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远去的城市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来1988最新章节!
在童筝家老爷子房间里,冷梅给老爷子喂着虾仁小米粥,小心翼翼看着老爷子吞咽。不时拿起毛巾给擦一擦老爷子嘴角的残羹剩饭。
童筝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毕淑珍却把脸转向一边。
冷梅喂完了一碗饭,小声问:“爸,再给你来一碗?”
老爷子摇摇头。
冷梅又给老爷子擦擦嘴:“嗯,您先歇会儿。”
说完,端着盘子、碗筷出去了。
童筝凑过来:“爸咱搬到楼房里去住吧,那里暖和,跟嫂子住隔壁……”
老爷子点点头。
当初,童筝买了一个楼层四套房子。
两套三室一厅、两套两室一厅。
一套三室的给冷梅母子住了。
剩下一套三室的几个月前就装修好了。
可毕淑珍一直不肯搬。
这么多年来她住独门独院已经习惯了。
这套日苯房确实跟别墅差不多。
两层小楼房,前后大院子。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身份的象征。
住在这里就意味着她不是平民百姓。
搬到楼里去了,岂不泯然众人矣。
其实,住在这套老房子里也有诸多不便。
厕所是独立粪池的,专门有人定期过来掏。
可总不及时,一到夏天气味儿就有些难闻。
冬天也是自己烧炉子取暖,可再怎么烧也没法像公共取暖那么暖和。
唯一的方便似乎就是进进出出了。
可对老爷子来说也没方便到哪去。
因为老爷子平时住楼上。
而这种房子楼梯极其狭窄,上下楼一点也不方便。
还不如楼房,就算没电梯,起码还有轮椅专用道。
眼下,既然老爷子点头了,毕淑珍不愿意也得愿意了。
虽然已经快过年了,搬起来也没多麻烦。
除了冷梅母子那套,剩下三套都装修了,三室一厅和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还配备了齐全的家具、电器。
冷梅没事儿也时常过来拾掇拾掇,就跟常年住着人一样。
搬过去的话,只带点衣物就可以了,连军用大卡车都不用叫,童筝用他那辆五十铃皮卡就全拉走了。
说搬就搬。
腊月二十七这天,童筝先跑了两趟,把各种常用物品、被褥之类的搬到新家。
第三趟回来则拉上了老爷子,还有老爷子平常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生活用品。
童筝把老爷子从楼上背下来,童洋在一旁赶紧支好轮椅,冷梅则四下寻摸着,看看有没有什么落下的。
童洋喊:“行了妈,离得这么近,忘了再回来拿呗。”
出的门来,街坊邻居纷纷打招呼。
这些街坊邻居也都是老干部、老红军之类的。
级别都没老爷子高。
有两个老干部的状况也只比老爷子好一点点而已。
他们拄着龙头拐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
童筝冲他们招手:“走了啊,翟叔!走了啊,武大爷!”
“嗯,上楼了啊?”
“是啊,楼里暖和。”
“上下楼能方便吗?”
