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攻城之战(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绝品盗帅最新章节!
正元十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还没进十一月,关中便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伴随着呼啸的北风,漫天飞舞。这个天气对于战乱中的关中百姓来说,更是一场灾难。
十月二十五,金军占领了渭河北的最后一座大城——咸阳,陈兵河畔。在此之间,同州、华州、耀州等渭河以北的地方,已经尽归金军所有。金军在各城镇设粥棚,救济百姓。随着大雪来临,金军都龟缩在沿河设立的大帐和城镇中,倒是遵守了齐金之间的约定,没有渡河。
齐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渭河南沿河一线渭南、邓县和华阴等地,都驻扎了近万人马。渭河上已经结了冰,金军随时都有可能过河而来。惟一让齐军心安的是,峣关已经拿下,齐军的粮道无阻。
然而,对于围困长安的齐军来说,这个天气是雪上加霜。经过三个月的鏖战,齐军早已疲惫不堪。这场战争来说,对于金军比较轻松。而对于齐军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战。
在齐军围困长安之前,长安绝大部分贵族高官,都已经逃往大散关,余下的都是一些死忠于李元旦的部队和官员。这些人被齐军水淹四万多西夏俘虏的暴行激怒,誓死守城。长安城里的西夏军不多,只有不足两万人。然而,长安城高壁厚,是名副其实的坚城。齐军曾发动过五六次试探性进攻,都被西夏军以强硬的姿态守住。
有消息称,李元旦在长安城内囤积了一年有余的粮草,短时间内,根本不惧齐军困城。
灞桥镇一所大宅里,逄桧躺在床上,气若游丝。随军的太医早就暗示高定山等齐军高层,王爷早已经油尽灯枯,只所以迟迟没有撒手西去,是因为心里憋着一口气,想看到齐军入城的那一天。
高定山、关杓、肖定国诸将尽管心里焦急万分,但面对如此坚固的城池和糟糕的天气,都束手无策。
坏消息不仅这些,渭河北岸的金军如同一条猛虎,不知什么时候就能扑过来。而在大齐关内,也颇不得安宁。先前,齐军久攻潼关、峣关不下,军内就已经出现反对言论,而在江宁城,那些文官没亦颇有微词。齐军破关而入的时候,这种反对声音暂时被压了下去,眼下长安城没有一鼓而下,又有人要闹腾起来。
特别是一些不知兵的户部、礼部官员,指责齐军将领借战争之机贪墨饷银,以致耗费巨大。也有几个已经隐退的老将,现在却活泛起来,在有心人的鼓动下,纷纷上书,指责战事不利。还有更无耻的,见齐军兵困长安,便主动请缨,要到长安前线来,意图抢功。
这些不满的意见,在小皇帝逄瑛的强力压制下,暂时翻不起多大浪来,最关键的问题是大齐后援后继乏力。
大齐目前的国力,根本不能支撑长时间的战争消耗。黄元度情知这一战的关键之处,在后方极力筹措,却举步维艰,江南诸大家联合起来,联合抵制。他们带头屯粮,抬高物价,使得民怨沸腾。若非黄元度超然的身份,换一个宰相,早就被换了下去。
一时间,大齐无论前线还是后方,都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状态。
————
前线战事胶着,在蜀国的梁乙越折腾得极欢。他不停地奔走在太子府、相府、枢密使府等诸高官之间,力促蜀国高层出兵援助西夏。
十月二十五,梁乙越做出了十分出人意料的举动——长跪蜀王宫门。宋铮自己虽然不能出紫气苑,却能通过元好问得知消息。梁乙越摘去冠帽,身着普通的单衣,就跪在宫门外。蜀国礼部官员轮流劝说,均未能打动他。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梁乙越一头白发,跪在冰凉的台阶上,浑身瑟瑟发抖。一头白发随风飘舞,看上去十分落魄可怜。不但如此,梁乙越还写了一封血书,就铺在身前。血书上,历数蜀国与西夏的合作史,请求蜀国出兵援夏。
梁乙越这一手,立即唤起了许多蜀国官员的同情泪。原来的时候,关于是否出兵,蜀国高层一直没有定论。二十多天来,朝堂上争论不休。不过,经过梁乙越这一番表演后,支持出兵者立即占了上风。
就连太子郎伯川,亦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当然,郎伯川不是支持出兵,而是建议自己的父皇给大齐写国书,要求大齐放过长安城内的夏军和百姓,放他们转入汉中,不要行屠城之事。而且,还要大齐保证,不能进攻大散关。否则的话,蜀国再出兵也不迟。
郎伯川这种书生观点,看上去十分好笑。不过,从宋铮的角度来说,却很希望蜀国这么做。把李元旦这只老虎放进陇右和汉中去,让他带着兵去和李喜争个你死我活,大齐反能渔翁得利。反之,若大齐军誓死攻城,伤亡巨大不说,短时间内能不能攻下来,还是一个问题。
郎伯川是仁人君子,在上书后还给宋铮来信,隐晦地表达抱歉之意。还解释说他自己有意与大齐交好,亦不想大齐与西夏攻战。宋铮看了后直嘬牙花子,如此可爱的太子殿下,让宋铮都不忍心伤害他。
————
聪明人到处都有。
十一月初一,大齐前线。高定山会同关杓、肖定国等人商量了一夜,终于决定,以逄桧的名义向长安城发送一封书信。信的大义是,只要李元旦献城投降,大齐军将礼送他们西去,不伤他们一根寒毛。如若不然,将来攻破城池后,将屠城三日。
李元旦回信只有一句话,“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朕安能做渭河之鬼哉?”
