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表凶去赶武举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侯门纪事最新章节!
面对房中摆满的东西,袁训心中感动。这是他没有交待给宝珠,而宝珠自行准备的,说明小宝儿是个有心的人,而且这有心不是想姐姐舅父的衣裳首饰,不是担心家里来了姐姐,母亲的东西会给她,宝珠有心的厚待了表凶的家人。
感动中,袁训得寸进尺。抱过宝珠在怀里,把下巴放在她肩头咬她耳朵,轻声地问:“这是我在家里,你才这样的好是吗。如果我不在家的时候,姐姐回来了呢?”宝珠闻言,就鄙夷他:“我还用你交待吗?你不在家里,我也是一样的好。”
“那我不在家呢,你还会对母亲好吗?”袁训亲了亲宝珠又问。
他温热的气息蹭得宝珠脖子作痒,宝珠就缩身躲避着他笑:“对母亲自然也是不变的。”袁训咦了一声:“这话里有话啊,那对谁是要变的呢?”
宝珠笑眯眯:“你不在家里么,对你就要变了。”袁训嘿嘿两声,在宝珠脖子上咬上一口,拉着她再去看东西,帮着她挑捡出舅父和姐姐喜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安置到一旁。
……
月色斜上高楼,天色不早不晚的,安老太太也还没有睡。
她已换下去宝珠家做客的衣裳,穿着佛头青色素面细布衣裳,侧边黄花梨镶云石扶手椅上,坐着张氏,地上站着一个婆子,听那婆子正在说话。
这婆子就是白天去文章侯府请邵氏的人。老太太匆忙接了邵氏,她虽上了年纪也爱热闹,紧赶着要去见外省的郡王妃,等着听好听的外省古记儿,再来还有风土人情等,都是老太太热衷的,以后跟别人说起来外省,也可以多出来谈资。她催促邵氏换衣裳,什么也没有问,就带着两个媳妇去袁家。
玉珠是自己从常府过去,倒不用她们去接。
袁夫人大方和气,郡王妃风采过人,安老太太又健谈,算是尽欢了一天,把她乐得跟什么似的,又想到有几天没见到好孙婿,不知道他这监查大人当得怎么样,老太太带着张氏直到用过晚饭,见袁训还不回来,这一对婆媳才转回家中。
玉珠当人家媳妇,却不能尽意的呆到晚上。常大人夫妻虽然不介意儿媳偶然走动亲戚,可常家还有妯娌们同在,老太太问过常家另外几位奶奶也回家过,但都不曾呆到晚饭后才回,就告诉玉珠不能破这个先例。
老太太道:“你这个才女是状元榜眼探花帮着,才出来的名声。要自己心中有数,自己尊重,别人才敬重你。玩的事情,别开婆家的先例,以后再接你出来也就方便。”张氏也这样地说,就把玉珠先打发回去。
家里再也没有姑娘在闺中,老太太和张氏算是相伴而回。张氏也得了一个满意女婿,又见家中只有她和老太太两个人,对老太太比以前更好,换过衣裳后又来陪她闲话,安老太太想了起来,就叫去请邵氏的婆子来问。
大家听了一个明白。
那婆子最后叹气:“二奶奶回来换衣裳的空儿,我抓住紫花问了几句。紫花说二奶奶一直就是这样,说二奶奶白干了好多好事儿,韩府里二太太和四太太不好,还是二奶奶去说合的,这如今好了,就把二奶奶看成眼中钉。”
安老太太早就冷笑:“为的是那两笔钱。”
张氏嘘唏:“二婶儿的性子,一天不如一天。”她无心说出这句话,恰好说中。安老太太听着有些刺心,虽然她也和张氏看的一样。
自从安家二老爷去世后,邵氏没了丈夫,精神头儿就下来。而安老太太自知是强硬的,媳妇在她手底下越来越软,也是有的。
安老太太心想有件事儿,倒不如今天就说个清楚倒是好。就使个眼色给梅英,梅英齐氏等人带着丫头婆子们下去。张氏倒乐了乐,她想老太太如今拿自己当个知己人,不知道又有什么体已话要对自己说,就竖起耳朵来听。
见婆婆笑一笑,道:“你收拾收拾,也到玉珠那里去吧。”
张氏大吃一惊,出其不意的,她起初是辩解:“不必,”再一想,她是有这个心,也和玉珠、女婿商议过的,再辩解倒像是虚假,就道:“我再陪您两天吧,”
安老太太撇撇嘴:“我倒要你陪?”张氏哑了嗓子。
也是的。
没往京里来的时候,张氏因为见事情比邵氏明白,还劝过邵氏不要听老太太骂就生气:“横竖她没有孙子,以后总要依靠女孩儿的,有那一天她会和气下来,依着我们过日子,”岁月不饶人,到时候的事就由不得人才是。
后来到了京里,张氏一天比一天的看得明白。这老太太傲气一辈子,果然是有十足的本钱。她就是没有宝珠,也自有南安侯这个好兄长照顾她。
南安侯在老太太进京后,是只要走得开,每天必来和妹妹用顿饭,或者午饭,或者晚饭,不拘哪一顿儿,但是来得热闹。
南安侯在夫妻上不作回头之想,就更把亲情看得重。
在南安侯夫人去世后,这兄妹就更是常在一处说旧事。也说他们的父母,有时候也提到南安侯夫人。
现在人死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再为旧事生气,可以说个痛快。说起来兄妹笑上一阵,又相对一个叹气,一个落泪一时,怎么看老太太也不是那孤单的人儿。
再说老太太她还有宝珠,而袁家夫人那么和气的,听说也早答应老太太过府去住。老太太倒想让她带着儿子媳妇搬来,两下里今天都说到这件事,张氏是亲耳听到的,她们正在商议之中,两边儿都准备收拾房子打家什,开始合住的事情。
张氏想了想,她走以后,自家婆婆更无牵挂,更快活了才是。
她无言以对,也无话可说。
从张氏的角度来说,和玉珠住在一起,是她在玉珠小时候就有的想法。这想法在心中盘旋十几年,不会轻易放弃。张氏一半欣喜,她正不知道怎么对婆婆说,想着自己走了她就一个人冷清真是不该,没有想到婆婆倒先说出来。
另一半呢,却是茫然。愿望成真时,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吧?到说底她盼了十几年。
灯烛下,张氏微张着嘴,眼神儿没有着落点的对着老太太看,那心思飘乎的,看得出来没处落脚。
安老太太见到,就喜滋滋,她误会张氏的茫然,以为张氏舍不得走。不过就是她没误会,下面的话也得说完。
安老太太徐徐地道:“你也看到了,老二家的在掌珠府上明显是住不得的。不瞒你说,她走的那天,我就知道她要回来。索性的,你也走吧,去你女婿家里住上两天,你也尝尝滋味去。”
这话怎么听怎么让人感觉不对,像是诅咒张氏你女婿家也不可靠。可张氏笑了。这一笑,无端带出一包子眼泪,张氏含着眼泪,笑道:“这才像您的心思,不过,我也对您说个实话。”
“哦?你还有实话,”安老太太悠然的取笑她。
张氏擦去泪水,道:“我女婿起初是不答应我去,”常五公子是这样的原话:“岳母没有儿子,自然是我承当。但上有祖母在,祖母也没有儿子,虽然有袁妹夫养老,岳母抛下祖母前来不应当。”
老太太听完满意,给了常五公子一个在她口中算最高的奖赏:“我这个孙婿也不错,虽然比我的好孙婿差了许多,可也算我孙婿中得意的人。”
韩世拓就此还是最差的那个。
张氏喜欢地道:“老太太这么的夸他的,他哪里当得起。”就和老太太正式商议她要走的日子等杂事。
有邵氏这个例子在前,张氏想我这一去和女婿住,得先留个后路才行。当初想的事情,现在完全变了样,谁也没想到这个一生强势、脾气奇坏的老太太还有和蔼的一面。但她改得及时,南安侯夫人还一辈子没改过,就让张氏的想法产生很大动摇。
去女婿家不方便,张氏也知道。
以前她拼命存月钱,当然现在她知道这一点儿也要感激婆婆安老太太。安老太太在失去丈夫、没有儿子的最憎恨家人那几年,也是大手面的养活全家,从没有打过儿媳嫁妆的主意。
她的兄长南安侯一生都觉得对不起妹妹,妹夫安老太爷是离京回原籍后,没几年当地瘟疫流行,一家四个男人尽数死光,从此满门是寡妇。
而造成安氏夫妻离京的人,是那死去的南安侯夫人。
南安侯就此认为妹妹守寡与他脱不开,他本就疼爱妹妹,有这件事在,他一生都在弥补,只恐自己做的不到。每年送银子,那是最寻常的事情。
