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chapter.186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盛唐不夜天最新章节!
武承嗣的谋反让李显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觉,他就没见过刚当上太子就敢谋反的。
亲,你搞清楚你的东宫有多少人了吗?你搞清楚东宫十率的都做什么了吗?你收服他们了吗?你手上有兵权吗?你就敢谋反?
郑玘看着李显一脸激动的样子,不由得侧目看他:“你生什么气?”
难道不是该高兴吗?神都那边越乱我们这边就越省心啊,李显这又是抽了什么风呢?
李显有些怏怏的说道:“这玩意简直拉低太子的平均智商水平线。”
郑玘深深的看了李显一眼,觉得这货大概是病的不轻,太子平均智商水平线那是什么玩意?古往今来蠢太子多了好吗?
不过他跟李显的想法一样,都觉得武承嗣是不可能赢的,就算东宫十率有一半人支持他也不可能赢。
他们倒不如趁着这个时候扩大地盘,要不等神都那边稳下来了,就又要开始拉锯战了,现在的情况是大周占领了部分北方地区比如说冀州这种粮食产地,然后就是南边一溜的繁华之地,而大唐则是占领了西域和部分北方领地,最远也就到了太远,原本大唐的版图仿佛是从中间竖着切了一刀,西边基本上是在大唐手上,东边在大周手上。
从地图上来看李显这边不太占优势,南边的繁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那边交通便利,就京杭大运河也被他们占据了,而西边各种山川腹地交通各种不便,李显经常看着舆图皱眉。唯一好一点的就是岭南那边是在他们手上的。
李显想了想说道:“要不要组织人手再出海一次?”
这一次就不是为了寻找东西了,实际上李显到现在还能记得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那些食物被摘下来之后的模样以及能够炒什么菜他倒是还记得,然而却不记得它们的植株长什么样了,就算记得也不一定能找到——玉米就是个例子啊,当初找的那群船员差点都把那片土地翻遍了啊。
郑玘一瞬间就明白了李显的想法,他们这边不如大周繁华,但是却也不是不能赚钱的,奢侈品百倍之利,这些年来大唐境内都没安稳过,而武曌上台之后也没有再派船队出去过了,所以很多大洋彼岸的香料以及珠宝都炒到了非常高的价钱——物以稀为贵嘛。
反正李显是有钱的,哪怕他割舍了东边的所有店铺他手上的钱财也不少,他一个人就能支持这一个船队的远行。
郑玘果断同意了,因为不是让国家出钱所以他们也不用通过三省让他们同意了。造船也可以自己来,李显手里还留着当初的图纸,直接造船就行了。
打天下虽然很重要但是维持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则更加重要,李显做完这些之后就拍拍手转头去训兵了。
长安附近山多,随便找个深山老林都是天然的训练场所,只不过在这之前李显还是让人将那片地给整理了一下,什么单杠双杠之类的东西都弄上了,郑玘过来看过一眼,没在看到场地上那些设施之后有些好奇:“这个是……做什么用的?你试试?”
李显当时脸都扭曲了,他的武力值从来都不是很高,这些东西折腾一趟下来估计能要他的老命!他当时就让魏凌去演示了一把,魏凌是魏成的长子,这一家子是死心塌地跟着李显混的,在知道李显要组建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队伍之后,魏成二话不说就把儿子踢了过来。
魏凌也争气,武力值颇有看头,本来他想要去考武举,但是家里不同意,毕竟他们家这个程度完全不用去跟一帮寒门子弟争考试的那点资源。
现在看起来没考也挺好的,考上武举的人可一个都没来这里,谁都知道这支部队将来就是摄政王心腹部队。
魏凌积极的过去演示了一边之后,郑玘颇有些跃跃欲试,然后李显就看着堂堂大唐宰相将袖子一绑下摆一扎,就跟着魏凌去折腾那些训练器械了!最主要的是他好歹也三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摆弄的像模像样,甚至比魏凌的成绩还好一些。
李显看到这里就服气了,武力值相差太多也不枉他被压了这么多年都不得翻身了。
李显看着郑玘弄完之后额上微微见汗,走过去拽出手巾给他擦了擦汗之后嘲笑道:“还当自己是年轻小伙子呢?你跟人家较什么劲?”
