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黄巾张狂最新章节!
人数一多了,战场就要扩大。两军对垒,并不是双方将兵力都密集的拥挤城一团,然后一声令下,大家提着刀开片就是。如此打法,不是交战,而是流氓斗殴。
正规的军事战阵,需要相当开阔的战场。一般来说,在战阵中,各方都是以数百人为一个基本的军事编制,来完成具体的作战任务。一军主将则是通过旗号、鼓点和金铎之类的通讯方式,对每一个基本军事编制进行有效的指挥。
一个四、五百人的基本军事单位,在汉军中是一“部”或一“屯”,在黄巾军中则是一个“小帅”。为了让士卒的兵器能够充分施展开来,而不会误伤己方人员,一个基本军事单位内部的士卒,相互间需要间隔一步以上的空隙。就算只是排列成基本的十人纵深方阵,大约便需要五十步左右,也就是七、八十米。
而在两个基本军事单位之间,若无特别的安排,必须要相互间隔十步以上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为了便于己方士卒的前后调动,也是为了避免某一个基本军事单位在溃败以后,影响到其他基本军事单位的稳定。
要是像混混殴斗那样,所有人都一拥而上,只要某个局部发生溃退,必然就会波及到全军。这一点,在缺少有效组织的流民大队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那些在作战时喜欢聚成一团的乌合之众,是汉军最喜欢的一类敌人。只要给这些人一阵凶狠的杀伤,哪怕是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流民们,也是必败无疑的。实际作战中,常常有数目不过几百人的汉军,敢于向着几千上万的流民穷追猛打的情形。
黄巾军一开始初起的时候,吃过不少这样的亏。比如“张狂”的“肉身”,在他现在的“意识”还没有穿越之前,所参与的那一仗,就是如此失败的。
那一战里,被太平道发动的多达五、六千的壮丁,缺少组织的胡乱聚成一团。结果,如此接战的黄巾军们,被不过千人的汉军郡国兵动用弓弩一阵猛射,一下子死伤了百多人,便开始了全面的溃退。
最后,这次极为不体面的“战斗”,让“张狂”的头脑受伤,得以使来自后世的“文科生”魂穿成功。
所以,两个基本军事单位之间,需要留出足够的间隔,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而且,如果前方的军阵人员损失过大,难以支持下去,还可以通过这些预留的军阵通道,从第一线阵地撤出。同时军中的主将再派出后方的预备队,对空缺的位置进行填补,以维持军阵的完整。
为此,在一个大型军阵中,必然要留上几条宽度达到四、五十步的大道,以方便战场上的军事调度。
以上介绍的都是步兵。如果列阵的是骑兵,那就要将每个士卒的前后左右间隔,乘以一个二。一支千人骑兵在阵列中所要占据的空间,通常都不下于一支四千人步卒。
如此来计算,一般万人级别的战斗,已经需要不下三里宽的战场,才能摆得下。而在张梁计划中的这场大战,敌我双方加起来,足足有十万人以上。如果没有十里地的宽度,黄巾军一方根本就施展不开。
但是,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古代,战线只要被拉长到了五里以上,军中主将发出的命令,就不能顺利的传达。哪怕有着金鼓、旗号的指挥,主帅对万人以上大部队的指挥,也只能依靠部将的临场发挥了。
对于这一点,各位看官只要试一下,能不能用肉眼观察到两、三里以外的一面彩旗,就能够理解。至于鼓号、金铎的声音,传递到几里地以外,如果没有静下心来听,只怕也是听不到的。在那种情形下,战斗的胜负,只怕要交给老天爷来决定了。
因此,黄巾军的人数哪怕再多上一倍,面对总数不过两万的敌人,能够接触上战斗的,只怕也不过数千而已。其他的人,不等到前方部队死光或者溃败,哪怕再着急,想要战斗的心情再高涨,也是没用的。
参加这种十万人规模大战的士卒,有不少人,整整一天都在后方悠闲的等待着,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要收兵回营了。如果战况激烈,一天之内就分出了胜负,那么,就会有不少战士,同样是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身不由己的胜利或者失败了。
