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九月(5月18日1/2更求订阅)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我能看见状态栏最新章节!
刘堂春这个老货肯定没安好心,这一点孙立恩心里一清二楚。但更让他有点心里没谱的是,刘堂春最多再过三个月就能回国。虽然只是短暂在国内呆一两个月,处理一下学院里的工作,但有什么事儿不能等回来了当面说,非得提前打电话打听问题的?
总之,这事情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奇怪的味道,孙立恩不得不防。
请自己的女朋友留神打探消息之后,孙立恩终于挂掉了电话,然后在保安大哥的催促下,开车离开了考场。
九月,天气仍然炎热。虽然按理来说,现在的夏天已经时日无多,眼看就该苟延残喘。但这大太阳实在是看不出有任何“日落西山”的残破感,反倒是颇有些廉颇老矣,但仍是饭桶的感觉。
太阳晒的实在是太厉害了,孙立恩不得不在驾车向西的路上拉下了车辆驾驶舱前面的遮阳板。眯起眼睛开了一段,终于在一个左转后进入了高楼林立的中心大道。这下倒是舒服多了。
过去两个月里,最让孙立恩心里感觉到安稳的,其实是袁平安的归来。
从下级医院的急诊里锻炼出来的袁平安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大变样。他的行医风格开始向真正的急诊医生,而不是“来急诊科锻炼的神外医生”方向转变。也许是明白了自己毕竟和孙立恩这种开挂的人物不同,袁平安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放弃了学习孙立恩做急诊时精确诊断的习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症治疗和生命体征维持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袁平安这几乎相当于是第三次转变专长——他现在研究的领域其实更接近重症医学方向。但这种横跨多个学科,而且多学科能力都不差的同协出身的高材生,对于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急诊科的意义是巨大的。
只要没瞎,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袁平安在支援结束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怎么说呢……不是那种下级医院里常见的碌碌无为混吃等死模样,而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信心的青年骨干的样子。
充满信心,积极有干劲。但也不会过分自大,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回到了四院之后,袁平安和布鲁恩开始轮流担任起了急诊科住总职务。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俩得在新一批住总诞生之前帮忙维持住急诊的基础运行才行。
但毕竟焕然一新的袁平安回来了,周军手头的压力顿时得到了有效缓解,而孙立恩这边的诊断中心也得到了一名生力军的支持。
诊断中心终于在尴尬的试运行两月后,逐渐进入了“完全体”的状态。独立的检验科和影像科全部投入了运作中。由于检验能力过于“强大”,而诊断中心目前还没有全负荷运行,所以这一部分多出来的辅助能力成了香饽饽。这一部分能力除了当初答应了门诊的以外,剩下的基本都由神外和急诊包了圆。
现在制约周秀芳诊断中心发挥实力的有两大不利条件,第一是诊断中心的医生数量还是太少。第二则是诊断中心的牌子……还不够硬。
第二个问题其实最好理解,毕竟诊断中心开始运行没多久,虽然处理的病症难度高,诊断苦难,但名声还只是圈内同僚们有所耳闻。想要患者和患者家属主动上门……难度还是很大。但真正麻烦的,还是第一个问题。
四院和武田签的合作协议里写着,诊断中心每年无偿诊疗不超过一万人。但运营这么大一个诊断中心,人吃马嚼的都暂且不说,总不能连日常的检测成本和消耗都指望人家来负担——诊断中心急需一个能够持续造血获取收入的途径。光靠院内的检验和影像科检查分出来的利润并不够充足,因此在诊断中心的名声打出来之前,短时间内院内没有为诊断中心继续增加医生的打算。
平均一天要诊断二十七个病人,而且还得是罕见病……这种量级的诊断需要大量患者和医生的配合。目前的诊断中心并没有这种能力。
维持较低限度的运行,对孙立恩来说其实是个好事儿。至少他有时间来复习考试。
陶德两周前已经出院了,钱爱武和陈恬艺以及沉夕的堂弟沉秋实都已经出院。目前的诊断中心住院部里,只有小嫣然还在这里继续住院治疗。
小嫣然的治疗费用不需要孙立恩他们操心,事实上就连宋院长都不用太操心她的治疗费用问题。在民政和绿叶筹等机构的关注下,小姑娘目前最不缺的就是治疗费用。但住院接近一年,她面临的挑战也有很多。