安老太太手中有钱,她又是侯府出来的,自有她的大度。身为上位者,自然也有别人不同的优点。大家里出来的姑娘,自是看不上媳妇那点的小钱。
张氏的钱就是这样的存下。
她存下钱,为的就是以后和玉珠单独过活。当时以为有钱就行,以为不花女婿家钱就行,现在看来有点儿可笑。不是你不花他家钱,就可以安然住在别人家的。
张氏委婉的告诉婆婆,她虽去女婿家,也还会经常回来看她,她如果需要,也会回来陪伴于她。安老太太则眉开眼笑:“你去,你尽管走你的。”婆媳在融洽当中,把张氏离家的事放开了说上一回。
老太太不愁,张氏一走,她就要和袁家合住,她的兄长也催她早早过去,一则袁家鼎盛气向已出,气运好,对住的人精气神儿好。二来也热闹不是。
张氏回房后,心神还是不安宁。但话已说明,这几天里就走的才好。张氏既睡不着,就吩咐丫头把收拾好的东西再检视一遍。
她东西都早收拾好,离去的心早就有了。丫头们一样一样的归整,张氏一样一样的观看。看到一匣子山参从眼前过时,张氏长叹一声,心头如盏明灯,让这匣子山参点得明亮起来。
这山参说来可笑,是张氏在决定和女儿同住时,那时候玉珠才只几岁,张氏就一枝一枝的备下来。
她自己不舍得用,再别说给老太太用了。这东西安放着,是为讨好她以后的亲家。
此时见到这匣子山参,把张氏混沌心思全打破。张氏想也不想,捧过匣子急步出去,对着老太太正房而去。
现放着家里这一位不奉承,为什么要去讨好别人?这里总是把自己三媒六聘抬进来的家。
把家里的这一位讨好,以后回来也脸面上自然。讨好亲家?犯不着拿这贵重的东西。就是把海底明珠全捞尽送给亲家,人家也只当你是个没有丈夫,去投靠女婿的妇道人家。
张氏这就明白到透彻,不假思索的走到老太太房里。安老太太已睡下,梅英虽嫁孔青,不放心老太太也时常守夜,正展开她的被褥,见三奶奶风风火火的进来,主仆都吓了一跳,老太太上了年纪,有点儿事就惊心,忙翻身问:“怎么了?”
“这个给您,”张氏满面笑容,把匣子就手里打开,送到老太太枕边。安老太太一想就能明白过来,就笑:“我从不打送礼的,我收下来,你几时儿走?”
“我还回来呢,”张氏放下匣子,就像大梦惊醒一样,再没有别的话要说,她就边回话边往外面走。
老太太跟在后面笑:“快走,早走吧。”
“我还回来呢,”张氏回眸一笑,中年妇人烛光下竟然生出少年人的羞涩,含笑再次宣告:“我还回来。”
一笑去了。
老太太有滋有味的看起老山参来,捡一枝瞅瞅,侯府的姑娘打小儿学的眼力:“这个年头儿好。”梅英却道:“三奶奶这又装的是哪一出?”梅英对姑娘们一出嫁,奶奶们就一个接一个的离开老太太,是很有看法的。
一直以来,花银子的是老太太,帮着找女婿的也是老太太,这倒好,姑娘们一成了家,奶奶们也跟着走,把老太太孤零零的抛下来。
梅英就打抱不平。
安老太太却大度地笑笑:“你管她装得还是真的?能装出来就不错。”南安侯夫人去世,安老太太早有悔悟的心就更上了一层。
想当年的她们,若有一个能装得出来和气,哪怕你让人骂成虚伪呢?也就没有后面几十年的那些事情。
可惜她们没有一个人肯装。
别人能对你装出来和气,也是和气。背后捅刀子那种,倒还是不齿的。
老太太继续笑眉笑眼看那盒子山参,想着有几枝上好的送袁亲家,还有辅国公在京里,以兄长名义转送他几枝,倒是比外面现买的还要好。
张氏这可是十几年的积攒,非一般的屯积。
月色明亮,荷风送香。西厢房里张氏不再惶然不安,安心地吩咐丫头们继续收拾。而老太太则还是喜笑颜开,细看她才收到的一盒子好山参。
各有所得不是?
……
京中的长街永远繁华,一大早上,就有一堆人围着看新张贴的告示。认字的人不多,但也有几个,有人念出来:“凡武举中有名者,限三天之内离京……”
后面新来的人听不见,就问:“写的是什么?”
“厉害厉害!”有人这样的说。
几匹快马奔跑着过去,有开道声传来:“让开,都让出路来!”十几个彪形大汉后面,几个人神采弈弈而来。
围观的人就都不看告示,转而看这过来的人。他们避到两边,见为首的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在马上一般儿的高大,一个风度翩翩,一个相貌堂堂。他们都是一般儿的衣裳,头戴一式一样的帽子,腰带上都有佩剑,而眸子一转,犀利的骇到人腿软。
有识货的人低低地道:“这两个人杀气好重。”
旁边就有人问:“这是谁?”
“你看衣裳,这是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来天子脚下征兵的。”
这就无人回话,都只想着敢来天子脚下征兵,实在是一对牛人。
等他们走后,才有人摸着脑袋吐舌头:“这征兵的事情竟然是真的?”又有人道:“当兵我是不去的,不过去看看热闹也好。听说还允许大人们也去当兵,前几天早去了十几个当官的,还都有了名次,”
闲着没事的人就一哄走了,跟在两位郡王马后往校场上进。
作为主考官,陈留郡王和项城君王每天都到,今天也不例外,登上为他们单设的看台,鼓声擂响,两位郡王摆了摆手,台口走出一个大汉,看品级至少也是一个将军。扬声大喝:“今年武举,与旧年不同!不论出身,不论相貌,不论才德,不论官员与黎民,都可入场!凡下场者,不考文章,不考品行,以骑射刀马为准!射百步者,中!刀如风者,中!……。凡中者,三天内离京,前往边城!是男子汉还是脓包蛋,上来试一试便知!”
陪着来主考的官员们,虽然他们自郡王们当主考官以后,把这些话都听了好几天。但还是又有一半皱起眉头,今年这是武举科呢?还是征兵科?怎么听怎么像征兵的。
他们眼光飘飘对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看去,见他们面无表情,官员们也不好说什么。
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为在外的郡王们,还有梁山王,都出了一口恶气。
本来武举是会当科产生武状元的,但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在皇上答应他们提议的第二天,又各自单独请见,陈留郡王是跪地泣不成声,项城郡王叩头叩得额头上现在还有一个包。两位郡王都说的是一件事:“京里比出武状元,不敢下战场又算什么!不如战场上比出个武状元,才真正是报效皇恩。”
皇上答应他们一件事,第二件就有些反悔不来,同时也为西山大营的事情还在生气,就继续答应。
这就有了今年先暂时不出武状元,凡中的人,其实是上去比试几下,郡王们自己相看,相得中的人,三天之内必须离京,经由驿站指路,一路直奔边城。
郡王们本可以多加等待,等待武举结束,各自带着一大批人马回去,那样看上去更气派,也更让别的郡王们佩服。
可陈留和项城同时没有选中那样做,他们让当天中的人,三天内就走,路上无人相送,全由一个驿站再到另一个驿站,凭兵部开的路引过城池盖印为准。他们不担心半路上那人跑了,半路上跑的人他们不要。
强扭着去打仗也带不好才是。
凡是老实到边城的人,全是他们需要的人。不老实半路逃走的人,自有国法等着他,不要也罢,这个也无须郡王们上心。
至于为什么是三天离京?再晚几天怕他们中反悔的人更多,赶快离京,越早越好。
这就是两位郡王的心思了。
别人都惴惴不安,两位郡王更稳如泰山。往下面看今天来的人多,却不知道谁是今天头一个出来的。
一个人走上看台。
他一身石青衣裳,丰神俊朗,精神饱满。他身躯匀称,体格儿高大。薄薄衣裳掩不住他肩头的宽厚,手臂有力的鼓起,项城郡王脱口而出:“这个人不错!”他是先看完来人的身子骨儿,再看他的面容。
这一看,项城郡王又吃了一惊,这是个年青人,而且生得真是不错。项城郡王就有了把来人留到自己麾下的心,他他迅速扫了一眼陈留郡王,看看他是不是和自己同样的心思?
