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八章 火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永不下车最新章节!
1516年,新生的人类文明,刚刚划出第七个岁月的年轮。
但,对至今活在盖亚的每一个人而言,时间的脚步,却已经是清晰可闻。
毕竟从1506年算起,到今天,人类已整整十年没有再繁衍过,盖亚净土年龄最小的民众,也已经有九岁,再往后看去,人口的阶梯便戛然而止,没有熙熙攘攘的后来者,只有一大片令人不安的空白。
禁止繁衍,避免人口持续攀升,是追寻永生的必然代价。
不过,一旦真决定这么做,作为阿达民,方然就必须承担可能的风险,如果在民众依赖科技续命、最终回天乏术之前,“意识迁移”没有研发成熟,
则人类就很有可能灭绝。
一个群体,只有老人不断离世,而没有新人不断补充,灭绝是当然的结局。
今天的盖亚净土,在通向文明2.0时代的路上,一气狂飙,看起来的确很快就会有光明的前途,灭绝的阴影,却还没有从头顶完全消散。
一旦追寻永生不成,繁衍,到时候或许还来得及,所以也不算太可怕,方然起初还曾这样安慰自己,但他随即想到,人类的繁衍能力会受到身体状况、实质上就是年龄的限制,到那时可能一切都会太晚。
追寻永生,却可能导致种群灭绝,这是一种很荒谬的未来。
再想到另一方面,待“意识迁移”技术投入实用后,人类的自我意识将在模拟器中永存,却不太适宜以这种形式永远生活下去,目前的规划,人类仍将通过某种连接手段,操控血肉之躯,在文明之中生活。
不论从哪一角度考量,在盖亚净土的科技树上,人造UTERUS、乃至人造人,都是必须要研发的成果。
人造人,人类早已有之的一个概念,本身并非尖端的高科技,
至少如果有适当的配子、合子,乃至于胚胎,这种事的难度就还不算太离谱。
在很久以前,准确地讲,第四次盖亚大战还未爆发之时,不止一个人类割据势力,就已经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1516年,在位于乌拉尔区的研发机构,参观相应成果时,“阿达民”身边的陪同者之中,就有一个来自原尤洛浦大区的人造人——拉克丝*克莱茵,至于她的上千“同类”,现在则仍沉睡在尤洛浦的地下设施内。
刚被捕获时,差不多还是一个很懵懂的模样,现在的拉克丝*克莱茵,则已成为研发机构里的一名工作人员。
阿达民的吩咐,很明确,是在乌拉尔区的腹地建立一座“火种”。
人类,子蒙昧时代走到今天,路途跋涉殊为不易,其间,不仅爆发过无数次内战,还蒙受过极其可怕的自然灾害。
万幸,不管是内战,还是自然灾害,对尚处于襁褓之中的人类,都没有造成过灭绝性的打击,并不是人类多么顽强、或者运气好到爆棚,而是人类的若干群体,分散在盖亚各地,彼此间从体制、到基因的差异很大,才得以一直延续至今。
但这种“自然备份”的状态,在今天,却因人类的大一统而被打破。
今天的人类文明,从上到下,不论体制、还是基因,都达成高度的统一,这对人类万众一心、迈向未来,无疑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同时,却也降低了对抗内外危机的能力,有可能在极端事件中,被威胁一波带走。
就譬如现在的“追寻永生”,因此而禁绝繁衍,那么备份的措施也必须要有,哪怕对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意义,
对全人类,人在文明而言,却是极端的必须。
“阿达民先生,‘火种’的本体建筑工作,预计可以在五年之内完成。
毕竟,这一工程并不需要隔绝微生物,但我们仍有顾虑,如果不隔绝盖亚表面的一切微生物,正如您宣称的‘第五次盖亚大战’那样,一旦遭遇严重破坏,‘火种’设施可能会失效,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在URAL_041研究机构内,与专家们待在一起,阿达民听到了他们的担忧。
专家们说的明白,“火种”,一旦人类文明遭遇不测,就会自主培育胚胎、补充人口,并尝试重建人类文明的大型装置,本身对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
而且这种威胁,必定不会是瘟疫、地震这样简单,而有可能会是小行星撞击盖亚这样的天文级灾难,在这种灾难中,“火种”本身也很有可能受损,为此不仅需要极其坚固、可靠的结构设计,更需要完善的生化防范措施。
“你们说的很对。
不过,所谓‘后备手段’这种东西,本来就不能一点点按部就班、以最高标准去慢腾腾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尽快形成后备能力。
至于你们设想中的,具有完善生化隔绝能力的‘火种’,在条件具备时,盖亚净土也一样会动工兴建,不论到什么时候,这样的手段,都是一个文明必须要有的,尤其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更为必要。”
一边解释,一边在机器人引导下,众人穿过巨大建筑的内的甬道,在代号“火种”的文明重建设施内参观考察。
一切从指令开始,不出所料,这座庞大而复杂的设施,大部分都由“盘古”负责,人类则基本上只提出项目要求,并根据研发机构的规划文档,对设施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查与验收。
事关人类文明的存续,这种事,交给机器总归不太妥当。
但又能看什么呢,行走在甬道内,生命科学领域的白大褂们,脸上都是一副挺新奇的表情,借助“替身机器”浏览资料的阿达民则格外关注。
他清楚的知道,脱离机器,脱离人工智能,人类甚至连这一座机构如何运转,都搞不清楚,事实上根本无法事无巨细、精确到每一个环节,去验收由强人工智能负责解决的难以想象之工作量。
人类能看明白的,只是“火种”的总体架构与技术指标。
