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宁王与燕王的千年恩仇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南昌城内,宁王府的藏书阁里,两位身着书生服饰的人物正对着宁王朱宸濠慷慨陈词。“王爷,那伪帝弘治倒施逆行,已令天地神人共愤,如今大明疆域之内起义烽烟四起,加之诸多世族豪门与朝廷之心日益疏离,恰逢此刻正是揭竿起义的最佳时机啊!如若错过此良机,宁王一门恐永无出头之日矣!”此人名叫刘养正,虽身为举子却未曾登科,自诩通晓兵法,胸有百万雄兵,除了善辩之外并无其它本领。另一位接话者名为李士实,仕途失利后投靠宁王府混日子,他的拿手好戏便是点头称是。就是这两个口舌之人,却被宁王视为卧龙凤雏般培养。奈何有才华者皆投身朝廷效力,无人留于此处。
朱宸濠视二者为心腹,凡重大事务均与其商讨,甚至涉及叛乱之事。然而朱宸濠的野心与能力之间存在着显着的鸿沟。智识方面或许遗传了先祖朱权。想当年,宁王一世朱权被兄长朱棣哄骗夺去兵权,全家老少都被朱棣控制,被迫一同参与靖难之战。朱棣曾向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共享天下。可笑的是,朱权竟然相信了这个谎言……
朱权踏入燕军之后,常替朱棣撰写仙谕,筹谋破敌之策,在朱棣的靖虚大业中立下了赫赫功绩。
事成之后,朱棣证得天地大道,登临九五,却背弃前盟,不予半壁江山于朱权。朱权见此,心中暗忖,便欲求得一方灵秀之地以作封疆。
朱棣允诺道:“十七弟,你尽管择选。”朱元璋天生神力,战场之余育有二十六子,朱棣居其第四,朱权则位列第十七。
朱权提及苏州乃人间仙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故欲以苏州为封地,祈愿于此处颐养天年。“即便无法得到半壁江山,能赐我苏州一块宝地,使我能在此尽享修行之乐,也是好的。”
朱棣答曰:“此乃畿境之内。”畿境指的是围绕仙都方圆千里的神圣地域,不容分割赐予他人。
朱权暗思朱棣有意将仙都迁往北地,如此苏州便不应归属畿境之内。然则不敢拂逆兄长之意,口中只得应承:“既是如此,那便另择他地吧。”
提及钱塘之地,自古便是繁花似锦,朱权又提议道:“若能在钱塘封地,亦为妙哉。”然而朱棣对此亦有所保留,声称建文帝曾将钱塘赐予胞弟,却未能久安,难道朱权也希望步其后尘?
朱权心知朱棣忧虑自己有朝一日图谋不轨,故不愿赐予富饶之地。于是索性请朱棣为其选定封地,言明听凭四哥安排。
最终,朱棣将朱权的封地设在了南昌。尽管朱权颇感压抑,但由于所需操持之事较少,倒也比朱棣长寿许多。
朱棣驾崩后,朱高炽即位,朱权身为叔父,提出欲更改封地。朱高炽认为他在南昌已安居二十年,不宜再行变动,坚决未予同意。
待到朱高炽去世,朱瞻基继承大统,朱权再次向这位侄孙提及更换封地之事,希望能扩张些许领地。此时的朱权已然对改封之事不再抱有过高期望,只希冀能让封地略有拓展。
无奈之下,朱瞻基依旧未答应,并责备他的不断抱怨,甚至流露出要施加惩罚之意。朱权愈发憋闷,终究在他一生中,始终承受着朱棣一门三代人的轻视。
光阴荏苒,百年过去,皇位传承至弘治手中。或许是朱棣的遗训未曾流传,或许是因为历经盛世,对宁王一支的戒心渐消。宁王一脉在南昌扎根百年,已与土地融为一体,成为了南昌地区的地道主宰。
长久以来作为南昌的地下主宰,宁王一系渐渐滋生了问鼎仙都之心。朱宸濠暗中积聚力量,王府护卫队伍超出编制,多余人员皆由自家出资供养。同时招揽叛逆匪徒、盗贼、歹徒、黑社会组织、江湖邪教以及社会失意之人,收归麾下。并耗费重金疏通朝廷关节,贿赂官员,为日后篡夺仙都之举铺平道路……
然而朱宸濠心中明白,自身修炼的修为尚不足以撼动那伪仙皇的统治地位,唯有静待良机显现。
且弘治乃是一位明德之君,深受万民敬仰,朱宸濠自知在他执政期间不宜轻举妄动。
朱宸濠暗想,若非时机成熟,便耐心等待弘治退位之时,这伪仙皇一族早晚会出现一位沉湎酒色、误国误民的昏庸仙君。听闻弘治膝下的皇子朱厚照便颇具此等资质。
弘治仙君身体状况欠佳,似乎随时可能羽化登仙,然而近来却展现出康复的迹象,而其子朱厚照亦非易与之辈,显然也是个心怀不轨的人物。
