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事可定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华夏海权最新章节!
李鸿章与光绪和李鸿藻见面的事情肯定瞒不住慈禧。但是慈禧现在偏偏又无可奈何。先别说皇帝召见一个臣子本身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使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现在的慈禧又能如何?虽然慈禧手握大清权柄,但是这个权柄是在各方实力派支持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就照现在这个力量对比,真要是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逼得李鸿章走海路把他的北洋陆军运过来,那天可就真要变了!
话说现在的北洋陆军不是已经很疲惫了吗?但是再疲惫,抽出1万陆军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现在直隶有什么?荣禄的西北练军已经上战场了,京八旗和绿营也已经准备上战场了,在保卫东北这个满族的龙兴之地的问题是,慈禧和光绪都没别的办法,就算拿人填也要把东北守住。
而且通过荣禄和依克唐阿的表现来看,慈禧对满族自己的军队可是彻底没信心了,人家北洋虽说战况难看点,但是好歹在朝鲜和日军周旋了大半年,可是荣禄和依克唐阿呢?多了一倍的兵力,就坚持了两天不到就被人家攻破了鸭绿江。就这还是满人军队中最能战的!要是想指望着连西北练军都不如的剩余军队去抵抗北洋陆师,那不是找死吗?
政治的最基本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打压,另一种是拉拢。当打击不再奏效的时候,拉拢就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拉拢也是要有代价的,虽说不知道李鸿章和光绪聊什么。但是有恭王这个老狐狸在背后指点,面对李鸿章的要求,光绪肯定给的更多。但是具体给多少,就不是慈禧可以知道的了,毕竟在场的人也只有光绪、李鸿章和李鸿藻三人。
这就像是两个人同时要去抢购某件东西,但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开出的价格,这种未知是最恐怖的,你开的低了,就会失去这件东西。而如果你开的高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给承受。凭直觉来看,李鸿章的条件确实是为了大清打赢这场战争,开战以来,慈禧也对东边哪个小国产生了一些兴趣,她也很想知道那个被称为倭寇的国家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就超越大清。
但是随着了解的越来越深入,慈禧就越来越感到一丝莫名的恐惧。无论是日本的天皇,还是德意志的皇帝,他们的国家确实强大了,但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利却也受到了削弱!相对于自己在清国的一言九鼎,外国那些君主的权利可是小了不少。而且凭直觉来看。权利的削弱与那些各种各样的维新有直接关系!而更让人不安的是。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维新的前兆!自己说话不算数的大清即使强大了,又有何用?难道让那些臣子整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不成?他们不同意,自己就不能干?
“回太后,即使您不答应。皇上也会答应的。到时候中枢有皇上和清流,外面还有各省总督巡抚的支持,您能说不吗?”孙毓汶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大清的大好河山就要让这些外人说三道四了?”慈禧盯了孙毓汶一眼不满的说道。
“这个也不怕,如果新法真能让北洋强起来。那同样南洋也会强起来,太后您也可以用这套办法让荣禄荣大人强起来。等大家都变强了,这局势就又平衡了。总比现在北洋一枝独秀要好多了吧?”孙毓汶小心的说道。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慈禧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再拖下去,荣禄大人的西北练军损失恐怕更大。这东北,李鸿章可以不去。但是荣禄大人必须要去啊。要是等到皇上,各省提督巡抚一起发难的话,太后您可是被动了。”孙毓汶也不由的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这也是个契机,太后您不是老早就看翁同龢不顺眼了吗?这翁同龢和李鸿章本来就不对付。我们完全可以把北洋经费不足的事情全推到他身上。这样一来,皇党失去一臂膀,李鸿章又欠了太后您一个人情。”孙毓汶脸上浮现一丝奸笑。
“孙中堂果然才智过人啊。”慈禧满意的点了点头。“剩下的事情就交由孙中堂和庆王去办吧。”
接下来几天,北京的政局绝对可以用地震来形容。首先是庆王和孙毓汶联名上书,狠狠的参了翁同龢一本。折子上指责翁同龢掌管户部不善,肆意克扣北洋水陆二师经费。面对一个亲王和一个军机大臣的指责。翁同龢百口莫辩,即使他能把所有的窟窿都掩盖好,但是每年拨给北洋的钱和规定上的数目相差巨大。一个失职之罪是绝对跑不了的!在各方的责难和打击下,翁同龢只有辞去户部尚书之职了事。
而接着,在慈禧太后的示意下,军机处通过了向民间借贷并且允许民间开矿设厂的举动,但是在这笔钱的使用问题上,军机处和李鸿章却发生了冲突。按照李鸿章的意见,这笔钱要用在能战之军上,不能就这样便宜了八旗和绿营。但是军机处则认为北洋的装备已经够精锐了,现在北洋在辽东整备,这笔钱应该用在八旗和绿营以及参战练军上,以整修武备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两广总督李翰章以及南洋的刘坤一张之洞联名上书,对这笔钱的用法提出如下建议。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战费,每支参战部队根据自己的部队规模装备和消耗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章领取。另一部分则是作为奖励,俗话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打和不打一个样,打赢和打输一个样的话,那还有人去打仗吗?
