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见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新章节!
八月十五前后,大家都忙着秋收,杜榆家的水稻也要收起来了,每个人都要下田去割稻谷。
不过大家看着这稻谷,完全是没有往年的穗大,稀稀拉拉的,估计产量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是三叔他们几个说的,种了十几年的地,这还是能算的出来的。
不过因为这稻子收起来了,不用再另外交田税,收起来多少就是多少,大家的干劲儿还是很足的。
杜榆是提着篮子在后面捡稻穗,前面的长辈们把稻子都给捆起来,这中间绝对会留下一星半点的,杜榆要捡的就是这个。
好在没有雨,也不担心突然下雨,然后稻子烂在地里发芽了。
如果能赶在八月十五之前收割完毕,还能好好的过个中秋。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胡氏和高氏就会轮流回去给大家做饭,杜榆也会跟回去帮忙。
干体力活儿,就要吃点好的,不然力气不大,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这个时候,齐氏是很舍得用油的,而且也会隔个几天让人去屠户家里割点肉,好歹有油气。
托了杜榆上次抄经书的福,齐氏手里的银钱还算宽裕,能时不时的给大家补补。
杜榆家的稻子很快就收割起来了,不过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边张氏又要和他们这边一起合着来收割庄稼。齐氏这回是死活都没有答应。
开玩笑,这张氏打的什么主意,她还不知道?平时嫌弃他们人多,这个时候觉得他们壮劳力多,想着使劲的用呢,脸皮子也太厚了!
加上他们家还有一头毛驴,这完全是给他们那大房来帮忙了,齐氏都已经因为自己的二儿子那边和张氏吵了好大一架,现在要再过去,那是门都没有!
按照齐氏的说法是,她不稀罕别人帮忙,她儿子多,用不着还要请别人!
以前儿子小的时候,被人嫌弃干活儿的少,吃闲饭的多,现在完全是形势颠倒了!齐氏也有底气说话了。
杜榆觉得大奶奶这人真是遗忘性很大,完全忘了以前自己做的那些事儿,还能好意思过来提这个要求。她是只想着把人朝死里用,但是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特别的抠门,连点油水都没有,谁家乐意去啊。
忙完了稻子的收割,还有那些红薯和高粱玉米等等,不过不着急,杜榆现在就是在家里看着这已经打下来的稻谷,在场院里晒干。
新稻谷打下来,很是有些水分,不晒干的话,到时候堆着就容易发霉。而且容易长一种虫,又黑又小的。
拿着个木耙子来回耙了好几遍,给稻谷翻了个身。又要赶走来偷吃的麻雀等物。
就是玉芬过来叫她出去玩,也不成,因为她要看着。
玉芬道:“我家里就不用我,我娘说,让我好好的在屋里,外面要把我晒黑了就不好了。”
这小姑娘又在得瑟了,因为她家还请了短工,所以家里人都不怎么忙。
能在村里当里正,确实是很不错的了,起码这生活水平就比别人高。
就说那水车,他们家绝对是头一份,他们家先用了才能轮到别人。
秦德才家里的地也多,雇佣短工也是很正常的事儿,谁让他们家请的起呢。
不过玉芬娘有些抠门,请短工中午管一顿饭,她是很少用荤的,都是素菜。按照玉芬娘的说法,能请吃一顿中午饭就不错了,还想顿顿吃肉,那是不可能的。
秦德才的老婆小抠,大家都是知道的,不过那些短工也不是为了那么一口吃的,还是想赚那个工钱,对这吃不吃肉,反而不讲究了。
再说,里正家也不是他们能得罪得起的。至于这话是谁传出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杜榆听了玉芬的话很是无语,她能说什么?总不能拍着马屁说,哎呀,你很白啊,真的很白!那是白痴好不好!她也做不到这个。
玉芬这个小姑娘呢,本性并不坏,就是时不时的要和杜榆比一比,比如比头花,比谁更白,比谁更好看,就这种各种比较。
