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都风云(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最新章节!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都风云(下)
“你们真是猪,给你们搞砸了。”赵佥阴沉着一张脸,恨恨地盯着林异迁,右手按在宝刀上,刷的一声响,宝刀已经抽出一截,喝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放在心上了吗?你们倒好,我们刚到大都附近,你们就把我们到来的消息通报给了鞑子。了不起啊!了不起!”
要是眼睛可以杀人的话,赵佥眼里射出的光芒足以让林异迁死一百次。赵佥是个极富胆略的人,即使出入千军万马中也不会皱一下眉头,要他如此发火的事情不会很多,但是眼前这事不要说他发火了,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发火。
本次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建立在“出其不意”四字上,出其不意地攻击天津,让蒙古军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到猛烈的打击固然是其中的一环。更重要的一环却是要保证消息不泄露,给从天津出发的南宋军队进攻大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让大都附近的蒙古军队在没有任何淮备的情况下遭到攻击。那样的话,也只有这样,本次行动才会成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郑静和派出了很多精锐的小分队,他们的任务不是参与进攻,而是截杀蒙古信使,不让天津陷落的消息送到忽必烈手里。这个林异迁就是一个小分队的负责人,他们负责截杀一个信使,但是这个信使太狡猾,他们一路追下来都没有成功,直到大都附近才成功截杀。
成功是成功了,但是却引起了蒙古巡逻队的注意,蒙古巡逻队追出来和他们打了一仗,好在蒙古巡逻队不是太多,给他们打败了。他们并没有做到全歼蒙古巡逻队,不少蒙古军卒逃回去了,这无异于把宋军到来的消息告知了忽必烈。
如此一来,无异于前功尽弃。可以想象得到,蒙古人得到消息后,会马上调动大军压上来,那样的话不要说赵佥他们的兵力有限,就是兵力再多些也不是对手,这毕竟是孤军深入,没有增援,难以为继,其后果非常严重,一个不好就会全军覆没。
一番努力,成功之际却遇到这种事,赵佥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立马把林异迁给杀了,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道:“几万大军的努力就给你们破坏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将军责备得是!”林异迁万分愧疚地道:“可是,鞑子也实在是太狡猾了。”
赵佥一下拔出宝刀,喝道:“你还嘴硬!”
“住手!”赵良淳策马而来,喝住赵佥,道:“这事也不能全怪他们,他们也尽力了。”战场上的意外情况本来就很多,可以说多如牛毛,象这种全面截杀蒙古信使的事情难度就更大了,无异于大海捞针,出点意外也很正常。
赵佥狠狠地瞪了一眼林异迁,很不甘心地把宝刀插回鞘中。
“没你的事了,你下去吧。”赵良淳对林异迁道。
林异迁站着不动,道:“将军,都是我的错,是杀是剐,我都认了,请将军不要为难弟兄们,这事和他们没关系。”
“好样的,有种!这才象男子汉!”赵良淳大拇指一竖赞道:“你们从直沽寨一路追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处罚你们。你只要记住今日这个教训就是了。”
赵良淳这话不似作伪,林异迁迟了一阵,才道:“谢将军。小的就是出生入死,也不能报答将军恩德之万一。”
“话不能这么说了。留得有用之身,多为朝廷,多为老百姓杀鞑子就是最好的报答了。”赵良淳语重心长地道。
林异迁给赵良淳叩了几个响头才跑走。
“就这么便宜了他。”赵佥很是不满,问道:“赵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是撤还是打?我们还是撤吧。”
现在这种情况下,最万全的办法就是撤退。要不然的话,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一压上来,什么都完了。
赵良淳想了一下,道:“这事着实不太好办。不过,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我在想,即使鞑子知道我们来了,他们也不会相信。即使相信了,他们执行起来也不见得很快,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以最快的动作发起进攻,胜利的把握很大。”
“理也是这个理。”赵佥话锋一转,道:“可是,要是鞑子的动作很快的话,我们的危险可就大了。这关系很大,最好是和郑将军商量一下。”郑静和足智多谋,在这种情况下听听他的意见会有很大的好处。
赵良淳沉思着道:“要是郑将军能来自然是好,可是他现在不是将军喽,成了财主,该叫他郑财主才对。他们在直沽寨发现了鞑子的金库,现在他坐镇直沽寨指挥运输这批黄金,没法来大都。再说了,和他商量的话,会坐失时机。我的意见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干他娘的!没错,我们这是在火中取栗,很危险,很烫手,但是一旦成功,将是惊天之壮举!”顿了顿,接着道:“发现现鞑子的金库是意外之财,我们小心行事,一见苗头不对就撤,无论成功与否,都是赚!”