陈留郡王一脸惊愕,他遇到了最大的难题。
来的不是别人,是他那唯一的宝贝小舅子,袁训!
陈留郡王脑子里嗡嗡作响,有一刻他甚至想拉袁训下去!可他才动动身子,就清醒过来。他坐在看台上,一举一动都将让天下人谈论,陈留郡王劝自己重新坐好,重新思索对策。
在陈留郡王心里,遇险地他可以去,独他的小舅子不能去。可他现在当众征兵,把自己小舅子拦回去,那不是让人耻笑吗?
怎么办?他心思转得飞快。抬手,让自己的随从有一个上前,对他低声道:“快回去告诉郡王妃,舅爷在这里胡闹!”
他的随从都认得舅爷,早就惊得面无血色。他们也知道这位舅爷比辅国公府的舅爷重要的多,是一根汗毛也不能乱掉的那种。
随从是小跑着下了看台。
项城郡王看在眼中,就暗暗心惊,他相信陈留郡王也能相中这个年青人,他认为陈留郡王打发一个人走,肯定有原因。
就也吩咐一个随从:“去看看。”这个随从刚离开,见陈留郡王又打发走一个人。这次的随从是去见辅国公。
辅国公今天在太子府上,国公要见皇后,不但和见皇帝一样要记档的,而且得有合适理由。他又不是个女眷,这个理由相当的难找。
他就去见太子殿下,想先和太子说说接袁夫人离京的事。
陈留郡王让第二个随从去太子门上候着,务必第一时间把小弟胡闹的事告诉他。项城郡王大惑不解,又一次让随从跟上。
两位郡王各前后两拨的随从离开后,看台下又上马走了一个人。
苏先坐在陪同郡王的官员们中间,对着台上袁训好笑。小袁你就是太子的命根子,你过来问过殿下了吗?
走的这个人是苏先的小子,是苏大人打发去见殿下报信的。
前后五个人,全离开了校场。
……。
陈留郡王妃,在袁家和母亲说话。她长这么大,是头一回进京,在京里没有熟悉相得的人。有几家以前在陈留郡王帐下呆过的官员,命太太们来请安,郡王妃一天里全会完,余下的时间除了进宫去见姑母说闲话,再就是天天在母亲身边说闲话。
袁家是很凉爽的地方。
满院杏花还有在开,间中又有数十株石榴花大放。没有水池,在贴墙角的地方放着一排十数口大缸,莲花开在缸口上,亭亭若妖。
袁夫人和女儿坐在外面阴凉处,志哥儿和忠哥儿在玩耍,小小的念姐儿乖乖坐着,老实看着舅母扎花儿。
见舅母扎上几针,念姐儿已经会问:“这是给我的吗?”宝珠就微笑:“是啊,这些全是给念姐儿,”念姐儿就欢喜不禁,道:“再来再来,”
袁夫人含笑看着,她本是爱屋及乌,儿子喜欢的她就喜欢。但成亲后见宝珠柔和平和,袁夫人早就不管儿子喜不喜欢,她喜欢宝珠。
郡王妃从母亲眼睛里看出满意,有些吃味儿,对母亲悄声道:“既然这么喜欢媳妇,当初,怎么不挑个好出身的?”
姑母是中宫娘娘,怎么挑来挑去挑到庶子的女儿呢?又没有爹娘,以后娘家没有相帮的地方。全指望着南安侯,他也老了。
袁夫人诧异:“你不喜欢宝珠?”又品出女儿话里的意思,袁夫人责备女儿:“依你这样的说,我和你父亲成亲也是错的?”
郡王妃瞧不上宝珠的时候,是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出身名门,下嫁给父亲也是不妥当。此时由母亲提出来,郡王妃还是想这怎么能比?
父母亲是圣洁的感情,如雪山之尖,如佛前琉璃。而宝珠呢?她又能给弟弟什么情意呢?
小弟百般的好,能干的出人头地,怎么就配了这样一个宝珠?
但见母亲不悦,郡王妃就撒娇:“就是说说,听说不纳妾?”袁夫人哎呀一声,有些明白女儿的不满从哪里出来,柔声低语:“你弟弟喜欢就行,不要你来多管。”郡王妃就笑:“母亲一片善心,弟弟又小,我不来管谁又是能管的?”
想想,又把姑母也怪上:“姑母竟然也不理论,也肯答应?”
袁夫人摇头轻笑。她的日子过得似青山秀谷,永远不看人间诡异。以她的身份来说,诡异一出接一出才是。但当事人看不到,诡异也只能退回去。但生出的女儿由母亲教导,就是在乎出身在乎世俗的人。
袁夫人并不怪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已给她足够多的帮助。她也不怪自己女儿想的不对,娴姐儿从来就是独当一面的人,她自有自己的权衡。
但娴姐儿可以有她的心思,袁夫人也还按自己的来。
她还是喜欢宝珠,更喜欢此时女儿倚在身边,外孙女儿问舅母讨要帕子的小模样。
有风吹过,杏花飘落,石榴枝摇。夏日晒出来的青草香泥土香,都有独特的诱人味道,日头下一起蒸发出来。伴着志哥儿兄弟的大笑声,足以醉了袁夫人。
风,悠悠穿林过,把静谧刻印到人心头。在这安宁中,娴姐儿不再说自己的不满,宝珠则坐直了身子,重新端详手中的绣花,认真的再扎下去。
这真是神仙一般的享受。
打破天地般的敲门声,就在这个时候过来。
“咚咚!”用力如敲击在人的心上。坐在院子里的袁夫人眸子一跳,而郡王妃和宝珠同时看过去,一个是警惕的,一个是疑惑的。
郡王妃的日子是警惕的,而宝珠悠游的度日,宝珠是疑惑谁这么用力的打门,像出了什么事情。宝珠还笑了笑,想莫不是打错了门?
顺伯应门的苍老嗓音:“谁啊?”放进一个人来。郡王妃站起来,她认出来的人是她丈夫的随从。
她把腰板儿挺了挺,女性的肩头是纤弱的,此时仿佛也能顶住天地。不等她心中转悠无数的猜测浮出,随从大步过来,跪下来急急回话:“舅爷登上武举的擂台,郡王没有对策,让我快马回来告诉王妃。”
郡王妃僵在原地。
袁夫人和宝珠都还没明白过来,但感受到郡王妃的异样。宝珠莫明的手一颤,绣花针在手指上扎出一串血珠子,印在新绣的帕子上。念姐儿才嘟起嘴说:“不好,”就见到舅母面色骤然一白,宝珠是骤然而起的心慌,嗓音也哆嗦了:“什么是武举的擂台,又为什么和人打架?”
她越心慌,就浑身越难过上来。
袁夫人永远是能镇静住的,宫中有皇后,外面有太子,又有兄长女儿在身边,在这普天之下儿子还能出多大的事情呢?