郑玘四下扫了一眼,发现魏凌已经捂着眼睛跑走了这一片地方只有他们两个人,一伸手就把李显揽在怀里低头咬了一口对方的耳垂轻声说道:“大王这是在埋怨臣的体力不行了吗?看来今晚臣还是要更卖力一点才好。”
郑玘说完之后就感觉怀里的身躯一僵,李显嘴角抽搐着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md,让你嘴贱!今晚又别想睡了!
事实证明摄政王还是很了解郑相的,当天晚上他还真是整晚都没怎么睡,再次深入了解了一下郑玘的体力。
长安摄政王府之内一室靡/靡/香/艳,而神都洛阳的东宫里,则是一片愁云惨雾。武承嗣输了,这个一向虚伪卑鄙而又胆小如鼠的家伙此时此刻却出奇的冷静。
跟李显他们想的不同,武承嗣一开始想的就不是大规模的跟武曌拼武力值,他只是想要寻找洛阳宫中的巡防漏洞,然后派人过去刺杀武曌。
只要武曌死了,他是太子,登基就名正言顺,只不过刺杀的人失败了,被武曌抓住,武承嗣不得不直接起兵,当初他抱得就是最后一搏的心思,如果不搏一把或许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事到如今他却是多少有些清醒了,在武曌派人来捉拿他的时候,武承嗣面无表情的看着来人:“我要见神皇。”
神皇却是不想见他的了,武曌年纪不小了,因为这点事儿一晚上没有休息好,脸上的疲惫遮都遮不住。
武曌听说武承嗣已经被关押起来之后挥了挥手说道:“都退下吧。”
她没有让人立刻杀掉武承嗣,她还要留着武承嗣将朝中那些不安分的人都拔除,所以这个人还不能死。
只不过武承嗣谋反的事情到底还是给武曌敲了个警钟,她抬头看着静静坐在那里的武玄辉,烛火之下武玄辉那张脸越加显得温润如玉,武曌忽然叹了口气,想起了武玄辉当初说的话,果然……侄子是靠不住的吗?
其实武承嗣被废她一点也不伤心,武承嗣没了还有武三思,这并不算什么,然而武曌却有些不肯相信侄子们了。在这个时候哪怕她已经跟儿子们撕破脸了,儿子们也是比侄子可靠的,毕竟李显和李旦到底还要讲究一个孝道。
她可以被说不慈,但是想必李显和李旦肯定不会愿意背负不孝这样的名声的,只不过如果武三思肯听话的话,武曌还是不愿意去跟儿子低头的。
武承嗣被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洛阳之内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一直跟着武承嗣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掉,瞬间朝堂上就空出了很多职位,而武三思和武攸宁等人这个时候就开始挽起袖子抢夺武承嗣留下的政治遗产了。
太平公主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其中,武曌坐在那个位置上,忽然就对当年李治的某些想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治也维护过自己儿子,但是在当时看来似乎并没有力保李贤,现在想来,或许也是李治对儿子的一种锻炼,如果连这点事情都摆不平的话,那么登上了皇位也不是个任由他人摆布的傀儡。
而李显之所以没有受到这个待遇主要是李治的时间不多了,如今武曌似乎也处在李治那个地位,然而武曌比李治的担心又更多了一些。
朝堂上的人都开始一阵风的倒向武三思,有武承嗣这个例子在前武三思一点都不敢张扬,继续低调的勤勤恳恳的完成武曌布置的各种任务。
武曌对武三思在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武承嗣智商一般,武三思就更加一般了,甚至武三思很多时候都不像武承嗣那样能够领会武曌的意思。
所以武曌的心思放在了武攸宁等人身上,虽然是堂侄但是武攸宁比武三思似乎更加聪明一些。
只是让武曌熄了立侄子当继承人的念头的人就是武攸宁。此时武攸宁的祖父武士让还活着,被封为楚王。
武攸宁有意争取太子之位,自然是要寻求祖父帮忙的,并且承诺:“若我登基为帝,必会禅位于祖父。”
武士让是比武曌还要高一辈的人,让武则天选他当继承人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迂回一下,如果孙子当上了太子,等孙子登基,再让位于他也不是不行,就算他活不到那么久,孙子也必会追封他为皇帝的,划算!
