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节 第三轮调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900最新章节!
最后让东北各省政府回去后立刻制定东北工业促进计划,在电力、钢铁和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全面推行设备换税收计划。
同时杨潮还答应,在东北投资兴建一座大型兵工厂,将山东兵工的产业模式,全面引入东北。山东兵工可不是单纯的兵工厂,而是大量生产民品的综合性机器制造工业。
东北的问题也提醒了杨潮,提高整体工业水平,是比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意义更大的事情。
所以杨潮回去之后,就开始在全国推广这项方案,中央将为愿意更新设备的企业减免三分之一的税收。
而恰恰杨潮也觉得该到了第三轮调整的时候了。
第一轮调整是压制日用品消费,通过补贴鼓励老百姓购买收音机、自行车等小件消费品来压制葱姜蒜等农副产品的价格过快增长,一年多后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已经开始出现价格下跌的时候,杨潮果断的放弃对小件消费品的补贴。
第二轮则是补贴汽车业,在高补贴的刺激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一年之内就将生产规模从过去的30多万辆,增加到了100万辆。
老百姓对汽车这种中高级消费品的消费能力,极大的拉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业、南洋的橡胶产业、电子工业等等。
第三轮调整,杨潮不直接补贴消费了,百姓的消费能力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他决定将第三轮调整的财政补贴放在补贴企业上。
其实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期间,一开始就打算采取补贴企业,这是共和党的一贯策略,即便到了21世纪,他们刺激经济的方法,往往也是给企业减税,而民主党则强调的是普通人的福利。
其实胡佛的政策,在经济上是对的,可是在政治上是错误的,老百姓之后看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美国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通过补贴企业,确实也能间接的促进就业,但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得经历通过的转型,所以胡佛输给了罗斯福。
强两轮补贴消费之后,杨潮这次通过补贴企业更换设备,其实就是在做好经济全面复苏的最后一步棋。
这项政策推出之后,估计几年内中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就能更新一遍,全部采用30年代新出现的机器设备,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而且杨潮并不狭隘,这个补贴肯定会让山东那些机器制造企业大获其利,山东的机器制造业可以生产大多数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从大型机床、精密机床到纺织机械、大吨位水压机、鼓风机等等,却不可能生产所有最先进的设备,所以杨潮打算向全世界开放市场,鼓励企业可以向德国、美国等过采购比中国同类产品更先进的设备。
总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谁的更好,就用谁的,价格高点都无所谓,杨潮要的是一个效率最高的工业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为重工业提供市场,山东重工业的市场,苏俄的那些大订单就足够丰厚了。
这个政策首先获利的,就是那批刚刚得到了大西南水电项目订单的企业,尤其是上海一大群民营企业家们,他们的工厂本就需要采购大型设备,否则根本就没有能力承接水电设备订单,原本是要贷款的,现在发现竟然还可以拿来抵税,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山东的重工业企业,当然也不会吃亏,至少会有一半设备订单会落到他们腰包不说,他妈自己也可以借机更新设备,毕竟设备对于重工业,尤其是机器制造业来说,意义更重大,因为只有随时保证自己的机器设备是最先进的,他们的产品才有可能是最先进的。
重工业企业,可以引入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利用全世界最优秀企业的最新成果,当然也包括山东本地企业的最新成果,将他们的制造水平在提升一个层次。
总之这是一个全国工业体系都收益的政策。
但收益的结果却不可能平衡,因为对于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的西北地区来说,他们能得到的利益,远远低于山东、上海这样的工业发达地区。
可是如何支持这些地区发展呢?
21世纪,大西北发展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距离大海距离太远,造成的运输成本高企,工业竞争力不能跟东部地区相比,新疆是靠油气资源,陕西是靠着国家投资的航空业等高科技产业,即便这样,西部大开发的效果也很不明显,更不用说这个时代了。
对于杨潮而言,他可以借用后世很多经验来发展经济,但他搜遍脑海里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
因为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来说,能借鉴的样本本就不多,很多是借鉴美国,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是不能比的,东西沿海之外,中部就是大平原,他们西部也是靠海的,不靠海的大平原是世界上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
除了美国,也就剩一个苏俄了,但是苏俄制度的效率问题始终是一个门槛,通过国家统筹性来发展西部,影响的整个国家的大局。
杨潮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效率还是公平的死循环之中。
如果是以前的他,比较欣赏的是自由经济,那么在他看来,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真的很很难发展工业。
但现在的他,看问题,更多的开始从政治角度出发了。
中国边患,历来多出自西北,哪里民族成分复杂,也容易产生矛盾,如果不好好发展经济,让哪里的人心理产生失衡,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即便到了21世纪,哪里依然是中国值不稳定的地区。
效率还是稳定,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杨潮想到了德国,德国往往鼓励均衡发展,并不热衷于发展大城市,除了汉堡、法兰克福和柏林、慕尼黑等少数城市,德国很少有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反而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为此牺牲了很多效率。
比如东德合并之后,西德征收了几十年的团结税,用来支持东德的发展。
“西部开发得提上日程了!”
