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冷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位面时空指南最新章节!
西夏最早雏形是活跃于青藏高原上的党项羌,所谓的党项族,实际上是羌族的一支。
随着吐蕃的兴起,党项各部逐渐被吐蕃帝国给赶下了青藏高原亲附内地。唐帝国将之先安置于庆州,安史之乱后担心异族叛乱,又迁置到了银州一带。
拓跋部由此开始了起步,一度在黄巢起兵后因为收复长安的军功被封为夏国公。被赐姓李唐国姓,后称为定难军节度使,以银、夏、绥、宥四州作为拓跋部的领地。
五代十国年间,中原混战不休。短短半个世纪中,更换了五个中原王朝交替。
可无论是哪个王朝兴起,定难军全都臣服。以此巩固了四州的统治外,还收获了大量的赏赐。甚至连辽国建立,拓跋部也表示了一定的友好。
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大宋,定难军照常表示臣服。但这种臣服的意义,仅仅只是态度和名义上的归属,实际上依旧保持着藩镇割据。
不过拓跋部此时的野心倒也不大,只想始终能保持住藩镇割据的状态,做个草头王。
而从唐末以来,经过了差不多200多年的时间,银夏地区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粮食、牛马羊、青盐,非但可以保证自给自足,还能对外交易。
太平兴国七年,西元982年,赵光义借着定难军内部高层失和,正式发动削藩镇的行动,将当时的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全家接入东京城。给钱不给权,算是趁机收回了银夏四州之地。
可不想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未曾上京,而是潜逃地芹泽,开始了厉兵秣马。
先是借助拓跋部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威势招兵买马,同时又接连利用姻亲关系联络当地的各方豪族,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三年后李继迁就乘势起兵,先是用计诱杀了银州大将曹光实,占据了银州。其后又正式出兵,攻破了大宋会州,正式拥有了根基之地。
趁着宋辽之间的敌对关系,李继迁又向辽国表示臣服,被册封为了夏国王。
期间在大宋东京的李继捧也多方暗中相助,为了恢复拓跋部的昔日地位而不断努力。
当时大宋的强敌始终都是契丹,对于仅仅只是割据了两州之地的李继迁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而李继迁又不断朝贡,以恢复祖宗之地的名义麻痹了赵光义。
毕竟宋太宗夺走了人家四州之地,仅仅被抢走了银州和会州。据说也是为了祭奠祖宗,保证祖宗的陵寝之地掌在手中。
却不想这根本就是李继迁的缓兵之计,用意恢复实力再图扩大根基。
此时的李继迁虽然占据两州,可实际上的实力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来说,都根本无法对大宋构成任何威胁。
但等到又过了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李继迁终于感觉有了足够的资本,决定再度用兵。先是率军夺去了大宋粮草四十万,其后又出兵围攻西北重镇灵州。
赵光义终于发怒,调集5路大军讨伐李继迁。可这次出兵,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等到赵光义驾崩后宋真宗继位,畏战胆小的宋真宗直接将赵光义手中好不容易夺过来的银、夏、绥、宥四州,全部割让还给了李继迁,还额外搭上了静州。
李继迁恢复祖宗之地的“愿望”终于正式达成,宋真宗和一帮大臣们都认为这下终于可以恢复西北边疆的和平了,定难军应该不会再接着闹下去了。
可仅仅只过了几年时间而已,李继迁就出大军偷袭,攻克了西北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
不久后,又攻取凉州,彻底截断了大宋和西域的交通渠道。由此大宋失去了河套地区的平原和养马地,又断绝了西域买马的渠道。
表面上看大宋并没有失去太多土地和人口,可是却在战略层面上损失极大。
本来就因为燕云之地的丧失,没有了重要的养马之地,结果现在河套地区的失守,让大宋丧失了最后一个养马之地的同时还失去了西域买马的商业渠道。
自此以后,大宋在战略层面上就始终处于绝对的劣势下风。