她冷静的命宝珠:“不要着急,让他仔细说给我们听。”
“今年的武举与以前不一样,凡是应武举的人,都前往边城编入军中。”清脆利落的话,如溅玉碎冰,是郡王妃僵直的嗓音。
袁夫人这就听懂,倒没有太大的吃惊,只是一怔,自语道:“这个孩子,他说到做到,还是要学外祖父。”
宝珠还糊涂着呢,她只听到一个边城的字眼,她就扭过头儿更加地着急:“去边城怎么了?”宝珠算是太平日子里长大的,到这一会儿还是没有理解。
她半点儿没想到她丈夫的前程上去,她的丈夫是监查御史,天下闻名的探花郎,就是边城又能把表凶怎么样?
郡王妃见宝珠急出一头的汗水,却不悦上来。想弟弟还真的是走了眼,不知当初是怎么让这宝珠缠上的,看她遇到事情就慌张,有哪一点儿能配得上我的弟弟?
郡王妃和陈留郡王是盲婚,成亲后夫妻最重要的事,就是维持家族,维护家庭声誉。宝珠这关心则乱的心情,从郡王妃的角度上完全不能理解。
她就不悦地摔下三个字:“去打仗!”
她的话才落地,宝珠怔了怔,就明白过来,她悲呼一声:“母亲!”对着袁夫人就扑过来,袁夫人接住她,柔声地哄她:“宝珠,你不要着急的才好。”袁夫人早有心理准备,早听过儿子说过好几年,而对宝珠来说,却遇到的是晴天无数大炸雷。
宝珠眸中涌出泪水,摇头道:“不不!母亲,恕我不能放他走!我去把他拦下来!”双手微提裙边,扭身就急急而呼:“红花,让顺伯套车,我们去把小爷找回来!”
“站住!”郡王妃面寒如霜把宝珠叫住,你这么疯疯颠颠的出去成何体统?宝珠在心里敬她是姐姐,她说话才肯停下,回身见到郡王妃的脸色有阻拦的意思,宝珠一下子想歪。
郡王妃姐姐嫁的人就是打仗的,宝珠没嫁给表凶就知道有陈留郡王这个名将。
名将么,都是喜欢枪里来刀里去的。宝珠在此时体会到古记儿好听,但摊到自己身上可就叫不好。再就体会到另一件事,宝珠不愿意表凶去打仗,姐姐的家就是打仗的世家,她也许还很喜欢呢?
一个想法贯穿宝珠脑海,她紫涨面庞着想,难道是姐姐怂恿表凶去参加什么武举的吗?如果没有人怂恿,表凶已经是文探花,没有道理再去下什么武举才是?
宝珠啊宝珠,你对你的丈夫还是不了解。
很多自以为深爱的女人或男人,对自己的另一半都会有不理解。宝珠么,在安乐日子中过来,她半点儿没想过自己嫁的人另有心思。
袁训也隐瞒得相当好,不愿意宝珠早知道阻拦他,也不愿意宝珠早知道,会早早的对着他哭个不停。
于是宝珠在此时,没有选择的误会了。
但这一刻,误会也好,怂恿也好,宝珠都没有时间去理会。她只知道她的丈夫就要去边城,这不是郡王妃姐姐亲口才说过的?凡是中武举的人就去边城。是一天走,是三天走,宝珠已经来不及去想,她的脑海中只有一句话在震荡。
去边城!去边城!去边城!
宝珠急得更要哭出来,好似表凶即刻、马上、不会再见面似的,就要去边城。她扭身又要再走,郡王妃再一次喝道:“你去能有什么用!”
宝珠火了,她可以尊敬,却不可以被耍弄。宝珠本着姐姐为长,宝珠为小,忍忍气又给她一次面子,没有在此时求证是不是姐姐出的这主意,只颤声道:“我去晚了,只怕……只怕……。”她珠泪儿盈盈,无声无息滑落下来,又往后退了几步。
这种天就要塌,地就要崩的伤痛,让郡王妃打心里厌烦上来。看看,你还能遇点儿事吗?你还能再慌乱一点儿吗?
她越发觉得弟弟受骗上当,娶了一个花瓶。正想狠狠斥责宝珠,袁夫人见女儿声气不对,忙接过话头,而且伸出手:“宝珠,到我这里来。”宝珠委屈莫明,泪珠儿滚滚,但怕袁夫人也阻拦自己,怕自己找不回袁训,就原地不动,哭道:“母亲,他为什么要丢下我们?”再次一扭身子,粉红色裙边在日头下扬起一片眩目花色就要走,念姐儿不懂事,奶声奶气地道:“舅母的裙子真好看,”还拍了拍小手。
“我的儿,你先听我说。”袁夫人怕宝珠真的跑出去阻拦袁训,又一次叫住宝珠,走上几步把她搂到怀里。
宝珠听到消息后是冰冷彻骨,寒气打心底往外面冒。等到了婆婆怀里,又暖得她委屈更如雨后春花,簇簇而出。她抱住袁夫人手臂,哭道:“他这是怎么了,这是真的吗?”这话是郡王的人来传的话,想来是不会有假。
袁夫人陪着她落泪,但是紧紧的不放开宝珠。这种不放开,也给了宝珠莫大的温暖,让她清楚这事情真的不能再真,也就哭得更凶,口口声声地问着为什么,求袁夫人放开她,她要去找回丈夫。
郡王妃不用说是不耐烦的,可她的母亲现抱着宝珠,郡王妃只能细细地去问随从经过。
袁夫人在旁边一面听着经过,一面抚着宝珠头发,柔声道:“大街上全是人,你一个人可怎么能去呢?”
她在暗示宝珠校场上可全是男人在,女眷不抛头露面,这是古代根深蒂固的想法。
宝珠得到提醒,就恳求袁夫人:“母亲,求您,去找殿下去找姑母,求他们不要让我丈夫走……”这对于宝珠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晴天霹雳。
前几天,她还在可怜姐丈常年打仗,所以对打仗的概念深而又深。不想现在轮到她的丈夫身上,宝珠对郡王妃的同情更加的细化,然后全加到自己这里,也就难怪她会吓得六神无主。
她原本就细细的想过打仗有多么的不好,原本还背后叹气,为什么要打仗呢?
宝珠寄希望于太子殿下能出面阻止,期盼着姑母能出面阻拦。她的表凶可不是一般的人,那是袁家唯一的儿子啊。
太子殿下正在震怒中!
……
黑漆镶百宝曲腿雕龙纹的书案后面,太子是站着的。他一只手扶着书案,另一只手垂在身边。一只脚往外迈出,另一只脚迟疑还在后面。看上去,是殿下听到表弟去胡闹后,很想急步出去寻他,最后还是克制住自己。
但他能克制住自己的体态,却克制不住自己大怒的心情。
殿下的心思如跑马般,让他不由自主的想到许多的旧事。袁训头一回对他说殿下,请让我去从军吧,是他刚到太子身边,太子刚刚的欣赏他就招来别人眼红嫉妒,引出分桃断袖的谣言那一年。
袁训砸断魏建金等人的胁骨,当时状若疯狂。话说哪个正经的男人听到把自己比成男宠,他会不生气呢?
太子让人叫他到面前,本想好好的安慰他。却没想到表弟往地上一跪,泣道:“我要去从军,我不要呆在京里!”
