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监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二十一世纪的化工师最新章节!
韩金信看着摆在城墙上的长筒“天文望远镜”,啧啧称奇。
津国公送来了这种望远镜,让韩金信借此在城墙上监视山东的十个重要人物。韩金信试用了一下这种望远镜,发现这种望远镜确实不得了。如果说肉眼能看清楚三十米外的人脸,再远就有些看不清的话,这种望远镜能帮助观测者看清楚三千米外的人脸。
望远镜的口径是二寸,看上去像是一根烧火棍。
按津国公的话说,这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一百倍。比起原先放大二十五倍的双筒望远镜,这“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又有质的提高。
实际上这种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开普勒式望远镜。使用两个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得放大的倍数成倍的增加。望远镜里还有全反射棱镜,用来使倒立的像变成正像。
当然,这种望远镜有色差的问题,矫正色差时要增加一块不同折射率的透镜。
这块透镜的磨制耗费了望远镜作坊不少时间,直到一年前才攻关成功。不过一旦磨出第一块出来,后面的制作就是批量进行的了。这一年望远镜作坊做出了三百多台“天文望远镜”,如今刚好派上用场。
韩金信又对着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的山东巡抚衙门,发现自己把衙门门口两个衙役蔑视百姓的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那两个衙役距离韩金信所在的城墙有两里远,用肉眼看只看得到两个点,用望远镜看却可以分辨毫发。
韩金信感觉自己越来越佩服津国公了。津国公怎么能发明这么多新东西?每一件都实用无比。即便是和巧夺天工的鲁班比起来,津国公也不妨多让。
这一件又一件精巧的发明让韩金信相信,津国公的前途远不止于目前的地位。韩金信不知道津国公最后会变成怎样,封郡王?亲王?但韩金信相信,随着津国公做大,津国公造福的百姓就越来越多。
李植处处为百姓着想,造福一方。李植的每一件新物事拿出来,最后得利的都是百姓。这也是韩金信十二分忠诚为李植做事的原因。
韩金信找来了一百个有眼力的密卫,把它们布置在济南城墙上使用望远镜。济南城墙本身有十余米高,望远镜站在城墙上对着某条街的位置,就能看到整条街上的全部人流。
当然,为了进一步降低被监视着的注意,韩金信在城墙上搭建了不少小木棚,望远镜是藏在小木棚里操作的。
如今山东六府的城墙都在李植的控制下,李植在城墙上摆放一些小木棚,也没人关注。就算刺杀李植的组织者做贼心虚警觉度高些,也不会想到世界上存在放大百倍的望远镜,不会想到城墙上的木头棚子能监视整座城市。
如此一来,就不会打草惊蛇。
济南城中需要盯梢的是德王、山东巡抚和济南知府三家人物。
韩金信让盯梢的瞭望手先集中观察这三家人大门口、侧门和后门的大街,把三家人府邸中进出的人物、奴婢和家丁全部看清楚了,把这些人的身形体貌记下来。然后留下几个瞭望手继续盯住三家人的大门,其他的瞭望手则被分散开来盯住城中的其他主要大街,监视三家人在城中的活动。
如果这三家人中有人出城,立即就有瞭望手站上城楼,从二十米高的城楼上往外侦察。基本上,在方圆十里的活动都逃不过瞭望手的监视。
在济南府外其他五个府城城墙上,同样也是这样布置。对每个盯梢对象,李植都配备了三十个密卫监视,力争掌握这些文官和贵族的一举一动。
开始一段时间,盯梢的瞭望手还不全认识盯梢目标的全部仆人和家丁,不能完全掌握盯梢目标在城内城外的活动。但韩金信采用轮岗的方式,让每个瞭望手都观察几天盯梢目标的大门,仔细记住进出的人物样貌。一个月后,瞭望手对目标已经完全熟悉。