没有足够的战马,就无法大规模组建农耕时代的战略兵种骑兵。终宋一代,都只能以步兵作为实战主力,而就此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而李继迁此后与吐蕃会盟时遭到暗算,中箭身亡,终年42岁。基本打下了后来西夏立国的根基所在,而其子李德明继位后又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全力稳固河西走廊,并正式改怀远镇为兴州建都。
虽然名义上还向辽国和大宋称臣,但内部却已经是帝王气派。
等到西元1032年李元昊继位,开始准备立国。改年号、更换姓氏、建宫殿、立文武、定兵制、立军名、创建西夏文,同时更改礼仪文法下达秃发令。
在连续攻占吐蕃瓜州、沙洲和肃州三个战略要地后,终于坐拥二十余州之地的李元昊正式于西元1038年立国,改兴州为兴庆府,立为都城,国号大夏。因地处西北,史称西夏。
西夏立国时的疆域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两万余里。东北部与辽国西京道相邻,东部和东南部与大宋邻接,南部和西部则与吐蕃诸部、黄头回鹘和西州回鹘接壤,可谓四战之地,战略意味十分突出。
虽然国内大半领地都是沙漠地形,可河套平原却又掌控在手中。正所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位于河套平原中心的兴庆府河沟纵横,湖泊上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因此就粮食产量而言,基本也能满足国内需求。
西有贺兰山作为屏障可以屏蔽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侵袭,还能作为战略要地抵御外患;动有黄河灌溉的河套平原,又有养马和放牧的草原,兼有青盐的产出。
西夏的立国,可谓准备十分周全。而李元昊精于兵事,从做太子时期就东征西讨,素有百战百胜的威名而享誉内外。
立国后更是先后和宋大宋交手十数次,关键的四次战略性决战全部获胜,折损大宋十多万精兵良将。后来又与辽国交恶,契丹皇帝亲率十万精兵御驾亲征。
结果李元昊再度大获全胜,彻底奠定了西夏的地位,使得辽宋两国均不敢小看。
不过西夏到底还是地小民寡缺乏底蕴,连年的征战消耗了大量国力。
虽然逼迫大宋和辽国承认了西夏的正式立国,可是却也没有了继续作战下去的资本。
此后西夏继续向大宋和辽国称臣,但这就彻底成为了名义上的虚衔。
从赵光义削藩镇收取定难军开始算起,大概过去了半个世纪。最终结果非但是定难军的藩镇未削平,反倒扩大了势力范围,使得大宋本身损失惨重。
西夏立国后连年入侵,导致整个大宋西北糜烂,几乎是年年都在发生战争。
原本汉唐时期的腹心之地变成了边疆,连年烽火不断让大宋持续性失血。
丁阳很清楚现在想要改变大宋,那首先就需要平定西夏,将整个西北再度从边疆恢复成内地才能继续下一步动作。
这次离开辽国而直奔西夏,首先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此时西夏的国内形势,另外则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愿望。
说起来,西夏的首都兴庆府可是千年后他的家乡所在,穿越一趟不去瞧瞧,实在不甘心。
从辽国离开后,丁阳并没有大张旗鼓,甚至拒绝了辽国官方的护送。轻车简从,只带了些许护卫就上路出发了。
除过林教头作为贴身护卫外,另外就是耶律乙辛派遣了萧达护送八妙仙长西行。
实际上谁都清楚,以丁阳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护送。只是面子上无论如何,就算耶律乙辛再不愿意留下丁阳也还是要送一送的。
反正萧达和丁阳也合作过,之前护送前往黄龙府就是萧达出马。
此番再次出动,也让萧达喜出望外——毕竟他是耶律洪基的亲近属下,留在上京城就难免被耶律乙辛不待见。干脆借着护送的机会,跟丁阳离开大辽。
尽管没有给西夏任何官方通知,可是等到丁阳从辽国进入西夏境内的时候,依旧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西夏边陲镇守的大将,全都对八妙仙长闻名已久,各个满是敬畏之色。
别说丁阳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亏待,就连萧达都好生享受了一番前所未有的款待。
甭管是什么人,见到丁阳一行全都敬畏莫名。尤其是百姓们,对丁阳的态度就跟看活神仙没有任何区别——辽国境内的消息很多都传了过来。
但是等到一行人进入西夏国都兴庆府的时候,终于情况发生了改变。
原先满是热烈的态度,忽然之间就冷却了下来不说,更是产生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敌意。
这种境况,登时就引起了丁阳的不满,更是让他心生疑惑起来。
虽说他并没有想着此行收获很多,但西夏国内的异常态度明显事出有因。
