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锻炼年轻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时代的中华梦最新章节!
“有什么这的那的,同盟国拿出了诚意,我出场表示一下对于这场谈判的重视,展现一下我们的诚意有何不可?”
“要是我出场能多争取一些有利条件,那走一圈也无妨嘛。”
徐锡麟这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笑道:“陛下的出场费肯定不会低。”
挥挥手让徐锡麟离开之后,韦珣背着手走出办公室。
“柱中,朕先回去了。”
李燮和敬礼应道:“是!请陛下放心!”
其他人都对最近喜欢提前下班的他习以为常。虽然嘴上韦珣说的是回家带孩子,实则所有人都清楚这是在锻炼他们的能力。
领导放权给下面的人,做下属的谁能不喜欢呢。
尤其是正式建国之后,韦珣除了遇到紧急事件或者比较大的民政问题,都不会区干涉各民政部门的工作。
韦珣走出总参谋部后在五辆汽车中随便挑了一辆坐上去。
这个年代防刺杀的手段过于原始,哪怕是他很多时候的行踪都是秘密的,也怕中招。
不是他怕死,一旦他被刺杀,兴兴向荣的华夏就会出现内乱。
看着燕京(廊坊)正在修建的楼房和街道,密密麻麻的工人和一辆辆运输建材的卡车,韦珣有一种回到了小时候(九十年代)的感觉。
廊坊的居民如今全部被拆迁到了唐山,除了要给燕京腾出地方重新建立新城市之外,还有是为京津唐工业区提供劳动力。
不过搬迁的地方不是在后世的唐山市区,而是在古冶区。原本民政部门计划是搬迁到丰南区的,但是韦珣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干预,要求将唐山城市定在古冶,便于工业区的发展。
他可是知道丰南区在日后会成为地震的中心地带,除了要求将居民拆迁之外,陡河西面都不许密集型居民区和工业区建造。
给的理由也是合情合理,在陡河以西种植林木,保护生态,避免东面的工业废气和尘埃蔓延到燕京。
毕竟是皇帝的旨意,要求也不算过分,于是民政部就同意了这个意见。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是韦珣放权之后为了保持影响力的手段。
韦珣也不愿意作太多解释,毕竟七十多年后会发生大地震的事情谁能知道呢?他做不到保全唐山那边所有人的安全,但是减少损失还是能做到的。并且未来的华夏天灾不断,小规模的承受一下灾害然后培养国家的应急救援能力还是不错的。
假寐的韦珣听到车门被打开的声音,知道是到家了。和煦的对开门的警卫点点头之后,走进了家门。
“陛下。”双儿手中抱着韦开和韦珣轻声打着招呼。
“睡着呢?”他轻声的问道。
双儿一边摇着臂弯中的襁褓,一边应道:“殿下刚睡一会儿。”
陈秋怡听到声音,放下了手中的书也起身说道:“陛下又那么早回来了?”
“没有什么大事,我当上这个皇帝之后,他们没有以前校长校长的亲近劲儿,朕待在那里反倒是让他们拘谨,他们待在一起也没什么话说,早些回来也好。”
韦珣说着走到她的身边,见到她盖在桌上的书是《荀子》,于是问道:“已经开始看《荀子》了?”
不待陈秋怡回答,韦珣揽着她的腰说:“都说手不释卷,你还是老样子,喜欢安静的性子一点没变。”
“妾室又不喜在外面,不看书不知道做些什么。”无奈的拍了拍韦珣的手,劝道:“古之帝王都想着独揽大权,你倒好,天天想着偷懒······”
拉着陈秋怡坐下之后,韦珣才认真的解释:“不是朕偷懒,而是如今国家走上正轨,各种政略都有详细的计划的,所有人各司其职。”
“皇室现法和内阁制度才初建,我安能不给后人做个榜样?”