对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来说,除了健康成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接受教育。她现在的状态仍然不适合去学校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她的肝脏问题是一方面,持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所带来的感染风险则是另一方面。学校里的人流量还是有些太大,万一出现了校内流感传播之类的问题,小嫣然是肯定扛不住的。
考虑再三,在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今年应该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嫣然顺利插板进了陶德所在的学校。并且开始通过录播授课视频的形式学习。
虽然和实际参与班级授课有差异,但这已经是四院能为她做到的最好地步了。
顺便一提,脑袋上缺了一块的小陶德,以及这段时间经常来探望哥哥的佩妮,在住院期间和小嫣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佩妮负责在消毒后和小嫣然一起玩游戏,而陶德则在消毒后担任起了小嫣然的“班长”职责。每天早上八点,他会来检查小嫣然有没有完成前一天的作业——他甚至还会批改一下小嫣然的作业。
陶德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小家伙,用徐有容的话来说,“他更像是个德国的中学老师,而不是一个在国内上小学三年级的美国孩子。”
随后几乎每天,孙立恩都能在住院部里看到陶德正在用特意买回来的红色圆珠笔,在小嫣然的作业本上勾勾画画。而在隔壁房间里,佩妮正和小嫣然坐在一起,小声的说着陶德的坏话。
不过自从陶德出院之后,他再来看齐嫣然的次数就没有那么频繁了。而现在正好又是正常开学的日子,齐嫣然每天都跟着视频直播上课,倒也不用陶德再来给她批改作业——现在她的作业都是通过办公室的扫描仪扫描,然后直接发送到任课老师邮箱里的。
·
·
·
“立恩啊,考完了?”孙立恩刚把车停到宿舍楼底下,手机就又响了起来,“感觉咋样?”
“袁医生?”孙立恩苦笑道,“怎么你也来问我这个问题啊?”
“还有别人问?”袁平安想了想,“除了胡佳和你父母以外,还有别人直接给你打电话问成绩?男的女的?”
孙立恩翻了个白眼,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他总觉得袁平安最近越来越浪了,“男的,是刘主任。”
“刘堂春主任?”袁平安和刘堂春不是特别熟,见了没几次面之后老刘就被发配到非洲去了嘛。“我还以为是吴院长呢……你今儿要是没事儿了那就来医院一趟吧,我这里有个病例挺有意思的。”
刘堂春这个老货肯定没安好心,这一点孙立恩心里一清二楚。但更让他有点心里没谱的是,刘堂春最多再过三个月就能回国。虽然只是短暂在国内呆一两个月,处理一下学院里的工作,但有什么事儿不能等回来了当面说,非得提前打电话打听问题的?
总之,这事情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奇怪的味道,孙立恩不得不防。
请自己的女朋友留神打探消息之后,孙立恩终于挂掉了电话,然后在保安大哥的催促下,开车离开了考场。
九月,天气仍然炎热。虽然按理来说,现在的夏天已经时日无多,眼看就该苟延残喘。但这大太阳实在是看不出有任何“日落西山”的残破感,反倒是颇有些廉颇老矣,但仍是饭桶的感觉。
太阳晒的实在是太厉害了,孙立恩不得不在驾车向西的路上拉下了车辆驾驶舱前面的遮阳板。眯起眼睛开了一段,终于在一个左转后进入了高楼林立的中心大道。这下倒是舒服多了。
过去两个月里,最让孙立恩心里感觉到安稳的,其实是袁平安的归来。
从下级医院的急诊里锻炼出来的袁平安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大变样。他的行医风格开始向真正的急诊医生,而不是“来急诊科锻炼的神外医生”方向转变。也许是明白了自己毕竟和孙立恩这种开挂的人物不同,袁平安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放弃了学习孙立恩做急诊时精确诊断的习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症治疗和生命体征维持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袁平安这几乎相当于是第三次转变专长——他现在研究的领域其实更接近重症医学方向。但这种横跨多个学科,而且多学科能力都不差的同协出身的高材生,对于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急诊科的意义是巨大的。
只要没瞎,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袁平安在支援结束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怎么说呢……不是那种下级医院里常见的碌碌无为混吃等死模样,而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信心的青年骨干的样子。
