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1344章 这个锅,房某来背
第1344章 这个锅,房某来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最新章节!
历朝历代的文武大臣,似乎是天然的敌人。
战是将门强,平时文臣盛,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规律。
这种情况,只有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变成了例外。
冗官冗政带来的结果,导致文官集团占据了先天的优势。
将门一弱再弱,最后变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事实上,大唐也是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文官集团对于将门比较仁慈。
毕竟,当朝之中大部分文官重臣,都是从武将转变过来的。
哪怕是提不动刀的房玄龄,也曾经当过随军的文书。
当文官集团对将门过度其他,就会引起将门的竭力反弹。
这是很多王朝,覆灭的根源之一。
为了保持一个合理的平衡,李二可谓是殚精竭虑。
文举已经结束三天了。
按照规定的期限,两天之后就会放榜。
紫宸殿之中,灯火通明。
一份份誊抄过的卷子,摆在李二的案头,堆积如山。
长孙皇后添了灯油,脸上挂着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虑。
皇帝太拼了。
两天两夜不睡觉,铁人也受不了。
看着李二发红的双眼,长孙皇后再不想打扰他,也不得不开口劝谏。
“陛下...”
才说了两个字,李二便烦躁的一挥手,将后话堵了回去。
长孙皇后叹了一口气。
将大殿之中的太监宫女全都赶出去,只吩咐刘瑾一人伺候。
半个时辰后,长孙皇后端着一碗,皇帝平日最喜欢的银耳莲子粥,走回来,轻轻放在龙案上。
“陛下,该歇歇了...”
李二这才深吸了一口气,放下朱笔,抬起头来。
“什么时辰了?”
“快丑时了。”
李二皱了皱眉,心中盘算片刻。
“新的誊抄卷为何还不送来?”
刘瑾急忙回答道:“回禀陛下,三省正在加紧研判,第六批人马上就到了!”
话音刚落,门外响起了通禀声。
“参见陛下!”
萧禹手中捧着一摞考卷,冲李二见礼。
刘瑾从他手里接过考卷,呈送到龙案上。
李二翻了几下,道:“还有多少?”
萧禹苦笑一声,道:“陛下,朝中的大儒都用上了,还有一半左右。”
李二脸一沉,道:“为何进度如此之慢?”
“回禀陛下,文举案卷不似武举,文章做得好不好,不是一两眼就能看出来的,诸位同僚生怕体会不到考生文章之中的用意,速度自然便慢了下来...”
李二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如此说来,无法做到按时放榜?”
萧禹回道:“预计,要往后拖上两天左右。”
李二沉吟片刻,道:“罢了,让书院的诸位先生也参与进来吧!”
萧禹脸色一变。
让书院的人参与进来,势必会招致数不清的风言风语。
就算书院的先生们,都秉持着一颗公平的心,但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吗?
如此一来,科举的公允性,恐怕就要毁了...
“陛下,若是三省加紧研判,或可...”
李二重重的一摆手,道:“萧卿无须再言!”
萧禹见李二决绝,也不敢再劝阻。
他只好领了旨意,去书院调遣那里的先生们。
...
天明之时,三省官邸!
五位三省大佬坐在一起,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碗熬煮稀烂的粥。
他们之中,岁数最小的也有五十好几了。
本来就熬了几宿。
若是再吃些生硬的东西,身子骨就垮了。
房玄龄吃了几口,把碗筷放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才赶来的虞世南和高士廉,对视一眼。
高士廉沉声道:“若是我等一同进宫,想必是能把陛下劝住的。”
科举怕书院的先生参加判卷,毁了公允性。
书院还怕污了名声呢!
杜如晦声音艰涩的说道:“柳白不日将启程前往江南,陛下这是心中急迫,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多挑出几个人才来...为了这件事,连太子大婚都耽搁了。”
说完,杜如晦重重的咳嗽了起来。
这个本该在贞观五年就去世的老臣,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贞观九年。
不过,脸上也已经尽显老态。
“克明,要保重身体才是。”
虞世南递过来一杯水。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三省的差事虽没卸下来,但也轻松了不少。
何况,离着两位神医近,平日总去调理一番。
比杜如晦大了二十岁的他,反倒看起来更加年轻。
杜如晦摇了摇头,道:“三省就是耗人的营生,我打算明年就致仕,再干下去,恐怕就没命可活了...”
