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兵不血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齐英雄最新章节!
更新时间:2014-02-18
且说黄巢起义军从采石渡江北上后,包围了天长、*,声势浩大,迅速在中原大地卷起狂飙,中原各方镇唐军消极避战,不敢与义军交战。
毕师铎从高邮赶到扬州,去见高骈。二人一见面,毕师铎说道:“高都统,我听说你和黄巢订立了停战条约,是否有此事?”
高骈答道:“确有此事,毕将军,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
毕师铎原是大齐将领,投降高骈后,害怕黄巢找他算帐,他在高邮听说高骈和黄巢议和了,十分紧张,怕高骈将他献给黄巢,那他就没命了,所以毕师铎挖空心思要说服高骈与黄巢为敌。
毕师铎说道:“高都统,我在黄巢手下呆过,知道他的为人。黄巢和大齐阵营高级将帅,其目标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华夏。现在你和黄巢议和了,他就可以腾出手来消灭其它方镇的唐军了。等大齐羽翼丰满了,黄巢就会带兵来打你,到那时你后悔就来不及了!”
高骈一听,觉得毕师铎说得有几分道理,就问道:“毕将军,依你之见,又当如何呢?”
毕师铎把早就想好的话说了出来:“高都统,大唐帝国安危,你是皇上最倚重的方镇统帅,现在黄巢已经拥有数十万大军,以如此庞大的兵力,乘着得胜之势,长驱北上,如入无人之境。我军如果不能紧守险要,迎头痛击,大齐军一旦越过长淮关,就没有哪镇唐军能够阻止,大齐军就能占领整个中原了。到那时,我们再组织兵力和黄巢作战,就晚了!”
高骈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利害?!但如今各镇兵马已经退到自己防区,张璘、梁缵的精锐兵马全完了。我现在这点兵力,只能守城了。如果出击,肯定不是黄巢的对手!”
毕师铎说道:“那就上报朝廷吧,让皇上在洛阳一带加紧布防,阻止大齐军占领洛阳。黄巢攻击洛阳失利后,其军力必然下跌,到时你再联络各方镇兵马向大齐军攻击,就能获胜!”
高骈点点头:“只有如此了!毕将军,你的这个主意不错!”
高骈还真向李儇上了一道奏折,要李儇派兵保护洛阳,称大齐军现在离扬州只有五六十里,所以他现在不能抽兵到洛阳勤王,请李儇另想办法。
先前王铎最器重高骈,这二人的关系不错,但王铎已经被贬为太子宾客,这样,李唐朝廷里,没有谁能说服高骈派兵增援洛阳了。
田令孜对李儇说:“老奴以前说过,高骈虽然有文武全才,但如果把军权全部交给他,一旦高骈违令,那就麻烦了,现在果真如此!”
李儇听了,深恨高骈,骂道:“高骈,你这个混蛋,朕对你如此信任,把大唐最好的兵派到你的军营,让你指挥中原、江南各方镇兵马,你倒好,来了个避而不战!气死我也!”
此时,洛阳和长安的李唐军民,害怕黄巢率领大军前来攻打,一日三惊。很多市民之所以惧怕大齐,原因是李唐一直宣传大齐军杀人不讲理,杀人不眨眼,所以在市民心里产生了害怕大齐的观念。
李儇下诏,派使者送给高骈,责备高骈不该玩忽职守,畏惧黄巢,命令高骈立即出战,阻止黄巢进兵洛阳。
高骈上奏反驳:我是启奏要让各方镇兵马回到自己防区,可这个建议是陛下批准的,并不是我独断专行。现在我守好淮南,也是对大唐的贡献,你为什么要指责我呢?这道奏章写完,高骈另外附了一则声明,称他已经患了瘫痪症,不能正常工作了。一句话,高骈不想再和李儇联系交流了。
李儇无奈,只得命令中原其它方镇节度使迅速调兵,开赴洛阳附近,守住洛阳。李儇严令齐克让负责洛阳外城防务,刘景仁负责洛阳内城防务。
不久,齐克让向朝廷上奏:黄巢贼寇已经进入东都附近,我现在收集散兵退到潼关继续进行抵抗,驻扎在潼关之外设置营寨。大唐将士经过多次战斗,缺乏战备物质已经很久,关东州县残破不堪,人烟几乎继绝,东西南北四方不见一个大唐官员。官军饥寒交迫,兵械军器又钝又劣,士兵们各自思念故乡闾里,恐怕很容易溃散,乞请朝廷尽早运送资粮和援军。
李儇看完齐克让的奏章,焦灼万分,差点要哭了。他立即命令李唐的文武重臣到延英殿集中,商量增援潼关事宜。
过了好久,一些李唐文武重臣来到了延英殿,但比平日少了一些。
李儇说道:“众爱卿,现在黄巢贼寇开始准备攻打潼关了,大唐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你们快为朕想想办法吧!”