“还行,住二楼。”
“慢走啊,没事儿常回来哦。”
“嗯,离得没多远,这边时不时会回来。”
在日苯房这边住的时候,老爷子整个冬天都不怎么洗澡,顶多用热水擦擦身子。
因为屋里温度太低,老爷子很容易就感冒了,他这种状态感冒会危及生命。
到了楼房里就不一样了,室温都在二十度以上。
年前这段时间暖气烧的尤其好,室温都达到二十五六度了。
刚搬过来第二天,童筝和童洋就一起帮老爷子泡了个热水澡。
老爷子躺在大澡盆里都忍不住眉开眼笑了。
童洋激动地大喊:“你看,你看,爷爷会笑了。”
“傻瓜!爷爷啥时不会笑。”
……
1990年春节,这是陈凡重生归来,过得第二个春节。
有些欣慰,又有几分惆怅。
通过自己这一年半的努力,陈凡大大改变了家人的生活状况。
老妈提前内退,鼻窦炎动过手术后,折磨半辈子的气管炎也渐渐痊愈了。
老爸也佛性了许多,上班儿不紧不慢,不用刻着脑尖儿想给两个儿子赚结婚钱,结果最后掉到坑儿里去。
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到家里还时不时重操年轻时的爱好,练练毛笔字、画画山水画。
老弟陈锋结婚几个月后,生活过得太安逸,加上天性好吃,整个人都月半了一圈儿。
妹子陈波眼下正在跟那个户籍警约会,看起来状态还不错。
陈凡自己也找回上一世真正喜欢的女子,并进入谈婚论嫁的状态了。
但陈凡还是感到有些怅然。
因为剧变正在悄然到来。
首先是春晚,从90年开始,它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了。
这么形容吧。
就像死扑街一样,本来好好的娱乐的东西,他非私藏夹带往里塞点别的。
美其名曰有教育意义。
可这世道谁教育谁啊,要是有教育别人的本事就不用扑街了。
其次是旧城改造。
90年前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开始了,这应该是全国现象。
超大城市,或者比较贫穷的小城市,步调略慢一些。
比如像燕京这种,改造几十年,二环内的一个个小胡同、古旧建筑依然保留下来了。
因为大城市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复杂,船大不好掉头。
再就是贫穷的小城市,比如像平窑这种,它不可能不想拆,不可能不想改造,那是领导的脸面和政绩啊。
主要是没钱,拿什么拆迁改造,于是就把估计保留下来了,便宜了后任的领导们。
反而像盛京、旅大、蓝城这种城市有钱任性,可以大刀阔斧地干。
去年上半年,北大河两岸都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到去年年底,解放路一带、南街东小片儿也开始到处测量了。
陈凡知道,绝大多数拆迁的地带都是老破小,以及各种违建、危建。
可从感情上还是有些不舍。
童年触摸过的每一块儿砖、每一片儿瓦、每一根电线杆子,都承载了记忆。
若干年后,故地重游时,轻而易举就能想起来。
但这是不可能的,大规模拆迁之下,就像一阵狂风掀翻一个鸟巢。倾覆之下安有完卵。
若干年后再回头看,就会猛然发现,自己仿佛生活在别人的城市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里人是没有故乡的。
不像农村人、乡下人,不论岁月如何变幻,你总能找到那座山、那条河,甚至那棵树。
在童筝家老爷子房间里,冷梅给老爷子喂着虾仁小米粥,小心翼翼看着老爷子吞咽。不时拿起毛巾给擦一擦老爷子嘴角的残羹剩饭。
童筝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毕淑珍却把脸转向一边。
冷梅喂完了一碗饭,小声问:“爸,再给你来一碗?”
老爷子摇摇头。
冷梅又给老爷子擦擦嘴:“嗯,您先歇会儿。”
说完,端着盘子、碗筷出去了。
童筝凑过来:“爸咱搬到楼房里去住吧,那里暖和,跟嫂子住隔壁……”
老爷子点点头。
当初,童筝买了一个楼层四套房子。
两套三室一厅、两套两室一厅。
一套三室的给冷梅母子住了。
剩下一套三室的几个月前就装修好了。
可毕淑珍一直不肯搬。
这么多年来她住独门独院已经习惯了。
这套日苯房确实跟别墅差不多。
两层小楼房,前后大院子。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身份的象征。
住在这里就意味着她不是平民百姓。
搬到楼里去了,岂不泯然众人矣。
其实,住在这套老房子里也有诸多不便。
厕所是独立粪池的,专门有人定期过来掏。
可总不及时,一到夏天气味儿就有些难闻。
冬天也是自己烧炉子取暖,可再怎么烧也没法像公共取暖那么暖和。
唯一的方便似乎就是进进出出了。
可对老爷子来说也没方便到哪去。
因为老爷子平时住楼上。
而这种房子楼梯极其狭窄,上下楼一点也不方便。
还不如楼房,就算没电梯,起码还有轮椅专用道。
眼下,既然老爷子点头了,毕淑珍不愿意也得愿意了。
虽然已经快过年了,搬起来也没多麻烦。
除了冷梅母子那套,剩下三套都装修了,三室一厅和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还配备了齐全的家具、电器。
冷梅没事儿也时常过来拾掇拾掇,就跟常年住着人一样。
搬过去的话,只带点衣物就可以了,连军用大卡车都不用叫,童筝用他那辆五十铃皮卡就全拉走了。
说搬就搬。
腊月二十七这天,童筝先跑了两趟,把各种常用物品、被褥之类的搬到新家。
第三趟回来则拉上了老爷子,还有老爷子平常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生活用品。
童筝把老爷子从楼上背下来,童洋在一旁赶紧支好轮椅,冷梅则四下寻摸着,看看有没有什么落下的。
童洋喊:“行了妈,离得这么近,忘了再回来拿呗。”
出的门来,街坊邻居纷纷打招呼。
这些街坊邻居也都是老干部、老红军之类的。
级别都没老爷子高。
有两个老干部的状况也只比老爷子好一点点而已。
他们拄着龙头拐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
童筝冲他们招手:“走了啊,翟叔!走了啊,武大爷!”