不过这小姑娘倒是没有因为杜榆的爹没有在镇上干活儿了,就冷嘲热讽的,鉴于这一点,杜榆和她的友情是一直在的。
“你娘没有让你学女红?“杜榆捡了个话题问道。
玉芬道:“咋没有?我一看到针线就害怕,你看我这手,都扎了好多个针眼了,我这次是偷偷溜出来的,你别告诉别人啊。”
杜榆听了好笑,不过也赶紧点头,玉芬看着杜榆坐在槐树下面,手里拿了一个竹竿子,是要赶鸟雀的。
“你啥时候学的字,我咋不知道啊。”玉芬问道。
杜榆说道:“我爹和哥哥都会,我就跟着学会了呗。”他们家的情况,这村里都知道。也不用可以隐瞒。
不过,不会是上次去白马寺的事情,被人知道了吧。这事儿他们没有对外面说,反正他们全家上下就都不是那种大嘴巴的人。私底下赚了钱就成了,何必弄得大家都知道?而且她一个女孩子,被人说道也不怎么好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她可不想当那出名的人。
玉芬心里是羡慕加嫉妒,虽然她爹是里正,家里比别人家都有钱,可是她还是大字不识一个呢。
他们家除了他哥哥认几个字以外,他爹也认得几个字,其他的都是大字不识一个。
玉芬觉得自己啥都比杜榆强,可是现在她不识字,就比杜榆不强了。
就这样,玉芬也只是心里酸了酸,也没有说,要跟着杜榆学认字,毕竟从小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不是她们丫头该做的事儿。
可是听到杜榆承认她会识字,玉芬心里还是忍不住嫉妒了。
总觉得现在自己低人一等了!杜榆一看玉芬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啥,这个小姑娘啊,就是太要强,见不得别人比她好,自己要是让她跟着学,她肯定觉得自己小瞧了她了,所以杜榆才不会那么不讨人好呢。
让这小姑娘自己去自我调节吧。这小姑娘很快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笑着对杜榆说道:“我们家中秋的时候,有西瓜能吃,沙瓤的,特别甜,我爹说今年雨水少,所以才会那样的。”
意思是说,我家有西瓜,你家没有,你羡慕吧。
杜榆为了让这小姑娘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就很夸张的说道:“你们这个时候还有西瓜,真是了不起!”
“那是!还是我爹从秦员外家里得来的呢,秦员外知道不?就是你们家杜柳在的那个员外家里,他家可有钱呢,屋子又大又宽敞,还到处都是好看的花,还有亭子,还有桥,还有那种红色的鱼,人家一间屋子里的柜子比我们的房屋还要大,秦家的主人都穿的特别好,都是绫罗绸缎,头上带的都是金子做的首饰,还有手上,带了好几个金戒指,亮的闪眼睛。
吃的东西也好,他们还吃那种红色的米,说叫啥胭脂米,特别好吃。还有点心和糕点,我从来都没有吃过。”
玉芬一个劲儿的描述在秦家的见闻,好像那里是天堂一样。
“你还去过秦员外家里?”杜榆问道,这个话题玉芬肯定喜欢。
果然玉芬就接着很兴奋的说道:“当然去过!你不知道吧,咱们村里的水车,就是秦员外家出的钱做的呢,我爹就进去跟秦员外道谢,然后说咱们村里收成好了,我就跟着我爹去了,到那里,我都不敢随便乱动,不过大家见到我都很喜欢我。说我长得好看呢。”玉芬不忘自恋。
“就是他们家好奇怪,有人还叫姨娘,我们叫娘都叫娘,他们竟然叫姨娘,你说奇怪不奇怪?”玉芬说道。
那个小孩儿还是那个姨娘生的呢,怎么能叫姨娘不叫娘呢?
到底是在乡下长大的姑娘,估计是第一次进那种大户人家,所以不懂这里面的规矩,杜榆好心为她解释,“只要不是正房太太生的,都得叫生母为姨娘!”
玉芬忙道:“那得多吃亏啊,一辈子郁闷死了,你怎么就知道?”
杜榆道:“书上都有讲的,大户人家,所有的孩子都得叫正房为娘,别人只能叫姨娘。不然就是坏了规矩,是要被罚的。”
“啧啧,这样你一说,这大户人家也没有啥好的。”亲生的不叫娘,这有什么好的?要是有人不让自己叫自己的娘为娘,她肯定不干。她非得闹翻天不成!
玉芬回去就把这个事儿告诉了她娘,玉芬娘就说道:“你个小孩子家家的,知道这个干啥?你才多大?懂个啥?”