经过萧达的多方打探,终于得到了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
~
西夏最早雏形是活跃于青藏高原上的党项羌,所谓的党项族,实际上是羌族的一支。
随着吐蕃的兴起,党项各部逐渐被吐蕃帝国给赶下了青藏高原亲附内地。唐帝国将之先安置于庆州,安史之乱后担心异族叛乱,又迁置到了银州一带。
拓跋部由此开始了起步,一度在黄巢起兵后因为收复长安的军功被封为夏国公。被赐姓李唐国姓,后称为定难军节度使,以银、夏、绥、宥四州作为拓跋部的领地。
五代十国年间,中原混战不休。短短半个世纪中,更换了五个中原王朝交替。
可无论是哪个王朝兴起,定难军全都臣服。以此巩固了四州的统治外,还收获了大量的赏赐。甚至连辽国建立,拓跋部也表示了一定的友好。
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大宋,定难军照常表示臣服。但这种臣服的意义,仅仅只是态度和名义上的归属,实际上依旧保持着藩镇割据。
不过拓跋部此时的野心倒也不大,只想始终能保持住藩镇割据的状态,做个草头王。
而从唐末以来,经过了差不多200多年的时间,银夏地区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粮食、牛马羊、青盐,非但可以保证自给自足,还能对外交易。
太平兴国七年,西元982年,赵光义借着定难军内部高层失和,正式发动削藩镇的行动,将当时的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全家接入东京城。给钱不给权,算是趁机收回了银夏四州之地。
可不想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未曾上京,而是潜逃地芹泽,开始了厉兵秣马。
先是借助拓跋部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威势招兵买马,同时又接连利用姻亲关系联络当地的各方豪族,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三年后李继迁就乘势起兵,先是用计诱杀了银州大将曹光实,占据了银州。其后又正式出兵,攻破了大宋会州,正式拥有了根基之地。
趁着宋辽之间的敌对关系,李继迁又向辽国表示臣服,被册封为了夏国王。
期间在大宋东京的李继捧也多方暗中相助,为了恢复拓跋部的昔日地位而不断努力。
当时大宋的强敌始终都是契丹,对于仅仅只是割据了两州之地的李继迁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而李继迁又不断朝贡,以恢复祖宗之地的名义麻痹了赵光义。
毕竟宋太宗夺走了人家四州之地,仅仅被抢走了银州和会州。据说也是为了祭奠祖宗,保证祖宗的陵寝之地掌在手中。
却不想这根本就是李继迁的缓兵之计,用意恢复实力再图扩大根基。
此时的李继迁虽然占据两州,可实际上的实力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来说,都根本无法对大宋构成任何威胁。
但等到又过了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李继迁终于感觉有了足够的资本,决定再度用兵。先是率军夺去了大宋粮草四十万,其后又出兵围攻西北重镇灵州。
赵光义终于发怒,调集5路大军讨伐李继迁。可这次出兵,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等到赵光义驾崩后宋真宗继位,畏战胆小的宋真宗直接将赵光义手中好不容易夺过来的银、夏、绥、宥四州,全部割让还给了李继迁,还额外搭上了静州。
李继迁恢复祖宗之地的“愿望”终于正式达成,宋真宗和一帮大臣们都认为这下终于可以恢复西北边疆的和平了,定难军应该不会再接着闹下去了。
可仅仅只过了几年时间而已,李继迁就出大军偷袭,攻克了西北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
不久后,又攻取凉州,彻底截断了大宋和西域的交通渠道。由此大宋失去了河套地区的平原和养马地,又断绝了西域买马的渠道。
表面上看大宋并没有失去太多土地和人口,可是却在战略层面上损失极大。
本来就因为燕云之地的丧失,没有了重要的养马之地,结果现在河套地区的失守,让大宋丧失了最后一个养马之地的同时还失去了西域买马的商业渠道。
自此以后,大宋在战略层面上就始终处于绝对的劣势下风。
没有足够的战马,就无法大规模组建农耕时代的战略兵种骑兵。终宋一代,都只能以步兵作为实战主力,而就此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而李继迁此后与吐蕃会盟时遭到暗算,中箭身亡,终年42岁。基本打下了后来西夏立国的根基所在,而其子李德明继位后又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全力稳固河西走廊,并正式改怀远镇为兴州建都。