大殿里众文武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开口说话,因为谁也没有把握击退黄巢的大军。
于琮打破了沉默,说道:“陛下,现在我们要有二手准备,才能使大唐危而复安!”
“二手准备?怎么个准备法?快说啊,我的于爱卿!”李儇催促道。
于琮讲了他的应对之策:“陛下,臣度量目前唐齐战局,认为天险潼关很难挡住黄巢大军,潼关被黄巢攻破是迟早的事。因为各地援兵来不及赶到,潼关附近方镇不愿派兵和黄巢贼寇作战。潼关一旦被黄巢攻破,那么京师也肯定要弃守了。这一手准备就是一定要在洛阳、潼关一带抵御黄巢大军,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为陛下撤出长安提供时间保证。另一手准备就是要另外选一个陪都,臣以为选在凤翔比较合适,因为大唐在那里有很好的防御工事。更为重要的是,凤翔地区靠近长安,利于大唐号召各地兵马前来勤王。臣保举原宰相郑畋出任凤翔节度使,节制各路唐军,和黄巢贼寇对抗到底!陛下要御驾亲征,激励三军,则大唐一定能获得胜利!”
李儇听了,频频点头:“于仆射忠心为国,朕甚欣慰。我现在就严令张承范、王师会、赵珂率领五万人马前往潼关,协助齐克让守关!”
黄巢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原,很快打到了洛阳附近。义军此次在中原大地用兵,放弃了分进合击的战法,而是抱成一团,各寨主力和中军集中在一起,占领过的地区只留少量兵力驻守,其目的就是要快速占领二京,然后传檄四方,统一华夏。
其实这个战略不能说不高明,集中优势的兵力,攻克李唐最重要的二座城池,就可以在心理上严重打击李唐首脑机关。传檄四方,平定天下,这个战略其实也不错。但是大齐统帅部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而过低估计了李唐各方镇统帅的顽固性。这些方镇统帅只要手里有兵,即使暂时归顺了大齐,但一旦形势不利于大齐时,他们就会马上翻脸,携起手来进攻大齐起义军,这一点黄巢、孙梅、柴存等统帅没有充分估计到。
但大齐阵营里,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尤其是费传古,他就认识到大齐兵力要分散与集中相统一,攻打二京的速度宁可放慢一些,也要先巩固好中原、江南、岭南根据地,消灭拥兵多的方镇,这样大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惜此时的黄巢、孙梅、柴存等大齐统帅,陶醉在一连串的胜利之中,没有重视费传古的正确建议,这才铸成了千古遗恨。日后形势的发展,果然如费传古的预测,如果大齐巩固好攻克的地方,拔掉李唐兵马多的方镇,则大齐肯定能一统华夏,书写出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中国很可能一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齐克让的兵马在洛阳外围被黄巢大军击败,洛阳留守刘允章闻讯后十分紧张。刘允章对亲信们说道:“我曾上书皇上,指出国有九破、民有八苦,可是陛下没有重视啊!现在黄巢要打到洛阳了,齐克让逃到潼关去了,刘景仁忙于转移家产,唉!我现在有什么办法,只能和诸位说说我的这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了!”
亲信们问道:“刘大人,你就说吧,我们现在都听你的!”
刘允章开始回忆他写的那道奏章,他记忆力惊人,是李唐的翰林学士,的确很有学问,只见刘允章一字一句说道:“国有九破,陛下知之乎?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贿赂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今天下苍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刘允章说完,长出了一口气,泪如雨下,高呼道:“陛下,你为什么这样耽于游乐,而忘却了祖宗基业?!近三百年的大唐,不久要完了!”
亲信们听了刘允章的话,个个神色凝重,默然无语。
过了好久,一个亲信说道:“刘大人,为今之计,我们该如何是好?”