玉芬道:“我去杜榆那里,上次从秦员外那边听了,觉得奇怪呗,就跟杜榆说了。”
“你是说,是杜榆告诉你的?”玉芬娘问道。
玉芬点头,“她说她从书上看到的。娘,是不是真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西瓜,今天出去买了西瓜了,三块钱一斤!不过挺甜滴。
八月十五前后,大家都忙着秋收,杜榆家的水稻也要收起来了,每个人都要下田去割稻谷。
不过大家看着这稻谷,完全是没有往年的穗大,稀稀拉拉的,估计产量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是三叔他们几个说的,种了十几年的地,这还是能算的出来的。
不过因为这稻子收起来了,不用再另外交田税,收起来多少就是多少,大家的干劲儿还是很足的。
杜榆是提着篮子在后面捡稻穗,前面的长辈们把稻子都给捆起来,这中间绝对会留下一星半点的,杜榆要捡的就是这个。
好在没有雨,也不担心突然下雨,然后稻子烂在地里发芽了。
如果能赶在八月十五之前收割完毕,还能好好的过个中秋。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胡氏和高氏就会轮流回去给大家做饭,杜榆也会跟回去帮忙。
干体力活儿,就要吃点好的,不然力气不大,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这个时候,齐氏是很舍得用油的,而且也会隔个几天让人去屠户家里割点肉,好歹有油气。
托了杜榆上次抄经书的福,齐氏手里的银钱还算宽裕,能时不时的给大家补补。
杜榆家的稻子很快就收割起来了,不过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边张氏又要和他们这边一起合着来收割庄稼。齐氏这回是死活都没有答应。
开玩笑,这张氏打的什么主意,她还不知道?平时嫌弃他们人多,这个时候觉得他们壮劳力多,想着使劲的用呢,脸皮子也太厚了!
加上他们家还有一头毛驴,这完全是给他们那大房来帮忙了,齐氏都已经因为自己的二儿子那边和张氏吵了好大一架,现在要再过去,那是门都没有!
按照齐氏的说法是,她不稀罕别人帮忙,她儿子多,用不着还要请别人!
以前儿子小的时候,被人嫌弃干活儿的少,吃闲饭的多,现在完全是形势颠倒了!齐氏也有底气说话了。
杜榆觉得大奶奶这人真是遗忘性很大,完全忘了以前自己做的那些事儿,还能好意思过来提这个要求。她是只想着把人朝死里用,但是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特别的抠门,连点油水都没有,谁家乐意去啊。
忙完了稻子的收割,还有那些红薯和高粱玉米等等,不过不着急,杜榆现在就是在家里看着这已经打下来的稻谷,在场院里晒干。
新稻谷打下来,很是有些水分,不晒干的话,到时候堆着就容易发霉。而且容易长一种虫,又黑又小的。
拿着个木耙子来回耙了好几遍,给稻谷翻了个身。又要赶走来偷吃的麻雀等物。
就是玉芬过来叫她出去玩,也不成,因为她要看着。
玉芬道:“我家里就不用我,我娘说,让我好好的在屋里,外面要把我晒黑了就不好了。”
这小姑娘又在得瑟了,因为她家还请了短工,所以家里人都不怎么忙。
能在村里当里正,确实是很不错的了,起码这生活水平就比别人高。
就说那水车,他们家绝对是头一份,他们家先用了才能轮到别人。
秦德才家里的地也多,雇佣短工也是很正常的事儿,谁让他们家请的起呢。
不过玉芬娘有些抠门,请短工中午管一顿饭,她是很少用荤的,都是素菜。按照玉芬娘的说法,能请吃一顿中午饭就不错了,还想顿顿吃肉,那是不可能的。
秦德才的老婆小抠,大家都是知道的,不过那些短工也不是为了那么一口吃的,还是想赚那个工钱,对这吃不吃肉,反而不讲究了。
再说,里正家也不是他们能得罪得起的。至于这话是谁传出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杜榆听了玉芬的话很是无语,她能说什么?总不能拍着马屁说,哎呀,你很白啊,真的很白!那是白痴好不好!她也做不到这个。
玉芬这个小姑娘呢,本性并不坏,就是时不时的要和杜榆比一比,比如比头花,比谁更白,比谁更好看,就这种各种比较。
不过这小姑娘倒是没有因为杜榆的爹没有在镇上干活儿了,就冷嘲热讽的,鉴于这一点,杜榆和她的友情是一直在的。
“你娘没有让你学女红?“杜榆捡了个话题问道。
