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战略奇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明朝第一猛人最新章节!
按下土豆和红薯的事不提,单说朱由诚,应付完徐光启,勿勿吃了午饭,便马不停蹄,直奔兵部,处理炮手的事情。京师三大营事关国防,如果拖拖拉拉,不明不白地使用这些还属于三大营的士兵,被人弹劾有不臣之心,那才冤枉呢。
进了兵部大堂,一看兵部尚书,他不由乐了。原来,兵部尚书是他的老熟人——李春烨。说到李春烨,他可以说认识了两辈子——这一辈子和上一辈子。上一辈子,他去福建泰宁旅游,参观过他的府邸——泰宁尚书第。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原主人李春烨早已故去多年,但尚书第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时代的风霜,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尚书第里还有他的塑像,当然和这辈子的真人是没有半分相似之处。泰宁的街头,还有他正在写辞官信的铜像,说是为了侍奉日薄西山的母亲,他在人生的巅峰毅然辞官归隐。不过,据上一辈子旅游时的同伴——一位业余明史专家推测,李春烨这家伙侍奉母亲八成是借口,最大的可能性是被吓走的。因为明末的兵部尚书的下场都不太妙,他前任兵部尚书高第被打发到辽东戍边去了,如果再不走,他恐怕也要跟着去辽东。
果然,李春烨脸上看不到升官后的春风得意,只有深深的忧虑。
见朱由诚进来,李春烨强打精神,站起身迎接。
听完朱由诚的来意,李春烨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别的兵部尚书可能帮不了他的忙,但自己一定帮他办得妥妥当当的。因为他这个兵部尚书可不一般,还“协理京营戎政”也就是说,京师三大营。他说了算。
当堂签署文书后,李春烨笑呵呵地问道:“哥们对你是不是很不错?现在哥们有难,你可不能不帮啊。”
“李大人有话请说,只要能办到,小可一定照办。”
听到朱由诚的答复,李春烨把他拉进密室。哭丧着脸说道:“朱大人一定要救救下官哪。”
朱由诚是从四品,李春烨是正二品,从哪里论,也论不到“下官”二字。朱由诚慌忙说道:“你是尚书,怎么能对我自称下官呢?”
“嗨,朱大人,你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皇上让你主管两院,现在朝廷和军队里到处都是你的学生,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朱大人的势力必定暴涨。而且朱大人又是龙图阁大学士,铁板钉钉的内阁阁老,下官只是提前叫了一声大人而已。”
朱由诚知道自己将来进内阁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也不矫情,不在“下官”二字上作文章,直接问道:“你遇到了什么麻烦?”
“还不是这个倒霉的尚书害的。我本来是太朴寺少卿,主管马政,兢兢业业。蒙魏公公不弃,擢升为兵部左侍郎。高第高大人年富力强。下官原本没有出头之日。不过,前些日子,高第大人临危受命,平迁辽东经略。当然,因为辽东土地尽失,高大人这个辽东经略的准确官职应该是蓟辽经略。因为朝中不可一日无兵部尚书。结果这个倒霉差事落到了我的头上。”
朱由诚正色道:“兵部尚书,正二品,主管天下兵事,位高权重,就连小可也得不时借重大人。怎么能说是倒霉差事呢?”