殿下把表弟哄了又哄,把魏建金撵去从军,把魏家全家人都撵出京城,魏建金没多久就上报流矢击中亡故,太子也从没有多过问过。余下一些参与造谣的人,也是打的打罚的罚,才把表弟安抚下来。
皇后娘娘费尽功夫才把娘家人接到身边,太子怎么能违背她的心思,轻易让表弟离开。再说,他已经看出表弟以后是中他大用的人。
又一年再提起,是袁训无意中说漏了嘴。春暖花开,殿下难得的想要游春,又想就便儿查访一下当地民生,就只和袁训出了京城。野外黄花一片,庄稼青苗油绿喜人。太子殿下正看得心旷神怡之时,袁训脱口而出:“今年收成会好,边城来抢粮的人就会多。如果我在边城,痛痛快快地打……”
说到这里,让殿下狠瞪一眼,把余下的话缩了回去。
面对房中摆满的东西,袁训心中感动。这是他没有交待给宝珠,而宝珠自行准备的,说明小宝儿是个有心的人,而且这有心不是想姐姐舅父的衣裳首饰,不是担心家里来了姐姐,母亲的东西会给她,宝珠有心的厚待了表凶的家人。
感动中,袁训得寸进尺。抱过宝珠在怀里,把下巴放在她肩头咬她耳朵,轻声地问:“这是我在家里,你才这样的好是吗。如果我不在家的时候,姐姐回来了呢?”宝珠闻言,就鄙夷他:“我还用你交待吗?你不在家里,我也是一样的好。”
“那我不在家呢,你还会对母亲好吗?”袁训亲了亲宝珠又问。
他温热的气息蹭得宝珠脖子作痒,宝珠就缩身躲避着他笑:“对母亲自然也是不变的。”袁训咦了一声:“这话里有话啊,那对谁是要变的呢?”
宝珠笑眯眯:“你不在家里么,对你就要变了。”袁训嘿嘿两声,在宝珠脖子上咬上一口,拉着她再去看东西,帮着她挑捡出舅父和姐姐喜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安置到一旁。
……
月色斜上高楼,天色不早不晚的,安老太太也还没有睡。
她已换下去宝珠家做客的衣裳,穿着佛头青色素面细布衣裳,侧边黄花梨镶云石扶手椅上,坐着张氏,地上站着一个婆子,听那婆子正在说话。
这婆子就是白天去文章侯府请邵氏的人。老太太匆忙接了邵氏,她虽上了年纪也爱热闹,紧赶着要去见外省的郡王妃,等着听好听的外省古记儿,再来还有风土人情等,都是老太太热衷的,以后跟别人说起来外省,也可以多出来谈资。她催促邵氏换衣裳,什么也没有问,就带着两个媳妇去袁家。
玉珠是自己从常府过去,倒不用她们去接。
袁夫人大方和气,郡王妃风采过人,安老太太又健谈,算是尽欢了一天,把她乐得跟什么似的,又想到有几天没见到好孙婿,不知道他这监查大人当得怎么样,老太太带着张氏直到用过晚饭,见袁训还不回来,这一对婆媳才转回家中。
玉珠当人家媳妇,却不能尽意的呆到晚上。常大人夫妻虽然不介意儿媳偶然走动亲戚,可常家还有妯娌们同在,老太太问过常家另外几位奶奶也回家过,但都不曾呆到晚饭后才回,就告诉玉珠不能破这个先例。
老太太道:“你这个才女是状元榜眼探花帮着,才出来的名声。要自己心中有数,自己尊重,别人才敬重你。玩的事情,别开婆家的先例,以后再接你出来也就方便。”张氏也这样地说,就把玉珠先打发回去。
家里再也没有姑娘在闺中,老太太和张氏算是相伴而回。张氏也得了一个满意女婿,又见家中只有她和老太太两个人,对老太太比以前更好,换过衣裳后又来陪她闲话,安老太太想了起来,就叫去请邵氏的婆子来问。
大家听了一个明白。
那婆子最后叹气:“二奶奶回来换衣裳的空儿,我抓住紫花问了几句。紫花说二奶奶一直就是这样,说二奶奶白干了好多好事儿,韩府里二太太和四太太不好,还是二奶奶去说合的,这如今好了,就把二奶奶看成眼中钉。”
安老太太早就冷笑:“为的是那两笔钱。”
张氏嘘唏:“二婶儿的性子,一天不如一天。”她无心说出这句话,恰好说中。安老太太听着有些刺心,虽然她也和张氏看的一样。
自从安家二老爷去世后,邵氏没了丈夫,精神头儿就下来。而安老太太自知是强硬的,媳妇在她手底下越来越软,也是有的。
安老太太心想有件事儿,倒不如今天就说个清楚倒是好。就使个眼色给梅英,梅英齐氏等人带着丫头婆子们下去。张氏倒乐了乐,她想老太太如今拿自己当个知己人,不知道又有什么体已话要对自己说,就竖起耳朵来听。
见婆婆笑一笑,道:“你收拾收拾,也到玉珠那里去吧。”
张氏大吃一惊,出其不意的,她起初是辩解:“不必,”再一想,她是有这个心,也和玉珠、女婿商议过的,再辩解倒像是虚假,就道:“我再陪您两天吧,”
安老太太撇撇嘴:“我倒要你陪?”张氏哑了嗓子。
也是的。
没往京里来的时候,张氏因为见事情比邵氏明白,还劝过邵氏不要听老太太骂就生气:“横竖她没有孙子,以后总要依靠女孩儿的,有那一天她会和气下来,依着我们过日子,”岁月不饶人,到时候的事就由不得人才是。
后来到了京里,张氏一天比一天的看得明白。这老太太傲气一辈子,果然是有十足的本钱。她就是没有宝珠,也自有南安侯这个好兄长照顾她。
南安侯在老太太进京后,是只要走得开,每天必来和妹妹用顿饭,或者午饭,或者晚饭,不拘哪一顿儿,但是来得热闹。
南安侯在夫妻上不作回头之想,就更把亲情看得重。
在南安侯夫人去世后,这兄妹就更是常在一处说旧事。也说他们的父母,有时候也提到南安侯夫人。
现在人死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再为旧事生气,可以说个痛快。说起来兄妹笑上一阵,又相对一个叹气,一个落泪一时,怎么看老太太也不是那孤单的人儿。
再说老太太她还有宝珠,而袁家夫人那么和气的,听说也早答应老太太过府去住。老太太倒想让她带着儿子媳妇搬来,两下里今天都说到这件事,张氏是亲耳听到的,她们正在商议之中,两边儿都准备收拾房子打家什,开始合住的事情。
张氏想了想,她走以后,自家婆婆更无牵挂,更快活了才是。
她无言以对,也无话可说。
从张氏的角度来说,和玉珠住在一起,是她在玉珠小时候就有的想法。这想法在心中盘旋十几年,不会轻易放弃。张氏一半欣喜,她正不知道怎么对婆婆说,想着自己走了她就一个人冷清真是不该,没有想到婆婆倒先说出来。
另一半呢,却是茫然。愿望成真时,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吧?到说底她盼了十几年。
灯烛下,张氏微张着嘴,眼神儿没有着落点的对着老太太看,那心思飘乎的,看得出来没处落脚。
安老太太见到,就喜滋滋,她误会张氏的茫然,以为张氏舍不得走。不过就是她没误会,下面的话也得说完。
安老太太徐徐地道:“你也看到了,老二家的在掌珠府上明显是住不得的。不瞒你说,她走的那天,我就知道她要回来。索性的,你也走吧,去你女婿家里住上两天,你也尝尝滋味去。”
这话怎么听怎么让人感觉不对,像是诅咒张氏你女婿家也不可靠。可张氏笑了。这一笑,无端带出一包子眼泪,张氏含着眼泪,笑道:“这才像您的心思,不过,我也对您说个实话。”
“哦?你还有实话,”安老太太悠然的取笑她。
张氏擦去泪水,道:“我女婿起初是不答应我去,”常五公子是这样的原话:“岳母没有儿子,自然是我承当。但上有祖母在,祖母也没有儿子,虽然有袁妹夫养老,岳母抛下祖母前来不应当。”
老太太听完满意,给了常五公子一个在她口中算最高的奖赏:“我这个孙婿也不错,虽然比我的好孙婿差了许多,可也算我孙婿中得意的人。”
韩世拓就此还是最差的那个。
张氏喜欢地道:“老太太这么的夸他的,他哪里当得起。”就和老太太正式商议她要走的日子等杂事。
有邵氏这个例子在前,张氏想我这一去和女婿住,得先留个后路才行。当初想的事情,现在完全变了样,谁也没想到这个一生强势、脾气奇坏的老太太还有和蔼的一面。但她改得及时,南安侯夫人还一辈子没改过,就让张氏的想法产生很大动摇。
去女婿家不方便,张氏也知道。
以前她拼命存月钱,当然现在她知道这一点儿也要感激婆婆安老太太。安老太太在失去丈夫、没有儿子的最憎恨家人那几年,也是大手面的养活全家,从没有打过儿媳嫁妆的主意。
她的兄长南安侯一生都觉得对不起妹妹,妹夫安老太爷是离京回原籍后,没几年当地瘟疫流行,一家四个男人尽数死光,从此满门是寡妇。
