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第1098章 池畔的君臣对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执掌武唐最新章节!
夏日天长,傍晚时分天色依旧明朗一片,沉沉落日映得九洲池池水一片血红,波光粼粼煞是美丽。
此时此刻,陆瑾与太平公主夫妇已是带着一双儿女,前去九洲池池畔的水榭内,觐见太后武媚。
“唔,是太平和陆相来了么?”听到禀告,正聆听着上官婉儿诵读佛经的武后立即睁开了双目,从贵妃榻上坐起,笑容满面的言道,“快,让他们速速进来。”
武后的话音刚落,一个小人儿已是从外面飞快冲至,问也不问,看也不看就扑入了武后的怀中,娇声一句“皇祖母,”显然非常的开心快乐。
“噢呀,是俊彦啊1武后爱怜的摸了摸小外孙的头,哈哈笑道,“婉儿快看看,这小家伙一月未见似乎又长高了不少,算了算已是快满三岁了。”
望着眼前这位属于陆瑾和太平公主爱情结晶的陆俊彦,上官婉儿心内酸楚难耐,强颜欢笑道:“太后说得不错,陆小郎君身体茁壮健康,个子自然长得忒快。”
武后颔首一笑,却见陆瑾与怀抱陆徽音的太平公主已是走了进来。
见到陆俊彦正躲在武后怀中撒娇,太平公主美丽的娇靥神情大变,连忙厉声喝斥道:“大郎,皇祖母面前如何能够这般没有规矩?还不快快过来。”
陆俊彦委屈的嘟了嘟小嘴,却不搭理太平公主,显然非常不情愿。
闻言,武后却是笑开了。
她顺手拿起案几上的一快糕点塞在了陆俊彦的嘴中,摸着他的脸蛋儿微笑说道:“太平啊,俊彦不过乃三岁孩童,你又何须苛责于他?来,将徽音也抱给朕瞧瞧。”
太平公主无可奈何的瞪了陆俊彦一眼,便上前将怀中的陆徽音交给了武后,小丫头坐在武后大腿上之后,连忙伸出手来与哥哥抢东西吃,顿时让武后一阵开怀大笑。
望着眼前含饴弄孙、乐不可支的太后,陆瑾心内却是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前不久,他听朝臣们私下闲话,自从废太子李贤死后,武后将李贤的几个儿子女儿也是接进了宫来,就让他们在形同囚房的偏殿居住,而且每日还强令他们如宫奴般劳作。
据说每逢过节,武后都会想起李贤所生的这几个孙儿孙女,派出内侍前去赏他们一顿廷杖,打得个个是皮开肉绽,悲哭不已。
陆瑾当时闻之,感觉到汗毛倒立,大叹武后怎能如此狠得下心肠?大概她也是想将昔日对李贤的种种不满,发泄到他的儿女身上。
正在思忖间,太平公主已是招手示意陆瑾前来,共同向武后问安。
武后十分关心太平公主的家事,事无巨细的诸多询问,太平公主一五一十的一一作答。
太平公主本就十分善于揣摩武后的心思,加之又聪慧过人,善于言语,登时就让武后大笑不止。
过得半响,武后微笑开口道:“太平,婉儿,你们带着一对小家伙到池畔看看锦鲤吧,朕有事想与陆相聊聊。”
太平公主甚为不喜上官婉儿,但此乃武后的命令,自然不敢违背,自得带着陆俊彦和陆徽音与上官婉儿一道去了。
待到太平公主等人一走,水榭内就只剩下了陆瑾和武后两人,陆瑾有许多年没有与武后独自相处,一时之间竟还生出了几分紧张之感。
想了想,他从怀中掏出了那枚调动羽林卫的凤符,毕恭毕敬的递给武后道:“太后,上次微臣在长安之时对付七宗堂,太后你曾颁赐一枚凤符给微臣,现在事情已经结束,微臣自当完璧归赵。”
武后微微一笑接过,也没有多看,就这么放在了案几上。
见武后并没有多问,陆瑾不由自主的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时,武后轻轻的品呷一口热茶,轻叹言道:“七郎啊,我知道你一直因阿师的事情对朕耿耿于怀,对么?”