他的话说得很平淡,但话里的意思却是不容置疑,赵佥受到感染,振奋起来了,道:“那我们就干他娘的。说吧,我做什么?”
“你的目标,我给你想好了。”赵良淳回答说。
“各部各单位各个兵士都注意了,皇上有旨,马上回营,不得在街上逗留。超过一炷香时间没有回营者,斩!”一批批蒙古传令兵在大都街头上奔走不停,把忽必烈的旨意传达下去。南宋军队到来的消息来得太过突兀,不要说蒙古朝臣难以相信了,就是忽必烈都是几经周折才相信这是真的。
至于普通蒙古士卒和平常一样,要么在训练,要么上街溜达去了,忽必烈的旨意传下来也是没用,好多士卒不在营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五卫禁军和怯薜兵团的将领只好派传令兵上街去传令了。
按理,五卫禁军和怯薜兵团这两支蒙古最为精锐的部队,被誉为蒙古的总预备队,拱卫着大都,外于高度戒备状态,只要忽必烈一声令下,随时都会投入战斗。
理是这个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一支军队进入战备状态,才会取消休假,才不会有士卒外面。但是,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来说,南宋都不可能攻击大都,蒙古人上至忽必烈本人,下对普通士卒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自然是不会处于全面战备状态,士卒不在营里又何足怪?
当然,这两支部队中总有一部分是处于全面战备状态,不会有士卒休假,那毕竟是一部分,数量不会很多。
从忽必烈几经周折相信了耶律铸的话,南宋打过来了,把旨意传达下去,直到传令兵走上街头去传令,这已经费了很多时间。
再说了,即使把士卒找回去了,要他们相信南宋已经打到大都了还真有点困难,据事后那些士卒回忆说“当时我们接到命令,要我们在大都和南朝军队打一仗,我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命令。可是,我们的心里却是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要是说天上会掉下馅饼,还砸进嘴里,我还相信有可能,要说南朝军队打到大都来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直到南朝人的宝刀砍到我们身上,痛苦迫使我们相信这是真实的存在,战斗正在发生。可惜,已经晚了!”
士卒回营后还要整顿,准备,部署,这又要花时间。一算下来,时间已经用去了不少。
东汉名将吴汉号称“朝受命,夕引道”,意思是说早上接到出征的命令,他下午就能出发,这已经为后人很是称赞,被后人视为楷模。他从接到命令到出发也要花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准备,而蒙古人在这种情况下要花的时间只会比他长,不会比他短。赵良淳考虑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差不远,他们需要的就是这时间差,只要抓住这时间差,一切都会成真。
自从成吉思汗攻占大都以来,蒙古军队走上街头大声传令,弄得大都战云密布的事情很少发生,特别是忽必烈定都大都以来,承平生活非常的宁静,如此折腾可以说是几十来的第一次,不要说大都的老百姓难以相信,就是那些蒙古士卒也不大相信。
不少老百姓驻足围观,窃窃私议,多所猜测,要不是害怕蒙古人,肯定是上去问个明白。
至于那些士卒的表现说起来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不少人问道:“兄弟,你们搞什么鬼?谁打来了?南朝人?他们还在江南呢,怎么会到大都来,你发什么神经!你看你们,给你们一闹,都成什么样子了?”
传令兵的回答也很妙,道:“他娘的,你问老子,老子问谁去?你想知道,回去问你的老娘吧,她给你老爹干的时候是不是稀里糊涂。”
受辱的士卒当然不服气,只是碍于他们是传令兵,有公务在身,惹不起,要不然肯定是冲上去狠揍一顿。当然,他们心里把国骂甩给了传令兵,在盘算如何用黑拳收拾传令兵。
不明所以的蒙古士卒们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因为最正确的答案就在眼前。这答案不是别的,就是南宋军队整齐的队列,在日光下闪闪发光的宝刀,如虹的气势,漫天的杀气,还有他们经过之处留在他们身后的尸体。
“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响起,一道黑色的水线出现在视线里,这道水线非常优美流畅,就是最优秀的丹青国手也不可能画出水线的气势与神韵。
随着水线的流动,还有如雷的蹄声,惊天动地的呐喊!正是自从临安保卫战以来屡建奇功的玄甲骑兵,他们在赵佥的率领下,好象一股黑色的旋风出现在大都街头。他们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等他们消失后,那些传令兵和在街上溜达的蒙古士卒已经倒在地上,他们身上的鲜血证明他们的生命已经被终结了。
玄甲骑兵的呐喊仅仅是个开头,与他相互呼应的呐喊声从大都各处响起,发自不同地方的“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的呐喊声汇成一首惊天动地的壮歌!
