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普热米尔(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双鹰旗下最新章节!
斯特尔茨一直在想,皇储殿下一路上不停地发脾气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布科维纳和德罗霍比兹油田落入到了俄国人手上。
据他了解的情况,皇储殿下在那座油田拥有着相当大的股份。
他还真猜中了,李海顿确实对奥匈军队丢失了德罗霍比兹油田感到十分愤怒,并不是因为钱的原因,而是这座年产五十万吨的油田对于未来的战局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俄国人用他的油田所生产出的石油在取暖,而他的士兵们却只能四处去收集干柴用来做饭和保温。
要想收复这座油田,他首先要解决普热米尔要塞被俄军围困的问题。
普热米尔要塞扼守着桑河谷地,是波兰地区的俄国想要进军加利西亚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也是奥匈帝国在加利西亚建立的防御体系的又一个中枢。
从1882年起,由于担心俄国的进攻,奥匈帝国在原有的普热米尔城堡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工事技术,花费巨资所修筑的一座现代化的工事群。普热米尔要塞被称之为东方的列日,是奥匈帝国抵御俄国的第一道防守屏障。
奥匈军队在林堡失利后全线后退,13万奥军被围困于普热米尔要塞。
俄国人也不知是脑子进水了还是在日俄战争中吸收了日本人的“野猪突击”战术的精髓,竟然向着一座由混凝土浇筑出来的现代化工事群使用了人海战术。
9月下旬,俄军完成了对普热米尔要塞的包围,而奥匈方面,先前参加东线作战的一线部队第一、第二和第四集团军全部撤到了匈牙利进行补充和整编,第三集团军由于全部溃散,几乎在东线损失殆尽,正在由博洛耶维奇进行重组。
李海顿所统率的第六、第七集团军作为援军主力,被帝国落后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困在了喀尔巴阡山的南面,根本无法及时抵达战场。
俄军方面,围困普热米尔要塞的第3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30万人。
俄军指挥官迪米特里耶夫将军决定按照在远东从“皇军”那里学到的进攻方式,对普热米尔要塞发起强攻。
9月24日到27日,连续三天,俄国人悍不畏死地向着普热米尔要塞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人海冲锋。
俄军的人潮战术在这座现代化的坚固要塞面前一次次被击得粉碎。
在三天的时间里,俄军第三集团军的伤亡竟然高达4万多人,损失之大,就连一向漠视士兵生命的俄国将军们都已经感到再也无法承受。
9月27日晚,俄军终于停止了自杀式的进攻。
第二天,李海顿率领的巴尔干军团也总算挣扎着赶到了加利西亚前线,而受命重建第3集团军的博洛耶维奇也高效地完成了任务。现在李海顿手上有了近55万大军。
但他却一直按兵不动。
“敌人……第3集团军普热米尔,第8集团军林堡,第4、5、9集团军喀尔巴阡一线,有可能……波兰方向,第7集团军,总兵力130-147万。
防守……普热米尔……时间,第3、6、7集团军,兵力55万,有可能……第1、2、4集团军,兵力56万,普热米尔守军,13万。
喀尔巴阡防线……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坚守……时间……
后勤……冬季……取暖问题……人员调整……军官……语言……补充兵的训练……
东普鲁士……华沙……马肯森的第9集团军……时机……切入的速度……
水柜……装甲汽车……数量……飞机侦察……”
斯特尔茨看着桌上几张跳跃的,不成句子的词语,不知道这位前线总指挥是怎么想的,一直没什么动作。整个大军停留在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到加利西亚一线,除了每天派出几架新奇的飞机在天上转圈外,却什么也都不做。