接到这封信,大帐里一时鸦雀无声。当日在决定把四万多西夏军赶进渭河口时,肖定国与辛弃疾等将领坚决反对,意思是这样做会激起李元旦誓死守卫长安城的决心,为将来攻城增添难度。
然而,高定山和关杓都反对这么做。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齐军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些俘虏。当初,西夏军的粮草,都集中在西关镇。西夏军见守关无望,竟然自己粮草烧了,不给大齐留一粒粮食。这也是杀俘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由于攻关伤亡惨重的怨气,高定山直接下令杀俘,以振军心。
俘虏是杀了,李元旦也恨极了大齐军,更不相信大齐军,或者,他对梁乙越搬蜀国援兵还存在那么一丝幻想。
逄桧对杀俘没有表态,他的身体已经日薄西山,攻破潼关时他就陷入昏厥,等他醒过来的时候,西夏军已经被赶下了河。事情已经发生了,逄桧只是长叹了一口气,没有怪罪任何人。在到达灞桥镇时,逄桧已经进入持续昏迷的状态。偶尔清醒过来,却已经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现在的长安城内外,形成了一个怪圈。困在城内的西夏军,由于粮草还算充足,倒过得还算滋润。围困长安城的齐军,却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安营扎寨。这样的天气,攻城是不可能的了。现在的长安城墙上,早被西夏军泼了一层又一层的凉水,结成了厚厚的冰。原本就很坚固的城墙,相当于多了一层铠甲,任由齐军再大的本事,也不能攻进城去。
战局就这么僵持起来,直到辛弃疾想出了另外一个高招。
————
十一月初八,连续多日断断续续的大雪终于停了,天空放晴。长安东侧,一队队齐军走出大帐,他们手里拿的不再是刀枪,而是一把把铁敲。
“快点,把这些雪都铲到护城河里去。”张丙一边指挥着手下的弟兄,一边甩来膀子,往护城河里铲雪。
张丙是原本是洛阳关众多齐军中的一个什长,由于作战勇猛,刚刚被提为百户。今天他接到命令,通知往护城河里铲雪。要把护城河填上。
这倒没什么困难,经过前几番攻城,长安城里的西夏军也学乖了,除非齐军架着梯子上城墙,西夏军才会放箭扔石头,其余的,哪怕你站在城墙外二十多丈外骂街,西夏军也不会鸟你。西夏军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守城的滚木雷石、弓箭火油之类的,用的十分节约。
张丙作为新提的百户,心气正高着呢。高层的困难他不知道,但服从命令这一条,张丙绝无二话。尽管如此,张丙却心里纳闷,铲雪就铲雪呗,为何还要加木头,还要撒水?