换句话说,古代战争中,打酱油的后排,永远比拼命厮杀的前锋人数要多得多。
所以,张梁派出去的那两路偏师,其实只是一道保险。真正的胜负,还要看中军本部的战斗情形。如果黄巾军胜利了,两路绕远路的偏师多半就要无功而返。但是若中军战败,在这两路偏师的压迫威胁下,汉军的追击,就不能有效展开。这也是偏师被派出去的主要目的
而且相对于黄巾军一方兵力充裕到无法有效的指挥,汉军从数量上就显得单薄了一些。若是两路偏师能够让董卓分出一部分兵力进行阻截,就能够使中路的黄巾军主力,所受到的压力减小一些。
——这就够了。
张梁虽然在统军能力上,比不过“波才帅”,却也相差不大。经过了数月的锻炼,张梁指挥起数万大军来,已经是像模像样了。他知道自己指挥数量的极限,并不敢在如此重要的大战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如今已经是秋季,天气明显凉爽了不少,即使在太阳升起来以后,照射在衣甲上的热量,也只是帮助驱赶掉早晨的凉意。如果时间倒退到两个月以前的炎夏,在炽热的太阳炙烤下,别说是披甲,就算只穿着单衣,也是足以让人中暑的。
所以,卢植在几个月以来,一直与黄巾军只是对峙,没有大规模交战,其实是有天候的原因的。只是天时的威力比不上天使【天子使者】,卢植的下狱,也算是不冤的。
两支敌对的大军,就在煦暖的朝阳照耀下,开始了己方的布阵。
所谓阵法,是交战双方,为了充分的发挥军队的战斗力,所作出的一种战场兵力布置。无论那些不明所以的文人们,给阵法取上什么样的玄妙名字,其本质,还是一种利于己方发挥士卒战斗力,而让敌方的战斗力,尽可能被限制的组织方式。
两军交战,若一方列好了阵型,而另一方却没能成功布阵,或者阵型被强行破坏,那战斗的胜负,基本上就可以预料了。
“千人破”一级的强者,为什么在军中能够拥有极高的声威?
便是因为他们具备强行突破敌人军阵的可怕武力,足以决定一场势均力敌的千人规模战斗的胜负了。相较之下,“百人斩”的实力就只能影响百人规模的战斗胜负,不具备太大的战场威慑力。
所以,当董卓看到黄巾军开始布阵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派出了手上的一支强力骑兵,前去干扰敌人。
一队人数约两、三百人的骑兵,在董卓的命令下,不紧不慢的向黄巾军阵营逼近过去。
这支骑兵一露面,立刻引起了黄巾军战士的骚动。没办法,这些骑兵的标志太醒目了。只要对汉军的组成,稍微有所了解的人,一眼就可以认出他们。
因为,这些骑兵,清一色的都骑着白马。
——白马义从!
——由“白马长史”公孙瓒率领的,名声还在“江东猛虎”孙坚麾下的“猛虎义从”之上的“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无愧于他们的赫赫声威,一出场,就给正在布阵的黄巾军小帅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在人们的注视下,两百出头的白马义从骑士,列成整齐的奔驰阵型,宛如一条长蛇般,在黄巾军阵前游走。每当他们经过一支黄巾军面前,这支黄巾军就会不由自主的发生一阵动摇,严重的扰乱了黄巾军的战前布阵行动。
即使,白马义从还没有动手,还在距离一百步以外。
一个小帅看不下去了。
面对正在逼近的白马义从,这个小帅大声的咆哮着:
“慌什么慌!不许举盾!他·妈·的,他们还在那么远的地方,怕什么怕!”
被小帅这么一嚷嚷,他手下的黄巾军士卒,不得不将刚架起的盾牌重新放平,乱哄哄的开始了新一轮的列队。不少士卒看到,白马义从已经经过了四、五个小帅的地盘,都没有发动任何攻击,心中不由得侥幸起来。
然而,偏偏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公孙瓒将他的那张英俊面孔,隐藏在一副铁制护面甲下。然而,他那犀利如鹰的目光,却一直在宽达数里的敌阵当中徘徊。每当一个敌阵,因为白马义从的接近,而开始变得慌乱,摆出如临大敌的架势,都会让公孙瓒在心中冷笑一声。
然后,公孙瓒看到了一支面对名动天下的“白马义从”,没有赶紧架起盾牌、支起枪戟,居然还在布阵的黄巾军部众。
公孙瓒停止了冷笑。
公孙瓒大笑!
ps:感谢神秘人书友的打赏,另再次感谢林不诩书友的打赏。本书的数据虽然颇为惨淡,但我会继续写下去的。这是非专职写作的好处。?