哦,也不能这么说,部队一直在进行调整,说同一种语言的士兵尽可能地被重新分配到同一支部队里——这是帝国军队里很忌讳的一件事,有很大的危险性。另外就是重新训练,在补充营里,有些新征召的新兵居然只打过一回靶,根本不知道基本的战术配合。
部队在重新整编训练,尽可能地使士官、老兵与新兵的比例保持到2:1的水平,这样做虽然有些部队的战斗力会下降,但对于整体作战能力而言,却有着显著的提高。
皇储似乎在构思着一个大的计划……问题是,德国人这回真是急了。
整整一个多月,大公丝毫不理会德国总参谋部和帝国总参谋部的命令,始终按兵不动。有些时候也作作样子,派出一个步兵团前进大约十几公里,向敌人的阵地进行一些骚扰性的进攻,然后就给总参谋部发封电报,比如:今天派出两个师向若尔基耶夫方向发起攻击,未取得任何突破,部队退回原来的出发地……等等。
反正,没有好消息,也没有坏消息,总参谋部似乎已经习惯了。
李海顿并不太担心普热米尔要塞的防御,那座要塞坚守上半年一般没有多大问题,除非是看不到解围的希望。
每当康德拉来电催促尽快发起进攻,总是被李海顿一句话就堵了回去:目前的兵力十分不足,除非把第1、2、4集团军尽快加强到前线来。到了现在,维也纳的总参谋部总算把前一阶段在加利西亚作战中损失惨重的第1、2、4集团军在匈牙利补充完毕,并心急火燎地派到了加利西亚前线。
在波兰方向,10月31日,德军第9集团军马肯森部进攻到华沙郊外,由于补给困难,已成强弩之末,只能开始向西里西亚方向后撤。
俄国西北方面军迅速集结了3个集团军开始向孤军深入的马肯森集团发起反攻,马肯森顶住了两个俄国集团军的进攻,边打边退。但在南线,俄第7集团军正在迅速前插,意图截住德军的退路。
德国坐镇东线的兴登堡将军只能向奥匈军请求支援,要求奥第3集团军立即北上,拖住俄第7集团军的脚步,为马肯森的后撤赢得时间。已经前进到卢森堡的德军总参谋部一天之内给维也纳奥匈总参谋部连发了9封电报,威胁利诱奥军同意立即派第3集团军北上,去填补德军第9集团军南线的缺口。
“将军,康德拉将军将会在今天赶到克拉瓦。”斯特尔茨将电报递给了李海顿。
“呵呵,他终于不肯呆在维也纳了?”李海顿说道:“好吧,好吧,我们总归也要给总参谋长大人一点面子,也好让他看看我们的士兵是如何以喀尔巴阡山崎岖寒冷的山地里作战的。”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斯特尔茨一直在想,皇储殿下一路上不停地发脾气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布科维纳和德罗霍比兹油田落入到了俄国人手上。
据他了解的情况,皇储殿下在那座油田拥有着相当大的股份。
他还真猜中了,李海顿确实对奥匈军队丢失了德罗霍比兹油田感到十分愤怒,并不是因为钱的原因,而是这座年产五十万吨的油田对于未来的战局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俄国人用他的油田所生产出的石油在取暖,而他的士兵们却只能四处去收集干柴用来做饭和保温。
要想收复这座油田,他首先要解决普热米尔要塞被俄军围困的问题。
普热米尔要塞扼守着桑河谷地,是波兰地区的俄国想要进军加利西亚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也是奥匈帝国在加利西亚建立的防御体系的又一个中枢。
从1882年起,由于担心俄国的进攻,奥匈帝国在原有的普热米尔城堡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工事技术,花费巨资所修筑的一座现代化的工事群。普热米尔要塞被称之为东方的列日,是奥匈帝国抵御俄国的第一道防守屏障。
奥匈军队在林堡失利后全线后退,13万奥军被围困于普热米尔要塞。
俄国人也不知是脑子进水了还是在日俄战争中吸收了日本人的“野猪突击”战术的精髓,竟然向着一座由混凝土浇筑出来的现代化工事群使用了人海战术。
9月下旬,俄军完成了对普热米尔要塞的包围,而奥匈方面,先前参加东线作战的一线部队第一、第二和第四集团军全部撤到了匈牙利进行补充和整编,第三集团军由于全部溃散,几乎在东线损失殆尽,正在由博洛耶维奇进行重组。
李海顿所统率的第六、第七集团军作为援军主力,被帝国落后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困在了喀尔巴阡山的南面,根本无法及时抵达战场。