而造成安氏夫妻离京的人,是那死去的南安侯夫人。
南安侯就此认为妹妹守寡与他脱不开,他本就疼爱妹妹,有这件事在,他一生都在弥补,只恐自己做的不到。每年送银子,那是最寻常的事情。
安老太太手中有钱,她又是侯府出来的,自有她的大度。身为上位者,自然也有别人不同的优点。大家里出来的姑娘,自是看不上媳妇那点的小钱。
张氏的钱就是这样的存下。
她存下钱,为的就是以后和玉珠单独过活。当时以为有钱就行,以为不花女婿家钱就行,现在看来有点儿可笑。不是你不花他家钱,就可以安然住在别人家的。
张氏委婉的告诉婆婆,她虽去女婿家,也还会经常回来看她,她如果需要,也会回来陪伴于她。安老太太则眉开眼笑:“你去,你尽管走你的。”婆媳在融洽当中,把张氏离家的事放开了说上一回。
老太太不愁,张氏一走,她就要和袁家合住,她的兄长也催她早早过去,一则袁家鼎盛气向已出,气运好,对住的人精气神儿好。二来也热闹不是。
张氏回房后,心神还是不安宁。但话已说明,这几天里就走的才好。张氏既睡不着,就吩咐丫头把收拾好的东西再检视一遍。
她东西都早收拾好,离去的心早就有了。丫头们一样一样的归整,张氏一样一样的观看。看到一匣子山参从眼前过时,张氏长叹一声,心头如盏明灯,让这匣子山参点得明亮起来。
这山参说来可笑,是张氏在决定和女儿同住时,那时候玉珠才只几岁,张氏就一枝一枝的备下来。
她自己不舍得用,再别说给老太太用了。这东西安放着,是为讨好她以后的亲家。
此时见到这匣子山参,把张氏混沌心思全打破。张氏想也不想,捧过匣子急步出去,对着老太太正房而去。
现放着家里这一位不奉承,为什么要去讨好别人?这里总是把自己三媒六聘抬进来的家。
把家里的这一位讨好,以后回来也脸面上自然。讨好亲家?犯不着拿这贵重的东西。就是把海底明珠全捞尽送给亲家,人家也只当你是个没有丈夫,去投靠女婿的妇道人家。
张氏这就明白到透彻,不假思索的走到老太太房里。安老太太已睡下,梅英虽嫁孔青,不放心老太太也时常守夜,正展开她的被褥,见三奶奶风风火火的进来,主仆都吓了一跳,老太太上了年纪,有点儿事就惊心,忙翻身问:“怎么了?”
“这个给您,”张氏满面笑容,把匣子就手里打开,送到老太太枕边。安老太太一想就能明白过来,就笑:“我从不打送礼的,我收下来,你几时儿走?”
“我还回来呢,”张氏放下匣子,就像大梦惊醒一样,再没有别的话要说,她就边回话边往外面走。
老太太跟在后面笑:“快走,早走吧。”
“我还回来呢,”张氏回眸一笑,中年妇人烛光下竟然生出少年人的羞涩,含笑再次宣告:“我还回来。”
一笑去了。
老太太有滋有味的看起老山参来,捡一枝瞅瞅,侯府的姑娘打小儿学的眼力:“这个年头儿好。”梅英却道:“三奶奶这又装的是哪一出?”梅英对姑娘们一出嫁,奶奶们就一个接一个的离开老太太,是很有看法的。
一直以来,花银子的是老太太,帮着找女婿的也是老太太,这倒好,姑娘们一成了家,奶奶们也跟着走,把老太太孤零零的抛下来。
梅英就打抱不平。
安老太太却大度地笑笑:“你管她装得还是真的?能装出来就不错。”南安侯夫人去世,安老太太早有悔悟的心就更上了一层。
想当年的她们,若有一个能装得出来和气,哪怕你让人骂成虚伪呢?也就没有后面几十年的那些事情。
可惜她们没有一个人肯装。
别人能对你装出来和气,也是和气。背后捅刀子那种,倒还是不齿的。
老太太继续笑眉笑眼看那盒子山参,想着有几枝上好的送袁亲家,还有辅国公在京里,以兄长名义转送他几枝,倒是比外面现买的还要好。
张氏这可是十几年的积攒,非一般的屯积。
月色明亮,荷风送香。西厢房里张氏不再惶然不安,安心地吩咐丫头们继续收拾。而老太太则还是喜笑颜开,细看她才收到的一盒子好山参。
各有所得不是?
……
京中的长街永远繁华,一大早上,就有一堆人围着看新张贴的告示。认字的人不多,但也有几个,有人念出来:“凡武举中有名者,限三天之内离京……”
后面新来的人听不见,就问:“写的是什么?”
“厉害厉害!”有人这样的说。
几匹快马奔跑着过去,有开道声传来:“让开,都让出路来!”十几个彪形大汉后面,几个人神采弈弈而来。
围观的人就都不看告示,转而看这过来的人。他们避到两边,见为首的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在马上一般儿的高大,一个风度翩翩,一个相貌堂堂。他们都是一般儿的衣裳,头戴一式一样的帽子,腰带上都有佩剑,而眸子一转,犀利的骇到人腿软。
有识货的人低低地道:“这两个人杀气好重。”
旁边就有人问:“这是谁?”
“你看衣裳,这是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来天子脚下征兵的。”
这就无人回话,都只想着敢来天子脚下征兵,实在是一对牛人。
等他们走后,才有人摸着脑袋吐舌头:“这征兵的事情竟然是真的?”又有人道:“当兵我是不去的,不过去看看热闹也好。听说还允许大人们也去当兵,前几天早去了十几个当官的,还都有了名次,”
闲着没事的人就一哄走了,跟在两位郡王马后往校场上进。
作为主考官,陈留郡王和项城君王每天都到,今天也不例外,登上为他们单设的看台,鼓声擂响,两位郡王摆了摆手,台口走出一个大汉,看品级至少也是一个将军。扬声大喝:“今年武举,与旧年不同!不论出身,不论相貌,不论才德,不论官员与黎民,都可入场!凡下场者,不考文章,不考品行,以骑射刀马为准!射百步者,中!刀如风者,中!……。凡中者,三天内离京,前往边城!是男子汉还是脓包蛋,上来试一试便知!”
陪着来主考的官员们,虽然他们自郡王们当主考官以后,把这些话都听了好几天。但还是又有一半皱起眉头,今年这是武举科呢?还是征兵科?怎么听怎么像征兵的。
他们眼光飘飘对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看去,见他们面无表情,官员们也不好说什么。
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为在外的郡王们,还有梁山王,都出了一口恶气。
本来武举是会当科产生武状元的,但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在皇上答应他们提议的第二天,又各自单独请见,陈留郡王是跪地泣不成声,项城郡王叩头叩得额头上现在还有一个包。两位郡王都说的是一件事:“京里比出武状元,不敢下战场又算什么!不如战场上比出个武状元,才真正是报效皇恩。”
皇上答应他们一件事,第二件就有些反悔不来,同时也为西山大营的事情还在生气,就继续答应。
这就有了今年先暂时不出武状元,凡中的人,其实是上去比试几下,郡王们自己相看,相得中的人,三天之内必须离京,经由驿站指路,一路直奔边城。
郡王们本可以多加等待,等待武举结束,各自带着一大批人马回去,那样看上去更气派,也更让别的郡王们佩服。
可陈留和项城同时没有选中那样做,他们让当天中的人,三天内就走,路上无人相送,全由一个驿站再到另一个驿站,凭兵部开的路引过城池盖印为准。他们不担心半路上那人跑了,半路上跑的人他们不要。
强扭着去打仗也带不好才是。
凡是老实到边城的人,全是他们需要的人。不老实半路逃走的人,自有国法等着他,不要也罢,这个也无须郡王们上心。
至于为什么是三天离京?再晚几天怕他们中反悔的人更多,赶快离京,越早越好。
这就是两位郡王的心思了。
别人都惴惴不安,两位郡王更稳如泰山。往下面看今天来的人多,却不知道谁是今天头一个出来的。
一个人走上看台。
他一身石青衣裳,丰神俊朗,精神饱满。他身躯匀称,体格儿高大。薄薄衣裳掩不住他肩头的宽厚,手臂有力的鼓起,项城郡王脱口而出:“这个人不错!”他是先看完来人的身子骨儿,再看他的面容。
这一看,项城郡王又吃了一惊,这是个年青人,而且生得真是不错。项城郡王就有了把来人留到自己麾下的心,他他迅速扫了一眼陈留郡王,看看他是不是和自己同样的心思?