那些奴仆、家丁或者文官藩王本人只要一出府邸,他们的行为就被彻底监视起来。城墙上的瞭望手从各个角度监视,对城中的事情基本不漏。
山东巡抚,各府知府和三名藩王的一举一动从此都被严密监视起来,而地面上却没有一个跟踪者,没有一个容易引人注意的暗哨,这十个人对自己被监视浑然不觉。
很快,十名文官和贵族的可疑之处,就被陆续发现。
五月十五,李植正在天津国公府的三殿内处理公文,却看到亲卫说天子派人来了。
没多久,一个太监带着两个小宦官走了进来。
“津国公,圣上这个月派遣东厂全力检查京营中漏出去的鲁密铳,已经有了结果。天子让我把清单给津国公送来。”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有劳公公了。”
李植接过清单,看上面列着三年来遗漏出去的十六把鲁密铳。遗漏的时间,地点和原因都列在一边。
然而,离开京营的鲁密铳匠人却并不在清单上。
那个公公似乎对这份清单颇有些得意,笑着问道:“国公爷,东厂这个月颇下了力气,接下来详细调查这些鲁密铳的去处,说不定就能顺藤摸瓜找出行刺的组织者。”
李植瘪了瘪嘴,说道:“公公,据我所查,行刺本公的鲁密铳不是在京营的匠造处打造的,是六年之前离开京营的匠人在外地打造的。”
那个太监听了这话,愣了愣,一下子尴尬起来。如果李植说得没错的话,东厂忙了一个月是白忙了。
那个太监脸上一红,说道:“然而按京营的规矩,匠人一入京营匠造处,是不准再离开的。国公爷所说的事情,似乎不太可能。除非...除非是匠人死了,否则都要每天到匠造处当班。”
李植笑了笑,把清单轻轻放在桌子上。他本来也没指望东厂能查出个究竟来,得到这份无厘头的清单也是在意料之内的。
崇祯年间,锦衣卫和东厂形同虚设。原先的历史上,甚至有首辅周延儒外出督师大败,却报上胜仗的事情。即便是这样的荒谬事情,朱由检都一度不知内情,还对周延儒褒奖有加,特进太师。可见情报机构从来不曾把宫外的事情及时汇报给天子。
韩金信看着摆在城墙上的长筒“天文望远镜”,啧啧称奇。
津国公送来了这种望远镜,让韩金信借此在城墙上监视山东的十个重要人物。韩金信试用了一下这种望远镜,发现这种望远镜确实不得了。如果说肉眼能看清楚三十米外的人脸,再远就有些看不清的话,这种望远镜能帮助观测者看清楚三千米外的人脸。
望远镜的口径是二寸,看上去像是一根烧火棍。
按津国公的话说,这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一百倍。比起原先放大二十五倍的双筒望远镜,这“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又有质的提高。
实际上这种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开普勒式望远镜。使用两个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得放大的倍数成倍的增加。望远镜里还有全反射棱镜,用来使倒立的像变成正像。
当然,这种望远镜有色差的问题,矫正色差时要增加一块不同折射率的透镜。
这块透镜的磨制耗费了望远镜作坊不少时间,直到一年前才攻关成功。不过一旦磨出第一块出来,后面的制作就是批量进行的了。这一年望远镜作坊做出了三百多台“天文望远镜”,如今刚好派上用场。
韩金信又对着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的山东巡抚衙门,发现自己把衙门门口两个衙役蔑视百姓的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那两个衙役距离韩金信所在的城墙有两里远,用肉眼看只看得到两个点,用望远镜看却可以分辨毫发。