大齐军出动了近三千名军士,沿着长安城东门外护城河东西一里长的地方,各自挥动的铲子,向着护城河里填雪。每填一层,还要用铲子拍实了。填了一个多时辰,雪已经高出河岸了。
这时候,另外一队军士来了,他们各自扛着新伐来的大树,按着每隔半丈就放一棵的顺序,将其排在上边。
紧接着,另外一些军士来了,他们各自挑着水,来到雪堆前后,将水一桶一桶地泼在上面。原本高高而起的雪堆,立即塌下去大半。
接下来,又是填雪。今年的雪下得太大了,足有一尺多厚。齐军不愁无雪可填,近处没有,用稍远一点的就是了。
又填了一层,还是铺大树,整棵大树连同树枝都扔了上去,不过,这次的木头是按着横向排列的,接下来还是浇水。
五天后,沿着东城门护城河上,一道坚固的高墙就这么垒了起来。墙垒得很高,几与不远处的城墙持平了。
不但东城门外,其他四面都是如此。在长安城的各个城门外,各多了一道一里长的高墙。
正元十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还没进十一月,关中便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伴随着呼啸的北风,漫天飞舞。这个天气对于战乱中的关中百姓来说,更是一场灾难。
十月二十五,金军占领了渭河北的最后一座大城——咸阳,陈兵河畔。在此之间,同州、华州、耀州等渭河以北的地方,已经尽归金军所有。金军在各城镇设粥棚,救济百姓。随着大雪来临,金军都龟缩在沿河设立的大帐和城镇中,倒是遵守了齐金之间的约定,没有渡河。
齐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渭河南沿河一线渭南、邓县和华阴等地,都驻扎了近万人马。渭河上已经结了冰,金军随时都有可能过河而来。惟一让齐军心安的是,峣关已经拿下,齐军的粮道无阻。
然而,对于围困长安的齐军来说,这个天气是雪上加霜。经过三个月的鏖战,齐军早已疲惫不堪。这场战争来说,对于金军比较轻松。而对于齐军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战。
在齐军围困长安之前,长安绝大部分贵族高官,都已经逃往大散关,余下的都是一些死忠于李元旦的部队和官员。这些人被齐军水淹四万多西夏俘虏的暴行激怒,誓死守城。长安城里的西夏军不多,只有不足两万人。然而,长安城高壁厚,是名副其实的坚城。齐军曾发动过五六次试探性进攻,都被西夏军以强硬的姿态守住。
有消息称,李元旦在长安城内囤积了一年有余的粮草,短时间内,根本不惧齐军困城。
灞桥镇一所大宅里,逄桧躺在床上,气若游丝。随军的太医早就暗示高定山等齐军高层,王爷早已经油尽灯枯,只所以迟迟没有撒手西去,是因为心里憋着一口气,想看到齐军入城的那一天。
高定山、关杓、肖定国诸将尽管心里焦急万分,但面对如此坚固的城池和糟糕的天气,都束手无策。
坏消息不仅这些,渭河北岸的金军如同一条猛虎,不知什么时候就能扑过来。而在大齐关内,也颇不得安宁。先前,齐军久攻潼关、峣关不下,军内就已经出现反对言论,而在江宁城,那些文官没亦颇有微词。齐军破关而入的时候,这种反对声音暂时被压了下去,眼下长安城没有一鼓而下,又有人要闹腾起来。
特别是一些不知兵的户部、礼部官员,指责齐军将领借战争之机贪墨饷银,以致耗费巨大。也有几个已经隐退的老将,现在却活泛起来,在有心人的鼓动下,纷纷上书,指责战事不利。还有更无耻的,见齐军兵困长安,便主动请缨,要到长安前线来,意图抢功。
这些不满的意见,在小皇帝逄瑛的强力压制下,暂时翻不起多大浪来,最关键的问题是大齐后援后继乏力。
大齐目前的国力,根本不能支撑长时间的战争消耗。黄元度情知这一战的关键之处,在后方极力筹措,却举步维艰,江南诸大家联合起来,联合抵制。他们带头屯粮,抬高物价,使得民怨沸腾。若非黄元度超然的身份,换一个宰相,早就被换了下去。
一时间,大齐无论前线还是后方,都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状态。
————
前线战事胶着,在蜀国的梁乙越折腾得极欢。他不停地奔走在太子府、相府、枢密使府等诸高官之间,力促蜀国高层出兵援助西夏。
十月二十五,梁乙越做出了十分出人意料的举动——长跪蜀王宫门。宋铮自己虽然不能出紫气苑,却能通过元好问得知消息。梁乙越摘去冠帽,身着普通的单衣,就跪在宫门外。蜀国礼部官员轮流劝说,均未能打动他。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梁乙越一头白发,跪在冰凉的台阶上,浑身瑟瑟发抖。一头白发随风飘舞,看上去十分落魄可怜。不但如此,梁乙越还写了一封血书,就铺在身前。血书上,历数蜀国与西夏的合作史,请求蜀国出兵援夏。
梁乙越这一手,立即唤起了许多蜀国官员的同情泪。原来的时候,关于是否出兵,蜀国高层一直没有定论。二十多天来,朝堂上争论不休。不过,经过梁乙越这一番表演后,支持出兵者立即占了上风。
就连太子郎伯川,亦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当然,郎伯川不是支持出兵,而是建议自己的父皇给大齐写国书,要求大齐放过长安城内的夏军和百姓,放他们转入汉中,不要行屠城之事。而且,还要大齐保证,不能进攻大散关。否则的话,蜀国再出兵也不迟。
郎伯川这种书生观点,看上去十分好笑。不过,从宋铮的角度来说,却很希望蜀国这么做。把李元旦这只老虎放进陇右和汉中去,让他带着兵去和李喜争个你死我活,大齐反能渔翁得利。反之,若大齐军誓死攻城,伤亡巨大不说,短时间内能不能攻下来,还是一个问题。
郎伯川是仁人君子,在上书后还给宋铮来信,隐晦地表达抱歉之意。还解释说他自己有意与大齐交好,亦不想大齐与西夏攻战。宋铮看了后直嘬牙花子,如此可爱的太子殿下,让宋铮都不忍心伤害他。
————
聪明人到处都有。
十一月初一,大齐前线。高定山会同关杓、肖定国等人商量了一夜,终于决定,以逄桧的名义向长安城发送一封书信。信的大义是,只要李元旦献城投降,大齐军将礼送他们西去,不伤他们一根寒毛。如若不然,将来攻破城池后,将屠城三日。
李元旦回信只有一句话,“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朕安能做渭河之鬼哉?”