“国家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治理就能强盛起来的,得靠大量的人才,内阁的成员都比较年轻,正好锻炼锻炼他们。”
“你也不过二十四岁,就说别人年轻,”陈秋怡听到韦珣的话,不由得笑道。
“年轻不年轻不只是在年龄方面,处事也是考虑年轻与否的关键,论身份我还是他们不少人的校长,如何不能说他们年轻。”
两人又絮叨了一会儿,襁褓中的小屁孩好像知道自己父母自顾自的聊天没有搭理自己,呜哇哇的哭起来抗议。
韦珣按住了正要起身的陈秋怡,自己上去接过韦开。
“小家伙还不乐意了,等你再过几年看朕如何收拾你。”
陈秋怡见韦珣佯作生气的模样说道:“哪有你那么哄孩子的?那么小就吓唬要揍他,还是我来吧。”
“看朕怎么哄他,你就安心看你的书吧。”韦珣一边抱着儿子在客厅里小步跑动一边说道:“孩子小时候正是想法形成的时候,遇到他不对的地方必须用棍棒矫正。”
“爱惜他就要让他明白是非对错,一味的惯着只会宠溺出纨绔子弟。”
“父亲小时候也是这般教导你的?”陈秋怡不信的问道。
“自是如此。”
见陈秋怡不信的表情,韦珣说道:“别说朕小时候,当初偷了族中的族资前往欧洲游学,回到家中时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之后又被族规惩处了一番。”
“这事你可未对我说起过。”
陈秋怡被这段故事勾起了好奇心。
“我当时拿了族中资产六百多两,是族中数代人的积累。”说到这里,韦珣一脸自豪道:“朕凭着六百余两,在欧美游历一番,归国时已经拥有数千万两。”
“既然你当时有了数千万两,区区六百族资十倍还之,怎么会被打呢?”
韦珣想了想认真的说:“家规法度,不可轻易也。”
“朕当时犯的错在旁人看来无非偿还钱财于家族,可这件事不是偿还的事情。当时的六百多两乃是家族留作天灾人祸的根本,若是遇上天灾人祸,那可是一大家子活命的钱。”
“长辈责罚犯错的晚辈,再正常不过了。不能因为你做了错事有个极好的结果就可以宽恕的。”
“若是朕当初在外面别截了财害了命,人财两空不说家族如何生存呢?”
陈秋怡听到这件事情其中的含义,点头赞许的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有什么这的那的,同盟国拿出了诚意,我出场表示一下对于这场谈判的重视,展现一下我们的诚意有何不可?”
“要是我出场能多争取一些有利条件,那走一圈也无妨嘛。”
徐锡麟这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笑道:“陛下的出场费肯定不会低。”
挥挥手让徐锡麟离开之后,韦珣背着手走出办公室。
“柱中,朕先回去了。”
李燮和敬礼应道:“是!请陛下放心!”
其他人都对最近喜欢提前下班的他习以为常。虽然嘴上韦珣说的是回家带孩子,实则所有人都清楚这是在锻炼他们的能力。
领导放权给下面的人,做下属的谁能不喜欢呢。
尤其是正式建国之后,韦珣除了遇到紧急事件或者比较大的民政问题,都不会区干涉各民政部门的工作。
韦珣走出总参谋部后在五辆汽车中随便挑了一辆坐上去。
这个年代防刺杀的手段过于原始,哪怕是他很多时候的行踪都是秘密的,也怕中招。
不是他怕死,一旦他被刺杀,兴兴向荣的华夏就会出现内乱。
看着燕京(廊坊)正在修建的楼房和街道,密密麻麻的工人和一辆辆运输建材的卡车,韦珣有一种回到了小时候(九十年代)的感觉。
廊坊的居民如今全部被拆迁到了唐山,除了要给燕京腾出地方重新建立新城市之外,还有是为京津唐工业区提供劳动力。
不过搬迁的地方不是在后世的唐山市区,而是在古冶区。原本民政部门计划是搬迁到丰南区的,但是韦珣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干预,要求将唐山城市定在古冶,便于工业区的发展。
他可是知道丰南区在日后会成为地震的中心地带,除了要求将居民拆迁之外,陡河西面都不许密集型居民区和工业区建造。
给的理由也是合情合理,在陡河以西种植林木,保护生态,避免东面的工业废气和尘埃蔓延到燕京。
毕竟是皇帝的旨意,要求也不算过分,于是民政部就同意了这个意见。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是韦珣放权之后为了保持影响力的手段。
韦珣也不愿意作太多解释,毕竟七十多年后会发生大地震的事情谁能知道呢?他做不到保全唐山那边所有人的安全,但是减少损失还是能做到的。并且未来的华夏天灾不断,小规模的承受一下灾害然后培养国家的应急救援能力还是不错的。
假寐的韦珣听到车门被打开的声音,知道是到家了。和煦的对开门的警卫点点头之后,走进了家门。
“陛下。”双儿手中抱着韦开和韦珣轻声打着招呼。
“睡着呢?”他轻声的问道。
双儿一边摇着臂弯中的襁褓,一边应道:“殿下刚睡一会儿。”
陈秋怡听到声音,放下了手中的书也起身说道:“陛下又那么早回来了?”