“朱大人说得是,如果辽东无事,兵部尚书确实是美差,可是现在辽东不宁,兵部尚书难当啊。辽东平安无事,兵部尚书当得顺;辽东吃了败仗,兵部尚书就要倒霉了。可是辽东连年大败,这是为什么呢?朱大人不是外人,我就明说了吧。辽东败仗的根本原因是养贼自重。当年两大名将——戚继光和李成梁镇守边疆。戚继光守城有方,所以鞑子都不敢进攻他的防线,功劳大,但战功少;。而李成梁基本不守城,鞑子屡屡侵犯他的边界,而他又很能打,每打必胜,守城无功,但战功赫赫。后来戚继光调离蓟镇,辽东李成梁一家独大,原因就是李成梁养贼。李成梁是个很贪心的人,发现克扣军饷、吞没战利品不如收受建奴的贿赂效益大,于是放纵建奴,导致建奴崛起。后来,李成梁调离辽东,继任的辽东经略虽然军事不行,但贪心一点都不比李成梁小,继续养贼,最终导致萨尔浒一战,我军惨败。后来的辽东经略虽然励精图治,但下属养贼已经养成了习惯,一门心思捞钱,根本无心与建奴战斗。大人不觉得奇怪吗?一些军队在大明序列,战斗力弱得犹如兔子,可是一旦叛变,却凶猛如虎,狡诈似狼,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你说,率领这样的队伍打仗,还能取得胜利吗?可是朝廷不管,只要吃了败仗,就是我这个兵部尚书的责任。其二,孙阁老督师辽东,忠心可表天地,但他老人家去辽东直接带来两个恶果,第一是众所周知的浪费金钱,第二是培养了一大批的军阀,听宣不听调。高大人走后,我整理了一下辽东的情报,得出一个结论,辽东的部队除了极个别将领如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等人之外,其他人都不可靠。养之,空耗民脂民膏;不养,则调头从贼。这样的辽东军队,你还能指望他们打胜仗吗?”
朱由诚那肃然站起,向李春烨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道:“李大人远见卓识,真乃战略奇才。小可万分佩服,请李大人受我一礼。”
李春烨是官场老油条,哪敢受朱由诚一礼,赶紧掺扶。但朱由诚可是武状元,力气岂是李春烨这个书生可比,还是硬受了一礼。
李春烨嘴上连连说不好意思,但心里还是非常美,人总是希望被别人肯定的,更何况肯定他的人还是天下公认的才子。
他继续说道:“高第继任蓟辽经略,采取了一个正确的策略。既然辽东将领皆不可信,那就不守辽东,把辽东将领尽数调往关内,这样辽将边将混合。互相监督,没有养贼或从贼的路径,山海关必定能牢牢守住。可是高第军事正确,政治却错得一塌糊涂。我可以预料,下一步必然是御史言官的弹劾书把高大人淹没。高大人守住山海关,却因胜下台。下一任的蓟辽经略十之**要落到我的头上。”
“如果李大人担任蓟辽经略。会如何镇守辽东?”
“还能怎么样,肯定是沿继高大人的政策,然后坐等言官的言论将我淹没,灰溜溜地卷铺盖回家。朱大人,下官不贪钱,只图名,你不能和魏公公说一声,放我归隐?我不想在后世的《明史》中,被列入误国罪臣录里。”
朱由诚纵声大笑。道:“如果没和李大人深谈,我几乎错过一个人才。李大人,我猜如果我不帮忙,你下一步是不是上表朝廷,请求致仕?原因吗,就说母亲年老体衰,无人照顾。回乡以后,你就和魏公公切断联系。假装不是阉党中人,几年或十几年后。阉党倒台,李大人还是清流名臣,说不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然得等到辽东平定,或是能远离兵部尚书之类的倒霉官职的时候。”
李春烨悚然色变,期期艾艾地说道:“朱……朱大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你真是星宿下凡,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载?”