这个折子一上,闹得慈禧莫名其妙。这个办法明显是对北洋有利啊,北洋军队规模大装备精良,消耗也大。自然会在战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于第二点,那更是李鸿章的北洋拿大头了,荣禄的练军和八旗军与北洋陆师相差太大了!这刘坤一和张之洞不是和李鸿章不对付吗?怎么开始帮着李鸿章说话了?
结果在军机处的密奏中,慈禧找到了答案。北洋陆军消耗巨大,正因为消耗巨大,所以北洋旗下的天津机械局根本就无法保证供给,即使再加上李鸿章控制的半个江南制造总局也无法保证供给。而在这种情况下,刘坤一和张之洞旗下的金陵制造总局等一批军械厂就有了大单的生意。而这仅仅是军火生意,生产军火需要钢铁,这个好办啊,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就可以提供大量的钢铁。而且这个汉阳铁厂的股份中还有北洋提供的银子,一些设备的采购也是在北洋的帮助下进行的。张之洞于情于理都应该还北洋这个人情。
这还不算完,你造出这些军火总要运输吧?运输的话需要船吧?北洋的船不够?没关系啊,我们南洋有啊。而且不管如何,我南洋还是有一艘8500吨的铁甲舰和北洋一起奋战,帮助北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你北洋总要有所表示吧?现在海战打完了,需要封锁日本本土了,我们南洋还有一些船,大家可以一起去干吗。一起发财的事情刘坤一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而且李鸿章开出的条件又高。就算刘坤一想拒绝,部属们也不答应啊。
而且眼看着刘坤一的老湘军也准备上战场了,刘坤一知道,自己的老湘军在战力上未必比得上荣禄的西北练军,人家可是太后的亲军啊。论装备可是说是除了北洋新军外最好的,论人员,那可是当年跟过左宗棠如果新疆的,随后又在西北镇压叛乱和马匪。虽说交战对象不是正规军吧,但是人家也算是上过战场的。
反观自己的老湘军,和太平天国打过仗的早没了,参加过清法战争的也都已经被裁撤一空,剩下的也都是新人为主了。在加上江南相对稳定,湘军连练兵的地方多没有!估计上了战场也就比那些早已经腐朽不堪的八旗绿营表现好一些。虽说部队是不行,但好歹是老湘军啊,自己手下的兵,刘坤一能不管吗?
本来刘坤一打算强化一下战力的,但是这战力是一时就能提高的?先别说那些老兵和有经验的指挥官你到哪去找,就是武器你也来不及装备啊。从金陵机械局调拨一部分确实可以,但是这写合同是北洋开战前就签订的。你这不是毁约吗?而且现在民间舆论本来就向着北洋,你要是把原本协议上卖给北洋的武器挪用了。还不让人骂死?刘坤一可不愿意承担这个罪名。
想来想去,刘坤一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打仗跟着北洋走,打打下手,帮帮忙什么的,湘军还是可以的,虽说这样办有些难看。但是想到现在的北洋部队也是4支部队联合在一起的,自己加进去也不是不行。湘军可不是唯北洋马首是瞻。
面对4个总督的联名上书,(李鸿章也同意这个办法)慈禧和军机处能说不吗?南北两洋一旦联手,中枢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能力,即使此时慈禧和光绪联手也不行。这次联手着实把慈禧吓得够呛,所以自己只能同意。至于此后新版新式学堂和交通问题,介于学堂花钱少可以先开展着,铁路交通吗?那就先慢慢拖一下。反正一是没钱,二是所需时间过长。但是不管如何,李鸿章此次进京的目的算是基本达到了!