刘允章苦笑一声:“我早年苦读,考中进士,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礼部侍郎。咸通九年,知贡举,出为鄂州观察使、检校工部尚书,后迁东都留守。你们知道,我不过是一介书生耳,从没有接触过刀兵之事。这东都洛阳,虽说有数万兵马,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心已经向着大齐,这就叫民心不可违!我作为华夏子民,只有忠于华夏民族。谁的行为对华夏族有利,对天下子民有利,我刘允章就跟谁走。现在李唐已是残山剩水,天下分崩离析久矣。李唐朝廷的诏书,很多方镇根本不当回事!”
另一个亲信颤声问道:“刘大人的意思,就是不和大齐军交战,举城归顺黄巢?”
“嗯,老夫正有此意!我不想让生灵涂炭,洛阳是座古都,是华夏族的骄傲,我不想让洛阳毁于战乱!”
亲信们议论开了,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讨论到最后,在刘允章的坚持下,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归顺大齐。
刘允章说干就干,他一方面派兵把守好洛阳各个紧要之处,另一方面抚慰百姓,要他们切勿惊慌,对扰乱洛阳治安的地痞无赖之徒,坚决镇压,决不手软。
这样一来,洛阳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刘允章写了一封长信,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愿以天下苍生为念,举城归顺大齐。写毕,刘允章派了十几个亲兵,保护着幕僚许成,趁着夜色,跑到大齐营寨那里。
“哪一个?你们是干什么的?黑灯瞎火的,跑到这里来干什么?这里是大齐军营?”值勤的大齐义兵喝问道,有的义兵拈弓搭箭,警惕地望着那群陌生人。
“别放箭,我们是刘允章大人派来的,来送刘大人写给黄王的亲笔信啊!”唐兵喊道。
“原来这样,那你们中选一个随我们进去吧!其它的就在外面等候,听明白了吗?”大齐值勤兵说道。
“谢谢大齐兄弟!”唐兵纷纷点头。
许成说道:“我是刘允章大人的高级幕僚,代表刘大人送信给黄王的,我就随你们进去吧!”
几个义兵搜查了一下许成衣裳,发现许成没有夹带兵器,义兵就带着许成七拐八弯,到了黄巢的中军帐。
义兵进帐向黄巢说了这事,黄巢吩咐道:“让许成进来!”
“遵命!”义兵转身退出。
许成进入中军帐,看到黄巢端坐在帅椅上,威风凛凛,不怒自威。许成呈上书信,说道:“黄王,刘允章大人是一个清官,他的口碑很多地方的军民都知道。这次刘大人决定不在洛阳与贵军对垒,举城归顺大齐,望黄王明鉴!”
黄巢拿过书信,看了起来,不一会儿,黄巢抬头问道:“许成,我知道刘允章确实是一位清官,是一个好人,他有心归顺大齐,他手下的兵将愿不愿意?”
许成答道:“黄王,请你放心,刘大人在洛阳军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话,洛阳军民一定听的。这事刘大人已经和他的文武官员中的亲信商量过了,他的亲信同意归顺大齐。刘大人到时命令洛阳兵马开出城外,接受黄王改编!”
黄巢点点头:“难得刘允章深明大义,为洛阳军民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那好,黄巢代表大齐,同意接受刘允章的投诚!”
黄巢马上写了回信,让许成带给刘允章,并安排酒席,在大齐军营招待许成一行。
许成一行走后,尚让说道:“黄大哥,就怕刘允章这次是诈降,麻痹我军!“
柴存在一旁说道:“我看此事不会有诈,我看过刘允章的文章,此人乃一介书生,但为人正直。李唐现在*不堪,刘允章顺应民意,举城归顺大齐,也是情理之中。”
孙梅、孟楷、曹敏、岳灵飞、盖洪等人都认为刘允章是真降。
黄巢最后说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确保进入洛阳,大齐第一寨孟楷部驻扎在洛阳东城外,第二寨曹敏部驻扎在洛阳南城外,第三寨黄思邺部驻扎在洛阳西城外,第四寨岳灵飞部驻扎在洛阳北城外。第五寨盖洪部在洛阳外围监视其它方镇。大齐中军由我、孙梅、柴存率领,负责改编洛阳守军,接管洛阳!”