陈留郡王一脸惊愕,他遇到了最大的难题。
来的不是别人,是他那唯一的宝贝小舅子,袁训!
陈留郡王脑子里嗡嗡作响,有一刻他甚至想拉袁训下去!可他才动动身子,就清醒过来。他坐在看台上,一举一动都将让天下人谈论,陈留郡王劝自己重新坐好,重新思索对策。
在陈留郡王心里,遇险地他可以去,独他的小舅子不能去。可他现在当众征兵,把自己小舅子拦回去,那不是让人耻笑吗?
怎么办?他心思转得飞快。抬手,让自己的随从有一个上前,对他低声道:“快回去告诉郡王妃,舅爷在这里胡闹!”
他的随从都认得舅爷,早就惊得面无血色。他们也知道这位舅爷比辅国公府的舅爷重要的多,是一根汗毛也不能乱掉的那种。
随从是小跑着下了看台。
项城郡王看在眼中,就暗暗心惊,他相信陈留郡王也能相中这个年青人,他认为陈留郡王打发一个人走,肯定有原因。
就也吩咐一个随从:“去看看。”这个随从刚离开,见陈留郡王又打发走一个人。这次的随从是去见辅国公。
辅国公今天在太子府上,国公要见皇后,不但和见皇帝一样要记档的,而且得有合适理由。他又不是个女眷,这个理由相当的难找。
他就去见太子殿下,想先和太子说说接袁夫人离京的事。
陈留郡王让第二个随从去太子门上候着,务必第一时间把小弟胡闹的事告诉他。项城郡王大惑不解,又一次让随从跟上。
两位郡王各前后两拨的随从离开后,看台下又上马走了一个人。
苏先坐在陪同郡王的官员们中间,对着台上袁训好笑。小袁你就是太子的命根子,你过来问过殿下了吗?
走的这个人是苏先的小子,是苏大人打发去见殿下报信的。
前后五个人,全离开了校场。
……。
陈留郡王妃,在袁家和母亲说话。她长这么大,是头一回进京,在京里没有熟悉相得的人。有几家以前在陈留郡王帐下呆过的官员,命太太们来请安,郡王妃一天里全会完,余下的时间除了进宫去见姑母说闲话,再就是天天在母亲身边说闲话。
袁家是很凉爽的地方。
满院杏花还有在开,间中又有数十株石榴花大放。没有水池,在贴墙角的地方放着一排十数口大缸,莲花开在缸口上,亭亭若妖。
袁夫人和女儿坐在外面阴凉处,志哥儿和忠哥儿在玩耍,小小的念姐儿乖乖坐着,老实看着舅母扎花儿。
见舅母扎上几针,念姐儿已经会问:“这是给我的吗?”宝珠就微笑:“是啊,这些全是给念姐儿,”念姐儿就欢喜不禁,道:“再来再来,”
袁夫人含笑看着,她本是爱屋及乌,儿子喜欢的她就喜欢。但成亲后见宝珠柔和平和,袁夫人早就不管儿子喜不喜欢,她喜欢宝珠。
郡王妃从母亲眼睛里看出满意,有些吃味儿,对母亲悄声道:“既然这么喜欢媳妇,当初,怎么不挑个好出身的?”
姑母是中宫娘娘,怎么挑来挑去挑到庶子的女儿呢?又没有爹娘,以后娘家没有相帮的地方。全指望着南安侯,他也老了。
袁夫人诧异:“你不喜欢宝珠?”又品出女儿话里的意思,袁夫人责备女儿:“依你这样的说,我和你父亲成亲也是错的?”
郡王妃瞧不上宝珠的时候,是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出身名门,下嫁给父亲也是不妥当。此时由母亲提出来,郡王妃还是想这怎么能比?
父母亲是圣洁的感情,如雪山之尖,如佛前琉璃。而宝珠呢?她又能给弟弟什么情意呢?
小弟百般的好,能干的出人头地,怎么就配了这样一个宝珠?
但见母亲不悦,郡王妃就撒娇:“就是说说,听说不纳妾?”袁夫人哎呀一声,有些明白女儿的不满从哪里出来,柔声低语:“你弟弟喜欢就行,不要你来多管。”郡王妃就笑:“母亲一片善心,弟弟又小,我不来管谁又是能管的?”
想想,又把姑母也怪上:“姑母竟然也不理论,也肯答应?”
袁夫人摇头轻笑。她的日子过得似青山秀谷,永远不看人间诡异。以她的身份来说,诡异一出接一出才是。但当事人看不到,诡异也只能退回去。但生出的女儿由母亲教导,就是在乎出身在乎世俗的人。
袁夫人并不怪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已给她足够多的帮助。她也不怪自己女儿想的不对,娴姐儿从来就是独当一面的人,她自有自己的权衡。
但娴姐儿可以有她的心思,袁夫人也还按自己的来。
她还是喜欢宝珠,更喜欢此时女儿倚在身边,外孙女儿问舅母讨要帕子的小模样。
有风吹过,杏花飘落,石榴枝摇。夏日晒出来的青草香泥土香,都有独特的诱人味道,日头下一起蒸发出来。伴着志哥儿兄弟的大笑声,足以醉了袁夫人。
风,悠悠穿林过,把静谧刻印到人心头。在这安宁中,娴姐儿不再说自己的不满,宝珠则坐直了身子,重新端详手中的绣花,认真的再扎下去。
这真是神仙一般的享受。
打破天地般的敲门声,就在这个时候过来。
“咚咚!”用力如敲击在人的心上。坐在院子里的袁夫人眸子一跳,而郡王妃和宝珠同时看过去,一个是警惕的,一个是疑惑的。
郡王妃的日子是警惕的,而宝珠悠游的度日,宝珠是疑惑谁这么用力的打门,像出了什么事情。宝珠还笑了笑,想莫不是打错了门?
顺伯应门的苍老嗓音:“谁啊?”放进一个人来。郡王妃站起来,她认出来的人是她丈夫的随从。
她把腰板儿挺了挺,女性的肩头是纤弱的,此时仿佛也能顶住天地。不等她心中转悠无数的猜测浮出,随从大步过来,跪下来急急回话:“舅爷登上武举的擂台,郡王没有对策,让我快马回来告诉王妃。”
郡王妃僵在原地。
袁夫人和宝珠都还没明白过来,但感受到郡王妃的异样。宝珠莫明的手一颤,绣花针在手指上扎出一串血珠子,印在新绣的帕子上。念姐儿才嘟起嘴说:“不好,”就见到舅母面色骤然一白,宝珠是骤然而起的心慌,嗓音也哆嗦了:“什么是武举的擂台,又为什么和人打架?”
她越心慌,就浑身越难过上来。
袁夫人永远是能镇静住的,宫中有皇后,外面有太子,又有兄长女儿在身边,在这普天之下儿子还能出多大的事情呢?