祖孙两个人说这句话已经十分注意了,然而武曌耳目遍布洛阳,没过多久她就知道了这对祖孙的对话,武曌当时心都凉了,她想起了武玄辉之前所说,这些事情狄仁杰也曾经暗示过,只是武曌依旧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如今却让她相信了这两个人的判断。
看来是时候做个决定了,年轻的时候武曌渴望至高的权利,而年老之后她开始在意身后事了,武曌看着武玄辉说道:“这次你跟梁王过去一趟吧,想办法跟七郎接触一下。”
武玄辉躬身说道:“是。”
武曌叹了口气,到最后她还是要跟儿子服软,不过服软有不同的服软方式,她的意思是立李显为皇太子,然后让那边继续忍她为皇帝,这样将来李显登基就名正言顺了。
到现在武曌都不相信李显是真的放弃了皇位,李显一定是跟某些人达成了协议,如果李显真的不恋栈权位的话,他何必还要霸占着摄政王的位子不肯放?
只不过这件事情武曌暂时还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派武玄辉去,而武玄辉表面上则是跟着梁王出去打仗的。
是的,武曌这次把武三思派出去了,武三思接到任命之后十分激动,当时就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神皇希望,而武攸宁当时的表情则有些一言难尽。
所有人都以为神皇是看中了武三思,只不过之前武三思名声不显,这次派他出去就是为了让他捞军功好回来晋封的,就算这次不足下次也可以了,反正他们跟大唐的地盘争夺战要好久。
武三思意气风发的走了,就连武玄辉跟着他也没在意,当然他也更想武玄辉跟着,他一直在思考武承嗣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跟这个长相俊秀的男人有多大的关联。
反正这个人肯定是不能得罪的,枕头风什么时候都十分霸道,不管男人女人。
武玄辉这个人对武三思还是十分恭敬的,毕竟对方是梁王还是主帅,武三思从来不干涉武玄辉的行动,他总觉得武玄辉突然跟着他过来有点问题,武曌怎么舍得放他走呢?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既然武曌不想让他知道,他最好就不要知道,知道的太多说不定太子之位就飞了。
而李显知道武玄辉到前线的时候十分惊讶:“武玄辉怎么会……派人悄悄的跟他接触一下吧。”
武玄辉在洛阳的时候都能不动声色的将消息透露给李显,到了前线不在武曌眼皮子底下那就更方便了。
于是李显就知道了武曌的想法,他顿时有些无奈,这的确是武曌能够提出来的条件,但是这个条件他不可能接受的,他一旦接受了,那么李重义就只能去死了。
毕竟李重义当过皇帝,现在要承认对方是大一统皇帝的话,李重义就是变相意义上的亡国之君,承受的压力是会非常大的。至于太孙什么的,武曌不会立李重义,甚至她很可能喧杂一个她看得上眼的,比如说现在被她养在身边的武崇训。
改姓氏什么的,武曌已经玩的很纯熟了,更何况这件事儿牵连的太广了,李贤还活着啊,虽然他现在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宗室,那是因为这边的朝廷基本上没有几个认识李贤的,就算是认识的也都很惋惜这位太子,不可能拖后腿,到了洛阳那边……嘿。
李显果断的拒绝了武曌的提议,他肚子里一堆的真实理由都没有说,他只是说道:“大唐国号不容更改。”
是的,这个比任何道理都能让他站得住脚,也更符合众人心中的大义。
武曌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叹了口气,一时之间也有些迷茫,而这个时候李显又通过武玄辉送来了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承认李重义为皇帝,武曌退位做太皇太后。
武曌在知道之后就沉默了,她似乎早就预见了这样的结局,要么继续打下去,等她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依旧姓李,要么她就退位让贤,李重义登基大权必然还是在李显手里的。武曌柄权那么多年,她真的可能放弃吗?