李唐洛阳守将刘景仁得到黄巢起义军进兵洛阳的消息后,连日神思恍惚,长吁短叹。他要转移家产到京师去,可是刘允章不同意,洛阳所有大户人家,一律不准将私产转移出城。洛阳城四周到处是查巡的兵将,刘景仁无计可施。
刘景仁与亲信密谋,决定发动兵变,除去刘允章,谁知刘景仁的一个亲信一直敬崇刘允章,对刘景仁的做法十分不满,就偷偷地把刘景仁兵变的计划告诉了刘允章。
刘允章大怒,调集兵力,在一个漆黑之夜,突然包围了刘景仁的宅第,诛杀了刘景仁,并将刘景仁的亲信一网打尽,削弱了归顺大齐的洛阳反对力量。
公元八八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大齐六十多万大军云集洛阳城下,刘允章按照书信中的约定,打开城门,命令李唐兵马开出城外,接受大齐改编。
李唐东都留守刘允章率领百官出城迎拜黄巢大军入城,大齐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进入洛阳城,但见甲骑如流,刀枪耀日,军列整齐。大齐将帅出榜安民,对洛阳居民问寒问暖,还送给不少贫民吃的穿的东西,洛阳民众生活正常。大喜之至,载歌载舞,欢迎这支仁义之师。
黄巢紧紧握住刘允章的手,赞许道:“刘翰林二袖清风,心系民众,这次将洛阳献给大齐,足可彪炳青史,名垂千古。”
刘允章平静地说道:“黄王起兵,利国利民,允章之举,实因大齐义声昭著,故众望所归。”
黄巢问道:“刘翰林,我意继续留用你,在大齐政府工作,你意如何?”
刘允章拱了拱手,说道:“黄王,老朽年迈,精力不济,只想回到老家洺州,聊度余生,望黄王成全老朽心愿。”
黄巢见刘允章态度坚决,知道挽留不住,看看刘允章白花花胡子一大把,遂说道:“那好吧,我一向不强人所难,刘翰林回洺州去吧。大齐送给你一点养老费,还望刘翰林接纳!”
“不,老朽为官多年,一向不受贿赂,这次回家度过残年,决不拿走洛阳的一钱一物,望黄王成全老朽的一世清名!”
黄巢听了,激动地说:“刘翰林高风亮节,古今罕见,我理解你的志向,好吧,那就按你的心愿去做吧!”
“谢黄王,祝大齐早日统一华夏,老朽就此告辞了!”刘允章说完,步履蹒跚地走了,渐行渐远。
更新时间:2014-02-18
且说黄巢起义军从采石渡江北上后,包围了天长、*,声势浩大,迅速在中原大地卷起狂飙,中原各方镇唐军消极避战,不敢与义军交战。
毕师铎从高邮赶到扬州,去见高骈。二人一见面,毕师铎说道:“高都统,我听说你和黄巢订立了停战条约,是否有此事?”
高骈答道:“确有此事,毕将军,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
毕师铎原是大齐将领,投降高骈后,害怕黄巢找他算帐,他在高邮听说高骈和黄巢议和了,十分紧张,怕高骈将他献给黄巢,那他就没命了,所以毕师铎挖空心思要说服高骈与黄巢为敌。
毕师铎说道:“高都统,我在黄巢手下呆过,知道他的为人。黄巢和大齐阵营高级将帅,其目标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华夏。现在你和黄巢议和了,他就可以腾出手来消灭其它方镇的唐军了。等大齐羽翼丰满了,黄巢就会带兵来打你,到那时你后悔就来不及了!”
高骈一听,觉得毕师铎说得有几分道理,就问道:“毕将军,依你之见,又当如何呢?”
毕师铎把早就想好的话说了出来:“高都统,大唐帝国安危,你是皇上最倚重的方镇统帅,现在黄巢已经拥有数十万大军,以如此庞大的兵力,乘着得胜之势,长驱北上,如入无人之境。我军如果不能紧守险要,迎头痛击,大齐军一旦越过长淮关,就没有哪镇唐军能够阻止,大齐军就能占领整个中原了。到那时,我们再组织兵力和黄巢作战,就晚了!”
高骈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利害?!但如今各镇兵马已经退到自己防区,张璘、梁缵的精锐兵马全完了。我现在这点兵力,只能守城了。如果出击,肯定不是黄巢的对手!”
毕师铎说道:“那就上报朝廷吧,让皇上在洛阳一带加紧布防,阻止大齐军占领洛阳。黄巢攻击洛阳失利后,其军力必然下跌,到时你再联络各方镇兵马向大齐军攻击,就能获胜!”
高骈点点头:“只有如此了!毕将军,你的这个主意不错!”
