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麹义观局势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黄巾张狂最新章节!
东汉时节,朝廷省略都尉,其职由太守兼任,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或出现极端情况时,临时设立,事了则罢。就像数年前,与张狂在兖州几度交手的都尉鲍信,就是在黄巾起义时临时任命的,在黄巾军被彻底击败后,便被撤去都尉一职,转为议郎。
目前的冀州都尉,是冀州刺史王芬以防备“太行贼”的名义,临时任命的,用于指挥冀州州师。如今太行军已经被汉室招安,冀州刺史王芬依然继续留着州都尉的存在,隐约的已经引起少数非亲信的冀州官吏议论了。
现任冀州都尉,姓麹名义,字向道,是西平大族麹氏的分支,在凉州也颇有名声。此人久居凉州,晓习羌斗,在中平元年【184年】,随当时的北地太守皇甫嵩,来到关东,镇压“黄巾之乱”。
在转任中郎将的皇甫嵩平定了冀州黄巾之后,为了威慑冀州的乱党残余,皇甫嵩便将麹义留在冀州。后来王芬接任冀州刺史,对麹义也极为赏识,极力chayexs..chayexs.推荐麹义出任冀州州师都尉,执掌冀州州师。
都尉一职,可是秩比二千石的要职。麹义以一个关西人的身份,却在堪称人才辈出之地的冀州,独占这么一个要职,明里暗里所受到的压力,自然不会小。
好在麹义一来背后有冀州刺史王芬撑腰,二来所部士卒战力精悍,特别是亲兵三百人,号称“先登”,在历次剿匪平叛中,战必胜,攻必克。威震冀州。如此一来,麹义才算是压制住了并州的诸多郡国兵。
根据史阿的暗中调查,自从今年年初以来,麹义屡次派出小队的先登亲兵,出去做些秘密的勾当。赵风之死,多半便与麹义脱不了关系。但是。以麹义一个外来户的身份,怎么能够在冀州人的眼皮子底下,杀人劫掠许多次,却从未被查出来过呢?
很显然,麹义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势力。
这样的推想,让在一旁秘密观察的史阿,心中极为沉重。
在冀州,有能力做麹义靠山的势力。寥寥无几。其中最有可能的,只有一个人。
冀州刺史王芬。
可是,这就是史阿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一件事。
先不说为了调动麹义的部众,动员沿途的掩护力量,而所需要花费的代价,根本就不值得去袭击几个无关紧要的地方小土豪。按照官场的惯例,冀州出了这种恶性的劫掠事件,朝廷必然要将责任算在冀州刺史的头上。
光是劫掠的那点儿财货。能够抵得上这些事件,对王芬官声所造成的损失吗?
史阿的这些问题。只有王芬才能回答得了。即使是麹义本人,也只是简单的接受刺史王芬的秘密指令,派出可靠的精兵强将,到指定的地方,去做一些平常训练中需要做到的事情。
至于这些事情做下之后,会惹出什么样的后果。麹义并不关心。或者说,他关心了也没用。
麹义今年三十五岁,身高八尺三寸,相貌威严,身体依然处于巅峰。而经验也足够丰富,正是一名武将一生中最为精华的年纪。
自二十岁那一年,麹义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加凉州边军,他一路上依靠战功,从什长一路升上来,到达目前这个秩比二千石的位置,已经是麹义个人可以攀爬的官场最高位置了。
在汉军中,二千石以下的位置,还可以依靠战功来搏一搏。但是,到了二千石这个级别,战功的作用,就变得比较次要了。如果身后没有足够的势力支撑,在这个级别的官位上蹉跎一辈子,也是正常得很。
西平麹氏只是地方上的小豪强,在朝廷中根本说不上话。麹义若是想要继续上进,就必须投靠一个实力足够强,但是手头却缺少兵权的朝廷势力。
虽然只是朝堂的外围人员,麹义对当前朝廷的派系划分,还是略知一二的。
当今汉室朝廷,由于天子的有意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势力。
第一大势力,自然是常年控制着宫廷和内朝的宦官,主导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
这一派势力,依靠天子的宠信,牢牢把持了守卫宫廷的大汉南军,称霸于帝都雒阳。但是,阉党宦官们在州郡地方上,并没有什么根基。而且,十常侍们在民间的名声极坏。麹义若不是别无选择,不会投向这些阉党宦官。
别的不说,当年威名赫赫的“凉州三明”之一,以自损四百,杀羌人乱党三万八千余人,俘获家畜四十二万七千头,威震天下的段颎,在投靠宦官一派后,固然得以官至太尉。但是,由于天下士人对宦官一系的仇视,段颎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被逼自杀。
麹义自恃比不了故段太尉的英雄了得。连段颎都落到如此田地,麹义当然不敢步他的后尘。