“推测而已。官员致仕无非有两种借口,一是自己年老体衰,二是家人年老体衰。以李大人那么爱惜羽毛。一定是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喽,这样在尊孝重礼的大明,还能博得满堂彩。李大人眼光长远,知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魏公公现在呼风唤雨,朝中一时无两,但总有倒台覆灭的一天。不趁早切割,到覆巢时算后帐,岂不糟糕。”
李春烨此刻心里正在大叫糟糕,忘了朱由诚天纵英才,数次挽救魏公公于危难之中,今天吐露真情于他,不等于把实情告诉魏忠贤吗?魏公公虽然对自己不错,但也是睚眦必报的人,看来今后自己没有好日子可过了。真是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膻。
朱由诚接着说道:“李大人,请放心,魏公公是魏公公,朱某人是朱某人,我知道的事,魏公公不一定知道。不过,李大人要求致仕的事,我是一定会打岔的。大明不缺战术人才,但缺战略人才。满堂文武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看不到整体的战局。只有李大人,跳出常规思维,以战略的高度观察辽东。实在是难得。您有这么好的见识,归隐山野,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李春烨心中感动,说道:“这不是没有办法吗?我考科举的时候,也是抱着精忠报国的思想。但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报效祖国的前提是爱护自己,否则国没报成,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朱由诚略一沉吟,决定把实情告诉他:“既然你对我说实话了,那么我也实话实说,高第撤兵的方略是皇上决定的,所以文官、武将的弹劾最多只能让高第挨皇上一顿申斥罢了。你不用担心高第走了,你背黑锅。这个黑锅是钦定的,你想背也背不了。有我和魏公公保着,高第怎么也得在山海关呆上四五年。至于四年以后,大明基本解决了西北饥荒的问题之后,本官将亲自领兵把建奴剿灭,你只管安心做你的兵部尚书吧。”
“真的?”李春烨有点疑惑地问道。
“你是想问我的话的前半部分是真的,还是后半部分是真的?关于前半部分,你不用怀疑,因为出主意让高第背黑锅的就是本官。至于后半部分,许多人认为我会折戟沧州城,结果呢,是两千大破五万。”
李春烨心中忧愁尽去,哈哈大笑。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住,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个高个子,现在发现有人比他的个子还高。
宾主尽欢,谈谈笑笑,说说京城掌故,聊聊名人轶事。说句老实话,男人八卦起来可远超女人,不边男人八卦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点江山,点评天下。
正当二人谈得高兴时,有亲兵敲门,道:“急报。蓟辽经略高第高大人有事禀报兵部尚书李春烨李大人和两院司业朱由诚朱大人!”(未完待续。。)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求推荐,求月票。感谢书友偷菜大大的连续两张月票!为了感谢书友的支持,朱由诚正在慢慢向辽东赶,在那里,他将遇到本书的超级**oss。)
按下土豆和红薯的事不提,单说朱由诚,应付完徐光启,勿勿吃了午饭,便马不停蹄,直奔兵部,处理炮手的事情。京师三大营事关国防,如果拖拖拉拉,不明不白地使用这些还属于三大营的士兵,被人弹劾有不臣之心,那才冤枉呢。
进了兵部大堂,一看兵部尚书,他不由乐了。原来,兵部尚书是他的老熟人——李春烨。说到李春烨,他可以说认识了两辈子——这一辈子和上一辈子。上一辈子,他去福建泰宁旅游,参观过他的府邸——泰宁尚书第。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原主人李春烨早已故去多年,但尚书第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时代的风霜,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尚书第里还有他的塑像,当然和这辈子的真人是没有半分相似之处。泰宁的街头,还有他正在写辞官信的铜像,说是为了侍奉日薄西山的母亲,他在人生的巅峰毅然辞官归隐。不过,据上一辈子旅游时的同伴——一位业余明史专家推测,李春烨这家伙侍奉母亲八成是借口,最大的可能性是被吓走的。因为明末的兵部尚书的下场都不太妙,他前任兵部尚书高第被打发到辽东戍边去了,如果再不走,他恐怕也要跟着去辽东。
果然,李春烨脸上看不到升官后的春风得意,只有深深的忧虑。
见朱由诚进来,李春烨强打精神,站起身迎接。
听完朱由诚的来意,李春烨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别的兵部尚书可能帮不了他的忙,但自己一定帮他办得妥妥当当的。因为他这个兵部尚书可不一般,还“协理京营戎政”也就是说,京师三大营。他说了算。
当堂签署文书后,李春烨笑呵呵地问道:“哥们对你是不是很不错?现在哥们有难,你可不能不帮啊。”
“李大人有话请说,只要能办到,小可一定照办。”
听到朱由诚的答复,李春烨把他拉进密室。哭丧着脸说道:“朱大人一定要救救下官哪。”
朱由诚是从四品,李春烨是正二品,从哪里论,也论不到“下官”二字。朱由诚慌忙说道:“你是尚书,怎么能对我自称下官呢?”