在这一刻,大都为之震颤!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大都结束了几百年没有华夏军队的屈辱历史!
一说大都,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一说北京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元宋之际的北京就叫大都。大都作为都城的历史并不长,差不多七百年,但是并不是说北京的历史就不长,相反北京的历史可以考证到三千年去。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近七百年才开始崛起,那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先秦汉唐之际,中国的中心是在关中之地,长安为首都便是最好的说明。到了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始向东转移,一个原因固然是因为唐末战乱,长安损毁严重,难以恢复旧观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东部的开发程度比西部更好,更成熟。
到了宋元明清之际,北京的政治地位大幅提高,元明清把首都定在北京,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北方问题”,所谓的北方问题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一事。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苦,秦始皇派蒙恬收回河朔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贾谊),随后修了著名的长城。汉武大帝的做法更加直截了当,派大军越过“瀚海”,发起“漠北决战”,上演了“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山”的壮举,对后世影响极巨。
匈奴在遭到两汉王朝的沉重打击后,发生分裂,一部内附,一部西迁。(西迁一部的故事,将在本书后面有介绍。)造成了漠北地空,鲜卑随之崛起,占领了原匈奴的广漠草原。到了隋唐之际,突厥又在北方草原崛起。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当时有一个伟大的君主,就是唐太宗,他的做法和汉武大帝如出一辙,那就是派李靖夜袭阴山,灭了突厥。
到了唐末宋初,出现了契丹,后来又有女真,蒙古的先后崛起。
在宋以前,除了鲜卑因为崛起于“五胡乱华时代”,中国当时处于战乱年代,无法与之抗衡,其余的如匈奴、突厥都给华夏军队大破败之,甚至灭国,可以说这是中国在处理北方边患问题上最为辉煌的篇章。到现在,都没有哪个王朝能与之相比。
但是,宋朝在处理北方边患问题上毫无建树。
无论北方的少数民族是匈奴也好,是鲜卑也好,是突厥也好,是契丹也好,是女真也好,是蒙古也好,他们占领的是同一块草原,他们千百年来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那就是从代地云中等地出发,侵扰中原,把战火无情地烧向了华夏腹心之地——中原,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而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表里河山,易守难攻,是中原的北方战略屏障,要守中原必先守燕云之地。正是从这种战略角度出发,忽必烈才决定定都北京,以此巩固中原,伺机灭南宋。北京的政治地位自此扶摇直上,直到今天。
燕云之地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宋朝自开国以来就没有掌握住燕云之地,因为燕云之地在五代十国时期就给“儿皇帝”石敬塘出卖给了辽国。辽国亡于金,金国继有燕云之地。金国亡于蒙古,蒙古人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一战略要地的主人。
也就是说,三百多年以来,北京没有出现过华夏的军队了。别的不说,只是这一声呐喊就足以史册留芳,为后人所颂扬!
千秋万载,此声永垂!
“他娘的,你们是怎么带的兵?这么多人出去传令,居然不回来报到。”忽思札拍着帅案对一众将领喝道:“这是皇上的旨意,你们谁担待得起。”
“大人,这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个将领很是不解地问道:“大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来了这么久,你一点消息也没有给我,我们怎么做,你好歹也得给我们消息。”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附和声,道:“就是!要打南朝,我们到中原去和南蛮干就是了。南蛮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到大都来撒野,这不是开玩笑吗?”
“你问我,我问谁去?”忽都札不无懊恼,道:“哪那么多废话?叫你们呆着就呆着。就你不相信?老子还不相信呢。”
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道:“你们应该相信这是真的!”
“谁?”忽都札他们脱口问道。
“我!大宋朝将军赵良淳!”赵良淳骑在马上,策马而来,他的身后跟着如狼似虎的南宋兵士,扫了众人一眼,道:“怯薛兵团,不错嘛!你们的豪情不出这个地方。”手里的马鞭指着屋子说道。
高大的皇城清晰地出现在纵马飞驰的赵佥视线里,皇城后面住着一个人,他就是蒙古的皇帝:忽必烈!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都风云(下)
“你们真是猪,给你们搞砸了。”赵佥阴沉着一张脸,恨恨地盯着林异迁,右手按在宝刀上,刷的一声响,宝刀已经抽出一截,喝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放在心上了吗?你们倒好,我们刚到大都附近,你们就把我们到来的消息通报给了鞑子。了不起啊!了不起!”