高骈还真向李儇上了一道奏折,要李儇派兵保护洛阳,称大齐军现在离扬州只有五六十里,所以他现在不能抽兵到洛阳勤王,请李儇另想办法。
先前王铎最器重高骈,这二人的关系不错,但王铎已经被贬为太子宾客,这样,李唐朝廷里,没有谁能说服高骈派兵增援洛阳了。
田令孜对李儇说:“老奴以前说过,高骈虽然有文武全才,但如果把军权全部交给他,一旦高骈违令,那就麻烦了,现在果真如此!”
李儇听了,深恨高骈,骂道:“高骈,你这个混蛋,朕对你如此信任,把大唐最好的兵派到你的军营,让你指挥中原、江南各方镇兵马,你倒好,来了个避而不战!气死我也!”
此时,洛阳和长安的李唐军民,害怕黄巢率领大军前来攻打,一日三惊。很多市民之所以惧怕大齐,原因是李唐一直宣传大齐军杀人不讲理,杀人不眨眼,所以在市民心里产生了害怕大齐的观念。
李儇下诏,派使者送给高骈,责备高骈不该玩忽职守,畏惧黄巢,命令高骈立即出战,阻止黄巢进兵洛阳。
高骈上奏反驳:我是启奏要让各方镇兵马回到自己防区,可这个建议是陛下批准的,并不是我独断专行。现在我守好淮南,也是对大唐的贡献,你为什么要指责我呢?这道奏章写完,高骈另外附了一则声明,称他已经患了瘫痪症,不能正常工作了。一句话,高骈不想再和李儇联系交流了。
李儇无奈,只得命令中原其它方镇节度使迅速调兵,开赴洛阳附近,守住洛阳。李儇严令齐克让负责洛阳外城防务,刘景仁负责洛阳内城防务。
不久,齐克让向朝廷上奏:黄巢贼寇已经进入东都附近,我现在收集散兵退到潼关继续进行抵抗,驻扎在潼关之外设置营寨。大唐将士经过多次战斗,缺乏战备物质已经很久,关东州县残破不堪,人烟几乎继绝,东西南北四方不见一个大唐官员。官军饥寒交迫,兵械军器又钝又劣,士兵们各自思念故乡闾里,恐怕很容易溃散,乞请朝廷尽早运送资粮和援军。
李儇看完齐克让的奏章,焦灼万分,差点要哭了。他立即命令李唐的文武重臣到延英殿集中,商量增援潼关事宜。
过了好久,一些李唐文武重臣来到了延英殿,但比平日少了一些。
李儇说道:“众爱卿,现在黄巢贼寇开始准备攻打潼关了,大唐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你们快为朕想想办法吧!”
大殿里众文武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开口说话,因为谁也没有把握击退黄巢的大军。
于琮打破了沉默,说道:“陛下,现在我们要有二手准备,才能使大唐危而复安!”
“二手准备?怎么个准备法?快说啊,我的于爱卿!”李儇催促道。
于琮讲了他的应对之策:“陛下,臣度量目前唐齐战局,认为天险潼关很难挡住黄巢大军,潼关被黄巢攻破是迟早的事。因为各地援兵来不及赶到,潼关附近方镇不愿派兵和黄巢贼寇作战。潼关一旦被黄巢攻破,那么京师也肯定要弃守了。这一手准备就是一定要在洛阳、潼关一带抵御黄巢大军,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为陛下撤出长安提供时间保证。另一手准备就是要另外选一个陪都,臣以为选在凤翔比较合适,因为大唐在那里有很好的防御工事。更为重要的是,凤翔地区靠近长安,利于大唐号召各地兵马前来勤王。臣保举原宰相郑畋出任凤翔节度使,节制各路唐军,和黄巢贼寇对抗到底!陛下要御驾亲征,激励三军,则大唐一定能获得胜利!”
李儇听了,频频点头:“于仆射忠心为国,朕甚欣慰。我现在就严令张承范、王师会、赵珂率领五万人马前往潼关,协助齐克让守关!”