充满信心,积极有干劲。但也不会过分自大,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回到了四院之后,袁平安和布鲁恩开始轮流担任起了急诊科住总职务。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俩得在新一批住总诞生之前帮忙维持住急诊的基础运行才行。
但毕竟焕然一新的袁平安回来了,周军手头的压力顿时得到了有效缓解,而孙立恩这边的诊断中心也得到了一名生力军的支持。
诊断中心终于在尴尬的试运行两月后,逐渐进入了“完全体”的状态。独立的检验科和影像科全部投入了运作中。由于检验能力过于“强大”,而诊断中心目前还没有全负荷运行,所以这一部分多出来的辅助能力成了香饽饽。这一部分能力除了当初答应了门诊的以外,剩下的基本都由神外和急诊包了圆。
现在制约周秀芳诊断中心发挥实力的有两大不利条件,第一是诊断中心的医生数量还是太少。第二则是诊断中心的牌子……还不够硬。
第二个问题其实最好理解,毕竟诊断中心开始运行没多久,虽然处理的病症难度高,诊断苦难,但名声还只是圈内同僚们有所耳闻。想要患者和患者家属主动上门……难度还是很大。但真正麻烦的,还是第一个问题。
四院和武田签的合作协议里写着,诊断中心每年无偿诊疗不超过一万人。但运营这么大一个诊断中心,人吃马嚼的都暂且不说,总不能连日常的检测成本和消耗都指望人家来负担——诊断中心急需一个能够持续造血获取收入的途径。光靠院内的检验和影像科检查分出来的利润并不够充足,因此在诊断中心的名声打出来之前,短时间内院内没有为诊断中心继续增加医生的打算。
平均一天要诊断二十七个病人,而且还得是罕见病……这种量级的诊断需要大量患者和医生的配合。目前的诊断中心并没有这种能力。
维持较低限度的运行,对孙立恩来说其实是个好事儿。至少他有时间来复习考试。
陶德两周前已经出院了,钱爱武和陈恬艺以及沉夕的堂弟沉秋实都已经出院。目前的诊断中心住院部里,只有小嫣然还在这里继续住院治疗。
小嫣然的治疗费用不需要孙立恩他们操心,事实上就连宋院长都不用太操心她的治疗费用问题。在民政和绿叶筹等机构的关注下,小姑娘目前最不缺的就是治疗费用。但住院接近一年,她面临的挑战也有很多。
对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来说,除了健康成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接受教育。她现在的状态仍然不适合去学校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她的肝脏问题是一方面,持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所带来的感染风险则是另一方面。学校里的人流量还是有些太大,万一出现了校内流感传播之类的问题,小嫣然是肯定扛不住的。
考虑再三,在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今年应该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嫣然顺利插板进了陶德所在的学校。并且开始通过录播授课视频的形式学习。
虽然和实际参与班级授课有差异,但这已经是四院能为她做到的最好地步了。
顺便一提,脑袋上缺了一块的小陶德,以及这段时间经常来探望哥哥的佩妮,在住院期间和小嫣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佩妮负责在消毒后和小嫣然一起玩游戏,而陶德则在消毒后担任起了小嫣然的“班长”职责。每天早上八点,他会来检查小嫣然有没有完成前一天的作业——他甚至还会批改一下小嫣然的作业。
陶德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小家伙,用徐有容的话来说,“他更像是个德国的中学老师,而不是一个在国内上小学三年级的美国孩子。”
随后几乎每天,孙立恩都能在住院部里看到陶德正在用特意买回来的红色圆珠笔,在小嫣然的作业本上勾勾画画。而在隔壁房间里,佩妮正和小嫣然坐在一起,小声的说着陶德的坏话。
不过自从陶德出院之后,他再来看齐嫣然的次数就没有那么频繁了。而现在正好又是正常开学的日子,齐嫣然每天都跟着视频直播上课,倒也不用陶德再来给她批改作业——现在她的作业都是通过办公室的扫描仪扫描,然后直接发送到任课老师邮箱里的。
·
·
·
“立恩啊,考完了?”孙立恩刚把车停到宿舍楼底下,手机就又响了起来,“感觉咋样?”
“袁医生?”孙立恩苦笑道,“怎么你也来问我这个问题啊?”
“还有别人问?”袁平安想了想,“除了胡佳和你父母以外,还有别人直接给你打电话问成绩?男的女的?”
孙立恩翻了个白眼,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他总觉得袁平安最近越来越浪了,“男的,是刘主任。”
“刘堂春主任?”袁平安和刘堂春不是特别熟,见了没几次面之后老刘就被发配到非洲去了嘛。“我还以为是吴院长呢……你今儿要是没事儿了那就来医院一趟吧,我这里有个病例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