朱宸濠已有意将颠覆伪仙皇的大计传承给子孙后代。然而此刻,众多修真世家纷纷靠近,并流露出支持自家谋反之意。两位智囊亦竭力劝谏朱宸濠尽早发动。
如若此时不起,恐怕将来再无叛逆翻盘之机。不过朱宸濠深知自家实力并不足以确保谋反之胜,故决定再行斟酌。
在此刻,宁王世子朱拱栩进言:“父王,我宁王一门已受燕王一脉欺凌百年,如今正是讨还公道之际。如今世家大族已然归附于我,此乃千年难遇的绝佳时机,加之白莲宗也愿鼎力相助,彼等在河北、山东一带的起义军势力强大,倘若我等揭竿而起,起义军定然尊我宁王府为首,甚至能吸引更多起义军响应,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方。”
朱拱栩的野心远超其父,对于登上仙皇宝座的渴望更是强烈。他对朱厚照满怀愤恨,一心想着重返紫禁城,将那可恶的朱厚照踩在脚下,让他品尝欺辱自己及争夺挚爱唐岚儿的后果。
白莲宗曾承诺朱拱栩,若能促成宁王举兵之事,必将唐岚儿重新送至其身边。这两年来,朱拱栩对唐岚儿始终难以忘怀,对朱厚照的仇恨也日积月累,毕竟他从小到大所吃的亏几乎全拜朱厚照所赐。
尽管与白莲宗有所交集,朱宸濠对此并未寄予厚望。自唐代以来,白莲宗一直在酝酿叛乱,然而何时真正成功过呢?所谓“国之将乱,必有妖孽”,是否真的应验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国家动荡不安之时,必定会有白莲宗的身影浮现。
朱宸濠直言:“吾儿切勿过分依赖白莲宗,那群徒具虚名、败事有余的家伙罢了。”
此言足见朱宸濠眼光独到,虽承认白莲宗确有一定影响力,但却不至于高估其在河北与山东起义军中的实际作用。朱拱栩回应道:“白莲宗门徒数量依然庞大,实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现今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恳请父王深思熟虑。”
南昌城内,宁王府的藏书阁里,两位身着书生服饰的人物正对着宁王朱宸濠慷慨陈词。“王爷,那伪帝弘治倒施逆行,已令天地神人共愤,如今大明疆域之内起义烽烟四起,加之诸多世族豪门与朝廷之心日益疏离,恰逢此刻正是揭竿起义的最佳时机啊!如若错过此良机,宁王一门恐永无出头之日矣!”此人名叫刘养正,虽身为举子却未曾登科,自诩通晓兵法,胸有百万雄兵,除了善辩之外并无其它本领。另一位接话者名为李士实,仕途失利后投靠宁王府混日子,他的拿手好戏便是点头称是。就是这两个口舌之人,却被宁王视为卧龙凤雏般培养。奈何有才华者皆投身朝廷效力,无人留于此处。
朱宸濠视二者为心腹,凡重大事务均与其商讨,甚至涉及叛乱之事。然而朱宸濠的野心与能力之间存在着显着的鸿沟。智识方面或许遗传了先祖朱权。想当年,宁王一世朱权被兄长朱棣哄骗夺去兵权,全家老少都被朱棣控制,被迫一同参与靖难之战。朱棣曾向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共享天下。可笑的是,朱权竟然相信了这个谎言……
朱权踏入燕军之后,常替朱棣撰写仙谕,筹谋破敌之策,在朱棣的靖虚大业中立下了赫赫功绩。
事成之后,朱棣证得天地大道,登临九五,却背弃前盟,不予半壁江山于朱权。朱权见此,心中暗忖,便欲求得一方灵秀之地以作封疆。
朱棣允诺道:“十七弟,你尽管择选。”朱元璋天生神力,战场之余育有二十六子,朱棣居其第四,朱权则位列第十七。
朱权提及苏州乃人间仙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故欲以苏州为封地,祈愿于此处颐养天年。“即便无法得到半壁江山,能赐我苏州一块宝地,使我能在此尽享修行之乐,也是好的。”
朱棣答曰:“此乃畿境之内。”畿境指的是围绕仙都方圆千里的神圣地域,不容分割赐予他人。
朱权暗思朱棣有意将仙都迁往北地,如此苏州便不应归属畿境之内。然则不敢拂逆兄长之意,口中只得应承:“既是如此,那便另择他地吧。”
提及钱塘之地,自古便是繁花似锦,朱权又提议道:“若能在钱塘封地,亦为妙哉。”然而朱棣对此亦有所保留,声称建文帝曾将钱塘赐予胞弟,却未能久安,难道朱权也希望步其后尘?