第二大势力,是以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为首的中立官僚世家。
这些世家,虽然也算是士人一脉,却在朝廷斗争中,向来保持着微妙的中立。由于这一派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崇尚埋头做事,把握朝中的实权,属于汉室朝廷的官场中坚力量。
无论哪一派得势,都离不开这些在朝中有能力治理天下,在治理地方时堪称经验丰富的老官吏。凭借这一点,让官僚世家们,向来在阵营选择上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例如,建宁二年【169年】,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诛宦官,结果事泄兵败。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中立官僚世家不但毫发未损,反而借机合理合法的大肆接收失败者的遗产。大将军窦武,家产价值近百亿钱,其中汝南袁氏一族,就从中接收了至少三十亿的田宅土地。
发展到现在,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都已经是号称“四世三公”的天下顶级世家。如果单以根基之深厚。实力之强大,另外两派都无法相比。
只是,这一派向来推行中庸之道,以维护朝堂稳定为己任,最擅长和稀泥。更兼其内部的山头甚多,两大巨头。袁氏和杨氏之间,也是面和心不合,很少能够统一行事,这才在朝廷中不显得过于强大。
麹义是很想加入这一派中去的。可惜,无论是弘农杨氏,还是汝南袁氏,以他们的根基之深厚,阵营里根本不缺精兵良将。
相反,为了避嫌。中立官僚世家还必须抑制己方在军中的扩张,以确保己方的子侄,能够在军中立足,而不被另两派同时打压。麹义虽然有心,却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真可谓是无可奈何。
至于第三大势力,便是新近崛起的外戚势力和党人势力。
严格算起来,外戚势力与党人势力。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早在几十年以前,在宦官们还未曾崛起的时候。外戚一方与党人的前身,也就是“清流”势力,可是斗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那时候,谁能想到,居然会有一天,外戚与党人能亲密的联起手来。共同合力对抗朝中的政敌?
所谓世事难料,正在于此。
外戚势力的代表,是近十年以来,才算是真正崛起的大将军何进。何进一派,原本走的是宦官“十常侍”的门路。自从四年前借助“黄巾之乱”。何进得以任职大将军,双方的关系才渐渐远行。
作为在朝廷中显得势单力薄的一派,何进这个大将军,比起前任的窦武、窦宪、梁冀等人,可是憋屈得多。就连京中的太学生们,都敢公然讥讽何进的出身,生生将出身士人的何进,说成是“屠夫出身”。
至于党人势力,虽然有不少天下知名的大名士,可是有鉴于朝廷的“党锢”政策,直到四年前才真正解除,那些被赦免的党人们,虽然纷纷得到起复,毕竟时日尚短,势力多分布在地方州郡,还不能真正的影响到朝廷事物。
这两派,虽然立场完全不同,可是恰恰优势正好互补。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何进大肆征辟党人,进入他的大将军幕府。而党人们也借助大将军的威势,谋求对朝政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有了党人在背后的支援,大将军何进,才真正拥有影响朝廷决策的权势。
当然,这样一来,原本身为盟友的宦官一派,自然将大将军何进,视作最大的敌人。就算有何太后在中间调节,也无法化解双方的矛盾。只是,有了何太后这个缓冲,何进与宦官的关系,不至于彻底破裂罢了。
冀州刺史王芬,正是党人之中,位列“八厨”之一的大名士。所谓“厨”者,可不是后世的厨师。在汉时,那是用来称赞那些能以家财救济世人的名士。度尚 、张邈 、王芬 、刘儒 、胡毋班 、秦周 、蕃向 、王章八人,便是众党人所公认的“八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麹义其实是属于党人一脉的军队将领。虽然并不是太如麹义所愿,但也不是一个多么差劲的选择。
但是,对于王芬下令,偷偷袭杀靠近太行山一带的小豪强这件事,麹义其实也很难理解。他能想到的理由,便是可以借此营造出冀州局势动荡的局面,以确保冀州州师不被解散。
安抚完秘密执行杀伐任务回来的亲兵之后,麹义再次打开刚刚收到的一支竹简,看着上面的命令,心中隐隐不安。
竹简上的命令,非常简单,只有寥寥几个字。
——八月初三前至高邑商议大事。(未完待续。。)
