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 招抚李定国(上)(第二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南明当皇帝最新章节!
贵州省会贵阳城。
自永历元年(西历1647年)六月底西军余部攻克贵阳以来,定番州、永宁州等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
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人同是张献忠的义子,人称‘四大将军’,是大西军的骨干。孙可望年岁大,又多立战功,勇猛无敌,军中称其为‘一堵墙’,就是说他一个人就抵得上李自成的一万精骑。张献忠死后,兵力最强的就是孙可望,威望也最高,带着西军余部冲出了蜀中,砍死了明将曾英,入贵州占据了贵阳。
老二李定国,本是云南人氏,是个孤儿,流落到了陕西,跟了张献忠,成了大西军中的一员猛将。李定国喜欢读[左传],效仿关云长,颇晓大义。
老三艾能奇,较有谋略,是姜维一样的人物。入黔省后不久病逝。
老四刘文秀被喻为赵子龙,有胆有识,为人忠义仁厚,从不随便杀人,张献忠知道他的性格,也从来没有勉强过他。
在贵阳,四大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进行了商讨。
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说:“如果将军兴义师来讨伐,云南全省将一鼓而下。”
鉴于此,孙可望主张趁机占据云南,李定国则主张归顺大明。
他对孙可望说道:“做流贼何日是个头?还是归附朝廷,洗心革面,将来也能博得个忠贞节烈,洗却了贼名。听说明臣们拥立了新皇帝,也不知肯不肯收编我等?义父部下四五万之众,收复中原也是不小的力量。”
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明朝的态度已有所改变。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大明乃中华正统,甲申之变没有亡国是天意,朕死了以后,尔等要归顺大明,不要再做不义之事了。”
西军的一连串失利,也使李定国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误,萌生了想要归附大明的想法。
就在孙、李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部下来报,大明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堵胤锡前来拜见。
明使的突然到来让孙、李二人颇为惊讶,不过孙可望兴趣寥寥,倒是李定国颇为激动,他命令部下大开城门迎接。
等堵胤锡轻车简从,来到了城门下,李定国亲自带头,将其迎出城门外,态度很是恭顺。
“不知大明天使驾临,定国有失远迎!”
堵胤锡拱手回礼道:“素闻李将军通晓大义,胤锡仰慕非常。此来特为结识将军,今日有幸拜识,死而不朽了。”
堵胤锡心里清楚;这都是些粗人,必须责以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以忠义,方能折服其心。
众将见堵胤锡并不装大,一下子就对他起了好感,李定国旋即带着堵胤锡入府衙,将其引见给了孙可望、刘文秀。
让众将重新见过堵胤锡,双方一番寒暄客套后,备下酒宴。不多时,主将都已落座,堵胤锡谦让,坐于客位,三位将军坐于正位。三巡酒后,堵胤锡开门见山的表明了来意。
他向众人行了个罗圈礼,道:“久闻诸位将军大名,无缘相见。堵某此来,非为别的,乃是邀请诸位将军匡扶大明,共驱胡虏。”
孙可望闷着头喝着酒,一言不语,刘文秀也不做声,心里正做着抉择。
只有李定国面露动容之色,他问道:“我等以前罪孽深重,烈皇帝虽非因我等而死,却也脱不了干系,如果归顺,大明对我等归附将士当何以处之?”
堵胤锡答道;‘造反之罪,在所不赦,将军想必也是清楚。凤凰山神灵代天行伐,胁从者罪减一等。古人云;社稷为重,君为轻。烈皇帝用人不当,社稷颠覆,也难辞其咎。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交替而行。百姓被逼而反,也在情理之中。与其追究以往,不如争取未来。亡羊补牢,炼石补天。受我皇封,皆为赤子。再造河山,都是良将。只要众将士洗心革面,重为朱明臣子,朝廷当一视同仁,不分彼此。”
李定国闻言大喜,不过仍有一些忧虑:“十万胡骑下中原,朝廷文武纷纷归降。大明养士三百年,何至于此?”
堵胤锡答道;“此乃君子小人之分,不足为奇。君子自清,小人自浊,何时不是如此?君子立心为公,小人立心为私。君子为国谋忠,不考虑自身得失,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小人时时处处都为自己身家性命着想,江山社稷都在其次。忠臣烈士不计成败,与胡虏浴血奋战,为的是光复中原河山。汉贼小人卖身求荣,甘为酋奴,为虎作伥,残害同类,不可相提并论也。”
李定国点了点头,站起施礼道;“定国请教堵公,何为华夷之辨?何为胡虏,何为中华?”