“没有什么大事,我当上这个皇帝之后,他们没有以前校长校长的亲近劲儿,朕待在那里反倒是让他们拘谨,他们待在一起也没什么话说,早些回来也好。”
韦珣说着走到她的身边,见到她盖在桌上的书是《荀子》,于是问道:“已经开始看《荀子》了?”
不待陈秋怡回答,韦珣揽着她的腰说:“都说手不释卷,你还是老样子,喜欢安静的性子一点没变。”
“妾室又不喜在外面,不看书不知道做些什么。”无奈的拍了拍韦珣的手,劝道:“古之帝王都想着独揽大权,你倒好,天天想着偷懒······”
拉着陈秋怡坐下之后,韦珣才认真的解释:“不是朕偷懒,而是如今国家走上正轨,各种政略都有详细的计划的,所有人各司其职。”
“皇室现法和内阁制度才初建,我安能不给后人做个榜样?”
“国家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治理就能强盛起来的,得靠大量的人才,内阁的成员都比较年轻,正好锻炼锻炼他们。”
“你也不过二十四岁,就说别人年轻,”陈秋怡听到韦珣的话,不由得笑道。
“年轻不年轻不只是在年龄方面,处事也是考虑年轻与否的关键,论身份我还是他们不少人的校长,如何不能说他们年轻。”
两人又絮叨了一会儿,襁褓中的小屁孩好像知道自己父母自顾自的聊天没有搭理自己,呜哇哇的哭起来抗议。
韦珣按住了正要起身的陈秋怡,自己上去接过韦开。
“小家伙还不乐意了,等你再过几年看朕如何收拾你。”
陈秋怡见韦珣佯作生气的模样说道:“哪有你那么哄孩子的?那么小就吓唬要揍他,还是我来吧。”
“看朕怎么哄他,你就安心看你的书吧。”韦珣一边抱着儿子在客厅里小步跑动一边说道:“孩子小时候正是想法形成的时候,遇到他不对的地方必须用棍棒矫正。”
“爱惜他就要让他明白是非对错,一味的惯着只会宠溺出纨绔子弟。”
“父亲小时候也是这般教导你的?”陈秋怡不信的问道。
“自是如此。”
见陈秋怡不信的表情,韦珣说道:“别说朕小时候,当初偷了族中的族资前往欧洲游学,回到家中时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之后又被族规惩处了一番。”
“这事你可未对我说起过。”
陈秋怡被这段故事勾起了好奇心。
“我当时拿了族中资产六百多两,是族中数代人的积累。”说到这里,韦珣一脸自豪道:“朕凭着六百余两,在欧美游历一番,归国时已经拥有数千万两。”
“既然你当时有了数千万两,区区六百族资十倍还之,怎么会被打呢?”
韦珣想了想认真的说:“家规法度,不可轻易也。”
“朕当时犯的错在旁人看来无非偿还钱财于家族,可这件事不是偿还的事情。当时的六百多两乃是家族留作天灾人祸的根本,若是遇上天灾人祸,那可是一大家子活命的钱。”
“长辈责罚犯错的晚辈,再正常不过了。不能因为你做了错事有个极好的结果就可以宽恕的。”
“若是朕当初在外面别截了财害了命,人财两空不说家族如何生存呢?”
陈秋怡听到这件事情其中的含义,点头赞许的说道:“陛下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