有件事想拜托一下各位书友。本书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张评价票。上面光秃秃的,真难看。有没有哪位书友愿意给本书美容一下的?谢谢。</dd>
人数一多了,战场就要扩大。两军对垒,并不是双方将兵力都密集的拥挤城一团,然后一声令下,大家提着刀开片就是。如此打法,不是交战,而是流氓斗殴。
正规的军事战阵,需要相当开阔的战场。一般来说,在战阵中,各方都是以数百人为一个基本的军事编制,来完成具体的作战任务。一军主将则是通过旗号、鼓点和金铎之类的通讯方式,对每一个基本军事编制进行有效的指挥。
一个四、五百人的基本军事单位,在汉军中是一“部”或一“屯”,在黄巾军中则是一个“小帅”。为了让士卒的兵器能够充分施展开来,而不会误伤己方人员,一个基本军事单位内部的士卒,相互间需要间隔一步以上的空隙。就算只是排列成基本的十人纵深方阵,大约便需要五十步左右,也就是七、八十米。
而在两个基本军事单位之间,若无特别的安排,必须要相互间隔十步以上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为了便于己方士卒的前后调动,也是为了避免某一个基本军事单位在溃败以后,影响到其他基本军事单位的稳定。
要是像混混殴斗那样,所有人都一拥而上,只要某个局部发生溃退,必然就会波及到全军。这一点,在缺少有效组织的流民大队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那些在作战时喜欢聚成一团的乌合之众,是汉军最喜欢的一类敌人。只要给这些人一阵凶狠的杀伤,哪怕是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流民们,也是必败无疑的。实际作战中,常常有数目不过几百人的汉军,敢于向着几千上万的流民穷追猛打的情形。
黄巾军一开始初起的时候,吃过不少这样的亏。比如“张狂”的“肉身”,在他现在的“意识”还没有穿越之前,所参与的那一仗,就是如此失败的。
那一战里,被太平道发动的多达五、六千的壮丁,缺少组织的胡乱聚成一团。结果,如此接战的黄巾军们,被不过千人的汉军郡国兵动用弓弩一阵猛射,一下子死伤了百多人,便开始了全面的溃退。
最后,这次极为不体面的“战斗”,让“张狂”的头脑受伤,得以使来自后世的“文科生”魂穿成功。
所以,两个基本军事单位之间,需要留出足够的间隔,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而且,如果前方的军阵人员损失过大,难以支持下去,还可以通过这些预留的军阵通道,从第一线阵地撤出。同时军中的主将再派出后方的预备队,对空缺的位置进行填补,以维持军阵的完整。
为此,在一个大型军阵中,必然要留上几条宽度达到四、五十步的大道,以方便战场上的军事调度。
以上介绍的都是步兵。如果列阵的是骑兵,那就要将每个士卒的前后左右间隔,乘以一个二。一支千人骑兵在阵列中所要占据的空间,通常都不下于一支四千人步卒。
如此来计算,一般万人级别的战斗,已经需要不下三里宽的战场,才能摆得下。而在张梁计划中的这场大战,敌我双方加起来,足足有十万人以上。如果没有十里地的宽度,黄巾军一方根本就施展不开。
但是,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古代,战线只要被拉长到了五里以上,军中主将发出的命令,就不能顺利的传达。哪怕有着金鼓、旗号的指挥,主帅对万人以上大部队的指挥,也只能依靠部将的临场发挥了。
对于这一点,各位看官只要试一下,能不能用肉眼观察到两、三里以外的一面彩旗,就能够理解。至于鼓号、金铎的声音,传递到几里地以外,如果没有静下心来听,只怕也是听不到的。在那种情形下,战斗的胜负,只怕要交给老天爷来决定了。
因此,黄巾军的人数哪怕再多上一倍,面对总数不过两万的敌人,能够接触上战斗的,只怕也不过数千而已。其他的人,不等到前方部队死光或者溃败,哪怕再着急,想要战斗的心情再高涨,也是没用的。
参加这种十万人规模大战的士卒,有不少人,整整一天都在后方悠闲的等待着,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要收兵回营了。如果战况激烈,一天之内就分出了胜负,那么,就会有不少战士,同样是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身不由己的胜利或者失败了。
换句话说,古代战争中,打酱油的后排,永远比拼命厮杀的前锋人数要多得多。