“阿师?”陆瑾一头雾水,不解其意。
武后一笑,言道:“朕说的是薛怀义,也就是现在的冯小宝,前不久朕已经令他在白马寺出家为僧了,故而现在换他作阿师。”
陆瑾这才记得阿师乃是僧人的昵称,但他没料到武后第一件事居然与他聊起了薛怀义,不禁有着几分尴尬。
武后自顾自地的言道:“你深受儒家熏陶,坚持礼法道德,自然看不惯这些乌烟瘴气的事情,而且阿师乃是从你府中而出,故而你更是不满,对么?”
“太后言重了,微臣不敢。”话虽如此,陆瑾心内却一点也没有道歉之意。
武后一笑,言道:“朕也不妨告诉你,面首不过乃朕闲暇时的消遣而已,阿师对于朕来讲,就如那一只拂林犬般专供玩乐之用,你又何必耿耿于怀,与之大起冲突了?有时候啊,打狗也得看主人,对么?”
陆瑾一听此话,立即明白了武后的用意,也知道武后能够这样打开天窗说亮话,而非私下报复,已是非常难得了,想了想颔首言道:“太后,只要今后你那只拂林犬不来招惹我,我一定对其视而不见。”
闻言,武后忍不住笑了,她摇了摇手,也是转移了话题:“对了,听闻七郎你在长安城很是威风啊,查抄了不少七宗堂的店铺,更是逼死了那个叫做崔挹的凶徒。”
陆瑾本来早就准备向武后禀告他在长安城时与七宗堂大起冲突之事,眼下有了机会,自然是详细禀告起来,不过对于许多关键地方,亦或是不可告人之处自然不会言明,而是避重就轻的讲了过去。
及至听完,武后微微颔首,叹息言道:“自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世家崛起,引领士林,山东的七宗五姓以及你所在的王谢之家,均是以世族门阀左右政治,诚为统治者之患,隋唐实行科举选官,而朕与先皇都是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七宗五姓的实力,但就实而论,科举制度虽然有所成效,但却收效甚微,你当过一面知贡举,可知最大的因素是何?”
夏日天长,傍晚时分天色依旧明朗一片,沉沉落日映得九洲池池水一片血红,波光粼粼煞是美丽。
此时此刻,陆瑾与太平公主夫妇已是带着一双儿女,前去九洲池池畔的水榭内,觐见太后武媚。
“唔,是太平和陆相来了么?”听到禀告,正聆听着上官婉儿诵读佛经的武后立即睁开了双目,从贵妃榻上坐起,笑容满面的言道,“快,让他们速速进来。”
武后的话音刚落,一个小人儿已是从外面飞快冲至,问也不问,看也不看就扑入了武后的怀中,娇声一句“皇祖母,”显然非常的开心快乐。
“噢呀,是俊彦啊1武后爱怜的摸了摸小外孙的头,哈哈笑道,“婉儿快看看,这小家伙一月未见似乎又长高了不少,算了算已是快满三岁了。”
望着眼前这位属于陆瑾和太平公主爱情结晶的陆俊彦,上官婉儿心内酸楚难耐,强颜欢笑道:“太后说得不错,陆小郎君身体茁壮健康,个子自然长得忒快。”
武后颔首一笑,却见陆瑾与怀抱陆徽音的太平公主已是走了进来。
见到陆俊彦正躲在武后怀中撒娇,太平公主美丽的娇靥神情大变,连忙厉声喝斥道:“大郎,皇祖母面前如何能够这般没有规矩?还不快快过来。”
陆俊彦委屈的嘟了嘟小嘴,却不搭理太平公主,显然非常不情愿。
闻言,武后却是笑开了。
她顺手拿起案几上的一快糕点塞在了陆俊彦的嘴中,摸着他的脸蛋儿微笑说道:“太平啊,俊彦不过乃三岁孩童,你又何须苛责于他?来,将徽音也抱给朕瞧瞧。”
太平公主无可奈何的瞪了陆俊彦一眼,便上前将怀中的陆徽音交给了武后,小丫头坐在武后大腿上之后,连忙伸出手来与哥哥抢东西吃,顿时让武后一阵开怀大笑。
望着眼前含饴弄孙、乐不可支的太后,陆瑾心内却是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前不久,他听朝臣们私下闲话,自从废太子李贤死后,武后将李贤的几个儿子女儿也是接进了宫来,就让他们在形同囚房的偏殿居住,而且每日还强令他们如宫奴般劳作。