俄军方面,围困普热米尔要塞的第3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30万人。
俄军指挥官迪米特里耶夫将军决定按照在远东从“皇军”那里学到的进攻方式,对普热米尔要塞发起强攻。
9月24日到27日,连续三天,俄国人悍不畏死地向着普热米尔要塞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人海冲锋。
俄军的人潮战术在这座现代化的坚固要塞面前一次次被击得粉碎。
在三天的时间里,俄军第三集团军的伤亡竟然高达4万多人,损失之大,就连一向漠视士兵生命的俄国将军们都已经感到再也无法承受。
9月27日晚,俄军终于停止了自杀式的进攻。
第二天,李海顿率领的巴尔干军团也总算挣扎着赶到了加利西亚前线,而受命重建第3集团军的博洛耶维奇也高效地完成了任务。现在李海顿手上有了近55万大军。
但他却一直按兵不动。
“敌人……第3集团军普热米尔,第8集团军林堡,第4、5、9集团军喀尔巴阡一线,有可能……波兰方向,第7集团军,总兵力130-147万。
防守……普热米尔……时间,第3、6、7集团军,兵力55万,有可能……第1、2、4集团军,兵力56万,普热米尔守军,13万。
喀尔巴阡防线……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坚守……时间……
后勤……冬季……取暖问题……人员调整……军官……语言……补充兵的训练……
东普鲁士……华沙……马肯森的第9集团军……时机……切入的速度……
水柜……装甲汽车……数量……飞机侦察……”
斯特尔茨看着桌上几张跳跃的,不成句子的词语,不知道这位前线总指挥是怎么想的,一直没什么动作。整个大军停留在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到加利西亚一线,除了每天派出几架新奇的飞机在天上转圈外,却什么也都不做。
哦,也不能这么说,部队一直在进行调整,说同一种语言的士兵尽可能地被重新分配到同一支部队里——这是帝国军队里很忌讳的一件事,有很大的危险性。另外就是重新训练,在补充营里,有些新征召的新兵居然只打过一回靶,根本不知道基本的战术配合。
部队在重新整编训练,尽可能地使士官、老兵与新兵的比例保持到2:1的水平,这样做虽然有些部队的战斗力会下降,但对于整体作战能力而言,却有着显著的提高。
皇储似乎在构思着一个大的计划……问题是,德国人这回真是急了。
整整一个多月,大公丝毫不理会德国总参谋部和帝国总参谋部的命令,始终按兵不动。有些时候也作作样子,派出一个步兵团前进大约十几公里,向敌人的阵地进行一些骚扰性的进攻,然后就给总参谋部发封电报,比如:今天派出两个师向若尔基耶夫方向发起攻击,未取得任何突破,部队退回原来的出发地……等等。
反正,没有好消息,也没有坏消息,总参谋部似乎已经习惯了。
李海顿并不太担心普热米尔要塞的防御,那座要塞坚守上半年一般没有多大问题,除非是看不到解围的希望。
每当康德拉来电催促尽快发起进攻,总是被李海顿一句话就堵了回去:目前的兵力十分不足,除非把第1、2、4集团军尽快加强到前线来。到了现在,维也纳的总参谋部总算把前一阶段在加利西亚作战中损失惨重的第1、2、4集团军在匈牙利补充完毕,并心急火燎地派到了加利西亚前线。
在波兰方向,10月31日,德军第9集团军马肯森部进攻到华沙郊外,由于补给困难,已成强弩之末,只能开始向西里西亚方向后撤。
俄国西北方面军迅速集结了3个集团军开始向孤军深入的马肯森集团发起反攻,马肯森顶住了两个俄国集团军的进攻,边打边退。但在南线,俄第7集团军正在迅速前插,意图截住德军的退路。
德国坐镇东线的兴登堡将军只能向奥匈军请求支援,要求奥第3集团军立即北上,拖住俄第7集团军的脚步,为马肯森的后撤赢得时间。已经前进到卢森堡的德军总参谋部一天之内给维也纳奥匈总参谋部连发了9封电报,威胁利诱奥军同意立即派第3集团军北上,去填补德军第9集团军南线的缺口。
“将军,康德拉将军将会在今天赶到克拉瓦。”斯特尔茨将电报递给了李海顿。
“呵呵,他终于不肯呆在维也纳了?”李海顿说道:“好吧,好吧,我们总归也要给总参谋长大人一点面子,也好让他看看我们的士兵是如何以喀尔巴阡山崎岖寒冷的山地里作战的。”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