“嗨,朱大人,你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皇上让你主管两院,现在朝廷和军队里到处都是你的学生,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朱大人的势力必定暴涨。而且朱大人又是龙图阁大学士,铁板钉钉的内阁阁老,下官只是提前叫了一声大人而已。”
朱由诚知道自己将来进内阁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也不矫情,不在“下官”二字上作文章,直接问道:“你遇到了什么麻烦?”
“还不是这个倒霉的尚书害的。我本来是太朴寺少卿,主管马政,兢兢业业。蒙魏公公不弃,擢升为兵部左侍郎。高第高大人年富力强。下官原本没有出头之日。不过,前些日子,高第大人临危受命,平迁辽东经略。当然,因为辽东土地尽失,高大人这个辽东经略的准确官职应该是蓟辽经略。因为朝中不可一日无兵部尚书。结果这个倒霉差事落到了我的头上。”
朱由诚正色道:“兵部尚书,正二品,主管天下兵事,位高权重,就连小可也得不时借重大人。怎么能说是倒霉差事呢?”
“朱大人说得是,如果辽东无事,兵部尚书确实是美差,可是现在辽东不宁,兵部尚书难当啊。辽东平安无事,兵部尚书当得顺;辽东吃了败仗,兵部尚书就要倒霉了。可是辽东连年大败,这是为什么呢?朱大人不是外人,我就明说了吧。辽东败仗的根本原因是养贼自重。当年两大名将——戚继光和李成梁镇守边疆。戚继光守城有方,所以鞑子都不敢进攻他的防线,功劳大,但战功少;。而李成梁基本不守城,鞑子屡屡侵犯他的边界,而他又很能打,每打必胜,守城无功,但战功赫赫。后来戚继光调离蓟镇,辽东李成梁一家独大,原因就是李成梁养贼。李成梁是个很贪心的人,发现克扣军饷、吞没战利品不如收受建奴的贿赂效益大,于是放纵建奴,导致建奴崛起。后来,李成梁调离辽东,继任的辽东经略虽然军事不行,但贪心一点都不比李成梁小,继续养贼,最终导致萨尔浒一战,我军惨败。后来的辽东经略虽然励精图治,但下属养贼已经养成了习惯,一门心思捞钱,根本无心与建奴战斗。大人不觉得奇怪吗?一些军队在大明序列,战斗力弱得犹如兔子,可是一旦叛变,却凶猛如虎,狡诈似狼,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你说,率领这样的队伍打仗,还能取得胜利吗?可是朝廷不管,只要吃了败仗,就是我这个兵部尚书的责任。其二,孙阁老督师辽东,忠心可表天地,但他老人家去辽东直接带来两个恶果,第一是众所周知的浪费金钱,第二是培养了一大批的军阀,听宣不听调。高大人走后,我整理了一下辽东的情报,得出一个结论,辽东的部队除了极个别将领如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等人之外,其他人都不可靠。养之,空耗民脂民膏;不养,则调头从贼。这样的辽东军队,你还能指望他们打胜仗吗?”
朱由诚那肃然站起,向李春烨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道:“李大人远见卓识,真乃战略奇才。小可万分佩服,请李大人受我一礼。”
李春烨是官场老油条,哪敢受朱由诚一礼,赶紧掺扶。但朱由诚可是武状元,力气岂是李春烨这个书生可比,还是硬受了一礼。
李春烨嘴上连连说不好意思,但心里还是非常美,人总是希望被别人肯定的,更何况肯定他的人还是天下公认的才子。
他继续说道:“高第继任蓟辽经略,采取了一个正确的策略。既然辽东将领皆不可信,那就不守辽东,把辽东将领尽数调往关内,这样辽将边将混合。互相监督,没有养贼或从贼的路径,山海关必定能牢牢守住。可是高第军事正确,政治却错得一塌糊涂。我可以预料,下一步必然是御史言官的弹劾书把高大人淹没。高大人守住山海关,却因胜下台。下一任的蓟辽经略十之**要落到我的头上。”
“如果李大人担任蓟辽经略。会如何镇守辽东?”