虽然名义上还向辽国和大宋称臣,但内部却已经是帝王气派。
等到西元1032年李元昊继位,开始准备立国。改年号、更换姓氏、建宫殿、立文武、定兵制、立军名、创建西夏文,同时更改礼仪文法下达秃发令。
在连续攻占吐蕃瓜州、沙洲和肃州三个战略要地后,终于坐拥二十余州之地的李元昊正式于西元1038年立国,改兴州为兴庆府,立为都城,国号大夏。因地处西北,史称西夏。
西夏立国时的疆域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两万余里。东北部与辽国西京道相邻,东部和东南部与大宋邻接,南部和西部则与吐蕃诸部、黄头回鹘和西州回鹘接壤,可谓四战之地,战略意味十分突出。
虽然国内大半领地都是沙漠地形,可河套平原却又掌控在手中。正所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位于河套平原中心的兴庆府河沟纵横,湖泊上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因此就粮食产量而言,基本也能满足国内需求。
西有贺兰山作为屏障可以屏蔽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侵袭,还能作为战略要地抵御外患;动有黄河灌溉的河套平原,又有养马和放牧的草原,兼有青盐的产出。
西夏的立国,可谓准备十分周全。而李元昊精于兵事,从做太子时期就东征西讨,素有百战百胜的威名而享誉内外。
立国后更是先后和宋大宋交手十数次,关键的四次战略性决战全部获胜,折损大宋十多万精兵良将。后来又与辽国交恶,契丹皇帝亲率十万精兵御驾亲征。
结果李元昊再度大获全胜,彻底奠定了西夏的地位,使得辽宋两国均不敢小看。
不过西夏到底还是地小民寡缺乏底蕴,连年的征战消耗了大量国力。
虽然逼迫大宋和辽国承认了西夏的正式立国,可是却也没有了继续作战下去的资本。
此后西夏继续向大宋和辽国称臣,但这就彻底成为了名义上的虚衔。
从赵光义削藩镇收取定难军开始算起,大概过去了半个世纪。最终结果非但是定难军的藩镇未削平,反倒扩大了势力范围,使得大宋本身损失惨重。
西夏立国后连年入侵,导致整个大宋西北糜烂,几乎是年年都在发生战争。
原本汉唐时期的腹心之地变成了边疆,连年烽火不断让大宋持续性失血。
丁阳很清楚现在想要改变大宋,那首先就需要平定西夏,将整个西北再度从边疆恢复成内地才能继续下一步动作。
这次离开辽国而直奔西夏,首先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此时西夏的国内形势,另外则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愿望。
说起来,西夏的首都兴庆府可是千年后他的家乡所在,穿越一趟不去瞧瞧,实在不甘心。
从辽国离开后,丁阳并没有大张旗鼓,甚至拒绝了辽国官方的护送。轻车简从,只带了些许护卫就上路出发了。
除过林教头作为贴身护卫外,另外就是耶律乙辛派遣了萧达护送八妙仙长西行。
实际上谁都清楚,以丁阳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护送。只是面子上无论如何,就算耶律乙辛再不愿意留下丁阳也还是要送一送的。
反正萧达和丁阳也合作过,之前护送前往黄龙府就是萧达出马。
此番再次出动,也让萧达喜出望外——毕竟他是耶律洪基的亲近属下,留在上京城就难免被耶律乙辛不待见。干脆借着护送的机会,跟丁阳离开大辽。
尽管没有给西夏任何官方通知,可是等到丁阳从辽国进入西夏境内的时候,依旧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西夏边陲镇守的大将,全都对八妙仙长闻名已久,各个满是敬畏之色。
别说丁阳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亏待,就连萧达都好生享受了一番前所未有的款待。
甭管是什么人,见到丁阳一行全都敬畏莫名。尤其是百姓们,对丁阳的态度就跟看活神仙没有任何区别——辽国境内的消息很多都传了过来。
但是等到一行人进入西夏国都兴庆府的时候,终于情况发生了改变。
原先满是热烈的态度,忽然之间就冷却了下来不说,更是产生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敌意。
这种境况,登时就引起了丁阳的不满,更是让他心生疑惑起来。
虽说他并没有想着此行收获很多,但西夏国内的异常态度明显事出有因。
经过萧达的多方打探,终于得到了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