接到这封信,大帐里一时鸦雀无声。当日在决定把四万多西夏军赶进渭河口时,肖定国与辛弃疾等将领坚决反对,意思是这样做会激起李元旦誓死守卫长安城的决心,为将来攻城增添难度。
然而,高定山和关杓都反对这么做。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齐军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些俘虏。当初,西夏军的粮草,都集中在西关镇。西夏军见守关无望,竟然自己粮草烧了,不给大齐留一粒粮食。这也是杀俘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由于攻关伤亡惨重的怨气,高定山直接下令杀俘,以振军心。
俘虏是杀了,李元旦也恨极了大齐军,更不相信大齐军,或者,他对梁乙越搬蜀国援兵还存在那么一丝幻想。
逄桧对杀俘没有表态,他的身体已经日薄西山,攻破潼关时他就陷入昏厥,等他醒过来的时候,西夏军已经被赶下了河。事情已经发生了,逄桧只是长叹了一口气,没有怪罪任何人。在到达灞桥镇时,逄桧已经进入持续昏迷的状态。偶尔清醒过来,却已经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现在的长安城内外,形成了一个怪圈。困在城内的西夏军,由于粮草还算充足,倒过得还算滋润。围困长安城的齐军,却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安营扎寨。这样的天气,攻城是不可能的了。现在的长安城墙上,早被西夏军泼了一层又一层的凉水,结成了厚厚的冰。原本就很坚固的城墙,相当于多了一层铠甲,任由齐军再大的本事,也不能攻进城去。
战局就这么僵持起来,直到辛弃疾想出了另外一个高招。
————
十一月初八,连续多日断断续续的大雪终于停了,天空放晴。长安东侧,一队队齐军走出大帐,他们手里拿的不再是刀枪,而是一把把铁敲。
“快点,把这些雪都铲到护城河里去。”张丙一边指挥着手下的弟兄,一边甩来膀子,往护城河里铲雪。
张丙是原本是洛阳关众多齐军中的一个什长,由于作战勇猛,刚刚被提为百户。今天他接到命令,通知往护城河里铲雪。要把护城河填上。
这倒没什么困难,经过前几番攻城,长安城里的西夏军也学乖了,除非齐军架着梯子上城墙,西夏军才会放箭扔石头,其余的,哪怕你站在城墙外二十多丈外骂街,西夏军也不会鸟你。西夏军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守城的滚木雷石、弓箭火油之类的,用的十分节约。
张丙作为新提的百户,心气正高着呢。高层的困难他不知道,但服从命令这一条,张丙绝无二话。尽管如此,张丙却心里纳闷,铲雪就铲雪呗,为何还要加木头,还要撒水?
大齐军出动了近三千名军士,沿着长安城东门外护城河东西一里长的地方,各自挥动的铲子,向着护城河里填雪。每填一层,还要用铲子拍实了。填了一个多时辰,雪已经高出河岸了。
这时候,另外一队军士来了,他们各自扛着新伐来的大树,按着每隔半丈就放一棵的顺序,将其排在上边。
紧接着,另外一些军士来了,他们各自挑着水,来到雪堆前后,将水一桶一桶地泼在上面。原本高高而起的雪堆,立即塌下去大半。
接下来,又是填雪。今年的雪下得太大了,足有一尺多厚。齐军不愁无雪可填,近处没有,用稍远一点的就是了。
又填了一层,还是铺大树,整棵大树连同树枝都扔了上去,不过,这次的木头是按着横向排列的,接下来还是浇水。
五天后,沿着东城门护城河上,一道坚固的高墙就这么垒了起来。墙垒得很高,几与不远处的城墙持平了。
不但东城门外,其他四面都是如此。在长安城的各个城门外,各多了一道一里长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