玉芬道:“咋没有?我一看到针线就害怕,你看我这手,都扎了好多个针眼了,我这次是偷偷溜出来的,你别告诉别人啊。”
杜榆听了好笑,不过也赶紧点头,玉芬看着杜榆坐在槐树下面,手里拿了一个竹竿子,是要赶鸟雀的。
“你啥时候学的字,我咋不知道啊。”玉芬问道。
杜榆说道:“我爹和哥哥都会,我就跟着学会了呗。”他们家的情况,这村里都知道。也不用可以隐瞒。
不过,不会是上次去白马寺的事情,被人知道了吧。这事儿他们没有对外面说,反正他们全家上下就都不是那种大嘴巴的人。私底下赚了钱就成了,何必弄得大家都知道?而且她一个女孩子,被人说道也不怎么好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她可不想当那出名的人。
玉芬心里是羡慕加嫉妒,虽然她爹是里正,家里比别人家都有钱,可是她还是大字不识一个呢。
他们家除了他哥哥认几个字以外,他爹也认得几个字,其他的都是大字不识一个。
玉芬觉得自己啥都比杜榆强,可是现在她不识字,就比杜榆不强了。
就这样,玉芬也只是心里酸了酸,也没有说,要跟着杜榆学认字,毕竟从小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不是她们丫头该做的事儿。
可是听到杜榆承认她会识字,玉芬心里还是忍不住嫉妒了。
总觉得现在自己低人一等了!杜榆一看玉芬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啥,这个小姑娘啊,就是太要强,见不得别人比她好,自己要是让她跟着学,她肯定觉得自己小瞧了她了,所以杜榆才不会那么不讨人好呢。
让这小姑娘自己去自我调节吧。这小姑娘很快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笑着对杜榆说道:“我们家中秋的时候,有西瓜能吃,沙瓤的,特别甜,我爹说今年雨水少,所以才会那样的。”
意思是说,我家有西瓜,你家没有,你羡慕吧。
杜榆为了让这小姑娘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就很夸张的说道:“你们这个时候还有西瓜,真是了不起!”
“那是!还是我爹从秦员外家里得来的呢,秦员外知道不?就是你们家杜柳在的那个员外家里,他家可有钱呢,屋子又大又宽敞,还到处都是好看的花,还有亭子,还有桥,还有那种红色的鱼,人家一间屋子里的柜子比我们的房屋还要大,秦家的主人都穿的特别好,都是绫罗绸缎,头上带的都是金子做的首饰,还有手上,带了好几个金戒指,亮的闪眼睛。
吃的东西也好,他们还吃那种红色的米,说叫啥胭脂米,特别好吃。还有点心和糕点,我从来都没有吃过。”
玉芬一个劲儿的描述在秦家的见闻,好像那里是天堂一样。
“你还去过秦员外家里?”杜榆问道,这个话题玉芬肯定喜欢。
果然玉芬就接着很兴奋的说道:“当然去过!你不知道吧,咱们村里的水车,就是秦员外家出的钱做的呢,我爹就进去跟秦员外道谢,然后说咱们村里收成好了,我就跟着我爹去了,到那里,我都不敢随便乱动,不过大家见到我都很喜欢我。说我长得好看呢。”玉芬不忘自恋。
“就是他们家好奇怪,有人还叫姨娘,我们叫娘都叫娘,他们竟然叫姨娘,你说奇怪不奇怪?”玉芬说道。
那个小孩儿还是那个姨娘生的呢,怎么能叫姨娘不叫娘呢?
到底是在乡下长大的姑娘,估计是第一次进那种大户人家,所以不懂这里面的规矩,杜榆好心为她解释,“只要不是正房太太生的,都得叫生母为姨娘!”
玉芬忙道:“那得多吃亏啊,一辈子郁闷死了,你怎么就知道?”
杜榆道:“书上都有讲的,大户人家,所有的孩子都得叫正房为娘,别人只能叫姨娘。不然就是坏了规矩,是要被罚的。”
“啧啧,这样你一说,这大户人家也没有啥好的。”亲生的不叫娘,这有什么好的?要是有人不让自己叫自己的娘为娘,她肯定不干。她非得闹翻天不成!
玉芬回去就把这个事儿告诉了她娘,玉芬娘就说道:“你个小孩子家家的,知道这个干啥?你才多大?懂个啥?”
玉芬道:“我去杜榆那里,上次从秦员外那边听了,觉得奇怪呗,就跟杜榆说了。”
“你是说,是杜榆告诉你的?”玉芬娘问道。
玉芬点头,“她说她从书上看到的。娘,是不是真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西瓜,今天出去买了西瓜了,三块钱一斤!不过挺甜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