要是眼睛可以杀人的话,赵佥眼里射出的光芒足以让林异迁死一百次。赵佥是个极富胆略的人,即使出入千军万马中也不会皱一下眉头,要他如此发火的事情不会很多,但是眼前这事不要说他发火了,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发火。
本次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建立在“出其不意”四字上,出其不意地攻击天津,让蒙古军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到猛烈的打击固然是其中的一环。更重要的一环却是要保证消息不泄露,给从天津出发的南宋军队进攻大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让大都附近的蒙古军队在没有任何淮备的情况下遭到攻击。那样的话,也只有这样,本次行动才会成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郑静和派出了很多精锐的小分队,他们的任务不是参与进攻,而是截杀蒙古信使,不让天津陷落的消息送到忽必烈手里。这个林异迁就是一个小分队的负责人,他们负责截杀一个信使,但是这个信使太狡猾,他们一路追下来都没有成功,直到大都附近才成功截杀。
成功是成功了,但是却引起了蒙古巡逻队的注意,蒙古巡逻队追出来和他们打了一仗,好在蒙古巡逻队不是太多,给他们打败了。他们并没有做到全歼蒙古巡逻队,不少蒙古军卒逃回去了,这无异于把宋军到来的消息告知了忽必烈。
如此一来,无异于前功尽弃。可以想象得到,蒙古人得到消息后,会马上调动大军压上来,那样的话不要说赵佥他们的兵力有限,就是兵力再多些也不是对手,这毕竟是孤军深入,没有增援,难以为继,其后果非常严重,一个不好就会全军覆没。
一番努力,成功之际却遇到这种事,赵佥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立马把林异迁给杀了,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道:“几万大军的努力就给你们破坏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将军责备得是!”林异迁万分愧疚地道:“可是,鞑子也实在是太狡猾了。”
赵佥一下拔出宝刀,喝道:“你还嘴硬!”
“住手!”赵良淳策马而来,喝住赵佥,道:“这事也不能全怪他们,他们也尽力了。”战场上的意外情况本来就很多,可以说多如牛毛,象这种全面截杀蒙古信使的事情难度就更大了,无异于大海捞针,出点意外也很正常。
赵佥狠狠地瞪了一眼林异迁,很不甘心地把宝刀插回鞘中。
“没你的事了,你下去吧。”赵良淳对林异迁道。
林异迁站着不动,道:“将军,都是我的错,是杀是剐,我都认了,请将军不要为难弟兄们,这事和他们没关系。”
“好样的,有种!这才象男子汉!”赵良淳大拇指一竖赞道:“你们从直沽寨一路追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处罚你们。你只要记住今日这个教训就是了。”
赵良淳这话不似作伪,林异迁迟了一阵,才道:“谢将军。小的就是出生入死,也不能报答将军恩德之万一。”
“话不能这么说了。留得有用之身,多为朝廷,多为老百姓杀鞑子就是最好的报答了。”赵良淳语重心长地道。
林异迁给赵良淳叩了几个响头才跑走。
“就这么便宜了他。”赵佥很是不满,问道:“赵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是撤还是打?我们还是撤吧。”
现在这种情况下,最万全的办法就是撤退。要不然的话,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一压上来,什么都完了。
赵良淳想了一下,道:“这事着实不太好办。不过,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我在想,即使鞑子知道我们来了,他们也不会相信。即使相信了,他们执行起来也不见得很快,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以最快的动作发起进攻,胜利的把握很大。”
“理也是这个理。”赵佥话锋一转,道:“可是,要是鞑子的动作很快的话,我们的危险可就大了。这关系很大,最好是和郑将军商量一下。”郑静和足智多谋,在这种情况下听听他的意见会有很大的好处。
赵良淳沉思着道:“要是郑将军能来自然是好,可是他现在不是将军喽,成了财主,该叫他郑财主才对。他们在直沽寨发现了鞑子的金库,现在他坐镇直沽寨指挥运输这批黄金,没法来大都。再说了,和他商量的话,会坐失时机。我的意见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干他娘的!没错,我们这是在火中取栗,很危险,很烫手,但是一旦成功,将是惊天之壮举!”顿了顿,接着道:“发现现鞑子的金库是意外之财,我们小心行事,一见苗头不对就撤,无论成功与否,都是赚!”