所以,张梁派出去的那两路偏师,其实只是一道保险。真正的胜负,还要看中军本部的战斗情形。如果黄巾军胜利了,两路绕远路的偏师多半就要无功而返。但是若中军战败,在这两路偏师的压迫威胁下,汉军的追击,就不能有效展开。这也是偏师被派出去的主要目的
而且相对于黄巾军一方兵力充裕到无法有效的指挥,汉军从数量上就显得单薄了一些。若是两路偏师能够让董卓分出一部分兵力进行阻截,就能够使中路的黄巾军主力,所受到的压力减小一些。
——这就够了。
张梁虽然在统军能力上,比不过“波才帅”,却也相差不大。经过了数月的锻炼,张梁指挥起数万大军来,已经是像模像样了。他知道自己指挥数量的极限,并不敢在如此重要的大战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如今已经是秋季,天气明显凉爽了不少,即使在太阳升起来以后,照射在衣甲上的热量,也只是帮助驱赶掉早晨的凉意。如果时间倒退到两个月以前的炎夏,在炽热的太阳炙烤下,别说是披甲,就算只穿着单衣,也是足以让人中暑的。
所以,卢植在几个月以来,一直与黄巾军只是对峙,没有大规模交战,其实是有天候的原因的。只是天时的威力比不上天使【天子使者】,卢植的下狱,也算是不冤的。
两支敌对的大军,就在煦暖的朝阳照耀下,开始了己方的布阵。
所谓阵法,是交战双方,为了充分的发挥军队的战斗力,所作出的一种战场兵力布置。无论那些不明所以的文人们,给阵法取上什么样的玄妙名字,其本质,还是一种利于己方发挥士卒战斗力,而让敌方的战斗力,尽可能被限制的组织方式。
两军交战,若一方列好了阵型,而另一方却没能成功布阵,或者阵型被强行破坏,那战斗的胜负,基本上就可以预料了。
“千人破”一级的强者,为什么在军中能够拥有极高的声威?
便是因为他们具备强行突破敌人军阵的可怕武力,足以决定一场势均力敌的千人规模战斗的胜负了。相较之下,“百人斩”的实力就只能影响百人规模的战斗胜负,不具备太大的战场威慑力。
所以,当董卓看到黄巾军开始布阵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派出了手上的一支强力骑兵,前去干扰敌人。
一队人数约两、三百人的骑兵,在董卓的命令下,不紧不慢的向黄巾军阵营逼近过去。
这支骑兵一露面,立刻引起了黄巾军战士的骚动。没办法,这些骑兵的标志太醒目了。只要对汉军的组成,稍微有所了解的人,一眼就可以认出他们。
因为,这些骑兵,清一色的都骑着白马。
——白马义从!
——由“白马长史”公孙瓒率领的,名声还在“江东猛虎”孙坚麾下的“猛虎义从”之上的“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无愧于他们的赫赫声威,一出场,就给正在布阵的黄巾军小帅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在人们的注视下,两百出头的白马义从骑士,列成整齐的奔驰阵型,宛如一条长蛇般,在黄巾军阵前游走。每当他们经过一支黄巾军面前,这支黄巾军就会不由自主的发生一阵动摇,严重的扰乱了黄巾军的战前布阵行动。
即使,白马义从还没有动手,还在距离一百步以外。
一个小帅看不下去了。
面对正在逼近的白马义从,这个小帅大声的咆哮着:
“慌什么慌!不许举盾!他·妈·的,他们还在那么远的地方,怕什么怕!”
被小帅这么一嚷嚷,他手下的黄巾军士卒,不得不将刚架起的盾牌重新放平,乱哄哄的开始了新一轮的列队。不少士卒看到,白马义从已经经过了四、五个小帅的地盘,都没有发动任何攻击,心中不由得侥幸起来。
然而,偏偏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公孙瓒将他的那张英俊面孔,隐藏在一副铁制护面甲下。然而,他那犀利如鹰的目光,却一直在宽达数里的敌阵当中徘徊。每当一个敌阵,因为白马义从的接近,而开始变得慌乱,摆出如临大敌的架势,都会让公孙瓒在心中冷笑一声。
然后,公孙瓒看到了一支面对名动天下的“白马义从”,没有赶紧架起盾牌、支起枪戟,居然还在布阵的黄巾军部众。
公孙瓒停止了冷笑。
公孙瓒大笑!
ps:感谢神秘人书友的打赏,另再次感谢林不诩书友的打赏。本书的数据虽然颇为惨淡,但我会继续写下去的。这是非专职写作的好处。?
有件事想拜托一下各位书友。本书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张评价票。上面光秃秃的,真难看。有没有哪位书友愿意给本书美容一下的?谢谢。</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