对于这一点李显和郑玘心里都没有底,所以他们在面对大周的句那对的时候也没有放水,正好对方也没放水,不过武三思的水平……真是没办法看,别看张仁愿被李显和郑玘两个人折腾的欲生欲死,可是在面对别的将领比如说裴延休和刘锦遥的时候,他还是有很大的胜率的。
然而到了武三思这里,就没用了,武三思会对武玄辉低头,是因为武玄辉目前的权柄比他还大,但是对于张仁愿,他就一般了,毕竟张仁愿连吃了两场败仗,在武三思眼里就是无能的代表。
武三思也读过兵书,然而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地步,但是初出茅庐来打仗的人难免会自信心膨胀,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将,不愿意听别人的劝告。
张仁愿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武三思去攻打长安,武三思偏不听,他的想法是张仁愿没本事自然打不下长安,但是他不一样,他可是未来的大周太子,怎么能怕呢?
当然还有一个更隐秘的想法就是,武三思想要战胜李显,李显自从出道带兵一起来,无论他赢的方法再怎么匪夷所思,但是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在赢。
而且李显当年当太子的时候,他还什么都不是,如果能够将这样的人赢了踩在脚下,那该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情。
武玄辉冷眼看着武三思犯蠢,却并没有提醒,只是说自己不善武艺,还有别的事情要禀告神皇就先走了。
武三思乐得这个牢头闪人,等武玄辉走了之后他就带着兵马冲到了长安,然后武玄辉在半路上就听闻了梁王大败,被大唐摄政王生擒的消息。
武玄辉叹了口气,他早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武三思比起武承嗣的智商真是好不到哪里去,摄政王那是谁都能打败的吗?更何况郑玘也还在,怎么可能让他赢?
消息传到了大周,大周朝廷从上到下……哦,或者说是除了武曌都懵了,而懵了之后就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自然是武攸宁他们,武三思是武攸宁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想要搞掉武三思,武攸宁要策划好久,毕竟武三思才是武曌的亲侄子。
现在好了,武三思被生擒了,声望降低不说,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那么太子之位……武攸宁想到这里就无比兴奋。
以至于在武曌突然要召开小朝会的时候,他还十分的亢奋,只不过这份亢奋在他知道了武曌的决定之后,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武曌等人都到了之后直接就放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朕决定同大唐议和。”
议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想想连年的征战的确是给财政带来了十分大的压力,如果能够议和,先维持暂时的平静发展生产也是不错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反对,但是武曌的下一句话他们就都懵了,武曌继续说道:“届时朕会退位为太皇太后,新皇是李重义。”
虽然李重义是皇帝,但是武曌是他的长辈,所以称呼他的名字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神皇要退位当太皇太后?wtf?为什么?
整个大殿都被武曌这连番轰炸炸的魂不守舍,狄仁杰在反应过来之后立刻站起来躬身说道:“神皇有命,臣不敢不从。”
狄仁杰的心一直是向着李唐的,他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其实是因为武曌做的很多事情都十分符合他的价值观,但是如今能够让大唐从分裂状态继续走向和平统一,他是十分开心的。
他开心了自然就有人不开心,更多的人不想让武曌这样低头,他们对于李唐而言都属于背叛者啊,神皇退位了还能当太皇太后,但是他们……回家吃自己都是最好的结局了好嘛?
武攸宁浑浑噩噩的走出宫门,他回到家里之后就坐在书房里,满脑子的都是:这怎么可以?
神皇退位了,让那个小皇帝成为天下共主,太子之位跟他就彻底没关系了啊。没有什么比眼看着就能得到却一夕之间失去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了。
有那么一瞬间武攸宁也想造反了,不过他先是去找了自己的祖父,武士让知道之后什么都没说,直接就开始联络别人,这一次跟武承嗣那次不一样,这一次估计会有很多人支持武士让祖孙的,毕竟他们也要担心自己的人头。
只不过这种事情神皇会不知道吗?武攸宁他们还在开会思考着怎么篡位的时候,武曌就派武玄辉直接带兵将这些人堵在了楚王府。
洛阳的不安分分子都被看管起来,而整个朝廷似乎也陷入了瘫痪——不想这样议和的占了大部分,武曌直接给李显去了国书,相当于昭告天下。
李显在接到国书之后,直接派人以太皇太后之礼将武曌接到了长安。开玩笑,他怎么可能去洛阳?哪怕洛阳现在再怎么方便也不行!