高士廉要远比他们乐观得多。
“我家的老二老三,已经定下来跟着柳白去江南,克明家谁去?”
提起儿子,杜如晦的脸上才重新泛起笑容。
“我家的老二性子跳脱,老大自从进了物业司,性子倒是一天天安稳了起来,此番江南之行,他们两兄弟互相照应,说不定回来能捞个爵位。”
几位三省大佬,都有子嗣进了物业司。
起步就是五品官,同样的年纪,他们那时候,最高也不过县主簿罢了。
聊起孩子,气氛这才活络起来。
就着话题,把粥都吃完,房玄龄提了提气,道:“让书院的先生们都参与进来吧,当此时节,陛下的威严不能有丝毫损伤,这个锅,房某来背!”
其余几人冲他拱了拱手。
相交一生,早就达成了无言的默契,互相都有背锅的时候。
五个人又相互砥砺了一番,一同向判卷的‘槽坊’走去。
随着大批书院的先生们,参与到判卷之中,速度提升了不止一倍。
这几天,书院早就在研判各种科目的试题。
两日之后,文举的榜单,终于出来了!
房玄龄亲自将榜单送入宫中。
宣政殿内,李二怔怔的看着头榜的三个人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刘瑾在旁边小声提醒道:“陛下,该用玺了...”
李二这才回过神来。
他指着头榜上的三个人名,问道:“这三人都是什么来路?”
本以为,定能在头榜之列的贾统,竟然没中?
只得了个二榜第四的成绩?
更加诡异的是,头榜的三个人,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沈存诚?
龚辰?
陆齐望?
这都从哪蹦出来的三个家伙?
不过,有一点引起了李二的注意。
这三人...似乎都是江南人氏?
历朝历代的文武大臣,似乎是天然的敌人。
战是将门强,平时文臣盛,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规律。
这种情况,只有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变成了例外。
冗官冗政带来的结果,导致文官集团占据了先天的优势。
将门一弱再弱,最后变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事实上,大唐也是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文官集团对于将门比较仁慈。
毕竟,当朝之中大部分文官重臣,都是从武将转变过来的。
哪怕是提不动刀的房玄龄,也曾经当过随军的文书。
当文官集团对将门过度其他,就会引起将门的竭力反弹。
这是很多王朝,覆灭的根源之一。
为了保持一个合理的平衡,李二可谓是殚精竭虑。
文举已经结束三天了。
按照规定的期限,两天之后就会放榜。
紫宸殿之中,灯火通明。
一份份誊抄过的卷子,摆在李二的案头,堆积如山。
长孙皇后添了灯油,脸上挂着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虑。
皇帝太拼了。
两天两夜不睡觉,铁人也受不了。
看着李二发红的双眼,长孙皇后再不想打扰他,也不得不开口劝谏。
“陛下...”
才说了两个字,李二便烦躁的一挥手,将后话堵了回去。
长孙皇后叹了一口气。
将大殿之中的太监宫女全都赶出去,只吩咐刘瑾一人伺候。
半个时辰后,长孙皇后端着一碗,皇帝平日最喜欢的银耳莲子粥,走回来,轻轻放在龙案上。
“陛下,该歇歇了...”
李二这才深吸了一口气,放下朱笔,抬起头来。
“什么时辰了?”
“快丑时了。”
李二皱了皱眉,心中盘算片刻。
“新的誊抄卷为何还不送来?”
刘瑾急忙回答道:“回禀陛下,三省正在加紧研判,第六批人马上就到了!”
话音刚落,门外响起了通禀声。
“参见陛下!”
萧禹手中捧着一摞考卷,冲李二见礼。
刘瑾从他手里接过考卷,呈送到龙案上。
李二翻了几下,道:“还有多少?”