ps: 多谢“书友131210092829994”投的评价票。破天荒啊!泪流满面中……</dd>
东汉时节,朝廷省略都尉,其职由太守兼任,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或出现极端情况时,临时设立,事了则罢。就像数年前,与张狂在兖州几度交手的都尉鲍信,就是在黄巾起义时临时任命的,在黄巾军被彻底击败后,便被撤去都尉一职,转为议郎。
目前的冀州都尉,是冀州刺史王芬以防备“太行贼”的名义,临时任命的,用于指挥冀州州师。如今太行军已经被汉室招安,冀州刺史王芬依然继续留着州都尉的存在,隐约的已经引起少数非亲信的冀州官吏议论了。
现任冀州都尉,姓麹名义,字向道,是西平大族麹氏的分支,在凉州也颇有名声。此人久居凉州,晓习羌斗,在中平元年【184年】,随当时的北地太守皇甫嵩,来到关东,镇压“黄巾之乱”。
在转任中郎将的皇甫嵩平定了冀州黄巾之后,为了威慑冀州的乱党残余,皇甫嵩便将麹义留在冀州。后来王芬接任冀州刺史,对麹义也极为赏识,极力chayexs..chayexs.推荐麹义出任冀州州师都尉,执掌冀州州师。
都尉一职,可是秩比二千石的要职。麹义以一个关西人的身份,却在堪称人才辈出之地的冀州,独占这么一个要职,明里暗里所受到的压力,自然不会小。
好在麹义一来背后有冀州刺史王芬撑腰,二来所部士卒战力精悍,特别是亲兵三百人,号称“先登”,在历次剿匪平叛中,战必胜,攻必克。威震冀州。如此一来,麹义才算是压制住了并州的诸多郡国兵。
根据史阿的暗中调查,自从今年年初以来,麹义屡次派出小队的先登亲兵,出去做些秘密的勾当。赵风之死,多半便与麹义脱不了关系。但是。以麹义一个外来户的身份,怎么能够在冀州人的眼皮子底下,杀人劫掠许多次,却从未被查出来过呢?
很显然,麹义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势力。
这样的推想,让在一旁秘密观察的史阿,心中极为沉重。
在冀州,有能力做麹义靠山的势力。寥寥无几。其中最有可能的,只有一个人。
冀州刺史王芬。
可是,这就是史阿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一件事。
先不说为了调动麹义的部众,动员沿途的掩护力量,而所需要花费的代价,根本就不值得去袭击几个无关紧要的地方小土豪。按照官场的惯例,冀州出了这种恶性的劫掠事件,朝廷必然要将责任算在冀州刺史的头上。
光是劫掠的那点儿财货。能够抵得上这些事件,对王芬官声所造成的损失吗?
史阿的这些问题。只有王芬才能回答得了。即使是麹义本人,也只是简单的接受刺史王芬的秘密指令,派出可靠的精兵强将,到指定的地方,去做一些平常训练中需要做到的事情。
至于这些事情做下之后,会惹出什么样的后果。麹义并不关心。或者说,他关心了也没用。
麹义今年三十五岁,身高八尺三寸,相貌威严,身体依然处于巅峰。而经验也足够丰富,正是一名武将一生中最为精华的年纪。
自二十岁那一年,麹义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加凉州边军,他一路上依靠战功,从什长一路升上来,到达目前这个秩比二千石的位置,已经是麹义个人可以攀爬的官场最高位置了。
在汉军中,二千石以下的位置,还可以依靠战功来搏一搏。但是,到了二千石这个级别,战功的作用,就变得比较次要了。如果身后没有足够的势力支撑,在这个级别的官位上蹉跎一辈子,也是正常得很。
西平麹氏只是地方上的小豪强,在朝廷中根本说不上话。麹义若是想要继续上进,就必须投靠一个实力足够强,但是手头却缺少兵权的朝廷势力。
虽然只是朝堂的外围人员,麹义对当前朝廷的派系划分,还是略知一二的。
当今汉室朝廷,由于天子的有意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势力。
第一大势力,自然是常年控制着宫廷和内朝的宦官,主导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
这一派势力,依靠天子的宠信,牢牢把持了守卫宫廷的大汉南军,称霸于帝都雒阳。但是,阉党宦官们在州郡地方上,并没有什么根基。而且,十常侍们在民间的名声极坏。麹义若不是别无选择,不会投向这些阉党宦官。
别的不说,当年威名赫赫的“凉州三明”之一,以自损四百,杀羌人乱党三万八千余人,俘获家畜四十二万七千头,威震天下的段颎,在投靠宦官一派后,固然得以官至太尉。但是,由于天下士人对宦官一系的仇视,段颎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被逼自杀。
麹义自恃比不了故段太尉的英雄了得。连段颎都落到如此田地,麹义当然不敢步他的后尘。
第二大势力,是以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为首的中立官僚世家。