至于大周的其他大臣,李显叹了口气……又要收拾人了,总觉得朝廷上这些弯弯绕绕比打仗还麻烦。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忽然要辞职,这是让李显万万没想到的,因为他们两个一个是张仁愿,一个就是狄仁杰。
武承嗣的谋反让李显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觉,他就没见过刚当上太子就敢谋反的。
亲,你搞清楚你的东宫有多少人了吗?你搞清楚东宫十率的都做什么了吗?你收服他们了吗?你手上有兵权吗?你就敢谋反?
郑玘看着李显一脸激动的样子,不由得侧目看他:“你生什么气?”
难道不是该高兴吗?神都那边越乱我们这边就越省心啊,李显这又是抽了什么风呢?
李显有些怏怏的说道:“这玩意简直拉低太子的平均智商水平线。”
郑玘深深的看了李显一眼,觉得这货大概是病的不轻,太子平均智商水平线那是什么玩意?古往今来蠢太子多了好吗?
不过他跟李显的想法一样,都觉得武承嗣是不可能赢的,就算东宫十率有一半人支持他也不可能赢。
他们倒不如趁着这个时候扩大地盘,要不等神都那边稳下来了,就又要开始拉锯战了,现在的情况是大周占领了部分北方地区比如说冀州这种粮食产地,然后就是南边一溜的繁华之地,而大唐则是占领了西域和部分北方领地,最远也就到了太远,原本大唐的版图仿佛是从中间竖着切了一刀,西边基本上是在大唐手上,东边在大周手上。
从地图上来看李显这边不太占优势,南边的繁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那边交通便利,就京杭大运河也被他们占据了,而西边各种山川腹地交通各种不便,李显经常看着舆图皱眉。唯一好一点的就是岭南那边是在他们手上的。
李显想了想说道:“要不要组织人手再出海一次?”
这一次就不是为了寻找东西了,实际上李显到现在还能记得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那些食物被摘下来之后的模样以及能够炒什么菜他倒是还记得,然而却不记得它们的植株长什么样了,就算记得也不一定能找到——玉米就是个例子啊,当初找的那群船员差点都把那片土地翻遍了啊。
郑玘一瞬间就明白了李显的想法,他们这边不如大周繁华,但是却也不是不能赚钱的,奢侈品百倍之利,这些年来大唐境内都没安稳过,而武曌上台之后也没有再派船队出去过了,所以很多大洋彼岸的香料以及珠宝都炒到了非常高的价钱——物以稀为贵嘛。
反正李显是有钱的,哪怕他割舍了东边的所有店铺他手上的钱财也不少,他一个人就能支持这一个船队的远行。
郑玘果断同意了,因为不是让国家出钱所以他们也不用通过三省让他们同意了。造船也可以自己来,李显手里还留着当初的图纸,直接造船就行了。
打天下虽然很重要但是维持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则更加重要,李显做完这些之后就拍拍手转头去训兵了。
长安附近山多,随便找个深山老林都是天然的训练场所,只不过在这之前李显还是让人将那片地给整理了一下,什么单杠双杠之类的东西都弄上了,郑玘过来看过一眼,没在看到场地上那些设施之后有些好奇:“这个是……做什么用的?你试试?”
李显当时脸都扭曲了,他的武力值从来都不是很高,这些东西折腾一趟下来估计能要他的老命!他当时就让魏凌去演示了一把,魏凌是魏成的长子,这一家子是死心塌地跟着李显混的,在知道李显要组建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队伍之后,魏成二话不说就把儿子踢了过来。
魏凌也争气,武力值颇有看头,本来他想要去考武举,但是家里不同意,毕竟他们家这个程度完全不用去跟一帮寒门子弟争考试的那点资源。
现在看起来没考也挺好的,考上武举的人可一个都没来这里,谁都知道这支部队将来就是摄政王心腹部队。
魏凌积极的过去演示了一边之后,郑玘颇有些跃跃欲试,然后李显就看着堂堂大唐宰相将袖子一绑下摆一扎,就跟着魏凌去折腾那些训练器械了!最主要的是他好歹也三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摆弄的像模像样,甚至比魏凌的成绩还好一些。
李显看到这里就服气了,武力值相差太多也不枉他被压了这么多年都不得翻身了。
李显看着郑玘弄完之后额上微微见汗,走过去拽出手巾给他擦了擦汗之后嘲笑道:“还当自己是年轻小伙子呢?你跟人家较什么劲?”
