕变,虽然年轻,所以潜力无限,待到年岁稍大,待到沙场见血,那便是一支强悍的精锐之师,哪怕只有百人!
练兵练了三年,令行禁止,训练有素,行伍之间刁斗森严,军容之盛已有雄师精锐之像。三年的时间,选逢少年们身体皆以长开了,年纪最幼的也有十四岁。体能气力打熬,战场技能训练日趋成熟,唯一可虑的便是未见血,骑马狩猎与杀敌的区别终归不可同日而语,没有见血的狼,獠牙便未完全长开。
自训练章程颁布以来,各项训练有序进行,或有停滞,唯有一件事是日行不辍,为每日必备功课。每日较场集合,作为王翊身边最贴心体己的人,便要带头提问高喝:
“谁给我们吃?”
“大公子!”
“谁给我们穿?”
“大公子!”
“我们的命是属于谁的?”
“大公子!”
每到此时,王翊偶尔会将自己隐藏在坞堡寨台上,带着些得意,审视着众人,仔细观察,看谁喊得不认真,喊得不够声嘶力竭,然后默默记下,然后当天的食物减半,训练加倍。
在整整三年反复不断的洗脑强化之下,王翊自认洗脑洗的很彻底,对王翊忠诚已经成为了选锋义从们的本能,王翊的命令便是其行事准则,生死全凭王翊的意志。
而王翊也发现这兵,练着练着像是有点歪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百余位选锋义从身上开始露出浓浓的死士味道。不过,王翊的初衷便是拥有一支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精锐力量,死士也好,扈从也罢,能为其所用,为之效死,足矣。
总之,对于带着强烈的王翊气息的选锋义从,王翊还是很满意的,投入的那些资源,终究还是有成果了,至于回报,王翊则是看向未来那战火纷飞的乱世。
五人一伍置一伍长,十人一什置一什长,分为两队,每队五什,高顺杨凤各领一队,这便是两年前王翊对选锋义从的编制。至于什长、伍长的选取,自然是强者为王。每两月举行一次比武,个人之间、什与什之间,能者上庸者下,其中最强的一什在接下的两个月便是王翊亲卫,由王顺统领。
十什的队伍,每次只有一支能成为王翊的亲卫,最强的那支!做王翊的亲卫,不只是奖赏待遇提高的问题,跟随在主人身边,为主人效力,在义从们看来是荣莫大焉。因此,每一什,从什长、伍长至小卒,都卯足劲儿训练,只为在两月一度的大比上,击败其余队伍,成为义从最强,为更多更好的赏赐,为王翊的认可!
两年下来,王翊的亲卫侍从也换了个轮回,几乎每一什都做过王翊的亲卫,每一次看着各什为了自己亲卫侍从的机会,狂热拼命的样子,王翊内心就会忍不住膨胀起来;王翊何人?选锋义从之主也!
也多亏了王隗对王翊的鼎力支持,虽然只有区区百人,但正是少年长身体之时,日日习武能量消耗巨大。王翊要求也高,除了粮米、粥汤等不可或缺的食物外,时常还需要肉脯、蔬菜,可谓消耗巨大。再加上麓台坞堡的构建,兵器弓矢的打造,马匹的购置,一年四时的衣服。还有王翊时不时地对选锋义从的赏赐,着实是耗资不菲。若不是背后有王氏,单凭王翊,还真的玩不转,王翊是当真耗费千金方才打造出这一屯之数的选锋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