感谢书友空晨和牛儿飞上天的月票支持,下周一开海战呢~~~
李鸿章与光绪和李鸿藻见面的事情肯定瞒不住慈禧。但是慈禧现在偏偏又无可奈何。先别说皇帝召见一个臣子本身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使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现在的慈禧又能如何?虽然慈禧手握大清权柄,但是这个权柄是在各方实力派支持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就照现在这个力量对比,真要是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逼得李鸿章走海路把他的北洋陆军运过来,那天可就真要变了!
话说现在的北洋陆军不是已经很疲惫了吗?但是再疲惫,抽出1万陆军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现在直隶有什么?荣禄的西北练军已经上战场了,京八旗和绿营也已经准备上战场了,在保卫东北这个满族的龙兴之地的问题是,慈禧和光绪都没别的办法,就算拿人填也要把东北守住。
而且通过荣禄和依克唐阿的表现来看,慈禧对满族自己的军队可是彻底没信心了,人家北洋虽说战况难看点,但是好歹在朝鲜和日军周旋了大半年,可是荣禄和依克唐阿呢?多了一倍的兵力,就坚持了两天不到就被人家攻破了鸭绿江。就这还是满人军队中最能战的!要是想指望着连西北练军都不如的剩余军队去抵抗北洋陆师,那不是找死吗?
政治的最基本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打压,另一种是拉拢。当打击不再奏效的时候,拉拢就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拉拢也是要有代价的,虽说不知道李鸿章和光绪聊什么。但是有恭王这个老狐狸在背后指点,面对李鸿章的要求,光绪肯定给的更多。但是具体给多少,就不是慈禧可以知道的了,毕竟在场的人也只有光绪、李鸿章和李鸿藻三人。
这就像是两个人同时要去抢购某件东西,但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开出的价格,这种未知是最恐怖的,你开的低了,就会失去这件东西。而如果你开的高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给承受。凭直觉来看,李鸿章的条件确实是为了大清打赢这场战争,开战以来,慈禧也对东边哪个小国产生了一些兴趣,她也很想知道那个被称为倭寇的国家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就超越大清。
但是随着了解的越来越深入,慈禧就越来越感到一丝莫名的恐惧。无论是日本的天皇,还是德意志的皇帝,他们的国家确实强大了,但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利却也受到了削弱!相对于自己在清国的一言九鼎,外国那些君主的权利可是小了不少。而且凭直觉来看。权利的削弱与那些各种各样的维新有直接关系!而更让人不安的是。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维新的前兆!自己说话不算数的大清即使强大了,又有何用?难道让那些臣子整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不成?他们不同意,自己就不能干?
“回太后,即使您不答应。皇上也会答应的。到时候中枢有皇上和清流,外面还有各省总督巡抚的支持,您能说不吗?”孙毓汶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大清的大好河山就要让这些外人说三道四了?”慈禧盯了孙毓汶一眼不满的说道。
“这个也不怕,如果新法真能让北洋强起来。那同样南洋也会强起来,太后您也可以用这套办法让荣禄荣大人强起来。等大家都变强了,这局势就又平衡了。总比现在北洋一枝独秀要好多了吧?”孙毓汶小心的说道。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慈禧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再拖下去,荣禄大人的西北练军损失恐怕更大。这东北,李鸿章可以不去。但是荣禄大人必须要去啊。要是等到皇上,各省提督巡抚一起发难的话,太后您可是被动了。”孙毓汶也不由的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这也是个契机,太后您不是老早就看翁同龢不顺眼了吗?这翁同龢和李鸿章本来就不对付。我们完全可以把北洋经费不足的事情全推到他身上。这样一来,皇党失去一臂膀,李鸿章又欠了太后您一个人情。”孙毓汶脸上浮现一丝奸笑。
“孙中堂果然才智过人啊。”慈禧满意的点了点头。“剩下的事情就交由孙中堂和庆王去办吧。”
接下来几天,北京的政局绝对可以用地震来形容。首先是庆王和孙毓汶联名上书,狠狠的参了翁同龢一本。折子上指责翁同龢掌管户部不善,肆意克扣北洋水陆二师经费。面对一个亲王和一个军机大臣的指责。翁同龢百口莫辩,即使他能把所有的窟窿都掩盖好,但是每年拨给北洋的钱和规定上的数目相差巨大。一个失职之罪是绝对跑不了的!在各方的责难和打击下,翁同龢只有辞去户部尚书之职了事。
而接着,在慈禧太后的示意下,军机处通过了向民间借贷并且允许民间开矿设厂的举动,但是在这笔钱的使用问题上,军机处和李鸿章却发生了冲突。按照李鸿章的意见,这笔钱要用在能战之军上,不能就这样便宜了八旗和绿营。但是军机处则认为北洋的装备已经够精锐了,现在北洋在辽东整备,这笔钱应该用在八旗和绿营以及参战练军上,以整修武备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两广总督李翰章以及南洋的刘坤一张之洞联名上书,对这笔钱的用法提出如下建议。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战费,每支参战部队根据自己的部队规模装备和消耗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章领取。另一部分则是作为奖励,俗话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打和不打一个样,打赢和打输一个样的话,那还有人去打仗吗?