他的话说得很平淡,但话里的意思却是不容置疑,赵佥受到感染,振奋起来了,道:“那我们就干他娘的。说吧,我做什么?”
“你的目标,我给你想好了。”赵良淳回答说。
“各部各单位各个兵士都注意了,皇上有旨,马上回营,不得在街上逗留。超过一炷香时间没有回营者,斩!”一批批蒙古传令兵在大都街头上奔走不停,把忽必烈的旨意传达下去。南宋军队到来的消息来得太过突兀,不要说蒙古朝臣难以相信了,就是忽必烈都是几经周折才相信这是真的。
至于普通蒙古士卒和平常一样,要么在训练,要么上街溜达去了,忽必烈的旨意传下来也是没用,好多士卒不在营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五卫禁军和怯薜兵团的将领只好派传令兵上街去传令了。
按理,五卫禁军和怯薜兵团这两支蒙古最为精锐的部队,被誉为蒙古的总预备队,拱卫着大都,外于高度戒备状态,只要忽必烈一声令下,随时都会投入战斗。
理是这个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一支军队进入战备状态,才会取消休假,才不会有士卒外面。但是,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来说,南宋都不可能攻击大都,蒙古人上至忽必烈本人,下对普通士卒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自然是不会处于全面战备状态,士卒不在营里又何足怪?
当然,这两支部队中总有一部分是处于全面战备状态,不会有士卒休假,那毕竟是一部分,数量不会很多。
从忽必烈几经周折相信了耶律铸的话,南宋打过来了,把旨意传达下去,直到传令兵走上街头去传令,这已经费了很多时间。
再说了,即使把士卒找回去了,要他们相信南宋已经打到大都了还真有点困难,据事后那些士卒回忆说“当时我们接到命令,要我们在大都和南朝军队打一仗,我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命令。可是,我们的心里却是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要是说天上会掉下馅饼,还砸进嘴里,我还相信有可能,要说南朝军队打到大都来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直到南朝人的宝刀砍到我们身上,痛苦迫使我们相信这是真实的存在,战斗正在发生。可惜,已经晚了!”
士卒回营后还要整顿,准备,部署,这又要花时间。一算下来,时间已经用去了不少。
东汉名将吴汉号称“朝受命,夕引道”,意思是说早上接到出征的命令,他下午就能出发,这已经为后人很是称赞,被后人视为楷模。他从接到命令到出发也要花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准备,而蒙古人在这种情况下要花的时间只会比他长,不会比他短。赵良淳考虑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差不远,他们需要的就是这时间差,只要抓住这时间差,一切都会成真。
自从成吉思汗攻占大都以来,蒙古军队走上街头大声传令,弄得大都战云密布的事情很少发生,特别是忽必烈定都大都以来,承平生活非常的宁静,如此折腾可以说是几十来的第一次,不要说大都的老百姓难以相信,就是那些蒙古士卒也不大相信。
不少老百姓驻足围观,窃窃私议,多所猜测,要不是害怕蒙古人,肯定是上去问个明白。
至于那些士卒的表现说起来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不少人问道:“兄弟,你们搞什么鬼?谁打来了?南朝人?他们还在江南呢,怎么会到大都来,你发什么神经!你看你们,给你们一闹,都成什么样子了?”
传令兵的回答也很妙,道:“他娘的,你问老子,老子问谁去?你想知道,回去问你的老娘吧,她给你老爹干的时候是不是稀里糊涂。”
受辱的士卒当然不服气,只是碍于他们是传令兵,有公务在身,惹不起,要不然肯定是冲上去狠揍一顿。当然,他们心里把国骂甩给了传令兵,在盘算如何用黑拳收拾传令兵。
不明所以的蒙古士卒们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因为最正确的答案就在眼前。这答案不是别的,就是南宋军队整齐的队列,在日光下闪闪发光的宝刀,如虹的气势,漫天的杀气,还有他们经过之处留在他们身后的尸体。
“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响起,一道黑色的水线出现在视线里,这道水线非常优美流畅,就是最优秀的丹青国手也不可能画出水线的气势与神韵。
随着水线的流动,还有如雷的蹄声,惊天动地的呐喊!正是自从临安保卫战以来屡建奇功的玄甲骑兵,他们在赵佥的率领下,好象一股黑色的旋风出现在大都街头。他们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等他们消失后,那些传令兵和在街上溜达的蒙古士卒已经倒在地上,他们身上的鲜血证明他们的生命已经被终结了。
玄甲骑兵的呐喊仅仅是个开头,与他相互呼应的呐喊声从大都各处响起,发自不同地方的“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的呐喊声汇成一首惊天动地的壮歌!
