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唐奸佞宾王马周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盛唐第一恶霸最新章节!
纵观历史,字号是宾王的人何其多,真正成名的没有几个。可惜志向很丰满,结局很骨干,马周基本上就是所谓的混不下去的那种人。一直到了李渊造反的时候,马周搞到了第一份正经的职业——助教。
抚州刺史史老爷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没搭对,听说马周有才,就把马周招进了刺史府,摇身一变成了刺史府里的教书先生,而是还是吃皇粮拿俸禄的那种。
史老爷子觉得自己是伯乐,给马周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可马周马宾王却不这么想,他总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
于是,我们的宾王大人整日拿着俸禄不干活,饶是史老爷子在怎么有肚量也受不了,最终的结局显而易见,马周被扫地出门了。
这个地方混不下去了,马周就开始琢磨下一个地方。琢磨来琢磨去,这货响起一句话:富贵险中求,人没个胆量就没产量。
最终,马周把自己的眼光定位在了长安。
长安这地方就好像现在的横店影视基地,临时演员一抓一大把,一板砖能撂倒一大片,大家可以看看,群众演员有哪个能出头的?偏偏这个马周出人头地了。
最初到了长安城的时候,马周依旧是处处碰壁,在抚州别人都知道你有才,可到了长安城,谁知道你是那根葱那根蒜?
但是,关键就出现在这个但是身上。俗话说,机会都是留给又准备的人,马周这个人也是有准备的人,无非就是碰不到机会。
只是人家马周心里有个永恒的理念: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话说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马周喝大了,以至于他怎么走进的中郎将何尝的家里都不知道,奇怪的是,也不知道何大官人究竟是看上了马周哪一点,居然把像是乞丐一样的马周给留在身边了。
次日梳妆打扮之后,何大官人就看上了马周。何大官人做官完全是靠站队,当年李世民逼宫的时候,小小的何大校尉因为站队准确,直接受到了李世民的封赏,鱼跃龙门一样的成了中郎将,大唐禁卫将军李君羡的副手。
要么说人比人气死人。又到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打字不是一箩筐的何大官人遇到了难题。李世民让再朝堂上的所有官员说一说“得失”,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就算是你骂李世民也不限,只要你能写出来。
别人都能写出来,可就独独何大官人写不出来,在家里憋了半宿就别出来四个字:陛下圣明!
三妻四妾的都琢磨让何大官人好好的补一觉,好好的愉悦的活动活动血脉和筋骨,可就在这时候,一个醉酒的杂碎出现了。
迷迷糊糊的在何大官人的门前撒了一泡尿,何大官人恨不得直接剁了此人的小鸡鸡,可当他看见是马周的时候,居然直接赶走了三妻四妾,独独留下了马周。
历史上没有写何大官人和马周是不是所谓的断袖之好,可最终,马周还真就弄出来一篇旷世绝古的美文,这篇佳作还被李二陛下当成了朝堂上的典型。
朝堂内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文章根本就不是何尝这个文盲写出来的,可李世民兴致那么高,谁也不能去说破。
散了朝会之后,李世民单独留下了长孙无忌和何大官人。在李世民的问话下,在长孙无忌犀利的眼神下,何大官人从实招了。
李世民为了见马周也确实下足了血本,从第一次传唤开始,足足一个时辰之内,派出了四波传唤使,足矣见得李世民对马周的重视。
朝会的第二天,一介布衣立于长孙无忌身后参与朝会,这个人就是马周。
李世民最牛逼的手段是什么?那就是安抚、拉拢,让你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去送死。
马周就是这样,进了太极殿之后,李世民亲自给马周倒酒,还拿出来大唐禁止食用的牛肉来犒赏马周。
马周当然是受宠若惊了。两个人简直就是来世的刘备和诸葛亮,如胶似漆其乐融融。由于马周谈论的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对他十分信重。唐太宗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
马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尽其所学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是,两个人对酒当歌了一夜,一番“隆中对”之后,李世民一拍马周的肩膀,大兄弟你也别再何大官人那了,太屈才了,直接就去中书省报到。
从贞观五年开始,马周简直是一路扶摇直上,直接做到了中书令。其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上疏劝谏。
劝谏这玩意儿是各技术活。别人都效仿魏徽专门挑大实话说,虽然李世民几次三番的都想咔嚓了魏徽,科天下人都看着呢,李世民还得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于是,魏徽依旧活蹦乱跳。
可马周不一样,他上疏的时候有一定的技术性,就连李世民都承认一日不见马周如隔三秋。甚至是毛爷爷也夸马周是有大才大能之人。
别的不说,就说大唐的朝服,在李世民提携马周之前,各朝各代的朝服都是一个颜色的,大门口展一大堆的官员,要是不认识的,压根分不出来三六九等。马周这时候上疏了,李二,咱大唐的服饰得换换,不然番邦使节来我大唐,怎么分辨官员品级呢?