黄巢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原,很快打到了洛阳附近。义军此次在中原大地用兵,放弃了分进合击的战法,而是抱成一团,各寨主力和中军集中在一起,占领过的地区只留少量兵力驻守,其目的就是要快速占领二京,然后传檄四方,统一华夏。
其实这个战略不能说不高明,集中优势的兵力,攻克李唐最重要的二座城池,就可以在心理上严重打击李唐首脑机关。传檄四方,平定天下,这个战略其实也不错。但是大齐统帅部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而过低估计了李唐各方镇统帅的顽固性。这些方镇统帅只要手里有兵,即使暂时归顺了大齐,但一旦形势不利于大齐时,他们就会马上翻脸,携起手来进攻大齐起义军,这一点黄巢、孙梅、柴存等统帅没有充分估计到。
但大齐阵营里,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尤其是费传古,他就认识到大齐兵力要分散与集中相统一,攻打二京的速度宁可放慢一些,也要先巩固好中原、江南、岭南根据地,消灭拥兵多的方镇,这样大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惜此时的黄巢、孙梅、柴存等大齐统帅,陶醉在一连串的胜利之中,没有重视费传古的正确建议,这才铸成了千古遗恨。日后形势的发展,果然如费传古的预测,如果大齐巩固好攻克的地方,拔掉李唐兵马多的方镇,则大齐肯定能一统华夏,书写出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中国很可能一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齐克让的兵马在洛阳外围被黄巢大军击败,洛阳留守刘允章闻讯后十分紧张。刘允章对亲信们说道:“我曾上书皇上,指出国有九破、民有八苦,可是陛下没有重视啊!现在黄巢要打到洛阳了,齐克让逃到潼关去了,刘景仁忙于转移家产,唉!我现在有什么办法,只能和诸位说说我的这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了!”
亲信们问道:“刘大人,你就说吧,我们现在都听你的!”
刘允章开始回忆他写的那道奏章,他记忆力惊人,是李唐的翰林学士,的确很有学问,只见刘允章一字一句说道:“国有九破,陛下知之乎?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贿赂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今天下苍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刘允章说完,长出了一口气,泪如雨下,高呼道:“陛下,你为什么这样耽于游乐,而忘却了祖宗基业?!近三百年的大唐,不久要完了!”
亲信们听了刘允章的话,个个神色凝重,默然无语。
过了好久,一个亲信说道:“刘大人,为今之计,我们该如何是好?”
刘允章苦笑一声:“我早年苦读,考中进士,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礼部侍郎。咸通九年,知贡举,出为鄂州观察使、检校工部尚书,后迁东都留守。你们知道,我不过是一介书生耳,从没有接触过刀兵之事。这东都洛阳,虽说有数万兵马,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心已经向着大齐,这就叫民心不可违!我作为华夏子民,只有忠于华夏民族。谁的行为对华夏族有利,对天下子民有利,我刘允章就跟谁走。现在李唐已是残山剩水,天下分崩离析久矣。李唐朝廷的诏书,很多方镇根本不当回事!”
另一个亲信颤声问道:“刘大人的意思,就是不和大齐军交战,举城归顺黄巢?”
“嗯,老夫正有此意!我不想让生灵涂炭,洛阳是座古都,是华夏族的骄傲,我不想让洛阳毁于战乱!”
亲信们议论开了,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讨论到最后,在刘允章的坚持下,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归顺大齐。
刘允章说干就干,他一方面派兵把守好洛阳各个紧要之处,另一方面抚慰百姓,要他们切勿惊慌,对扰乱洛阳治安的地痞无赖之徒,坚决镇压,决不手软。
这样一来,洛阳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刘允章写了一封长信,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愿以天下苍生为念,举城归顺大齐。写毕,刘允章派了十几个亲兵,保护着幕僚许成,趁着夜色,跑到大齐营寨那里。
“哪一个?你们是干什么的?黑灯瞎火的,跑到这里来干什么?这里是大齐军营?”值勤的大齐义兵喝问道,有的义兵拈弓搭箭,警惕地望着那群陌生人。
“别放箭,我们是刘允章大人派来的,来送刘大人写给黄王的亲笔信啊!”唐兵喊道。
“原来这样,那你们中选一个随我们进去吧!其它的就在外面等候,听明白了吗?”大齐值勤兵说道。
“谢谢大齐兄弟!”唐兵纷纷点头。
许成说道:“我是刘允章大人的高级幕僚,代表刘大人送信给黄王的,我就随你们进去吧!”
几个义兵搜查了一下许成衣裳,发现许成没有夹带兵器,义兵就带着许成七拐八弯,到了黄巢的中军帐。
义兵进帐向黄巢说了这事,黄巢吩咐道:“让许成进来!”