朱权心知朱棣忧虑自己有朝一日图谋不轨,故不愿赐予富饶之地。于是索性请朱棣为其选定封地,言明听凭四哥安排。
最终,朱棣将朱权的封地设在了南昌。尽管朱权颇感压抑,但由于所需操持之事较少,倒也比朱棣长寿许多。
朱棣驾崩后,朱高炽即位,朱权身为叔父,提出欲更改封地。朱高炽认为他在南昌已安居二十年,不宜再行变动,坚决未予同意。
待到朱高炽去世,朱瞻基继承大统,朱权再次向这位侄孙提及更换封地之事,希望能扩张些许领地。此时的朱权已然对改封之事不再抱有过高期望,只希冀能让封地略有拓展。
无奈之下,朱瞻基依旧未答应,并责备他的不断抱怨,甚至流露出要施加惩罚之意。朱权愈发憋闷,终究在他一生中,始终承受着朱棣一门三代人的轻视。
光阴荏苒,百年过去,皇位传承至弘治手中。或许是朱棣的遗训未曾流传,或许是因为历经盛世,对宁王一支的戒心渐消。宁王一脉在南昌扎根百年,已与土地融为一体,成为了南昌地区的地道主宰。
长久以来作为南昌的地下主宰,宁王一系渐渐滋生了问鼎仙都之心。朱宸濠暗中积聚力量,王府护卫队伍超出编制,多余人员皆由自家出资供养。同时招揽叛逆匪徒、盗贼、歹徒、黑社会组织、江湖邪教以及社会失意之人,收归麾下。并耗费重金疏通朝廷关节,贿赂官员,为日后篡夺仙都之举铺平道路……
然而朱宸濠心中明白,自身修炼的修为尚不足以撼动那伪仙皇的统治地位,唯有静待良机显现。
且弘治乃是一位明德之君,深受万民敬仰,朱宸濠自知在他执政期间不宜轻举妄动。
朱宸濠暗想,若非时机成熟,便耐心等待弘治退位之时,这伪仙皇一族早晚会出现一位沉湎酒色、误国误民的昏庸仙君。听闻弘治膝下的皇子朱厚照便颇具此等资质。
弘治仙君身体状况欠佳,似乎随时可能羽化登仙,然而近来却展现出康复的迹象,而其子朱厚照亦非易与之辈,显然也是个心怀不轨的人物。
朱宸濠已有意将颠覆伪仙皇的大计传承给子孙后代。然而此刻,众多修真世家纷纷靠近,并流露出支持自家谋反之意。两位智囊亦竭力劝谏朱宸濠尽早发动。
如若此时不起,恐怕将来再无叛逆翻盘之机。不过朱宸濠深知自家实力并不足以确保谋反之胜,故决定再行斟酌。
在此刻,宁王世子朱拱栩进言:“父王,我宁王一门已受燕王一脉欺凌百年,如今正是讨还公道之际。如今世家大族已然归附于我,此乃千年难遇的绝佳时机,加之白莲宗也愿鼎力相助,彼等在河北、山东一带的起义军势力强大,倘若我等揭竿而起,起义军定然尊我宁王府为首,甚至能吸引更多起义军响应,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方。”
朱拱栩的野心远超其父,对于登上仙皇宝座的渴望更是强烈。他对朱厚照满怀愤恨,一心想着重返紫禁城,将那可恶的朱厚照踩在脚下,让他品尝欺辱自己及争夺挚爱唐岚儿的后果。
白莲宗曾承诺朱拱栩,若能促成宁王举兵之事,必将唐岚儿重新送至其身边。这两年来,朱拱栩对唐岚儿始终难以忘怀,对朱厚照的仇恨也日积月累,毕竟他从小到大所吃的亏几乎全拜朱厚照所赐。
尽管与白莲宗有所交集,朱宸濠对此并未寄予厚望。自唐代以来,白莲宗一直在酝酿叛乱,然而何时真正成功过呢?所谓“国之将乱,必有妖孽”,是否真的应验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国家动荡不安之时,必定会有白莲宗的身影浮现。
朱宸濠直言:“吾儿切勿过分依赖白莲宗,那群徒具虚名、败事有余的家伙罢了。”
此言足见朱宸濠眼光独到,虽承认白莲宗确有一定影响力,但却不至于高估其在河北与山东起义军中的实际作用。朱拱栩回应道:“白莲宗门徒数量依然庞大,实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现今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恳请父王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