一千两百个休眠胚胎,数以百亿计的配子、合子,人造UTERUS体系,乃至管理这一切的弱人工智能控制中枢,这一切,都是延续人类存在的必要手段。
1516年,新生的人类文明,刚刚划出第七个岁月的年轮。
但,对至今活在盖亚的每一个人而言,时间的脚步,却已经是清晰可闻。
毕竟从1506年算起,到今天,人类已整整十年没有再繁衍过,盖亚净土年龄最小的民众,也已经有九岁,再往后看去,人口的阶梯便戛然而止,没有熙熙攘攘的后来者,只有一大片令人不安的空白。
禁止繁衍,避免人口持续攀升,是追寻永生的必然代价。
不过,一旦真决定这么做,作为阿达民,方然就必须承担可能的风险,如果在民众依赖科技续命、最终回天乏术之前,“意识迁移”没有研发成熟,
则人类就很有可能灭绝。
一个群体,只有老人不断离世,而没有新人不断补充,灭绝是当然的结局。
今天的盖亚净土,在通向文明2.0时代的路上,一气狂飙,看起来的确很快就会有光明的前途,灭绝的阴影,却还没有从头顶完全消散。
一旦追寻永生不成,繁衍,到时候或许还来得及,所以也不算太可怕,方然起初还曾这样安慰自己,但他随即想到,人类的繁衍能力会受到身体状况、实质上就是年龄的限制,到那时可能一切都会太晚。
追寻永生,却可能导致种群灭绝,这是一种很荒谬的未来。
再想到另一方面,待“意识迁移”技术投入实用后,人类的自我意识将在模拟器中永存,却不太适宜以这种形式永远生活下去,目前的规划,人类仍将通过某种连接手段,操控血肉之躯,在文明之中生活。
不论从哪一角度考量,在盖亚净土的科技树上,人造UTERUS、乃至人造人,都是必须要研发的成果。
人造人,人类早已有之的一个概念,本身并非尖端的高科技,
至少如果有适当的配子、合子,乃至于胚胎,这种事的难度就还不算太离谱。
在很久以前,准确地讲,第四次盖亚大战还未爆发之时,不止一个人类割据势力,就已经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1516年,在位于乌拉尔区的研发机构,参观相应成果时,“阿达民”身边的陪同者之中,就有一个来自原尤洛浦大区的人造人——拉克丝*克莱茵,至于她的上千“同类”,现在则仍沉睡在尤洛浦的地下设施内。
刚被捕获时,差不多还是一个很懵懂的模样,现在的拉克丝*克莱茵,则已成为研发机构里的一名工作人员。
阿达民的吩咐,很明确,是在乌拉尔区的腹地建立一座“火种”。
人类,子蒙昧时代走到今天,路途跋涉殊为不易,其间,不仅爆发过无数次内战,还蒙受过极其可怕的自然灾害。
万幸,不管是内战,还是自然灾害,对尚处于襁褓之中的人类,都没有造成过灭绝性的打击,并不是人类多么顽强、或者运气好到爆棚,而是人类的若干群体,分散在盖亚各地,彼此间从体制、到基因的差异很大,才得以一直延续至今。
但这种“自然备份”的状态,在今天,却因人类的大一统而被打破。
今天的人类文明,从上到下,不论体制、还是基因,都达成高度的统一,这对人类万众一心、迈向未来,无疑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同时,却也降低了对抗内外危机的能力,有可能在极端事件中,被威胁一波带走。
就譬如现在的“追寻永生”,因此而禁绝繁衍,那么备份的措施也必须要有,哪怕对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意义,
对全人类,人在文明而言,却是极端的必须。
“阿达民先生,‘火种’的本体建筑工作,预计可以在五年之内完成。
毕竟,这一工程并不需要隔绝微生物,但我们仍有顾虑,如果不隔绝盖亚表面的一切微生物,正如您宣称的‘第五次盖亚大战’那样,一旦遭遇严重破坏,‘火种’设施可能会失效,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在URAL_041研究机构内,与专家们待在一起,阿达民听到了他们的担忧。
专家们说的明白,“火种”,一旦人类文明遭遇不测,就会自主培育胚胎、补充人口,并尝试重建人类文明的大型装置,本身对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
而且这种威胁,必定不会是瘟疫、地震这样简单,而有可能会是小行星撞击盖亚这样的天文级灾难,在这种灾难中,“火种”本身也很有可能受损,为此不仅需要极其坚固、可靠的结构设计,更需要完善的生化防范措施。
“你们说的很对。
不过,所谓‘后备手段’这种东西,本来就不能一点点按部就班、以最高标准去慢腾腾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尽快形成后备能力。
至于你们设想中的,具有完善生化隔绝能力的‘火种’,在条件具备时,盖亚净土也一样会动工兴建,不论到什么时候,这样的手段,都是一个文明必须要有的,尤其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更为必要。”
一边解释,一边在机器人引导下,众人穿过巨大建筑的内的甬道,在代号“火种”的文明重建设施内参观考察。
一切从指令开始,不出所料,这座庞大而复杂的设施,大部分都由“盘古”负责,人类则基本上只提出项目要求,并根据研发机构的规划文档,对设施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查与验收。
事关人类文明的存续,这种事,交给机器总归不太妥当。
但又能看什么呢,行走在甬道内,生命科学领域的白大褂们,脸上都是一副挺新奇的表情,借助“替身机器”浏览资料的阿达民则格外关注。
他清楚的知道,脱离机器,脱离人工智能,人类甚至连这一座机构如何运转,都搞不清楚,事实上根本无法事无巨细、精确到每一个环节,去验收由强人工智能负责解决的难以想象之工作量。
人类能看明白的,只是“火种”的总体架构与技术指标。
一千两百个休眠胚胎,数以百亿计的配子、合子,人造UTERUS体系,乃至管理这一切的弱人工智能控制中枢,这一切,都是延续人类存在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