郑玘四下扫了一眼,发现魏凌已经捂着眼睛跑走了这一片地方只有他们两个人,一伸手就把李显揽在怀里低头咬了一口对方的耳垂轻声说道:“大王这是在埋怨臣的体力不行了吗?看来今晚臣还是要更卖力一点才好。”
郑玘说完之后就感觉怀里的身躯一僵,李显嘴角抽搐着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md,让你嘴贱!今晚又别想睡了!
事实证明摄政王还是很了解郑相的,当天晚上他还真是整晚都没怎么睡,再次深入了解了一下郑玘的体力。
长安摄政王府之内一室靡/靡/香/艳,而神都洛阳的东宫里,则是一片愁云惨雾。武承嗣输了,这个一向虚伪卑鄙而又胆小如鼠的家伙此时此刻却出奇的冷静。
跟李显他们想的不同,武承嗣一开始想的就不是大规模的跟武曌拼武力值,他只是想要寻找洛阳宫中的巡防漏洞,然后派人过去刺杀武曌。
只要武曌死了,他是太子,登基就名正言顺,只不过刺杀的人失败了,被武曌抓住,武承嗣不得不直接起兵,当初他抱得就是最后一搏的心思,如果不搏一把或许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事到如今他却是多少有些清醒了,在武曌派人来捉拿他的时候,武承嗣面无表情的看着来人:“我要见神皇。”
神皇却是不想见他的了,武曌年纪不小了,因为这点事儿一晚上没有休息好,脸上的疲惫遮都遮不住。
武曌听说武承嗣已经被关押起来之后挥了挥手说道:“都退下吧。”
她没有让人立刻杀掉武承嗣,她还要留着武承嗣将朝中那些不安分的人都拔除,所以这个人还不能死。
只不过武承嗣谋反的事情到底还是给武曌敲了个警钟,她抬头看着静静坐在那里的武玄辉,烛火之下武玄辉那张脸越加显得温润如玉,武曌忽然叹了口气,想起了武玄辉当初说的话,果然……侄子是靠不住的吗?
其实武承嗣被废她一点也不伤心,武承嗣没了还有武三思,这并不算什么,然而武曌却有些不肯相信侄子们了。在这个时候哪怕她已经跟儿子们撕破脸了,儿子们也是比侄子可靠的,毕竟李显和李旦到底还要讲究一个孝道。
她可以被说不慈,但是想必李显和李旦肯定不会愿意背负不孝这样的名声的,只不过如果武三思肯听话的话,武曌还是不愿意去跟儿子低头的。
武承嗣被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洛阳之内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一直跟着武承嗣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掉,瞬间朝堂上就空出了很多职位,而武三思和武攸宁等人这个时候就开始挽起袖子抢夺武承嗣留下的政治遗产了。
太平公主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其中,武曌坐在那个位置上,忽然就对当年李治的某些想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治也维护过自己儿子,但是在当时看来似乎并没有力保李贤,现在想来,或许也是李治对儿子的一种锻炼,如果连这点事情都摆不平的话,那么登上了皇位也不是个任由他人摆布的傀儡。
而李显之所以没有受到这个待遇主要是李治的时间不多了,如今武曌似乎也处在李治那个地位,然而武曌比李治的担心又更多了一些。
朝堂上的人都开始一阵风的倒向武三思,有武承嗣这个例子在前武三思一点都不敢张扬,继续低调的勤勤恳恳的完成武曌布置的各种任务。
武曌对武三思在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武承嗣智商一般,武三思就更加一般了,甚至武三思很多时候都不像武承嗣那样能够领会武曌的意思。
所以武曌的心思放在了武攸宁等人身上,虽然是堂侄但是武攸宁比武三思似乎更加聪明一些。
只是让武曌熄了立侄子当继承人的念头的人就是武攸宁。此时武攸宁的祖父武士让还活着,被封为楚王。
武攸宁有意争取太子之位,自然是要寻求祖父帮忙的,并且承诺:“若我登基为帝,必会禅位于祖父。”
武士让是比武曌还要高一辈的人,让武则天选他当继承人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迂回一下,如果孙子当上了太子,等孙子登基,再让位于他也不是不行,就算他活不到那么久,孙子也必会追封他为皇帝的,划算!