据说每逢过节,武后都会想起李贤所生的这几个孙儿孙女,派出内侍前去赏他们一顿廷杖,打得个个是皮开肉绽,悲哭不已。
陆瑾当时闻之,感觉到汗毛倒立,大叹武后怎能如此狠得下心肠?大概她也是想将昔日对李贤的种种不满,发泄到他的儿女身上。
正在思忖间,太平公主已是招手示意陆瑾前来,共同向武后问安。
武后十分关心太平公主的家事,事无巨细的诸多询问,太平公主一五一十的一一作答。
太平公主本就十分善于揣摩武后的心思,加之又聪慧过人,善于言语,登时就让武后大笑不止。
过得半响,武后微笑开口道:“太平,婉儿,你们带着一对小家伙到池畔看看锦鲤吧,朕有事想与陆相聊聊。”
太平公主甚为不喜上官婉儿,但此乃武后的命令,自然不敢违背,自得带着陆俊彦和陆徽音与上官婉儿一道去了。
待到太平公主等人一走,水榭内就只剩下了陆瑾和武后两人,陆瑾有许多年没有与武后独自相处,一时之间竟还生出了几分紧张之感。
想了想,他从怀中掏出了那枚调动羽林卫的凤符,毕恭毕敬的递给武后道:“太后,上次微臣在长安之时对付七宗堂,太后你曾颁赐一枚凤符给微臣,现在事情已经结束,微臣自当完璧归赵。”
武后微微一笑接过,也没有多看,就这么放在了案几上。
见武后并没有多问,陆瑾不由自主的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时,武后轻轻的品呷一口热茶,轻叹言道:“七郎啊,我知道你一直因阿师的事情对朕耿耿于怀,对么?”
“阿师?”陆瑾一头雾水,不解其意。
武后一笑,言道:“朕说的是薛怀义,也就是现在的冯小宝,前不久朕已经令他在白马寺出家为僧了,故而现在换他作阿师。”
陆瑾这才记得阿师乃是僧人的昵称,但他没料到武后第一件事居然与他聊起了薛怀义,不禁有着几分尴尬。
武后自顾自地的言道:“你深受儒家熏陶,坚持礼法道德,自然看不惯这些乌烟瘴气的事情,而且阿师乃是从你府中而出,故而你更是不满,对么?”
“太后言重了,微臣不敢。”话虽如此,陆瑾心内却一点也没有道歉之意。
武后一笑,言道:“朕也不妨告诉你,面首不过乃朕闲暇时的消遣而已,阿师对于朕来讲,就如那一只拂林犬般专供玩乐之用,你又何必耿耿于怀,与之大起冲突了?有时候啊,打狗也得看主人,对么?”
陆瑾一听此话,立即明白了武后的用意,也知道武后能够这样打开天窗说亮话,而非私下报复,已是非常难得了,想了想颔首言道:“太后,只要今后你那只拂林犬不来招惹我,我一定对其视而不见。”
闻言,武后忍不住笑了,她摇了摇手,也是转移了话题:“对了,听闻七郎你在长安城很是威风啊,查抄了不少七宗堂的店铺,更是逼死了那个叫做崔挹的凶徒。”
陆瑾本来早就准备向武后禀告他在长安城时与七宗堂大起冲突之事,眼下有了机会,自然是详细禀告起来,不过对于许多关键地方,亦或是不可告人之处自然不会言明,而是避重就轻的讲了过去。
及至听完,武后微微颔首,叹息言道:“自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世家崛起,引领士林,山东的七宗五姓以及你所在的王谢之家,均是以世族门阀左右政治,诚为统治者之患,隋唐实行科举选官,而朕与先皇都是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七宗五姓的实力,但就实而论,科举制度虽然有所成效,但却收效甚微,你当过一面知贡举,可知最大的因素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