“嗯,上楼了啊?”
“是啊,楼里暖和。”
“上下楼能方便吗?”
“还行,住二楼。”
“慢走啊,没事儿常回来哦。”
“嗯,离得没多远,这边时不时会回来。”
在日苯房这边住的时候,老爷子整个冬天都不怎么洗澡,顶多用热水擦擦身子。
因为屋里温度太低,老爷子很容易就感冒了,他这种状态感冒会危及生命。
到了楼房里就不一样了,室温都在二十度以上。
年前这段时间暖气烧的尤其好,室温都达到二十五六度了。
刚搬过来第二天,童筝和童洋就一起帮老爷子泡了个热水澡。
老爷子躺在大澡盆里都忍不住眉开眼笑了。
童洋激动地大喊:“你看,你看,爷爷会笑了。”
“傻瓜!爷爷啥时不会笑。”
……
1990年春节,这是陈凡重生归来,过得第二个春节。
有些欣慰,又有几分惆怅。
通过自己这一年半的努力,陈凡大大改变了家人的生活状况。
老妈提前内退,鼻窦炎动过手术后,折磨半辈子的气管炎也渐渐痊愈了。
老爸也佛性了许多,上班儿不紧不慢,不用刻着脑尖儿想给两个儿子赚结婚钱,结果最后掉到坑儿里去。
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到家里还时不时重操年轻时的爱好,练练毛笔字、画画山水画。
老弟陈锋结婚几个月后,生活过得太安逸,加上天性好吃,整个人都月半了一圈儿。
妹子陈波眼下正在跟那个户籍警约会,看起来状态还不错。
陈凡自己也找回上一世真正喜欢的女子,并进入谈婚论嫁的状态了。
但陈凡还是感到有些怅然。
因为剧变正在悄然到来。
首先是春晚,从90年开始,它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了。
这么形容吧。
就像死扑街一样,本来好好的娱乐的东西,他非私藏夹带往里塞点别的。
美其名曰有教育意义。
可这世道谁教育谁啊,要是有教育别人的本事就不用扑街了。
其次是旧城改造。
90年前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开始了,这应该是全国现象。
超大城市,或者比较贫穷的小城市,步调略慢一些。
比如像燕京这种,改造几十年,二环内的一个个小胡同、古旧建筑依然保留下来了。
因为大城市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复杂,船大不好掉头。
再就是贫穷的小城市,比如像平窑这种,它不可能不想拆,不可能不想改造,那是领导的脸面和政绩啊。
主要是没钱,拿什么拆迁改造,于是就把估计保留下来了,便宜了后任的领导们。
反而像盛京、旅大、蓝城这种城市有钱任性,可以大刀阔斧地干。
去年上半年,北大河两岸都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到去年年底,解放路一带、南街东小片儿也开始到处测量了。
陈凡知道,绝大多数拆迁的地带都是老破小,以及各种违建、危建。
可从感情上还是有些不舍。
童年触摸过的每一块儿砖、每一片儿瓦、每一根电线杆子,都承载了记忆。
若干年后,故地重游时,轻而易举就能想起来。
但这是不可能的,大规模拆迁之下,就像一阵狂风掀翻一个鸟巢。倾覆之下安有完卵。
若干年后再回头看,就会猛然发现,自己仿佛生活在别人的城市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里人是没有故乡的。
不像农村人、乡下人,不论岁月如何变幻,你总能找到那座山、那条河,甚至那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