“遵命!”义兵转身退出。
许成进入中军帐,看到黄巢端坐在帅椅上,威风凛凛,不怒自威。许成呈上书信,说道:“黄王,刘允章大人是一个清官,他的口碑很多地方的军民都知道。这次刘大人决定不在洛阳与贵军对垒,举城归顺大齐,望黄王明鉴!”
黄巢拿过书信,看了起来,不一会儿,黄巢抬头问道:“许成,我知道刘允章确实是一位清官,是一个好人,他有心归顺大齐,他手下的兵将愿不愿意?”
许成答道:“黄王,请你放心,刘大人在洛阳军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话,洛阳军民一定听的。这事刘大人已经和他的文武官员中的亲信商量过了,他的亲信同意归顺大齐。刘大人到时命令洛阳兵马开出城外,接受黄王改编!”
黄巢点点头:“难得刘允章深明大义,为洛阳军民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那好,黄巢代表大齐,同意接受刘允章的投诚!”
黄巢马上写了回信,让许成带给刘允章,并安排酒席,在大齐军营招待许成一行。
许成一行走后,尚让说道:“黄大哥,就怕刘允章这次是诈降,麻痹我军!“
柴存在一旁说道:“我看此事不会有诈,我看过刘允章的文章,此人乃一介书生,但为人正直。李唐现在*不堪,刘允章顺应民意,举城归顺大齐,也是情理之中。”
孙梅、孟楷、曹敏、岳灵飞、盖洪等人都认为刘允章是真降。
黄巢最后说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确保进入洛阳,大齐第一寨孟楷部驻扎在洛阳东城外,第二寨曹敏部驻扎在洛阳南城外,第三寨黄思邺部驻扎在洛阳西城外,第四寨岳灵飞部驻扎在洛阳北城外。第五寨盖洪部在洛阳外围监视其它方镇。大齐中军由我、孙梅、柴存率领,负责改编洛阳守军,接管洛阳!”
李唐洛阳守将刘景仁得到黄巢起义军进兵洛阳的消息后,连日神思恍惚,长吁短叹。他要转移家产到京师去,可是刘允章不同意,洛阳所有大户人家,一律不准将私产转移出城。洛阳城四周到处是查巡的兵将,刘景仁无计可施。
刘景仁与亲信密谋,决定发动兵变,除去刘允章,谁知刘景仁的一个亲信一直敬崇刘允章,对刘景仁的做法十分不满,就偷偷地把刘景仁兵变的计划告诉了刘允章。
刘允章大怒,调集兵力,在一个漆黑之夜,突然包围了刘景仁的宅第,诛杀了刘景仁,并将刘景仁的亲信一网打尽,削弱了归顺大齐的洛阳反对力量。
公元八八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大齐六十多万大军云集洛阳城下,刘允章按照书信中的约定,打开城门,命令李唐兵马开出城外,接受大齐改编。
李唐东都留守刘允章率领百官出城迎拜黄巢大军入城,大齐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进入洛阳城,但见甲骑如流,刀枪耀日,军列整齐。大齐将帅出榜安民,对洛阳居民问寒问暖,还送给不少贫民吃的穿的东西,洛阳民众生活正常。大喜之至,载歌载舞,欢迎这支仁义之师。
黄巢紧紧握住刘允章的手,赞许道:“刘翰林二袖清风,心系民众,这次将洛阳献给大齐,足可彪炳青史,名垂千古。”
刘允章平静地说道:“黄王起兵,利国利民,允章之举,实因大齐义声昭著,故众望所归。”
黄巢问道:“刘翰林,我意继续留用你,在大齐政府工作,你意如何?”
刘允章拱了拱手,说道:“黄王,老朽年迈,精力不济,只想回到老家洺州,聊度余生,望黄王成全老朽心愿。”
黄巢见刘允章态度坚决,知道挽留不住,看看刘允章白花花胡子一大把,遂说道:“那好吧,我一向不强人所难,刘翰林回洺州去吧。大齐送给你一点养老费,还望刘翰林接纳!”
“不,老朽为官多年,一向不受贿赂,这次回家度过残年,决不拿走洛阳的一钱一物,望黄王成全老朽的一世清名!”
黄巢听了,激动地说:“刘翰林高风亮节,古今罕见,我理解你的志向,好吧,那就按你的心愿去做吧!”
“谢黄王,祝大齐早日统一华夏,老朽就此告辞了!”刘允章说完,步履蹒跚地走了,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