她冷静的命宝珠:“不要着急,让他仔细说给我们听。”
“今年的武举与以前不一样,凡是应武举的人,都前往边城编入军中。”清脆利落的话,如溅玉碎冰,是郡王妃僵直的嗓音。
袁夫人这就听懂,倒没有太大的吃惊,只是一怔,自语道:“这个孩子,他说到做到,还是要学外祖父。”
宝珠还糊涂着呢,她只听到一个边城的字眼,她就扭过头儿更加地着急:“去边城怎么了?”宝珠算是太平日子里长大的,到这一会儿还是没有理解。
她半点儿没想到她丈夫的前程上去,她的丈夫是监查御史,天下闻名的探花郎,就是边城又能把表凶怎么样?
郡王妃见宝珠急出一头的汗水,却不悦上来。想弟弟还真的是走了眼,不知当初是怎么让这宝珠缠上的,看她遇到事情就慌张,有哪一点儿能配得上我的弟弟?
郡王妃和陈留郡王是盲婚,成亲后夫妻最重要的事,就是维持家族,维护家庭声誉。宝珠这关心则乱的心情,从郡王妃的角度上完全不能理解。
她就不悦地摔下三个字:“去打仗!”
她的话才落地,宝珠怔了怔,就明白过来,她悲呼一声:“母亲!”对着袁夫人就扑过来,袁夫人接住她,柔声地哄她:“宝珠,你不要着急的才好。”袁夫人早有心理准备,早听过儿子说过好几年,而对宝珠来说,却遇到的是晴天无数大炸雷。
宝珠眸中涌出泪水,摇头道:“不不!母亲,恕我不能放他走!我去把他拦下来!”双手微提裙边,扭身就急急而呼:“红花,让顺伯套车,我们去把小爷找回来!”
“站住!”郡王妃面寒如霜把宝珠叫住,你这么疯疯颠颠的出去成何体统?宝珠在心里敬她是姐姐,她说话才肯停下,回身见到郡王妃的脸色有阻拦的意思,宝珠一下子想歪。
郡王妃姐姐嫁的人就是打仗的,宝珠没嫁给表凶就知道有陈留郡王这个名将。
名将么,都是喜欢枪里来刀里去的。宝珠在此时体会到古记儿好听,但摊到自己身上可就叫不好。再就体会到另一件事,宝珠不愿意表凶去打仗,姐姐的家就是打仗的世家,她也许还很喜欢呢?
一个想法贯穿宝珠脑海,她紫涨面庞着想,难道是姐姐怂恿表凶去参加什么武举的吗?如果没有人怂恿,表凶已经是文探花,没有道理再去下什么武举才是?
宝珠啊宝珠,你对你的丈夫还是不了解。
很多自以为深爱的女人或男人,对自己的另一半都会有不理解。宝珠么,在安乐日子中过来,她半点儿没想过自己嫁的人另有心思。
袁训也隐瞒得相当好,不愿意宝珠早知道阻拦他,也不愿意宝珠早知道,会早早的对着他哭个不停。
于是宝珠在此时,没有选择的误会了。
但这一刻,误会也好,怂恿也好,宝珠都没有时间去理会。她只知道她的丈夫就要去边城,这不是郡王妃姐姐亲口才说过的?凡是中武举的人就去边城。是一天走,是三天走,宝珠已经来不及去想,她的脑海中只有一句话在震荡。
去边城!去边城!去边城!
宝珠急得更要哭出来,好似表凶即刻、马上、不会再见面似的,就要去边城。她扭身又要再走,郡王妃再一次喝道:“你去能有什么用!”
宝珠火了,她可以尊敬,却不可以被耍弄。宝珠本着姐姐为长,宝珠为小,忍忍气又给她一次面子,没有在此时求证是不是姐姐出的这主意,只颤声道:“我去晚了,只怕……只怕……。”她珠泪儿盈盈,无声无息滑落下来,又往后退了几步。
这种天就要塌,地就要崩的伤痛,让郡王妃打心里厌烦上来。看看,你还能遇点儿事吗?你还能再慌乱一点儿吗?
她越发觉得弟弟受骗上当,娶了一个花瓶。正想狠狠斥责宝珠,袁夫人见女儿声气不对,忙接过话头,而且伸出手:“宝珠,到我这里来。”宝珠委屈莫明,泪珠儿滚滚,但怕袁夫人也阻拦自己,怕自己找不回袁训,就原地不动,哭道:“母亲,他为什么要丢下我们?”再次一扭身子,粉红色裙边在日头下扬起一片眩目花色就要走,念姐儿不懂事,奶声奶气地道:“舅母的裙子真好看,”还拍了拍小手。
“我的儿,你先听我说。”袁夫人怕宝珠真的跑出去阻拦袁训,又一次叫住宝珠,走上几步把她搂到怀里。
宝珠听到消息后是冰冷彻骨,寒气打心底往外面冒。等到了婆婆怀里,又暖得她委屈更如雨后春花,簇簇而出。她抱住袁夫人手臂,哭道:“他这是怎么了,这是真的吗?”这话是郡王的人来传的话,想来是不会有假。
袁夫人陪着她落泪,但是紧紧的不放开宝珠。这种不放开,也给了宝珠莫大的温暖,让她清楚这事情真的不能再真,也就哭得更凶,口口声声地问着为什么,求袁夫人放开她,她要去找回丈夫。
郡王妃不用说是不耐烦的,可她的母亲现抱着宝珠,郡王妃只能细细地去问随从经过。
袁夫人在旁边一面听着经过,一面抚着宝珠头发,柔声道:“大街上全是人,你一个人可怎么能去呢?”
她在暗示宝珠校场上可全是男人在,女眷不抛头露面,这是古代根深蒂固的想法。
宝珠得到提醒,就恳求袁夫人:“母亲,求您,去找殿下去找姑母,求他们不要让我丈夫走……”这对于宝珠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晴天霹雳。
前几天,她还在可怜姐丈常年打仗,所以对打仗的概念深而又深。不想现在轮到她的丈夫身上,宝珠对郡王妃的同情更加的细化,然后全加到自己这里,也就难怪她会吓得六神无主。
她原本就细细的想过打仗有多么的不好,原本还背后叹气,为什么要打仗呢?
宝珠寄希望于太子殿下能出面阻止,期盼着姑母能出面阻拦。她的表凶可不是一般的人,那是袁家唯一的儿子啊。
太子殿下正在震怒中!
……
黑漆镶百宝曲腿雕龙纹的书案后面,太子是站着的。他一只手扶着书案,另一只手垂在身边。一只脚往外迈出,另一只脚迟疑还在后面。看上去,是殿下听到表弟去胡闹后,很想急步出去寻他,最后还是克制住自己。
但他能克制住自己的体态,却克制不住自己大怒的心情。
殿下的心思如跑马般,让他不由自主的想到许多的旧事。袁训头一回对他说殿下,请让我去从军吧,是他刚到太子身边,太子刚刚的欣赏他就招来别人眼红嫉妒,引出分桃断袖的谣言那一年。
袁训砸断魏建金等人的胁骨,当时状若疯狂。话说哪个正经的男人听到把自己比成男宠,他会不生气呢?
太子让人叫他到面前,本想好好的安慰他。却没想到表弟往地上一跪,泣道:“我要去从军,我不要呆在京里!”
殿下把表弟哄了又哄,把魏建金撵去从军,把魏家全家人都撵出京城,魏建金没多久就上报流矢击中亡故,太子也从没有多过问过。余下一些参与造谣的人,也是打的打罚的罚,才把表弟安抚下来。
皇后娘娘费尽功夫才把娘家人接到身边,太子怎么能违背她的心思,轻易让表弟离开。再说,他已经看出表弟以后是中他大用的人。
又一年再提起,是袁训无意中说漏了嘴。春暖花开,殿下难得的想要游春,又想就便儿查访一下当地民生,就只和袁训出了京城。野外黄花一片,庄稼青苗油绿喜人。太子殿下正看得心旷神怡之时,袁训脱口而出:“今年收成会好,边城来抢粮的人就会多。如果我在边城,痛痛快快地打……”
说到这里,让殿下狠瞪一眼,把余下的话缩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