这些世家,虽然也算是士人一脉,却在朝廷斗争中,向来保持着微妙的中立。由于这一派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崇尚埋头做事,把握朝中的实权,属于汉室朝廷的官场中坚力量。
无论哪一派得势,都离不开这些在朝中有能力治理天下,在治理地方时堪称经验丰富的老官吏。凭借这一点,让官僚世家们,向来在阵营选择上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例如,建宁二年【169年】,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诛宦官,结果事泄兵败。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中立官僚世家不但毫发未损,反而借机合理合法的大肆接收失败者的遗产。大将军窦武,家产价值近百亿钱,其中汝南袁氏一族,就从中接收了至少三十亿的田宅土地。
发展到现在,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都已经是号称“四世三公”的天下顶级世家。如果单以根基之深厚。实力之强大,另外两派都无法相比。
只是,这一派向来推行中庸之道,以维护朝堂稳定为己任,最擅长和稀泥。更兼其内部的山头甚多,两大巨头。袁氏和杨氏之间,也是面和心不合,很少能够统一行事,这才在朝廷中不显得过于强大。
麹义是很想加入这一派中去的。可惜,无论是弘农杨氏,还是汝南袁氏,以他们的根基之深厚,阵营里根本不缺精兵良将。
相反,为了避嫌。中立官僚世家还必须抑制己方在军中的扩张,以确保己方的子侄,能够在军中立足,而不被另两派同时打压。麹义虽然有心,却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真可谓是无可奈何。
至于第三大势力,便是新近崛起的外戚势力和党人势力。
严格算起来,外戚势力与党人势力。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早在几十年以前,在宦官们还未曾崛起的时候。外戚一方与党人的前身,也就是“清流”势力,可是斗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那时候,谁能想到,居然会有一天,外戚与党人能亲密的联起手来。共同合力对抗朝中的政敌?
所谓世事难料,正在于此。
外戚势力的代表,是近十年以来,才算是真正崛起的大将军何进。何进一派,原本走的是宦官“十常侍”的门路。自从四年前借助“黄巾之乱”。何进得以任职大将军,双方的关系才渐渐远行。
作为在朝廷中显得势单力薄的一派,何进这个大将军,比起前任的窦武、窦宪、梁冀等人,可是憋屈得多。就连京中的太学生们,都敢公然讥讽何进的出身,生生将出身士人的何进,说成是“屠夫出身”。
至于党人势力,虽然有不少天下知名的大名士,可是有鉴于朝廷的“党锢”政策,直到四年前才真正解除,那些被赦免的党人们,虽然纷纷得到起复,毕竟时日尚短,势力多分布在地方州郡,还不能真正的影响到朝廷事物。
这两派,虽然立场完全不同,可是恰恰优势正好互补。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何进大肆征辟党人,进入他的大将军幕府。而党人们也借助大将军的威势,谋求对朝政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有了党人在背后的支援,大将军何进,才真正拥有影响朝廷决策的权势。
当然,这样一来,原本身为盟友的宦官一派,自然将大将军何进,视作最大的敌人。就算有何太后在中间调节,也无法化解双方的矛盾。只是,有了何太后这个缓冲,何进与宦官的关系,不至于彻底破裂罢了。
冀州刺史王芬,正是党人之中,位列“八厨”之一的大名士。所谓“厨”者,可不是后世的厨师。在汉时,那是用来称赞那些能以家财救济世人的名士。度尚 、张邈 、王芬 、刘儒 、胡毋班 、秦周 、蕃向 、王章八人,便是众党人所公认的“八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麹义其实是属于党人一脉的军队将领。虽然并不是太如麹义所愿,但也不是一个多么差劲的选择。
但是,对于王芬下令,偷偷袭杀靠近太行山一带的小豪强这件事,麹义其实也很难理解。他能想到的理由,便是可以借此营造出冀州局势动荡的局面,以确保冀州州师不被解散。
安抚完秘密执行杀伐任务回来的亲兵之后,麹义再次打开刚刚收到的一支竹简,看着上面的命令,心中隐隐不安。
竹简上的命令,非常简单,只有寥寥几个字。
——八月初三前至高邑商议大事。(未完待续。。)
ps: 多谢“书友131210092829994”投的评价票。破天荒啊!泪流满面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