这个折子一上,闹得慈禧莫名其妙。这个办法明显是对北洋有利啊,北洋军队规模大装备精良,消耗也大。自然会在战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于第二点,那更是李鸿章的北洋拿大头了,荣禄的练军和八旗军与北洋陆师相差太大了!这刘坤一和张之洞不是和李鸿章不对付吗?怎么开始帮着李鸿章说话了?
结果在军机处的密奏中,慈禧找到了答案。北洋陆军消耗巨大,正因为消耗巨大,所以北洋旗下的天津机械局根本就无法保证供给,即使再加上李鸿章控制的半个江南制造总局也无法保证供给。而在这种情况下,刘坤一和张之洞旗下的金陵制造总局等一批军械厂就有了大单的生意。而这仅仅是军火生意,生产军火需要钢铁,这个好办啊,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就可以提供大量的钢铁。而且这个汉阳铁厂的股份中还有北洋提供的银子,一些设备的采购也是在北洋的帮助下进行的。张之洞于情于理都应该还北洋这个人情。
这还不算完,你造出这些军火总要运输吧?运输的话需要船吧?北洋的船不够?没关系啊,我们南洋有啊。而且不管如何,我南洋还是有一艘8500吨的铁甲舰和北洋一起奋战,帮助北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你北洋总要有所表示吧?现在海战打完了,需要封锁日本本土了,我们南洋还有一些船,大家可以一起去干吗。一起发财的事情刘坤一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而且李鸿章开出的条件又高。就算刘坤一想拒绝,部属们也不答应啊。
而且眼看着刘坤一的老湘军也准备上战场了,刘坤一知道,自己的老湘军在战力上未必比得上荣禄的西北练军,人家可是太后的亲军啊。论装备可是说是除了北洋新军外最好的,论人员,那可是当年跟过左宗棠如果新疆的,随后又在西北镇压叛乱和马匪。虽说交战对象不是正规军吧,但是人家也算是上过战场的。
反观自己的老湘军,和太平天国打过仗的早没了,参加过清法战争的也都已经被裁撤一空,剩下的也都是新人为主了。在加上江南相对稳定,湘军连练兵的地方多没有!估计上了战场也就比那些早已经腐朽不堪的八旗绿营表现好一些。虽说部队是不行,但好歹是老湘军啊,自己手下的兵,刘坤一能不管吗?
本来刘坤一打算强化一下战力的,但是这战力是一时就能提高的?先别说那些老兵和有经验的指挥官你到哪去找,就是武器你也来不及装备啊。从金陵机械局调拨一部分确实可以,但是这写合同是北洋开战前就签订的。你这不是毁约吗?而且现在民间舆论本来就向着北洋,你要是把原本协议上卖给北洋的武器挪用了。还不让人骂死?刘坤一可不愿意承担这个罪名。
想来想去,刘坤一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打仗跟着北洋走,打打下手,帮帮忙什么的,湘军还是可以的,虽说这样办有些难看。但是想到现在的北洋部队也是4支部队联合在一起的,自己加进去也不是不行。湘军可不是唯北洋马首是瞻。
面对4个总督的联名上书,(李鸿章也同意这个办法)慈禧和军机处能说不吗?南北两洋一旦联手,中枢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能力,即使此时慈禧和光绪联手也不行。这次联手着实把慈禧吓得够呛,所以自己只能同意。至于此后新版新式学堂和交通问题,介于学堂花钱少可以先开展着,铁路交通吗?那就先慢慢拖一下。反正一是没钱,二是所需时间过长。但是不管如何,李鸿章此次进京的目的算是基本达到了!
感谢书友空晨和牛儿飞上天的月票支持,下周一开海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