“还能怎么样,肯定是沿继高大人的政策,然后坐等言官的言论将我淹没,灰溜溜地卷铺盖回家。朱大人,下官不贪钱,只图名,你不能和魏公公说一声,放我归隐?我不想在后世的《明史》中,被列入误国罪臣录里。”
朱由诚纵声大笑。道:“如果没和李大人深谈,我几乎错过一个人才。李大人,我猜如果我不帮忙,你下一步是不是上表朝廷,请求致仕?原因吗,就说母亲年老体衰,无人照顾。回乡以后,你就和魏公公切断联系。假装不是阉党中人,几年或十几年后。阉党倒台,李大人还是清流名臣,说不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然得等到辽东平定,或是能远离兵部尚书之类的倒霉官职的时候。”
李春烨悚然色变,期期艾艾地说道:“朱……朱大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你真是星宿下凡,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载?”
“推测而已。官员致仕无非有两种借口,一是自己年老体衰,二是家人年老体衰。以李大人那么爱惜羽毛。一定是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喽,这样在尊孝重礼的大明,还能博得满堂彩。李大人眼光长远,知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魏公公现在呼风唤雨,朝中一时无两,但总有倒台覆灭的一天。不趁早切割,到覆巢时算后帐,岂不糟糕。”
李春烨此刻心里正在大叫糟糕,忘了朱由诚天纵英才,数次挽救魏公公于危难之中,今天吐露真情于他,不等于把实情告诉魏忠贤吗?魏公公虽然对自己不错,但也是睚眦必报的人,看来今后自己没有好日子可过了。真是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膻。
朱由诚接着说道:“李大人,请放心,魏公公是魏公公,朱某人是朱某人,我知道的事,魏公公不一定知道。不过,李大人要求致仕的事,我是一定会打岔的。大明不缺战术人才,但缺战略人才。满堂文武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看不到整体的战局。只有李大人,跳出常规思维,以战略的高度观察辽东。实在是难得。您有这么好的见识,归隐山野,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李春烨心中感动,说道:“这不是没有办法吗?我考科举的时候,也是抱着精忠报国的思想。但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报效祖国的前提是爱护自己,否则国没报成,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朱由诚略一沉吟,决定把实情告诉他:“既然你对我说实话了,那么我也实话实说,高第撤兵的方略是皇上决定的,所以文官、武将的弹劾最多只能让高第挨皇上一顿申斥罢了。你不用担心高第走了,你背黑锅。这个黑锅是钦定的,你想背也背不了。有我和魏公公保着,高第怎么也得在山海关呆上四五年。至于四年以后,大明基本解决了西北饥荒的问题之后,本官将亲自领兵把建奴剿灭,你只管安心做你的兵部尚书吧。”
“真的?”李春烨有点疑惑地问道。
“你是想问我的话的前半部分是真的,还是后半部分是真的?关于前半部分,你不用怀疑,因为出主意让高第背黑锅的就是本官。至于后半部分,许多人认为我会折戟沧州城,结果呢,是两千大破五万。”
李春烨心中忧愁尽去,哈哈大笑。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住,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个高个子,现在发现有人比他的个子还高。
宾主尽欢,谈谈笑笑,说说京城掌故,聊聊名人轶事。说句老实话,男人八卦起来可远超女人,不边男人八卦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点江山,点评天下。
正当二人谈得高兴时,有亲兵敲门,道:“急报。蓟辽经略高第高大人有事禀报兵部尚书李春烨李大人和两院司业朱由诚朱大人!”(未完待续。。)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求推荐,求月票。感谢书友偷菜大大的连续两张月票!为了感谢书友的支持,朱由诚正在慢慢向辽东赶,在那里,他将遇到本书的超级**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