祖孙两个人说这句话已经十分注意了,然而武曌耳目遍布洛阳,没过多久她就知道了这对祖孙的对话,武曌当时心都凉了,她想起了武玄辉之前所说,这些事情狄仁杰也曾经暗示过,只是武曌依旧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如今却让她相信了这两个人的判断。
看来是时候做个决定了,年轻的时候武曌渴望至高的权利,而年老之后她开始在意身后事了,武曌看着武玄辉说道:“这次你跟梁王过去一趟吧,想办法跟七郎接触一下。”
武玄辉躬身说道:“是。”
武曌叹了口气,到最后她还是要跟儿子服软,不过服软有不同的服软方式,她的意思是立李显为皇太子,然后让那边继续忍她为皇帝,这样将来李显登基就名正言顺了。
到现在武曌都不相信李显是真的放弃了皇位,李显一定是跟某些人达成了协议,如果李显真的不恋栈权位的话,他何必还要霸占着摄政王的位子不肯放?
只不过这件事情武曌暂时还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派武玄辉去,而武玄辉表面上则是跟着梁王出去打仗的。
是的,武曌这次把武三思派出去了,武三思接到任命之后十分激动,当时就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神皇希望,而武攸宁当时的表情则有些一言难尽。
所有人都以为神皇是看中了武三思,只不过之前武三思名声不显,这次派他出去就是为了让他捞军功好回来晋封的,就算这次不足下次也可以了,反正他们跟大唐的地盘争夺战要好久。
武三思意气风发的走了,就连武玄辉跟着他也没在意,当然他也更想武玄辉跟着,他一直在思考武承嗣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跟这个长相俊秀的男人有多大的关联。
反正这个人肯定是不能得罪的,枕头风什么时候都十分霸道,不管男人女人。
武玄辉这个人对武三思还是十分恭敬的,毕竟对方是梁王还是主帅,武三思从来不干涉武玄辉的行动,他总觉得武玄辉突然跟着他过来有点问题,武曌怎么舍得放他走呢?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既然武曌不想让他知道,他最好就不要知道,知道的太多说不定太子之位就飞了。
而李显知道武玄辉到前线的时候十分惊讶:“武玄辉怎么会……派人悄悄的跟他接触一下吧。”
武玄辉在洛阳的时候都能不动声色的将消息透露给李显,到了前线不在武曌眼皮子底下那就更方便了。
于是李显就知道了武曌的想法,他顿时有些无奈,这的确是武曌能够提出来的条件,但是这个条件他不可能接受的,他一旦接受了,那么李重义就只能去死了。
毕竟李重义当过皇帝,现在要承认对方是大一统皇帝的话,李重义就是变相意义上的亡国之君,承受的压力是会非常大的。至于太孙什么的,武曌不会立李重义,甚至她很可能喧杂一个她看得上眼的,比如说现在被她养在身边的武崇训。
改姓氏什么的,武曌已经玩的很纯熟了,更何况这件事儿牵连的太广了,李贤还活着啊,虽然他现在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宗室,那是因为这边的朝廷基本上没有几个认识李贤的,就算是认识的也都很惋惜这位太子,不可能拖后腿,到了洛阳那边……嘿。
李显果断的拒绝了武曌的提议,他肚子里一堆的真实理由都没有说,他只是说道:“大唐国号不容更改。”
是的,这个比任何道理都能让他站得住脚,也更符合众人心中的大义。
武曌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叹了口气,一时之间也有些迷茫,而这个时候李显又通过武玄辉送来了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承认李重义为皇帝,武曌退位做太皇太后。
武曌在知道之后就沉默了,她似乎早就预见了这样的结局,要么继续打下去,等她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依旧姓李,要么她就退位让贤,李重义登基大权必然还是在李显手里的。武曌柄权那么多年,她真的可能放弃吗?