在这一刻,大都为之震颤!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大都结束了几百年没有华夏军队的屈辱历史!
一说大都,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一说北京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元宋之际的北京就叫大都。大都作为都城的历史并不长,差不多七百年,但是并不是说北京的历史就不长,相反北京的历史可以考证到三千年去。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近七百年才开始崛起,那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先秦汉唐之际,中国的中心是在关中之地,长安为首都便是最好的说明。到了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始向东转移,一个原因固然是因为唐末战乱,长安损毁严重,难以恢复旧观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东部的开发程度比西部更好,更成熟。
到了宋元明清之际,北京的政治地位大幅提高,元明清把首都定在北京,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北方问题”,所谓的北方问题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一事。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苦,秦始皇派蒙恬收回河朔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贾谊),随后修了著名的长城。汉武大帝的做法更加直截了当,派大军越过“瀚海”,发起“漠北决战”,上演了“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山”的壮举,对后世影响极巨。
匈奴在遭到两汉王朝的沉重打击后,发生分裂,一部内附,一部西迁。(西迁一部的故事,将在本书后面有介绍。)造成了漠北地空,鲜卑随之崛起,占领了原匈奴的广漠草原。到了隋唐之际,突厥又在北方草原崛起。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当时有一个伟大的君主,就是唐太宗,他的做法和汉武大帝如出一辙,那就是派李靖夜袭阴山,灭了突厥。
到了唐末宋初,出现了契丹,后来又有女真,蒙古的先后崛起。
在宋以前,除了鲜卑因为崛起于“五胡乱华时代”,中国当时处于战乱年代,无法与之抗衡,其余的如匈奴、突厥都给华夏军队大破败之,甚至灭国,可以说这是中国在处理北方边患问题上最为辉煌的篇章。到现在,都没有哪个王朝能与之相比。
但是,宋朝在处理北方边患问题上毫无建树。
无论北方的少数民族是匈奴也好,是鲜卑也好,是突厥也好,是契丹也好,是女真也好,是蒙古也好,他们占领的是同一块草原,他们千百年来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那就是从代地云中等地出发,侵扰中原,把战火无情地烧向了华夏腹心之地——中原,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而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表里河山,易守难攻,是中原的北方战略屏障,要守中原必先守燕云之地。正是从这种战略角度出发,忽必烈才决定定都北京,以此巩固中原,伺机灭南宋。北京的政治地位自此扶摇直上,直到今天。
燕云之地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宋朝自开国以来就没有掌握住燕云之地,因为燕云之地在五代十国时期就给“儿皇帝”石敬塘出卖给了辽国。辽国亡于金,金国继有燕云之地。金国亡于蒙古,蒙古人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一战略要地的主人。
也就是说,三百多年以来,北京没有出现过华夏的军队了。别的不说,只是这一声呐喊就足以史册留芳,为后人所颂扬!
千秋万载,此声永垂!
“他娘的,你们是怎么带的兵?这么多人出去传令,居然不回来报到。”忽思札拍着帅案对一众将领喝道:“这是皇上的旨意,你们谁担待得起。”
“大人,这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个将领很是不解地问道:“大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来了这么久,你一点消息也没有给我,我们怎么做,你好歹也得给我们消息。”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附和声,道:“就是!要打南朝,我们到中原去和南蛮干就是了。南蛮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到大都来撒野,这不是开玩笑吗?”
“你问我,我问谁去?”忽都札不无懊恼,道:“哪那么多废话?叫你们呆着就呆着。就你不相信?老子还不相信呢。”
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道:“你们应该相信这是真的!”
“谁?”忽都札他们脱口问道。
“我!大宋朝将军赵良淳!”赵良淳骑在马上,策马而来,他的身后跟着如狼似虎的南宋兵士,扫了众人一眼,道:“怯薛兵团,不错嘛!你们的豪情不出这个地方。”手里的马鞭指着屋子说道。
高大的皇城清晰地出现在纵马飞驰的赵佥视线里,皇城后面住着一个人,他就是蒙古的皇帝:忽必烈!