杨潮心中暗道,最终政治考量压过了经济考量。(未完待续。)
最后让东北各省政府回去后立刻制定东北工业促进计划,在电力、钢铁和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全面推行设备换税收计划。
同时杨潮还答应,在东北投资兴建一座大型兵工厂,将山东兵工的产业模式,全面引入东北。山东兵工可不是单纯的兵工厂,而是大量生产民品的综合性机器制造工业。
东北的问题也提醒了杨潮,提高整体工业水平,是比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意义更大的事情。
所以杨潮回去之后,就开始在全国推广这项方案,中央将为愿意更新设备的企业减免三分之一的税收。
而恰恰杨潮也觉得该到了第三轮调整的时候了。
第一轮调整是压制日用品消费,通过补贴鼓励老百姓购买收音机、自行车等小件消费品来压制葱姜蒜等农副产品的价格过快增长,一年多后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已经开始出现价格下跌的时候,杨潮果断的放弃对小件消费品的补贴。
第二轮则是补贴汽车业,在高补贴的刺激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一年之内就将生产规模从过去的30多万辆,增加到了100万辆。
老百姓对汽车这种中高级消费品的消费能力,极大的拉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业、南洋的橡胶产业、电子工业等等。
第三轮调整,杨潮不直接补贴消费了,百姓的消费能力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他决定将第三轮调整的财政补贴放在补贴企业上。
其实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期间,一开始就打算采取补贴企业,这是共和党的一贯策略,即便到了21世纪,他们刺激经济的方法,往往也是给企业减税,而民主党则强调的是普通人的福利。
其实胡佛的政策,在经济上是对的,可是在政治上是错误的,老百姓之后看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美国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通过补贴企业,确实也能间接的促进就业,但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得经历通过的转型,所以胡佛输给了罗斯福。
强两轮补贴消费之后,杨潮这次通过补贴企业更换设备,其实就是在做好经济全面复苏的最后一步棋。
这项政策推出之后,估计几年内中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就能更新一遍,全部采用30年代新出现的机器设备,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而且杨潮并不狭隘,这个补贴肯定会让山东那些机器制造企业大获其利,山东的机器制造业可以生产大多数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从大型机床、精密机床到纺织机械、大吨位水压机、鼓风机等等,却不可能生产所有最先进的设备,所以杨潮打算向全世界开放市场,鼓励企业可以向德国、美国等过采购比中国同类产品更先进的设备。
总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谁的更好,就用谁的,价格高点都无所谓,杨潮要的是一个效率最高的工业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为重工业提供市场,山东重工业的市场,苏俄的那些大订单就足够丰厚了。
这个政策首先获利的,就是那批刚刚得到了大西南水电项目订单的企业,尤其是上海一大群民营企业家们,他们的工厂本就需要采购大型设备,否则根本就没有能力承接水电设备订单,原本是要贷款的,现在发现竟然还可以拿来抵税,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山东的重工业企业,当然也不会吃亏,至少会有一半设备订单会落到他们腰包不说,他妈自己也可以借机更新设备,毕竟设备对于重工业,尤其是机器制造业来说,意义更重大,因为只有随时保证自己的机器设备是最先进的,他们的产品才有可能是最先进的。
重工业企业,可以引入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利用全世界最优秀企业的最新成果,当然也包括山东本地企业的最新成果,将他们的制造水平在提升一个层次。
总之这是一个全国工业体系都收益的政策。
但收益的结果却不可能平衡,因为对于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的西北地区来说,他们能得到的利益,远远低于山东、上海这样的工业发达地区。
可是如何支持这些地区发展呢?
21世纪,大西北发展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距离大海距离太远,造成的运输成本高企,工业竞争力不能跟东部地区相比,新疆是靠油气资源,陕西是靠着国家投资的航空业等高科技产业,即便这样,西部大开发的效果也很不明显,更不用说这个时代了。
对于杨潮而言,他可以借用后世很多经验来发展经济,但他搜遍脑海里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
因为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来说,能借鉴的样本本就不多,很多是借鉴美国,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是不能比的,东西沿海之外,中部就是大平原,他们西部也是靠海的,不靠海的大平原是世界上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
除了美国,也就剩一个苏俄了,但是苏俄制度的效率问题始终是一个门槛,通过国家统筹性来发展西部,影响的整个国家的大局。
杨潮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效率还是公平的死循环之中。
如果是以前的他,比较欣赏的是自由经济,那么在他看来,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真的很很难发展工业。
但现在的他,看问题,更多的开始从政治角度出发了。
中国边患,历来多出自西北,哪里民族成分复杂,也容易产生矛盾,如果不好好发展经济,让哪里的人心理产生失衡,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即便到了21世纪,哪里依然是中国值不稳定的地区。
效率还是稳定,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杨潮想到了德国,德国往往鼓励均衡发展,并不热衷于发展大城市,除了汉堡、法兰克福和柏林、慕尼黑等少数城市,德国很少有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反而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为此牺牲了很多效率。
比如东德合并之后,西德征收了几十年的团结税,用来支持东德的发展。
“西部开发得提上日程了!”
杨潮心中暗道,最终政治考量压过了经济考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