对于这一点李显和郑玘心里都没有底,所以他们在面对大周的句那对的时候也没有放水,正好对方也没放水,不过武三思的水平……真是没办法看,别看张仁愿被李显和郑玘两个人折腾的欲生欲死,可是在面对别的将领比如说裴延休和刘锦遥的时候,他还是有很大的胜率的。
然而到了武三思这里,就没用了,武三思会对武玄辉低头,是因为武玄辉目前的权柄比他还大,但是对于张仁愿,他就一般了,毕竟张仁愿连吃了两场败仗,在武三思眼里就是无能的代表。
武三思也读过兵书,然而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地步,但是初出茅庐来打仗的人难免会自信心膨胀,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将,不愿意听别人的劝告。
张仁愿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武三思去攻打长安,武三思偏不听,他的想法是张仁愿没本事自然打不下长安,但是他不一样,他可是未来的大周太子,怎么能怕呢?
当然还有一个更隐秘的想法就是,武三思想要战胜李显,李显自从出道带兵一起来,无论他赢的方法再怎么匪夷所思,但是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在赢。
而且李显当年当太子的时候,他还什么都不是,如果能够将这样的人赢了踩在脚下,那该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情。
武玄辉冷眼看着武三思犯蠢,却并没有提醒,只是说自己不善武艺,还有别的事情要禀告神皇就先走了。
武三思乐得这个牢头闪人,等武玄辉走了之后他就带着兵马冲到了长安,然后武玄辉在半路上就听闻了梁王大败,被大唐摄政王生擒的消息。
武玄辉叹了口气,他早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武三思比起武承嗣的智商真是好不到哪里去,摄政王那是谁都能打败的吗?更何况郑玘也还在,怎么可能让他赢?
消息传到了大周,大周朝廷从上到下……哦,或者说是除了武曌都懵了,而懵了之后就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自然是武攸宁他们,武三思是武攸宁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想要搞掉武三思,武攸宁要策划好久,毕竟武三思才是武曌的亲侄子。
现在好了,武三思被生擒了,声望降低不说,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那么太子之位……武攸宁想到这里就无比兴奋。
以至于在武曌突然要召开小朝会的时候,他还十分的亢奋,只不过这份亢奋在他知道了武曌的决定之后,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武曌等人都到了之后直接就放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朕决定同大唐议和。”
议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想想连年的征战的确是给财政带来了十分大的压力,如果能够议和,先维持暂时的平静发展生产也是不错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反对,但是武曌的下一句话他们就都懵了,武曌继续说道:“届时朕会退位为太皇太后,新皇是李重义。”
虽然李重义是皇帝,但是武曌是他的长辈,所以称呼他的名字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神皇要退位当太皇太后?wtf?为什么?
整个大殿都被武曌这连番轰炸炸的魂不守舍,狄仁杰在反应过来之后立刻站起来躬身说道:“神皇有命,臣不敢不从。”
狄仁杰的心一直是向着李唐的,他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其实是因为武曌做的很多事情都十分符合他的价值观,但是如今能够让大唐从分裂状态继续走向和平统一,他是十分开心的。
他开心了自然就有人不开心,更多的人不想让武曌这样低头,他们对于李唐而言都属于背叛者啊,神皇退位了还能当太皇太后,但是他们……回家吃自己都是最好的结局了好嘛?
武攸宁浑浑噩噩的走出宫门,他回到家里之后就坐在书房里,满脑子的都是:这怎么可以?
神皇退位了,让那个小皇帝成为天下共主,太子之位跟他就彻底没关系了啊。没有什么比眼看着就能得到却一夕之间失去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了。
有那么一瞬间武攸宁也想造反了,不过他先是去找了自己的祖父,武士让知道之后什么都没说,直接就开始联络别人,这一次跟武承嗣那次不一样,这一次估计会有很多人支持武士让祖孙的,毕竟他们也要担心自己的人头。
只不过这种事情神皇会不知道吗?武攸宁他们还在开会思考着怎么篡位的时候,武曌就派武玄辉直接带兵将这些人堵在了楚王府。
洛阳的不安分分子都被看管起来,而整个朝廷似乎也陷入了瘫痪——不想这样议和的占了大部分,武曌直接给李显去了国书,相当于昭告天下。
李显在接到国书之后,直接派人以太皇太后之礼将武曌接到了长安。开玩笑,他怎么可能去洛阳?哪怕洛阳现在再怎么方便也不行!
至于大周的其他大臣,李显叹了口气……又要收拾人了,总觉得朝廷上这些弯弯绕绕比打仗还麻烦。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忽然要辞职,这是让李显万万没想到的,因为他们两个一个是张仁愿,一个就是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