堵胤锡答道;‘九州之内,皆为华夏。九州之外,乃是蛮夷胡狄。华夏乃礼仪之邦,而胡狄无亲,等同于禽兽。彼若接受王化,可变夷为夏。如今异族欲变夏为夷,亡我种族,灭我文化,雉发易服,毁我中华衣冠,是可忍,孰不可忍。倭寇凶残,杀人无忌,东虏血洗千里。汉家江山即将沦丧,岂不令人悲哉?’言之泪下,泣不成声。
李定国闻言破受震动,也有些心酸:“我等作孽二十余载,也难辞其咎。堵公天人,定国愿归顺大明。”(未完待续。)
贵州省会贵阳城。
自永历元年(西历1647年)六月底西军余部攻克贵阳以来,定番州、永宁州等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
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人同是张献忠的义子,人称‘四大将军’,是大西军的骨干。孙可望年岁大,又多立战功,勇猛无敌,军中称其为‘一堵墙’,就是说他一个人就抵得上李自成的一万精骑。张献忠死后,兵力最强的就是孙可望,威望也最高,带着西军余部冲出了蜀中,砍死了明将曾英,入贵州占据了贵阳。
老二李定国,本是云南人氏,是个孤儿,流落到了陕西,跟了张献忠,成了大西军中的一员猛将。李定国喜欢读[左传],效仿关云长,颇晓大义。
老三艾能奇,较有谋略,是姜维一样的人物。入黔省后不久病逝。
老四刘文秀被喻为赵子龙,有胆有识,为人忠义仁厚,从不随便杀人,张献忠知道他的性格,也从来没有勉强过他。
在贵阳,四大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进行了商讨。
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说:“如果将军兴义师来讨伐,云南全省将一鼓而下。”
鉴于此,孙可望主张趁机占据云南,李定国则主张归顺大明。
他对孙可望说道:“做流贼何日是个头?还是归附朝廷,洗心革面,将来也能博得个忠贞节烈,洗却了贼名。听说明臣们拥立了新皇帝,也不知肯不肯收编我等?义父部下四五万之众,收复中原也是不小的力量。”
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明朝的态度已有所改变。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大明乃中华正统,甲申之变没有亡国是天意,朕死了以后,尔等要归顺大明,不要再做不义之事了。”
西军的一连串失利,也使李定国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误,萌生了想要归附大明的想法。
就在孙、李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部下来报,大明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堵胤锡前来拜见。
明使的突然到来让孙、李二人颇为惊讶,不过孙可望兴趣寥寥,倒是李定国颇为激动,他命令部下大开城门迎接。
等堵胤锡轻车简从,来到了城门下,李定国亲自带头,将其迎出城门外,态度很是恭顺。
“不知大明天使驾临,定国有失远迎!”
堵胤锡拱手回礼道:“素闻李将军通晓大义,胤锡仰慕非常。此来特为结识将军,今日有幸拜识,死而不朽了。”
堵胤锡心里清楚;这都是些粗人,必须责以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以忠义,方能折服其心。
众将见堵胤锡并不装大,一下子就对他起了好感,李定国旋即带着堵胤锡入府衙,将其引见给了孙可望、刘文秀。
让众将重新见过堵胤锡,双方一番寒暄客套后,备下酒宴。不多时,主将都已落座,堵胤锡谦让,坐于客位,三位将军坐于正位。三巡酒后,堵胤锡开门见山的表明了来意。
他向众人行了个罗圈礼,道:“久闻诸位将军大名,无缘相见。堵某此来,非为别的,乃是邀请诸位将军匡扶大明,共驱胡虏。”
孙可望闷着头喝着酒,一言不语,刘文秀也不做声,心里正做着抉择。
只有李定国面露动容之色,他问道:“我等以前罪孽深重,烈皇帝虽非因我等而死,却也脱不了干系,如果归顺,大明对我等归附将士当何以处之?”
堵胤锡答道;‘造反之罪,在所不赦,将军想必也是清楚。凤凰山神灵代天行伐,胁从者罪减一等。古人云;社稷为重,君为轻。烈皇帝用人不当,社稷颠覆,也难辞其咎。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交替而行。百姓被逼而反,也在情理之中。与其追究以往,不如争取未来。亡羊补牢,炼石补天。受我皇封,皆为赤子。再造河山,都是良将。只要众将士洗心革面,重为朱明臣子,朝廷当一视同仁,不分彼此。”
李定国闻言大喜,不过仍有一些忧虑:“十万胡骑下中原,朝廷文武纷纷归降。大明养士三百年,何至于此?”
堵胤锡答道;“此乃君子小人之分,不足为奇。君子自清,小人自浊,何时不是如此?君子立心为公,小人立心为私。君子为国谋忠,不考虑自身得失,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小人时时处处都为自己身家性命着想,江山社稷都在其次。忠臣烈士不计成败,与胡虏浴血奋战,为的是光复中原河山。汉贼小人卖身求荣,甘为酋奴,为虎作伥,残害同类,不可相提并论也。”
李定国点了点头,站起施礼道;“定国请教堵公,何为华夷之辨?何为胡虏,何为中华?”
堵胤锡答道;‘九州之内,皆为华夏。九州之外,乃是蛮夷胡狄。华夏乃礼仪之邦,而胡狄无亲,等同于禽兽。彼若接受王化,可变夷为夏。如今异族欲变夏为夷,亡我种族,灭我文化,雉发易服,毁我中华衣冠,是可忍,孰不可忍。倭寇凶残,杀人无忌,东虏血洗千里。汉家江山即将沦丧,岂不令人悲哉?’言之泪下,泣不成声。
李定国闻言破受震动,也有些心酸:“我等作孽二十余载,也难辞其咎。堵公天人,定国愿归顺大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