李世民乐呵呵得答应了。
马周上疏,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议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为什么这些朝代会存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时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老百姓横加剥削,一是耗费了大量财力,二是失去了民心,三是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会用贤良的人才,最终灭亡。他还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在隋文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以长治久安的。可是隋炀帝杨广当皇帝以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剥削百姓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被人杀死在扬州。马周劝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时时刻刻要记得隋亡的教训,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巩固唐朝的统治,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李世民通过这篇奏折,更看到了马周出色的治国才能,更加重用起马周来。
纵观历史,字号是宾王的人何其多,真正成名的没有几个。可惜志向很丰满,结局很骨干,马周基本上就是所谓的混不下去的那种人。一直到了李渊造反的时候,马周搞到了第一份正经的职业——助教。
抚州刺史史老爷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没搭对,听说马周有才,就把马周招进了刺史府,摇身一变成了刺史府里的教书先生,而是还是吃皇粮拿俸禄的那种。
史老爷子觉得自己是伯乐,给马周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可马周马宾王却不这么想,他总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
于是,我们的宾王大人整日拿着俸禄不干活,饶是史老爷子在怎么有肚量也受不了,最终的结局显而易见,马周被扫地出门了。
这个地方混不下去了,马周就开始琢磨下一个地方。琢磨来琢磨去,这货响起一句话:富贵险中求,人没个胆量就没产量。
最终,马周把自己的眼光定位在了长安。
长安这地方就好像现在的横店影视基地,临时演员一抓一大把,一板砖能撂倒一大片,大家可以看看,群众演员有哪个能出头的?偏偏这个马周出人头地了。
最初到了长安城的时候,马周依旧是处处碰壁,在抚州别人都知道你有才,可到了长安城,谁知道你是那根葱那根蒜?
但是,关键就出现在这个但是身上。俗话说,机会都是留给又准备的人,马周这个人也是有准备的人,无非就是碰不到机会。
只是人家马周心里有个永恒的理念: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话说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马周喝大了,以至于他怎么走进的中郎将何尝的家里都不知道,奇怪的是,也不知道何大官人究竟是看上了马周哪一点,居然把像是乞丐一样的马周给留在身边了。
次日梳妆打扮之后,何大官人就看上了马周。何大官人做官完全是靠站队,当年李世民逼宫的时候,小小的何大校尉因为站队准确,直接受到了李世民的封赏,鱼跃龙门一样的成了中郎将,大唐禁卫将军李君羡的副手。
要么说人比人气死人。又到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打字不是一箩筐的何大官人遇到了难题。李世民让再朝堂上的所有官员说一说“得失”,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就算是你骂李世民也不限,只要你能写出来。
别人都能写出来,可就独独何大官人写不出来,在家里憋了半宿就别出来四个字:陛下圣明!
三妻四妾的都琢磨让何大官人好好的补一觉,好好的愉悦的活动活动血脉和筋骨,可就在这时候,一个醉酒的杂碎出现了。
迷迷糊糊的在何大官人的门前撒了一泡尿,何大官人恨不得直接剁了此人的小鸡鸡,可当他看见是马周的时候,居然直接赶走了三妻四妾,独独留下了马周。
历史上没有写何大官人和马周是不是所谓的断袖之好,可最终,马周还真就弄出来一篇旷世绝古的美文,这篇佳作还被李二陛下当成了朝堂上的典型。
朝堂内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文章根本就不是何尝这个文盲写出来的,可李世民兴致那么高,谁也不能去说破。
散了朝会之后,李世民单独留下了长孙无忌和何大官人。在李世民的问话下,在长孙无忌犀利的眼神下,何大官人从实招了。
李世民为了见马周也确实下足了血本,从第一次传唤开始,足足一个时辰之内,派出了四波传唤使,足矣见得李世民对马周的重视。
朝会的第二天,一介布衣立于长孙无忌身后参与朝会,这个人就是马周。
李世民最牛逼的手段是什么?那就是安抚、拉拢,让你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去送死。
马周就是这样,进了太极殿之后,李世民亲自给马周倒酒,还拿出来大唐禁止食用的牛肉来犒赏马周。
马周当然是受宠若惊了。两个人简直就是来世的刘备和诸葛亮,如胶似漆其乐融融。由于马周谈论的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对他十分信重。唐太宗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
马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尽其所学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是,两个人对酒当歌了一夜,一番“隆中对”之后,李世民一拍马周的肩膀,大兄弟你也别再何大官人那了,太屈才了,直接就去中书省报到。
从贞观五年开始,马周简直是一路扶摇直上,直接做到了中书令。其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上疏劝谏。
劝谏这玩意儿是各技术活。别人都效仿魏徽专门挑大实话说,虽然李世民几次三番的都想咔嚓了魏徽,科天下人都看着呢,李世民还得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于是,魏徽依旧活蹦乱跳。
可马周不一样,他上疏的时候有一定的技术性,就连李世民都承认一日不见马周如隔三秋。甚至是毛爷爷也夸马周是有大才大能之人。
别的不说,就说大唐的朝服,在李世民提携马周之前,各朝各代的朝服都是一个颜色的,大门口展一大堆的官员,要是不认识的,压根分不出来三六九等。马周这时候上疏了,李二,咱大唐的服饰得换换,不然番邦使节来我大唐,怎么分辨官员品级呢?
李世民乐呵呵得答应了。
马周上疏,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议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为什么这些朝代会存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时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老百姓横加剥削,一是耗费了大量财力,二是失去了民心,三是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会用贤良的人才,最终灭亡。他还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在隋文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以长治久安的。可是隋炀帝杨广当皇帝以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剥削百姓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被人杀死在扬州。马周劝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时时刻刻要记得隋亡的教训,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巩固唐朝的统治,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李世民通过这篇奏折,更看到了马周出色的治国才能,更加重用起马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