萧禹苦笑一声,道:“陛下,朝中的大儒都用上了,还有一半左右。”
李二脸一沉,道:“为何进度如此之慢?”
“回禀陛下,文举案卷不似武举,文章做得好不好,不是一两眼就能看出来的,诸位同僚生怕体会不到考生文章之中的用意,速度自然便慢了下来...”
李二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如此说来,无法做到按时放榜?”
萧禹回道:“预计,要往后拖上两天左右。”
李二沉吟片刻,道:“罢了,让书院的诸位先生也参与进来吧!”
萧禹脸色一变。
让书院的人参与进来,势必会招致数不清的风言风语。
就算书院的先生们,都秉持着一颗公平的心,但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吗?
如此一来,科举的公允性,恐怕就要毁了...
“陛下,若是三省加紧研判,或可...”
李二重重的一摆手,道:“萧卿无须再言!”
萧禹见李二决绝,也不敢再劝阻。
他只好领了旨意,去书院调遣那里的先生们。
...
天明之时,三省官邸!
五位三省大佬坐在一起,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碗熬煮稀烂的粥。
他们之中,岁数最小的也有五十好几了。
本来就熬了几宿。
若是再吃些生硬的东西,身子骨就垮了。
房玄龄吃了几口,把碗筷放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才赶来的虞世南和高士廉,对视一眼。
高士廉沉声道:“若是我等一同进宫,想必是能把陛下劝住的。”
科举怕书院的先生参加判卷,毁了公允性。
书院还怕污了名声呢!
杜如晦声音艰涩的说道:“柳白不日将启程前往江南,陛下这是心中急迫,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多挑出几个人才来...为了这件事,连太子大婚都耽搁了。”
说完,杜如晦重重的咳嗽了起来。
这个本该在贞观五年就去世的老臣,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贞观九年。
不过,脸上也已经尽显老态。
“克明,要保重身体才是。”
虞世南递过来一杯水。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三省的差事虽没卸下来,但也轻松了不少。
何况,离着两位神医近,平日总去调理一番。
比杜如晦大了二十岁的他,反倒看起来更加年轻。
杜如晦摇了摇头,道:“三省就是耗人的营生,我打算明年就致仕,再干下去,恐怕就没命可活了...”
高士廉要远比他们乐观得多。
“我家的老二老三,已经定下来跟着柳白去江南,克明家谁去?”
提起儿子,杜如晦的脸上才重新泛起笑容。
“我家的老二性子跳脱,老大自从进了物业司,性子倒是一天天安稳了起来,此番江南之行,他们两兄弟互相照应,说不定回来能捞个爵位。”
几位三省大佬,都有子嗣进了物业司。
起步就是五品官,同样的年纪,他们那时候,最高也不过县主簿罢了。
聊起孩子,气氛这才活络起来。
就着话题,把粥都吃完,房玄龄提了提气,道:“让书院的先生们都参与进来吧,当此时节,陛下的威严不能有丝毫损伤,这个锅,房某来背!”
其余几人冲他拱了拱手。
相交一生,早就达成了无言的默契,互相都有背锅的时候。
五个人又相互砥砺了一番,一同向判卷的‘槽坊’走去。
随着大批书院的先生们,参与到判卷之中,速度提升了不止一倍。
这几天,书院早就在研判各种科目的试题。
两日之后,文举的榜单,终于出来了!
房玄龄亲自将榜单送入宫中。
宣政殿内,李二怔怔的看着头榜的三个人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刘瑾在旁边小声提醒道:“陛下,该用玺了...”
李二这才回过神来。
他指着头榜上的三个人名,问道:“这三人都是什么来路?”
本以为,定能在头榜之列的贾统,竟然没中?
只得了个二榜第四的成绩?
更加诡异的是,头榜的三个人,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沈存诚?
龚辰?
陆齐望?
这都从哪蹦出来的三个家伙?
不过,有一点引起了李二的注意。
这三人...似乎都是江南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