韩金信感觉自己越来越佩服津国公了。津国公怎么能发明这么多新东西?每一件都实用无比。即便是和巧夺天工的鲁班比起来,津国公也不妨多让。
这一件又一件精巧的发明让韩金信相信,津国公的前途远不止于目前的地位。韩金信不知道津国公最后会变成怎样,封郡王?亲王?但韩金信相信,随着津国公做大,津国公造福的百姓就越来越多。
李植处处为百姓着想,造福一方。李植的每一件新物事拿出来,最后得利的都是百姓。这也是韩金信十二分忠诚为李植做事的原因。
韩金信找来了一百个有眼力的密卫,把它们布置在济南城墙上使用望远镜。济南城墙本身有十余米高,望远镜站在城墙上对着某条街的位置,就能看到整条街上的全部人流。
当然,为了进一步降低被监视着的注意,韩金信在城墙上搭建了不少小木棚,望远镜是藏在小木棚里操作的。
如今山东六府的城墙都在李植的控制下,李植在城墙上摆放一些小木棚,也没人关注。就算刺杀李植的组织者做贼心虚警觉度高些,也不会想到世界上存在放大百倍的望远镜,不会想到城墙上的木头棚子能监视整座城市。
如此一来,就不会打草惊蛇。
济南城中需要盯梢的是德王、山东巡抚和济南知府三家人物。
韩金信让盯梢的瞭望手先集中观察这三家人大门口、侧门和后门的大街,把三家人府邸中进出的人物、奴婢和家丁全部看清楚了,把这些人的身形体貌记下来。然后留下几个瞭望手继续盯住三家人的大门,其他的瞭望手则被分散开来盯住城中的其他主要大街,监视三家人在城中的活动。
如果这三家人中有人出城,立即就有瞭望手站上城楼,从二十米高的城楼上往外侦察。基本上,在方圆十里的活动都逃不过瞭望手的监视。
在济南府外其他五个府城城墙上,同样也是这样布置。对每个盯梢对象,李植都配备了三十个密卫监视,力争掌握这些文官和贵族的一举一动。
开始一段时间,盯梢的瞭望手还不全认识盯梢目标的全部仆人和家丁,不能完全掌握盯梢目标在城内城外的活动。但韩金信采用轮岗的方式,让每个瞭望手都观察几天盯梢目标的大门,仔细记住进出的人物样貌。一个月后,瞭望手对目标已经完全熟悉。
那些奴仆、家丁或者文官藩王本人只要一出府邸,他们的行为就被彻底监视起来。城墙上的瞭望手从各个角度监视,对城中的事情基本不漏。
山东巡抚,各府知府和三名藩王的一举一动从此都被严密监视起来,而地面上却没有一个跟踪者,没有一个容易引人注意的暗哨,这十个人对自己被监视浑然不觉。
很快,十名文官和贵族的可疑之处,就被陆续发现。
五月十五,李植正在天津国公府的三殿内处理公文,却看到亲卫说天子派人来了。
没多久,一个太监带着两个小宦官走了进来。
“津国公,圣上这个月派遣东厂全力检查京营中漏出去的鲁密铳,已经有了结果。天子让我把清单给津国公送来。”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有劳公公了。”
李植接过清单,看上面列着三年来遗漏出去的十六把鲁密铳。遗漏的时间,地点和原因都列在一边。
然而,离开京营的鲁密铳匠人却并不在清单上。
那个公公似乎对这份清单颇有些得意,笑着问道:“国公爷,东厂这个月颇下了力气,接下来详细调查这些鲁密铳的去处,说不定就能顺藤摸瓜找出行刺的组织者。”
李植瘪了瘪嘴,说道:“公公,据我所查,行刺本公的鲁密铳不是在京营的匠造处打造的,是六年之前离开京营的匠人在外地打造的。”
那个太监听了这话,愣了愣,一下子尴尬起来。如果李植说得没错的话,东厂忙了一个月是白忙了。
那个太监脸上一红,说道:“然而按京营的规矩,匠人一入京营匠造处,是不准再离开的。国公爷所说的事情,似乎不太可能。除非...除非是匠人死了,否则都要每天到匠造处当班。”
李植笑了笑,把清单轻轻放在桌子上。他本来也没指望东厂能查出个究竟来,得到这份无厘头的清单也是在意料之内的。
崇祯年间,锦衣卫和东厂形同虚设。原先的历史上,甚至有首辅周延儒外出督师大败,却报上胜仗的事情。即便是这样的荒谬事情,朱由检都一度不知内情,还对周延儒褒奖有加,特进太师。可见情报机构从来不曾把宫外的事情及时汇报给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